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253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和分离的清洁部件或转移部件。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与图像承载部件接触和分离的转移辊和用于给予转移辊预旋转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成像装置中,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顺序地形成在感光体上并被转移到中间转移部件以在中间转移部件上将一个图像叠加到另一个图像上,并随后全体地转移到纸上。成像装置包括清洁部件和可以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和分离的第二转移辊。在进行转移后,由清洁部件去除剩余的调色剂。(参见JP-A-10-221967、JP-A-11-184203和JP-A-2002-91107)。
此外,还提出过另一种技术,其中通过下述的方式形成一个环带,即将图像输送带的末端连接在一起以形成一个接缝,该接缝相对于带的行进方向是倾斜的,以减小在辊、清洁片等经过该接缝时所发生的冲击(参见JP-A-8-305112)。
例如,在一个成像装置中,当第二转移辊接触中间转移带时发生的冲击或冲击导致的振动可能扰乱第一转移图像或移动调色剂而导致第二次转移失败,从而造成成像的失败,其中在所述成像装置中,通过使第二转移辊与用于叠加不同颜色的图像的中间转移带接触和分离,将彩色图像转移到转移纸上。当第二转移辊接触中间转移带时发生的冲击或冲击导致的振动可以散播调色剂和纸材料粉末,并使其悬浮在空气中。如果悬浮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在中间转移带的加电部件表面,则此处的电阻发生变化且由此改变了对中间转移带的施加电压,从而导致成像失败。
此外,由于当第二转移辊接触中间转移部件时发生的冲击,可以使通过静电吸附而被保持在中间转移带上的非固定的调色剂悬浮在空气中。悬浮的调色剂可以粘附在加电部件表面。此外,因为在第二次转移时与中间转移带或与转移辊之间的摩擦,通过与第二转移辊和中间转移带压力接触而被输送的转移纸可以散发出纸材料粉末。纸材料粉末大部分在第二次转移期间产生。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往往如此粘附在加电部件表面。如果由所述部件与接触型加电部件的接触实现电压施加,则在通过此部分以前不能导电。
此外,上述的专利出版物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具有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和分离的清洁片和第二转移辊。通过从清洁片和第二转移辊与中间转移部件分离并与之相平行的状态移动清洁片和第二转移辊,使它们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但是,由接触时的冲击引起的振动可以导致调色剂悬浮在空气中。此外,这可以减弱中间转移带对调色剂的静电吸附。这种现象对JP-A-8-305112中公开的具有接缝的带状中间转移部件具有特别大的影响。
此外,当在中间转移部件上进行颜色叠加时,使第二转移辊与中间转移带分离,以不扰乱图像。仅当图像被转移到转移介质上时,第二转移辊才接触中间转移带。因为当第二转移辊接触中间转移带时第二转移辊停止运行,所以第二转移辊成为中间转移带的旋转载荷,直至第二转移辊的旋转速度和中间转移带的旋转速度一致。此载荷被传递到第一转移部分,以致在第一转移期间扰乱图像,或导致彩色图像重合失调的问题,即在当前颜色的图像位置和在先颜色的图像位置之间发生了偏差。为了防止这些问题,提出了在JP-B-3025070中公开的一种方法,其中通过使用单向离合器,以比中间转移带低的速度驱动第二转移辊,由此减小接触时的冲击和载荷。
在JP-B-3025070中提出的方法具有下列的问题。因为提供了用于驱动第二转移辊的驱动系统,所以在第二转移辊驱动系统中的振动被传递到中间转移部件,由此在第一转移部分中出现轻微密度不均匀性。此外,因为第二转移辊装配有单向离合器和与单向离合器啮合的驱动齿轮,并且使第二转移辊以这样的方式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和分离,即单向离合器和驱动齿轮与第二转移辊同时运行,所以与第二转移辊一起运行的部件质量很大。这导致如下的问题,即当第二转移辊接触中间转移部件时发生的冲击很强烈,并且所导致的被传递到第一转移部分的振动可以导致图像密度不均匀或颜色重合失调。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成像装置装备有具有与带部件接触和分离的第二转移部件的转移装置,通过减弱接触时的冲击、减少设置在中间转移部件的一侧的电极层被污染的发生频率以及确保中间转移部件的稳定输送,所述成像装置具有尽可能地消除导致成像失败的原因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部件;第二转移部件,邻接带部件以将调色剂图像第二次转移到记录介质;和接触/分离机构,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
优选的是,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电极层。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第二转移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还包括邻接带部件的清洁部件。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带部件。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带部件分离。
优选的是,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电极层。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优选的是,对接带部件以形成环带,且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具有带部件的接缝。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第二转移部件在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带部件,以使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清洁部件在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带部件,以使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
优选的是,清洁部件在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带部件,以使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带部件的接缝。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带部件。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带部件分离。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优选的是,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分别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电极层。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第二转移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优选的是,对接带部件以形成环带,且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具有带部件的接缝。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第二转移部件在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带部件,以使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
优选的是,成像装置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清洁部件在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带部件,以使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
优选的是,清洁部件在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带部件,以使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带部件的接缝。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带部件。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带部件分离。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优选的是,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分别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电极层。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第二转移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部件;第二转移部件,邻接带部件以将调色剂图像第二次转移到记录介质;和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第二转移部件保持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接触。
优选的是,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第二转移部件保持与带部件的电极层接触。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的第一末端部分由绝缘弹性部件形成,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的第一末端部分保持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接触。
优选的是,第二转移部件是第二转移辊。绝缘弹性部件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移辊。绝缘弹性体由比所述第二转移辊更软的材料构成。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减小在成像装置中的清洁部件的接触时发生的冲击,其中所述成像装置具有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和分离的清洁部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部件;清洁部件,邻接带部件;和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
优选的是,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电极层。
优选的是,对接所述的带部件以形成环带。
优选的是,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优选的是,对接所述带部件以形成环带,且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具有带部件的接缝。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接触/分离机构使清洁部件与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成缘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防止由冲击或速度差异引起的颜色重合失调或密度不均匀,所述冲击或速度差异是在第二转移辊接触诸如中间转移部件的图像承载部件时发生或存在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图像承载部件;转移辊;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转移辊接触图像承载部件,以及使转移辊与图像承载部件分离;以及旋转施加器,在转移辊与图像承载部件处于分离的状态下,该旋转施加器将预旋转施加给转移辊,其中在转移辊处在和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的状态下,旋转施加器和转移辊相互机械地分离。
优选的是,施加给转移辊的预旋转的圆周速度大于或等于图像承载部件的圆周速度。
优选的是,旋转施加器将预旋转以第一旋转速度施加给转移辊。当转移进行后在旋转施加器与转移辊相配合的状态下,旋转施加器将在后的旋转以不同于第一旋转速度的第二旋转速度施加给转移辊。
在上述的结构中,在清洁片的接触时发生的冲击和振动被抑制,可以防止诸如条带效应(banding)的成像失败,且防止了由于冲击使调色剂散播和悬浮在空气中。
此外,在上述的结构中,因为提供了用于使第二转移部件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的接触/分离机构,所以减小了当第二转移部件接触诸如作为中间转移部件或记录介质提供部件的带部件时发生的冲击,并且可以减少由于冲击而悬浮到空气中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的量以降低成像失败的发生频率。特别是,当带部件具有位于一侧的电极层时,使第二转移部件的电极层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带部件可以抑制悬浮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到电极层。此外,使首先接触带部件的一端与带部件最后分离可以进一步抑制悬浮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到电极层。
因为提供了用于使第二转移部件的一端总是保持与带部件接触的接触/分离机构,所以减小了第二转移部件的接触时的冲击,并且可以减少由于冲击而悬浮到空气中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的量以降低成像失败的发生频率。特别是,当带部件具有位于一侧的电极层时,使第二转移部件的电极层一侧的一端总是保持与带部件接触可以抑制悬浮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到电极层。此外,使用绝缘弹性材料形成第二转移部件的保持与带部件接触的部件可以吸收在接触时发生的振动,并可以防止由于静电吸附而引起的在转移期间被悬浮到空气中的调色剂的粘附。因为绝缘弹性体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移部件,且比第二转移部件更软,所以即使其总是保持与带部件接触,也可以在第一转移期间确立电稳定状态,且确实可以吸收由第二转移部件的接触导致的振动。因为绝缘弹性部件比第二转移部件更软,所以当通过推动第二转移部件的另一端使第二转移部件完全地接触带部件时,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的压紧(nip)宽度以及所施加的压力可以在第二转移部件的轴向上保持稳定。
因为在与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或总是保持和带部件接触的一侧相对的一侧驱动带部件,所以作用在中间转移部件上以将其向驱动侧移动而导致其横向振荡(snaking)的力被由第二转移部件的接触产生的摩擦作用抵消,藉此可以获得稳定的输送。
在上述的结构中,当第二转移辊与中间转移部件分离时,给第二转移辊提供预旋转,并且,为了启动转移,第二转移辊与旋转施加器机械地分离并与中间转移部件接触。因此,中间转移部件在其旋转方向上不发生速度变化,且不会在第一转移部分等中发生由于因接触时的冲击引起的振动所导致的颜色重合失调或密度不均匀。所以,可以获得优良的图像。
在上述的结构中,抑制了在清洁部件和第二转移部件的接触时发生的冲击和振动,可以防止诸如条带效应的成像失败,且防止了由于冲击使调色剂散播和悬浮在空气中。特别是,因为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的接触时间和分离时间不同,在接触时和分离时的冲击被减小,藉此可以防止诸如条带效应的成像失败。


参照附图,通过详细地描述其优选示例性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优点将更加清楚,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图2A和图2B图示了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移辊的接触和分离方式;图3是中间转移部件的平面图;图4是中间转移部件的截面图;图5是中间转移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的透视图;图6是图示了中间转移部件的重要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图示了电极辊和其附近的透视图;图8是当大致从前面观察时接触/分离机构的透视图;图9A和图9B是当大致从两端分别观察时接触/分离机构的透视图;图10A和图10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转移辊;图11A和图11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
图12是中间转移介质的平面图;图13A和图13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图14是中间转移介质的平面图;图15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图16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图17是示出了中间转移部件、清洁片和第二转移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图18是图示了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的透视图;图19是图示了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的透视图;图20A和20B图示了在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的接触时间的选择的方式;图21A和21B图示了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与中间转移部件形成接触所需的时间的方式;以及图22A和图22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预旋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将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包括中间转移部件1。驱动辊11、从动辊12、支撑辊15、张紧辊13和第一转移辊14将中间转移部件1张紧。中间转移部件1在第一转移辊14的位置处与感光体40接触和分离。第二转移辊4布置在与驱动辊11相对的位置处。在感光体40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旋转显影装置19的旋转进行调色剂显影。在感光体40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中间转移部件1。纸沿着纸输送路径52被传送到第二转移辊4的位置。在第二转移辊4的位置处中间转移部件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移到纸上。第二转移辊4通过接触/分离机构20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清洁片16通过接触/分离机构71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
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感光体40由充电器(没有示出)均匀地充电,并且当由曝光装置41进行图像曝光时在感光体40上形成静电潜像。用于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的旋转显影装置19具有四种颜色的显影单元(即。Y、M、C和K)。通过旋转显影装置19的间歇旋转,使每一个单元的显影辊19a到达使它与感光体40相对的位置,并在此进行调色剂显影。使由驱动辊11、从动辊12、支撑辊15、张紧辊13和第一转移辊14等张紧的中间转移部件1与感光体40在第一转移辊14的位置接触和分离。顺序地将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在感光体40上并转移到中间转移部件1(第一转移)在中间转移部件1上进行四种颜色的叠加。
第二转移辊4被置于使它与驱动辊11(还作为第二转移支承辊)相对的位置,其中由接触/分离机构20使第二转移辊4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在此位置中间转移部件1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全体地转移(第二次转移)。更具体的,通过供纸辊51从供纸托盘50提供的纸沿着纸输送路径52被输送到第二转移辊4的位置。在中间转移部件1上的颜色叠加期间(即,在第一转移期间),第二转移辊4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另一方面,在第二次转移期间,第二转移辊4和中间转移部件1相接触并且通过施加转移偏压,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全体地从中间转移部件1转移到所述的纸(第二次转移)。在进行第二次转移后,通过纸引导部件53,将纸导入包含加热辊60a和压力辊60b的定影部件60,并将其输出到设置在该装置的顶部的输出纸托盘61。
通过接触/分离机构71使清洁片16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而从动辊12作为支承辊。清洁片16在第二次转移后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并去除残留在中间转移部件1上的调色剂。如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清洁片16由接触/分离机构71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即其边缘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然后所述边缘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直至边缘的另一端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藉此使由于接触带来的冲击尽可能小。清洁部件不限于清洁片并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就是说,可以是刷子、辊、薄片等等。
通过接触/分离机构20,使和驱动辊11相对的第二转移辊4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在第二次转移中,第二转移辊4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并将调色剂图像全体地转移到纸上。如将在后面详细说明的,第二转移辊4由接触/分离机构20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即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然后第二转移辊4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直至另一端与之接触,藉此使由于接触带来的冲击尽可能小。
图2图示了根据本实施例在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移辊4的接触和分离方式。
在第一实施例中,举例来说,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带状的形式并具有多层结构(将在后面详细说明),其中电极层2设置在中间转移部件1的一端。通过电极辊3将电压施加到电极层2。通过与辊轴5相配合的接触/分离机构20(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将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的第二转移辊4,即第二转移辊4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参见图2A),然后第二转移辊4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直至第二转移辊4的另一端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参见图2B)。将同样的方式应用到使用第二转移片代替第二转移辊4的情形中。直到完成接触才能转移图像。因此,在中间转移部件1的非成像区进行第二转移辊4与中间转移部件1的接触。当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带状的形式时,非成像区是包括带接缝的区域,且在这样的非成像区上进行接触操作。
依靠上述这样的操作,即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然后第二转移辊4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使接触时的冲击小于整个第二转移辊4在同一时刻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的情形,藉此可以抑制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的散播。在此实施例中,因为电极层2被置于中间转移部件1的一侧,所以使第二转移辊4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防止了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到电极层2并引起电极层2和电极辊3之间的导电故障。此外,在分离时,接触/分离机构20如此操作以使第二转移辊4的位于与电极层2相对的一侧的一端首先分离,并最后分离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因为使第二转移辊4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一直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直至分离操作的最后一刻,可以更彻底地防止电极层2粘附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当中间转移部件具有其中整个表面作为电极层的结构而不是多层结构时,可以在同一时间使第二转移辊4分离。
图3和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移部件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因为第二转移辊4从其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开始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所以第二转移辊4的接触轨迹与带宽度方向形成给定的角度(如由图3中的箭头所指明的,中间转移部件1在图3的纸平面中向上行进)。
如图4所示,此实施例的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三层结构,其中由铝等制成的导电层7被形成在由PET制成的衬底6上,且在导电层7的表面上形成半导体层(涂料)。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没有涂覆半导体层8的带状末端部分,并且电极层2被形成在导电层7的暴露的带状部分的表面上。电极层2延伸以与半导体层8相交叠。电极辊3通过与电极层2接触将转移偏压施加到导电层7。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中间转移单元作为一个整体的透视图。图6是图示了中间转移部件1的重要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图示了电极辊3和其附近的透视图。
被置于中间转移单元的一端的驱动辊11驱动中间转移部件1。在中间转移部件1的一端形成电极层2,且设置电极辊3以使其在与电极层2接触的情况下旋转。通过驱动辊11和从动辊12使中间转移部件1在给定的方向上旋转,并由张紧辊13提供给定的张力。提供金属支撑辊15以保证第一转移支承辊14和感光体40之间的压紧。将清洁片16如此布置以使其与从动辊12相对,所述清洁片16用于通过接触清洁中间转移部件1的表面。
如在图7的放大视图中所示的,在中间转移部件1的一端形成电极层2。将由弹性橡胶制成的电极辊3置于与从动辊12相对的位置,并向其提供220V的电压。
接着,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接触/分离机构20。
图8是当大致从前面观察时接触/分离机构20的透视图。图9是从当大致从两端分别观察时接触/分离机构20的透视图。
第二转移辊4的辊轴5由被置于两端的支架22和26支撑。支架22和26宽松地装配旋转轴25。支架22和26形成有孔23和27,被插置到旋转轴25中的销钉24和28被分别插入所述的孔23和27中。在销钉24和支架22的孔23之间不存在间隙,其中所述的支架22与凸轮21相配合。当由凸轮21驱动支架22时,使旋转轴25没有延迟地旋转。另一方面,在销钉28和支架26的孔27之间存在间隙。在使旋转轴25旋转并且销钉28接触孔27的壁之后,支架26且由此第二转移辊4开始转动。支架26由弹簧(没有示出)向中间转移部件1推挤,就是说,在使销钉28与孔27的另一个壁保持接触的方向上推挤。因此,当由凸轮21驱动支架22时,第二转移辊4的支架26一侧的一端比支架22一侧的一端早一段时间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其中所述的这段时间与孔27和销钉28之间的间隙相对应。另一方面,在分离时,第二转移辊4的支架22一侧的一端比支架26一侧的一端早一段时间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其中所述的这段时间与孔27和销钉28之间的间隙相对应。
图10A和图10B图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转移辊。图10A示出了第二转移辊4的分离状态。图10B示出了第二转移辊4的接触状态。图10中所具有的与图2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被赋予和后者相同的参考数字。
第二实施例和在图2中所示出的第一实施例不同,仅在于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总是保持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通过由接触/分离机构30推动分离端,使第二转移辊4逐渐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只需通过利用接触/分离机构30拉动第二转移辊4即可将其分离。第二转移辊4的总是与中间转移部件1保持接触的一端由绝缘弹性部件6形成。绝缘弹性部件6的直径大于第二转移辊4,并由比第二转移辊4更软的材料制成,使得当整个第二转移辊4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时,在第二转移辊4和中间转移部件1之间得到均匀的接触(参见图10B)。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使用转移片代替第二转移辊。
因为如上所述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总是与中间转移部件1保持接触,所以减小了接触时的冲击且可以抑制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的散播。在此实施例中,中间转移部件1在一端具有电极层2。因此,使转移辊4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总是与中间转移部件1保持接触防止了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到电极层2以及在电极层2和电极辊3之间引起导电故障。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首先和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但是,可以使清洁片16以与第二转移辊4相同的方式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就是说,使清洁片16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然后使清洁片16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
图11A和图11B图示了根据第三实施例在图1的成像装置中的清洁片的接触和分离方式。图12是中间转移部件1的平面图。
在第三实施例中,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单层结构,并且将电压从电极(没有示出)施加到其后表面。由与端支架70配合的接触/分离机构71(将在后面详细描述)驱动将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的清洁片16,其中所述接触/分离机构71以这样的方式驱动清洁片16,即清洁片16的边缘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参见图11A),然后所述边缘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直至边缘的另一端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参见图11B)。如图12中所示的,当中间转移部件1在图12的纸表面中向上行进,且清洁片16的边缘的左端(图12中)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产生了一个接触轨迹,所述接触轨迹相对于中间转移部件1的行进方向是倾斜的。
依靠上述这样的操作,即清洁片16的边缘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然后所述边缘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使接触时的冲击小于整个边缘在同一时刻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的情形,藉此可以抑制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的散播。此外,如后面所描述的,接触/分离机构71使得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的所述边缘的一端最后被分离。因此,由于分离引起的冲击小于整个边缘被同时分离的情形,由此可以防止调色剂的飘浮等现象。
图13A和图13B图示了根据第四实施例在成像装置中的清洁片16的接触和分离方式。图14是中间转移部件1的平面图。
举例来说,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带状的形式并具有多层结构(将在后面详细描述),其中电极层2设置在中间转移部件1的一端。通过电极辊3将电压施加到中间转移部件1。通过与端支架70配合的接触/分离机构71(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以这样的方式驱动将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的清洁片16,即清洁片16的边缘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参见图13A),然后所述边缘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直至边缘的另一端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参见图13B)。如14中所示的,当中间转移部件1在图14的纸表面中向上行进且将电极层2置于图14中的左侧,产生了一个接触轨迹,所述的接触轨迹相对于中间转移部件1的行进方向是倾斜的。
依靠上述这样的操作,即清洁片16的边缘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然后所述边缘逐渐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使接触时的冲击小于整个边缘在同一时刻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的情形,藉此可以抑制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的散播。在此实施例中,因为电极层2被置于中间转移部件1的一侧,所以使清洁片16的边缘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防止了调色剂或纸材料粉末粘附到电极层2。此外,在分离时,清洁片16的边缘的电极层2一侧的一端被最后分离,这防止了中间转移部件1的电极层2一侧的部分被污染。
图15图示了根据第五实施例在成像装置中的清洁片16的接触和分离方式。
在图15中,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相对于行进方向(在图15的纸表面中向上)是倾斜的接缝90。使用具有倾斜接缝90的环形中间转移部件1可以减小当每一个辊或清洁片16经过接缝90时发生的冲击。清洁片16的支撑轴的两端被提供有支架70和86。凸轮71和支架70相配合以构成接触/分离机构。使位于与凸轮71相对的一侧的清洁片16的边缘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
一个包括中间转移部件1的接缝90的区域为非成像区,而除此之外的区域为成像区(图15中的阴影所标记的)。在第五实施例中,清洁片16的边缘在非成像区中的端部位置91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且在端部位置92最后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其中所述端部位置92位于非成像区中的与端部位置91相对的一侧。参考数字93表示接触轨迹。因为接缝90的位置是已知的,所以控制器(没有示出)可以控制接触/分离机构以使轨迹93避开接缝90。这防止了清洁片16与接缝90的接触引起的振动。清洁片16选择中间转移部件1已经旋转一周且其非成像区靠近清洁片16的时间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如在后面所描述的,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的清洁片16的边缘的一端被最后分离。选择中间转移部件1已经旋转一周且其非成像区已靠近清洁片16(即在清洁片16面对非成像区的状态下)的时间使清洁片16分离,可以使清洁片16从其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至其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根本不接触接缝90。
在此实施例中,如清洁片16的情形,第二转移辊4的两端被提供有支架22和26。凸轮21和支架22相配合以构成接触/分离机构。如清洁片16的情形,使位于与凸轮21相对的一侧的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以减小冲击(将在后面详细描述)。控制器(没有示出)进行控制使得第二转移辊4的接触轨迹位于非成像区并避开接缝90以及由此可以防止振动等,与清洁片16的情形完全相同。第二转移辊4选择中间转移部件1已经旋转一周且其非成像区已靠近第二转移辊4的时间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如在后面所描述的,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的第二转移辊4的一端被最后分离。选择中间转移部件1已经旋转一周且其非成像区已靠近第二转移辊4(即在第二转移辊4面对非成像区的状态下)的时间使第二转移辊4分离,可以使第二转移辊4从其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至其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根本不接触接缝90。
图16图示了根据第六实施例在成像装置中的清洁片16的接触和分离方式。
在图16中,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相对于行进方向(在图16的纸表面中向上)是倾斜的接缝90。如上所述,使用具有倾斜接缝90的环形中间转移部件1可以减小当每一个辊或清洁片16经过接缝90时发生的冲击。清洁片16的支撑轴的两端被提供有支架70和86。凸轮71和支架70相配合以构成接触/分离机构。使位于与凸轮71相对的一侧的清洁片16的边缘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
一个包括接缝90的区域为非成像区,而除此之外的区域为成像区(图16中的阴影所标记的)。在此实施例中,清洁片16的边缘在非成像区中的端部位置91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且在端部位置92最后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其中所述端部位置92位于非成像区中的与端部位置91相对的一侧。参考数字93表示接触轨迹。控制器(没有示出)控制接触/分离机构71以使轨迹93与接缝90交叉。利用这种结构,使清洁片16和接缝90之间的邻接点连续地变动,由此减小冲击并可以防止振动等。
如清洁片16的情形,控制器(没有示出)控制接触/分离机构20以使第二转移辊4在非成像区中端部位置91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并在端部位置92最后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而所述端部位置92位于非成像区中的与端部位置91相对的一侧,并且使轨迹93与接缝90相交叉。利用这种结构,使第二转移辊4和接缝90之间的邻接点连续地变动,由此减小冲击并可以防止振动等。
在这样的情形中,即使第二转移辊4和清洁片16都从第二转移辊4和清洁片16的相同侧的端部与中间转移部件1非成像区接触,可以是如图15中所示,第二转移辊4和清洁片16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以避开接缝90,或第二转移辊4和清洁片16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以与接缝90相交叉。另一方面,使第二转移辊4和清洁片16中的一个如图15所示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以避开接缝90,而使它们中的另一个如16所示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以与接缝90相交叉。
图17是示出了中间转移部件1、清洁片16和第二转移辊4之间的位置关系的透视图。
清洁片16的支架70与凸轮71相配合,第二转移辊4的支架70与凸轮21配合。位于与凸轮71和21相对的一侧的清洁片16和第二转移辊4的4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处在形成凸轮71和21的一侧的一端最后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
接着,参照图18和图19将描述清洁片16的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图18是其中可以观察到处在凸轮71的一侧的机构的透视图。图19是其中可以观察到处在与凸轮71相对的一侧的机构的透视图。为了说明的方便,对图18和图19中的每一个进行了变形。
如图18所示,支架70装配有支撑点轴83,且被插置到支撑点轴83中的销钉82无间隙地安装到支架70的孔81中。设置在支架70和86之间的支撑板87支撑清洁片16,其中所述清洁片16被固定到金属片88上。如图19所示,支架86装配有支撑点轴83的另一末端部分,将从支撑点轴83突出的销钉85宽松地安装在支架86的孔84中。支架70和86中的每一个总是被弹性部件(没有示出)向中间转移部件1推挤。
利用上述的结构,当凸轮71旋转时,支架70围绕支撑点轴83转动。因为销钉82无间隙地安装在孔81中,所以支撑点轴83和支架70一起旋转。处在另一侧的销钉85和支撑点轴83一起转动。因为在销钉85和孔84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使支架86延迟转动,其中所述的延迟对应于所述间隙。因为支架70和86中的每一个被弹性部件(没有示出)向中间转移部件1推挤,所以位于与凸轮71相对的一侧的支架86将支撑板87推动一个对应于销钉85和孔84之间的间隙的量,藉此清洁片16的边缘的支架86一侧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且支撑板87被扭转一个对应于所述间隙的量。最后,清洁片16的边缘的凸轮71一侧的一端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在分离时,当凸轮机构运行时,支架70被首先转动,而支架86被延迟转动,其中所述的延迟对应于所述的间隙。清洁片16按此操作运行。在此结构中,接触/分离机构由单个凸轮构成,由此可以降低成本。
图20A和20B图示了在成像装置中的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的接触时间的选择的方式。
在图20A和20B中,中间转移部件1从图中的左侧行进到右侧。中间转移部件1具有带状形式,且通过将其端部连接形成环带。一个包括中间转移部件1的接缝的区域为非成像区,而除此之外的区域为成像区。图20A示出了第二转移辊的邻接时间的选择。当非成像区靠近第二转移带的位置,接通(ON)信号被施加到第二转移辊(T2)以使第二转移辊的边缘的一端首先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且第二转移辊的接触在非成像区完成。在此例子中,第二转移辊的接触轨迹与接缝相交叉,其中所述接缝相对于中间转移部件的行进方向是倾斜的。通过第二转移辊的接触,在非成像区的左侧的四种颜色图像区(图20A)中进行转移。转移被进行,并且选择在非成像区行进到清洁片的位置的时间将接通信号施加到清洁片,以使清洁片在非成像区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这样,因为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的接触开始时间是错开的,所以减小了冲击,使得可以防止由跳动引起的图像缺陷。此外,通过错开相对于中间转移部件的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的分离开始时间,减小了由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的分离引起的冲击,使得可以防止由跳动引起的图像缺陷。
图21A和21B图示了第二转移辊和清洁片与中间转移部件形成接触所需的时间的方式。图21A示出了第二转移辊的接触所需的时间。图21B示出了清洁片的接触所需的时间。
因为在第二转移辊在非成像区接触中间转移部件以后到达成像区之前,第二转移辊需要圆周速度的稳定性,所以从接触开始到稳定状态所花的时间很短。另一方面,因为清洁片只是接触中间转移部件,所以清洁片具有充分的接触所需时间。因此,清洁片可以具有比第二转移辊接触所需的时间更长的接触所需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成像装置包括预旋转机构(即,预旋转传递辊)115,用于将一定旋转速度的预旋转提供给第二转移辊113。在第二转移辊113与中间转移部件1处于分离的状态下,第二转移辊113通过接触/分离机构114与预旋转传递辊115相配合,藉此使得第二转移辊113以给定的旋转速度旋转,其中所述接触/分离机构114用于使第二转移辊113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和分离。然后,使第二转移辊113与预旋转传递辊115分离,并使第二转移辊113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
图22A和22B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用于预旋转第二转移辊113的预旋转机构。图22A示出了使第二转移辊113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的状态,图22B示出了第二转移辊113处在和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的状态。
当作为接触/分离机构114的一部分的杆114a被转动时,使第二转移辊113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并与预旋转传递辊115相配合,或使第二转移辊113与预旋转传递辊115分离并与中间转移部件1相配合。可以绕轴114d转动的杆114a与凸轮114b相配合,并由压力弹簧114c向中间转移部件1推挤。
如图22A所示,当凸轮114b被旋转时,使杆114a抵抗压力弹簧114c向预旋转传递辊115转动,且第二转移辊113和预旋转传递辊115相配合,藉此将预旋转提供给第二转移辊113。在第二次转移时,凸轮114b旋转,使得压力弹簧114c向中间转移部件1推动杆114a,藉此第二转移辊113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以进行第二次转移。此时,因为第二转移辊113已经被提供其圆周速度大致等于中间转移部件1的圆周速度的预旋转,所以不产生引起中间转移部件1的运动中的速度变化的力。因为在使第二转移辊113与预旋转传递辊115分离后,只有第二转移辊113接触中间转移部件1,所以与传统的情况中的相比,冲击减小,并不会产生所引起的振动影响第一转移部分的现象。
很可能第二转移辊113的旋转速度在自其与预旋转传递辊115分离至其与中间转移部件1接触的这段时间中有所减小。因此,理想的是将由预旋转传递辊115提供给第二转移辊113的预旋转的圆周速度设置得稍微大于中间转移部件1的圆周速度。
当第二转移辊113在因为第二次转移的完成而与中间转移部件1分离后再次接触预旋转传递辊115时,第二转移辊113的旋转速度已经减小。因此,理想的是控制预旋转传递辊115的旋转速度以使其大致等于第二转移辊113的已减小的旋转速度。就是说,理想的是预旋转传递辊115的驱动系统控制预旋转传递辊115,以使得当第二转移辊113与预旋转传递辊115分离时和当第二转移辊113和预旋转传递辊115接触时,向预旋转传递辊115提供不同的旋转速度。
虽然参照具体的优选实施例示出和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通过从中受到启发,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换和修改是明显的。这些明显的变化和修改被认为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由权利要求所界定的精神、范围和意图之内的。
权利要求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部件,用于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次转移,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转移部件,邻接所述带部件以将调色剂图像第二次转移到记录介质;和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与所述的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所述带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对接所述带部件以形成环带,所述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其中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以及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所述带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以及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所述带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17.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的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分别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对接所述带部件以形成环带,所述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所述带部件的接缝;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对接所述带部件以形成环带,所述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其中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以及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所述带部件。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与所述带部件的接缝相交叉;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25.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以及其中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接触所述带部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清洁部件分别在不同的时间与所述带部件分离。
2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邻接所述带部件的清洁部件,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清洁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清洁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的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29.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所述清洁部件分别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对接所述带部件以形成环带,所述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所述带部件的接缝;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在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完全地接触所述带部件,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和带部件之间的接触点的轨迹延伸以致避开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并且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与所述的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3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部件,用于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次转移,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转移部件,邻接所述带部件以将调色剂图像第二次转移到记录介质;和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保持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接触。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以及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保持与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接触。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的第一末端部分由绝缘弹性部件形成,所述第二转移部件的第一末端部分保持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接触。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第二转移部件是第二转移辊;其中所述绝缘弹性部件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转移辊;以及其中所述绝缘弹性体由比所述第二转移辊更软的材料构成。
35.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带部件,用于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次转移,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清洁部件,邻接所述的带部件;和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的带部件具有多层结构,且所述多层结构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横向末端部分的电极层;以及其中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电极层。
37.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对接所述的带部件以形成环带。
38.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是,其中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并且对接所述带部件以形成环带,所述带部件包括对应于成像区的第一区域和对应于非成像区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具有所述带部件的接缝;其中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首先接触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以及其中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的第二区域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分离,以使清洁部件与所述带部件完全地分离。
39.一种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承载部件;转移辊;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转移辊接触所述图像承载部件,以及使所述转移辊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分离;以及旋转施加器,在所述转移辊与所述图像承载部件处于分离的状态下,所述旋转施加器将预旋转施加给转移辊,其中在所述转移辊处在和所述图像承载部件相接触的状态下,所述旋转施加器和转移辊相互机械地分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用于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次转移的带部件;第二转移部件,邻接所述带部件以将调色剂图像第二次转移到记录介质;以及接触/分离机构,所述接触/分离机构使所述第二转移部件首先接触带部件中的第一横向末端部分。利用上述部件,可以减小接触时的冲击,因此可以减少成像失败。
文档编号G03G15/01GK2765228SQ20032012680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6日
发明者伊东博, 鸭志田伸一, 山崎敏彦, 藤田惠生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