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513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汔车和摩托车的防眩装置。
通常交通车辆包括大小汽车和摩托车都配有前照灯,供夜间行驶照亮前方道路用,特别是机动车在市郊和山路夜间行驶时,前进道路全靠灯光照亮。为了防止夜间交会车时造成眩目,机动车前照灯都采用防眩灯。
世界汔车前照灯灯光体系大多是参照欧洲ECE法规制订的,所用防眩灯是采用了一种灯丝前遮板使灯丝发出的光只能通过反光罩反光射出,而不能直接射出。并有两组灯丝的防眩灯泡,两组灯丝中一组在抛物线反光镜的焦点位置,能照亮远处,称“远光”;另一组灯丝不在焦点位置,发出的散光只能照亮近处,称“近光”。由于“远光”还会使对面司机眩目,交通法规上明文规定夜间行驶在交会车时必须将“远光”切换成“近光”。但由于“近光”只能照亮车前6-7米远,所见景物瞬间就到了轮下,就如守门员守球门一样,无法采取紧急措施。若要安全,司机唯一的办法是将车速降到非常低行驶,那将推迟到达甚至误事,因此司机常不愿切换灯光。众所周知,人眼在昏暗或无路灯环境,瞳孔总是开得比较大,使视网膜感受到的光量多些来看清物体的,如在这时候遇上机动车强灯光照射,将会出现几秒钟到几十秒钟的“盲视”。这时什么也看不见,极易发生交通事故。由此引起的交通事故仍不断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提出一种在夜间交会车时会自动切换灯光的电子装置,由于未彻底解决问题,司机仍不愿使用。
机动车司机一方面埋怨交会时眼睛被对方灯光照花了眼,而另一方面又埋怨灯光亮度不够看清路面。而汽车灯光标准部门不准汽车灯光再提高功率和亮度了,使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将研究精力化在如何改进车灯前轧花玻璃上的花纹,使射出的灯光尽量向路面和外偏移来减少眩目和使路面亮些,但由于没有从彻底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努力,缺陷依然存在故效果不大。曾经有人提出另一种《车用偏振光照装置》(中国专利86年5月21日专利公告)。虽然采用了偏振光车灯,偏振光滤光板或司机专用的偏振滤光眼镜来达到防眩作用。但是由于它采用的偏振光滤光膜,透光性能差,难以形成强光来照亮前方;另外,其偏振角(指偏振面与地面的夹角)采用45度,设想机动车前灯射出的光不能被对方司机看到,实际上司机仍能看到对方车灯所照到的物体。而要做到偏振面与地面相差45度却十分困难,因此难以实施。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新的机动车防眩装置,恰到好处地运用偏振光学特性,能有效的防眩,解决机动车在夜间行驶中车与车、机动车与自行车之间,由于驾驶者的“盲视”而出现的交通事故问题。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完成的装置巧妙地运用了偏振光如下的三个光学性质偏振光光学性质(一)当光线射过一振动面为垂真方向的偏振片P1后,就成为振动面为垂直方向的线偏振光,如

图1所示。
偏振光光学性质(二)当光线射过一振动面为垂真方向的偏振片P1后就成为振动面为垂直方向的第二片偏振片P2,则在P2后可以看见这种线偏振光。如图2所示。但如果这种线偏振光遇到的第二片偏振片P2的振动面不是垂直方向,而是水平方向时,则在P2后面会产生消光作用,也就是说在P2后只能看见极微弱的光。如图3所示。
偏振光光学性质(三)当振动面为垂直方向的线偏振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就会将线偏振光改变为普通自然光以漫反射光形式反射出来,由于它已改变性质成为非偏振光,所以它能射过振动面为任何方向(包括振动面为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如图4所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机动车的前照灯内装入一振动面为垂直方向的偏振片便可成为偏振光车灯,汔车驾驶员配戴的眼镜,摩托车手戴的头盔和骑自行车人戴的眼镜内均装入一副振动面为水平方向的偏振片即可。只要以上两种偏振片的装入,即可完成防眩装置的本体。
基于前述偏振光光学性质的运用,我们可获得如下效果(1)交会车时,双方驾驶员能看清双方前照灯所照亮的景物一偏振光光学性质(三)的运用,对方前照灯直接射过来的强光照不花眼-——偏振光学性质(二)的运用;
(2)驾驶员能更清楚看清对方汽车内情况——偏振光光学性质(一)的运用;能看清对方驾驶员脸——偏振光光学性质(二)的运用;(3)驾驶员能看清路灯照亮的景物——偏振光光学性质(一)的运用;(4)驾驶员能看清沿街商店内外情况——偏振光光学性质(一)的运用;(5)巡警、交警、行人都能看清汽车内情况——偏振光学性质(一)的运用;(6)摩托车驾驶员和骑车人都有以上效果——偏振光学性质(一)(二)(三)的运用。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结构及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4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防眩装置中防眩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防眩装置中驾驶员戴的几种防眩眼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防眩装置中摩托手戴头盔式防眩眼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防眩装置中骑自行车人戴的几种防眩眼镜示意图。
参照图5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包括防眩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灯内在玻璃灯罩与反光罩之间设有两片高透明、耐热的聚丙烯板(或YB-2航空有机玻璃板)中间夹的偏振光片,该偏振光片的振动面为垂直方向,车灯使用时,同时接通两组灯丝。
参照图6-图8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中还包括防眩眼镜,该眼镜是由耐摩擦涂层的平面或凸面的平光偏振片镜片制成。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防眩眼镜可以制成多种形式,如普通眼镜型,可翻眼镜型,可夹持的眼镜上眼镜,也可制成摩托车手头盔式的防眩眼镜。骑自行车人交通警察或在马路上推车、挑担人用的偏振光防眩眼镜可成多种式样,如凉帽式等等。卡车、货运车用的防眩眼镜则可做成偏振光片可翻下的遮阳板式。
但是这里必须规定机动车前照灯的偏振片的振片的振动面必须为垂直方向,而偏振光防眩眼镜,头盔、档板的偏振光片的振动面必须为水平方向。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脱了传统的限制灯光功率与亮度,用改变灯玻璃轧花那种不能彻底解决防眩问题的思路,而是从光学性质去寻找出一条能彻底解决防眩问题的途径,其效果十分理想。车灯能照亮远近一大片地面,交会车时不用作任何灯光切换,双方驾驶员都不会被对方车灯的强光所眩目,而双方灯光照亮的景物,双方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换言之,所有缺点都被克服,所有优点都被保留利用。摩托车手可戴上专用的偏振光头盔,骑自行车和推小车的人以及交通警察,戴上专用的偏振光眼镜,就不怕被机动车灯照花眼,从而保证了行车安全。驾驶员希望汽车大灯灯光愈亮愈好,由于本发明实施后灯光再亮也不会照花对方司机或警察的眼睛。加上近年来高效率、低耗电、高亮度、长寿命的冷光源灯层出不穷,例如美国加里福利亚一家公司推出一种汽车灯泡,内有射频发生器激发萤光层发出低电耗、高效率、高亮度冷光电子灯泡,寿命可达十年以上;美国还有一家公司也已开发出寿命6万小时,亮度为普通萤光灯6倍的永久感应灯泡。荷兰也宣布已开发出一种QL型无灯丝高频感应长寿命冷光灯。机动车的前照灯改革前途无量,从而更显出本发明的广阔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人类自从发明汽车以来的200多年间,对于前照车灯,使之具有既要照亮道路,又不致使人眩目的功能的设计,仅仅从改变灯前玻璃的几何形状,或者用大光、小光灯泡切换来解决,实际上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本发明的突破性思路在于,利用光学原理,从根本上彻底解决机动车前照灯亮度与防眩目的矛盾。若本发明得以实施,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是(1)无须再花费高成本和高能耗生产前照灯的轧花玻璃,有利于人类环保;(2)也不用将机动车前照灯设计成大、小双光灯,使成本既高,又因操作麻烦而实际上不为驾驶者接受;(3)可以毫无顾忌地使用高亮度、大功率的新型前照灯光源,使之适应越来越快的机动车车速。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包括偏振光车灯及偏振光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振光车灯是在机动车前灯的玻璃罩与反光罩间设有由两片耐热透光的丙烯板中间夹有偏振光片组成的隔板;所述的偏振光眼镜是一副由平面或凸表面的偏振光片镜片装入的眼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偏振光车灯内偏振光片的振动面为垂直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偏振光片眼镜的偏振片的振动面为水平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机动车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偏振光片嵌入镜架或直接贴在眼镜片上,可以做成翻动式的,也可做成夹持在眼镜上的眼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机动车防眩装置,其特征在于偏振光片装在汔车驾驶室可翻动档板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防眩装置,包括机动车前灯和眼镜,其特征在于它的前灯里装有振动面为垂直的偏振光片和眼镜架装有振动面为水平的偏振片。前灯射出的线偏振光不能射过振动面与之垂直的偏振光眼镜,由此产生消光作用而防眩。当这种前灯线偏振光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将其改变为普通自然光,以漫反射形式反射出来。所以,偏振光眼镜可以看清除偏振光前灯直接射过来以外的其它所有光线,即能看清景物。
文档编号G02C7/00GK1313211SQ0011194
公开日2001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0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3月9日
发明者林在禧, 林在荣 申请人:林在禧, 林在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