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真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756053发布日期:2018-10-26 18:42阅读:22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仿真动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真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仿真动物是利用动物皮毛或特殊材质按照实物大小做成的动物标本,可以说它是一种真皮动物玩具。根据动物的平时表情和动作,仿真动物也形态各异,其由于具有真皮毛、造型流畅、动态逼真、手感柔软、品种繁多等诸多优点,越来越受人们所喜爱。

公开号为cn174903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仿真珍稀野生动物形体或毛皮工艺品及制作方法,其由表面毛皮和毛皮内的形体模型组成,表面毛皮以家畜或家禽的毛皮作为材料,仿真珍稀野生动物毛皮以家畜或家禽的毛皮作为材料。制作过程是:选皮;毛皮防腐、防蛀处理;制作形体初模型;蒙皮;整体及局部染色;眼、鼻、嘴、耳开口;装牙、舌、眼球、耳廓;整体颜色调整;清理得成品。

上述这种仿真珍稀野生动物形体或毛皮制作方法的过程中,由于其形体初模型表面采用家畜或家禽的皮毛作为材料,虽经过防腐防蛀处理,但其本质仍为有机物质,长期以往将不可避免的产生虫蛀、开裂、板结等仿真动物标本所产生的一般性问题,从而使得保存时间大大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具有能够延长仿真动物模型保存时间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仿真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假体模型制作:

根据动物各个肢体的特征数据绘制三维模型,利用3d雕刻机根据设计完成的三维模型雕刻出假体模型;

s2、皮毛转印:

)在动物原皮的毛发上涂覆有暂封毛发的水洗层,所述水洗层采用骨胶,待骨胶固化后,毛发远离自身根部的一侧裹覆于骨胶内;

)通过削皮机将动物原皮的皮张削除,只留下由骨胶固定住的毛发;

)在毛发的根部涂覆皮层胶水,待其干结固化;

)利用热水将骨胶洗去,使得毛发转印于干结固化后的皮层胶水上,毛发与皮层胶水形成假性皮张;

)利用吹风机将毛发吹干并进行梳理;

s3、皮毛粘接:

利用硅胶胶水将s2中的假性皮张粘接于s1中的假体模型表面,获得仿真动物模型半成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人工将毛发从动物原皮转印至假性皮张上,再将假性皮张粘接于假体模型上,避免了因使用动物原皮而产生的虫蛀、开裂、板结等仿真动物标本所产生的常见性问题,从而延长了仿真动物模型的保存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s1中的假体模型由b1级的防火泡沫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b1级的防火泡沫密度较厚,且在空气中遇明火或在高温作用下后难以起火,具有较高的安全防火性能,同时其也易雕刻塑形。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的骨胶均匀涂覆于动物原皮的毛发上,涂覆厚度为0.6cm~0.8c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骨胶具有较佳的粘性、滞留性,固化完全所需时间较短,同时其涂覆厚度0.6cm~0.8cm,从而使得在实现能够暂封动物原皮毛发的同时,自身也不易渗透至毛发根部而影响后续工序,还不易发生脆断。骨胶还极易水洗,完全洗去后能够将毛发完全显露。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的皮层胶水采用人体硅胶或发泡乳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硅胶胶水或者发泡乳胶胶水成型后均具有较优的延展性,能够以整张的形式粘接于假体模型上,从而提高了毛发粘附的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的皮层胶水为人体硅胶,在人体硅胶的固化过程中添加硅胶固化剂,并放置于烘箱内加温至80℃~120℃,烘干时长为30min。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硅胶易获得且无毒害,与毛发形成假性皮张后还具有自动粘附于假体模型上的效果。但其比重较大,容易下渗,因此采用在高温的状态下添加硅胶固化剂的途径,使其快速干结,从而使得人体硅胶在下渗至0.6cm~0.8cm处时便能够完全固化,保证了假性皮张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的热水温度60℃~10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体硅胶耐热性较差,100℃以上的环境温度会缩短其使用寿命及降低其延展性,从而无法达到整张贴覆假体模型的工艺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与所述步骤)之间增加有步骤毛发静压处理:将裹覆有毛发的骨胶水平放置于水平校直台上并固定,毛发的根部朝上,利用压板覆盖并通过重物静压骨胶1h。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增加毛发本身的厚实度,从而起到阻碍人体硅胶下渗的作用,使得假性皮张的厚度不易过厚而无法满足粘接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骨胶成型为固体后,在其表面包覆有塑料薄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塑料薄膜包覆于骨胶上后,能够使得在进行步骤)时已剔除毛发上的骨胶不易与未剔除毛发上的骨胶相互粘结,减小后续难以将其分离的现象产生。

进一步的,所述s3后增加有s4,所述s4为上色:在毛发上添加毛发染剂并经过100℃的蒸气定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的动物选择上色,经过100℃的蒸气定色后使得颜色不易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s4后增加有s5,所述s5为修补:将假性皮张粘附于s1中的假体模型后,根据毛发的表面产生的缺陷,再次采用s1中经裁剪后的单撮假性皮张,并粘接至假体模型上的对应位置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成品后的仿真动物毛发色泽度更为一致,整体外观更为逼真传神。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动物原皮上的毛发转印于人体硅胶或发泡乳胶上,能够避免虫蛀、板结、开裂、变质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延长了仿真动物模型的保存时间,同时还方便了后续的皮毛粘接;

2.通过采用人体硅胶,由于其具有一定延展性,从而保证将转印处理完毕的假性皮张顺利包裹至假体模型凹凸不平的表面;

3.通过毛发静压处理工序,能够增加毛发的密实度,使得人体硅胶不易因自身的流动性而过多的下渗,使得假性皮张的厚度能够满足粘接要求;

4.通过塑料薄膜的设置,能够减小骨胶之间粘结而难以分离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猩猩的假体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假性皮张成型过程的示意图。

图中,1、动物原皮;2、毛发;3、水洗层;4、皮层胶水;5、假性皮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仿真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的制作方法;

s1、假体模型制作:

由动物博物馆提供仿真动物的各个肢体的特征数据,该数据可包括骨骼增长度、肌肉增长度、体长尺寸、瞳孔宽距等,利用该数据绘制为三维模型,利用3d雕刻机将三维模型通过b1级的防火泡沫雕刻出假体模型。以仿真猩猩为例,仿真猩猩的假体模型参见图1,该假体模型的真视度可达100%。

s2、皮毛转印:

i)a、动物原皮选材:可采用羊皮或狗皮,一般性采用较便宜且易获得的羊皮,且羊皮毛发的染色工艺更为成熟。陆科动物宜采用山羊皮,猫科动物宜采用绵羊皮。

b、参见图2,在动物原皮1的毛发2上均匀涂覆水洗层3,水洗层3采用骨胶,且涂覆厚度为0.6cm。骨胶采用传统的工艺进行制作,此处不再赘述。骨胶使用前,先用体积相等或略多的水将骨胶浸泡10h,使胶块变软,然后再对其进行加热,使其成为胶液备用。骨胶的正常使用温度需保持在65℃~85℃之间,若浸泡的水温低于65℃时会使骨胶温度骤降而产生凝条块状,影响黏结效果,温度超过100℃则会因分子降解而使黏度下降,胶老化变质,从而使骨胶下渗毛发2的深度较多,因此浸泡骨胶的水温采用65℃,热胶时胶温加热至75℃即可,热胶时采用水浴加热。骨胶形成胶液后会有微量沉淀,故在涂覆胶液前需对容器内的备用胶液进行必要的搅拌,以使其黏度和流动性不易因时间过久而发生变化。涂覆骨胶时需均匀、快速,不可一次蘸胶过多而造成胶层不平。

由于骨胶具有较好的粘性与滞留性,毛发2远离自身根部的一侧会裹覆于骨胶内,以将动物原皮1上的毛发2暂作封存。同时骨胶固化时间较短,涂覆厚度较薄,在固化过程中下渗0.6cm即可干结,从而不易直接下渗至毛根处而影响后续涂覆皮层胶水4工序。骨胶固化后形成为板状结构,但因其具有极佳的柔韧度,在进行后续步骤ii)和步骤iii)时不易发生脆断现象。骨胶还极易水洗,在后续步骤iii)中利用热水将固化的骨胶洗净便能使原裹覆于其内0.6cm的动物毛发2重新显露。

c、在骨胶的表层包覆塑料薄膜。

ii)参见图2,通过削皮机将动物原皮1的皮张削除,只保留由骨胶固定住的毛发2,此时毛发2的根部露出于骨胶的外部。由于在剔除毛发2时需翻动包覆骨胶的毛发2,而骨胶固化后仍具有一定的粘性,这就容易导致已剔除的毛发2所裹覆的骨胶与未剔除毛发2所裹覆的骨胶相互粘结,导致后续分离困难。将塑料薄膜包覆于骨胶的表面则可有效避免这一现象的产生,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iii)a、毛发静压处理:将裹覆有毛发2的骨胶水平放置于水平校直台上并固定,毛发2的根部朝上。利用压板将其覆盖,并在压板上添置重物,静压1h。

b、参见图2,在毛发2的根部均匀涂覆皮层胶水4,该皮层胶水4可采用人体硅胶或发泡乳胶,待其干结固化。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皮层胶水4为成本较低、易获得、无毒害的人体硅胶,同时人体硅胶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粘型,在经过步骤iv)后其极易粘合于b1级的防火泡沫上,还节约了s3中的硅胶胶水用量。

c、在人体硅胶的固化过程中添加硅胶固化剂,同时放置于烘箱内,烘箱温度升温至100℃的温度,烘干时长为30min。传统的人体硅胶干结固化时长通常为1h,以达到正常的使用要求。但将人体硅胶涂覆于毛发2根部时,由于人体硅胶的比重较大,极易从毛发2根部下渗,待其完全干结后形成的人体硅胶皮层厚度较厚,无法满足后续s3中的皮毛粘接工序。因此利用硅胶固化剂加速人体硅胶固化,并同时通过100℃的温度加热,使得人体硅胶在5min内便能完全干结,从而保证了其形成人体硅胶皮层的厚度适中。通过重物静压后的毛发2自身的密实度也有所提高,进一步使得人体硅胶不易轻松下渗。由于此处骨胶以固化成型,因此其在100℃的环境下所受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iv)参见图2,利用热水将骨胶洗去,使得毛发2转印于干结固化后的人体硅胶上,毛发2与人体硅胶形成假性皮张5。由于人体硅胶在超过100℃的环境温度下使用寿命会有所减短,延展性也会大幅降低,从而导致后续s3中的皮毛粘接困难,因此热水温度采用60℃。

v)利用吹风机将毛发2吹干并进行梳理。

s3、皮毛粘接:

利用硅胶胶水将s2中的假性皮张55粘接于s1中的假体模型表面,获得仿真动物模型。由于动物原皮1整体延展性较差,无法整张粘附于假体模型,故传统的皮毛粘接工艺是将动物原皮1裁剪为单撮假性皮张5,再将单撮假性皮张5粘附于假体模型上,这就对操作者的手法具有很高的要求。且硅胶胶水极易干结,针对此种工艺每次只能适量的挤出,整个过程均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在粘接至假体模型脸部的洼点(如鼻孔、眼睛)处时,动物原皮1较差的延展性无法与洼点形状适配,导致最终的仿真动物模型不够传神。

然而,人体硅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在粘附假性皮张5时能够以整张的形式粘附于假体模型上,粘附前只需将硅胶胶水均匀刷覆于假体模型表面即可,遇到洼点时只需用力静压使其贴覆于假体模型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且对操作手法的要求也极大地降低。同时假性皮张5与动物原皮1相比并非为有机物质,能有效减少开裂、虫蛀、板结、变质等传统动物标本所出现的不良现象,从而使得整个仿真动物模型的保存效果更加长久。

s4、上色:

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羊毛印染技术对假性皮张5上的毛发2添加毛发染剂,并经过100℃的蒸气定色,使其不易褪色。虽人体硅胶遇100℃的环境温度时质量有所下降,但此时已完成皮毛的粘接工序,故此处对假性皮张5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s5、修补:

将假性皮张5粘附于假体模型后,根据毛发2表面产生的缺陷,如色泽度不一、缺发等,采用s1中经裁剪后的单撮假性皮张5再次粘接至对应假体模型上,以获得最终的仿真动物模型成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