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616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且特别是涉及一种侧边入光式(Edge type)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关键零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而背光模块的功能即是在供应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光源,进而使液晶面板能够提供正常且亮度匀称的显示影像。
请参照图1,图1是绘示现有液晶显示组件的背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传统液晶显示组件的背光模块100为一种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100包括背板102,其中背板102主要是由底板104与侧板106所构成,侧板106环绕底板104,且侧板106的一侧边与底板104的侧边以约90度的角度互相接合。反射片110黏合在底板104的上表面上,用以提供光源的冷阴极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114设置在邻近于侧板106之内侧面的背板102内部,而灯管反射罩112则是紧靠侧板106的内侧面设置。其中,灯管反射罩112的位置介于冷阴极灯管114与背板102的侧板106之间。灯管反射罩112的剖面形状呈U字型,灯管反射罩112的底面紧靠侧板106,而灯管反射罩112的两侧面则分别自灯管反射罩112的底面的两侧边向外延伸于底板104与冷阴极灯管114的正上方。
导光板108设置在背板102的内部,且位于反射片110上方的冷阴极灯管114之间。导光板108主要是用以引导光的出射位置,以提高面板的辉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度。而反射片110与灯管反射罩112均是用以将冷阴极灯管114所发射之光,反射或导引至导光板108,以增加光源的使用效率。扩散片116则位于导光板108上,扩散片116是用以使从导光板108所发射出的光的分布更加均匀。另外,也可在扩散片116上加上有聚光作用的棱镜片(Prism)(未绘示),以增加出射光的方向性,进而达到提高面板的正面亮度的目的。待扩散片116设置完成后,即可将胶框118设置在侧板106的另一侧边上,而遮盖住灯管反射罩112的上侧面、以及部分的导光板108与部分的扩散片116上。
侧边入光式的背光模块内设有反射片与灯管反射罩,由于灯管反射罩的价格高,约占整个背光模块成本的7%,因此成为背光模块的成本负担。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反射片配置在此背光模块的背板内部,而可取代灯管反射罩,进而可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组件的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的金属背板内部涂覆有一层白色反射漆料,而可取代反射片与灯管反射罩。如此一来,不仅可大幅度地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更由于反射薄膜直接涂覆在金属背板上,而可利用金属背板达到直接散热的效果,进而大幅度地提高背光模块的散热效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组件的背光模块,此背光模块的金属背板的底板设有多个定位片以及对应于这些定位片的多个破孔,而反射片上则设有位置与尺寸均对应于这些定位片的开孔。因此,可将反射片有效固定在金属背板的底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背板,其中此背板至少包括一底板以及一侧板,且侧板的一第一侧接合在底板的侧边上;一反射薄膜配置在底板的一上表面与侧板的一内侧面上;以及一高反射胶框设置在与侧板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反射薄膜为耐黄化且耐热的白色反射漆料,而涂布在背板的内部上。如此一来,不仅可取代灯管反射罩,更可取代反射片,而大幅度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此外,背板的底板上更冲压有数个定位片突出于底板的上表面,并在底板上形成相对应的破孔。这些定位片中至少一片在底板的至少一角落形成弯角,而对应于底板的弯角的导光板的角落具有切口,例如三角形切口。因此,将导光板置入背板内部时,底板的定位片与导光板的切口的搭配,不仅具有防歪斜作用,而且还可有效固定导光板。另一方面,冷阴极灯管的电极可设置于部分的破孔上,以利于电极的散热。而且,由于无需设置灯管反射罩,因此连接线路的集线路径可从背光模块的上方而经由高反射胶框的上表面的至少一开孔中。故,可提高连接线路集线的便利性。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组件的背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背板下侧的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背板下侧的上视图;图7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连接线路的出线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揭露一种背光模块,通过在金属背板的内部配置反射薄膜来取代灯管反射罩,以达到缩减背光模块的成本的目的。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2至图7的图示。
一般,液晶显示装置主要是由面板、背光模块与框架所构成,其中面板位于背光模块上,而框架位于面板上。框架与背光模块相结合后,可将面板固定在框架与背光模块之间,而完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架构。
请参照图2,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剖视图。背光模块200一般为液晶显示组件的关键构件,背光模块200主要是由背板202、导光板208、冷阴极灯管212、扩散片214以及胶框216所组成。背板202的材质较佳为高热导材料,例如金属。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背板202可为镀锌钢板、不锈钢板与铝板。背板202至少包括底板204与侧板206,其中侧板206的一侧接合在底板204的侧边上,而侧板204的相对于接合在底板204侧边的另一侧则构成背板202的开口,如图4所示。背板202的底板204的上表面以及侧板206的内侧表面均覆盖有反射薄膜210。在本发明中,如图2所示,反射薄膜210较佳是以涂布方式涂覆在底板204的上表面以及侧板206的内侧表面上的白色反射漆料,且此反射薄膜210更佳的是具有耐黄化且耐热的性质。此外,反射薄膜210也可为以贴覆方式覆盖在底板204的上表面以及侧板206的内侧表面上的白色反射片,如图3所示,其中反射薄膜210较佳的是具有耐黄化且耐热性质。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当反射薄膜210是一白色反射片时,为达有效固定反射薄膜210的目的,背板202的底板204可利用冲压底板204的方式在底板204的上表面凸设定位片230,如图4至图7所示,并在反射薄膜210上相对于定位片230的位置处,设置尺寸约大于定位片230的侧面的开孔(未绘示)。如此一来,将膜片状的反射薄膜210配置在背板202内部时,定位片230可插入反射薄膜210的开孔,即可将反射薄膜210的位置有效固定于底板204,而使反射薄膜210不致因滑动而产生位置上的偏移。另外,请参照图4,背板202的侧板206更可设置多个定位凸点220,其中这些定位凸点220的形成是利用冲压方式从侧板206的外侧面朝内冲压出数个冲压孔218,如此一来即可在侧板206的内侧面上形成多个对应于冲压孔218且向外扩散的定位凸点220。在位置相对于定位凸点220的膜片状的反射薄膜210上,设置多个尺寸略小于定位凸点220所构成的范围的固定孔238。因此,将膜片状的反射薄膜210装设在背板202内部时,反射薄膜210上的固定孔238可供相对应的定位凸点220插入,再利用向外扩散的定位凸点220,则可将反射薄膜210的侧部固定在侧板206的内侧面上。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可于底板204设置多个定位片230,其中部分的定位片230可位于底板204的至少一个角落,较佳是底板204的二相对角落,且位于角落的定位片230形成弯角228,例如弧形弯角,如图4所示。其中,弯角228为至少一个定位片230所形成。另外,由于导光板208放置在背板202内部的反射薄膜210上。因此,可在导光板208中,对应于具有弯角228的定位片230的底板204角落,导光板208的角落相对设有切口226,例如三角形切口,而可将导光板208的切口226的角落顺利装入形成弯角228的定位片230的底板204角落内。如此一来,导光板208的角落的切口226与底板204角落的定位片230的弯角228的搭配可形成导光板208装设的防歪斜设计。举例而言,导光板208的角落若成直角状时,受限于形成弯角228的定位片230,导光板208的直角状角落将无法装入具有例如弧形的弯角228的定位片230的底板204角落。
经冲压底板204而在底板204的上表面上形成定位片230后,底板204本身会在相对于定位片230处产生破孔232。其中,破孔232的尺寸与相对应的定位片230的尺寸相同。冷阴极灯管212是沿着背板202的侧板206的内侧面放置,且冷阴极灯管212位于导光板208的侧边与反射薄膜210的侧部之间,其中冷阴极灯管212可为单一灯管或多灯管设计。此外,冷阴极灯管212的型式可为直线型灯管或L型灯管。整个冷阴极灯管212装置具有两组极性相对的电极222与电极224。破孔232的位置较佳的是位于背板202的角落处,且与电极222与电极224的位置对应。由于电极222与电极224在背光模块200运转时,会产生较多废热,因此电极222与电极224设置在背板202的破孔232上,可使电极222与电极224更容易散热,而可大幅度提高电极222与电极224的散热效率。另外,为了避免冷阴极灯管212产生偏移滑动,在冷阴极灯管212也可配置至少一灯管固定座,以固定冷阴极灯管212。
扩散片214是平设于导光板208上,其中扩散片214在相对于定位片230的位置设有多个开孔,即可将扩散片214的位置有效固定于导光板208上,而使扩散片214不致因滑动而产生位置上的偏移。而胶框216则是设置在侧板206所形成的开口的侧边上。其中,胶框216向背板202的内部延伸,且胶框216的范围涵盖导光板208与侧板206之间的空间,并遮盖于整个冷阴极灯管212的上方,而遮盖住导光板208与扩散片214的边缘。在本发明中,胶框216的材质为高反射材料,例如高反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
本发明的一特点就是可利用在背板202的底板204的上表面以及侧板206的内侧表面上涂布或贴覆反射薄膜210,并搭配高反射的胶框216,可将冷阴极灯管212所发射的光顺利反射。因此,可有效取代现有灯管反射罩。如此一来,可降低背光模块200的成本。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通过在底板204的上表面以及侧板206的内侧表面上涂布白色反射漆料来作为反射薄膜210,并搭配高反射的胶框216,可降低背光模块200的成本约11%~13%。另一方面,由于热直接传递至白色反射漆料所涂覆的背板202上,再加上背板202由高导热材料所构成,因此可有效提高背光模块200的散热效能。
请参照图5与图6,背板202的底板204上还可依装置需求设置多个螺丝固定座(Boss)234突出于底板204的下表面。通过这些螺丝固定座234,并利用锁固组件,例如螺丝等,可将外部组件,例如模拟数字转换板(ADBoard)、反用换流器(Inverter)以及铰链(Hinge),分别锁固在背板202的底板204上,例如底板204上的模拟数字转换板锁附位置244、反用换流器锁附位置246以及铰链锁附位置248。螺丝固定座234与底板204接合的表面,亦涂覆有白色反射薄膜,以防止光泄漏。
请参照图7,冷阴极灯管212还至少包括数条连接线路236,这些连接线路236的集线路径较佳的是从经由背光模块200上方的胶框216的上表面。可利用注塑成型的方式,在胶框216的上表面上设置数个凹槽240,以利于冷阴极灯管212的连接线路236的集线,如图2、图3与图7所示。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胶框216的上表面还具有至少一开孔242供连接线路236通过,以利于集线,如图7所示。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一优点就是因为通过于背光模块的背板内部配置反射片,可取代传统背光模块的灯管反射罩,进而可达到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的目的。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就是因为通过在背光模块的金属背板内部涂覆有一层白色反射漆料作为反射薄膜,可取代一般背光模块的反射片与灯管反射罩。因此,可大幅度降低背光模块的成本。此外,更由于反射薄膜是直接涂覆在高导热材料所构成的背板上,如此一来可利用高导热背板来达到直接散热的目的,进而大幅度提高背光模块的散热效率。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再一优点就是因为背光模块的背板的底板上设有多个定位片以及对应于这些定位片的多个破孔,而反射片上则设有位置与尺寸均对应于这些定位片的开孔。因此,可将反射片确实且有效地固定在金属背板的底板上。
虽然结合以上一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背板,其中该背板至少包括一底板以及一侧板,且该侧板的一第一侧接合在该底板的侧边上;一反射薄膜配置在该底板的一上表面与该侧板的一内侧面上;以及一高反射胶框设置在与该侧板的该第一侧相对的一第二侧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背板的材质为金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反射薄膜的材质为一白色反射漆料涂覆在该背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反射薄膜为一白色反射膜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背板的该底板包括至少一定位片突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且该反射薄膜设有至少一开孔对应于该定位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导光板的至少一角落具有一切口,且该背板的该底板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角落的一角落具有形成一弯角的一定位片突出于该底板的该上表面,而该导光板的该角落的该切口可置入该底板的该角落的该定位片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冷阴极灯管具有多个连接线路,且该各连接线路的一集线路径是经由该背光模块上方的该高反射胶框的一上表面。
8.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括一背光模块,其中该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背板,其中该背板至少包括一底板以及一侧板,且该侧板的一第一侧接合在该底板的侧边上;一反射薄膜配置在该底板的一上表面与该侧板的一内侧面上;以及一高反射胶框设置在与该侧板的该第一侧的一第二侧上;一面板位于该背光模块上;以及一框架位于该面板上,且该框架与该背光模块相结合,而将该面板固定在该框架与该背光模块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薄膜的材质为一白色反射漆料涂覆在该背板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反射薄膜为一白色反射膜片。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至少包括背板、反射薄膜以及高反射胶框。其中,背板至少包括底板以及侧板,且此侧板的第一侧接合在底板的侧边上。反射薄膜配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与侧板的内侧面上,以取代灯管反射罩。此外,高反射胶框设置在与侧板的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
文档编号G02F1/13GK1713040SQ20041006181
公开日2005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25日
发明者王子昌, 洪顺达 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