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16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特别是一种具有框型防护层的液晶显示器,利用框型防护层以增加显示面板模块与触控面板之间的固定效果。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为一种外型轻薄的平面显示装置,因为其不具有辐射污染,所以即便使用者长时间观看液晶显示器屏幕也不会对眼睛造成很大的伤害。再加上体积小、低耗能等优点,液晶显示器的应用日益广泛。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传统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的结构示意图,而图2为图1所示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的金属框1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传统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包括有一塑框12、一显示面板模块14、一金属框16以及一触控面板18。塑框12具有一底座12a与一侧壁12b,其中侧壁12b环绕于底座12a周围。显示面板模块14设置于塑框12的底座12a上,与塑框12相接触并且被侧壁12b与底座12a所环绕包围。显示面板模块14的构造可依照显示器的设计需求而调整,以一种背光式液晶显示面板模块为例,背光式液晶显示面板模块的构造包括有液晶面板14a以及背光模块14b,而背光模块14b包括有反射片(未示于图中)、导光板(未示于图中)及光学模片(未示于图中)。金属框16具有一覆盖顶面16a以及一侧壁16b,其中覆盖项面16a覆盖于显示面板模块14的边缘区域,而金属框16的侧壁16b的内表面环绕于塑框12的侧壁12b的外表面。触控面板18设置于金属框16a上方并与覆盖顶面16a相接触,其可让使用者直接在触控面板18上输入操作指示。
在传统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上加金属框16可用以定位触控面板18且防止电子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and radio frequency)。如图2所示,在传统技术中,金属框16的侧壁16b与覆盖顶面16a之间的夹角16c会小于90度,用以将塑框12与显示面板模块14嵌合于金属框16中。如此设计的金属框在经过重工后,其夹角将回复为90度,且由于金属框16与塑框12之间于制作时会有公差,将会使得金属框16与塑框12组合后会有偏移的现象。此外,组立后的金属框16与塑框12之间亦可能因制作公差与组装时预留的间隙,使得粒子或异物会借由此缝隙进入触控面板18与显示面板模块14之间造成污染。显示面板模块14的光线亦会借由触控面板18与显示面板模块14的缝隙漏出。再者,金属框16在经过重工之后,金属框16的侧壁16b与覆盖顶面16a之间的夹角16c会大于90度,使得金属框16与塑框12间的固定更为困难。因此,一般在重工时,必须将原金属框16换掉,而使用侧壁16b与覆盖顶面16a的夹角16c小于90度的新金属框16,且触控面板18亦必须从原金属框16的表面取下,此举可能导致触控面板18的伤害。所以,传统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的结构具有重工步骤繁复等缺点。此外,当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掉落或遭受冲击时,外力可能会造成显示面板模块14的损伤,进而破坏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0的运作。
因此,如何发展出一种新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其不仅可以防止异物进入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模块之间、防止漏光、使金属框与与塑框间的固定性增加,又可以有效避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结构遭受冲击时所产生的破坏,便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有鉴于此,中请人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框型防护层的液晶显示器,以解决传统技术无法克服的难题,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运用。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有一第一框架,其中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侧壁,且第一侧壁环绕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显示面板模块,设置于第一框架的容置空间中,一第二框架,具有一覆盖顶面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覆盖顶面覆盖于显示面板模块的边缘区域,而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环绕于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以及一框型防护层,设置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
由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结构利用一框型防护层将第二框架固定于第一框架上,并使框型防护层、显示面板模块、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与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因此相较于传统技术直接卡合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结构,可大幅提升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的固定性与密合度,并避免应力冲击液晶显示器造成破坏等问题。
为了使能更近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辅助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图1为传统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金属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部分结构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触控式液晶显示器12 塑框12a底座12b侧壁14 显示面板模块14a液晶面板14b背光模块16 金属框16a覆盖顶面16b侧壁16c夹角18 触控面板30 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2 第一框架32a底座32b侧壁34 显示面板模块34a液晶面板34b背光模块36 第二框架36a覆盖顶面36b侧壁38 触控面板42 框型防护层44 显示窗 52 框型防护层52a深色黏着层 52b深色黏着层52c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与图4。图3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0的结构示意图,而图4为图3所示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0的部分结构仰视图。如图3所示,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0包括有一第一框架32、一显示面板模块34、一第二框架36、一触控面板38以及一框型防护层42。为清楚地了解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0的结构,首先阐述其相对位置。第一框架32具有一底座32a与一侧壁32b,其中侧壁32b环绕于底座32a周围,以定义出一容置空间。显示面板模块34包括有液晶面板34a以及背光模块34b,且设置于第一框架32的底座32a上方。更明确地说,显示面板模块34与第一框架32相接触并且被侧壁32b与底座32a所环绕包围。第二框架36具有一覆盖顶面36a以及一侧壁36b,其中覆盖顶面36a覆盖于显示面板模块34的边缘区域以及第一框架32的侧壁32b顶端,而第二框架36的侧壁36b的内表面环绕于第一框架32的侧壁32b的外表面。
请参考图4,并一并参考图3。图4中包括有第二框架36、触控面板38以及框型防护层42。第二框架36的覆盖顶面36a具有一显示窗口44用以曝露显示面板模块34的显示区域。触控面板38固定于第二框架36上方并与覆盖顶面36a相接触。特别注意的是,框型防护层42设置于第二框架36的覆盖顶面36a下方与第一框架32的第一侧壁32b上方之间,且框型防护层42直接与覆盖顶面36a下方及第一侧壁32b上方相接触。上述的框型防护层优选是一深色黏着层,例如一框型黑色双面胶带,利用其黏着功能使第二框架36的覆盖顶面36a固定密合于第一框架32上方,并且利用其深色的特性来避免漏光现象。另外,框型防护层42亦可同时覆盖第一侧壁32b与显示面板模块34的边缘区域。再者,框型防护层42、显示面板模块34、第一框架32、第二框架36与触控面板38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以达到防尘与防漏光的功能。第一框架32与第二框架36的材质可选自塑料或金属等材质,而显示面板模块34的构造可依照显示器的设计需求而调整。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5的各组件沿用图3的相同组件的附图标号。如图5所示,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框型防护层52也可以是一复合结构,其包括有二深色黏着层52a、52b与一缓冲层52c,且缓冲层52c设置于该二深色黏着层52a、52b之间。上述缓冲层52c的材料可选自由聚氨酯橡胶、发泡聚乙稀(expanded polyethylene;EPE)或发泡性聚丙烯(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所组成的群组。如此一来,框型防护层52还可以利用缓冲层52c来避免触控式液晶显示器30结构遭受冲击时所产生的破坏。另外,框型防护层52亦可为一深色可压缩材料,例如一黑色树脂,则利用其可压缩的特性来达到防尘、缓冲并且避免漏光的功效。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包括有一触控面板,设置于该第二框架上方并与该覆盖顶面相接触,但本发明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第二框架上方亦可不安装触控面板。如此一来,框型防护层仍然可使金属框与与塑框间的固定性增加,防止显示面板模块的光线从缝隙漏出,并有效避免液晶显示器结构遭受冲击时所产生的破坏,只是框型防护层、显示面板模块、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并未形成一密闭空间。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器的主要特征在于装设一框型防护层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相较于传统技术直接嵌合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本发明利用框型防护层的特性可使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的固定性增加,第二框架与第一框架的密合度增加以达到防尘与防漏光的功能,并有效避免液晶显示器结构遭受冲击时所产生的破坏。此外,若欲对本发明液晶显示器进行重工时,仅需更换框型防护层,便可重复使用第二框架,使其有效固定于第一框架上方,且不需针对第二框架和其上的触控面板进行额外的处置。反观传统触控式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由于重工时第二框架已变形,因此必须使用一新的第二框架进行组装,相对也必须对触控面板进行拆卸与组装的组装制程,故重工过程繁复也容易造成触控面板的伤害。因此,本发明液晶显示器在重工时,能较传统技术有效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一第一框架,其中该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侧壁,且该第一侧壁环绕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显示面板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框架的该容置空间中;一第二框架,具有一覆盖顶面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该覆盖顶面覆盖于该显示面板模块的边缘区域,而该第二侧壁的内表面环绕于该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以及一框型防护层,设置于该第一框架与该第二框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型防护层设置于该第二框架的该覆盖顶面下方与该第一框架的该第一侧壁上方之间,且该框型防护层直接与该覆盖顶面下方及该第一侧壁上方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型防护层同时覆盖该第一侧壁与该显示面板模块的边缘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型防护层为一深色黏着层,用以使该第二框架的该覆盖顶面固定于该第一框架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深色黏着层为一框型黑色双面胶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型防护层包括有二深色黏着层与一缓冲层,且该缓冲层设置于该二深色黏着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缓冲层的材料选自由聚氨酯橡胶、发泡聚乙稀或发泡聚丙烯所组成的群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型防护层为一深色可压缩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深色可压缩材料包括有一黑色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液晶显示器还包括有一触控面板,设置于该第二框架上方并与该覆盖顶面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框型防护层、该显示面板模块、该第一框架、该第二框架与该触控面板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框架的该覆盖顶面具有一显示窗口用以曝露该显示面板模块的显示区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其包括有一第一框架,其中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侧壁,且第一侧壁环绕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显示面板模块,设置于第一框架之容置空间中,一第二框架,具有一覆盖顶面以及一第二侧壁,其中覆盖顶面覆盖于显示面板模块之边缘区域,而第二侧壁之内表面环绕于第一侧壁之外表面,以及一框型防护层,设置于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之间。
文档编号G02F1/13GK1963613SQ2005101202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9日
发明者游川倍, 萧忠良 申请人:建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