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39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尤指一种以覆晶薄膜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态构装技术。
本实用新型其主要是包括一液晶显示板,具有导电层(Indium Tin Oxide)及于侧边延伸为导电玻璃而形成第一引出端,使由该导电层分别将驱动线路导引至该第一引出端而聚合形成接合端;一背光底座是于凹槽侧缘处形成绝缘框条,借以容置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一软质薄膜电路上端布设相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线路及第二引出端,俾以借由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其导电粒子与液晶显示板的导电层接合端结合,借以达到低复杂性及低成本的目的。
该背光底座的凹槽是由导光板及扩散片所构成,并于侧缘四周是设有固定孔。
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设有液晶注入孔,且该绝缘框条于对应该液晶注入口及第一引出端处设有缺口,而该软质薄膜于侧边亦形成LCM控制接口。
由此,本实用新型是以薄膜覆晶技术将多组接口电路予以整合,如此即可降低构装的复杂性;可大幅减少加工所需的人力与材料成本;整体体积更符合轻薄短小的诉求;可大幅降低不良率;具产业利用价值。
图号说明1.......液晶显示器模块 11......液晶面板12......背光板 13......电路板14......导电橡皮15......金属框体16......固定孔 2.......液晶显示面板21......偏光片 22......第一引出端23......导电层接合端24......液晶注入孔3.......背光底座31......凹槽(导光板)32......绝缘框条33......固定孔34......切口5.......双面胶带4.......软质薄膜电路41......第二引出端42......连接线路43......LCM控制接口5.......异方性导电胶6.......应用电路A.......电子组件A1......驱动电路B.......机壳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贵审查委员方便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图式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如图2A、图2B、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一液晶显示面板2、一背光底座3及软质薄膜4所组成;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2,其具有导电层(ITO)及于一侧边延伸导电玻璃形成第一引出端22,俾由导电层分别将其驱动线路导引至第一引出端22而聚合形成接合端23,并于一侧设有液晶注入孔24,并于下方对应背光底座3设有导光板31;该背光底座3,具有一可容置液晶显示面板2的凹槽31,该凹槽31是由导光板上方贴附扩散片(图未示)所构成,借以使侧边的光源(一般为发光二极管LED)借由导光板将侧投光源导引并均匀分布于该凹槽31内,以提供前述的液晶显示面板2背光功能,且于该背光底座3侧缘处设有绝缘框条32,该绝缘框条32则围绕于该液晶显示面板2周围,且该背光底座3的凹槽四周黏设有双面胶带35,用以黏置该液晶显示面板2于背光底座3内,且该绝缘框条32于液晶注入孔24及软质薄膜电路4与液晶显示面板2结合处设有切口34,且于底座周围设有固定孔33,以利于使用者组装;该软质薄膜电路4,其上端是布设有第二引出端41(OLB,Outter LeadBonding),及连接线路42,借以放置电子组件A及应用电路6,并于侧边亦形成LCM控制接口43,以借由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Film)5内部的导电粒子而与液晶显示面板2的第一引出端22,而与导电层接合端23结合(请配合参阅图2B所示),以形成驱动该液晶显示板的装置;借由上述结构,即可将多种应用电路6(如电源、控制、驱动、温度补偿......等)及电子组件A整合于同一软质薄膜电路4上(如图4所示),并于该软质薄膜电路4内形成相对应的连接线路42,如此即可有效缩减整个模块的体积,以因应未来模块所需的轻薄短小诉求,借以大幅减少加工所需的人力与材料成本,同时于组装上更具方便性;再者,本实用新型是可且该软质薄膜电路4是具高度可挠性的软性材质所构成,因此可将软质薄膜电路4反折(如图3所示)至背光底座3的背面并加以黏贴固定,并配合背光底座3侧缘四周所设的固定孔33,即可将该背光底座3固定于机壳B上方后(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即使该软质薄膜电路4埋藏于背光底座3与机壳B间,而不会因弯折而产生断裂的现象,且该LCM控制接口端43则会外露于背光底座3的一侧,俾供使用者可方便且快速加以组装,借以有效提升制造生产效率及良率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覆晶薄膜显示模块结构与习知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1、是以薄膜覆晶技术将多组接口电路予以整合,如此即可降低构装的复杂性。
2、可大幅减少加工所需的人力与材料成本。
3、整体体积更符合轻薄短小的诉求。
4、可大幅降低不良率。
5、具产业利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突破先前技术结构下,确实已达到所欲增进的功效,而于空间型态上确属创新,且亦非熟悉该项技艺者所易于思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标内容或未脱其技艺精神所为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它相关技术领域者,均同理皆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范畴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其至少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导电层及于一侧边延伸导电玻璃形成第一引出端,使由导电层分别将其驱动线路导引并至第一引出端而形成接合端;一背光底座,具有一可容置液晶显示板的凹槽,且侧缘处形成绝缘框条;软质薄膜,其上端是布设有第二引出端与连接线路,借以放置电子组件,且其第二引出端借由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内部导电粒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引出端的导电层接合端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底座的凹槽是由导光板及扩散片所构成,并于侧缘四周是设有固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面板一侧设有液晶注入孔,且该绝缘框条于对应该液晶注入口及第一引出端处设有缺口,而该软质薄膜于侧边亦形成LCM控制接口。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覆晶薄膜液晶显示模块结构,其主要包括液晶显示面板、背光底座及软质薄膜电路所构成;其中该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导电层(Indium Tin Oxide)及于侧边延伸为导电玻璃而形成第一引出端,使由该导电层分别将驱动线路导引至该第一引出端而聚合形成接合端;而该背光底座是于凹槽侧缘处形成绝缘框条,借以容置固定该液晶显示面板;且该软质薄膜电路上端布设相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连接线路及第二引出端,以借由异方性导电胶(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其导电粒子与液晶显示面板的导电层接合端结合,借以达到低复杂性及低成本的目的。
文档编号G02F1/133GK2604702SQ0324016
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6日
发明者苏汉杰 申请人:晶采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