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84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在采用扭曲向列相结构、超扭曲向列相结构的液晶显示器的显示特性中,响应速度一般都是在50毫秒以上,这种响应速度在显示动态图像存在一定的拖尾现象,超扭曲向列相的响应速度相对还要慢一些。
传统的解决办法是改进液晶材料,降低液晶层的厚度。但是由于液晶材料的固有特性,在参数优化存在很大难度,在液晶的介电常数、弹性常数以及黏度等特性与材料的物理结构和物理特性之间很难找到最佳方案,所以从改进材料方面进展很小,在材料上重点是降低黏度特性。改进液晶层厚度的方法也是一种降低响应速度的方案,也是扭曲向列相、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提高响应的重要方法,目前扭曲向列相和超扭曲向列相液晶显示器的液晶层厚度一般在4微米至6微米之间,薄的液晶层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是会带来在良品率、对比度等方面的劣势,工艺难度也增加很大,工艺环境的要求也会增加很多。
为了改善响应速度,人们寻找了一些其他方案,目前有光学补偿弯曲模式(OCB)、共面旋转开关(IPS)、多畴垂直取向(MVA)等新的液晶显示方案,这些方案与常规的扭曲向列相以及超扭曲向列相是不同结构的显示模式。这些新的结构的显示模式的制造工艺和常规的扭曲向列相有很大的差异,存在工艺难度大并且材料成本高的特点。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实现、性能提高、成本降低的液晶显示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由上至下包括上偏光片、上基板、上透明导层、液晶层、下透明导电层、下基板和下偏光片,成层叠结构;所述液晶层直接夹设于所述上、下透明导电层之间,并与所述上、下透明导电层直接贴附。
上述的液晶显示器中,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其方块电阻在5~25欧姆/方块之间。液晶层由向列相液晶搀杂手性螺旋剂组成,其中液晶的螺旋结构是260~280度之间、光学延迟值在1.06~1.35之间。
本发明一反液晶显示器必须设置取向层以保证液晶的取向的现有技术,取消了取向层的设置,克服了技术偏见。因为取向层对液晶有比较强的束缚作用,降低响应速度,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方案,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不采用取向层,提高了响应速度;由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与现有技术液晶显示器的差别在于无须做液晶取向层,加工工艺与现有技术的扭曲向列相和超扭曲向列相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但无须加工液晶取向层,简化了工序,节省了生产成本、材料成本。

图1是本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文的实施例的测试图;图3是本文的对比例测试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最外层上下两面是两片是偏光片,在两片偏光片之间是显示器的支撑体玻璃或塑料基板,在支撑体的内表面是由两层氧化铟锡组成的透明导电层,在液晶显示器结构的中间是由满足一定扭曲角度和光学延迟值的液晶层组成,其中透明的氧化铟锡的方块电阻在5欧姆/方块至25欧姆/方块之间,液晶层是由向列相液晶搀杂手性螺旋剂(胆甾相液晶)组成,其中液晶的螺旋结构是260~280度之间,光学延迟值是液晶的双折射率与液晶层的厚度乘积,这个参数是在1.06~1.35之间。参数的选择的依据要制作的是270度扭曲的向列相液晶显示器,考虑到制作的工艺公差,在270的基础上增加了10的偏差,作为一个扭曲结构中扭曲角的要求;光学延迟值也是一个参数,1.06至1.35也是一个范围。这两个参数对液晶显示都有很大影响,并且是可以变化的。这些变化可以按照液晶显示的理论进行模拟和实际测试,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同时,本液晶显示器取消了常规液晶显示器中的液晶取向层。
结构设计参数采用0.7毫米厚15欧姆/方块的ITO玻璃,采用E7(德国MERCK公司生产),它的双折射率是0.2246,搀杂0.99%胆甾相液晶ZLI-811,它的作用是在E7的基本结构上实现一种螺旋结构,通过调整比例,可以改变螺旋结构的螺距。制作5.96微米厚的液晶空盒,液晶的螺距为7.9微米,整个光延迟值是1.3364,液晶在空盒内的扭曲角设计为270度,偏光片的吸收轴与摩擦方向平行,同时两张偏光片之间是正交方式。
工艺方案采用标准的超扭曲液晶显示器加工工艺方案,从光刻工艺开始后,去掉涂液晶取向层(PI)工艺,然后摩擦成盒,后切割灌液并贴偏光片,连接电极引线。
测试评价采用日本大冢LCD-5200液晶显示综合评价测试系统测试制备好的液晶显示器,采用标准的测试信号,进行测试。
图2是本文的实施例的测试图。图中横轴是时间,单位是毫秒(ms),纵轴是液晶显示器光学透过率的变化,单位是百分比,含义是液晶显示器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发生机械运动形成光学效果的变化。Ton是在液晶显示器上施加电场的时刻起至显示效果变化90%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单位毫秒(ms),Toff是将电场撤离液晶显示器的时刻起至显示效果变化90%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单位毫秒(ms)。测试结果为Ton=3.26毫秒,Toff=6.89毫秒图3是本文的对比例测试图。图中横轴是时间,单位是毫秒(ms),纵轴是液晶显示器光学透过率的变化,单位是百分比,含义是液晶显示器在电场作用下,液晶发生机械运动形成光学效果的变化。Ton是在液晶显示器上施加电场的时刻起至显示效果变化90%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单位毫秒(ms),Toff是将电场撤离液晶显示器的时刻起至显示效果变化90%的时刻之间的时间长度,单位毫秒(ms)。测试结果为Ton=87.22毫秒,Toff=140.08毫秒。
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设计,响应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液晶显示器结构的优化,可以改善显示器的响应特性。并且工艺环节简单,可以节省液晶的取向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由上至下包括上偏光片(1)、上基板(2)、上透明导层(3)、液晶层(4)、下透明导电层(5)、下基板(6)和下偏光片(7),成层叠结构;所述液晶层(4)直接夹设于所述上、下透明导电层之间,并与所述上、下透明导电层直接贴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其方块电阻在5~25欧姆/方块之间,液晶层由向列相液晶搀杂手性螺旋剂组成,其中液晶的螺旋结构是260~280度之间、光学延迟值在1.06~1.35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液晶层由向列相液晶搀杂手性螺旋剂组成,其中液晶的螺旋结构是260~280度之间、光学延迟值在1.06~1.35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液晶层由向列相液晶搀杂手性螺旋剂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液晶层中液晶的螺旋结构是260~280度之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液晶层光学延迟值在1.06~1.35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是所述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其方块电阻在5~25欧姆/方块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器,由上至下包括上偏光片(1)、上基板(2)、上透明导层(3)、液晶层(4)、下透明导电层(5)、下基板(6)和下偏光片(7),成层叠结构;所述液晶层(4)直接夹设于所述上、下透明导电层之间,并与所述上、下透明导电层直接邻接。透明导电层为氧化铟锡,其方块电阻在5~25欧姆/方块之间,液晶层由向列相液晶搀杂手性螺旋剂组成,其中液晶的螺旋结构是260~280度之间、光学延迟值在1.06~1.35之间。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不采用取向层,提高了响应速度;简化了工序,节省了材料成本。
文档编号G02F1/133GK1979283SQ20051002229
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9日
发明者马振军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