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742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功率消耗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LCD”)装置包括用于显示图像的LCD面板和为LCD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当LCD面板的尺寸增加时,背光组件的尺寸也增加。因此,LCD装置使用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
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通常,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使用多个冷阴极荧光灯(“CCFL”),并因此需要多个变流器以驱动所述多个并行地电连接的CCFL。因此,增加了制造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的费用并且降低了生产率。
另外,直接照明型背光组件需要电线以将CCFL电连接到变流器。变流器置于每个CCFL的第一端,从而电连接到与第一端相对的CCFL的第二端的电线必须背向于第一端延伸,并连接到变流器从而感应电磁场,这样的排列方式使背光组件的亮度均匀性变坏并增加了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生产率并降低功率消耗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在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U形灯、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每个U形灯包括U形灯管、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外部电极,当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并且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时,所述U形灯管产生光。第一连接构件与每个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第二连接构件与每个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
在显示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背光组件。所述显示面板利用光来显示图像。所述背光组件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所述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U形灯、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每个U形灯包括U形灯管、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外部电极,当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并且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时,所述U形灯管产生光。第一连接构件与每个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第二连接构件与每个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
在背光组件的其他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和与所述多个灯电连接的单个变流器,其中,所述变流器为所述多个灯中的每个灯提供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背光组件仅使用一个变流器来驱动并行地电连接的多个U形灯,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另外,将U形灯连接到变流器的第一和第二电线置于背光组件的一侧,从而降低了电线与U形灯之间的干扰。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其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图3是表示背光组件的图2中所示部分的平面图;图4是沿图3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的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8是沿图7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图9是沿图7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图10是沿图7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14是表示图12中的第一成型端盖的透视图;图15是表示图12中的固定构件的透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图17是表示传感器与U形灯之间的连接的平面图;以及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应该理解,在不脱离这里所公开的发明原理的情况下,下面说明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按多种不同的方式变化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这些特定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详尽和完整,并将通过示例而不是限定来充分地向那些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传达本发明的概念。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为了清晰起见,层、膜和区域的厚度被夸大了。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当提及例如层、膜、区域或基底等元件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时,该元件可直接位于其它元件之上,或者也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元件。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参照图1和2,背光组件500包括多个U形灯100、第一电极板210、第二电极板220、成型框架300和变流器400。
每个U形灯100包括U形灯管110、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U形灯管110包括第一发光部分111、第二发光部分112和圆形部分113。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彼此基本平行。圆形部分113将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彼此连接起来。即,圆形部分113通常可为C形,并且圆形部分113的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发光部分111,圆形部分113的第二端连接到第二发光部分112。
第一外部电极120覆盖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而第二外部电极130覆盖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可对应于U形灯管110的第一端,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可对应于U形灯管110的第二端。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二端部连接到圆形部分113的第一端,而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二端部连接到圆形部分113的第二端。
第一电极板210包括第一基底211和多个第一环箍212。第一基底211沿着与第一方向D1基本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换言之,与第一基底211的纵轴相对应的纵向基本垂直于与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纵轴相对应的纵向。第一环箍212向上凸出并与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结合,从而第一发光部分111相对第一电极板210被固定于背光组件500中。第一环箍212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相邻的U形灯100的第一发光部分111之间的距离。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第一环箍212包括垂直于第一基底211延伸的环箍支撑架,和两个灯夹持构件,然而更多或更少的灯夹持构件都在第一环箍212的范围之内。灯夹持构件通常为C形,其中C形的开口小于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直径。灯夹持构件可为弹性偏置C形环箍,从而灯夹持构件的开口可以撑开以容纳第一发光部分111,并且可以偏移回去以将第一发光部分包围在其中。虽然示出了第一环箍的特定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第一环箍212的可选的实施方式都在第一电极板210的范围之内。
第二电极板220包括第二基底221和多个与第一环箍212相似的第二环箍222。第二基底221沿着与第一方向D1基本垂直的第三方向延伸。换言之,与第二基底221的纵轴相对应的纵向基本垂直于与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纵轴相对应的纵向。第二环箍222向上凸出并与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结合,从而第二发光部分112相对第二电极板220被固定于背光组件500中。第二环箍222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该距离基本上等于相邻的U形灯100的第二发光部分112之间的距离,并且每个第二环箍222和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一环箍212间隔开。即,因为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在背光组件500中交替排列,在装配后的情况下,第一环箍212和第二环箍222在背光组件500中交替排列。
第一环箍212和第二环箍222将U形灯100相对于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被固定于背光组件500中。第一驱动电压和第二驱动电压通过第一环箍212和第二环箍222分别施加到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上。
变流器400输出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变流器400分别通过第一电线410和第二电线420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施加到第一电极板210的第一驱动电压通过第一环箍212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120,施加于第二电极板220的第二驱动电压通过第二环箍222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130,从而U形灯100响应于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而发光。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驱动电压对应于参考电压(例如,地电压),第二驱动电压对应于随着该参考电压变化的交变电压。可选地,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都可以是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的交变电压。
成型框架300具有,例如,矩形板,但是成型框架300的可选形状也在这些实施方式的范围之内。成型框架300容纳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成型框架300包括绝缘材料,因此成型框架300与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彼此电绝缘。
成型框架300包括沿着成型框架300的纵向延伸的、用于容纳第一基底211的第一狭缝311,和沿着成型框架300的纵向延伸的、用于容纳第二基底221的第二狭缝321。第一狭缝311形成于成型框架300的第一侧面310,而第二狭缝321形成于第二侧面320。第一侧面310和第二侧面320彼此相对并且可彼此平行。第一电极板210通过沿着第一方向D1滑动插入到成型框架300的第一狭缝311中,第二电极板220通过沿着与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滑动插入到成型框架300的第二狭缝321中。
成型框架300还包括多个第一开口312和多个第二开口322。可分别去除位于第一狭缝311之上的成型框架300的第一部分以形成第一开口312,可分别去除位于第二狭缝321之上的成型框架300的第二部分以形成第二开口322。可选地,可通过在对应于第一开口312和第二开口322的区域内不使用材料,来制造成型框架300。当第一基底211插入到第一狭缝311中时,第一电极板210的第一环箍212分别置于第一开口312中;当第二基底221插入到第二狭缝321中时,第二电极板220的第二环箍222分别置于第二开口322中。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开口312和第二开口322中,分别容纳每个第一环箍212和第二环箍222的环箍支撑架,而每个第一环箍212和第二环箍222的灯夹持构件分别从环箍支撑架向上、从第一开口312和第二开口322向外延伸。
根据这些实施方式,U形灯100通过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从一个变流器400接收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因此由于不需多个变流器而提高了生产率。
另外,第一电线410和第二电线420仅置于U形灯100的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因此降低了U形灯100与第一电线410和第二电线420之间的干扰。
图3是表示背光组件的图2所示部分的平面图。
参照图3,每个形成于第一电极板210上的第一环箍212与每个形成于第二电极板220上的第二环箍222相邻。换言之,每个第一环箍212和每个第二环箍222彼此交替。U形灯100的第一发光部分111与第一环箍212结合,U形灯100的第二发光部分112与第二环箍222结合。因此,形成于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120与第一环箍212电连接,形成于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的第二外部电极130与第二环箍222电连接。
第一电极板210包括第一孔211a。第一孔211a形成于第一基底211的第一端部。第二电极板220包括第二孔221a。第二孔221a形成于第二基底221的第一端部。第一基底21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基底221的第一端部可相邻于成型框架300的第一端。第一电线410和第二电线420可分别通过插入到第一孔211a和第二孔221a的螺钉(未示出)电连接到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因此,电线410和420都延伸并连接到成型框架300的第一端。
一个第一环箍212和与其相邻的一个第二环箍222间隔开第一距离d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d1在10mm左右至50mm左右的范围内。为了提高背光组件的亮度,减小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之间的距离是优选的。然而,当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之间的距离小于10mm左右时,在显示屏上可能产生亮线。因此,为了防止产生这种亮线,这里所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距离d1在10mm左右至50mm左右的范围内。
第二距离d2对应于第一电极板210与第二电极板220之间的最短距离。第二距离d2可从第一电极板210的环箍支撑架的自由端到第二基底221测量。第二距离d2还可以从第二电极板220的环箍支撑架的自由端到第一基底211测量。第二距离d2至少为2mm左右。当第一电极板210与第二电极板220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2mm左右时,将引起第一电极板210与第二电极板220之间的干扰。
图4是沿图3中的线I-I’截取的剖视图,而图5是沿图3中的线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4和5,成型框架300包括第一阻挡凸起330。第一阻挡凸起330从成型框架300的上表面向上凸出。第一阻挡凸起330阻挡U形灯管110的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以防止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沿着图1中的第一方向D1移动。第一阻挡凸起330的高度足够防止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纵向移动,并且如图所示,可比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直径大。
第二电极板220包括第二阻挡凸起223。第二阻挡凸起223从第二基底221向上凸起。第二阻挡凸起223阻挡U形灯管110的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以防止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沿着图1中的第一方向D1移动。第二阻挡凸起223的高度足够防止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纵向移动,并且如图所示,可与第二环箍222的灯夹持构件的高度基本相等。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环箍222从第二基底221的第一侧延伸,而第二阻挡凸起223从第二基底221的第二侧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阻挡凸起330和第二阻挡凸起223分别形成于成型框架300和第二电极板220上。可选地,第一阻挡凸起330和第二阻挡凸起223都可形成于第二电极板220上。在这两个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中,第一阻挡凸起330和第二阻挡凸起223都相对于成型框架300的第二侧面320安置。
第一电极板210还包括第一固定凸起211b。第一电极板210的第一基底211的一部分被切割并且向下弯曲以形成第一固定凸起211b。第二电极板220还包括第二固定凸起221b。第二电极板220的第二基底221的一部分被切割并且向下弯曲以形成第二固定凸起221b。
成型框架300还包括对应于第一固定凸起211b的第一固定凹处311a。第一固定凹处311a形成于成型框架300的第一表面上,当第一电极板210插入第一狭缝311中时,成型框架300的第一表面与第一基底211接触。由于第一固定凸起211b和第一固定凹处311a,第一电极板210被固定在成型框架300上。
成型框架300还包括对应于第二固定凸起221b的第二固定凹处312a。第二固定凹处312a形成于成型框架300的第二面上,当第二电极板220插入第二狭缝321中时,成型框架300的第二面与第二基底221接触。由于第二固定凸起221b和第一固定凹处312a,第二电极板220被固定在成型框架300上。第一固定凸起211b和第二固定凸起221b可在凸出方向上弹性偏置,从而当第一基底211和第二基底221分别滑入狭缝311、321中时,固定凸起211b、221b分别背离它们的偏置而被向内挤压,而当固定凸起211b、221b滑过固定凹处311a和312a时,固定凸起211b、221b分别通过弹性偏置向外凸回去。
虽然说明了将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固定于成型框架300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是将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固定于成型框架300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例如,但不局限于,螺钉、粘合方法等,也在这些实施方式的范围之内,尽管图示实施方式采用简单的一步固定处理。
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的形状不局限于图1至5。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可具有各种形状,这些形状也在这些实施方式的范围之内。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背光组件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参照图6和7,背光组件501包括多个U形灯101、第一电极板210、第二电极板220、成型框架301和变流器400。
每个U形灯101包括U形灯管110、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U形灯管110包括第一发光部分111、第二发光部分112和圆形部分113。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并且彼此基本上平行。与图1中U形灯100相似,圆形部分113将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彼此连接起来。
第一发光部分111比第二发光部分112短了第三距离d3,即第二发光部分112的长度与第一发光部分111的长度之间的差值等于第三距离d3。换言之,从在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处垂直于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纵轴的线到在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处垂直于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纵轴的线测量第三距离d3。
图8是沿图7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6至8,背光组件501的成型框架301包括狭缝311。狭缝311形成于第一侧面310上。通过在第一方向D1上滑动第一基底211,将第一电极板210插入到狭缝311中。成型框架301包括开口312。可去除成型框架301的一部分以形成开口312。可选地,可通过在开口312的区域内不使用材料来加工成型框架301。开口312容纳第一环箍212,第一环箍212置于开口部分312。
图9是沿图7中的线IV-IV’截取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第一电极板210还包括第一固定凸起211b。第一基底211的一部分被切割并且向下弯曲以形成第一固定凸起211b。另外,成型框架301包括对应于第一固定凸起211b的第一固定凹处311a。第一固定凹处311a形成于成型框架301的、与第一基底211接触的第一表面上。当第一电极板210插入成型框架的狭缝311中时,由于第一固定凸起211b和第一固定凹处311a,第一电极板210被固定在成型框架301上。
参照图6、7和9,背光组件501的第二电极板220被置于成型框架301上。第二电极板220相邻于与第一侧面310相对的第二侧面320。成型框架301包括凸台331,凸台331在向着第二电极板220的方向上向上凸起,并且第二基底221包括连接孔225。
凸台331被插入到连接孔225中,从而凸台331的一部分从连接孔中凸出。可加热并挤压凸台331的凸出部分以将第二基底221紧固在成型框架331上。可选地,可将凸台331攻丝或膨胀并且在第二基底221上方将螺母或其他紧固装置紧固在带有螺纹的或膨胀的凸台上。将第二基底221紧固在成型框架301上的其他布置方式也在这些实施方式的范围之内。
参照图7,当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与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间隔开沿着第一方向D1测量的第三距离d3时,第一电极板210的第一基底211可与第二电极板220的第二基底221间隔开沿着第一方向D1测量的第四距离d4。同样地,环箍212的环箍支撑架的自由端与第二基底221之间的距离,以及环箍222的环箍支撑架的自由端与第一基底211之间的距离各自确定一距离,该距离可比先前依照图3说明的距离d2大。因此,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间隔开来,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之间的干扰。
图10是沿图7中的线V-V’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0并进一步参照图8,背光组件501的第一电极板210插入到狭缝311中,狭缝置于上表面332和相邻于成型框架301的第一侧面310的下表面334之间的中心部分,从而第一电极板210置于上表面332和下表面334之间的中心部分。另一方面,第二电极板220置于成型框架301的上表面332上。
因此,在沿着从狭缝311延伸到上表面332的垂直方向上,第一电极板210的第一基底211和第二电极板220的第二基底221间隔开第五距离d5,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电极板210和第二电极板220之间的干扰。
图1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平面图。
参照图11,背光组件的U形灯101包括U形灯管110、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U形灯管110产生光。每个U形灯管110包括第一发光部分111、平行于第一发光部分111延伸的第二发光部分112,以及连接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二端部的圆形部分113。
第一发光部分111比第二发光部分112短,从而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与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彼此间隔开第三距离d3,其中第三距离d3是第二发光部分112的长度与第一发光部分111的长度之间的差值。
第一外部电极120覆盖第一发光部分111的第一端部。第二外部电极130覆盖第二发光部分112的第一端部。
图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三距离d3比第一外部电极120或第二外部电极130的长度L1长。因此,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彼此不重叠。因此,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被充分间隔开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第一外部电极120和第二外部电极130之间的干扰。
图1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使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12和13中与图6中所说明的部件的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将省略任何有关上述元件的重复的说明。
参照图12和13,背光组件1001包括多个U形灯101、第一外部电极板210、第二外部电极板220、成型框架301、变流器400和容纳容器600。
容纳容器600包括底板610和侧壁620,侧壁620从底板610的边缘延伸从而确定了用于容纳U形灯101、第一外部电极板210和第二外部电极板220以及成型框架301的容纳空间。变流器400可置于底板610背部。
背光组件1001还包括光漫射板710和光学片720。光漫射板710置于U形灯101上方,光学片720置于光漫射板710上方。光漫射板710和光学片720增强U形灯101所产生的光的亮度均匀性及观察角。第一发光部分111的如由其纵轴所限定的中心,与第二发光部分112的如由其纵轴所限定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或小于U形灯101与光漫射板710之间的距离的三倍。
背光组件1001还包括光反射板730。光反射板730置于U形灯101和容纳容器600的底板610之间。光反射板730将U形灯101产生的光向着光漫射板710反射从而提高光利用率。
背光组件1001还包括第一成型端盖810和第二成型端盖820。第一成型端盖810覆盖U形灯101的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111、112的第一端部,第二成型端盖820覆盖U形灯101的圆形部分113。
图14是表示图12中的第一成型端盖810的透视图。图12中的第二成型端盖820与第一成型端盖810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关于第二成型端盖820的任何重复说明。
参照图13和14,第一成型端盖810包括上表面811和倾斜表面812。在装配情况下,如图13所示,上表面811可搁置在容纳容器600的侧壁620上,倾斜表面812可向着容纳容器600的底板610延伸。上表面811与容纳容器600的底板610基本平行。倾斜表面812从上表面811向下延伸,从而使上表面811与倾斜表面812之间的竖直方向上的角度为钝角。倾斜表面812包括多个用于容纳U形灯101的容纳孔812a。第一成型端盖810覆盖U形灯101的无效的发光区域,因此不妨碍透光率。
第一成型端盖810的上表面811包括用于引导光漫射板710和光学片720的位置的阶梯形部分811a。倾斜表面812从阶梯形部分811a的一端延伸。
参照图12,背光组件1001还包括多个固定构件900。在下文中讲参照图15和16进一步说明固定构件900。
背光组件1001还包括多个传感器430和电路板440。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7进一步说明传感器430和电路板440。
图15是表示图12中的固定构件900的透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15和16,每个固定构件900包括用于支撑U形灯100或101的支撑部分910,以及用于将固定构件900紧固到光反射板730和容纳容器600的底板610上的固定部分920。支撑部分910包括直径为w1的开口911以及宽度为w2的槽912。U形灯100的圆形部分113通过槽912插入到开口911中。开口911的直径w1与U形灯管110的圆形部分113的直径基本相等,槽912的宽度w2小于开口911的直径w1。
当U形灯管110的圆形部分113通过槽912插入到开口911中时,U形灯100或101的U形灯管110被紧固到支撑部分910上。
支撑部分910包括弹性材料,从而当U形灯管110的圆形部分113通过槽912时,槽912张开。换言之,槽912张开从而宽度w2增加以使圆形部分113从中通过。在圆形部分113安置于开口911中后,槽912可收缩,从而宽度w2返回到之前的宽度。
支撑部分910从固定部分920上凸出。固定部分920分别插入到形成于光反射板730和容纳容器600上的第一通孔731和第二通孔611中。固定部分920可包括用于与容纳容器600的表面基本齐平地放置的平面稳定部分,以及在与支撑部分910相对的方向、从平面稳定部分向下延伸的附着脚。可选地,固定部分920可以只包括附着脚。固定部分920的附着脚的直径比第一通孔731和第二通孔611的直径略大一些,从而将固定部分920紧紧地固定在光反射板730和容纳容器600上。尽管示出和说明了一个示例性附着排列方式,但是用于将固定部分920附着到容纳容器600的其他方法和装置都在这些实施方式的范围内。
固定构件900可具有各种形状,因此不局限于图示实施方式,相反,可设计该固定构件900使之最好地适应于各种灯管设计和背光组件。
图17是表示传感器与U形灯之间的连接的平面图。
参照图17,U形灯100的第一发光部分111和第二发光部分112沿着第三方向D3延伸,并布置电路板440使电路板440的纵向与基本垂直于第三方向D3的第四方向D4基本平行。可选地,这样的电路板440和传感器430可相对于U形灯101排列。传感器430置于电路板440上。
每个传感器430具有导电板形状。传感器430面对第一发光部分111或第二发光部分112。传感器430检测从U形灯100产生的电器波所感应的电流以输出传感信号。
电路板440与图12中的变流器电连接以将输出的传感信号施加于变流器400。
变流器400基于输出传感信号来控制U形灯100,或可选地,U形灯101。当一个U形灯100或101不正常时,变流器400切断施加于U形灯100或101上的驱动电压以停止操作从而保护U形灯100或101免于损坏。
图1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LCD装置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剖视图。
参展图18,LCD装置1401包括背光组件1001和显示单元1100。
显示单元1100包括LCD面板1110、数据印制电路板(“数据PCB”)1120、栅印制电路板(“栅PCB”)1130、数据柔性印制电路(“数据FPC”)1140和栅柔性印制电路(“栅FPC”)1150。数据PCB 1120和栅PCB 1130分别通过数据FPC 1140和栅FPC 1150电连接到LCD面板1110上。数据FPC 1140和栅FPC 1150分别包括用于将外部装置提供的控制信号转换为驱动信号的数据驱动芯片1142和栅驱动芯片1152。
LCD面板1110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底1112、面对TFT基底1112的彩色滤光基底1114、以及置于TFT基底1112和彩色滤光基底1114之间的液晶层1116。
TFT基底1112包括玻璃基底和形成于玻璃基底上的多个TFT(未示出)。TFT以矩阵形状排列。每个TFT包括源极、栅极和漏极(未示出),源极与多条源极线中的一条电连接,栅极与多条栅极线中的一条电连接,漏极与多个像素电极中的一个电连接。每个像素电极包括光学透明的并导电的材料。
彩色滤光基底1114包括玻璃基底、多个彩色滤光器(未示出)和公共电极(未示出),彩色滤光器具有红色滤光器、绿色滤光器和蓝色滤光器,公共电极具有光学透明的并导电的材料。
LCD装置1401还包括顶架1200和引导框架1300。顶架1200围绕着LCD面板1110的边缘部分并与容纳容器600结合以将LCD面板1110紧固在背光组件1001上。顶架1200保护LCD面板1110并防止LCD面板1110偏移。
引导框架1300置于背光组件1001和LCD面板1110之间以固定光漫射板710和光学片720。另外,引导框架1300引导LCD面板1110的位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可选实施方式,背光组件仅使用一个变流器用于驱动多个并行地电连接的U形灯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此外,将U形灯连接到变流器的第一和第二电线置于背光组件的一侧,从而降低了电线与U形灯之间的干扰。
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优点后,需要注意,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各种更改、替换和改变都将在其范围内。另外,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性,而是使用词“第一”、“第二”等将一个元件区别于其他元件。另外,使用词“一个”并不表示数量的限定,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参考项。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U形灯,每个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包括U形灯管、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外部电极,当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并且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时,所述U形灯管产生光;第一连接构件,与每个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个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连接构件,与每个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个第二外部电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基底,其中,第一基底是可导电的以接收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至少一个第一环箍,从所述第一基底上凸出,与每个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结合,从而将所述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个第一外部电极,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二基底,其中,第二基底是可导电的以接收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和至少一个第二环箍,从所述第二基底上凸出,与每个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结合,从而将所述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个第二外部电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容纳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的成型框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成型框架包括绝缘材料,其中,成型框架具有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结合的第一结合部分和第二结合部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结合部分包括第一狭缝,其中,第一连接部分可滑动地插入到第一狭缝中,其中,第二结合部分包括第二狭缝,其中,第二连接部分可滑动地插入到第二狭缝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狭缝形成于所述成型框架的第一侧面,第二狭缝形成于所述成型框架的第二侧面,并且第一和第二狭缝彼此相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成型框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开口部分,用于容纳第一连接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一环箍,其中,所述成型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开口部分,用于容纳第二连接构件的至少一个第二环箍。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分别包括从第一和第二基底凸出的第一固定凸起和第二固定凸起,并且其中,所述成型框架还包括分别容纳第一和第二固定凸起以将第一和第二基底紧固到所述成型框架上的第一固定凹处和第二固定凹处。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成型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凸起,用于防止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沿着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的纵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连接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阻挡凸起,用于防止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沿着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的纵向移动。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环箍在所述背光组件中交替排列,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环箍中的一个与相邻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环箍中的一个之间的距离在10mm左右至50mm左右的范围内。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所述U型灯管包括第一发光部分;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发光部分延伸的第二发光部分,第二发光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一发光部分的长度;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的圆形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容纳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的成型框架,该成型框架具有形成于第一侧面的、用于滑动地容纳所述第一基底的狭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成型框架还包括至少一个容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环箍的开口。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构件还包括从所述第一基底向下凸出的固定凸起,其中,所述成型框架还包括容纳该固定凸起以将第一连接构件紧固在所述成型框架上的固定凹处。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置于所述成型框架的上表面上并且与所述成型框架的第二侧面相邻,其中,所述成型框架的第二侧面与所述成型框架的第一侧面相对。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成型框架还包括从所述成型框架的上表面向上凸出的凸台,其中,第二连接构件的第二基底包括容纳该凸台的连接孔,其中,所述凸台被加热并挤压以将第二连接构件紧固到所述成型框架上。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发光部分的长度与第一发光部分的长度之间的差值大于每个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极的长度。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基本平行,其中,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彼此间隔开至少2mm左右。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每个U形灯管包括、第一发光部分;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发光部分延伸的第二发光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的圆形部分。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每个所述U形灯的圆形部分结合以将每个所述U形灯固定在所述背光组件中的固定构件。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所产生的光漫射的光漫射板,其中,第一发光部分的中心纵轴与第二发光部分的中心纵轴之间的距离基本上等于或小于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与所述光漫射板之间的距离的三倍。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容纳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的容纳容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的第一和第二端部的第一成型端盖;以及覆盖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的圆形部分的第二成型端盖。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电压是参考电压,第二驱动电压是随着该参考电压改变的交变电压。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是具有彼此相反的相位的交变电压。
2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利用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板;和为所述显示面板提供光的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U形灯,每个所述至少一个U形灯包括U形灯管、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和覆盖该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外部电极,当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并且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时,所述U形灯管产生光;第一连接构件,与每个所述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以及第二连接构件,与每个所述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连接构件包括第一基底,其中,第一基底是可导电的以接收所述第一驱动电压;和至少一个第一环箍,从所述第一基底上凸出,与每个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结合,从而将所述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个第一外部电极,其中,所述第二连接构件包括第二基底,其中,第二基底是可导电的以接收所述第二驱动电压;和至少一个第二环箍,从所述第二基底上凸出,与每个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结合,从而将所述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每个第二外部电极。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容纳第一和第二连接构件的成型框架,其中,所述成型框架包括绝缘材料。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U形灯管包括第一发光部分;基本上平行于第一发光部分延伸的第二发光部分,第二发光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一发光部分的长度;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发光部分的圆形部分。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容纳所述背光组件和所述显示面板的容纳容器;围绕着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部分的顶架,该顶架与所述容纳容器结合以将所述显示面板紧固到所述容纳容器上。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分别对第一和第二外部电极施加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的变流器,其中,所述变流器置于所述容纳容器的背部。
32.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多个灯;和单个变流器,与所述多个灯电连接,其中,所述变流器为所述多个灯中的每个灯提供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背光组件,具有用于发射来自所述背光组件的光的上表面,以及相对的下表面,所述背光组件还具有多侧,所述多个灯中的每个灯具有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其中,第一外部电极和第二外部电极相邻于所述背光组件的所述多侧中的第一侧安置。
34.如权利要求33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从所述变流器延伸出的第一和第二电线都向着所述背光组件的第一侧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至少一个U形灯、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该U形灯包括U形灯管、覆盖U形灯管的第一端部的第一外部电极、以及覆盖U形灯管的第二端部的第二外部电极。当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并且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时,U形灯管产生光。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一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一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一外部电极。第二连接构件与第二外部电极电连接,以将第二驱动电压施加于第二外部电极。因此,减少了为U形灯供电的电线并降低了U形灯之间的干扰。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755452SQ20051009380
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日
发明者李涌雨, 金龙一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