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72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特别是一种将发光二极管光源置于导光板一端上方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目前最被广泛使用的一种平面显示器,具有低消耗电功率,薄型轻量以及低电压驱动等特征,其显示原理是利用液晶分子的材料特性,于外加电场后使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改变,造成液晶材料产生各种光电效应。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由于显示的数字或图案等,不像发光二极管般刺眼,故视觉上显得极高雅。但是液晶显示器的缺点,是本身不发光,故需提供额外的光源模块,使在外界环境没有光线时仍能显像于荧幕上。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是一种低耗电而高亮度的发光元件,具有光源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的优点。也因此特别适合使用在液晶显示器光源中。如图1所示,显示了现有的以发光二极管102作为液晶显示器背光源模块100光源的结构。光线由发光二极管102射入导光板(lightguide plate,LGP)104后经由反射板(reflector sheet)106向出光面均匀的发散。导光板104,其材质通常为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光学塑料(Plastic Division,俗称PC料或塑胶料),于其中包含有50~80%的二氧化钛(TiO2)扩散粒,其作用在于当从发光二极管102发射的光线在穿透并朝导光板104表面射出时,遇到二氧化钛(TiO2)扩散粒能够被更均匀地散射。反射片106,置于导光板104下方,用以将向下射出或反射的光线再次朝导光板104反射回去,借以提高背光模块100的亮度。导光板104的底面也可以形成多个光扩散元件以增进光线的均匀性,光扩散元件可以为V型切面(V-cut)或使用印刷法形成的网点。
另外,导光板104上面依序有第一扩散片(diffuser sheet)108,一棱镜片(prism sheet)110以及一第二扩散片112,可以让导光板104的发出的光线均匀性更进一步地提升。最后再将光线经由导光板104的出光面导到液晶显示器面板(图中未显示)的表面,其中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会因液晶显示器的照度(Illumination)的需求不同而有所变化,而扩散片和棱镜片的张数也会因背光源模块100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发光二极管的上方连结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PC)14,其一端会电性连接到液晶显示器的针脚(图中未显示),另一端会电性连接到系统主板上(图中未显示)。
然而,这样的光源却有着许多的缺点。首先光线由发光二极管102进入到导光板104的时候并不是均匀的,如图2所示。由于发光二极管102为一点光源,其小视角导致发散面积受限,因此导光板104的亮度在A处较暗,而在发光二极管102正上方的亮度较亮,导致明显的“荧火虫现象”产生,这是因为使用发光二极管102的光源,其并非真正均匀的面光源所致,影响了使用者的视觉感受。一种解决的方式是将每个发光二极管102的距离缩短,使得在导光板104上A处的面积趋近于零。将距离缩短,也就是在相同的发光面积之下增加发光二极管102的数量。但是,使用发光二极管的数量增加,对于成本的降低并没有任何好处。
此外,现今减少笔记本电脑厚度的需求持续增加,而在制造厂商所提出的对策当中,其一为在背光源模块中采用更薄的导光板。但是,因为发光二极管光源乃设置于导光板的侧边,故背光源模块中,导光板的厚度乃受限于发光二极管光源入光侧的大小,当为了顾及液晶显示器面板的亮度表现时,常常无法减少导光板的厚度,导致笔记本电脑的厚度与液晶显示器的面板的生产成本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液晶显示器面板的LED光源的视角很小,以致造成明显的荧火虫现象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避免上述情形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借由发光二极管置于导光板一端上方的特殊设计,以解决荧火虫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借由发光二极管置于导光板一端上方的特殊设计,以达到解决导光板厚度减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中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部位、一第二部位及一出光面;一第一反射板,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及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部位上方,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多数光线经由所述第一部位进入所述第二部位后,再由所述出光面导出。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包含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部位、一第二部位及一出光面;一光源,位于该第一部位上方;一第一反射板,置于该导光板下方;及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位于该光源侧边,其中由该光源射出的多数光线经由该第一部位进入该第二部位后,再由该出光面导出。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光源是由发光二极管(LED)所组成。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更包含一第一扩散片,位于该导光板上方;一棱镜片,位于该第一扩散片上方;及一第二扩散片,位于该棱镜片上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更包含一第二反射板,位于该导光板侧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二部位具有多个光扩散元件,且该多个光扩散元件是从下列族群中选出V型切面(V-cut)和网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第一部分为一倾斜表面。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倾斜表面在对应该光源部位具有多个光扩散元件,且该多个光扩散元件是从下列族群中选出V型切面(V-cut)和网点。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倾斜表面为一平面。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倾斜表面为一曲面。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平面显示器为一液晶显示器。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更包含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位于该光源侧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发光二极管12不像传统般地设置于导光板14的侧边,故背光源模块10的导光板14厚度可以减少,即背光模块10可以采用更薄的导光板14。有助于解决降低笔记本电脑厚度与减少液晶显示器面板生产成本的问题。另外,倾斜表面14′在对应发光二极管12光源的部位可以加上扩散处理,如图4所示,使从发光二极管射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14时,能被更均匀地扩散,有效地降低“荧火虫现象”的产生,其中上述的扩散处理的方式可以是使用V形切面的结构或是使用网点。要注意的是,倾斜表面14′除了可以选择平面设计外,也可以使用曲面、或其他可以达到有效地降低“荧火虫现象”产生的结构。


图1所示的是一种传统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侧视示意图;图2所示的是一种传统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上视示意图;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侧视示意图;及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上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100传统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10本实用新型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102、12发光二极管104、14导光板14′倾斜表面106、16反射板108、18第一扩散片110、20棱镜片112、22第二扩散片114、24软性印刷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之后的权利要求为准。
请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10的侧视示意图。光线由发光二极管(LED)12射入导光板(LGP)14后经由反射板(reflector sheet)16向出光面均匀的发散。导光板14,其材质通常为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或光学塑料(Plastic Division,俗称PC料或塑胶料),于其中包含有50~80%的二氧化钛(TiO2)扩散粒,其作用在于当从发光二极管12发射的光线在穿透并朝导光板14表面射出时,遇到二氧化钛(TiO2)扩散粒能够被更均匀地散射。反射片16,置于导光板14下方,用以将向下射出或反射的光线再次朝导光板14反射回去,借以提高背光模块10的亮度。导光板14的底面也可以形成多个光扩散元件以增进光线的均匀性,光扩散元件可以为V型切面(V-cut)或使用印刷法形成的网点。
另外,导光板14上面依序有第一扩散片(diffuser sheet)18,一棱镜片(prism sheet)20以及一第二扩散片22,可以让导光板14的发出光线的均匀性更进一步地提升。最后再将光线经由导光板14的出光面导到液晶显示器面板(图中未显示)的表面,其中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会因液晶显示器的照度(Illumination)的需求不同而有所变化,而扩散片和棱镜片的张数也会因背光源模块10的需求而有所不同。发光二极管的侧边连结一软性印刷电路板(FPC)24,其一端会电性连接到液晶显示器的针脚(图中未显示),另一端会电性连接到系统主板上(图中未显示)。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与传统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将发光二极管由传统位于导光板的侧边变更为位于导光板的一端上方且位于发光二极管正下方的导光板为一倾斜表面14′,如图3所示。
即使本实用新型是借由举出一个优选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所举出的实施例。先前虽举出与叙述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显而易见地,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此外,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其他类似与近似改变或修饰,也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内。同时应以最广的定义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借以包含所有的修饰与类似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部位、一第二部位及一出光面;一第一反射板,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及一光源,位于所述第一部位上方,由所述光源射出的多数光线经由所述第一部位进入所述第二部位后,再由所述出光面导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由发光二极管(LED)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一扩散片,位于所述导光板上方;一棱镜片,位于所述第一扩散片上方;及一第二扩散片,位于所述棱镜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位具有多个光扩散元件,且所述多个光扩散元件是从下列族群中选出V型切面(V-cut)和网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一倾斜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表面在对应所述光源部位具有多个光扩散元件,且所述多个光扩散元件是从下列族群中选出V型切面(V-cut)和网点。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表面为一平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表面为一曲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显示器为一液晶显示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位于所述光源侧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第二反射板,位于所述导光板侧边。
专利摘要一种将发光二极管光源置于导光板一端上方的平面显示器的背光源模块,以达到导光板厚度减少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含一导光板,具有一第一部位、一第二部位及一出光面;一光源,位于该第一部位上方;一反射板,置于该导光板下方;及一软性印刷电路板,位于该光源侧边,其中由该光源射出的多数光线经由该第一部位进入该第二部位后,再由该出光面导出。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2603950SQ0320153
公开日2004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3年2月17日
发明者庄孟儒 申请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