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1660发布日期:2020-09-11 22:0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飞行模拟器操纵系统,属于模拟器操纵技术领域,主要由脚蹬系统,手操纵系统和传感器及回中机构三部分组成。脚蹬系统将方向舵信号、手操纵杆系统将升降舵和副翼信号分别传递给传感器,达到控制飞行模拟器姿态的目的。

为实现主副驾驶的操纵可以实现联动,并将操纵反馈的信号更加有效地传递给传感器,因此需要一种良好的飞行模拟器联动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实现将操纵反馈的信号更加有效地传递给传感器,针对现有技术上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机构,包括脚操纵传动杆、脚操纵信号传递杆、副翼联动杆、副翼传动机构、副翼信号传递杆、升降舵联动杆和两个手操纵杆,所述脚操纵传动杆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脚蹬支架,四个所述脚蹬支架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蹬踏板,所述脚操纵传动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脚操纵联动杆,两个所述脚操纵联动杆上共同连接有脚操纵联动机构,所述脚操纵传动杆通过螺栓与脚操纵信号传递杆相连接;

两个所述手操纵杆的底部均铰接有升降传动杆,两个所述升降传动杆与升降舵联动杆之间设有两个传动结构,两个所述传动结构之间设有副翼联动杆,所述副翼联动杆上固定有副翼信号传递装置,所述副翼信号传递杆与副翼信号传递装置转动连接;

所述升降舵联动杆套接固定有升降舵信号装置,所述升降舵信号装置上铰接有升降舵信号传递杆,所述脚操纵信号传递杆、升降舵信号传递杆和副翼信号传递杆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有控制结构。

优选地,所述脚操纵传动杆与脚操纵联动杆之间、脚操纵联动杆和脚操纵联动机构之间以及脚操纵传动杆和脚操纵信号传递杆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传动结构包括与升降传动杆固定连接的副翼传动杆,所述手操纵杆与副翼传动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手操纵杆限位装置,所述副翼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副翼传动机构,所述副翼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螺钉铰接有升降舵传动装置,所述升降舵传动装置与升降舵联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副翼联动杆套设在副翼传动机构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结构包括分别与脚操纵信号传递杆、升降舵信号传递杆和副翼信号传递杆转动连接的三个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三个所述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三个所述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的另一端均铰接有回中机构连杆,三个所述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固定连接有三个传动齿条,三个所述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一侧设有传感器固定板,所述传感器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三个霍尔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固定板与霍尔传感器相背的一面设有与三个霍尔传感器共轴的三个齿轮,三个所述齿轮分别与相对的传动齿条相互啮合,三个所述回中机构连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回中弹簧,三个所述回中弹簧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脚操纵传动杆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其左右移动的两个脚操纵限位块。

优选地,三个所述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上共同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铰接连杆。

优选地,三个所述回中机构连杆上共同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铰接连杆。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实现飞行模拟器主副驾驶操纵系统的联动,并在脚蹬和手操纵杆系统联动的同时,通过中间的传动机构,将机械结构行程的改变量转变为驾驶舱后方三个霍尔传感器的电压信号,有利于霍尔传感器和回中机构的调节,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结构简单,采用金属材料,耐久性好,制造成本低,有效降低了模拟飞行培训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传递升降舵、副翼、方向舵的信号可以通过传动杆统一传递将信号传递给机身后方的霍尔传感器,通过操纵来改变霍尔传感器电压值的大小来精确地传递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脚操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操纵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及回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脚蹬踏板、2脚蹬支架、3脚操纵限位块、4脚操纵传动杆、5脚操纵联动杆、6脚操纵联动机构、7脚操纵信号传递杆、8手操纵杆、9升降传动杆、10副翼传动杆、11手操纵杆限位装置、12副翼联动杆、13副翼传动机构、14升降舵传动装置、15升降舵信号装置、16升降舵信号传递杆、17副翼信号传递装置、18副翼信号传递杆、19升降舵联动杆、20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21第一铰接连杆、22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3传动齿条、24齿轮、25霍尔传感器、26回中机构连杆、27传感器固定板、28第二铰接连杆、29回中弹簧、30弹簧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系统,结合图1至图4所示,对本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一种飞行模拟器操纵联动机构,包括包括脚操纵传动杆4、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副翼联动杆12、副翼传动机构13、副翼信号传递杆18、升降舵联动杆19和两个手操纵杆8,脚操纵传动杆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脚蹬支架2,四个脚蹬支架2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脚蹬踏板1,脚操纵传动杆4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脚操纵联动杆5,两个脚操纵联动杆5上共同连接有脚操纵联动机构6,脚操纵传动杆4通过螺栓与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相连接;脚操纵传动杆4与脚操纵联动杆5之间、脚操纵联动杆5和脚操纵联动机构6之间以及脚操纵传动杆4和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脚操纵系统采用45号钢制作而成。

如图1所示,当人踩脚蹬踏板1时,带动脚蹬支架2和脚操纵传动杆4转动,脚操纵传动杆4带动脚操纵联动杆5绕脚操纵联动机构6转动实现脚操纵系统的联动,同时脚操纵传动杆4带动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向后传递方向舵的信号,脚操纵传动杆4的上端两侧固定连接有限制其左右移动的两个脚操纵限位块3。

两个手操纵杆8的底部均铰接有升降传动杆9,两个升降传动杆9与升降舵联动杆19之间设有两个传动结构,两个传动结构之间设有副翼联动杆12,副翼联动杆12上固定有副翼信号传递装置17,副翼信号传递杆18与副翼信号传递装置17转动连接;手操纵系统采用6061铝合金制作而成。

具体的,传动结构包括与升降传动杆9固定连接的副翼传动杆10,手操纵杆8与副翼传动杆10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手操纵杆限位装置11,副翼传动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副翼传动机构13,副翼传动机构13的另一端螺钉铰接有升降舵传动装置14,升降舵传动装置14与升降舵联动杆19之间固定连接,副翼联动杆12套设在副翼传动机构13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当手操纵杆8前后转动产生升降舵信号时,升降传动杆9将信号传递给升降舵传动装置14,当一侧操纵杆产生升降舵信号时,两个升降舵传动装置14同时转动实现升降舵的联动,同时升降舵信号装置15也发生转动将升降舵信号传递给升降舵信号传递杆16,当手操纵杆8左右转动产生副翼升降舵信号时带动手操纵杆限位装置11一同转动,手操纵杆限位装置11和副翼传动杆10、副翼传动机构13固定连接,副翼传动机构13发生转动时将副翼信号传递给副翼联动杆12,带动副翼联动杆12产生移动将信号通过副翼信号传递装置17传递到副翼信号传递杆18上,当一侧的副翼传动机构13发生旋转时会通过副翼联动杆12带动到另一侧的副翼传动机构13一同旋转,再传递给另一侧的副翼信号传递杆18,实现了副翼联动。

升降舵联动杆19套接固定有升降舵信号装置15,升降舵信号装置15上铰接有升降舵信号传递杆16,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升降舵信号传递杆16和副翼信号传递杆18的另一端共同连接有控制结构。

具体的,控制结构包括分别与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升降舵信号传递杆16和副翼信号传递杆18转动连接的三个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20,三个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20上共同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一铰接连杆21;三个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20的另一端均转动连接有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2,三个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2的另一端均铰接有回中机构连杆26,三个回中机构连杆26上共同贯穿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第二铰接连杆28;三个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2固定连接有三个传动齿条23,三个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2一侧设有传感器固定板27,传感器固定板27上固定连接有三个霍尔传感器25,传感器固定板27与霍尔传感器25相背的一面设有与三个霍尔传感器25共轴的三个齿轮24,三个齿轮24分别与相对的传动齿条23相互啮合,三个回中机构连杆26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回中弹簧29,三个回中弹簧29的另一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弹簧固定板30。

如图3所示,脚操纵信号传递杆7、升降舵信号传递杆16和副翼信号传递杆18将操纵改变的机械量传递到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20,第一操纵信号传递杆20绕第一铰接连杆21旋转将机械信号传递给和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2相连的传动齿条23,将机械信号传递给齿轮24,齿轮24带动霍尔传感器25上的转轴旋转,霍尔传感器25接收到方向舵信号、升降舵信号和副翼信号,第二操纵信号传递杆22通过杆上的接头将操纵产生的机械改变量传递给回中机构连杆26,回中机构连杆26绕第二铰接连杆28旋转;当产生操纵信号时,会使回中弹簧29伸长,当操纵信号消失时回中弹簧29会自动复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