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13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诸如激光打印机这种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已知的静电复制成像设备具有一感光鼓、一以可移除方式附接到主壳体上的鼓盒、一显影辊、以及一以可移除方式附接到该鼓盒上的显影盒。
这种成像设备中,主壳体上附接有鼓盒时仅有显影盒可相对于主壳体所装上的鼓盒附接或移除,而且在鼓盒上附接有显影盒时鼓盒可相对于主壳体附接或拆卸。
关于这种成像设备,已知的成像设备有一按压机构,当一显影盒附接到主壳体所装上的鼓盒上时,该按压机构与该显影盒接触,从而将该显影盒按压至该鼓盒(见例如JP-A-2003-084647)。
这种成像设备中,通过用按压机构将显影盒按压至鼓盒,来使显影辊按压抵靠感光鼓从而这样形成图像。
该按压机构设置为突出至显影盒。因此,显影盒附接或拆卸时所经过的路径(下文简称为“附接和拆卸路径”)必须弯曲以便避开该按压机构。当弯曲形成该附接和拆卸路径时,成像设备其尺寸的增加就不可避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中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可以有效配置,并能够在附接方向上可靠按压该处理盒。
成像设备包括设置在该成像设备中可沿附接和拆卸路径从该成像设备移除的处理盒;以及设置为可在向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的前进方向上和在从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的后退方向上双向移动的第一按压构件,该第一按压构件被配置成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第一状态下向处理盒被附接的附接方向按压处理盒,并且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后退方向移动的第二状态下使该处理盒能够拆卸。
根据上述配置,作为第一按压构件已经相对于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在后退方向上移动的结果,处理盒可在第一按压构件不会在附接和拆卸路径中对处理盒产生干扰的情况下附接或拆卸。另外,作为第一按压构件相对于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在前进方向上保持移动的结果,第一按压构件可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因此,可以不考虑第一按压构件而有效率地确定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另外,总能确保处理盒在附接方向上由第一按压构件按压。


附图中图1是示出用作成像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实施例的特征部分的侧剖视图;图2是从前上方位置观察时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鼓盒的立体图;图3是从后下方位置观察时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鼓盒的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鼓盒的俯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鼓盒的正视图;图6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鼓盒的右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鼓盒的左视图;图8是从前上方位置观察时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盒的立体图;图9是从后下方位置观察时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盒的立体图;图10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盒的俯视图;图11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盒的正视图;图12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盒的右视图;图13是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显影盒的左视图;图14是从前上方位置观察时图1所示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主壳体的立体图;图15是说明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鼓盒处于通过显影容纳部这种过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6是说明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鼓盒已经到达鼓容纳部)这种状态的侧视图;图17是说明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鼓盒处于枢轴运动这种过程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8是说明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鼓盒的附接已经完成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9A和图19B是说明在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时调节弹簧由鼓凸起部闩住这种状态的侧视图,其中图19A示出弹簧闩住前的状态,图19B示出弹簧处于闩住过程中的状态,图19C示出弹簧的闩住已经完成的状态;图20是说明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鼓盒处于通过显影容纳部这种过程的状态)的正视图;图21是说明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鼓盒的附接已经完成的状态)的正剖视图;图22A和图22B是说明在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时按压凸轮由鼓轴闩住这种状态(按压凸轮随鼓盒的附接或拆卸而同步闩住的模式)的侧视图,其中图22A示出按压凸轮闩住前的状态,图22B示出按压凸轮的闩住已经完成的状态;图23A和图23B是说明在鼓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时按压凸轮由鼓轴闩住这种状态(按压凸轮随显影盒的附接或拆卸而同步闩住的模式)的侧视图,其中图23A示出按压凸轮闩住前的状态,图23B示出按压凸轮的闩住已经完成的状态;图24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显影凸起部插入凸起插入槽之前所达到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5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显影凸起部已经抵靠凸起插入槽时所达到的状态)的侧视图;图26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分离状态)的侧视图;图27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接触状态)的侧视图;图28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分离状态)的俯视图;图29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分离状态)的正视图;图30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接触状态)的俯视图;图31是说明显影盒附接到处理容纳部上这种状态(接触状态)的正视图;图32A和图32B是凸轮驱动路径的特征部分的简图,图32A是俯视图,图32B是正视图;以及图33示出第二按压构件(不具有第二推动弹簧)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考附图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用作本实用新型成像设备的彩色激光打印机的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1中,彩色激光打印机1是一种水平级联型彩色激光打印机,其中多个处理部27在水平方向上并排排列。主壳体2中设置有一馈送纸张3的纸张馈送部4,一在所馈送的纸张3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5,以及一输出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纸张3的纸张排出部6。
主壳体2呈现箱状,其上侧开口,从侧面观察时具有基本呈矩形的轮廓,顶盖7置于主壳体2的顶部。顶盖7支撑为可绕主壳体2背面(下文中图1的左右侧分别称为“背面”侧和“正面”侧)所设置的铰链(未图示)转动,并设置为可相对于主壳体2打开和关闭。
如图14所示,主壳体2具有一左侧板8和一右侧板9,两者在横向方向上(即纵向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正交方向,该方向定义也适用于下文中任何相应叙述)以一间隔互相相对;多个(4个)分隔板10和前板11,分隔板10和前板11在左右侧板8和9之间延伸,并起到定位构件的作用。各个分隔板10和前板11设置为将左右侧板8和9之间的纵向空间分成下文将叙述的各个处理部27,其中各分隔板10在主壳体2其纵向方向的任何位置上互相分隔开,前板11设置在各个分隔板10的前面。
各个分隔板10和前板11设置为其上边缘部分相对于纵向方向(与下文将叙述的成像位置处纸张3的传送方向相同)和垂直方向向前倾斜,而其下边缘部分则向后倾斜。如图1所示,分隔板10和前板11配置为其上边缘部分与顶盖7在垂直方向上隔开,下边缘部分与下文将叙述的转印部28在垂直方向上隔开。
该主壳体2中,设置有各色的处理部27并且具有盒容纳部作用的多个(4个)处理容纳部12由互相相邻的分隔板10和前板11以及左右侧板8和9限定。
每个处理容纳部12具有一鼓容纳部13和一显影容纳部14。该鼓容纳部13起到容纳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第一容纳部作用,其上附接有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的保持部43。该显影容纳部14起到第二容纳部作用,其上附接有下文将叙述的显影盒32。
鼓容纳部13位于各个分隔板10下方。在纵向方向上,鼓容纳部13由分隔板10和前板11以其当前仰角按向下倾斜的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虚拟平面所限定。在横向方向上,鼓容纳部13由左右侧板8和9限定。这样限定的各内部空间用作各鼓容纳空间15,该空间具有容纳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的保持部43的第一容纳区域作用。
显影容纳部14设置为与鼓容纳部13在将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的方向上的上游位置处连续;即沿附接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方向在鼓容纳部13的往上方向的位置处连续。各个显影容纳部14在纵向方向上由分隔板10和前板11限定,在横向方向上由左右侧板8和9限定。这样限定的各内部空间(不包括下文将叙述的延伸部容纳空间18)用作各显影容纳空间16,该空间具有容纳下文将叙述的显影盒32的第二容纳区域作用。
如图14所示,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的各突出部51在其上滑动接触的各导轨部17设置于与分隔板10其横向方向上两端相对应的位置上的显影容纳部14的两侧。各导轨部17形成为沿鼓盒31附接或移除方向的厚带形状。
如图1所示,纸张馈送部4包括一从主壳体2的正面以可移动方式水平附接到主壳体2内部的底部的纸张馈送盘21;一设置在纸张馈送盘21正面侧的上方位置、起到馈送机构作用的拾取辊22和纸张馈送辊23;一设置在纸张馈送辊23正面侧的上方位置的纸张馈送侧U形路径24;以及一设置在纸张馈送侧U形路径24上任意位置的传送辊25和定位辊26。
纸张3堆放于纸张馈送盘21中,纸张3最上面的纸张由拾取辊22拾取并向前传送,然后通过纸张馈送辊23馈送到纸张馈送侧U形路径24。
纸张馈送侧U形路径24形成为用于传送纸张3的基本呈U形的路径,因此该路径的上游端在较低的位置与纸张馈送辊23相邻;并使得纸张3向前馈送;该路径的下游端在较高的位置与下文将叙述的传送带80相邻;并且使得纸张3向后输出。
已经由纸张馈送辊23向前馈送到纸张馈送侧U形路径24的上游侧端的纸张3由纸张馈送侧U形路径24中的传送辊25传送,并且使得纸张3的传送方向反转。定位以后,纸张3由定位辊26向后输出。
成像部5具有各处理部27、转印部28、以及一定影部29。处理部27为多色的色粉设置,即处理部27由黄色处理部27Y,洋红色处理部27M,青色处理部27C、以及黑色处理部27K构成。各处理部27设置在主壳体2的各个处理容纳部12中,按顺序配置为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重叠,同时在纵向方向上互相隔开。
每个处理部27具有一扫描单元30、与具有第一盒作用的感光盒相对应的鼓盒31、以及包括在处理盒中以可拆卸方式附接到鼓盒31上并具有第二盒作用的显影盒32。处理盒由鼓盒31和附接到该鼓盒31上的显影盒32形成。
扫描单元30具有一作为突出部设置的扫描器壳体35。扫描器壳体35内设置有一激光发射部(未图示)、一多角镜36、两个透镜37、38、以及一反射镜39。
如图14所示,扫描器壳体35位于每个分隔板10的横向中心位置,因此两个导轨部17两者间在横向方向上夹有扫描器壳体35互相相对;扫描器壳体35的后壁保持与分隔板10的前表面接触;并且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从分隔板10向前突出。如上所述,因为扫描器壳体35定位为从分隔板10向前突出,所以扫描器单元30、鼓盒31、以及显影盒32能互相靠近配置。因此,可以实现使成像设备小型化的尝试。
如上所述,因为扫描器壳体35定位为从分隔板10向前突出,只要显影盒32保持相对于鼓盒31的附接状态,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就受到限制。当显影盒32保持相对于鼓盒31的分离状态时,显影容纳部14允许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空间16。
如图15所示,显影容纳部14由扫描器壳体35形成,从而在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附接方向上和横向方向的另一正交方向(也就是说,所要附接的鼓盒31的厚度方向和所要附接的显影盒32的厚度方向,上述方向下文简称为“厚度方向”)比鼓容纳部13窄。
具体来说,显影容纳部14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大于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的保持部43的厚度;并形成为保持于处理容纳部12中;以及小于附接到显影盒32上的鼓盒31的总厚度。
对鼓盒31的附接方向上处于扫描器壳体35上游位置的鼓容纳部13,确保比显影容纳部14宽并且具有扩展区域作用的扩展空间19。因此,鼓容纳部13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保持在处理容纳部12中,并且大于附接到显影盒32上的鼓盒31的总厚度。
如下文所述,保持部43定位于扩展空间19的状态下,即鼓盒31容纳于鼓容纳部13的鼓容纳空间15以及显影盒32容纳于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的状态下,即使作出尝试使鼓盒31分离时,保持部43和扫描器壳体35也互相接触,使鼓盒31在分离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当显影盒32已经从显影容纳部14移除后鼓盒31在分离方向(向前的方向)上相对于扫描器壳体35位移一与显影盒32的厚度相对应的距离时,便允许鼓盒31在分离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可以使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时与鼓容纳部13分离。
容纳下文将叙述的鼓盒31的延伸部44并具有延伸部容纳区域作用的延伸部容纳空间18,形成于扫描器壳体35其横向方向的两侧和显影容纳部14中扫描器壳体35的上方,以及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附近(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和显影容纳空间16之间的空间,该空间定位有下文将叙述的中间板54)。
如图1所示,激光束从其中发出的出射窗40形成在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上。
扫描单元30中,基于图像数据从激光发射部照射的激光束经过多角镜36的反射,接着由透镜37、反射镜39、以及透镜38通过或反射,从而从出射窗40出射。
如图2和3所示,鼓盒31具有一用作第一包壳的鼓包壳41;一设置在鼓包壳41中并与具有处理单元作用的感光体相对应的感光鼓42;以及一作为充电装置的栅控式充电装置62(见图1)。
鼓包壳41具有呈突出部并且具有主体部作用的保持部43,以及从保持部43延伸的延伸部44。鼓包壳41用树脂材料整体形成。
参考图2至图7进行的对于鼓盒31的说明中,令图纸的上侧为上侧(即鼓盒31附接时所达到的后侧);图纸的下侧为下侧(即鼓盒31附接时所达到的前侧);保持部43定位的一侧为前侧(即鼓盒31附接时所达到的下侧);延伸部44定位的一侧为后侧(即鼓盒31附接时所达到的上侧)。
保持部43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互相相对同时互相隔开的两个保持侧壁45;一在各个保持侧壁45的各上边缘之间延伸的保持顶壁46;以及一从保持顶壁46的前边缘延伸到各个保持侧壁45上的垂直中点位置的保持前壁47。
保持部43的厚度(垂直长度)确定为大于显影盒32的显影包壳64的厚度(垂直长度)。
保持部43的厚度(垂直尺度)做得大于延伸部44的厚度(垂直尺度)。形成为比延伸部44厚的保持部43的结果是,感光鼓42和栅控式充电装置62可完全容纳其中。
如图6和图7所示,向后开口的基本呈U形的显影定位槽48形成于每个保持侧壁45的下部。感光鼓42的鼓轴60插入其中的插入部分49形成于显影定位槽48的前面。
如图2所示,下文将叙述的清洁器63滑动装配到其上的清洁器装配部50,形成于保持顶壁46其整个横向宽度。如图6和图7所示,其前边缘向上突出、并具有从侧面观察基本呈三角形轮廓的突出部作用的突出部51,形成于保持顶壁46其横向方向上的任何一侧。
如图2和图3所示,延伸部44形成为在显影容纳部14中从保持部43向后延伸,以便向上延伸到超过扫描器壳体35的上边缘部分,同时保持保持部43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
延伸部44具有在横向方向上互相相对同时互相隔开的两个延伸侧部52;一在各个延伸侧部52的各后端部之间延伸并用作延伸边缘部的延伸后壁53;以及一设置在由保持部43、各个延伸侧部52、和延伸后壁53所包围的区域中的中间板54。
如图2所示,每个延伸侧部52呈现其下部开口的基本呈C字形截面的轮廓。延伸侧部52的每个外侧面形成为从每个保持侧壁45的显影定位槽48的上部向后连续延伸,并从保持部43其横向方向上向后延伸。
如图3所示,每个延伸侧部52具有两个设置在延伸侧部的C字形空间中的加强肋55。用作各加强部并从底部观察时基本上呈X字形几何形状的加强肋55沿纵向方向排列。
横向方向上向外突出的鼓凸起部56设置于纵向方向上每个延伸侧部52其外侧面上的任意位置。
延伸后壁53在横向方向上延伸以便与各个延伸侧部52的各后端部分连接在一起。用作把手部的鼓把手57设置在延伸后壁53其横向方向的中心,其中为了进行相对于鼓容纳部13拆卸或附接鼓盒31的操作,把手部用于保持鼓盒31。
从顶部观察时中间板54基本上呈平面形状。如图2所示,中间板54设置为保持部43、各个延伸侧部52、以及延伸后壁53在由此所包围的区域中以及各个延伸侧部52的各上表面和延伸后壁53的上表面的后退位置处连接在一起。为了使扫描器壳体35的出射窗40所发射的激光束通过,中间板54中形成有一开口部58。如图4所示,从顶部观察时,该开口部58形成为一梯形形状,其中该梯形形状具有较宽的前侧和较窄的后侧。如上所述形成为梯形形状的开口部58其结果是,仅仅是中间板54中有激光束通过的区域被切除,与从顶部观察时形成有一矩形形状的开口部58的情况相比较,延伸部44的强度可得到加强。
如图2所示,感光鼓42在横向方向上容纳在保持部43中。感光鼓42具有一鼓主体59和一鼓轴60,鼓主体59呈现圆柱形状,并由一正向充电的感光层所形成,该感光层的最外层由聚碳酸酯形成,鼓轴60具有轴转动部作用和鼓主体59的轴向中心处的支撑轴作用,并且在鼓主体59的轴向方向上延伸。鼓轴60的各轴向端部插入各个保持侧壁45的各插入部49,并以无法旋转的方式由保持侧壁45支撑,从而在保持侧壁45的横向方向上突出到各个保持侧壁45之外。
枢轴支撑构件61以无法旋转的方式装配到鼓主体59的两个轴端中。各个枢轴支撑构件61由鼓轴60支撑以便能够相对于鼓轴60旋转。这样,鼓主体59支撑为可绕鼓轴60旋转。这种状态下,如图5所示,感光鼓42定位于保持部43中,使得感光鼓42的前表面从保持前壁47的下部暴露。
如图1所示,栅控式充电装置62沿横向方向容纳在保持部43中突出部51的上方(图2中向后)位置。栅控式充电装置62是一正向充电的栅控式充电装置,具有充电丝和栅极并产生电晕放电。栅控式充电装置62由保持顶壁46支撑在感光鼓42后面的(图2中上方)位置,与感光鼓42隔开并与其相对以避免与其接触。如图2所示,栅控式充电装置62配备有用于清洁充电丝的清洁器63,使得清洁器63滑动装配到保持顶壁46的清洁器装配部50上。
如图8和图9所示,显影盒32具有具有第二包壳作用的显影包壳64;一作为要设置在显影包壳64中的显影容纳部并具有处理单元作用的色粉容纳腔65(见图1);一供给辊66(见图1);一具有显影剂载体作用的显影辊67;以及一层厚调节片68。
参考图8至图13进行的对显影盒32的说明中,令图纸的上侧为上侧(即显影盒32附接时所达到的后侧);图纸的下侧为下侧(即显影盒32附接时所达到的前侧);显影辊67定位的一侧为前侧(即显影盒32附接时所达到的下侧);色粉容纳部65定位的一侧为后侧(即显影盒32附接时所达到的上侧)。
如图8所示,显影包壳64形成为其前侧开口的盒状。用作压力接触部的颚部69和用作各滑动接触部的弯曲部70设置在显影包壳64的前下端部分。
颚部69设置在显影包壳64的前下部分,在其横向方向整个宽度上向前稍许突出。如图11所示,为了防止色粉的泄漏,颚部69设置为与显影辊相对,从下面与显影辊67的外周表面按压接触。
弯曲部70设置在显影包壳64前下端的两个横向端部,两个横向端部之间夹有颚部69。如图12和图13所示,弯曲部70形成为基本呈L字形的弯曲板形状,从前到后突出至超过颚部69。
如图9所示,在横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并具有受按压构件(本说明书中均称为“受按压构件”)作用的显影凸起部71设置在显影包壳64的两个侧壁的后上端部。有一显影把手72设置在显影包壳64后壁的横向中心位置。该显影把手72用于在保持显影盒32的同时进行相对于显影容纳部14拆卸或附接显影盒32的操作。稍许向下突出的各接触突出91形成于显影包壳64底壁的两个后端附近位置。
如图1所示,色粉容纳腔65形成为显影包壳64的上部(或图8中的后部)。用作各色显影剂的色粉容纳在色粉容纳腔65内。具体来说,色粉存放于各个处理部27的色粉容纳腔65内。正向充电的非磁性单一组分的黄色聚合物色粉存放于黄色处理部27Y;正向充电的非磁性单一组分的洋红色聚合物色粉存放于洋红色处理部27M;正向充电的非磁性单一组分的青色聚合物色粉存放于青色处理部27C;正向充电的非磁性单一组分的黑色聚合物色粉存放于黑色处理部27K。
具体来说,通过聚合法获得的基本呈球形的聚合物色粉用作各色的色粉。诸如苯乙烯这种苯乙烯基单体,诸如丙烯酸、烷基(C1-C4)丙烯酸酯、烷基(C1-C4)偏丙烯酸酯这种丙烯酸单体通过诸如悬浮聚合这种已知聚合法共聚,从而获得结合树脂。如此获得的结合剂用作主要构成成分,与着色剂、电荷控制剂、以及石腊一起进行配方制作,从而形成色粉基微粒。外部添加剂添加到色粉基微粒中,其目的是提高流动性。聚合物色粉就这样形成。
上述黄色、洋红色、青色、以及黑色的着色剂均作为着色剂进行配方制作。电荷控制树脂通过具有诸如铵盐这种离子功能团的离子单体与诸如苯乙烯基单体或丙烯酸单体这种能够与离子单体共聚的单体共聚而获得。该电荷控制树脂作为电荷控制剂进行配方制作。例如,诸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钛酸锶、氧化铈、或氧化镁这种金属氧化物粉末;或者诸如碳化物粉末或金属盐粉末这种无机粉末作为外部添加剂进行配方制作。
用于搅动色粉的搅动器73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于处于色粉容纳腔65中的下部位置(图8中的前部位置)的显影包壳64的两个侧壁上。
供给辊66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于处于色粉容纳腔65的前下部位置(图8中的前下部位置)的显影包壳64的两个侧壁上。该供给辊66通过在一金属辊轴上包覆一辊体部分形成,该辊体部分用导电的海绵构件制成。
显影辊67设置为在供给辊66下方的位置(图8中的前部位置)与供给辊66相对,并按压抵靠于供给辊66。如图8所示,显影辊67设置在横向方向上显影包壳64的前端部分,使得显影辊67的前表面暴露。如前面所述,如此暴露的下端部分按压抵靠于颚部69。
显影辊67通过在一金属辊轴74上包覆一辊体部分75形成,该辊体部分75用一诸如导电橡胶材料这种弹性构件制成。具体来说,辊体部分75形成为由弹性体的辊部和涂覆层所构成的两层结构。辊部由含有碳微粒的导电的聚氨酯橡胶或硅橡胶制成或由EPDM橡胶制成。涂覆到整个辊部表面的涂覆层由诸如聚氨酯橡胶、聚氨酯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这种主要成分制成。辊轴75以可旋转方式支撑于两侧壁上,使得辊轴75的两个轴端在横向方向上从显影包壳64的各自侧壁突出到外面。
层厚调节片68设置为在横向方向上跨过显影包壳64的整个前上端部分。如图1所示,层厚调节片68通过对金属片簧构件所制成的片体的各自由端部分提供各按压部形成,每个按压部由绝缘的硅橡胶制成并具有半圆形的截面轮廓。有一片体的基础端部分由显影包壳64上壁的前端部分支撑,设置在各自由端部分上的各按压部配置为按压显影辊67的后表面。
如图14所示,主壳体2中,其中插入有鼓盒31的鼓轴60的引导槽101形成于每个处理容纳部12中,以引导鼓盒31的附接或拆卸。引导槽101以互相相对的方式形成于左右侧板8和9上,从而在横向方向上向外弯,并沿鼓盒31的附接拆卸方向定位以便从上至下向后倾斜。
如图19所示,每个引导槽101具有一上游引导部140和一下游引导部141。该上游引导部140形成为朝向纵向方向上的上游位置而展宽,并用于引导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下游引导部141与上游引导部140连续向下形成;并相对于上游引导部140在向后倾斜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形成为使下游引导部的宽度朝向下端部分逐渐变小;并且引导将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使得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以后保持部43向扩展空间19延伸。
每个引导槽101的下游引导部141的下端部分(最深部分)用作接纳鼓轴60的接纳部102。接纳部102纵向形成为鼓轴60精密装配到其中的凹陷形状,并且配置为当鼓轴60已经对接抵靠接纳部102时感光鼓42便与下文将叙述的传送带80接触。
从侧面观察时向后弯成矩形并具有第一定位部作用的鼓定位槽103,形成于每个引导槽101的上游引导部140上纵向方向上的任意位置。鼓定位槽103形成于左右侧板8和9上横向方向的各个互相相对位置上,以便能够接纳鼓凸起部56。
如图14所示,其中插入有显影盒32的各显影凸起部71的凸起插入槽133形成于每个引导槽101的上游引导部140的上侧,以便分切左右侧板8和9。如图24所示,凸起插入槽133在显影盒32的附接拆卸方向上,具体来说,在沿显影盒32附接或拆卸期间显影凸起部71在附接拆卸方向上移动的移动路径的向后向下方向上,从左右侧板8和9的上端部分直线分切成基本呈U字形的形状。凸起插入槽133形成为深于(低于)当显影盒32附接到鼓盒31时显影凸起部71所到达的位置的深度。另外,使凸起插入槽133在纵向方向上的宽度处于这样的范围,使显影凸起部71能够较松地装配到该槽中。该凸起插入槽133的上端部分形成为基本呈三角形,而且向上展宽,以便于接纳显影凸起部71。
引导槽101具有一用于限制由接纳部20所接纳的鼓轴60的移动的鼓轴锁定机构104(见图22);一用作限制鼓盒31转动的转动调节构件的调节弹簧105(见图19);以及一用于使显影盒32与鼓盒31接触或分离的接触/分离机构106(见图24)。
如图22所示,鼓轴锁定机构104具有一由用作按压构件的按压凸轮107和推动弹簧108所构成的组合,其中每个组合设置在鼓容纳部13的左侧板8上接纳部102附近的位置,以及鼓容纳部13的右侧板8上接纳部102附近的位置。
按压凸轮107呈现基本矩形板的形状,由设置为从左右侧板8和9的外表面横向突出到外面的支撑轴109支撑,使得按压凸轮107的各后下部分能够转动。按压凸轮107的后上角部分形成为对接抵靠于鼓轴60的接触部110。另外,有一接触轴112设置在按压凸轮107的前上部分,其中接触轴112通过形成在左右侧壁8和9上的椭圆孔111的方式横向、向内突出到鼓盒31的附接和拆卸路径(鼓轴60的移动路径)。
推动弹簧108用螺旋弹簧形成。推动弹簧108的螺旋部绕支撑轴109盘成螺旋形。各螺旋部的单端分别紧固到左侧板8或右侧板9,其另一端则由各自的按压凸轮107的下端部分闩住。结果,按压凸轮107由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推动而在接触部110使鼓轴60对接抵靠于接纳部102的方向以及接触轴112前进到鼓盒31的附接和拆卸路径的方向(图2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
如图19所示,调节弹簧105设置在左右侧壁8和9的外表面上鼓定位槽103附近的位置。调节弹簧105由一螺旋弹簧形成。螺旋弹簧105的螺旋部绕静止轴115盘成螺旋形,静止轴115从左右侧板8和9的外表面横向突出到外面。各螺旋部分的单端分别紧固到左侧板8或右侧板9。各调节弹簧105的其他端配置为面对鼓定位槽103;可以通过弹性力相对于鼓定位槽103前进和后退;以及始终保持相对于鼓定位槽103前进的状态。
如图24所示,接触/分离部106设置在左右侧板8和9的外表面上凸起插入槽133附近的位置。接触/分离部分106包括一用于在附接方向上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第一按压构件116;一用于推动第一按压构件116的第一推动弹簧117;一用于在分离方向上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第二按压构件118;一用于推动第二按压构件118的第二推动弹簧119;以及用作使第一按压构件116和第二按压构件118两者相对的凸轮构件的凸轮120。
第一按压构件116呈现一基本上呈V字形的形式,其中V字形的两分支通过一弯曲部分互相连续。在下文将叙述的分离状态下,其中一分支定位于与凸起插入槽133平行,另一分支定位于沿纵向方向。对接抵靠于显影凸起部71的凸起接触部121形成于该其中一分支的其中一端以便从该一端向前弯曲并在分离状态下延伸。凸起接触部121的下表面形成为一具有从上面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第一按压面作用的上按压面134。上按压面134形成为与显影凸起部71倾斜地接触,并且在接触显影凸起部71的同时在附接方向上产生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压力、以及朝向用作凸起插入槽133的参考平面的前边缘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压力。对接抵靠于凸轮120的凸轮接触部122形成于其中另一分支的另一端部分,作为在分离状态下从另一端部向上突出的突出部分。
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弯曲部分由一支撑轴123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支撑轴123设置为从左右侧板8和9的外侧表面上的凸起插入槽133的下端部分(最深部分)的后面横向突出到外面。从而,凸起接触部121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凸起插入槽133即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纵向前进或后退。凸轮接触部122设置为能够在与凸起插入槽133相对的位置上从下面与凸轮120接触或分离,其中有支撑轴123位于两者之间。
这种配置中,支撑轴123定位于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的下游。
第一推动弹簧117由一紧张弹簧形成。该紧张弹簧其中一端紧固于第一静止轴124,该第一静止轴124从左右侧板8和9的外表面上的一位置处突出,该两个位置均低于凸起插入槽133的下端部分(最深的部分)。紧张弹簧的另一端由凸轮接触部122闩住。从而,第一按压构件116始终由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推动力在凸起接触部121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前进(向前)的方向、以及凸轮接触部122靠近凸轮120(向上)的方向上推动。
第二按压构件118呈现一基本呈矩形板的形状。以一角度突出到向前向上方向并且在一分离状态下对接抵靠于显影凸起部71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设置于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前上端部分。以一角度突出到向前向下方向并且能够在一分离状态下与第一静止轴124接触的转动调节突出部126设置于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前下部分。在分隔状态下向上突出并与凸轮120接触的凸轮接触突出127设置在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后上部分。另外,向下突出并在一分离状态下闩住第二推动弹簧119其中另一端的弹簧闩住突出128设置于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后下端部。
第二按压构件118上的纵向中间位置由支撑轴123以可转动方式支撑。从而,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的一下游位置面对凸起插入槽133;即面对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上的任何位置。该移动路径中,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可在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拆卸方向上移动。转动调节突出部126可以与第一静止轴124接触或分离。凸轮接触突出127设置在与凸起插入槽133相对的位置,两者之间定位有支撑轴123,以便能够从下面与凸轮120接触或分离。
第二推动弹簧119由一紧张弹簧形成。该紧张弹簧其中一端紧固于第二静止轴129,该第二静止轴129在横向方向上从左侧壁8外表面上的一位置处和右侧壁9外表面上的一位置处突出到外面,该两个位置均低于第一静止轴124。紧张弹簧的另一端由弹簧闩住突出部128闩住。从而,第二按压构件116始终由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在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分离方向上按其移动路径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向上)方向;转动调节突出部126靠近第一静止轴124的(向上)方向;以及凸轮接触突出127与凸轮120分离的(向下)方向上推动。
第二推动弹簧1119的弹簧常数设定为小于第一推动弹簧117的弹簧常数。
如图28所示,第一按压构件116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由支撑轴123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第一按压构件116在横向方向上设置于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外面。另外,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因此,凸起接触部121的上按压面133和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下按压面135配置为在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方向上互相重叠。
如图24所示,凸轮120形成为基本上呈扇形,并设置为在支撑轴123的后上方向位置处在横向方向上从左右侧壁8和9突出到外面。凸轮120以无法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可转动支撑并具有转轴作用的凸轮轴130连接。具有圆弧形的第二面作用的接触面131,和设置在与接触面131相对的一侧并具有限定中心角的基本呈V字形的第一面作用的分离面132,连续形成于凸轮120的外周表面上,其中接触面131和分离面132有凸轮轴130介于两者之间。
通过凸轮轴130的转动,凸轮120的接触面131和分离面132选择性地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面对。
显影盒32保持附接到显影容纳部14上的状态。但非成像操作期间,凸轮120的接触面131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接触,使感光鼓42和显影辊67互相分离,由此向下按压凸轮接触部122和凸轮接触突出127。
如上所述,在分离状态下,第一按压构件116已经在第一推动弹簧117缩回、以及凸起接触部121克服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推动力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后退这种方向上转动。在该分离状态下,凸起接触部121已经在该后退方向上移动。但凸起接触部121在允许显影盒32附接和拆卸的范围内保持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稍许前进的状态。
在分离状态下,第二按压构件118已经在第二推动弹簧119压缩、以及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分离方向用大于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的按压力按压显影凸起部71这种方向,以及在转动调节突出部126靠近第一静止轴124的方向上转动。在该分离状态下,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中置于附接方向上显影凸起部71的一上游位置,该位置与下文将叙述的接触状态下的位置相对。
如图32A所示,每个处理容纳部12中,凸轮轴130在接触/分离机构106中左右侧壁8和9两者之间延伸,并由左右侧壁8和9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每个处理容纳部12中,凸轮成对地与凸轮轴130的两个端部连接。虽然未加说明,但第一按压构件116和第二按压构件118作为单一的一对构件与每个处理容纳部12的一对凸轮120相关联设置。
左侧壁8上,凸轮驱动齿轮136以无法相对转动的方式与突出到左侧壁8之外的各个凸轮轴130的端部连接。与相邻的凸轮驱动齿轮136啮合的中间齿轮137设置于各凸轮驱动齿轮136之间。如图32B所示,驱动力由小齿轮139从电动机138输入到由各个凸轮驱动齿轮136和各个中间齿轮137所构成的齿轮系列。结果,驱动力通过该齿轮系列输入到各个凸轮轴130,因此而转动各个凸轮轴130。单一对的凸轮120同时转动,因此使构成该单一对凸轮120的接触面131和分离面132选择性地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单一对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单一对凸轮接触突出127相面对。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各色的鼓盒31附接到各个处理容纳部12中相对应的鼓容纳部13上。从而,各个鼓盒31附接到主壳体2上,各色的显影盒32附接到相对应的显影容纳部14。因此,附接到主壳体2的各个鼓盒31附接到各自的显影盒32上。
现参考图15至图22说明鼓盒31和显影盒32相对于主壳体2的附接。
首先,为了将鼓盒31附接到处理容纳部12的鼓容纳部15,如图15所示操纵鼓把手57,从而将鼓盒31的各个鼓凸起部分56插入各自的引导槽101,并向下按压鼓盒31。结果,各个鼓凸起部56首先插入到上游引导部140中,鼓盒31经引导而通过显影容纳部14。然后,各个鼓凸起部56插入到下游引导部141中,使保持部43引导至扩展空间19。这样,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因此,能够保证鼓盒31的顺利附接。
当鼓盒31的保持部43通过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时,如图20所示,使鼓盒31的各个突出部51与显影容纳部14的各自的导轨部17相对,在附接操作过程中各个突出部51频繁与导轨部17滑动接触。这样,作为使各个突出部51和各个导轨部17互相滑动接触的结果,各自的突出部51从与扫描器壳体35相对的保持顶壁56朝向各自的导轨部17突出。因为导轨部17形成为厚带形状,通过使各个突出部51与各自的导轨部17接触,在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和保持顶壁56之间形成有宽裕,从而防止前壁34和保持顶壁56之间发生滑动接触。
鼓盒31的附接期间,各个突出部51与各自的导轨部17滑动接触,从而防止保持顶壁56与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滑动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在鼓盒31的附接期间本会造成的对鼓盒31的损害。尤其是,使各个突出部51与各自的导轨部17发生滑动接触,两者夹有扫描器壳体35,上述导轨部17设置为在横向方向上互相相对,因此保持部43能够可靠防止与扫描器壳体35发生滑动接触。
栅控式充电装置62定位于图2中各突出部51后面的鼓盒31的保持部43其中一位置。具体来说,鼓盒31附接期间,栅控式充电装置62定位于鼓盒31的附接方向上突出部51的一下游位置处的保持部43中。结果,鼓盒31的附接期间,各突出部51始终都位于栅控式充电装置62的前面,因此总能确保防止栅控式充电装置62受到损坏。
当鼓盒31的保持部43到达鼓容纳部13时,引导进入下游引导部141的鼓轴60便在倾斜的向后方向上移动,如图16所示,这是因为,下游引导部141相对于上游引导部140在倾斜的向后方向上弯曲。当鼓轴60对接抵靠于接纳部分102时,鼓包壳41的位置倾斜,如图17所示,使得保持部43的方向向后,而延伸部44的方向向前。在该状态下,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由延伸部44闭合。
因此,鼓轴60对接抵靠于接纳部102后,操纵鼓把手57,在鼓轴60由接纳部102支撑时通过将鼓轴60作为枢轴来使延伸部44从前到后转动。如图18所示,可以使延伸部44从显影容纳空间16后退到延伸容纳空间18。结果,显影容纳空间16可打开,可以使显影盒32容纳于显影容纳空间16中。
如图19A所示,当延伸部44从显影容纳空间16后退到延伸部容纳空间18时,各个鼓凸起部56与各自鼓定位槽103相对。如图19B所示,各个鼓凸起部56由各自的鼓定位槽103接纳。已经由各个鼓定位槽103所接纳的各自的鼓凸起部56进一步容纳于各个鼓定位槽103的最深部分,同时与各个调节弹簧105的另一端部保持滑动接触,如图19C所示。
同时,各个调节弹簧105的另一端部由各自的鼓凸起部56按压,因此通过各弹簧的弹力临时性地从各自的鼓定位槽103后退。各自的鼓凸起部56通过后,各调节弹簧105的另一端部通过各弹簧的弹力再次前进到各自的鼓定位槽103。
因此,各个鼓定位槽103的最深部分中所接纳的各自的鼓凸起部56通过再次朝向各个鼓定位槽103前进的各自的调节弹簧105的另一端部在与各个鼓定位槽103分离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延伸部44可以在从后往前的枢轴运动中受到限制。已经从显影容纳空间16临时性地后退到延伸部容纳空间18的延伸部44可防止不经意地从延伸部容纳空间18前进到显影容纳空间16,并得到可靠定位。
鼓盒31的拆卸期间,延伸部44通过操纵鼓把手57从后往前转动。结果,各调节弹簧105的另一端部由各个鼓凸起部56按压,并且通过该调节弹簧105的弹力临时性地从各自的鼓定位槽103后退。通过每个鼓凸起部56之后,各调节弹簧105的另一端部通过该弹力再次前进到鼓定位槽103。从而,各个鼓凸起部56可以与各自的鼓定位槽103分离。
另外,鼓包壳41倾斜配置,其中鼓轴60对接抵靠于接纳部102;保持部43的方向向后;延伸部44的方向向前。在该状态下,如图22A所示,鼓轴锁定机构104中,各保持侧壁45的各下端部分按压各个接触轴112,从而使按压凸轮107在接触轴112克服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从鼓盒31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这种方向(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
如上所述,当延伸部44从前到后转动时,如图22B所示,按压凸轮107便在接触轴112通过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朝向鼓盒31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这种方向(图22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结果,接触部110朝向引导槽101前进以便闭合该引导槽101,并朝向接纳部102按压鼓轴60,因而限制由接纳部102所接纳的鼓轴60的移动。
鼓盒31的拆卸期间,通过操纵鼓把手57延伸部44从后往前转动。然后,保持侧壁45的下端部分按压接触轴112,从而使按压凸轮107在接触轴112克服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从鼓盒31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这种方向(图22中的顺时针方向)上转动。结果,接触部110从引导槽101后退以便开放该引导槽101,并与鼓轴60分离。因此,由接纳部102接纳的鼓轴60的移动从一限制状态释放。
如上所述,作为将保持部43容纳在包括鼓容纳部13的延伸空间19在内的鼓容纳空间15中,以及将延伸部44容纳在显影容纳部14的延伸部容纳空间18中的结果,鼓盒31附接到主壳体2上。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位于每个处理容纳部12中以便从分隔板10起向前扩展,即从显影容纳空间16向前扩展。显影容纳部14中,当显影盒32附接到鼓盒31上时,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受到限制。但当显影盒32与鼓盒31分离时,则允许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中的显影容纳空间16。
因此,即使未确保测定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附接和拆卸路径总和的空间,作为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朝向显影容纳空间16扩展的结果,当鼓盒31与显影盒32分离时使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空间16而不与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发生干扰,鼓盒31可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并且容纳于鼓容纳空间15中。如下文将要叙述,只要显影盒32在附接到显影容纳部14时容纳于显影容纳区域16中,鼓盒31和显影盒32就能够得到附接。
具体来说,彩色打印机1中,通过利用要容纳显影盒32的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使与显影盒32分离的鼓盒31通过的同时避开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34,因而能够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因此,能够实现节省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其空间这种尝试,并实现使装置达到小型化这种尝试。
如上所述,即使显影容纳部14形成为比鼓盒31和显影盒32薄,鼓盒31和显影盒32两者均容纳于处理容纳部12中,首先仅使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中以后,比鼓盒31的保持部43薄的显影盒32接着附接到显影容纳部14。这样可附接鼓盒31和显影盒32。因此,能够实现节省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其空间这种尝试,也能够实现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在鼓盒31和显影盒32分别附接到鼓容纳部13和显影容纳部14上的状态下,处理容纳部12中,保持部43位于鼓容纳部13的延伸空间19中。但如上所述,在保持部43保持位于鼓容纳部13的延伸空间19中的状态下,鼓盒31在附接拆卸方向上的移动受到限制。当保持部43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延伸空间19位移超过与显影盒32厚度相对应的距离时,便允许鼓盒31在附接拆卸方向上的移动。因此,只要已使鼓盒31通过显影容纳部14以后保持部43位于延伸空间19中,鼓盒31就能够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显影盒32就能够附接到显影容纳部14上。因此,当显影盒32相继附接到显影容纳部14上,便能够进行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附接。因此,能够实现节省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其空间这种尝试,也能够实现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结果,鼓盒31容纳于鼓容纳部13的鼓容纳空间15中,显影盒32可容纳于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中。因此,可实现对鼓盒31和显影盒32的可靠容纳。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鼓盒31的附接期间,当由接纳部分102支撑时,鼓轴60用作一枢轴,使延伸部44从前到后转动,从而使延伸部44从显影容纳空间16后退到延伸部容纳空间18。结果,显影容纳空间16开放以便可容纳显影盒32。因此,通过简单的操作可使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从而可以将显影盒32容纳于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中。
另外,鼓轴60兼作枢轴,因此鼓盒31的附接期间可以实现提高感光鼓42定位准确性这种尝试,部件数可减少。
当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时,调节弹簧105防止鼓凸起部56从鼓定位槽113上拆卸,从而限制延伸部44从后往前的枢轴运动。因此,鼓盒31的附接得到可靠保持,可防止对显影盒32附接的妨碍。
鼓盒31的附接(枢轴运动)期间,鼓轴锁定机构104从鼓盒31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当鼓轴60由接纳部102接纳时,使引导槽101开放的按压凸轮107的接触部110,通过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朝向接纳部分102按压鼓轴,从而限制接纳部102中所接纳的鼓轴60的移动。因此,鼓盒31可顺利附接到鼓容纳部13上而不经受来自接触部110的大阻力。结果,鼓盒31的刚度不需做得大出很多,因此可实现鼓盒31小型化这种尝试。鼓盒31附接以后,接触部110朝向接纳部102按压鼓轴60,因此可实现鼓盒31的可靠附接以及感光鼓42的可靠定位。
作为保持侧壁45的下端部分按压接触轴112的结果,鼓轴锁定机构104克服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使按压凸轮107转动。简言之,与鼓盒31相对于鼓容纳部13的附接或拆卸同步,按压凸轮107的接触部110相对于引导槽101的移动路径也即鼓轴60前进或后退。因此,能够保证鼓盒31的可靠附接或拆卸。
鼓轴锁定机构104限制由接纳部102所接纳的鼓轴60的移动。因此,能够实现提高感光鼓42定位准确度这种尝试,部件数能够减少。
如图21所示,在保持部43容纳在鼓容纳部13的鼓容纳空间15中的状态下,在各自的导轨部17上经过以后,各个突出部51定位在扫描器壳体35下方。如图18所示,栅控式充电装置62的上部也定位于扫描器壳体35的下方。另外,感光鼓42与下文将叙述的传送带80接触。
如图21所示,在延伸部44容纳于显影容纳部14的延伸部容纳空间18中的状态下,各个延伸侧部52与各自的导轨部17接触,两者间在横向方向上夹有扫描器壳体35。结果,可防止延伸部44与扫描器壳体35发生干扰。另外,加强肋55形成于每个延伸侧部52上,因此每个延伸侧部52的强度得到提高。因此,可防止与各个导轨部17接触本会造成的延伸侧部52的变形。如图18所示,延伸后壁53定位于扫描器壳体35上方。因为延伸后壁53配备有鼓把手57,便于对鼓把手57的握持,可实现提高操作性这种尝试。虽然未说明,中间板54定位为与扫描器壳体35的前壁相对,同时中间板54的开口部58与扫描器壳体35的出口窗40相对。
如上所述,作为鼓包壳41的鼓盒31具有保持部43和延伸部44,并且在尺寸上可增加。但是鼓盒31的附接期间延伸部44可容纳于延伸部容纳空间18中,因此可实现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鼓包壳41中,保持部43和延伸部44均用树脂材料整体形成,栅控式充电装置62和感光鼓42定位于鼓包壳41中。另外,如下文所述,鼓包壳41形成为通过使用显影定位槽48接纳显影辊67的辊轴74,在将该辊轴74作为参照时可以使显影盒32定位。结果,鼓包壳41使所有的栅控式充电装置62、感光鼓42、以及显影盒32定位。因此,可通过简单的结构进行提高相对定位准确度这种尝试。另外,因为在显影辊67的辊轴74作为参照时显影盒32得到定位,能够实现提高显影辊67相对于感光鼓42的定位准确度这种尝试。另外,因为栅控式充电装置62设置于保持部43中,在将栅控式充电装置62定位于适当位置的同时能够实现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为了在显影容纳部14中将显影盒32附接到主壳体2中附接的鼓盒31上,如图24所示,使显影盒32的各个显影凸起部71与各自的凸起插入槽133相对。如图25所示,显影盒32向下按压。进而,各个显影凸起部71插入到各自的凸起插入槽133中,因而接触相对于各个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处于稍许前进的各个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如图26所示,在经过凸起接触部121上面以后,显影凸起部71接触面向各个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的各自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虽然各个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由各自的显影凸起部71在附接方向上按压,但凸轮接触部122与凸轮120的各接触面131保持接触,因此第一按压构件116的枢轴运动受到限制。因此,各个显影凸起部71在附接方向上的进一步移动受到限制,而在显影凸起部71对接抵靠于各自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位置保持静止。因此,显影盒32由鼓盒31保持,同时在感光鼓42和显影辊67两者之间存在少许宽裕。结果,显影盒32容纳于显影容纳部14的显影容纳空间16中,并附接到主壳体2中附接的鼓盒31上。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成像操作期间以外的时间中,显影盒32在工作期间保持与鼓盒31的分隔,使得感光鼓42和显影辊67互相分离。在成像操作期间,显影盒32在工作期间使得感光鼓42和显影辊67接触。
具体来说,为了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将分离状态切换为接触状态,凸轮120首先在分离状态下转动,其中凸轮120的接触面131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保持接触。从而使凸轮120的分离面132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
如图32所示,为了转动各个凸轮120,驱动力通过由小齿轮139、各个凸轮驱动齿轮136、以及各个中间齿轮137所构成的齿轮系列从电动机138输入到各个凸轮轴130,因此而转动各个凸轮轴130。从而,该对凸轮120同时转动,该凸轮对120的分离面132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单一对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单一对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
如图27所示,当凸轮120的分离面132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时,凸轮120的接触面131从向下的压力下释放。进而,第一推动弹簧117恢复其初始的被接触形状,第一按压构件116由于第一推动弹簧117的回复力在凸起接触部121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前进的方向上以支撑轴123为支点转动。另外,第二推动弹簧119恢复其初始的被拉伸形状,第二按压构件118由于第二推动弹簧119的回复力在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中转动,转动的方向朝向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分离状态下移动到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的下游。
作为第一按压构件116枢轴运动的结果,凸起接触部分121的上按压面134对接抵靠于显影凸起部71,从而在附接方向上朝向凸起插入槽133的前边缘按压显影凸起部71。作为第二按压构件118枢轴运动的结果,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分离状态下移动到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的下游。在该状态下,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下按压面135对接抵靠于处于由凸起接触部121的上按压面134按压的显影凸起部71,显影凸起部71通过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得到弹性地接纳。
因为第二推动弹簧119的弹簧常数设定为小于第一推动弹簧117的弹簧常数。因此,在分离状态下,显影凸起部71通过凸起接触部121的上按压面134所施加的按压力移动到附接方向上的下游。该状态下,显影凸起部71由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下按压面135接纳。作为显影凸起部71移动到附接方向上的下游的结果,显影辊67与感光鼓42接触。从而,感光鼓42和显影辊67互相接触。
该接触状态下,显影凸起部71通过由上按压面134所施加的按压力对接抵靠于凸起插入槽133的前边缘。
该接触状态下,第一按压构件116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由第一推动弹簧117和第二推动弹簧119推动。因此,凸轮120的分离面132、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以及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之间形成有宽裕。
为了将接触状态切换为分离状态,凸轮120以与上述接触状态相同的方式转动,凸轮120的分离面132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并与其分离。从而,使凸轮120的接触面131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接触。
如图26所示,当凸轮120的接触面131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时,凸轮120的接触面131与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轮接触部122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轮接触突出127相接触,从而向下按压凸轮接触部122和凸轮接触突出127。第一推动弹簧117缩回,第一按压构件116克服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推动力同时以支撑轴123作为支点以凸起接触部121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后退这种方向转动。第二推动弹簧119受到压缩,第二按压构件119在显影凸起部分71的移动路径中,通过大于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的按压力,以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接触状态下移动到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的上游这种方向同时以支撑轴123作为支点转动。
作为第一按压构件116的枢轴运动的结果,凸起接触部121的上按压面134与显影凸起部71分离,凸起接触部121稍许前进到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另外,作为第二按压构件116的枢轴运动的结果,凸起接触突出125在接触状态下移动到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的上游。与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移动相关,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下按压面135在一分离方向上按压显影凸起部71。作为显影凸起部71移动到其附接方向上的上游的结果,显影辊67与感光鼓42分离。从而,感光鼓42和显影辊67互相分离。在该分离状态下,凸起接触部121在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后退的方向上移动,并且进入一稍许前进的状态。因此,显影盒32可与显影容纳部14分离。
如上所述,在彩色激光打印机1的接触/分离机构106中,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已经在分离状态下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后退。因此,显影凸起部71在该移动路径中移动,该移动路径中没有凸起接触部121对显影凸起部71的干扰,并且显影盒32可得到附接或拆卸。
接触状态下,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已经前进到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因此凸起接触部121能够可靠地在附接方向上按压显影凸起部71。
因此,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能够形成为有效率的、基本呈直线的凸起插入槽133,不必考虑凸起接触部121。另外,显影凸起部71总能确保通过凸起接触部121在附接方向上受按压。
由于凸起插入槽133可形成为基本呈直线的结果,因而可实现装置小型化以及提高附接或拆卸显影盒32所需的操作性这种尝试。
该分离状态下,凸起接触部121已经在后退方向上移动。但凸起接触部121在允许进行显影盒32附接或拆卸的范围内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保持稍许前进。因此,显影盒32的附接或拆卸期间,使凸起接触部121在凸起接触部121不干扰显影凸起部71附接或拆卸的范围内与显影凸起部71弹性接触。通过该接触,显影盒32的附接或拆卸期间可有一喀哒配合触觉赋予操作者。因此,可以防止显影盒32定位于附接和拆卸路径中的中途位置。
即使在凸起接触部121已经在后退方向上移动的接触状态下,只要通过操纵显影把手72以预定水平的拉力或更大的拉力从显影容纳部14拉出显影盒32,凸起接触部121就克服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推动力在后退方向上移动。因此,例如,即使在诸如电源故障这种意外事故持续的情况下,显影盒32仍能在不会对第一按压构件116造成损害的情况下用力分离。
该接触状态下,凸起接触部121的上按压面134在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朝向凸起插入槽133的前边缘按压显影凸起部71,显影凸起部71保持与凸起插入槽133的前边缘相接触。因此,在接触状态下,显影盒32能够以高准确度定位。
另外,在分离状态下,接触/分离机构106中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下按压面135总能确保在拆卸方向上按压显影凸起部71。因此,非成像操作期间,显影盒32可以在附接方向上后退到上游。
因为显影盒32的附接过程中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任何位置上对接抵靠于显影凸起部71,因此,即使当显影盒32得到可靠的附接时,但作为显影盒32对接抵靠于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结果,显影盒32的作用力可由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缓和。因此,显影盒32和鼓盒31可得到保护免受损坏。
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中,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定位于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凸起接触部121的下游。因此,在接触状态下,显影凸起部71在凸起接触部121和凸起接触突出部125两者之间由凸起接触部121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同时,显影凸起部71在拆卸方向上由凸起接触突出部125按压,从而调节在显影盒32的附接方向上施加到显影盒32上的压力。因此,可以保证显影盒32的适当附接状态。
该接触状态下,接触/分离机构106中凸轮120的分离面132与凸轮接触部122和凸轮接触突出部127脱离接触。因此,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所有推动力可施加到凸轮接触部122上。在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施加到显影凸起部71上的压力可通过第一推动弹簧117的弹簧常数调节。另外,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所有推动力可施加到凸起接触突出部125上,在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施加到显影凸起部71上的压力可通过第二推动弹簧119的预先设定的弹簧常数调节。通过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推动力,凸起接触部121在附接方向上以预先设定的按压力可靠地按压显影盒32。通过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分离方向上以预先设定的按压力可靠地按压显影盒32。
因为第二推动弹簧119的弹簧常数设定为小于第一推动弹簧117的弹簧常数,因此,在接触状态下,显影凸起部71可保持在凸起接触部121和凸起接触突出部127两者之间,其中在显影盒32的附接方向上施加到显影盒32上的按压力得到稳定的减轻,可以保证显影盒32的适当附接。
具体来说,分离机构106中,成像操作期间凸轮构件120的分离面132与凸轮接触部122和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但不接触。进而,通过第一推动弹簧117在相对于附接和拆卸路径的前进方向上的推动力,凸起接触部121移动,从而按压显影凸起部71。通过以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在分离方向上按压由凸起接触部121所按压的显影凸起部71,凸起接触突出部125有弹性地接纳显影凸起部71。结果,通过第一推动弹簧117和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可使显影辊67和感光鼓42以稳定的按压力互相接触。
非成像操作期间,凸轮构件120的接触面131与凸轮接触部122和凸轮接触突出部127相对并向下按压两者。凸起接触部121克服第一推动弹簧117的推动力相对于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并与显影凸起部71分离。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在拆卸方向上以大于第二推动弹簧119的推动力的按压力按压显影凸起部71。因此,可以便于显影盒32的拆卸。
只要通过凸轮构件120的转动选择性地使分离面132和接触面131与凸轮接触部122和凸轮接触突出127相对,便可适当地使凸起接触部121和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路径前进或后退。在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施加到显影凸起部71上的压力可得到稳定的调节。另外,可便于显影盒32的拆卸。
如上所述,成像操作期间,使显影辊67和感光鼓42互相接触。非成像操作期间,显影辊67和感光鼓42互相分离。因为显影辊67和感光鼓42仅当需要时才互相接触,因而其寿命可以延长。
另外,分离机构106中,第一按压构件116和第二按压构件118由共同的支撑轴123以转动方式支撑。因此,可以进行使配置简化以及减少部件数这种尝试。
因为支撑轴123相对于显影凸起部71的附接方向上定位于凸起接触部121在附接方向上按压显影凸起部71这种位置的下游位置,因此可以减少第一按压构件116的枢轴运动量,而且可以进行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第一按压构件116的凸起接触部121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向内突出。第二按压构件118的凸起接触突出部125形成为在横向方向上向外突出。凸起接触部121的上按压面134和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的下按压面135定位为在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方向上互相重叠。因此,上按压面134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位置和下按压面135按压显影凸起部71的位置在显影凸起部71的移动方向上互相重叠。因此,显影凸起部71可以由凸起接触部121和凸起接触突出部125稳定按压。
该接触/分离机构106中,当驱动力从电动机138输入到由各个凸轮驱动齿轮136和各个中间齿轮137所形成的齿轮系列时,凸轮对120同时转动。因此,与多对第一按压构件116和多对第二按压构件118相关联设置的多对凸轮120可利用简单的配置可靠地转动。因此,可通过对多对第一按压构件116和多对第二按压构件118的适当操作,来实现多个显影盒32的可靠附接或拆卸。
这样附接的显影盒32中,显影包壳64的弯曲部70与分隔板10的后表面33接触,比颚部69的接触更快。显影盒32附接时弯曲部70保持与分隔板10的后表面33滑动接触。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对颚部69造成损坏,总能确保防止色粉从显影辊67的外周表面泄漏。
附接到鼓盒31上的显影盒32中,显影辊67的辊轴74装配到鼓包壳41的定位槽48上,使得显影盒32可在分离状态或接触状态下选择性地定位于显影容纳部14中,由此显影盒32相对于鼓盒31定位。另外,显影包壳64的底壁上的接触突出91对接抵靠于分隔板10的后表面33,由此显影盒32相对于显影容纳部14定位。具体来说,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使鼓凸起部56与鼓定位槽113的最深部分相接触,鼓凸起部56相对于鼓定位槽113的拆卸通过调节弹簧105来限制。从而,鼓盒31的鼓包壳41定位于向后的位置。同时,底壁上的接触突出91对接抵靠于分隔板10的后表面33,由此显影盒32的显影包壳64定位于向前的位置。从而,鼓盒31和显影盒32在纵向方向上分别定位。因此,与鼓盒31和显影盒32其中某一个相对于其中另一个定位的情况相比较,不容易产生配合公差。因此,鼓盒31和显影盒32能够以高准确度定位。
另外,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具有感光鼓42的鼓盒31和具有色粉容纳腔65的显影盒32可以拆卸或附接,因此鼓盒31和显影盒32可以根据感光鼓42和色粉容纳腔65的寿命独立地更换。
当鼓盒31附接到鼓容纳部13时,感光鼓42通过未图示的各接触点之间的连接而接地。成像操作期间,有一充电偏压加到栅控式充电装置62上。另外,成像操作期间,驱动力通过未图示的齿轮的啮合操作从电动机138输入,感光鼓42由此而旋转。
当显影盒32附接到显影容纳部14上时,成像操作期间显影偏压通过未图示的各接触点之间的连接加到显影辊67的辊轴74上。成像操作期间,驱动力通过未图示的各耦联器从电动机138输入,搅动器73、供给辊66、和显影辊67由此而旋转。
如图1所示,成像操作期间,各个处理部27的各个显影盒32中,存放于色粉容纳腔65中的各色的色粉由搅动器73搅动,然后色粉供应给供给辊66。供应给供给辊66的色粉通过供给辊66的旋转供给到显影辊67。此时,色粉在供给辊66和加上显影偏压的显影辊67两者之间经过正向充电。
与显影辊67的旋转相关联,供给到显影辊67的色粉进入层厚调节片和显影辊67两者之间,色粉作为一具有预定厚度的薄层涂覆于显影辊67的整个表面。
同时,鼓盒31中,栅控式充电装置62通过加上充电偏压产生一电晕放电,从而均匀地对感光鼓42的表面进行正向充电。与感光鼓42的旋转相关联由栅控式充电装置62进行均匀的正向充电后,感光鼓42的表面暴露于扫描单元30输出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下,由此形成一与纸张3上所要形成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作为感光鼓42进一步旋转的结果,当色粉通过显影辊67的旋转来面对并接触感光鼓42时,已涂覆于显影辊67整个表面并经过正向充电的色粉提供给感光鼓42表面形成的静电潜像,即感光鼓42经过均匀正向充电的表面的各被曝光区域,各被曝光区域其电位一旦曝光于激光束便下降。结果,感光鼓42的静电潜像变成可见图像,感光鼓42的表面上形成各自颜色的色粉像。
如图1所示,转印部28纵向置于主壳体2中纸张馈送部4上方、各处理容纳部12下方的位置,并具有驱动辊78、一从动辊79、传送带80、以及转印辊81。
驱动辊78设置于处理容纳部12其中容纳有黄色处理部16Y这种位置的前面。从动辊79设置于处理容纳部12其中容纳有黑色处理部16K这种位置的后面。
传送带80用由诸如聚碳酸酯或聚酰亚胺其中分散有诸如碳这种导电微粒的导电树脂制成的环形带形成。该传送带80围绕于驱动辊78和从动辊79的周围。
通过对驱动辊78的驱动,从动辊79受到驱动,由此传送带80以循环的方式在驱动辊78和从动辊79两者之间转动,转动的方向与成像设备中传送带面对各个处理部27的感光鼓42并与其接触的位置上感光鼓42的旋转方向相同。
转印辊81设置在围绕于驱动辊78和从动辊79周围的传送带80内,以便面对各个处理部16的感光鼓42,其中两者之间夹有传送带80。该转印辊81中,金属辊轴上包覆有由诸如导电橡胶材料这种弹性构件制成的辊体部分。转印辊81面对传送带80的同时与其接触的成像设备中,转印辊81设置为能够以与传送带80按循环方式转动的方向相同的方向旋转。
从纸张馈送部4馈送的纸张3通过驱动辊78的驱动作用和从动辊79的从动作用以循环方式运动的传送带80从前到后传送,以便相继通过传送带80和各个处理部27的感光鼓42之间的成像位置。在传送操作的过程中,形成于各个处理部27的感光鼓42上的各色的色粉像相继转印,由此在纸张3上形成有一彩色图像。
例如,当形成于黄色处理部27Y的感光鼓42表面上的黄色色粉像转印到纸张3上时,形成于洋红色处理部27M的感光鼓42表面上的洋红色色粉像再以重叠的方式转印到其上已经转印有黄色色粉像的纸张3上。通过同样的操作,形成于青色处理部27C的感光鼓42表面上的青色色粉像和形成于黑色处理部27K的感光鼓42表面上的黑色色粉像以重叠的方式转印。结果,纸张3上形成有彩色的图像。
与这样一种彩色图像的形成相关的是,彩色激光打印机1具有级联装置配置,其中每一对由鼓盒31和显影盒32组成的多对配置设置在各色的各个处理部27中。因此,各色的色粉像均以与单色图像的形成速度基本相同的速度形成。
定影部29设置在主壳体7中处理容纳部12其中黑色处理部16K容纳于主壳体2中这种位置的后面。定影部29定位为在纵向方向上与感光鼓42其接触传送带80的成像位置相对。该定影部29具有加热辊82和压力辊83。
加热辊82由初始的金属管形成,其中模制的释放层形成于初始金属管的表面。卤素灯沿其轴向结合在加热辊中。加热辊82的表面通过该卤素灯加热到一定影温度。压力辊83设置为按压该加热辊82。
转印到纸张3上的彩色图像传送到定影部分29,在通过加热辊82和压力辊83之间时使纸张3热定影。
纸张排出部6具有一U字形的纸张输出路径84、一用作排出机构的纸张排出辊85、以及一纸张排出盘86。
U字形的纸张排出路径84的上游端部在低位与定影部29相邻。U字形的纸张排出路径84的下游端部在高位与纸张排出盘86相邻。该路径形成为纸张3的基本呈U字形的传送路径。
纸张排出辊85设置为处于U字形的纸张输出路径84下游端的一对辊。
纸张排出盘86形成为主壳体2的上表面上从前到后向下倾斜的倾斜壁。
从定影部29传送出的纸张向后馈送到U字形的纸张输出路径84的上游端部。U字形的纸张输出路径84中,纸张的传送方向经过反转,然后纸张通过纸张排出辊85向前排出到纸张排出盘86。
如上所述,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纸张馈送部4的拾取辊22拾取纸张3的拾取方向向前,纸张3在各个成像位置的传送方向向后。这样,拾取方向和传送方向互相相反。另外,纸张3在各个成像位置的传送方向向后,纸张3由纸张排出部6中的纸张排出辊85输出的排出方向向前。这样,传送方向和排出方向互相相反。因此,可以在保证纸张3传送路径的同时进行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各个处理容纳部12中,鼓盒31和显影盒32相对于鼓容纳部13和显影容纳部14附接或拆卸,附接或拆卸的方向相对于纵向和垂直方向(纸张3的厚度方向)具有一倾斜,即为从上到下向后倾斜的方向。因此,可以进行提高鼓盒31和显影盒32附接或拆卸操作的便利性这种尝试。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每一对由鼓盒31和显影盒32组成的多对装置以及与该各对装置相对应的多个扫描单元一个接一个配置。因此,可通过对众多盒和单元这样一种有效率的配置来进行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彩色激光打印机1中,每个处理容纳部12中,鼓盒31的鼓包壳41的延伸部44插入到扫描单元30和显影盒32两者之间。允许扫描单元30出射的激光束通过到达感光鼓42的开口部58形成于延伸部44的中间板54中。因此,通过将延伸部44介于扫描单元30和显影盒32两者之间来保证有效率配置时,也可通过延伸部44中形成的开口部58来保证扫描单元30出射的激光束可靠通过到达感光鼓42。
上文说明中,如图22所示,鼓轴锁定机构104中按压凸轮107配备有接触轴112,使接触轴112与保持侧壁45的下端部接触,由此按压凸轮107克服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转动。但如图23所示,也可以设置以可移动方式装配到显影辊67的辊轴74上的装配构件113以取代接触轴112。
图23中与图22中所示的构件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参考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23中,装配构件113呈现基本上为U字形板的形状,并由设置为在横向方向上从左右侧板8和9的外侧表面突出到外面的转轴114以转动方式支撑。显影容纳部14中,当显影盒32相对于附接到鼓容纳部13的鼓盒31附接或拆卸时,装配构件113相对于显影辊67的辊轴74附接或分离,因而可与辊轴74的附接或移除操作相关联向前或向后转动。
按压凸轮107的前上部分对接抵靠于装配构件113,并始终由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推动从而在接触部110使鼓轴60对接抵靠于接纳部102这种方向、以及装配构件113受按压而相对于显影盒32的附接和拆卸路径(鼓轴74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从而与辊轴74相配合这种方向(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
如图23A所示,在显影盒32拆卸的状态下,装配构件113通过显影辊67相对于辊轴74的拆卸操作而转动,该拆卸操作在显影盒拆卸前进行,拆卸时克服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从而相对于辊轴74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并保持这样后退的状态。
如图23B所示,当附接显影盒32时,辊轴74与各自的装配构件113装配,因此使装配构件113在装配构件113相对于显影盒32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这种方向(图23中的逆时针方向)上转动。进而,按压凸轮107通过各自的推动弹簧108的推动力来转动,因此接触部110相对于引导槽101前进以便闭合该引导槽并朝向接纳部102按压鼓轴,从而限制接纳部102所接纳的鼓轴60的移动。
如上所述,图23所示的鼓轴锁定机构中,与显影盒32相对于显影容纳部14的附接或拆卸同步,按压凸轮107的接触部110相对于引导槽101即鼓轴60的移动路径前进或后退。因此,可以保证鼓盒31的可靠附接或拆卸。
上文说明中,接触/分离机构106中,第二按压构件118配备有第二推动弹簧119。但如图33所示,只要第二按压构件118的重心始终由支撑轴以转动方式支撑,使得枢轴运动调节突出部126下降而凸轮接触突出127上升,第二按压构件118就可以省略第二推动弹簧119。
上文所述说明的是直接将图像从各个感光鼓42转印到纸张3上的级联型彩色激光打印机1。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该类型打印机。例如,本实用新型也可配置为中间转印型的彩色激光打印机,该打印机将各色的色粉像从各个感光构件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并集中将各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另外,本实用新型也可应用于单色的激光打印机。
如参考本实施例所说明的那样,所提供的各配置列出如下。
(1)成像设备包括设置在该成像设备中可沿附接和拆卸路径从该成像设备移除的处理盒;设置为可在向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的前进方向上和在从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的后退方向上双向移动的第一按压构件,该第一按压构件被配置成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第一状态下向处理盒被附接的附接方向按压处理盒,并且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后退方向移动的第二状态下使该处理盒能够拆卸。
根据上述配置(1),作为第一按压构件已经相对于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在后退方向上移动的结果,处理盒可在第一按压构件不会在附接和拆卸路径中对处理盒产生干扰的情况下附接或拆卸。另外,作为第一按压构件相对于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在前进方向上保持移动的结果,第一按压构件可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因此,可以不考虑第一按压构件而有效率地确定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另外,总能确保处理盒在附接方向上由第一按压构件按压。
(2)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按压构件的设置位置,在允许处理盒在第二状态下附接和拆卸的范围内相对于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
根据上述配置,在处理盒的附接或拆卸期间,使第一按压构件在第一按压构件不妨碍处理盒附接或拆卸的范围内与处理盒相接触。在处理盒的附接或拆卸期间,可通过接触来赋予一喀哒配合触觉。因此,可以防止处理盒定位于附接和拆卸路径中的中途位置。
(3)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其中当受到所述处理盒朝向使处理盒拆卸的拆卸方向的、为预定水平或更大的按压力时,第一按压构件从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
根据上述配置,当已经受到处理盒在该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的、为预定水平或更大的按压力,其中第一按压构件已经在前进方向上移动时,第一按压构件便在后退方向上移动。因此,处理盒可用力拆卸,而不会对第一按压构件造成损坏。
(4)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其中成像设备设置有一与处理盒接触以使该处理盒定位的基准平面,其中第一按压构件设有按压处理盒的第一按压面,其中第一按压面与处理盒接触以产生按压力,从而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并朝向基准平面按压处理盒。
根据上述配置,当由第一按压构件的第一按压面按压时,处理盒朝向基准平面并在附接方向上受到按压。因此,处理盒能够以高准确度定位。
(5)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设有在附接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突出的受按压构件,其中第一按压构件与该受按压构件接触。
根据上述配置,第一按压构件与所要受到按压的构件接触,从而在附接方向上按压该处理盒。结果,可保证第一按压构件在附接方向上可靠按压处理盒。
(6)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在拆卸方向上按压处理盒的第二按压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第二按压构件能够在拆卸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因此,当处理盒不工作时,处理盒可以后退到附接方向上的上游位置。
(7)根据配置(6)的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设有在附接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突出的受按压构件,其中第二按压构件与该受按压构件接触。
根据上述配置,第二按压构件与所要受到按压的构件相接触,从而在拆卸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因此,可保证第二按压构件在拆卸方向上可靠按压处理盒。
(8)根据配置(6)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按压构件设置在附接和拆卸路径中的任意位置,并在处理盒的附接过程中与处理盒接触。
根据上述配置,第二按压构件在处理盒的附接过程中与处理盒接触。因此,即使用了过大的作用力附接,处理盒仍与第二按压构件接触,第二按压构件减轻该作用力,从而防止包括处理盒在内的装置遭受损坏。
(9)根据配置(8)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按压构件设置在处理盒的附接方向上第一按压构件的下游位置。
根据上述配置,处理盒在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两者之间受到按压;具体来说,处理盒由第一按压构件在附接方向上受按压,同时由第二按压构件在拆卸方向上受按压,因此在附接方向上对于处理盒的按压力可以调节。因此,可以保证处理盒的适当附接状态。(10)根据配置(6)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以可转动方式支撑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的支撑轴。
根据上述配置,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支撑为可绕共同的支撑轴转动。因此,可以实现简化配置和减少部件数这种尝试。
(11)根据配置(10)的成像设备,其中支撑轴设置在第一按压构件按压处理盒的位置的附接方向的下游位置。
根据上述配置,可以减少第一按压构件的转动量,可以实现装置小型化。(12)根据配置(6)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按压构件设有按压处理盒的第一按压面,其中第二按压构件设有按压处理盒的第二按压面,其中第一按压面和第二按压面配置为在处理盒的附接方向上重叠。
根据上述配置,第一按压构件按压处理盒的位置在处理盒的附接或拆卸方向上与第二按压构件按压处理盒的位置重叠。因此,处理盒可以由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稳定按压。
(13)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朝向处理盒的附接方向推动该处理盒的第一推动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处理盒可以在附接方向上由第一推动构件推动。从而,总能确保处理盒在附接方向上容易受到按压。
(14)根据配置(13)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按压构件设有第一推动构件从而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
根据上述配置,第一按压构件在附接方向上通过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来推动处理盒。因此,处理盒可在附接方向上由第一按压构件容易、可靠地按压。
(15)根据配置(14)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包括用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第一状态的第一面;以及克服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第二状态的第二面,其中该凸轮构件设置为可转动,并且选择性地使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其中一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当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时,第一按压构件通过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在相对于附接和拆卸路径的前进方向上移动。另外,当凸轮构件的第二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时,第一按压构件克服第一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在相对于附接和拆卸路径的后退方向上移动。因此,只要通过凸轮构件的转动使第一面和第二面选择性地面对第一按压构件,就能适当地使第一按压构件相对于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或后退。
(16)根据配置(15)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面和第一按压构件配置为当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时互相不接触。
根据上述配置,第一面与第一按压构件相对但不接触。因此,第一推动构件的所有推动力可以施加到第一按压构件上,第一按压构件能够以稳定的按压力按压处理盒。
(17)根据配置(13)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朝向处理盒的拆卸方向推动该处理盒以减小附接方向上的按压力的第二推动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因为处理盒可由第二推动构件在拆卸方向上推动,所以可调节用于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的作用力。
(18)根据配置(17)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推动构件和第二推动构件包括各弹簧,其中第二推动构件其弹簧常数配置为小于第一推动构件的弹簧常数。
根据上述配置,因为第二推动构件的弹簧常数设定为小于第一推动构件的弹簧常数,所以总能确保稳定调节用于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的作用力。
(19)根据配置(17)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在拆卸方向上按压处理盒的第二按压构件,其中该第二按压构件设有第二推动构件从而在拆卸方向上按压处理盒。
根据上述配置,第二按压构件通过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在拆卸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因此,总能确保通过第二按压构件在拆卸方向上很容易按压处理盒。
(20)根据配置(19)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朝向处理盒的附接方向推动处理盒的第一推动构件,其中第一按压构件设有该第一推动构件从而在附接方向上按压处理盒,其中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包括用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第一状态的第一面;以及克服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第二状态的第二面,其中该凸轮构件设置为可转动,并且选择性地使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其中一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其中该凸轮构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选择性地面对第二按压构件,其中当第一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时第一面用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在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按压第二按压构件,其中当该第二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时第二面用大于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按压力在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按压第二按压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当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时,第二按压构件通过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在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受到按压。当凸轮构件的第二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时,第二面通过大于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按压力在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按压第二按压构件。因此,只要通过凸轮构件的转动使第一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便可在附接方向上稳定调节用于按压处理盒的作用力。另外,只要使第二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便可便于处理盒的拆卸。
(21)根据配置(20)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一面和第二按压构件配置为当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第二按压构件时互相不接触。
根据上述配置,因为第一面与第二按压构件相对但不接触,第二推动构件的所有推动力可以施加到第二按压构件上,使第二按压构件能以稳定的压力按压处理盒。
(22)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基本为直线。
根据上述配置,处理盒的附接和拆卸路径基本为直线。因此,可以实现装置小型化和提高处理盒附接或拆卸操作的便利度这种尝试。
(23)根据配置(15)的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以超过一个的个数设置在该成像设备中,其中每个处理盒设有在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从两侧突出的各受按压构件,其中第一按压构件设置为在处理盒的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各受按压构件相关联的一对第一按压构件,其中凸轮构件对每个处理盒设置为分别与该对第一按压构件相关联的一对凸轮构件,其中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在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延伸的转轴,该转轴以无法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对凸轮构件连接,并以可转动的方式受到支撑;以及设置在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其任何一侧的齿轮系列,该齿轮系列与该转轴连接。
根据上述配置,当驱动力输入到齿轮系列时,驱动力从齿轮系列传递到各个转轴。当驱动力输入到各个转轴时,对凸轮构件同时转动。因此,总能确保与多对第一按压构件相关联设置的多对凸轮构件通过简单的配置而转动。因此,通过多对第一按压构件的适当操作,多个处理盒能够可靠附接或移除。
(24)根据配置(23)的成像设备,其中第二按压构件设置为与分别处于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两端的受按压构件相关联的一对第二按压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通过多对第二按压构件的适当操作,可更为可靠地进行多个处理盒的附接或拆卸。
(25)根据配置(1)的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是具有显影剂载体的显影盒,其中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一设有感光构件的感光盒,该感光盒配置为显影盒以可移除方式附接到该感光盒上,其中显影盒附接到该成像设备上使显影剂载体在进行成像操作时与感光构件接触,不进行成像操作时则与感光构件分离。
根据上述配置,在成像操作期间,显影盒附接到感光盒上使得显影剂载体和感光构件互相接触。在非成像操作期间,显影盒附接到感光盒上使得显影剂载体和感光构件互相分离。从而,仅当需要时显影剂载体和感光构件才互相接触,因此两者的寿命可以延长。
(26)根据配置(25)的成像设备,其中处理盒设有在附接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突出的受按压构件,其中第一按压构件与该受按压构件接触,其中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在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二按压构件;设置在第一按压构件上并且朝向处理盒的附接方向推动所述处理盒的第一推动构件;以及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包括用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第一状态的第一面;以及克服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第二状态的第二面,其中该凸轮构件设置为可转动,并且选择性地使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其中一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该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其中当不进行成像操作时该凸轮构件的第二面面对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
根据上述配置,在成像操作期间,凸轮构件的第一面与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相对。因此,可通过第一推动构件和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以预先设定的稳定按压力使显影剂载体和感光构件互相接触。在非成像操作期间,凸轮构件的第二面与第一按压构件和第二按压构件相对。因此,可以便于处理盒的拆卸。
(27)根据配置(25)的成像设备,其中感光盒和显影盒两者成对设置,其中该成像设备中设置有用于各色的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
根据上述配置,感光盒和显影盒设置为单一对,并且对各色设置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因此,可形成彩色图像的同时实现达到小型化这种尝试。
(28)根据配置(27)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拾取和馈送记录介质的馈送机构;以及排出该记录介质的排出机构,其中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沿该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设置在馈送机构和排出机构两者之间,其中该馈送机构拾取该记录介质的拾取方向与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相继形成图像的各成像位置处该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反,其中各成像位置处该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与该排出机构排出该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相反。
根据上述配置,该配置设定为使得记录介质的拾取方向与记录介质在成像位置处所实现的传送方向相反,记录介质在成像位置处所实现的传送方向与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相反。因此,可以在保证记录介质传送路径的同时实现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29)根据配置(28)的成像设备,其中感光盒和显影盒在各成像位置处相对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以及与该传送方向相正交的该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附接或拆卸。
根据上述配置,感光盒和显影盒在相对于记录介质在成像位置处所实现的传送方向以及与该传送方向正交的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倾斜的方向上附接或拆卸。因此,可以实现提高感光盒和显影盒附接或拆卸操作的便利度这种尝试。
(30)根据配置(28)的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与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相关联设置的多个曝光装置,其中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多个曝光装置在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各成像位置处一个接一个地配置。
根据上述配置,每一对由感光盒和显影盒所组成的多对以及与其相关联设置的多个曝光装置顺序配置。因此,可通过上述感光盒和显影盒以及曝光装置的有效率的布局来实现装置小型化这种尝试。
上文给出的是用于说明和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对实施例的说明。但这并意味着要穷尽本实用新型或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披露的刻板形式上,而是可以根据上述原理以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践进行和获得各种修改或变化。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应用程序而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的选择和叙述能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按各种实施例中利用本实用新型并对其进行各种修改,使其适合于所要求的特定用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由附后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物进行定义。
权利要求1.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该成像设备中可沿附接和拆卸路径从该成像设备移除的处理盒;设置为可在向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的前进方向上和在从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的后退方向上双向移动的第一按压构件,该第一按压构件被配置成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第一状态下向处理盒被附接的附接方向按压处理盒,并且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后退方向移动的第二状态下使该处理盒能够拆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设置位置,在允许所述处理盒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附接和拆卸的范围内相对于所述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当受到所述处理盒朝向使所述处理盒拆卸的拆卸方向的、为预定水平或更大的按压力时,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从所述第一状态移动到所述第二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成像设备设置有与所述处理盒接触以使该处理盒定位的基准平面,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设有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一按压面,其中所述第一按压面与所述处理盒接触以产生一按压力,从而在所述附接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并朝向所述基准平面按压所述处理盒。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设有在所述附接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突出的受按压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与该受按压构件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处理盒被拆卸的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二按压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设有在所述附接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突出的受按压构件,其中所述第二按压构件与该受按压构件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设置在所述附接和拆卸路径中的任意位置,并在所述处理盒的附接过程中与所述处理盒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设置在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方向上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的下游位置。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以可转动方式支撑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的支撑轴。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按压构件按压所述处理盒的位置的所述附接方向的下游位置。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设有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一按压面,其中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设有一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二按压面,其中所述第一按压面和所述第二按压面配置为在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方向上重叠。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朝向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方向推动该处理盒的第一推动构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设有所述第一推动构件从而在所述附接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包括用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一面;以及克服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二面,其中该凸轮构件设置为可转动,并且选择性地使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其中一面面对所述第一按压构件。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一按压构件配置为当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所述第一按压构件时互相不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朝向所述处理盒被拆卸的所述处理盒的拆卸方向推动该处理盒以减小所述附接方向上的按压力的第二推动构件。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构件和所述第二推动构件包括各弹簧,其中第二推动构件其弹簧常数配置为小于第一推动构件的弹簧常数。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二按压构件,其中该第二按压构件设有所述第二推动构件从而在所述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朝向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方向推动所述处理盒的第一推动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设有该第一推动构件从而在所述附接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其中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包括用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一面;以及克服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二面,其中该凸轮构件设置为可转动,并且选择性地使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其中一面面对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其中该凸轮构件的第一面和第二面选择性地面对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其中当该第一面面对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时第一面用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在所述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其中当该第二面面对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时第二面用大于所述第二推动构件的推动力的按压力在所述处理盒的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第二按压构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配置为当所述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所述第二按压构件时互相不接触。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的所述附接和拆卸路径基本为直线。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以超过一个的个数设置在该成像设备中,其中每个处理盒设有在所述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从两侧突出的各受按压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构件设置为在处理盒的所述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各受按压构件相关联的一对第一按压构件,其中所述凸轮构件对每个处理盒设置为分别与该对第一按压构件相关联的一对凸轮构件,其中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在所述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延伸的转轴,该转轴以无法相对转动的方式与该对凸轮构件连接,并以可转动的方式受到支撑;以及设置在所述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其任何一侧的齿轮系列,该齿轮系列与该转轴连接。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按压构件设置为与分别处于所述附接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两端的受按压构件相关联的一对第二按压构件。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是一具有显影剂载体的显影盒,其中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设有感光构件的感光盒,该感光盒配置为所述显影盒以可移除方式附接到该感光盒上,其中所述显影盒附接到该成像设备上使所述显影剂载体在进行成像操作时与所述感光构件接触,而不进行成像操作时则与所述感光构件分离。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盒设有在所述附接方向的相交方向上突出的受按压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与该受按压构件接触,其中该成像设备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处理盒被拆卸的拆卸方向上按压所述处理盒的第二按压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按压构件上并且朝向所述处理盒的附接方向推动所述处理盒的第一推动构件;以及凸轮构件,该凸轮构件包括用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所述第一状态的第一面;以及克服所述第一推动构件所提供的推动力将所述第一按压构件移动至所述第二状态的第二面,其中该凸轮构件设置为可转动,并且选择性地使该第一面和该第二面其中一面面对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其中在成像操作期间该凸轮构件的第一面面对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其中当不进行成像操作时该凸轮构件的第二面面对所述第一按压构件和所述第二按压构件。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盒和所述显影盒两者成对设置,其中该成像设备中设置有用于各色的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拾取和馈送一记录介质的馈送机构;以及一排出该记录介质的排出机构,其中所述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沿该记录介质的传送路径设置在馈送机构和排出机构两者之间,其中该馈送机构拾取该记录介质的拾取方向与所述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相继形成图像的各成像位置处该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反,其中各成像位置处该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与该排出机构排出该记录介质的排出方向相反。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感光盒和所述显影盒在所述各成像位置处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倾斜的方向以及与该传送方向相正交的该记录介质的厚度方向上附接或拆卸。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与所述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相关联设置的多个曝光装置,其中所述多对感光盒和显影盒以及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多个曝光装置在所述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上所述各成像位置处一个接一个地配置。
专利摘要一种成像设备包括设置在该成像设备中可沿附接和拆卸路径从该成像设备移除的处理盒;设置为可在向附接和拆卸路径前进的前进方向上和在从附接和拆卸路径后退的后退方向上双向移动的第一按压构件,该第一按压构件被配置成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前进方向移动的第一状态下向处理盒被附接的附接方向按压处理盒,并且在第一按压构件向后退方向移动的第二状态下使该处理盒能够拆卸。
文档编号G03G15/08GK2893756SQ20052010577
公开日2007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冈部靖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