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017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一种液晶显示器(LCD),具体涉及一种包括诸如荧光灯那样的产生热的光源的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LCD)。
传统上,一直使用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近几年,采用LCD板的薄型显示器也正逐步得到利用。LCD的显示质量已得到提高,并且在电视用途等方面也盼望着显示器实现大型化和高亮度化。随着对提高LCD亮度要求的增加,对一种能够为增大的、亮度更高的液晶板提供照明的背后照明装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背景技术
常规LCD主要由笔记本PC使用,这时,屏幕尺寸可达约13英寸、画面亮度约150cd/m2、分辨率为XGA的显示器成为主流。图1和图2示出了作为常规LCD一例的LCD 1A。
LCD 1A被构造成具有液晶板2A,外壳5,背后照明装置10A等。外壳5通过树脂框架6和背板9保持液晶板2A和背后照明装置10A。在此,背后照明装置10A通过从背面照射液晶板2A,为液晶板2A的显示提供预定亮度。
背后照明装置10A一般包括荧光管3,其用作光源;导光板4,其把来自荧光管3的光引导到液晶板2A上;以及支架7,其把来自荧光管3的光反射到导光板4上,同时通过一个橡胶支架支撑荧光管3。
在荧光管3内,水银被封入Ar气体或Ne气体中,并且,在荧光管3的壁上涂有荧光材料。水银气体在放电期间产生紫外线,并且当紫外线照射到荧光材料上时产生光。
采用聚丙烯树脂制成的导光板4与安装的光学片8协作,并且发射来自荧光管3的光,并把光分布在整个液晶板2A上。对于具有较小屏幕尺寸(约13英寸)的LCD 1A,如果无需特别高的分辨率和特别高的画面亮度,则背后照明装置10A仅设置在导光板4的一侧,并且仅设置一个荧光管3。
14至15英寸的较大屏幕尺寸已用于台式PC的监视器。图3和图4示出了具有较大屏幕尺寸的LCD 1B,该LCD 1B所需分辨率为SXGA,所需屏幕亮度约250cd/m2。为此,在LCD 1B内安装有两个背后照明装置10B,以使在导光板4的各侧均设有一个背后照明装置。并且,各背后照明装置10B均包括两个荧光管3。然而,随着DVD驱动器的普及,用户需要PC监视器能够为观看电影等提供甚至更大的画面和更高的亮度。
为了增加屏幕尺寸和亮度,有一问题需要解决。也就是说,设置在背后照明装置10B内的荧光管3会随着发光而产生热。特别是,当为了获得高亮度而提供大电流时,在安装有电极的荧光管3的两端,温度会升高达到120℃以上。为此,某些常规解决方案在荧光管3的两端设置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的橡胶支架,以使热能够消散到支架7。
然而,荧光管3产生的热不能由支架7通过橡胶支架充分消散,从而导致荧光管3的亮度下降,并导致用于把电极部和配线相连的焊接部位断裂。另一解决方案是提供较大的支架7用于更有效的散热,然而,这会使LCD 1A和1B的尺寸变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可使光源中产生的热有效消散的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一种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LCD。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般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LCD)用的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它们可实质性解决由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所产生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在以下说明中将提出本发明的特点和优点,并且其中部分内容将从本说明和附图中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根据本说明中提供的原理实施本发明来领会。本发明的目的以及其它特点和优点可通过在本说明书中具体指出的LCD用的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LCD来实现和获得,该背后照明装置和该LCD在本说明书采用如此全面、清楚、简明和准确的术语具体指出,以至可使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
为了获得这些和其它优点并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正如本文所具体体现和广义说明的那样,本发明还在用于保持光源的支架中设有接近部,该接近部有助于针对多个光源相互靠近并且温度最高的中心部位改善导热性。与光源靠近的接近部在其背侧具有用于敷设配线的空间,从而可节省空间。如果设有三个或更多个光源,则把往往是最热的一个或两个中心就位的光源设置成比其它光源更靠近支架,以使中心就位的光源的散热增强,从而使总散热效率提高。由于朝向各光源两端的两个电极部的温度往往是最高的,因而在光源的纵向上把光源和支架之间的距离设定成使该距离在两端最小,并在中心部位最大。这可改善光源亮度的均匀性。支撑部件设有突出部,以使突出部与外壳热连接,从而可实现有效散热。外壳可设有凹部,用于包含突出部,以使热连接面积增大,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可在支撑部件和导光板之间设置散热部件,以便进一步提高散热。支撑部件可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以使流入光源的大电流不会在外部放电。把突出部设置到绝缘材料上可进一步抑制不期望有的放电。
本发明的LCD使用本发明的背后照明装置,从而可实现一种可靠产品,该产品由于散热效率高,因而可以高亮度提供令人满意的图像显示。


图1是用于对设有常规背后照明装置的具有小屏幕尺寸的LCD进行说明的图;
图2示出了由图1中的箭头A1表示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3是用于对设有常规背后照明装置的具有大屏幕尺寸的LCD进行说明的图;图4示出了由图3中的箭头A2表示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的透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的平面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LCD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的透视图(No.1);图13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的透视图(No.2);图14是示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放大视图的透视图(No.3);图15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16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17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18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分解透视图;图19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21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前视图;图22是示出设置在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LCD和背后照明装置内的荧光管组件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以及图23示出了绝缘突出部附近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将参照图5和图6对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5和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A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20A的LCD 21A。LCD21A包括液晶板22,外壳25,以及背后照明装置20A等。外壳25在内侧具有树脂框架26,该树脂框架26保持液晶板22。并且,在树脂框架26的下部设有背板29,在该背板29和外壳25之间设有背后照明装置20A。
背后照明装置20A通过从背面照射液晶板22,为液晶板22的显示提供预定亮度。背后照明装置20A包括导光板24和荧光管组件40A。并且,荧光管组件40A包括荧光管23,支架27,橡胶支架32,以及配线33。此外,荧光管组件40A被布置成使其可从背后照明装置20A的主要部分上拆下并可安装到背后照明装置20A的主要部分上,以有助于维护保养。
荧光管23是冷阴极管,用作光源。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荧光管23被包括在荧光管组件40A内。在荧光管23的玻璃管内包含水银、Ar气体和Ne气体,并且荧光物质被涂到玻璃管壁上。
在各荧光管23内的各端均设有电极部31(未在图5中示出,而是在图15中示出)。与电极部31连接的配线33(未在图5中示出,而是在图10中示出)被引出。
尽管电极部31被布置在荧光管23的各端,然而如图15所示,配线33仅从一侧被引出,并与连接器36连接。因此,配线33包括短线对,其与更靠近连接器36的电极部31连接;以及长线对,其与更远离连接器36的另一电极部31连接。如图6所示,与在远端的电极部31连接的长线对33按照与短线对33相同的方向被引出,并沿着支架27的背侧延伸。
当给配线33通电时,电极部11放电,并且水银气体产生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荧光物质上,引起光的发射。荧光管23还包括橡胶支架32,该橡胶支架32设置在荧光管23的两端。支架27通过橡胶支架32保持荧光管23。
支架27主要采用诸如SUS、钢和铝那样的金属材料制成,并被布置在荧光管23的纵向上。在支架27的一表面,即面向荧光管23的这一表面上形成银真空蒸发层或白色反射层,以使来自荧光管23的光有效反射。这样,荧光管23的光被有效引导到导光板24上,而不会散射。并且,如下所述,该支架27还可用作散热部件,用于使荧光管23产生的热消散。
橡胶支架32例如采用硅橡胶制成,在硅橡胶内混入传导性高的金属粉作为填料,从而提供高导热性。橡胶支架32设置在与荧光管23的各电极部11对应的位置。如上所述,橡胶支架32还可用于把荧光管23保持到支架27上。并且,橡胶支架32通过安装到支架27上,与支架27热连接。
导光板24采用诸如聚丙烯树脂那样的透明树脂制成。导光板24被布置成面向液晶板22的背面。并且,如图6所示,荧光管23被布置成面向导光板24的侧面,即入光侧。
光学片28被布置在导光板24的前侧,即面向液晶板22的那侧。光学片28可使从导光板24发射的光汇聚和扩散,从而把光有效地提供给液晶板22。并且,反射片30被布置在导光板24的背侧。反射片30可使从导光板24漏出的那部分光反射,并使漏出的光返回到导光板24的内部。
以下将参照图6,对本实施例的用作主要部分的支架27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支架27的特征在于,在荧光管23(光源)附近的位置设有接近部41。
接近部41是通过对支架27进行压力加工而形成的,因此,接近部41可与支架27的加工同时形成。为此,即使接近部41在支架27内形成,背后照明装置20A的制造和组装也不会复杂。
另外,在荧光管组件40A内由荧光管23发热而使温升最高的位置是荧光管23相互面向的位置,即各荧光管23与其它荧光管23邻接的位置。本实施例把接近部41设置在支架27内的温升最高的位置,接近部41面向荧光管23。
采用上述结构,荧光管23和支架27之间的距离变小,这可通过接近部41和支架27,使荧光管23发热的散热效率提高。以此方式,可减少荧光管23的温升。特别是,如上所述,由于接近部41吸收因荧光管23的发热引起的温升最高的部位的热,并可通过支架27散热,因而可把因热引起的荧光管23的亮度降低减至最小。并且,通过进行上述散热,可抑制荧光管23造成的导光板24的温升,这可防止在导光板24内可能发生的变形和熔融。
并且,由于本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A可使荧光管23产生的热有效消散,因而可实现高亮度。因此,根据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20A的LCD 21A,可实现高可靠性,同时可提供高亮度的良好图像显示。
尽管以具有两个荧光管23的背后照明装置20A为例作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任何数量的荧光管23的背后照明装置,该数量包括1和3。
并且,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接近部41设置在两个荧光管23的中点附近,然而当荧光管组件中的温度分布已知时,把接近部41形成在温度最高部位的附近是有效的。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7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B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20B的LCD 21B。在此,在图7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图5和图6所示的相同部件被附有相同参考编号,因而省略其说明。该作法将适用于下述的第三实施例及随后实施例的说明和附图。
本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B的接近部41与第一实施例一样,形成在一对荧光管23的中间位置,即在荧光管组件40B内温度最高的部位。第二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把荧光管23的配线33设置在接近部41的一侧,而不是设置在荧光管23面向的一侧。该位置在以下被称为背侧。
如上所述,与电极部31连接的包括短线对和长线对的配线33在相同方向引出,并且长线对在支架27的背侧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支架27背侧的配线33的长线对被布置在接近部41的背面位置。
背后照明装置10B的小型化是通过这种结构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由于接近部41靠近荧光管23的高温部位形成,因而在背侧位置的空间是可用的。与把该配线33布置在其它部位的结构相比,由于空间可用于布置与电极部31连接的配线33的长线对,因而可实现背后照明装置20B的小型化。
尽管在使荧光管23产生的热消散的同时,接近部41会变热,然而耐热材料可用作配线33的覆盖材料。以此方式,配线33的金属线不会由于高温熔化覆盖材料而暴露。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C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20C的LCD 21C。
第三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C包括三个荧光管23(用23A、23B和23C表示),以获得高亮度。如图8所示,荧光管23B设置在这三个荧光管23A、23B和23C的中间。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把荧光管23B布置成比其它荧光管23A和23C更靠近支架27。通过布置在支架27上形成的荧光管23A、23B和23C的支撑孔,可较容易确定荧光管23A、23B和23C的位置。
另外,当设置三个或更多个荧光管时,位于中间的荧光管的温升最强烈。在使用三个荧光管23A、23B和23C的本实施例的构成中,位于中间的荧光管23B的温度变得最高。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荧光管23B设置在支架27附近。以此方式,荧光管23B比其它荧光管23A和23C更好地散热。这样,荧光管23B产生的热可通过支架27有效消散。结果,整个背后照明装置20C的温升可得到抑制。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把荧光管组件40C的构成描述为包括三个荧光管23A、23B和23C,然而本发明可适用于具有四个或更多个荧光管的荧光管组件。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9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D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20D的LCD 21D。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在荧光管组件40D内包括的支架27A和荧光管23之间的空间为锥形形状。该空间在荧光管23的中心最宽,并且朝荧光管23的各端(以下称为两端位置),即电极部31形成的位置在宽度上减小。
具体来说,由于荧光管23的直径尺寸在其纵向上是均匀的,因而支架27被构造成把两端位置的空间设定得较小(在图9中用A2表示),而把中心位置的空间设定得较大(在图9中用A1表示)。通过使用该结构,把位于两端位置的荧光管23和支架27A之间的空间设定为a2,并把位于中心位置的荧光管23和支架27A之间的空间设定为a1,其中,a1>a2。
根据上述结构,与中心位置相比,在两端位置的散热效率提高。结果,在荧光管23的纵向上可使热分布较均匀,从而实现背后照明装置20D亮度的较均匀分布。
上述结构的另一优点是,有助于把荧光管组件40D插入外壳25以及从外壳25中取出荧光管组件40D。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D中,荧光管组件40D在两端(即支架27A的两端)的尺寸a2比在中心部位小,并且在外壳25内设置的用于使荧光管组件40D插入的孔的尺寸被设定成用于接受比a2大的较大尺寸a1。
如上所述,很容易把荧光管组件40D的较小端部插入被设定为较大的外壳25的插入孔内。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0、图11、图12和图13示出了第五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E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20E的LCD 21E。
图10是第五实施例的LCD 21E的分解透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LCD 21E在背后照明装置20E上设有液晶板22,并且在顶部设有外壳25。并且,该结构是把荧光管组件40E插入背后照明装置20E内,并可从背后照明装置20E中取出荧光管组件40E。此外,在液晶板22的不同侧设有数据基板34和选通基板35。
图11是放大示出背后照明装置20E的分解透视图。
本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20E包括导光板24,光学片28,以及反射片30,它们都被包含在外壳(筐体)内,该外壳(筐体)由位于上部的框架37以及位于下部的下金属板46构成。并且,荧光管组件40E也被包含在该外壳内。为此,在框架37内形成插入凹部38,并在下金属板46内形成导向凹部49。
并且,在下金属板46的导向凹部49的一端部形成折曲部48。折曲部48被构成为下金属板46的一部分,形成一体,并且在导向凹部49和侧板47形成时也同时形成。在此,作为下金属板46的材料,可选择导热性高的金属材料。
以下将对荧光管组件40E的一端,即首先被插入外壳的那端进行详细说明。该端是图11中的荧光管组件40E的左侧端。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荧光管组件40E包括荧光管23,支架27B,以及橡胶支架32A。在此,该结构是使用于把荧光管23保持到支架27B上的橡胶支架32A从支架27B的边缘42(向折曲部48)突出。橡胶支架32A的这个从边缘42突出的部位在以下被称为第一突出部44。
在荧光管组件40E的另一侧,参照图13(相反角度),在支架27B上形成贯通孔43,以使贯通孔43面向侧板47(下金属板46的一部分)。橡胶支架32B的一部分从贯通孔43突出。该突出部位被称为第二突出部45。
在上述构造的背后照明装置20E中,当荧光管组件40E被插入由框架37和下金属板46构成的外壳内的预定位置时,第一突出部44通过与形成在下金属板46内的折曲部48接触而热连接。并且,第二突出部45与下金属板46的侧板47热连接。
以此方式,荧光管23产生的热由下金属板46通过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5以及由支架27B来消散。具体来说,通过使第一突出部44与图12中的左侧的折曲部48接触,使橡胶支架32A与下金属板46热连接。并且,在另一侧,通过使第二突出部45与侧板47接触,使橡胶支架32B与下金属板46热连接。
如上所述,可使荧光管23产生的热有效消散,并可减少荧光管23的温升。特别是,由于第一突出部44和第二突出部45被布置在温度变得最高的荧光管23的两端,因而可使荧光管23有效冷却。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当荧光管组件40E被插入时,设置在左侧边缘的第一突出部44不会在侧板47上滑动,也不会与侧板47接触,使得第一突出部44不会因插入摩擦而磨损。把与侧板47接触的第二突出部45设置在一位置,即当荧光管被插入时第二突出部45在侧板47上滑动的距离较短的位置,从而把第二突出部45因插入摩擦引起的磨损降至最小。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相互面对的第二突出部45和侧板47都采用平面状,然而,如图14所示,可在侧板47内的预定位置设置凹部50,从而当荧光管组件40E被安装时,使第二突出部45与凹部50接触。
如图14中的标记(B)所示,凹部50被形成为使第二突出部45被包围在其中。以此方式,第二突出部45与凹部50接触面积变大,从而可提高散热效率,并可抑制荧光管23的温升。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5、图16和图17示出了在第六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和LCD内使用的荧光管组件40F。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的荧光管组件40F的特征在于,在橡胶支架32和导光板24之间设置散热部件51,以使该散热部件51与支架27C热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种结构是把散热部件51设置在支架27C的边缘,形成一体。然后,如图16所示,把事先与荧光管23和法兰36连接的配线33安装到橡胶支架32上,并把橡胶支架32安装在支架27C内。然后,按照箭头所示方向,对散热部件51进行折曲加工,以使橡胶支架32由支架27C和散热部件51围绕。因此,当荧光管组件40F被安装在背后照明装置的外壳(未示出)内时,散热部件51介于橡胶支架32和导光板24之间。
因此,通过在橡胶支架32和导光板24之间设置与支架27C热连接的散热部件51,可使荧光管23产生的热不会从橡胶支架32传导到导光板24,而是通过散热部件51传导到支架27C。以此方式,可防止导光板24由于荧光管23产生的热而受损,并可实现一种可靠的背后照明装置。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部件51与支架27C设置成一体,因而部件数量不会增加。并且,散热部件51和支架27C的一体结构有助于提高从散热部件51到支架27C的导热性。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8和图19示出了在第七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和LCD内使用的荧光管组件40G。
在第六实施例中,散热部件51与支架27C形成一体。在此,在第七实施例中,使用图18所示的被称为散热夹52的夹持部件52来帮助散热。该散热夹52采用具有高导热性和高弹性的金属材料制成。
因此,散热夹52可安装到支架27上并可从支架27上拆下,从而有助于组装和维护。
以下,将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0、图21、图22和图23示出了由第八实施例的背后照明装置和LCD使用的荧光管组件40H。
本实施例的荧光管组件40H被构造成使橡胶支架32C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并把绝缘突出部53设置到该橡胶支架32C上。绝缘突出部53与橡胶支架32C形成一体,并且如图21、图22和图23所示,绝缘突出部53形成在荧光管23的电极部31和支架27之间。并且,如图20和图22所示,绝缘突出部53仅形成在面向支架27的位置,而不是形成在面向导光板24的位置。
在此,支架27采用上述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大电流流经电极部31,从而产生放电。为此,一种可能性是,在电极部31和支架27之间可能发生放电。为了获得高亮度,需要大电流,这就增加发生外部放电的可能性。当发生外部放电时,金属颗粒会通过飞溅附着到荧光管23的内壁上,从而导致荧光管23显著劣化,并导致背后照明装置的可靠性下降。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把绝缘突出部53设置到橡胶支架32C上,该绝缘突出部53可使电极部31与支架27绝缘。以此方式,如图23中箭头所示,用于放电发生的路径变长,因此,可抑制放电发生,从而可提高背后照明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绝缘突出部53仅设置在位于电极部31和支架27之间可能会发生放电的区域内,即绝缘突出部53面向支架27的位置,因而被引导到荧光管23的导光板24的光不会被遮断。因此,即使为防止发生放电而设置绝缘突出部53,背后照明装置的亮度也不会下降。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以下各种效果。
通过在支架内设置接近部,可使光源产生的热的散热效率提高。
通过在支架的背侧设置用于配线的空间,可实现背后照明装置的小型化。
通过把往往是最热的中心就位的光源元件设置成更靠近支架,可抑制整个光源的温升,从而实现有效散热。
通过提供锥形形状,以使光源和支架之间的距离在光源的中心点最大,并在光源的两端最小,可实现较均匀的热分布,因此,可获得光源的较均匀的亮度。
通过把突出部设置到支架上,可使光源产生的热的导热性提高,从而可增强散热,并可抑制光源的温升。
通过为突出部提供凹形形状,可增大接触面积,这可进一步提高导热性,从而进一步能够抑制光源的温升。
通过设置散热部件,可增强光源产生的热的散热,从而可防止导光板受损,并可实现一种可靠的背后照明装置。
通过把散热部件与支架设置成一体,可把部件数量减至最少。
通过设置可拆装的散热夹,可有助于组装和维护。
通过设置绝缘突出部,可抑制在光源的电极部和支架之间的外部放电,从而可提高背后照明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把绝缘突出部设置成使来自光源的光不会被遮断,可不降低背后照明装置的亮度。
通过使用本发明的背后照明装置,可实现一种图像质量增强的可靠性高的LCD。
并且,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可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变动和修改。
本申请是以于2001年12月28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第2001-399592号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为基础,该申请全文在本文中引用以供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边缘光类型的背后照明装置,该背后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光源,以及支架,其安装有该多个光源,具有散热功能,并具有接近部,该接近部接近该多个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光源的配线设置在接近部的一侧,该侧是设有光源的一侧的相反侧。
3.一种边缘光类型的背后照明装置,该背后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光源,以及支架,其具有散热功能,并安装有该光源,其中,位于多个光源中部的一个或两个光源设置成比其它光源更靠近支架。
4.一种边缘光类型的背后照明装置,该背后照明装置包括多个光源,以及支架,其具有散热功能,并具有锥形部分,以使支架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朝光源的纵向两端减小,并使该距离在光源的纵向中心位置最大。
5.一种边缘光类型的背后照明装置,该背后照明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支架,其安装有该光源,外壳,其安装有该支架,以及支撑部件,其把多个光源保持在安装于外壳内的支架中,并具有突出部,该突出部从支架向外突出,以使突出部与外壳热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突出部在支架被插入外壳的方向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突出部通过在支架内形成的孔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设有凹部,以使突出部被包含在该凹部内。
9.一种边缘光类型的背后照明装置,该背后照明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导光板,该光源把光发射到该导光板,支架,其安装有该光源,支撑部件,其在支架内支撑该光源,以及散热部件,其与支架热连接,位于支撑部件和导光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部件与支架形成一体。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散热部件可安装到支架上并可从支架上拆下,该散热部件具有夹型结构。
12.一种边缘光类型的背后照明装置,该背后照明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光源,支架,其安装有该光源,外壳,其安装有该支架,以及支撑部件,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具有绝缘突出部,以使绝缘突出部介于光源的电极部和支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绝缘突出部仅形成在面向支架的位置。
14.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板,以及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后照明装置,其中,光源设置在导光板的一侧。
全文摘要
一种背后照明装置和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液晶显示器件。通过在支架内设置接近部,并使最热部位最靠近支架用于有效导热,可使背后照明装置以及使用该背后照明装置的LCD两者的诸如荧光灯那样的光源产生的热的散热增强。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428751SQ02155399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6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日登荣治, 米村浩舟, 高桥浩芳, 林本诚二, 宫本启文 申请人:富士通显示技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