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单元及其薄型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52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单元及其薄型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单元及其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薄型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单元。
背景技术
在一般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单元中,使用背光模块作为光源,而在背光模块中,经常利用棱镜片加上导光板的图形设计(pattern design)来达到所要要的光学性质。
公知背光模块中组件的组装方式如第1a图所示,为直接垂直迭在各光学膜上,或在各组件的间隔中以胶来粘着、以形成间隔块后再迭置。
具体地说,在公知液晶显示单元10的框架11中,从下而上依序设置反射片12、导光板13、散射片14、棱镜片15以及液晶面板16,而与液晶面板16连接的柔性电路板17系以围绕框架11外侧的方式延伸至反射片12底部。
然而,公知的背光模块容易造成下列问题1.限制背光模块几何外形上的设计受棱镜片现行可达制造技术所限制(厚度、增光效果),造成整个背光模块在厚度上的设计无法满足客户要求,很可能因此失去订单;2.棱镜片定位方式不易如第1b图所示,在公知的背光模块中,棱镜片15会在左右两侧长出定位翼151(在第1b图中仅显示一个),以便作业员加工及定位/固定棱镜片15之用,但此设计可能会因为棱镜片15在z方向(亦即,垂直纸面的方向)的形变/转动,而使其在入光侧及出光侧的同一列三点(九点亮度量测)的亮度造成较大变异,或更甚者造成暗/亮带;3.设计反工问题使用双面胶作为组件间的间隔块,除了在良好率不佳时的反工问题之外,也必须要考虑到双面胶本身的吸光、散射等效应造成背光模块光学性质不稳定;4.产品可靠度公知设计的棱镜片的两侧定位翼固定,多在位置不对称的情况下,在经过高—低温循环的测试后,容易因为热应力/残留应力,而造成背光模块点亮时,其上的条纹状现象发生;5.背光模块组装性由于两侧有定位翼的存在,使得想要设计自动/半自动化组装极为困难;6.由于柔性电路板17上设有多个电子组件171,高度较高的组件常会使得液晶显示单元的整体厚度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单元,其厚度可被薄型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在薄型化的情况下,仍可确实地定位其内的光学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薄型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以及一棱镜片,导光板设置于框架中,且在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以借助第一突出部而形成一缺口,棱镜片具有一第二突出部,其中第二突出部位于导光板的缺口中,以将棱镜片定位于该导光板上。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突出部上形成一斜面,该斜面与棱镜片邻接。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框架上形成一凹槽,而导光板上形成与凹槽对应的一第一侧翼,通过将第一侧翼置于凹槽中,可将导光板固定于框架中。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突出部系形成于棱镜片上的棱镜延伸方向上。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薄型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源,该光源设置于框架中,且与导光板的第一突出部邻接。
此外,光源可为一发光二极管。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薄型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散射片,该散射片设置于棱镜片和导光板之间。
此外,框架上形成一凹槽,而散射片上形成与凹槽对应的一第二侧翼,通过将第二侧翼置于凹槽中,可将散射片固定于框架中。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薄型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其粘贴于导光板上,且与棱镜片系分别位于导光板的不同侧。
此外,液晶显示单元还包括一双面胶,其设置在导光板和反射片之间,用以粘贴反射片于导光板上。
又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单元,该液晶显示单元包括一背光模块和一液晶面板,其中液晶面板设置于背光模块上,而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以及一棱镜片,框架用以供液晶面板设置于其中,导光板设置于框架中,且在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并借助形成第一突出部而形成一缺口,棱镜片设置于液晶面板和导光板之间,且具有一第二突出部,通过使第二突出部位于导光板的缺口中,将棱镜片定位于导光板上。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框架在不与导光板邻接的一侧上形成一台阶部。
此外,液晶显示单元还包括一,该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液晶面板上,且具有多个电子组件于其上,其中部分的电子组件位于台阶部中。
此外,液晶显示单元还包括一缓冲件,该缓冲件设置于柔性电路板和框架之间,而缓冲件可为一海绵。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单元还包括一遮光胶带,该遮光胶带设置于棱镜片和液晶面板之间。


第1a图是公知液晶显示单元的剖面图;第1b图是公知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第2a图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单元的分解图;第2b图是第2a图中的背光模块的正视图;第2c图是第2a图的液晶显示单元组合后的剖面图;第3a、3b、3c图系分别为第2a图中的导光板的侧视、正视、前视图;第4a图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液晶显示单元的分解图;以及第4b图是第4a图的液晶显示单元组合后之剖面图。
附图零部件符号说明10液晶显示单元11框架12反射片13导光板14散射片
15棱镜片151定位翼16液晶面板17柔性电路板171电子组件20液晶显示单元21背光模块211框架211a凹槽212导光板212a第一突出部212b缺口212c斜面212d第一侧翼213散射片213a第二侧翼214棱镜片214a第二突出部215反射片216双面胶217光源22液晶面板23遮光胶带24柔性电路板20’液晶显示单元211’框架211b台阶部24’柔性电路板241电子组件25缓冲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面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实施例第2a、2b、2c图系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单元的第一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单元20包括一背光模块21以及一液晶面板22,其中液晶面板22系设置于背光模块21上,而背光模块21包括一框架211、一导光板212、一散射片213、两棱镜片214以及一反射片215。
框架211可用以供液晶面板22设置于其中,且可优选地由塑料制成;又,框架211在其内侧周围上形成数个凹槽211a,用以夹持导光板212或散射片213。
导光板212设置于框架211中,且如第3a、3b、3c图所示般,在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212a,并借助形成此第一突出部212a而形成一缺口212b,该缺口212b可用以改善光学特性和承接棱镜片214;又,在第一突出部212a上形成一斜面212c,该斜面212c可与棱镜片214邻接,也就是说,借助此第一突出部212a的斜面212c,可摆放棱镜片214,借此使背光模块21薄型化;又,在导光板212的侧边形成有数个第一侧翼212d,这些第一侧翼212d与框架211的凹槽211a对应,借助将第一侧翼212d置于凹槽211a中,可将导光板212固定于框架211中。
又,应了解的是背光模块21的光源217设置于框架211中,且与导光板212的第一突出部212a邻接,如图2c所示,借此可将光源217的发光面积边缘设计在导光板212的平坦水平端面上,可有效地利用光源217;又,上述导光板212的第一突出部212a的斜面212c的z轴方向高系与光源217的外形高及有效发光面积相关,而斜面212c的斜率则与缺口212c尺寸大小相关;此外,光源217可为一发光二极管(LED)。
散射片213系设置于棱镜片214和导光板212之间,且在其上可形成与框架211的凹槽211a对应的数个第二侧翼213a,借助将第二侧翼213a置于凹槽211a中,可将散射片213固定于框架211中。
两棱镜片214系设置于液晶面板22和散射片213之间,且其中的一棱镜片214形成有一第二突出部214a,借助使第二突出部214a位于导光板212的缺口212b中,可将棱镜片214定位于导光板212上,借此不需如现有技术那样,需在棱镜片214周围长出定位翼;另外,应注意的是第二突出部214a系形成于棱镜片214上的棱镜延伸方向上,借此不必担心棱镜片214是否会因为形成第二突出部214a而使其强度减弱的问题,同时对于光学品质也不会产生影响。
反射片216借助一双面胶217而被粘贴于导光板212的一侧上,亦即,反射片216系与棱镜片214系分别位于导光板212的不同侧。
此外,液晶显示单元20通常在棱镜片214和液晶面板22之间会设置一遮光胶带23,如第2a图所示,且在框架211外侧设有一柔性电路板24,该柔性电路板24与液晶面板21连接。
借助上述构成,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单元具有下列优点1.更薄型化的背光模块设计,借此可使整个液晶显示单元的外型上更为轻、薄化,有利于市场占有率的提高;2.减少棱镜片的定位翼设计,借此不仅可以降低设计成本之外(模具、组装中反工耗费),更可以将公知因定位翼而产生的应力造成效应减到最小;3.利用设计于导光板及其它组件上的结构设计,来取代公知胶材和减少侧面定位翼的设计量,可避免连接胶材对背光模块的光学上的不良影响;4.减少可能在温度循环测试时的热应力集中,造成光学上的变异;5.省去棱镜片侧边的定位翼,可更易于设计自动化组装设备,以降低成本。
第二实施例第4a、4b图系显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单元的第二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单元20’包括一背光模块21’、一液晶面板22以及一柔性电路板24’;应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件标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背光模块21’的框架211’在其外侧(亦即不与导光板212邻接的一侧)形成一台阶部211b,借此与液晶面板21连接的柔性电路板24,其上高度较大的部分电子组件241可位于台阶部211b中,以使得液晶显示单元20’整体薄型化。
此外,液晶显示单元20’还可包括一缓冲件25,该缓冲件25是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4’和框架211’之间,借此可避免液晶显示单元20’在落下及振动/冲击测试时,造成组件241与框架211’因外力而造成挤压破坏,而缓冲件25可为一海绵。
本实施例除了可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优点之外,还由于可使柔性电路板上较高的组件作闪入框架侧面的设计,可使液晶显示单元整体可被薄型化。
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然可作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应当以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中,且在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其中该导光板借助形成该第一突出部而形成一缺口;以及一棱镜片,该棱镜片具有一第二突出部,其中该第二突出部系位于该导光板的该缺口中,以将该棱镜片定位于该导光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出部上形成一斜面,该斜面与该棱镜片邻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形成一凹槽,而该导光板上形成与该凹槽对应的一第一侧翼,借助将该第一侧翼置于该凹槽中,以将该导光板固定于该框架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突出部系形成于该棱镜片上的棱镜延伸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中,且与该导光板的第一突出部邻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一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散射片,该散射片设置于该棱镜片和该导光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形成一凹槽,而该散射片上形成与该凹槽对应的一第二侧翼,借助将该第二侧翼置于该凹槽中,可将该散射片固定于该框架中。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粘贴于该导光板上,且与该棱镜片系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不同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双面胶,该双面胶设置在该导光板和该反射片之间,用以粘贴该反射片于该导光板上。
11.一种液晶显示单元,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置于该背光模块上;其中该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该框架用以供该液晶面板设置于其中;一导光板,该导光板设置于该框架中,且在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其中该导光板借助形成该第一突出部而形成一缺口;以及一棱镜片,该棱镜片设置于该液晶面板和该导光板之间,且具有一第二突出部,其中该第二突出部系位于该导光板的该缺口中,以将该棱镜片定位于该导光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在不与该导光板邻接的一侧上形成一台阶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设置于该液晶面板上,且具有多个电子组件于其上,其中部分这些电子组件系位于该台阶部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件,该缓冲件设置于该柔性电路板和该框架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缓冲件为一海绵。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突出部上形成一斜面,其与该棱镜片邻接。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形成一凹槽,而该导光板上形成与该凹槽对应的一第一侧翼,借助将该第一侧翼置于该凹槽中,以将该导光板固定于该框架中。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突出部系形成于该棱镜片上的棱镜延伸方向上。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源,该光源设置于该框架中,且与该导光板的第一突出部邻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一发光二极管。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散射片,该散射片设置于该棱镜片和该导光板之间。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上形成一凹槽,而该散射片上形成与该凹槽对应的一第二侧翼,借助将该第二侧翼置于该凹槽中,可将该散射片固定于该框架中。
2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粘贴于该导光板上,且与该棱镜片系分别位于该导光板的不同侧。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双面胶,该双面胶设置在该导光板和该反射片之间,用以粘贴该反射片于该导光板上。
2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的液晶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遮光胶带,该遮光胶带设置于该棱镜片和该液晶面板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液晶显示单元及其薄型背光模块,其中液晶显示单元包括一背光模块以及一液晶面板,其中液晶面板系设置于背光模块上,而背光模块包括一框架、一导光板以及一棱镜片,框架用以供液晶面板设置于其中,导光板则设置于框架中,且在其上形成一第一突出部,并借助形成第一突出部而形成一缺口,棱镜片设置于液晶面板和导光板之间,且具有一第二突出部,借助使第二突出部位于导光板的缺口中,以将棱镜片定位于导光板上。
文档编号G02B5/00GK1567060SQ0314752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9日
发明者陈世宪, 宋光涛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