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53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的带元件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已知这样的成像装置,其中将通过感光体(图像载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定影到记录纸张(记录介质)上以形成图像。在这种成像装置中,带元件(诸如用来传送记录纸张的传送带或中间转印带)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并且围绕它们行进。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带元件在行进期间沿着两个辊子的轴向方向朝着一侧运动。
为此,从使该装置保持廉价的方面看,成像装置构造成这样,即,通常通过在带元件的一边缘(或宽度方向端部)侧的内表面(底面)上布置一肋状凸起,从而使该肋状凸起沿带元件的行进方向伸出,并且沿辊子的一个轴向方向端部侧形成可与该肋状凸起接合的凹槽(肋状凸起可以插入该凹槽中),从而防止带元件沿着轴向方向运动(弯曲)(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报(JP-A)2000-321879)。
即使在成像装置以这种方式构造时,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因为在肋状凸起和凹槽之间沿辊子的轴向方向存在间隙,所以带元件在行进的同时沿辊子的轴向方向朝着一侧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带元件在行进的同时朝着没有突出地布置肋状凸起的相对侧的端部运动,则不会出现任何特别的问题。
但是,如果带元件在行进的同时朝着突出地设有肋状凸起的一个端部侧运动,则带元件在肋状凸起附近的部分会弯曲(例如,该部分成为曲面),从而出现带元件从辊子升起的现象。在出现这种现象时,可能发生潜在的问题,例如肋状凸起脱离凹槽或肋状凸起与带元件的内表面(底面)分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设想这样一种结构,其中,肋状凸起布置在带元件的两个端部侧且凹槽布置在辊子的两个端部侧,或者其中设有用来压住单独的带元件的夹具,但是在任一情况下都存在这样的缺点,即装置变得昂贵(成本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这些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构造成能够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确保带元件的行进稳定性的成像装置。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成像装置包括带元件,其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凸起,其布置成在带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的内表面上沿带元件的行进方向伸出;接合部分,其形成在辊子的端部中,并且所述凸起可与其接合;以及图像载体,其保持被转印到由带元件传送的记录介质上或带元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其中,其中一个辊子的沿带元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的端部沿其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偏移并且受到轴向支撑。
根据本发明,使带元件在行进的同时总是受到这样的调节,从而使它朝着没有突出地布置凸起的侧面(没有形成接合部分的侧面)运动。因此,可以确保带元件的行进稳定性。换句话说,因为不会出现例如带元件弯曲和从辊子升起的缺点,所以不会出现例如凸起脱离接合部分或凸起与带元件分离的问题。还有,也不会出现成本增大的缺点,因为仅仅使辊子的轴向中心位置偏移就足够了。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成像装置包括带传送单元,该带传送单元包括带元件,其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并传送记录介质;凸起,其在带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的内表面上布置成沿该带元件的行进方向伸出;接合部分,其形成在各辊子的端部,并且所述凸起可与其接合;以及壳体,其轴向支撑所述辊子;主体框架,其包括用于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载体;以及罩盖,所述带传送单元安装在其上,该罩盖可枢转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并且用来打开和关闭图像载体,其中,在罩盖朝着主体框架枢转并关闭图像载体时,所述壳体接触主体框架,由此其中一个辊子沿着带元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面的端部沿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偏移。


图1为表示关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2为表示其上安装有传送单元的罩盖和主体框架的示意立体图;图3为该传送单元的示意前视图;图4为一主动辊的示意局部剖前视图;图5为该传送单元的示意侧视图;图6为表示一从动辊倾角的示意放大平面图;图7为表示该从动辊倾角的示意放大平面图;以及图8为表示设有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基于附图中所示示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对于布置用于黄(Y)、品红(M)、青(C)和黑(K)的相应颜色的元件,有时将字母“Y”、“M”、“C”和“K”加在附图标记的后面。
首先,将对关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1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和2所示,成像装置10包括可拆卸地容纳图像载体(感光体)20和显影单元16的主体框架12和用来打开和关闭图像载体20和显影单元16的罩盖14。设有用来吸附并传送记录纸张P的传送带34的传送单元18可拆卸地安装在罩盖14上。
显影单元16包括充电辊22,用来使辊状图像载体20的表面均匀地充上电荷;光盒24,用来根据图像数据用图像光照射图像载体20以形成由静电电位差而产生的潜像;显影辊26,用来使调色剂选择地向潜像扩散并且使之显现;以及清洁元件28,用来在调色剂图像已经转印到图像载体20上之后与图像载体20滑动地接触并且清洁留在图像载体20上的所有调色剂。
每个图像载体20在其表面(外周表面)上都包括感光层。在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已经通过充电辊22均匀地充电之后,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围表面)曝光于从光盒24发出的激光(图像光),并且使曝光部分的电位降低,由此在图像载体2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图像)。充电辊22接触图像载体20,在充电辊22和图像载体20之间施加电压,并且在充电辊22接触图像载体20的区域附近的微小间隙中出现放电,由此充电辊22使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基本均匀地充电。
光盒24用闪烁的激光扫描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以根据图像数据在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光盒24可以构造成包括发光元件(例如,LEDs)装置并使其根据图像数据闪烁。
显影辊26布置成使其靠近且面对图像载体20,并在显影辊26和图像载体20之间施加显影偏压。因此,在显影辊26和图像载体20之间形成显影偏压电场,并且使具有电荷的调色剂扩散至图像载体20上的曝光部分以形成可视图像。
传送单元18包括横跨至少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伸展的传送带34。多个(四个,与后面所述的颜色对应)转印辊36在传送带34的内表面侧以预定间隔布置在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之间的预定位置处。
当关闭罩盖14时(当罩盖14朝着主体框架12枢转以关闭图像载体20等时),转印辊36面对图像载体20,从而使得传送带34夹在它们之间,并且在转印辊36和图像载体20之间形成转印电场,由此将图像载体20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转印到吸附在传送带34上并在其上传送来的记录纸张P上。
这里,显影单元16例如以黄(Y)、品红(M)、青(C)和黑(K)的顺序(从底部开始)垂直布置。显影单元16Y至16K以其中其左端和右端下部由布置在主体框架12中的支撑部分12A支撑的状态被容纳。定影装置38布置在显影单元16Y至16K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处(在主体框架12的上部)。
定影装置38包括加热辊40和加压辊42,其外周表面相互面对并以预定压力相互接触(以形成压区)。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由加热辊40和加压辊42加热/加压,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
在调色剂图像由于受到定影装置38(加热辊40和加压辊42)的加热/加压而被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之后,将记录纸张P排放到排纸盘44上。然后,在已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之后,通过清洁元件28清洁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从而使图像载体20准备用于下一次成像过程。
在主体框架12的下部中设有一可拆卸的供纸盒46。该供纸盒46构造成其可以被沿着与记录纸张P传送的相反方向拉出,从而它可以正确地供应记录纸张P。
从供纸盒46每次一张地供应记录纸张P的供纸辊对48布置在供纸盒46的前端部分附近。从供纸辊对48供给的记录纸张P由定位辊对49以预定定时供给到传送带34的吸附/传送表面并且传送到要转印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
下面,将对传送单元18进行更详细的说明,该传送单元18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10中的罩盖14上。传送单元18包括基本为矩形的框架状壳体50。主动辊30可轴向转动地支撑在壳体50的一个端部(上端部分)上,并且从动辊32可轴向转动地支撑在壳体50的另一个端部(下端部分)上。构造成静电吸附记录纸张P的传送带34缠绕在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上/横跨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伸展。
转印辊36Y至36K在传送带34的内表面侧以每种颜色的预定间隔布置在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之间。转印辊36Y至36K也可轴向转动地支撑在壳体50上(参见图1)。转印辊36Y至36K构造成在关闭罩盖14时以预定的压力接触图像载体20Y至20K,从而使传送带34夹在它们之间,并且随着传送带34的传送而转动。
如图3和4所示,用来将转动力传递给主动辊30的齿轮52固定地安装在从壳体50向外伸出的主动辊30的旋转轴30A的一个端部上。肋状凸起54布置成在安装齿轮52的侧面处的传送带34的内表面(底面)上沿着传送带34的行进方向线性伸出。
凹槽56在安装有齿轮52的侧面处沿着圆周方向形成在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中的预定位置处。肋状凸起54可与凹槽56接合(可以插入到其中)。因此,传送带34难以沿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的轴向方向弯曲。换句话说,传送带34在传送带34行进期间难以沿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的轴向方向运动。
如在图5和6中放大所示,从动辊32在其中从动辊32没有形成凹槽56的相对侧面处的端部沿远离图像载体20的方向稍微偏移(沿图5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状态中轴向支撑在壳体50上。例如在图6的平面图中,假设L表示从传送带34以正常预定压力接触图像载体20的状态(其中它与传送带34平行的状态)开始的从动辊32的最末端部分的最大距离,则在该情况下的偏移量为L等于大约0.5mm。
在当位于从动辊32的相对侧面处的端部如上所述偏移时用作转动参考位置的中心位置0可以如图6所示一样位于从动辊32的轴向方向的中心部分处,或者如图7所示一样位于从动辊32在形成有凹槽56的侧面处的最末端部分处。在任一情况下,这都是可以的,只要位于端部侧的旋转轴32A的轴向支撑位置如此偏移从而从动辊32在没有形成凹槽56的侧面(没有突出地布置肋状凸起54处)的端部在中心位置0和主动辊30的轴向中心线K(参见图3)之间的最小距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与图像载体20稍微分离。
下面,将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1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由供纸辊对48从供纸盒46每次一张地移取记录纸张P,并且由定位辊对49以预定定时传送到传送带34上。传送到传送带34上的记录纸张P由传送带34静电吸附并且传送到相应颜色的图像载体20Y至20K上。
在显影单元16中,首先通过充电辊22使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均匀地充电。然后,用来自光盒24的激光(图像光)扫描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并且在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之后,通过显影辊26将调色剂图像转移到图像载体20上,并且在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
当以这种方式在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上形成可视图像时,图像载体20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通过图像载体20和转印辊36转印到由传送带34吸附并传送来的记录纸张P上。这是按照黄(Y)、品红(M)、青(C)和黑(K)的顺序进行的。在已经将全色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时,通过传送带34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38。
转印到被传送至定影装置38的记录纸张P上的未定影图像通过加热辊40和加压辊42加热/加压并且定影。然后,在其上已经通过定影装置38使调色剂图像定影的记录纸张P被排放到排纸盘44上。在已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之后,通过清洁元件28清洁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从而使图像载体20准备用于下一次成像过程。
这里,如图5和6所示,从动辊32在端部侧的旋转轴32A的轴向支撑位置偏移预定量从而使没有形成凹槽56的端部侧与图像载体20稍微分离的状态中轴向支撑在壳体50上。因此,传送带34可以在行进的同时总是受到这样的调节,从而使它朝着没有突出地布置肋状凸起54的侧面(没有形成凹槽56处)运动,从而确保了传送带34的行进稳定性。
换句话说,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本发明,不会出现这样的缺点,即传送带34在肋状凸起54附近的部分弯曲,从而使该部分从辊子30和32升起。因此,不会出现例如肋状凸起54脱离凹槽56或肋状凸起54与传送带34的内表面(底面)分离的问题。
还有,因为从动辊32为在通过图像载体20将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时构成传送带34的转印表面(接触表面)的辊子,所以转印表面(接触表面)沿主扫描方向(主动辊30的轴向方向)的位置偏移可以受到适当的抑制。因此,在进行全色打印时可以改善色彩配准(color registration)。
而且,因为相对于图像载体20偏移预定量的辊子为从动辊32(即,因为它不是主动辊30),所以该辊子容易在结构方面易于偏移,并且在从动辊32偏移(倾斜)时用作转动参考位置的中心位置0和主动辊30的轴向中心线K之间的最小距离不会改变(恒定)。因此,可以抑制在传送带34的张力中的波动。因此,不会出现例如传送带34的行进稳定性变差的缺点。
作为使从动辊32在没有形成凹槽56的侧面处的端部沿着使之与图像载体20的表面(外周表面)稍微分开的方向偏移的方法,除了使该端部侧的旋转轴32A的轴向中心位置偏移并且使从动辊32轴向支撑在壳体50上之外,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即,例如如图2所示,具有预定高度的突出部分58可以布置在壳体50接触主体框架12的一个边缘部分(在没有形成凹槽56一侧的边缘部分)上,从而在关闭罩盖14时,使树脂制成的壳体50通过突出部分58弯曲(扭曲),并且从动辊32在没有形成凹槽56的侧面处的端部与图像载体20稍微分开。
在该情况下,优点在于,因为只要突出部分58突出地布置在壳体50的边缘部分上就足够了,所以可以很容易构造出本发明。突出部分58的形状、位置和数量可以适当地设计/改变。突出部分58可以突出地布置在主体框架12上,或者可以突出地布置在壳体50和主体框架12上。
下面将对关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显示出一成像装置11,它与成像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该成像装置11设有一中间转印带60。因此,相同的附图标记将给予具有与成像装置10的那些部分相同功能的部分,并且那些部分的详细说明将省略。
如图8所示,传送单元18可拆卸地安装在罩盖14上,并且该罩盖14通过铰链部分13可枢转地安装在主体框架12上。传送带34横跨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伸展,并且支撑辊68布置在位于主动辊30和从动辊32之间的适当位置处。
中间转印带60横跨主动辊62、从动辊64和张紧辊66伸展。与上述情况类似,肋状凸起(未示出)也突出地布置在中间转印带60上。并且与上述情况类似,在主动辊62和从动辊64中也形成有一凹槽(未示出)。相应颜色的转印辊36Y至36K布置在位于主动辊62和从动辊64之间与张紧辊66相对的适当位置处。
因此,通过图像载体20Y至20K和相应颜色的转印辊36Y至36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的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在通过张紧辊66和支撑辊68使中间转印带60和传送带34相互滑动接触的位置处转印到由传送带34吸附并传送的记录纸张P上。之后,由定影装置38使调色剂图像定影。
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成像装置11中,中间转印带60的从动辊64以与如上所述相同的方式构成。即,从动辊64在位于端部侧的旋转轴的轴向中心部分偏移预定量从而从动辊64形成有凹槽的端部侧与图像载体20稍微分离的状态中轴向支撑在用于中间转印带60的壳体(未示出)上。
因此,中间转印带60可以在行进的同时总是受到如此调节,从而使它朝着没有突出地布置肋状凸起的侧面(没有形成凹槽的地方)运动,从而确保了中间转印带60的行进稳定性。换句话说,与上述情况类似,防止了中间转印带60在肋状凸起附近的部分弯曲,从而使该部分从辊子62和64升起,并且防止了肋状凸起54脱离凹槽56或与中间转印带60的内表面(底面)分开。
还有,与上述情况类似,因为从动辊64为在通过图像载体20将调色剂图像(未定影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60上时构成转印表面(接触表面)的辊子,所以转印表面(接触表面)沿主扫描方向(主动辊62的轴向方向)的位置偏移可以受到适当的抑制。因此,在进行全色打印时可以改善色彩配准。
而且,因为相对于图像载体20偏移预定量的辊子为从动辊64(即,因为它不是主动辊62),所以该辊子在结构上容易偏移,并且在从动辊64偏移(倾斜)时用作转动参考位置的中心位置和主动辊62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不会改变(恒定)。因此,可以抑制在中间转印带60的张力中的波动。因此,不会出现例如中间转印带60的行进稳定性变差的缺点。
即使张紧辊66构造成与从动辊64类似也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缠绕在辊子上的带元件的长度(卷绕长度)越长,则这些辊子使得带元件向一侧运动的调节性能越高。因此,优选如上所述一样构成从动辊64,其中中间转印带60的卷绕量大于张紧辊66的卷绕量。
在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的一个方面中,突出部分可以形成在壳体或主体框架上,并且使得壳体弯曲,由此一个辊子在沿带元件宽度方向相对侧处的端部沿使之与图像载体分开的方向偏移。
根据本发明,使带元件在行进的同时总是受到如此的调节,从而使它朝着没有突出地布置凸起的侧面(没有形成接合部分的侧面)运动。因此,可以确保带元件的行进稳定性。换句话说,因为不会出现例如带元件弯曲和从辊子升起的缺点,所以不会出现例如凸起脱离接合部分或凸起与带元件分开的问题。还有,可以很容易构成本发明,并且不会出现成本增大的缺点,因为仅仅只要该突出部分形成为使得轴向支撑这些辊子的壳体弯曲就行。
在本发明中,形成在辊子端部上的接合部分可以是作为辊子的同一部件或是形成在该辊子端部上的单独部件。接合部分的形状可以是任选的,例如可以是带元件的凸起可插入到其中的凹槽,或者带元件的凸起抵靠其滑动的L形。另外,在本发明中,设有图像载体的主体框架包括间接支撑图像载体的框架和设在该框架中部件。
在上面方面的任一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一个辊子可以为构造接触图像载体的带元件的接触表面的辊子。
在该方面中,难以出现接触图像载体的带元件的接触表面沿主扫描方向(辊子的轴向方向)的位置偏移。因此,能够改善在全色打印时的色彩配准。
在上面方面的任一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一个辊子可以为从动辊。
在这方面中,优点在于,由于偏移辊为从动辊,所以容易使该辊子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采用从动辊的成像装置中,在从动辊偏移时用作转动参考位置的中心位置和主动辊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距离可以恒定。
在这方面中,可以抑制在带元件的张力中的波动。因此,不会出现例如带元件的行进稳定性变差的缺点。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带元件的行进稳定性且不会增加成本的成像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带元件,其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凸起,其布置成在该带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的内表面上沿带元件的行进方向伸出;接合部分,其形成在辊子的端部中,并且可与该凸起接合;以及图像载体,其承载被转印到由带元件传送的记录介质上或带元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其中,其中一个辊子的沿带元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处的端部沿着它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偏移并且受到轴向支撑。
2.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带传送单元,该带传送单元包括带元件,其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并传送记录介质;凸起,其布置成在带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的内表面上沿该带元件的行进方向伸出;接合部分,其形成在辊子的端部中,并且可与所述凸起接合;和壳体,其轴向支撑所述辊子;主体框架,其包括用于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载体;以及罩盖,所述带传送单元安装在其上,该罩盖可枢转地安装在主体框架上,并且用来打开和关闭图像载体,其中,在所述罩盖朝着主体框架枢转并且关闭图像载体时,所述壳体接触主体框架,由此其中一个辊子沿带元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处的端部沿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偏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形成在壳体和/或主体框架上并且使得该壳体弯曲,由此一个辊子的沿着带元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处的端部沿使之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偏移。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辊子为构造接触图像载体的带元件的接触表面的辊子。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辊子为从动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从动辊偏移时用作转动参考位置的中心位置和主动辊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距离保持恒定。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装置,它包括带元件,其横跨至少两个辊子伸展;凸起,其布置成在带元件的宽度方向的一个边缘侧的内表面上沿着带元件的行进方向伸出;接合部分,其形成在辊子的端部中,并且可与所述凸起接合;以及图像载体,它保持被转印到由带元件传送的记录介质上或带元件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其中一个辊子的沿带元件宽度方向的相对侧处的端部沿它与图像载体分离的方向偏移并且受到轴向支撑。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85195SQ200510127430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3日
发明者广江伸弘, 佐藤纪文, 坂本刚重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