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2044阅读:8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演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演示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教学仪器。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讲述金属导体电阻率与温度的定性关系时,演示仪器存在结构复杂或用明火给金属导体加热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定性显示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物理教学仪器。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如


图1所示,两个小灯泡L1L2并联后,再与金属钨丝R串联,然后通过开关接于6伏直流电源上而成。电路接通,钨丝因电流热效应被加热至略略发红状态。待灯泡亮度稳定后,用嘴或小风扇对着钨丝吹气,气流带走了钨丝产生的热量使钨丝温度降低,此时,两灯泡同时变亮,表明通过灯泡的电流强度增加,这显然是由于钨丝的电阻减小所引起的,而钨丝的电阻R=P (L)/(S) ,由于钨丝的长度L,横截面积S均未改变,故钨丝的电阻减小只能是因其电阻率减小所致,可见,温度降低时,金属导体的电阻率减小。
停止吹气时,钨丝散热速度减慢温度升高,此时两灯泡亮度同时减弱,这只能是钨丝的电阻率增大所致,可见,金属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演示效果明显,且富有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可用图2中的实施例加以说明(图3是图2的底视图)。
其中(1)为灯座外套,(2)为钨丝插座(3)为外壳,(4)为铭牌,(5)为开关「小船型开关」,(6)为小灯泡「2.5伏、0.3安的手电筒灯泡」,(7)为钨丝「直径0.04毫米,长7厘米,绕成螺旋状」,(8)为玻璃壳,(9)为钨丝固定座,(10)为螺口灯座「与小灯泡配套」(11)为小铜套「与插脚配套」,(12)为电池正极接触片,(13)为电池负极压簧,(14)为底板。
灯座外套(1)和钨丝插座(2)位于外壳(3)的后上方凸出部分,与外壳连在一起,用不透明塑料压制,一次成型。外壳下部为电池盒,可分两排装入4节1号电池,铭牌(4)贴于外壳上部左前方,开关(5)固定于外壳后上方凸出部分的右边。两个小灯泡(6)拧在灯座外套内的螺口灯座(10)上,钨丝(7)的两端用铜丝连于钨丝固定座(9)上的两根铜制插脚上,为了防止长期存放中接头处因氧化造成接触不良,钨丝(7)密封于抽成真空的玻璃壳(8)内,钨丝插座(2)上有两个插孔,其中分别装有两根小铜套(11)。电池正极接触片(12)由铜片制成。电池负极压簧(13)由弹性铜片制成它们都通过卡入相应缝槽的方式固定于外壳内相应部位。各零件间用导线按电路
图1连好见图3。电池装好后,盖上底板(14)并用螺钉将底板固定于外壳上。
演示前,应先用毛巾将钨丝固定座包好,轻轻敲碎玻璃壳,使钨丝暴露出来,然后插在钨丝插座上,方可演示。
权利要求1.一种能定性演示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物理教学演示仪器,由外壳(3),小灯泡(6)钨丝(7)开关(5)组成(见图2)。其特征是小灯泡(6)相互并联,并通过钨丝插座(2),钨丝固定座(9)与钨丝(7)开关(5)串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演示仪器,其特征是钨丝(7)用铜丝连接于钨丝固定座(9)上的两插脚上,钨丝(7)绕成螺旋状。
专利摘要本演示器属教学仪器类,能定性演示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而减小的现象,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作演示实验用。本演示器由两个小灯泡并联后再与金属钨丝串联然后接于6伏直流电源上而成。电路接通并稳定后,用嘴或小风扇对着钨线吹气时,钨丝温度降低,因而,小灯泡亮度明显增强,表明钨丝电阻率减小。停止吹气时,钨丝因散热速度减慢温度回升,灯泡亮度减弱,表明钨丝电阻率增大。
文档编号G09B23/18GK2031553SQ88205110
公开日1989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29日
发明者张春宇 申请人:张春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