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81031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学科教学用具,具体涉及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教材中,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设计繁杂。需用多个铁架台,用酒精喷灯加热,操作不方便,氧化铁装在粗玻璃管中,稍一不慎,就会撒出。同时,喷灯加热,常导致玻璃管炸裂,仪器容易损坏。用点燃的方法除去尾气,由于气流不稳定,火焰忽着忽灭,点燃尾气现象不明显。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支试管(2)固定在铁架台(1)的铁夹上,具支试管(2)管口的胶塞中插入注射器(3 ),具支试管(2 )下方放置一号酒精灯(6 );干燥管(5 )设在三脚架(4 )上,三脚架(4 )中间放置二号酒精灯(10),干燥管(5)上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具支试管(2)的支管连接,干燥管(5 )下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集气瓶(7 )连接。
[0005]集气瓶(7)瓶口设有双孔塞(8),一个孔通过玻璃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另一个孔通过玻璃导管和橡胶管连接气球(9)。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7]1.铁架台由四个变成一个,加热装置由三个变成两个,简化了装置。
[0008]2.用注射器加药品,操作方便,便于控制药品用量。
[0009]3.干燥管的球形部分盛装固体,既使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充分接触,又避免固体撒到别处。
[0010]4.用酒精灯代替酒精喷灯加热,操作方便,且不易炸裂仪器。
[0011 ] 5.集气瓶代替试管盛装石灰水,增加仪器的稳定性,且少用一个铁架台。
[0012]6.尾气用气球收集,避免了火焰忽着忽灭的现象。且气球与集气瓶之间用橡胶管连接,容易取下,便于尾气的处理。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0014]图中:1_铁架台,2-具支试管,3-注射器,4-三脚架,5-干燥管,6-—号酒精灯,7-集气瓶,8-双孔塞,9-气球,10- 二号酒精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16]实施例1,见图1,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支试管2固定在铁架台1的铁夹上,具支试管2管口的胶塞中插入注射器3,具支试管2下方放置一号酒精灯6 ;干燥管5设在三脚架4上,三脚架4中间放置二号酒精灯10,干燥管5上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具支试管2的支管连接,干燥管5下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集气瓶7连接。
[0017]集气瓶7瓶口设有双孔塞8,一个孔通过玻璃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另一个孔通过玻璃导管和橡胶管连接气球9。
[0018]实验方法
[0019]1.在具支试管中放入几块碎瓷粒,加入约2—3毫升浓硫酸,在注射器中吸取10毫升甲酸。在干燥管中放少许氧化铁,集气瓶中盛澄清的石灰水。
[0020]2.点燃一号酒精灯,加热具支试管中的浓硫酸。此时,可观察到集气瓶内冒气泡。
[0021]3.待集气瓶内观察不到气泡时,连接气球。
[0022]4.在具支试管中注入约2毫升甲酸。
[0023]5.点燃二号酒精灯,氧化铁很快由红变黑,集气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气球胀大。
[0024]6.撤去二号酒精灯。
[0025]7.待铁粉冷却,撤去一号酒精灯。
[0026]8.取下带导管的气球,夹上止水夹。
【主权项】
1.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支试管(2)固定在铁架台(1)的铁夹上,具支试管(2 )管口的胶塞中插入注射器(3 ),具支试管(2 )下方放置一号酒精灯(6 );干燥管(5)设在三脚架(4)上,三脚架(4)中间放置二号酒精灯(10),干燥管(5)上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具支试管(2)的支管连接,干燥管(5)下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集气瓶(7)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集气瓶(7)瓶口设有双孔塞(8),一个孔通过玻璃导管与干燥管连接,另一个孔通过玻璃导管和橡胶管连接气球(9)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氧化碳还原性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支试管(2)固定在铁架台(1)的铁夹上,具支试管(2)管口的胶塞中插入注射器(3),具支试管(2)下方放置一号酒精灯(6);干燥管(5)设在三脚架(4)上,三脚架(4)中间放置二号酒精灯(10),干燥管(5)上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具支试管(2)的支管连接,干燥管(5)下端的连接口通过橡胶管与集气瓶(7)连接。简化了装置,增加仪器的稳定性,便于控制药品用量,用酒精灯代替酒精喷灯加热,操作方便,且不易炸裂仪器。
【IPC分类】G09B23/24
【公开号】CN204990956
【申请号】CN201520765791
【发明人】蒋宜芳, 马千茹, 马千舒
【申请人】景泰县第四中学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