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95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印机及激光打印机等成像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高精度地向图像转印部输送记录介质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上,在复印机及激光打印机等电子照相方式的成像装置中,在感光体滚筒上形成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输送至转印部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在这种现有的成像装置中,为了向进行调色剂像转印的转印部位可靠地引导记录介质,如专利文献1所述,将导向构件一直设置到感光体滚筒附近。
图6及图7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导向件结构的说明图。如图所示,利用显影单元502将形成在感光体滚筒501上的潜影用调色剂显影。然后,通过相对于被输送到作为与转印辊503的辊隙部(转印辊隙部)的转印部504的记录介质向转印辊503外加转印偏压,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进行图像记录。
另外,在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辊对505和前述转印部504之间,设置上部转印导向件506、下部转印导向件507,以便将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可靠地输送到前述转印部504。
前述转印部504、上部转印导向件506、下部转印导向件507安装在输送机架508上。并且,该输送机架508以支点508a为中心,可自由旋转地轴支承在图中未示出的前侧板和后侧板上。另外,显影单元502可以沿着图6的箭头m方向(左右方向)滑动。
图6表示转印辊503相对于感光体滚筒501接触的状态。图7表示输送机架508向下方转动,转印辊503从感光体滚筒501退避,显影单元502滑动到退避位置的状态。
为了将记录介质可靠地引导到转印辊隙部,将上部转印导向件506及下部转印导向件507配置在非常靠近感光体滚筒501的位置处,与感光体滚筒的间隙为1~3mm左右。特别是,由于将上部转印导向件506配置在最接近感光体滚筒501的位置上,因此,可以高精度地保证感光体滚筒501与上部转印导向件506的位置关系。
专利文献特开2002-255401A号公报在上述现有技术例中,如前面所述,显影单元502能够向图6的左右方向滑动,靠近设置在该显影单元502上的显影套筒502a配置的上部转印导向件506,被固定在输送单元508上。因此,很多部件介于显影套筒502a与上部转印导向件506之间,这就要求在配置时,必须使上部转印导向件506远离显影套筒502a一个考虑到这些部件的偏差的距离。
但是,当上部转印导向件506与感光体滚筒501的间隙较宽时,不能将记录介质顺滑地引导到前述转印辊隙部,记录介质被稍感碰撞地输送到感光体滚筒501,这种碰撞时的冲击,会对图像产生影响。另外,当间隙过分变宽时,存在造成输送不良的可能性。
相反地,当上部转印导向件506与感光体滚筒501的位置关系发生偏移,上部转印导向件506的前端部分过分靠近感光体滚筒501时,容易附着即将转印之前的感光体滚筒501表面上的调色剂。这种附着的调色剂附着在记录介质上,会导致图像的恶化。
因此,考虑到部件的精度偏差,很难以高的精度将上部转印导向件506安装到感光体滚筒501及显影套筒502a上。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可以很容易提高导向构件相对于转印位置的位置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成像装置,包括以下部分形成静电影像的图像承载体;用显影剂将前述图像承载体上静电影像显影的显影机构;该显影机构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是可拆装的,
将该显影机构相对于前述图像承载体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将前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在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机构;对向前述转印位置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导向的输送导向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输送导向构件由比前述显影机构的框体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并设置在前述显影机构的框体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图像转印部的详细说明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显影套筒的定位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上部转印导向构件的安装说明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上部转印导向构件的安装位置的说明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形式的成像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现有例的转印部结构的说明图。
图7是现有例的转印部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5对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形式的成像装置进行说明。
{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首先,参照图5对根据本实施形式的成像装置的总体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5是成像装置的总体示意说明图。
本实施形式所示的成像装置是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在成像部A的上部配置图像读取部B。成像部A,可旋转地设置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体滚筒1,并配置有在感光体滚筒1的周围、使感光体滚筒1均匀带电的充电辊2,作为将静电潜影进行调色剂显影用的显影机构的显影器3,外加将形成在感光体滚筒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用的偏压的转印辊4,在调色剂像转印后除去残留在感光体滚筒1上的调色剂用的清理机构5。
这里,前述显影器3,利用螺杆3b和搅拌叶片3c沿前后方向输送显影容器3a内的调色剂,输送到显影套筒3d,利用显影刮刀3e限制调色剂的量,将调色剂供应给感光体滚筒1。
在成像时,来自于激光扫描器6的对应于图像信息的激光扫描均匀带电的感光体滚筒1的表面,在感光体滚筒1的表面上形成潜影,利用显影器3将该潜影用调色剂显影,在感光体滚筒1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
与上述调色剂像的形成同步,利用由进给辊8、分离辊对9、输送辊对10、套准调节辊对11等构成的进给机构,从设置在装置主体下部的盒7中一张张地进给记录介质。
然后,在作为感光体滚筒1和转印辊4的辊隙部(转印辊隙部T)的转印部,将感光体滚筒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将该记录介质输送到定影器12,将调色剂像定影后,用排出辊对13排出到装置上部的排出部14。
另外,在前述套准调节辊对11和转印辊隙部T之间,设置将输送的片材引导到转印辊隙部T用的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下导向构件16及套准调节辊后面的导向件17。
{显影器和感光体滚筒的定位结构}其次,对于显影器3和感光体滚筒1的定位结构进行说明。前述感光体滚筒1和充电辊2、清洗机构5一起容纳在滚筒盒23内,该滚筒盒23安装在成像装置主体上。另外,显影器3也作为显影盒构成,并且可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拆装。并且,设置显影定位机构,以便当安装显影盒时,将显影套筒3d等显影器的构件相对于感光体滚筒定位。
如图1所示,在显影器3中,与显影容器3a成一整体的接触面部3g与固定在装置主体上的显影撑杆21的斜面部21a接触,并且,接触面部3g被加压单元(加压轴20a、加压弹簧20b、加压凸轮20c)加载。藉此,沿着斜面部21a在箭头A的方向上对安装于装置主体上的显影器3加压。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支承显影套筒3d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的轴承部上设置定位构件22。并且,当把显影器3安装到装置主体上时,前述定位构件22的前端部22a配合到形成在作为图像承载体保持框体的滚筒盒23上的作为定位部的定位槽23a中。
另外,如图2所示,将对接构件24a、24b可自由转动地安装在显影套筒3d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该对接构件24a、24b相对于显影套筒3d的外径而言,其外径约0.4~0.6mm。从而,通过对接构件24a、24b与感光体滚筒1的两个端部(非图像区域)对接,在感光体滚筒1与显影通过3d之间,高精度地保证约0.2~0.3mm的微小的间隙。
这样,借助加压单元20,将显影器3向箭头A方向加压,借助定位构件22和定位槽23a、对接构件24a、24b,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将显影套筒3d以及显影器3相对于感光体滚筒1高精度定位。
如上所述,通过使定位构件22配合到定位槽23a内、将对接构件24a、24b与感光体滚筒1对接,利用这种简单的结构将显影套筒3d相对于感光体滚筒1定位。
{输送导向构件的结构}其次,对于将记录介质向前述转印部导向用的导向构件中,作为其端部最接近感光体滚筒1的输送导向构件的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配置在转印部附近,在该转印部内,将多个部件配置在狭窄的空间内。因此,要求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厚度尽可能的薄,并且,利用可以确保对记录介质的输送能够进行导向的刚性的构件构成。在本实施形式中,利用树脂模压成形构成形成显影容器3a的显影器3的框体,但是,利用比前述框体刚性高的金属制板构件构成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这里的刚性,依赖于构成框体及导向件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在构成显影器的框体的树脂是例如PPE(聚苯醚树脂)和PS(聚苯乙烯树脂)的合成树脂的情况下,杨氏模量为9KN/mm2。另外,例如在导向构件是SUS的情况下,杨氏模量为190KN/mm2。
这样,通过利用比显影器的框体刚性高的板构件构成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可以将该转印导向构件15的厚度制成地比显影器框体薄,可以配置在狭窄的空间内。
进而,在本实施形式中,利用导电性金属构件构成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并且,能够向上部转印构件15外加偏压。藉此,在输送记录介质时,通过向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外加与调色剂相同极性的偏压,防止感光体滚筒表面的调色剂附着在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上。从而,可以将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前端部15a靠近感光体滚筒的表面配置。
另外,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记录介质接触面侧用绝缘性片25覆盖。藉此,防止转印偏压从记录介质向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泄漏,防止发生图像恶化。另外,在本实施形式中,下部转印导向构件16的记录介质接触面侧也用绝缘片25覆盖。
前述转印导向构件15,利用固定螺钉26固定到与显影容器3a成一整体的导向件安装部3f上。因此,由于将上部转印构件15安装到显影器3上,所述显影器3设置有显影套筒3d、将该显影套筒3d相对于滚筒盒定位的定位构件22、高精度保持显影套筒3d与感光体滚筒1的间隙的对接构件24a、24b等,所以,尽管各个部件有偏差,仍然可以高精度并且很容易地将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安装到感光体滚筒1上。
另外,如图3所示,为了用螺钉固定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作为沿着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长的长孔,形成设置在该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上的螺纹孔15b。因此,在将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安装到导向件安装部3f上时,通过在长孔的范围内使之在箭头B方向滑动,可以进行调整,如图4(a)所示,使得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前端部15a与感光体滚筒1的间隙h缩小,或者,如图4(b)所示,使得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前端部15a与感光体滚筒1的间隙H扩大等。
从而,由于在组装上部转印构件15时,将显影器3与和感光体滚筒1相同直径的模拟滚筒51对接,能够调整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与模拟滚筒51的间隙,所以,能够以更高的精度保证间隙。
藉此,可以抑制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与共同体滚筒1的位置偏移。
另外,通过将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固定到显影容器3a上,无需用于安装上部转印构件15的专门构件,减少显影套筒3d与上部转印构件15之间的零部件数目。并且,通过配置在同一个单元内,能够尽可能地抑制零部件之间的偏差,没有必要间隔开考虑到偏差的距离进行配置。藉此,可以节省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与显影套筒3d或者感光体滚筒1之间的空间。
另外,在前述实施形式中,通过利用金属制的构件构成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将其制成刚性高的构件,但是,只要能够构成不发生弯曲等的程度的刚性的薄板状的构件,并不必须局限于由金属制成。
另外,在前述实施形式中,用导电性金属构成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施加与调色剂相同极性的偏压,并且,用绝缘性片25覆盖记录介质接触面侧。但是,在即使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的前端部15a与感光体滚筒1的间隙展宽到某种程度、记录介质的输送特性仍然没有问题的成像装置中,调色剂很难附着到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上。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在上部转印导向构件15上施加与调色剂同极性的偏压,可以用绝缘性材料构成上部转印构件15。
与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要求2004年9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公开No.2004-258028的优选权,其全部内容在这里引用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以下部分形成静电影像的图像承载体;用显影剂将前述图像承载体上的静电影像显影的显影机构;该显影机构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是可拆装的,将该显影机构相对于前述图像承载体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将前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像在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机构;对向前述转印位置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导向的输送导向构件;其特征在于,前述输送导向构件由比前述显影机构的框体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并设置在前述显影机构的框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前述输送导向构件由金属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前述金属是导电性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前述输送导向构件相对于前述显影机构的框体可沿着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滑动地设置。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装置,备有形成静电影像的图像承载体;相对于成像装置主体可拆装、用显影剂将前述图像承载体上的静电影像显影的显影器;将该显影器相对于前述图像承载体进行定位的定位部;将前述图像承载体上的显影剂在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转印装置;对向前述转印位置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导向的输送导向构件;前述输送导向构件,用比前述显影器的框体刚性高的材料构成,并设置在前述显影器的框体上。
文档编号G03G15/16GK1746780SQ20051009946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6日
发明者真锅健一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