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66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的打印机、复印机等的成像设备所搭载的加热定影装置的图像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使用挠性滚筒的图像加热装置。
采用热辊定影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主要包括作为加热用旋转体的内部有卤素加热器的加热辊(以下称为定影辊);作为加压用旋转体的压接到加热辊上的弹性加压辊(以下称为加压辊)。使这对辊子转动,将载有未定影图像(调色剂像)的作为被加热材料的记录材料(转印膜、静电记录材料、电子传真纸、印字用纸等)导入至这对辊子的压接辊隙部,即,定影辊隙部,并通过将其夹持输送,由定影辊的热量和定影辊隙部的加压,将调色剂像作为永久图像热压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另一方面,使用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如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63-313182号、日本专利公报特开平2-157878、4-44075~44083、4-204980~204984号等中所记载的那样,以旋转加压部件(以下称为加压辊或者加压部件),使耐热膜(以下成为定影膜或者挠性滚筒),即,加热用旋转体贴紧固定配置的陶瓷加热器等加热部件,并将所述定影膜滑动地转动,将载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导向至到定影辊隙部,即,由夹持有定影膜的加热体和加压辊形成的压接辊隙部,然后将其与定影膜一起输送;经由定影膜施加的来自加热体的热量和定影辊隙部的压力将调色剂像作为永久图像热压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采用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由于能够使用陶瓷加热器等的低热容量线形加热体作为加热体,和低热容量的薄膜作为定影膜,因而能够省电、缩短等待时间(快速启动)。此外众所周知,在采用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中,作为定影膜驱动方法,有将驱动辊设在定影膜内面的方法,还有将加压辊作为驱动辊,通过和加压辊之间的摩擦力驱动定影膜的方法,不过近几年来,使用部件少、成本低的加压辊驱动方式得到广泛应用。
图9是采用加压辊驱动方式·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之一例的简要结构模型图。
30是加热部件,32是作为加压部件的弹性加压辊,这两部分上下平行配置,并被加压接合,从而形成定影辊隙部N。
加热部件30是一个组合体,它包括作为加热部件(加热体)的加热器33;作为支承上述加热体的导向部件的膜导向部件35;包裹上述膜导向部件,并作为与上述加热器33内接的挠性旋转体的圆筒形定影膜31;两端支承上述定影膜31,并与上述膜导向部件35嵌合的法兰部件36。
加热器33是从与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作为其长度方向的纵长·薄壁型低热容量的所谓的陶瓷电热器,接受电能而发热。
膜导向部件35的横截面为大致半圆弧形的管状,以与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作为其长度方向的纵长部件,由例如酚类热固性树脂制成。将上述加热器33嵌入膜导向部件35下表面大约中央部位的沿纵向形成的加热器嵌入槽里,并将其固定支承。
圆筒形定影膜31,间隙配合地嵌在上述安装有加热器33的膜导向部件35的外面。
法兰部件36嵌合安装在膜导向部件35的两端部,包括挡住圆筒形定影膜31的端面部以限制其沿轴线方向移动的法兰座部36a;嵌入圆筒形定影膜31的端部内侧,并支承定影膜端部的大致为圆弧形的定影膜滑动部36b。
弹性加压辊32可自由旋转地被轴承支承在未图示的侧板间,在该加压辊32的上面平行并且使加热器33一侧向下地配置上述加热部件30,通过未图示的加压机构,克服加压辊的弹性,将加热部件30和加压辊32压紧,并隔着定影膜,将加热器33和加压辊32压接,通过加压辊32的弹性变形,形成规定宽度的压接辊隙部,即,定影辊隙部N。
加压辊32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按照箭头所示的反时针方向旋转。通过加压辊32的旋转驱动,在定影辊隙部N处作用有由加压辊32和定影膜31外表面之间的摩擦力产生的使定影膜31转动的力,定影膜31的内周面在定影辊隙部N处紧贴加热器33的下表面滑动,并沿着箭头所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以与加压辊32的周速度大致相同的周速度,沿着膜导向部件35的外周转动(加压辊驱动方式)。
转动的定影膜31沿轴线方向(纵向)的移动受到法兰部件36中法兰座部36a的限制,另外定影膜31的端部内侧被法兰部件36的定影膜滑动部36b支承,并且其转动被该滑动部36b导向。
另外,在加压辊32驱动定影膜31转动,并且加热器33由于通电温度上升至规定温度的状态下,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P从未图示的成像部一侧被导入到定影辊隙部N的定影膜31和加压辊32之间时,记录材料P与定影膜31的外面密合,并在与定影膜31重叠的状态下通过定影辊隙部N。
在通过定影辊隙部N的过程中,加热器33的热能经由定影膜31传给记录材料P,将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像T进行加热熔融定影处理。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辊隙部N,在分离点A处与定影膜31分离开来,并被排出。
如上所述,使用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的电子照相打印机等成像设备,近年来人们在要求提高图像质量的同时,也要求打印速度的高速化。通过实现高速化,即使缩短记录材料通过定影辊隙部N的时间,也可以保持与以往一样的调色剂像T在记录材料P上的定影性能;为此在进行提高定影温度、扩大定影辊隙部N、提高加热器基板和定影膜31所用材料的导热性能等的改良的同时,还必须实现调色剂的低熔点化。
根据保持对应于高速打印的定影性能的观点,提供定影温度和扩大定影辊隙部等的增加单位时间内提供给记录材料P的热能,和通过例如增加低分子量成分实现的调色剂的低熔点化的结合方面可以获得较大效果。
但是,提高定影温度(加热器的目标温度),膜导向部件35的温度也会升高,该热量也会传递给定影膜31。于是记录材料P和定影膜31的分离点A处的调色剂温度也会升高。这样,在定影膜31和记录材料P的分离点A处的调色剂T的凝结力,就会低于调色剂T和定影膜31的粘结力,调色剂便残留在与记录材料P分离后的定影膜31的表面,也就是说很容易发生热污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将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其具有加热部件;围绕上述加热部件旋转的挠性滚筒;设在上述滚筒内部并对上述滚筒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设在上述导向部件纵向的两端部,具有与上述滚筒端部的内周面滑动摩擦的部分的法兰部件;夹持有上述滚筒地与上述加热部件一起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部件,在上述记录材料的移动方向上,上述法兰部件的上述辊隙部的下游一侧的上述滑动摩擦部分,呈使上述滚筒朝下游一侧凸出的形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将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其具有加热部件;围绕上述加热部件旋转的挠性滚筒;设在上述滚筒内部并对上述滚筒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部件;设在上述导向部件纵向的两端部,具有与上述滚筒端部的内周面滑动摩擦的部分的法兰部件;夹持有上述滚筒地与上述加热部件一起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部件,在记录材料的移动方向上,导向部件在辊隙部的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具有多个肋片,在下游一侧的肋片比上游一侧的数量少,但是比上游一侧的体积大。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通过参照附图
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就可以明白。
图2是加热定影装置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模型图。
图3是膜导向部件和嵌在其两端的法兰部件的外观斜视图。
图4A是法兰部件内面侧的平面图。
图4B是法兰部件内面侧的侧面图。
图5A是定影膜的层构成模型图。
图5B是底涂层突出部分的模型图。
图6是定影偏压施加方式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2中的加热定影装置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模型图。
图8是膜导向部件的形状说明图。
图9是现有技术例中加热定影装置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模型图。
11是作为图像载置体的感光鼓,以在铝和镍等筒状基体上形成OPC、非晶硅等感光材料层而构成。该感光鼓11受驱动按照箭头指示的顺时针方向,以规定的周速度旋转。
感光鼓11在旋转过程中,通过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12,表面均匀地带上规定的极性和电位的电荷。接着,它接受从作为曝光装置的激光扫描器13输出、并且对应于图像信息而被开/关控制的激光束L而被扫描曝光。这样,在感光鼓11上就会形成被扫描曝光的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14处被可视化显影成调色剂像。显影方法可采用跳跃显影法、2组分显影法等,但大多将图像曝光和反转显影结合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打印机,使感光鼓11表面均匀带有规定的负电位,通过激光扫描器13进行图像曝光,并在感光鼓的带电表面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将该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14反转显影。
另一方面,记录材料P通过供纸辊22,从纸盒21分离出一张并送到对准辊23。记录材料P通过对准辊23,与在感光鼓11表面形成调色剂像同步,被供应到由感光鼓11和转印辊15形成的转印辊隙部。在转印辊隙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在由未图示的电源施加给转印辊15的转印偏压的作用下,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
从转印辊隙部出来的记录材料P与感光鼓11分离,载置有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通过记录材料输送通道24,被输送到加热定影装置3的辊隙部,经过加热加压,调色剂像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形成永久图像,然后通过记录材料输送通道25被输送到机器外部的排纸盘26上。
另一方面,在完成向记录材料P转印调色剂像后,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被清洁装置16从感光鼓11的表面除去,之后,感光鼓11供给反复制作图像使用。
(2)加热定影装置3图2是本实施例的加热定影装置3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模型图。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定影装置3,和前面所述的图9中的现有技术例的加热定影装置相同,是使用了圆筒形定影膜(挠性滚筒),采用了加压辊驱动方式·膜加热方式的加热定影装置。与图9的加热定影装置中使用相同的构成部件和部分,标注有相同的符合,在此省略说明。
图3是膜导向部件35和嵌合安装在其两端的法兰部件36的外观斜视图,图4A是法兰部件36的内面侧的平面图,图4B是法兰部件36的内面侧的侧面图。图5A及图5B是定影膜31的层构成模型图。
①加热器33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器33,是以这样的顺序形成的在陶瓷基板的上面印刷发热糊形成发热体;在发热体上面形成保护发热体、确保发热体绝缘性能的玻璃涂层,通过向加热器33输送被电力控制的AC电流而使其发热。陶瓷基板的材料使用氮化铝和氧化铝等。调温用的热敏电阻(未图示)与陶瓷基板的背面相接触,通过对发热体上的通电量进行控制,将热敏电阻的检测温度维持在目标温度。
②膜导向部件35作为导向部件的膜导向部件35,支承着加热器33,在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的加热器33的上游及下游一侧的横截面形状为半圆弧形。
③定影膜31环形带状耐热性膜(定影膜)31具有挠性,周长充裕地包裹着膜导向部件35(不施加张力的状态),由与膜导向部件35的纵向两端部嵌合的法兰部件36将其两端部可滑动地支承。
如图5A的层构成模型图所示,定影膜31是复合层膜,在聚酰亚胺、聚酰胺亚胺、PEEK、PES等的热容量低的耐热性树脂膜(基体膜)31a的表面上,介入导电底涂层31b,然后再覆盖在PTFE、PFA、FEP等中混合有碳黑等的导电部件的分型层31c。分型层31c设计成不引发各种不良图像的产生的合理的电阻值。另外,为了防止给定影膜31充电而将其接地;为了对其施加后面将要说明的定影偏压,如图5B所示,在定影膜表面露出一部分的导电底涂层31b,并使其与导电刷等的供电机构41相接触。
定影膜31也可以是在不锈钢等薄层金属坯管的表面介入底涂层,然后再包覆上一层上述的分型层的金属滚筒。在这种情况下,要使金属坯管从金属滚筒表面露出一部分,以便使定影膜接地及施加偏压。
④法兰部件36法兰部件36的定影膜滑动部(36b)呈具有与定影膜31大致相同的半径的圆弧状。法兰部件36分别安装在导向部件35的纵向两端,包括限制定影膜沿着母线方向移动的法兰座部36a,和与圆筒状定影膜31的纵向端部的内周面相互滑动的滑动部36b。
⑤加压辊32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32是一个旋转体,其结构为在金属制芯轴的上面,是硅酮橡胶等耐热性橡胶的弹性层或者发泡海绵弹性层的夹层,在其上面是由PFA、PTFE、FEP等氟化树脂构成的绝缘性分型层。为了抑制对绝缘性分型层表面的充电,在弹性层中加入碳黑等导电性部件使之导电化,并且最好将芯轴接地。
加压辊32的两端由未图示的弹簧抵压在加热部件30上,并被未图示的驱动系统驱动转动,记录材料P和定影膜31随着上述加压辊32从动转动而被输送。载有未定影调色剂像T的记录材料P,在由加热定影装置3的加热部件30和加压辊32形成的压接辊隙(定影辊隙)部N内,被加热·加压,调色剂像T在记录材料P上定影,定影后的记录材料P被排到机器外部。
⑥润滑剂在定影辊隙部N处的加热器33的下表面,即加热器33的玻璃涂层和定影膜31的里面(内周面),也就是与记录材料P的调色剂像T的接触面相反一侧的面内之间介入有润滑剂,用来减小定影辊隙部N处的定影膜31与加热器33之间的滑动扭矩,并使其稳定化,以防止定影膜31与记录材料P之间发生打滑。另外,润滑剂使用氟润滑剂(例如HP-300 GREASE(Dow Corning公司)和DEMNUMGREASE L-65(DAIKIN工业公司))等的耐热产品。
⑦定影偏压施加机构利用导电刷等的供电机构41使其与局部露出定影膜31表面的导电性底涂层31b(图5A及图5B)接触,将来自偏压电源42(图2)的与调色剂T极性相同的定影偏压施加到定影膜31上。定影偏压的施加,至少在记录材料P接触定影膜31期间进行。
(3)热污损的抑制定影膜31的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转动轨迹如下。在定影辊隙部N处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上游一侧,定影膜呈圆弧形或近似于圆弧的形状而与膜导向部件35的上游一侧的突起35b接触。在定影辊隙部N处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定影膜向下游方向凸出地被限制而几乎不与膜导向部件35的下游一侧的突起35b接触。为了使定影膜形成上述转动轨迹,如图2或图4A及图B4(图4A及图4B中所示的法兰部件36是图3左侧的部分)所示,法兰部件36的定影膜滑动部36b的形状,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制成与膜导向部件一样的大致的圆弧状36c,而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的膜导向部件35嵌合的部位附近,设置了使定影膜31朝下游方向凸出的突起36d。也就是说,法兰部件36的辊隙部下游一侧的滑动部36d在加压部件方向上长于上游一侧的滑动部位36c。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使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和记录材料P的分离点A,到定影辊隙部N及支承加热器33的膜导向部件35的如图2所示的距离α加长,并且仅使定影膜31的纵向两端在法兰部件36处朝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方向凸出,从而使定影膜31和膜导向部件35在辊隙部下游一侧难以接触以减少从支承作为热源的加热器33的具有大热容量的膜导向部件35向定影膜31的传热量。
因此,定影膜在距离α上移动期间没有被加热器及膜导向部件加热,与定影膜接触膜导向部件的时候相比,距离α上的定影膜的温度变低,并且由于使在定影辊隙部N处被加热熔融的调色剂T到达分离点A之前释放热量,这样可以降低在分离点A处的调色剂T的温度。因此,可以使定影膜31与记录材料P分离时的调色剂T的凝结力高于调色剂T和定影膜31的粘结力,从而可以抑制调色剂T在与记录材料P分离后仍残留在定影膜31表面的现象,即热污损现象。
另一方面,由于在定影辊隙部上游一侧,定影膜31从动于加压辊32旋转,因此,定影膜31总是被拉向定影辊隙部一侧。这样,由于定影膜31平稳地转动,定影膜的定影辊隙部上游一侧与膜导向部件35的突起35b接触。
另外,为了抑制热污损,比较理想的是至少在记录材料P与定影膜31接触期间,通过上述定影偏压施加机构41、42,将与调色剂T极性相同的定影偏压施加到定影膜31上,以静电方式将调色剂T按押在记录材料P上来抑制调色剂T残留在定影膜31上。这种通过施加偏压而进行的静电式热污损的抑制,使根据本实施例的定影膜31与记录材料P的分离点A处调色剂T的温度降低,从而提高了与定影膜31的分界面上的调色剂T的凝结力,因此能够获得双倍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的场合,在定影辊隙部下游一侧,定影膜和膜导向部件完全或几乎不接触,因此,即使没有定影辊隙部下游一侧的膜导向部件处的突起35b也可以。另外,在设置下游一侧的肋片35b的场合,最好如图3所示,使肋片的数量比辊隙部上游一侧少。
(4)与现有技术例的对比实验本发明的发明人将使用本实施例中的上述加热定影装置3的场合与使用现有技术例(图8)中的加热定影装置的场合进行了对比。现有技术例中的加热定影装置的定影膜31的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转动轨迹在定影辊隙部上下游两侧均形成与膜导向部件35相同的大致的圆弧状。而且,在两种场合下,在不同的打印速度(20/30/40PPM)下对有无定影偏压时产生的热污损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的○是OK程度、△是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程度、×是NG程度。
另外,上述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在放置在23℃/60%RH的环境中24小时以上的普通纸张上,印上前端100mm是文字,后端是完全空白的图案,观察文字图案对完全空白处的污损状态。
表1 随着打印速度的高速化,为了维持定影性能,必须将定影的目标温度的设定提高。这样,在现有技术例中,打印速度越快的装置,其定影膜31和记录材料P的分离点A处调色剂T的温度就会越高;与现有技术例相比较,无论有无定影偏压,本实施例的热污损的容限大,即使提高装置打印速度,并将定影目标温度设定得较高,也可以抑制热污损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也就是说,通过对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进行使其局部向下游方向凸出的限制,使在定影辊隙部下游,定影膜和薄膜导向部件不接触,定影膜31与记录材料P分离时的调色剂T的温度降低,调色剂T的凝结力增加,因此可以抑制热污损。
(5)另一种定影偏压施加方式的场合的对比下面,对采用另一种定影偏压施加方式(图6)的场合进行说明。在必须抑制由于打印机速度的高速化而出现的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现象等场合,使用该偏压施加方式。
①除电机构在定影辊隙部N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在与通过定影辊隙部N以后的记录材料P的印字面的背面接触的位置,设置被接地的导电辊等的除电机构43。作为除电机构43的形状,只要具有导电性,刷状或导轨状等均可以。
②定影偏压的施加通过定影偏压施加机构41、42,至少在记录材料P与定影膜31接触期间,向定影膜31施加规定量的与调色剂T(在此使用负极性的调色剂)相同极性的负偏压,据此,通过记录材料P的电阻,在记录材料P印字面的反面,诱发与来自除电机构43的接地部施加的负偏压极性相反的正电荷,由诱发的正电荷将极性相反的调色剂T吸附固定在记录材料P上。
本发明的发明人在使用上述定影偏压施加方式的情况下,并且在打印速度为40PPM时,对于在使用在本实施例中已经说明过的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的场合和在使用现有技术例(图9)中的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的场合时,在有无定影偏压的情况下产生的热污损以及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现象进行了评价,其结果如表2所示。表中的○是OK程度、△是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程度、×是NG程度。
另外,热污损的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在放置在23℃/60%RH的环境中24小时以上的普通纸张上,印上前端100mm是文字,后端是完全空白的图案,观察文字图案对完全空白处的污损状态;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现象的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在放置在23℃/60%RH的环境24小时以上的普通纸张上,印上与纸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平行线,观察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情况。
表2

这个结果可以证实,与以往的例子相比较,本实施例的装置,即使增大定影偏压,也不会发生热污损,并且由于高速化引起的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现象也得到了抑制,因此,即使在必须施加高偏压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抑制热污损和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现象,是能够实现进一步高速化的装置。
接下来,对于随着定影偏压的增大,本实施例和现有技术例中的热污损的差异进行说明。
由于这种定影偏压方式是在记录材料的印字面的背面诱发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正电荷,因此,正电流从记录材料P中流过,然后在定影膜31和记录材料P的分离点A的附近,该电流从记录材料P流向定影膜31一侧。因此,在分离点A的附近,带有较弱负电荷的调色剂在正电流的作用下反转,处于容易吸附到施加了负偏压的定影膜31一侧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在如现有技术例中的在定影膜31和记录材料P分离时的调色剂温度高、调色剂的凝结力低的场合,反转后的调色剂吸附在定影膜31一侧,并且由于定影偏压增大,调色剂的吸附量也进一步增加。
另一方面,如本实施例中的在定影膜31和记录材料P分离时的调色剂的温度降低、调色剂的凝结力高的场合,即使一部分调色剂反转,也由于调色剂之间的凝结力强,可以抑制调色剂附着在定影膜31上。
(实施例2)下面作为实施例2,将限制定影膜31的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转动轨迹的方法的其他例子示于图7。此外,与实施例1中具有同一机能的部分使用了同一的符号,并援引其说明。
(1)、通过膜导向部件35限制转动轨迹本实施例中,对定影膜31的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转动轨迹进行了限制使其在定影辊隙部N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游一侧,为大致以定影膜31的半径为半径;而在定影辊隙部N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一侧,局部向其下游方向凸出,因此,如图8所示,将膜导向部件35的定影膜滑动部的形状制成在定影夹持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大致以定影膜31的半径为半径的形状35a,而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下游一侧,设置使定影膜31向下游方向凸出的呈梳齿状的突起(肋片)35b(图8、图3)。另外,辊隙部下游一侧的突起35b的数量比上游一侧的少。
这样,可以使图7所示的距离α加长,即,使定影辊隙部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与记录材料P的分离点A远离支承定影夹持及加热器33的膜导向部件35的框体,虽然定影膜和膜导向部件在辊隙部下游一侧接触,但由于下游一侧的突起比上游一侧的少,所以可以抑制从膜导向部件向膜的热传导量,降低分离时调色剂T的温度,如此一来,可以同实施例1一样地抑制热污损。这时,由于从作为支承热源的加热器33的热容量大的膜导向部件35向分离点A处的定影膜31的传热极少,较理想的是如图3所示,将梳齿状突起35b设置在膜导向部件35的纵向局部部位。
进而通过改变对定影膜31的限制方式,即不采用实施例1中法兰部件36仅将定影膜31的两端限制的方式,而采用由膜导向部件35对定影膜31的纵向全域进行限制的方式,可以稳定定影夹持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这样,即使使用长期放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的变软的薄记录材料P,也可以抑制成为转动轨迹不稳定的原因的弊端,如纸褶皱等在定影膜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的松弛。
这时,法兰部件36的定影膜滑动部36b的形状可以制成定影夹持的上下游均为大致圆弧状(图4A、4B中的36c),但为了使定影膜31的转动轨道稳定化,理想的是在下游一侧设置与实施例1相同的使定影膜31朝下游方向凸出的突起36d。另外,为了以膜导向部件35限制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最好将法兰部件36的突起36d的高度,设定成略微低于膜导向部件35的梳齿状突起35b的高度。
当然,为了进一步抑制热污损,可以与实施例同样地至少在记录材料与定影膜31接触期间,将与调色剂T极性相同的定影偏压施加到定影膜31上。
另外,为了抑制调色剂向后方飞散的现象,可以与实施例1中图6同样地采用在记录材料印字面的反面诱发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负电荷定影偏压的结构。
(2)对比实验作为对比例,其膜导向部件35的定影膜滑动部的形状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游一侧,具有与定影膜的半径大致相同的半径,而在下游一侧,使定影膜的整体向下游方向凸出地在膜导向部件纵向的全区域上呈凸状。本发明的发明人对于在使用本实施例的上述装置的场合与在使用对比例的装置的场合下,在不同的打印速度下(20/30/40PPM),是否有定影偏压的情况下的热污损极性了评价,其结果如表3中所示。表中的○是OK程度、△是在实际应用中没有问题程度、×是NG程度。
另外,上述评价是这样进行的在放置在23℃/60%RH的环境中24小时以上的普通纸张上,印上前端100mm是文字,后端是完全空白的图案,观察文字图案对完全空白处的污损状态。
表3 该结果可以证实,与对比例相比较,本实施例由于在定影辊隙部附近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的下游一侧的膜导向部件上设置梳齿状突起35b(图7、图8、图3),从而使定影膜31朝下游方向局部突起,因此可以使从膜导向部件35向分离点A处的定影膜31的传热量极少,与实施例1同样,本实施例的装置的污损容限大,能够进一步实现高速化。
接着,同样在使用本实施例的上述装置的场合和在使用实施例1(图2)的装置的场合,在放置在高温/高湿(例如30℃/80%RH)环境中24小时以上的厚纸/普通纸/薄纸(例如105g/80g/60g纸)三种纸上,印上与纸的输送方向垂直的平行线,观察并评价了纸褶皱情况和图像(横线图案)的紊乱情况。其结果如表4所示。表中○是没有问题、△是发生图像紊乱(没有产生纸褶皱)、×表示纸产生了褶皱。另外,打印速度设定为30PPM。
表4 薄的记录材料的刚性小,加之由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放置而使记录材料变软,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中,热污损容限大,定影夹持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的稳定化,对于抑制纸褶皱的发生很有效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也就是说,通过改变对定影膜31的限制方式,即不采用实施例1中的由法兰部件36仅将定影膜31两端限制的方式,而采用由膜导向部件35对定影膜31纵向全域进行限制的方式,可以使定影辊隙部下游一侧的定影膜31的转动轨迹稳定化,这样,即使使用最容易发生纸褶皱的放置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薄纸,也能抑制纸褶皱的产生。
(其他)1)作为加热部件的加热器33,不限于使用陶瓷加热器,也可以使用例如铁板等的电磁感应加热部件等。
2)加压部件的形状,除了像本实施例中加压辊32以外,也可以是转动带等形状。
3)本发明的图像加热装置,不限于加热定影装置,也可以作为临时定影的图像加热装置,以及将载置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再次加热,对光泽等的图像表面性进行改造的图像加热装置使用。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也包括其他各种与该技术思想相同的变形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将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以下部分加热部件;围绕上述加热部件转动的饶性滚筒;设在上述滚筒内部,引导上述滚筒移动的导向部件;设在上述导向部件纵向方向的两端,含有在上述滚筒端部的内周面滑动部分的法兰;隔着上述滚筒,与上述加热部件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部件;在上述记录材料的移动方向上,上述法兰的上述辊隙部的下游一侧的上述滑动部分使上述滚筒向下游一侧凸出。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辊隙部下游一侧的上述导向部件和上述滚筒实际上没有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法兰的上述辊隙部下游一侧的上述滑动部分,与上游一侧相比,上述加压部件一侧长。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是上述辊隙部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上述导向部件处有许多突起,下游一侧的凸起数目比上游一侧的少。
5.一种将记录材料上形成的画像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具有以下部分加热部件;围绕上述加热部件转动的饶性滚筒;设在上述滚筒内部,引导上述滚筒移动的导向部件;隔着上述滚筒,与上述加热部件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部件;在上述记录材料的移动方向上,上述辊隙部上游一侧和下游一侧的上述导向部件处有许多突起,下游一侧的凸起数目比上游一侧的少,但体积比上游一侧的大。
全文摘要
一种将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进行加热的图像加热装置,包括加热部件;围绕上述加热部件转动的挠性滚筒;设在上述滚筒内部,引导上述滚筒移动的导向部件;设在上述导向部件纵向方向的两端,含有在上述滚筒端部的内周面滑动部分的法兰;隔着上述滚筒,与上述加热部件形成夹持输送记录材料的辊隙部的加压部件;在上述记录材料的移动方向上,上述法兰的上述辊隙部的下游一侧的上述滑动部分使上述滚筒向下游一侧凸出。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抑制图像偏移。
文档编号G03G15/20GK1453666SQ03122968
公开日2003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25日
发明者金森昭人, 伊泽悟, 桥口伸治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