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及附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7879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及附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及附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这种导光板可以作为边缘照射光型液晶面板中的背侧照射光源使用,而这种边缘照射光型液晶面板通常使用在诸如又薄又轻的膝上型计算机、字处理器、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可移动型计算机、液晶监视器等等中。
对于在透明的导光板侧面配置有线光源的、按照边缘照射光方式工作的表面发光装置,通常可以作为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侧照射光源等等使用。这种按照边缘照射光方式工作的表面发光装置,通常是在透明的导光板侧面配置线光源,在未配置线光源的导光板侧面处形成侧面反射层,在导光板的内侧面通过印刷等等方式形成有使线光源发射出的光均匀分布的特定图案,在导光板的表面侧配置有表面扩散膜,而且在导光板的内侧面还配置有内面反射膜。
具有这种结构构成的表面发光装置,为了提高光源的辉度效率,还需要按照不使由导光板侧面发射出的光辉度降低的方式,通过手工粘接在导光板侧面配置具有光反射功能的薄膜,以形成侧面反射层。
然而在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正在日趋薄型化、大型化,因而通过采用手工粘接方式在导光板侧面配置具有光反射功能的薄膜时,由于位于侧面的手工粘接薄膜宽度窄小,所以为了不产生位置偏差且实施正确粘接,需要具有高度熟练技术的工人实施操作。
由于在上述操作中需要使用高度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在导光板侧面处设置侧面反射层,将会出现使表面发光装置的价格非常高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解决上述问题用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即使不通过具有高度熟练技术的工人,也可以简单而正确地在导光板侧面设置侧面反射层,从而可以获得价格低廉的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以及附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
本发明为了能够实现上述目的,而提供了如下所述的若干构成形式。
作为本发明的第一种构成形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转印头和导光板固定装置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该转印头具有沿着横向方向将转印材料挤压至导光板侧面处,以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对所述转印挤压部件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以及将所述转印材料传送至所述转印挤压部件的导光板一侧用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具有固定所述导光板用的工作台,而且,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的方式,可以沿着横向方向将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至少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两条边的侧面处,配置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两个转印头,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可以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两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两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可以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三条边的侧面处,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三个转印头,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可以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三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四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工作台上固定一个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五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四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按照沿着横向方向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六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二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处配置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与所述一条边相邻接的另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七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三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处配置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夹持着所述一条边的另两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八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六或第七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按照沿着横向方向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九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呈辊状或呈平面状。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配置有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转印头移动装置,通过对所述转印头移动装置实施驱动的方式而使所述转印头移动,进而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一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工作台处固定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转印辅助模具,该转印辅助模具用于在作为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首先抵接侧的所述导光板上的一个角部处,使其与所述导光板分离,并且具有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大体相同的平面。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二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时的压力为490~1960帕(Pa)。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三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一~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工作台具有以与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相反的侧面相抵接的方式,对所述导光板实施位置定位用的凸起部。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四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二~第三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进一步配置有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用的转印头移动装置,以及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工作台一起移动用的工作台移动装置,通过对所述转印头移动装置和所述工作台移动装置实施驱动,而使所述转印头和所述导光板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五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三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各转印挤压部件呈辊状,所述三个转印头分别为第一转印头、第二转印头和第三转印头,所述第一转印头具有可相对于作为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三条边中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平行移动,而使所述第一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位于中央的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的第一转印头用转印头移动装置,所述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分别具有可按照使所述第二转印头和所述第三转印头的各转印头,沿着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三条边中剩余的两条边相正交的方向且与所述导光板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所述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上的所述各转印挤压部件,分别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所述两条边的导光板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分别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的第二和第三转印头用转印头移动装置,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具有固定所述导光板用的第一工作台,固定且传送所述导光板用的第二工作台,以及将所述导光板由所述第一工作台传递至所述第二工作台处用的传送装置,按照可以通行所述转印材料,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对固定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第一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一条边实施挤压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一转印头,按照在对作为所述一条边的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导光板侧面转印结束后,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导光板传送至所述第二工作台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工作台处,随后在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将所述导光板朝向导光板输出方向实施传送时,夹持住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一条边而对与其相邻接的两条边实施挤压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转印头上的转印挤压部件和所述第三转印头上的转印挤压部件配置在所述导光板输出方向的两侧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六种构成形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附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它包括将导光板固定在工作台处,通过使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使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通过转印材料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七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至少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两条边的侧面处,还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两个转印头,并且通过使所述各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两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两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八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种构成形式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三条边的侧面处,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三个转印头,并且通过使各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三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九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第十八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将所述导光板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上时,在所述工作台上固定一个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九种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将所述导光板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上时,使所述工作台按照沿着横向方向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一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七种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处配置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与所述一条边相邻接的另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二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八种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处配置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夹持着所述一条边的另两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三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二十一或二十二种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将所述导光板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上时,使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按照沿着横向方向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四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第十八种构成形式中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沿着横向方向通过转印材料,将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作为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上时,使呈辊状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转动,并且使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实施挤压,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上。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五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第十八构成形式中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并且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六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第十八种构成形式中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当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对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实施挤压时,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比所述导光板领先一步,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按照离开所述导光板的方式配置在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一个角处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转印辅助模具上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大体相同的同一平面内。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七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第十八种构成形式中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490~1960帕(Pa)的压力下,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八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六~第十八种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在当将所述导光板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时,在对配置在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实施位置定位的凸起部处,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与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实施挤压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相反的侧面相抵接。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十九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七~第十八种构成形式中的任何一个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并且可以通过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工作台一起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与所述一条边不同的其它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十种构成形式,还在本发明第十八种构成形式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它可以进一步使所述导光板固定在第一工作台处,使所述三个转印头中的第一转印头,可相对于作为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三条边中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平行移动,并且可以使所述第一转印头上呈辊状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在对作为所述一条边的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导光板侧面转印结束之后,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导光板由所述第一工作台传递至所述第二工作台处,并且将通过传送装置传送来的所述导光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工作台处,随后所述三个转印头中的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按照使所述第二转印头和所述第三转印头中各转印头,沿着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三条边中剩余的两条边相正交的方向且与所述导光板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所述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上呈辊状的所述各转印挤压部件,分别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所述两条边的导光板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特征,可以通过参考附图对最佳实施形式进行的说明而清楚获知。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3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动作方式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动作方式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动作方式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动作方式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转印头中一部分用的部分剖开示意性正面图。
图8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转印头用的示意性左侧视图。
图9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转印头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传送装置位于第一转印头侧时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11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传送装置位于第一转印头侧时用的示意性左侧面图。
图12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传送装置位于与第一转印头侧相反侧时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13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传送装置位于与第一转印头侧相反侧时用的示意性右侧面图。
图14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和传送装置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15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和传送装置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6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工作台和处于下降状态中的传送装置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17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二工作台和处于下降状态中的传送装置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18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工作台和处于上升状态中的传送装置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19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二工作台和处于上升状态中的传送装置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图20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转印材料用的示意性结构构成图。
图21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表面发光装置用的示意性基本概括图。
图22为表示根据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的第一工作台上的导光板和转印辅助器具用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本发明的下述说明中,各个附图中相同的部件已经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的示意性平面图。图2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的示意性侧面图。图3~图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动作方式的示意性平面图。在这些附图中,参考标号1表示的是第一转印头,参考标号2表示的是第二转印头,参考标号3表示的是第三转印头,参考标号4表示的是导光板固定装置,参考标号11、21、31表示的是转印挤压部件,参考标号12、22、32表示的是加热装置,参考标号13、23、33表示的是转印材料供给装置,参考标号14、24、34表示的是转印材料,参考标号15、25、35表示的是转印头移动装置,参考标号41表示的是导光板,参考标号42表示的是第一工作台,参考标号43表示的是第二工作台,参考标号44表示的是传送装置。
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主要为对配置在导光板41上除设置有线光源的侧面之外的三个侧面处的侧面反射层133实施转印用的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
如果举例来说,对于对位于导光板41上作为一条边~三条边的侧面处实施侧面反射层133转印的场合,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形式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是一种具有转印磁头1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而且转印头1可以具有将转印材料14挤压至导光板41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11,对转印挤压部件11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12,以及将转印材料14按照一定长度传送至转印挤压部件11的前方处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导光板固定装置4可以具有固定导光板41用的第一工作台42,并且可以按照在固定于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工作台42处的导光板41上的至少一条边~三条边处,可以使转印头1上的转印挤压部件11通过转印材料14实施挤压或依次挤压的方式,使转印头1移动或使第一工作台42转动。
而且如果举例来说,对于向位于导光板41上作为二条边~三条边的侧面处实施侧面反射层133转印的场合,本发明可以为一种具有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中第一~第二转印头1、2可以分别具有将转印材料14、24挤压至导光板41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对转印挤压部件11、21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12、22,以及将转印材料14、24按照一定长度传送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的前方处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23,导光板固定装置4具有固定导光板41用的第一工作台42,并且可以按照在固定于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工作台42处的导光板41上的两条边~三条边处,使第一转印头1或第二转印头2上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通过转印材料14、24、34实施挤压或依次挤压的方式,使第一转印头1或第二转印头2移动或使第一工作台42转动。
而且如果举例来说,对于向位于导光板41上作为三条边的侧面处实施侧面反射层133转印的场合,本发明可以为一种具有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中第一~第三转印头1、2、3可以分别具有将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导光板41处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对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12、22、32,以及将转印材料14、24、34按照一定长度传送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前方处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23、33,导光板固定装置4具有固定导光板41用的第一工作台42,并且可以按照在固定于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工作台42处的导光板41上作为三条边的各边处,使第一~第三转印头1、2、3中的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通过转印材料14、24、34实施挤压或依次挤压的方式配置第一~第三转印头1、2、3(参见图1~图2)。
在下面的说明中,是以对导光板41上的三条边侧面实施侧面反射层133转印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的。对于在比三条边的侧面少的侧面处实施侧面反射层133转印的场合,可以在不实施侧面反射层133转印的侧面处不配置相应的装置或部件,也可以不对它们进行相应的驱动。
所述转印头可以至少具有将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导光板41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对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12、22、32,以及将转印材料14、24、34传送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前方处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23、33。
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可以呈辊形状,也可以呈平板形状。当采用呈辊形状的转印挤压部件时,可以相对于导光板41的侧面对转印材料实施连续地转印。当采用呈平板形状的转印挤压部件时,可以相对于导光板41一条边的侧面对转印材料实施一次转印。制作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材料,可以采用诸如硅酮橡胶等耐热橡胶类弹性材料。
如果举例来说,加热装置12、22、32可以采用能够将温度加热至80~260℃的电热式加热器。加热装置12、22、32在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辊形状的场合,可以配置在转印挤压部件不通过转印材料14、24、34挤压导光板41的侧面处,而间接地对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实施加热。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平板形状的场合,可以将加热装置12、22、32作为保持转印挤压部件用的部件实施配置,以通过间接方式对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实施加热。
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23、33用于将转印材料14、24、34供给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前方处。
转印材料14、24、34可以如图20所示,为在基底薄膜130上由诸如脱膜层131、剥离层132、侧面反射层133、粘接层134等等构成的转印层。
如果举例来说,可以用于制作基底薄膜130的材料,包括诸如聚丙稀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脂类树脂、丙稀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等等的树脂类薄膜,即可以采用常规的转印材料作为基底薄膜130。基底薄膜130的厚度可以为12~50微米(μm)。
对于转印层与基底薄膜130间具有良好剥离性的场合,也可以将转印层直接设置在基底薄膜130上。如果需要进一步改善转印层与基底薄膜130间的可剥离性时,还可以在将转印层设置在基底薄膜130上之前,形成如图20所示的脱膜层131。
剥离层132可以根据需要形成在基底薄膜130上或脱膜层131上。剥离层132在实施转印之后或在成型的同时实施转印之后由基底薄膜130上实施剥离时,构成为由基底薄膜130上或脱膜层131上实施剥离的导光板41上侧面的最外面。如果举例来说,可以用来制作剥离层132的材料,包括诸如丙稀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类树脂、纤维素类树脂、橡胶类树脂、聚氨基甲酸乙脂类树脂、聚醋酸乙烯类树脂等等材料,而且还可以采用诸如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类树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类树脂等共聚物。对于剥离层132需要具有一定硬度的场合,还可以选择采用诸如紫外线硬化型树脂等等的光硬化型树脂,诸如电子线硬化型树脂等等的放射线硬化型树脂,以及热硬化型树脂等等。剥离层132的形成方式,可以为诸如凹版涂层法、滚涂法、点涂法等涂覆方法,也可以为诸如凹版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方法等印刷方法。剥离层的干燥膜厚度最好为1~5微米(μm)。
侧面反射层133位于剥离层132之上,通常构成为印刷层。如果举例来说,对于用来制作印刷层的材料,可以取诸如聚乙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脂类树脂、丙稀类树脂、聚氨基甲酸乙脂类树脂、聚乙烯缩醛类附脂、聚脂氨基甲酸乙脂类树脂、纤维素脂类树脂、丙稀类树脂等等的树脂作为粘接剂,并且可以取诸如氧化钛、硫酸钡等光反射物质作为着色剂,从而构成为包含上述材料的着色油墨材料。印刷层的形成方式,可以为诸如凹版印刷方法、丝网印刷方法、胶印印刷方法等常规印刷方法。当然,也可以采用诸如凹版涂层法、滚涂法、点涂法等涂覆方法。可以在整个范围内设置印刷层,也可以仅仅设置在与导光板41侧面形状相对应的部分处。印刷层的干燥膜厚度最好为1~5微米(μm)。
侧面反射层133可以由诸如金属薄膜层等等构成,也可以由印刷层和金属薄膜层组合构成。可以采用诸如真空蒸镀方法、溅射方法、离子电镀方法、镀膜方法等形成所述层。可以采用诸如铝、镍、金、铂、铬、铁、铜、锡、铟、银、钛、铅、锌等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或化合物等等实施制作。金属薄膜层也可以仅仅在部分区域内形成。而且,在设置金属薄膜层时,为了提高其它转印层与金属薄膜层之间的密封性,还可以设置前侧加固层和后侧加固层。
粘接层134是用于在导光板41的侧面对如上所述的各层实施粘接而视需要形成的层。粘接层134可以采用具有与制作导光板41的材料相适应的热敏或压敏树脂材料制作。如果举例来说,对于制作导光板41的材料为丙稀类树脂的场合,可以采用丙稀类树脂制作该粘接层134。粘接层134的形成方式,可以为诸如凹版涂层法、滚涂法、点涂法等涂覆方法,也可以为诸如凹版法、丝网印刷方法等等的印刷方法。粘接层134的干燥膜厚度最好为1~5微米(μm)。
在需要将具有这种结构构成的转印材料14、24、34供给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前方时,可以采用自动供给装置,将其宽度比导光板41的侧面宽度(导光板41的厚度)大的转印材料14、24、34,沿着导光板侧面供出使之成为辊状的转印材料。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辊状的场合,还可以相应于转印时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转动,同步地供给转印材料14、24、34。
导光板固定装置4可以至少具有固定导光板41用的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
如果举例来说,导光板41可以采用厚度为1~5毫米(mm)左右的矩形树脂材料板制作。可以用来制作导光板的材料包括诸如丙稀、聚碳酸脂、聚苯乙烯、丙稀苯乙烯、聚氯乙烯等等的树脂板和玻璃板。而且,导光板41的厚度并不必须保持一定,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剖面和形状。
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最好具有可以通过平滑方式,由上侧或下侧对导光板41实施吸引、固定的机构。对于采用这种吸引机构作为固定装置的场合,为了在吸引压板处不对导光板41形成损伤,还可以采用诸如硅酮橡胶等等的材料实施制作。在对导光板41实施固定时,为了在转印过程中不使转印挤压部件11、21、31与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相接触,还可以使导光板41的侧面多少比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突出一些(最好突出5毫米(mm)以上)。而且,还可以相应于导光板41的尺寸,对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的大小实施适当地更换。
在对导光板41实施转印加工时,可以仅对一个导光板41实施转印,也可以同时对若干个导光板41实施转印。因此,也可以在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上,按照将若干个导光板41叠层并列的方式对其实施固定。在对若干个导光板41实施固定时,如果仅仅对若干个导光板41实施重叠固定,可能会使导光板41的表面出现损伤,所以还可以利用夹具夹持着垫纸,以便使导光板彼此间不产生接触。
为了通过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和导光板41对转印材料14、24、34实施挤压,还可以按照能够使转印头1、2、3移动的方式,配置转印头移动装置15、25、35。而且,还可以配置使导光板41能够移动的工作台移动装置。而且,还可以配置使转印头1、2、3和导光板41均可以移动的转印头移动装置15、25、35和工作台移动装置(图中未示出)。
转印头移动装置15、25、35可以为能够通过转印材料14、24、34,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一个侧边对转印头1、2、3施加挤压作用的装置。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辊形状的场合,可以使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一条边接近,使转印挤压部件11、21、31通过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导光板41上的侧面一端处,进而使转印挤压部件11、21、31转动、使转印头1、2、3沿着导光板41的侧面作平行移动,并且将转印挤压部件11、21、31挤压在导光板41上的侧面处。当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到达导光板41上侧面的另一端部处时,按照使其由导光板41上的侧面处离开的方式移动转印头。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平板形状的场合,可以使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一条边接近,将整个转印挤压部件11、21、31挤压在导光板41上的侧面处。在转印结束后,按照使其由导光板41的侧面处离开的方式移动转印头。如果具体的讲,转印头移动装置15、25、35可以为能够通过诸如气压汽缸等等实施驱动的装置。将转印挤压部件11、21、31挤压至导光板41的侧面处时的压力,最好为490~1960帕(Pa)左右。如果小于490帕(Pa),由于压力比较小而使不能实施良好转印的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大于1960帕(Pa),由于将导光板41固定在工作台42、43上用的吸引力将会过大,所以可能会对导光板41造成损伤。
工作台移动装置可以为能够将导光板41上的侧面通过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转印头1、2、3处的装置。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辊形状的场合,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相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接近,将导光板41上侧面的一端部通过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处,进而使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沿着导光板41的侧面方向移动、使转印挤压部件11、21、31转动,并且将导光板41的侧面挤压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处。当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到达导光板41上侧面的另一端部处时,按照由转印头1、2、3处离开的方式,移动导光板41的侧面。对于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呈平板形状的场合,可以使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相对于转印头上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接近,进而将导光板41的侧面整个挤压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处。在转印结束后,按照由转印头1、2、3处离开的方式,移动导光板41上的侧面。如果具体的讲,工作台移动装置可以为能够由诸如气缸等等实施驱动的装置。将导光板41上的侧面挤压至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处时的压力,最好为490~1960帕(Pa)左右。
而且,还可以同时采用如上所述的转印头移动装置15、25、35和工作台移动装置。对于这种场合,可以进行速度更高的转印加工。
当采用一个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转印头,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二~三条边形成侧面反射层时,作为一种最佳实施形式的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配置有转印头1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并且可以按照将转印头1上的转印挤压部件11通过转印材料14、24、34,依次挤压至固定在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工作台42处的导光板41上的二~三条边处的方式,使转印头1移动或使工作台42转动。
对于使转印头1可以按照通过转印材料14对导光板41上的各条边实施挤压的方式移动的场合,可以采用诸如气缸等作为实施驱动的装置。
对于采用使第一工作台42转动的方式,将转印头1通过转印材料14挤压至导光板41上各条边处的场合,可以采用诸如伺服电动机、步进电动机、气缸等装置。
当采用两个转印头,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三条边形成侧面反射板时,作为一种最佳实施形式的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配置有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并且可以按照将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上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通过转印材料14、24挤压至固定在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工作台42处的导光板41的三条边处的方式,使第一转印头1或第二转印头2移动,或使第一工作台42转动。
当采用三个转印头,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三条边形成侧面反射板时,作为一种最佳实施形式的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配置有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并且可以按照将第一~第三转印头1、2、3上的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通过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固定在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处的导光板41上的三条边处的方式,对第一~第三转印磁头1、2、3实施配置。
使用三个转印头1、2、3,相对于固定在一个工作台42上的导光板41的三条边同时实施转印加工的结构构成形式,可以在短时间里同时在三条边处形成侧面反射层。对于配置有两个工作台的场合,还可以首先在工作台42上对一条边实施转印加工,随后再通过工作台43对剩余的两条边实施转印加工,而对于配置有三个工作台的场合,可以依次在各工作台上对一条边实施转印加工,对于不需要担心在转印头1、2、3间会形成相互空间干扰的场合,可以使用一个工作台对三条边同时实施转印加工,也可以通过类似的循环方式实施转印加工。
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一个转印头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用于仅仅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一条边实施转印加工的场合。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两个转印头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用于仅仅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一~两条边实施转印加工的场合。对于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三个转印头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也可以用于仅仅相对于导光板41上的一~两条边实施转印加工的场合。
导光板41上的侧面反射层133通常可以如图21所示,形成在配置有线光源151之外的三条边处,然而也可以仅在与线光源151相对一条边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而且,还可以仅在与配置有线光源151的边相邻接的两条边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对于在导光板41上的两条边处配置有线光源151的场合,可以在未配置有线光源151的剩余侧边处配置侧面反射层133。如果具体的讲就是,适用于本实施形式的、按照边缘照射光方式工作的表面发光装置可以如图21所示,在透明的导光板41上的侧面处配置线光源151,在导光板41上未配置有线光源151的侧面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并且通过印刷等方式在导光板41的内侧面处形成使由线光源151发出的光均匀分布的图案部154,在导光板41的表面侧处配置有表面扩散薄膜152,在导光板41的内侧面处配置有反射膜153。
在这种表面发光装置的结构构成中,并不在导光板41的整个侧面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然而对于构成为特殊形式的表面发光装置,如果需要在导光板41的全部侧面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也可以利用如上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在导光板41的整个侧面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而且,还可以容易地使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具有四个转印头。
对于通过转印方式形成侧面反射层133的场合,可以仅仅通过转印材料14、24、34上形成的转印层中与导光板41的侧面相接触的部分,对导光板41的侧面实施转印,未实施转印的、位于转印材料14、24、34基底薄膜130上的剩余转印层中的一部分,会作为毛边而附着在导光板41上。为了不出现这种现象,可以将这种薄毛边去除,即需要在如上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上的导光板固定装置4处,还沿着导光板移出方向配置有薄膜式毛边去除用粘辊。随后,为了进一步去除附着在导光板41上的、诸如薄毛边和油脂成分等污垢,还可以将导光板41传送至诸如水洗和超声波清洗等等的清洗工序,以及形成光扩散透射部用特定图案的印刷工序中。
下面参考附图,对如上所述的各种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第一转印头1的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图7为表示第一转印头中一部分用的部分剖开示意性正面图,图8为表示第一转印头用的示意性左侧视图,图9为表示第一转印头用的示意性平面图。
转印头用基台67与可进行转印的导光板的一边平行地移动,换句话说就是,固定在转印头用基台67处的一对导轨68、68,按照可以在固定于基台70上的导向部件71、71上行走的方式,配置在基台70上。可以通过无活塞型汽缸171实施转印头1的这种移动。这样构成转印头移动装置15。
在转印头用基台67上,可以配置有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以及作为转印材料供给装置的给出侧滚轮73和缠绕侧滚轮74。
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可以移动,以便能够对其与转印头用基台67间的前后位置实施调节。可以通过连接在导向部件72和手柄69处的螺纹部件实施这种移动。
在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上还安装有可以前后移动的、保持转印挤压部件11用的转印挤压部件用支撑部64。而且,可以通过导向部件61、61和气缸60的动作,使转印挤压部件用支撑部64作前后移动。
在转印挤压部件用支撑部64上可以安装一个转印挤压部件11,作为加热装置一个实例用的电热式加热器12、22、32,和可以通过一对摇动臂82、82实现自由摇动的导向辊81、81。在转印挤压部件11处还设置有与传感器83相接触的、对表面温度实施控制用的控制辊。通常在转印挤压部件11、21、31的转动过程中,转印挤压部件11的表面温度不应该产生不稳定现象。可以通过电动机85对皮带和驱动皮带轮66实施的皮带驱动,而使转印挤压部件11转动。安装在转印挤压部件11处的导向辊81,可以在摇动臂82的作用下,沿着转印挤压部件11的行进方向进出,并且当导光板41通过转印材料与转印挤压部件11相接时(实施转印时)后退(朝向图9中的左侧方向),当不与导光板41相接时前进(朝向图9中的右侧方向)。通过在不实施转印时,使转印材料14由转印挤压部件11处离开的方式,可以避免使转印材料由于转印挤压部件11而受到热损伤。
给出侧滚轮73保持着呈辊形状的新转印材料14,进而将该新转印材料14供给至转印挤压部件11处。因此在转印过程中,新转印材料14不会相对于导光板41的侧面产生相对移动,新转印材料14可以由里面侧,通过转印挤压部件11挤压至导光板41的侧面处,进而由给出侧滚轮73或缠绕侧滚轮74中的一个处卷取出转印材料14。在给出侧滚轮73上还设置有可以在转印材料14上的芯部处滑动和逆向转动的轴,从而可以使转印材料14保持在拉伸状态。可以采用电动机75作为逆向转动用的动力源,并且通过皮带76实施驱动。可以按照保持一定拉伸状态的方式,使电动机75保持在转动状态。
缠绕侧滚轮74可以与一对缠绕用辊84、84一起,将转印后的转印材料14缠绕在基底薄膜130上。可以通过电动机77和皮带78、78,对缠绕用辊84、84和缠绕侧滚轮74实施驱动。可以通过电动机77的转动量,对缠绕速度和缠绕量(缠绕长度)实施调节。转印材料14可以通过缠绕用辊84、84的转动实施缠绕。因此,可以这样驱动电动机77来实施控制,在转印时转印材料14相对于导光板不移动,在转印后将转印完的转印材料14卷绕到缠绕侧滚轮74。
在转印材料14的行进路途上还设置有如图9所示的传感器80,对于转印材料14被切断时可以由传感器80实施检测,并停止装置的动作。
下面对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进行说明。
转印头用基台67可以在基台70上移动,从而可以相对于基台70对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的前后位置实施调节。在表示转印头移动装置25、35的一个构成实例中,可以通过导向部件162和螺纹部件实现转印头2、3的移动。换句话说就是,可以在作为转印头移动装置25、35的一个杆状部件上形成有螺纹,并通过电动机的正反转动而使具有螺纹的杆状部件沿正反方向转动,进而通过与该螺纹相啮合的螺母部件,使分别固定着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的转印头用基台67朝向彼此靠近方向、或是朝向彼此远离方向移动。因此,除了在如图7所示的下部处不再设置有导轨68和无活塞型汽缸171之外,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可以与第一转印头1具有相同的结构构成形式。换句话说就是,在转印头用基台67上的结构构成,除了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呈左右对称形式之外,均与第一转印头1相同。另外,通过装在第2转印头2和第3转印头3的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62上的气缸60,60的驱动可以获得转印头移动装置25,26的作用。
在附图7中,参考标号63表示的是在加热装置12与转印挤压部件用支撑部64间隔热用的隔热材料,以及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侧与转印挤压部件用支撑部64间隔热用的隔热材料。
传送装置44可以具有如下所述的结构构成形式。
图10为表示传送装置44位于第一转印头侧时用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1为表示传送装置44位于第一转印头侧时用的示意性左侧面图,图12为表示传送装置44位于与第一转印头相反侧时用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 3为表示传送装置44位于与第一转印头相反侧时用的示意性右侧面图。
如果举例来说,可以通过设置在基台70上的两个端部(参见图10和图12)处的、可以沿上下方向动作的气缸96,以及可以通过气缸96实施升降动作的一对导向部件101、101的作用,而使传送装置44在位于基台70上的两个端部(参见图10和图12)处的两个传送用基台94、94的作用下上下运动。
各个传送用基台94分别在左右侧配置有一个以上的鼓轮93、95、97、98。在两个传送用基台94之间设置有左右两组圆型皮带91、91。而且,还设置有圆型皮带91、91可以在其上部处行进的、具有U字型沟槽的传送用导向部件92、92,以便可以将位于两个传送用基台94、94之间的左右两组圆型皮带91、91朝向下侧方向拉紧。通过使圆型皮带91、91同步朝向同一方向行进的方式,可以对搭载在圆型皮带91、91上的导光板41沿横向方向,比如说沿水平方向传送。
一对圆型皮带91、91的同步驱动,可以是使与一个圆型皮带91上的一个鼓轮97成整体转动的鼓轮103,以及通过皮带102与鼓轮103相连接的驱动用皮带轮99,通过能够朝向正反方向转动的电动机100实施朝向正反方向的转动驱动,并且通过转动轴对与所述一个圆型皮带91中的鼓轮相对的、位于另一个圆型皮带91上的鼓轮实施固定。
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和第二工作台42、43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构成。
图14为表示第一工作台42、第二工作台43、传送装置44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5为表示第一工作台42、第二工作台43、传送装置44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6为表示第一工作台42、处于下降过程中的传送装置44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7为表示第二工作台43、处于下降过程中的传送装置44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8为表示第一工作台42、处于上升过程中的传送装置44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图19为表示第二工作台43、处于上升过程中的传送装置44中一部分用的示意性侧面图。
第一工作台42配置在被分割成三个部分的第一转印头1的正面处。分割成三个部分的第一工作台42按照形成有间隙116、116的方式设置,而且在位于分割后的工作台42之间的各间隙116处还配置有传送装置用的圆型皮带91,传送装置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通过在其上方处分成三叉的第一工作台用支撑部件110对分割成三个部分的工作台42分别实施固定。在第一工作台用支撑部件110的中央部处贯穿设置有无活塞型汽缸114和导向部件,并且形成有不会对无活塞型汽缸114的动作产生妨碍的孔部110a。
在第一工作台42靠近第二工作台侧的端部处,设置有可以通过与导光板41上靠近第二工作台侧的端部边缘(如果具体的讲就是,与所述转印头通过转印材料14形成挤压的侧面相反的侧面)相抵接的方式,对导光板41实施位置定位设置用的凸起部42a。位于第一工作台42中的凸起部42a,可以设置在作为与第一转印头1相对侧端部的相反侧端部处的、靠近第二工作台侧的端部处,从而可以当其与导光板41上靠近第二工作台侧的端部边缘相抵接时,不使受到转印时转印挤压部件11应力作用的导光板41产生位置偏置。
第一工作台42还在靠近第一转印头1附近的端部处,设置有若干个吸引用孔117、……、117,以便可以吸引、固定在导光板41的下侧面处。在各个吸引用孔117处配置有挤压部件,并且通过使各个挤压部件突起至第一工作台42表面上方处的方式,防止导光板41与第一工作台42相摩擦而形成损伤。
第二工作台43配置在分割成三个部分的第一工作台42的后方(下游侧)处。被分割成三个部分的工作台43按照形成有间隙118、118的方式配置,而目右位于分割后的工作台43之间的各间隙118处还配置有传送装置用的圆型皮带91。传送装置可以沿上下方向移动,并且可以通过由第二工作台用基台113处朝向上侧方向延伸出的第二工作台用支撑部件111,分别对分割成三个部分的工作台43实施固定。第二工作台用基台113可以通过在位于第一工作台42后方处的无活塞型汽缸114和导向部件的作用下实施运动的方式,而穿过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之间。
在第二工作台43靠近第一工作台的端部处,设置有可以通过与导光板41上游侧的端部边缘相抵接的方式,对导光板41实施位置定位设置用的凸起部43a。通过将凸起部43a设置在靠近第一转印头侧的第一工作台端部处的方式,还可以不使受到转印时转印挤压部件21、31的应力作用的导光板41产生位置偏置。
在第二工作台43上位于第一转印头1附近位置处的端部,以及与其相对的另一端部处,换句话说就是在位于上游侧的端部和位于下游侧的端部处,均设置有若干个吸引用孔119、……、119,从而可以吸引、固定住导光板41的下侧面处。在各个吸引用孔119还处配置有挤压部件,并且可以通过使各个挤压部件突起至第二工作台43表面上方处的方式,而防止导光板41与第二工作台43相摩擦而形成损伤。
下面对朝向导光板41上的侧面实施转印时,可以确保通过转印开始部分实施转印用的转印辅助器具160进行说明。
图22为表示第一工作台42上的导光板41和转印辅助器具160用的示意性平面图。
在对导光板41上的侧面实施转印时,转印挤压部件11最初是与导光板41的角部相抵接的,所以可能会损伤转印挤压部件11。而且,恰恰是必须从角部处开始转印。对于这种场合,可以在第一工作台42上固定有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转印辅助器具160,该转印辅助器具160可以按照在转印挤压部件11要与其相抵接的导光板41上的一角部处,使其离开导光板41,与导光板41上的一条边保持相司距离的方式实施配置,换句话说就是,该金属制转印辅助器具160具有与所述导光板41上的所述侧面大体相同的平面。通过采用这种构成方式,转印挤压部件11可以按照通过转印材料14,在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转印辅助器具160的上述平面处起开始实施挤压,随后通过转印材料14挤压住导光板41的侧面的方式,而不与导光板41上的角部相抵接,所以不会对转印挤压部件11形成损伤,并且可以可靠地对角部实施转印。而且,在不具有作为转印材料14的粘接层134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在金属材料制的转印辅助器具160上对转印材料14实施转印,而且可以仅仅将其转印在导光板41上的侧面处。
下面对具有如上所述结构构成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
在第一工作台42上设置一个导光板41,导光板41被吸引并固定在第一工作台42上。在这时,导光板41上与由转印挤压部件11通过转印材料14挤压住的侧面相反的侧面,与第一工作台42上的凸起部42a处相抵接而实施位置定位。
随后,通过无活塞型汽缸171的驱动作用,第一转印磁头1由如图1所示的状态移动至如图3所示的状态,进而通过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上气缸60的动作而使转印挤压部件11前进,并且通过转印材料14,与构成为转印辅助器具160上所述平面的、即与构成导光板41上的侧面的大体相同的平面相抵接。
随后,通过无活塞型汽缸171的动作而使转印头用基台67朝向左侧方向(在图1~图4中朝上的方向)运动,在导光板41上作为一条边的侧面处,使转印挤压部件11通过转印材料14挤压住导光板41,从而对转印材料14上的侧面反射层133实施转印。在这时,转印材料14不会与导光板41上作为一条边的侧面产生相对移动,而仅仅可以按照由内侧面处,通过转印挤压部件11将新的转印材料14挤压至导光板41上侧面处的方式,对由给出侧滚轮73或缠绕侧滚轮74中一个给出的转印材料14实施卷取、返回。
在转印头用基台67一直移动至左侧方向(在图1~图4中朝上的方向)的终端处之后,在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上的气缸60的作用下,使转印挤压部件11后退。
随后,使转印头用基台67一直移动至右侧方向(在图1~图4中朝下的方向)的终端处,以返回至初始位置。而且,通过缠绕用辊84,84的驱动将转印好的转印材料14卷绕到缠绕侧滚轮74上。
对于通过第一工作台42转印完毕的导光板41,通过传送装置44传送至第二工作台43处。传送装置44在非动作时使位于两个端部处的传送用基台94、94下降,从而使圆型皮带91、91进入至第一工作台42上的间隙116、116和第二工作台43上的间隙118、118之内,位于比第一工作台42和第二工作台43的表面低的位置处,所以不会对将导光板41固定至各工作台42、43上的操作产生妨碍。对于在对导光板41实施传送的过程中,可通过工作台42、43停止对导光板41的吸引固定动作,进而通过气缸96、96的驱动动作和导向部件101、……、101的导向作用,而使传送用基台94、94同步上升,使圆型皮带91、91从第一工作台42上的间隙116、116和第二工作台43上的间隙118之内朝向上方突起,位于比第一工作台42和第二工作台43的表面位置高的位置处,以便将吸引、固定在工作台42、43处的导光板41、41由工作台42、43的表面处夹起。固定在第一工作台42处且通过圆型皮带91、91实施支撑的导光板41,可以通过圆型皮带91、91的行进,进而可以由第一工作台42的上方移动至第二工作台43的上方处。
随后,可以通过气缸96、96的驱动动作和导向部件101、……、101的导向作用,而使传送用基台94、94同步下降,将导光板41放置在第二工作台43之上。
随后,可以对第二工作台43上的导光板41实施吸引、固定。在这时,导光板41上位于转印挤压部件11侧的侧面将与第二工作台43上的凸起部43a相抵接,而实现位置定位。
第二工作台43可以在无活塞型汽缸114和导向部件的作用下,沿着从第一工作台42处离开的方向(导光板传送方向)移动,进而使导光板41上沿着导光板传送方向的两条边从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之间穿过。
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可以在第二工作台43移动的同时,通过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上的气缸60的动作,使转印挤压部件21、31分别沿着导光板传送方向,朝向与导光板41上的两条边相接近的方向前进。通过第二工作台43的移动,转印挤压部件21、31将通过位于导光板41上作为两条边的侧面处的转印材料24、34,而分别挤压在位于导光板41上作为两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对转印材料24、34上的各侧面反射层133实施转印。
对于转印完毕的导光板41,可以通过导光板输出装置(图中未示出)而传送至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之外。而且,可以通过无活塞型汽缸114的逆向驱动动作和导向部件的作用,使第二工作台43复原至初始位置。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可以通过各转印挤压部件用基台62上的气缸60的动作,而分别使转印挤压部件11后退。
采用这种构成方式,可以通过第一转印头1对于位于导光板41上的导光板传送方向后侧处的、转印材料14上的侧面反射层133实施转印,并且可以利用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相对于导光板41上沿着导光板传送方向的两个侧面处,通过转印材料24、34上的各侧面反射层133实施转印,从而可以连续地制造出在三个侧面处均形成有侧面反射层133的导光板41。因此,如果在由导光板用侧面反射层形成工序的前置工序至后续工序(比如说清洗工序等等),沿着导光板传送方向对导光板41实施传送的路径中,配置有所述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则可以在沿着导光板传送方向传送导光板41的同时,在导光板41上的预定侧面处形成侧面反射层133,从而可以高效率地实施导光板的制造。
而且,对于仅需要对所述导光板41的三个侧面中的一个和两个侧面实施转印的场合,可以在所述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中,仅仅对对应的转印磁头实施驱动,而停止对朝向不需要转印的侧面处的转印磁头驱动,因而本发明可以容易地与各种场合相适应。
而且,可以按照对各装置、各传感器和控制装置间实施连接,进而在该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实施动作控制的方式,使所述各个装置自动平滑地实施动作。
(实施例)下面对作为所述实施形式中一个具体实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对于这种具有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使每一个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均呈由硅酮橡胶等等构成的辊形状,第一转印头1可以具有使其沿着导光板41上的一条边平行移动并且将转印挤压部件11挤压至导光板41上的侧面处用的转印头移动装置1 5,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具有使其相对于与导光板41上所述一条边相邻接的两条边垂直移动且将转印挤压部件21、31挤压至至导光板41侧面处的转印头移动装置25、35,导光板固定装置4具有吸引、固定导光板41用的第一工作台42,吸引、固定并对导光板41实施传送用的第二工作台43,以及将导光板41由第一工作台42移动至第二工作台43处用的、由诸如圆型皮带传送装置等等构成的传送装置44,按照使转印挤压部件11可以通过转印材料14,相对于固定在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第一工作台42处的导光板41上的一条边实施挤压的方式,对第一转印头1实施配置,并且按照在对所述一条边转印结束之后利用传送装置44将导光板41移动至第二工作台43处,进而在由第二工作台43沿着导光板输出方向对导光板41实施传送的过程中,将位于导光板输出方向两侧处的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通过转印材料24、34挤压至导光板41上的剩余两条边处的方式,对它们实施设置(参见图1~图2)。
转印材料14、24、34可以采用厚度为25微米(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薄膜作为基底薄膜130,进而在整个基底薄膜130上,通过凹版印刷方法,利用在聚脂类树脂中包含有氧化钛的油墨材料,形成侧面反射层133。
导光板41可以采用长度为232毫米(mm)、宽度为305毫米(mm)、厚度为0.8~2.4毫米(mm)的透明丙稀类树脂板。
下面对这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将导光板41供给至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第一工作台42处,并通过设置在第一工作台42上侧处的吸引孔117、……、117吸引导光板41以实施固定。
按照使第一转印头1上的转印挤压部件11与导光板41上位于一个侧面处的端部相靠近的方式,通过转印头移动装置15移动第一转印头1,将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11通过转印材料14挤压至导光板41上的一个侧面处,使转印挤压部件11转动并供给出与侧面长度相当的转印材料14,一边实施加热加压一边实施移动,从而在导光板41上的一个侧面处对侧面反射层133实施转印(参见图3~图4)。转印条件可以为温度220℃、压力980帕(Pa)。通过由基底薄膜侧对转印材料14实施加热加压的方式,可以使粘接层134与导光板41的表面相粘接,当对基底薄膜130实施剥离时,可通过基底薄膜130与剥离层132间的分界面开始实施剥离,进而结束对侧面反射层133的转印。转印材料14上不与导光板41的侧面相接触的部分转印层不会实施转印,而残留在基底薄膜130上。
随后,停止对第一工作台42上的导光板41的吸引动作,使作为传送装置44的圆型皮带91、91由导光板41的下侧升起,将导光板41移动至第二工作台43处,使圆型皮带91、91下降,进而通过吸引孔119、……、119将导光板41吸引、固定在第二工作台43上。
对导光板41实施着固定的第二工作台43在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之间移动,同时使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上的转印挤压部件21、31分别通过转印材料24、34挤压在导光板41的侧面处,从而对侧面转印层实施转印(参见图5~图6)。
可以在实施将导光板41固定在第二工作台43上的工序的同时,实施将导光板41固定到第一工作台42上的工序,并且可以在实施对固定在第二工作台43上的导光板41实施转印的工序的同时,实施对固定在第一工作台42上的导光板41的转印工序,以便在更短的时间周期内形成侧面反射层133。
采用如上所述的方式,便可以在导光板41上的三个边处连续地形成侧面反射层133。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如上所述的实施形式,还可以采用其它各种各样的形式实施。如果举例来说,当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在固定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使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所述转印材料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时,可以采用所述实施形式中描述的方式,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然而除了可以采用使所述第一转印头相对于所述第一工作台移动的构成形式之外,还可以采用使所述第一工作台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印头移动的构成形式。而且,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其它构成实例,还包括使所述第二工作台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印头、所述第三转印头移动的构成形式,以及使所述第二转印头、所述第三转印头相对于所述第二工作台移动的构成形式。
而且,还可以对如上所述的各实施形式进行适当组合,以便获得所需要的各种技术效果。
本发明如果采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形式,将具有如下所述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可以是一种具有转印头和导光板固定装置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转印头可以具有将转印材料挤压至导光板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对转印挤压部件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以及将转印材料传送至转印挤压部件前方处用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导光板固定装置可以具有固定导光板用的工作台,而且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可以沿着横向方向将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可以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所以不需要具有熟练的技术,即可以正确、迅速地在所述导光板的至少一条边的侧面处设置出侧面反射层,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成本低廉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
而且,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两条边的侧面处,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两个转印头,而且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可以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两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两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可以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所以不需要具有熟练的技术,即可以正确、迅速地在所述导光板两条边的侧面处分别设置出侧面反射层,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成本低廉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
而且,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种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三条边的侧面处,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三个转印头,而且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可以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三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所以不需要具有熟练的技术,即可以正确、迅速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三条边的侧面处分别设置出侧面反射层,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成本低廉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
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种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步骤可以包括将导光板固定在工作台处;通过使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使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通过转印材料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所以不需要具有熟练的技术,即可以获得能够正确、迅速地在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作为一条边的侧面处设置出侧面反射层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成本低廉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
而且,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种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两条边的侧面处,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两个转印头,并且可以通过使所述各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两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两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所以不需要具有熟练的技术,即可以获得能够正确、迅速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两条边的侧面处分别设置出侧面反射层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成本低廉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
而且,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种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三条边的侧面处,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三个转印头,并且可以通过使各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磁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三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所以不需要具有熟练的技术,即可以获得能够正确、迅速地在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设置出侧面反射层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因此可以获得一种成本低廉的、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
本发明已经参考附图,通过最佳实施形式进行了充分的说明,而且本领域的技术熟练人员还可以对其实施种种变形和修改。不难理解,由于这些变形和修改均处于由如后所述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所以它们均属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转印头(1、2、3)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头具有沿着横向方向将转印材料(14、24、34)挤压至导光板(41)的侧面处,以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对所述转印挤压部件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12、22、32),以及将所述转印材料传送至所述转印挤压部件的导光板侧用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23、33),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具有固定所述导光板用的工作台(42),而且,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由加热装置加热后的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133)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两条边的侧面处,还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两个转印头,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两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两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三条边的侧面处,还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三个转印头,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三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台(42)上固定一个导光板(41)。
5.一种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按照沿着横向方向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6.一种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处配置有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一条边相邻接的另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7.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处配置有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夹持着所述一条边的另两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8.一种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43),按照沿着横向方向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9.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挤压部件呈辊伏或呈平面状。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配置有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以实施转印的转印头移动装置(15、25、35),通过对所述转印头移动装置实施驱动的方式而使所述转印头移动,进而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处。
11.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工作台处还固定有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转印辅助器具(160),该转印辅助器具(160)用于在作为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首先抵接侧的所述导光板上的一个角部处,使其与所述导光板相分离,并且具有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大体相同的平面。
12.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挤压部件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时的压力为490~1960帕(Pa)。
13.一种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具有以与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相反的侧面相抵接的方式,对所述导光板实施位置定位用的凸起部(42a)。
14.一种如权利要求2~3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还配置有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用的转印头移动装置,以及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工作台一起移动的工作台移动装置,通过对所述转印头移动装置和所述工作台移动装置实施驱动,而使所述转印头和所述导光板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
15.一种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转印挤压部件呈辊状,所述三个转印头分别为第一转印头(1)、第二转印头(2)和第三转印头(3),所述第一转印头具有可相对于作为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三条边中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平行移动,而使所述第一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14)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的第一转印头用转印头移动装置(15),所述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分别具有可按照使所述第二转印头和所述第三转印头中的各转印头,沿着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三条边中剩余的两条边相正交的方向且与所述导光板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所述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上的所述各转印挤压部件,分别通过所述转印材料(24、34)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两条边的导光板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分别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的第二和第三转印头用转印头移动装置(25、35),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具有固定所述导光板用的第一工作台(42),固定且传送所述导光板用的第二工作台(43),以及将所述导光板由所述第一工作台传递至所述第二工作台处用的传送装置(44),按照可以通过所述转印材料,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对固定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第一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一条边实施挤压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一转印头,按照在对所述一条边的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导光板侧面转印结束后,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导光板传送至所述第二工作台并固定在所述第二工作台处,随后在通过所述第二工作台将所述导光板朝向导光板输出方向实施传送时,夹持住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一条边而对与其相邻接的两条边实施挤压的方式,将所述第二转印头上的转印挤压部件和所述第三转印头上的转印挤压部件配置在所述导光板输出方向的两侧处。
16.一种附装有侧面反射层的导光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光板(41)固定在工作台(42)处,通过使转印头(1、2、3)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使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通过转印材料(14、24、34)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作为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133)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17.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至少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两条边的侧面处,还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两个转印头,并且通过使所述各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两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两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18.一种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的所述侧面中包含有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三条边的侧面处,还配置有分别与其相对的所述三个转印头,并且通过使各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或使所述工作台相对于所述转印头转动的方式,沿着横向方向将利用所述加热装置实施加热后的所述三个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由所述转印材料供给装置传送出的所述转印材料,分别挤压在固定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中作为所述导光板上三条边的侧面处,从而分别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19.一种如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导光板(41)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上时,是在所述工作台(42)上固定一个导光板(41)。
20.一种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导光板(41)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上时,使所述工作台(42)按照沿着横向方向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21.一种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处配置有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与所述一条边相邻接的另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22.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处配置有两个所述工作台,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另一个工作台用于固定已经通过所述前一工作台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一条边的所述侧面处的所述导光板,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所述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作为夹持着所述一条边的另两条边的所述侧面处。
23.一种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导光板(41)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43)上时,使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43),按照沿着横向方向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且不产生移动的方式,吸引、固定着所述导光板。
24.一种如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沿着横向方向通过转印材料(14、24、34),将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至少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133)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上时,使呈辊状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转动,并且使所述转印头上被加热后的转印挤压部件(11、21、31)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实施挤压,而将所述转印材料的侧面反射层(133)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上。
25.一种如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并且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处。
26.一种如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对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实施挤压时,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比所述导光板领先一步,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在按照从所述导光板处离开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导光板上的一角部处、由金属材料制作的转印辅助器具(160)上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大体相同的同一平面处。
27.一种如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490~1960帕(Pa)的压力下,将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28.一种如权利要求16~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导光板(41)固定在位于所述导光板固定装置(4)上的所述工作台(42)处时,在对配置在所述工作台处的所述导光板实施位置定位的凸起部(42a)处,使所述转印挤压部件与通过所述转印材料实施挤压的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侧面相反的侧面相抵接。
29.一种如权利要求17~18中的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可以通过使所述转印头相对于所述工作台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并且可以通过使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工作台一起移动的方式,将所述转印头上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挤压至所述导光板上与所述一条边不同的其它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30.一种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41)固定在第一工作台(42)处,所述三个转印头中的第一转印头(1),可相对于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三条边中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平行移动,并且可以使所述第一转印头上呈辊状的所述转印挤压部件,通过所述转印材料(14)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位于中央处的一条边的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在对所述一条边的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导光板侧面转印结束之后,通过所述传送装置将所述导光板由所述第一工作台传递至所述第二工作台处,并且将通过传送装置(44)传送来的所述导光板固定在所述第二工作台处,随后所述三个转印头中的第二转印头(2)、第三转印头(3),按照使所述第二转印头和所述第三转印头中各转印头,沿着与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三条边中剩余的两条边相正交的方向且与所述导光板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方式,使所述第二转印头、第三转印头上呈辊状的所述各转印挤压部件,分别通过所述转印材料(24、34)挤压在所述导光板上所述两条边的导光板侧面处,进而将所述转印材料上的侧面反射层转印在所述导光板上的所述侧面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转印头(1)和导光板固定装置(4)的导光板用侧面转印装置,其转印头可以具有将转印材料(14)挤压至导光板(41)处用的转印挤压部件(11),对转印挤压部件实施加热用的加热装置(12),以及将一定长度的转印材料传送至转印挤压部件前方处的转印材料供给装置(13),其导光板固定装置可以具有固定导光板用的工作台(42),并且可以按照使转印头上的转印挤压部件通过转印材料(14),对固定在导光板固定装置上的工作台处的导光板上的至少一条边处实施挤压的方式,使转印头移动或使工作台转动。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323697SQ0111651
公开日2001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0日
发明者福岛裕, 福原智彦 申请人: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