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雕刻工艺品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56372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雕刻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雕刻工艺品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木雕刻品由于立体感强、表现力丰富、观赏性强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雕刻为一种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依靠剔除与保留预刻画物体的形状对应部分从而将图案显现。一般来说,所有的雕刻作品都是立体雕刻,即通过去除不需要的部分令物体的轮廓显现出来,或者将图案部分去除,利用空白部分显现物体,这样雕刻出来的作品造型立体、直观,但是由于形状是直接将外形雕刻而显现,这样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雕刻作品的表面容易出现损伤或褪色,影响其美观性。

现有的木制雕刻工艺品长时间放置后,特别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出现发霉的情况,影响其外观和价值。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木制雕刻工艺进行改进,以克服或缓解木制雕刻工艺品易发霉和褪色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雕刻工艺品,由上述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而得,该雕刻工艺品不易发霉和褪色、纹路清晰、质感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发明提出一种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于待雕刻物的表面绘制雕刻图,粗雕,细雕,抛光打磨,得到雕刻初品,对雕刻初品喷淋第一溶液,干燥。

第一溶液包括4-8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0.03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3-0.05重量份的环乙醇、2-3重量份的硼化物和0.5-0.8重量份的甲醛。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雕刻工艺品,由上述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制作而得。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雕刻工艺品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溶液中的作用成分一方面通过对雕刻工艺品容易生长或存在的霉菌进行杀灭,例如由霉菌的细胞膜进入其细胞内,消灭霉菌孢子或阻止其繁殖,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木材,提高其防霉效果,从而达到防止霉菌生长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经上述制作方法制作而得的雕刻工艺品不易发霉和褪色、纹路清晰、质感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雕刻工艺品及其制作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实施例的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绘制、雕刻、抛光打磨和防霉步骤。

具体地,选择待雕刻物,本实施例中的待雕刻物优选为木材。

作为可选地,可按普通方法在待雕刻物表面粘合具有雕刻图案的图纸,也可直接于待雕刻物的表面绘制雕刻图。为方便操作,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后者方式。

对于雕刻深度较深的区域,绘制时可采用深色进行标记;对于雕刻深度较浅的区域,可采用浅色进行标记。

将绘有雕刻图的待雕刻物进行粗雕,以得到大致的雕刻模型,去除多余的部分,使待雕刻物初现立体轮廓。较优地,粗雕过程中,按照从上到下、从前至后、由表及里以及由浅入深进行。然后根据雕刻细节所需对应进行细雕。细雕也即具体对粗雕后的物品进行比例和细节调整。

进一步地,对细雕后的物品进行抛光打磨,以得到轮廓和纹路清晰、质感较佳的雕刻初品。

对雕刻初品喷淋第一溶液。作为可选地,第一溶液例如可以包括4-8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0.03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3-0.05重量份的环乙醇、2-3重量份的硼化物和0.5-0.8重量份的甲醛。

较优地,第一溶液包括5-7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2-0.028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35-0.045重量份的环乙醇、2.2-2.8重量份的硼化物和0.6-0.7重量份的甲醛。

更优地,第一溶液包括6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5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4重量份的环乙醇、2.5重量份的硼化物和0.65重量份的甲醛。

其中,烷基脘化合物由链季胺盐和叔胺盐类化合物组成。烷基脘化合物具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使细菌死亡。具体的,其能够有效防治变色菌和霉菌,提高雕刻工艺品的防霉变效果。其次,烷基脘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粘稠度,将其作为第一溶液的成分之一,能够使第一溶液与雕刻工艺品之间具有较好的粘黏性,延长第一溶液的作用时间。

三丁基锡为细胞毒性化学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细菌细胞膜导致膜的超级化,改变膜的通透性从而损伤细胞膜。此外,三丁基锡还能破坏细菌细胞内多种蛋白的合成,减少dna、rna与蛋白前体的结合,破坏dna结构。但三丁基锡同时具有较强的毒性,大量使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故本实施例中三丁基锡的在第一溶液中的用量极少,一方面可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另一方面还能避免污染环境。

环乙醇能够在木制品内部聚合形成不溶的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永久性防腐性能。将其作为第一溶液的成分之一,能够使增强雕刻工艺品的防腐防霉效果。

硼化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能够使雕刻工艺品同时具有较佳的抗氧化、抗侵蚀和防霉变的作用。作为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硼化物例如可以包括重量比为1:0.8-1.2的硼酸和硼砂。较佳地,硼酸和硼砂的重量比为1:1。在此较佳比例下的硼化物不仅能够杀灭木材表面的霉菌,例如曲霉、木霉和青霉,而且还能防止木材内部产生蓝变。

甲醛能够在木材纤维素分子之间形成亚甲基键交联,从而起到一定的防腐防霉效果。但也存在产生游离甲醛的问题,鉴于此,本实施例中可先将甲醛与含硅硬化剂混合,除去游离甲醛,然后再与第一溶液的其它成分混合。

承上,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溶液中的作用成分一方面通过对雕刻工艺品容易生长或存在的霉菌进行杀灭,例如由霉菌的细胞膜进入其细胞内,消灭霉菌孢子或阻止其繁殖,另一方面通过作用于木材,提高其防霉效果,从而达到防止霉菌生长的作用。

进一步地,第一溶液还可以包括0.7-1重量份的醋酸、0.4-0.9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钾、0.5-0.7重量份的油酸钠和0.04-0.05重量份的三元乙丙橡胶。

其中,醋酸性质较为温和,能够起到较好的固色效果,有效保持雕刻初品的颜色。油酸钠作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较佳地护色作用,能使较长时间防止雕刻工艺品产生褪色现象。

木质素磺酸钾具有一定的粘度,可与烷基脘化合物协同增强第一溶液在雕刻初品表面的附着力。并且,木质素磺酸钾还有利于分散第一溶液中的其余成分,使各成分混合均匀。

三元乙丙橡胶为乙烯、丙烯以及非共轭二烯烃的三元共聚物,具有优越的耐氧化能力。将其作为第一溶液的成分之一,可与油酸钠配合,增强雕刻品的防潮和护色效果。

承上,于第一溶液中加入醋酸、木质素磺酸钾、油酸钠和三元乙丙橡胶可使第一溶液同时具有防霉和防褪色的作用。

目前,雕刻品制作过程中作用试剂通常采用浸泡方式,而本实施例第一溶液优选采用喷淋方式作用于雕刻初品,可较前者更能有效控制雕刻初品的湿润程度,避免木制雕刻品在作用试剂中由于泡胀导致雕刻结果差且容易损坏。

较佳地,上述喷淋可以按照每平方厘米雕刻初品喷淋1-1.2ml的比例进行。按此比例喷淋,可使雕刻初品表面与第一溶液充分接触的同时,还能维持适中的喷淋量,避免雕刻初品润湿泡胀。

进一步地,向喷淋第一溶液后的雕刻初品的内部注入聚乙二醇。其目的在于,使雕刻初品的表面和内部均具有较佳的防霉效果,避免霉变细菌生存于雕刻初品内部,造成内部霉变腐烂的现象。

相应地,本实施例采用辐射的方式对注有聚乙二醇的雕刻初品进行照射。通过辐射,一方面能促使聚乙二醇与木材内部聚合形成不溶的高分子化合物,与雕刻初品表面所喷淋的第一溶液中环乙醇所起作用相对应。另一方面,注入的聚乙二醇通过纤维之间的间隙能够由雕刻初品的内部向雕刻初品的表面浸渗,加之辐射,能够使雕刻初品各个部位均具有较强的防霉作用。再者,聚乙二醇还能对雕刻初品起到一定的护色作用,避免其颜色退变。

作为可选地,上述辐射采用60co-γ射线进行,较优地,辐射时间例如可以为30-60min。用60co-γ射线按此辐射时间辐射后,可杀灭雕刻初品内部及表面的所有霉变菌以及有害微生物。

进一步地,干燥上述雕刻初品,得到雕刻工艺品。作为可选地,干燥可以是在40-70℃的条件下烘烤15-45min。经该干燥条件干燥后的雕刻工艺品含水率为2-3%,具有纹路清晰,不易开裂的特点。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选择待雕刻木材,将雕刻图案粘合于雕刻木材表面,先粗雕以初现立体轮廓,后细雕、抛光打磨,得到雕刻初品。

于每平方厘米雕刻初品喷淋1ml第一溶液,然后向喷淋第一溶液后的雕刻初品的内部注入聚乙二醇。用60co-γ射线辐射30min。接着于40℃的条件下烘烤45min,得到含水率为3%的雕刻工艺品。

其中,第一溶液含有4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3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3重量份的环乙醇、3重量份的硼化物和0.5重量份的甲醛。硼化物含有重量比为1:0.8的硼酸和硼砂。

实施例2

选择待雕刻木材,将雕刻图绘制于雕刻木材表面,并分别用深色和浅色对雕刻深度较深和较浅的区域对应进行标记。先粗雕以初现立体轮廓,后细雕、抛光打磨,得到雕刻初品。

于每平方厘米雕刻初品喷淋1.2ml第一溶液,然后向喷淋第一溶液后的雕刻初品的内部注入聚乙二醇。用60co-γ射线辐射60min。接着于70℃的条件下烘烤15min,得到含水率为2%的雕刻工艺品。

其中,第一溶液含有8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5重量份的环乙醇、2重量份的硼化物、0.8重量份的甲醛、0.7重量份的醋酸、0.9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钾、0.5重量份的油酸钠和0.05重量份的三元乙丙橡胶。硼化物含有重量比为1:1.2的硼酸和硼砂。

实施例3

选择待雕刻木材,将雕刻图绘制于雕刻木材表面,并分别用深色和浅色对雕刻深度较深和较浅的区域对应进行标记。先粗雕以初现立体轮廓,后细雕、抛光打磨,得到雕刻初品。

于每平方厘米雕刻初品喷淋1.1ml第一溶液,然后向喷淋第一溶液后的雕刻初品的内部注入聚乙二醇。用60co-γ射线辐射45min。接着于55℃的条件下烘烤30min,得到含水率为2.5%的雕刻工艺品。

其中,第一溶液含有5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8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35重量份的环乙醇、2.8重量份的硼化物和0.6重量份的甲醛。硼化物含有重量比为1:1的硼酸和硼砂。

实施例4

选择待雕刻木材,将雕刻图绘制于雕刻木材表面,并分别用深色和浅色对雕刻深度较深和较浅的区域对应进行标记。先粗雕以初现立体轮廓,后细雕、抛光打磨,得到雕刻初品。

于每平方厘米雕刻初品喷淋1.05ml第一溶液,然后向喷淋第一溶液后的雕刻初品的内部注入聚乙二醇。用60co-γ射线辐射40min。接着于50℃的条件下烘烤20min,得到含水率为2.2%的雕刻工艺品。

其中,第一溶液含有7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2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45重量份的环乙醇、2.2重量份的硼化物、0.7重量份的甲醛、1重量份的醋酸、0.4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钾、0.7重量份的油酸钠和0.04重量份的三元乙丙橡胶。硼化物含有重量比为1:0.9的硼酸和硼砂。

实施例5

选择待雕刻木材,将雕刻图绘制于雕刻木材表面,并分别用深色和浅色对雕刻深度较深和较浅的区域对应进行标记。先粗雕以初现立体轮廓,后细雕、抛光打磨,得到雕刻初品。

于每平方厘米雕刻初品喷淋1.15ml第一溶液,然后向喷淋第一溶液后的雕刻初品的内部注入聚乙二醇。用60co-γ射线辐射50min。接着于60℃的条件下烘烤40min,得到含水率为2.7%的雕刻工艺品。

其中,第一溶液含有6重量份的烷基脘化合物、0.025重量份的三丁基锡、0.04重量份的环乙醇、2.5重量份的硼化物、0.65重量份的甲醛、1重量份的含硅硬化剂、0.85重量份的醋酸、0.65重量份的木质素磺酸钾、0.6重量份的油酸钠和0.045重量份的三元乙丙橡胶。第一溶液是先将甲醛和含硅硬化剂混合后,再与上述其它成分混合而得。硼化物含有重量比为1:1.1的硼酸和硼砂。

试验例

重复上述实施例1-5,得到足够多的制作雕刻工艺品。分别以实施例1-5所得的雕刻工艺品作为试验组1-5,分别设置对照组1-5与试验例1-5对应。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唯一区别在于对照组采用浸泡方式代替试验例的喷淋方式。

对比于相同条件下放置2个月、4个月、6个月、8个月、10个月和12个月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雕刻工艺品的霉变和褪色程度,以雕刻工艺品的霉变面积占比和褪色面积占比进行衡量,其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霉变结果(%)

表2褪色结果(%)

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互相对应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无论是在霉变程度还是褪色程度均要优于对照组。且随着雕刻工艺品放置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防霉效果和抗褪色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明显。说明本实施例中喷淋方式较普通的浸泡方式所起的效果更佳。

就霉变结果而言,通过对比试验组1-5,可以看出,试验组2的防霉效果优于试验组1,试验组4的防霉效果优于试验组3,试验组5的防霉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试验组2、试验组4和试验组5的第一溶液中均含有醋酸、木质素磺酸钾、油酸钠和三元乙丙橡胶,上述四种物质与烷基脘化合物、三丁基锡、环乙醇、硼化物和甲醛混合后,具有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从而提高了该三组试验组的雕刻工艺品的防霉效果。试验组5的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试验组5的第一溶液中各成分混合比例最佳,且其中的甲醛先与含硅硬化剂混合后,再与其它成分混合,减少了游离甲醛的含量,提高了甲醛的有效作用量。

对照组1-5也具有上述同样的防霉效果规律。

同理,就褪色结果而言,通过对比试验组1-5,可以看出,试验组2的防褪色效果优于试验组1,试验组4的防褪色效果优于试验组3,试验组5的防褪色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试验组2、试验组4和试验组5的第一溶液中均含有醋酸、木质素磺酸钾、油酸钠和三元乙丙橡胶,在上述四种物质的作用下,能够充分提高雕刻工艺品的防褪色效果。试验组5的效果最佳,其原因在于试验组5的第一溶液中各成分混合比例最佳。

对照组1-5也具有上述同样的防褪色效果规律。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雕刻工艺品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操作。经上述制作方法制作而得的雕刻工艺品不易发霉和褪色、纹路清晰、质感好。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