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5421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开/关部分,并且在该装置主体处可通过该开/关部分的转动使容纳在装置主体中的多个盒暴露。
背景技术
彩色成像装置通常具有多个(例如,四个)处理盒(例如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241466号公报和2003-241620号公报)。在大多数情况下,在装置主体上安装一开/关部分,从而可以使所述多个处理盒暴露以进行维护等。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传统的成像装置的示例。
如图12所示,传统的成像装置81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开/关部分80。通过转动开/关部分80可以使容纳在装置主体中的多个处理盒86等暴露。
在开/关部分80的处理盒侧布置有转印带87的带外周面87E。一相对部件(图12中的吸引/保持辊)90设置成与带外周面87E相对。
为了使得成像装置81的高度较低,必须将处理盒86和相对部件(图12中的吸引/保持辊)90设置成彼此靠近。然而,如果它们放置得过于靠近,则问题在于,当打开和关闭开/关部分80时,相对部件90与处理盒86相干涉。在其中处理盒布置成垂直排成列的结构中,重要的是保持成像装置81的高度较低,从而这个问题变得尤为严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装置高度可以保持得较低。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容纳多个盒的装置主体;开/关部分,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并且通过其转动而能够使所述多个盒暴露;设置在所述开/关部分处的带,该带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开/关部分的盒侧;相对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开/关部分处以与所述带的外周面的所述部分相对;以及引导部分,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处并引导所述相对部件,从而使该相对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
所述相对部件可以是刮刀、刮除器、刷、吸引/保持辊、二次转印辊、清洁器等。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是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其中手动供纸盘打开的状态);图2是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其中在手动供纸盘未打开时供纸盒被拉出的状态);图3是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其中手动供纸盘关闭、并容纳供纸盒的状态);图4是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其中开/关部分打开的状态);图5是表示在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处理盒不妨碍吸引/保持辊的转动运动的局部侧剖视图(只显示了处理盒中最下部的处理盒);图6是构成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开/关部分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图6的局部放大视图;图8是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在关闭开/关部分当中的状态);图9是表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的结构的侧剖视图(在关闭开/关部分当中的状态);图10A至图10C是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在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在关闭开/关部分时由导轨引导的吸引/保持辊;图11A至图11C是示意性侧视图,表示在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在关闭开/关部分时由导轨引导的吸引/保持辊;以及图12是局部侧剖视图,表示在传统的成像装置中处理盒和作为相对部件的吸引/保持辊的构造(只显示了处理盒中最下部的处理盒)。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的打印机1是全色打印机。应指出的是,图1中的右侧对应于装置的前侧,而图1中的左侧对应于装置的后侧。在构成打印机1的打印机主体1M内,设置有大致垂直地以垂直列布置的四个处理盒3、4、5、6,以及沿这些处理盒3、4、5、6布置的转印带7。打开转印带7,从而处理盒3、4、5、6可沿大致水平方向安装在该打开空间中和从其移除。在处理盒3、4、5、6处分别设置有感光鼓(图像载体)11、12、13、14。
打印机1具有用于在各感光鼓11、12、13和14处进行图像曝光的ROS(光栅输出扫描仪)8。形成在感光鼓11、12、13、14上的静电潜像分别通过在处理盒3、4、5、6处的黑色(K)、青色(C)、洋红色(M)、黄色(Y)的调色剂显影。作为曝光装置的ROS 8由四个半导体激光器、fθ透镜、多角镜和/或用于偏转和扫描从这四个半导体激光器输出的四束激光束的多个反射镜等构成,所述四个半导体激光器基于与黑色(K)、青色(C)、洋红色(M)、黄色(Y)各颜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而被驱动并发光。
打印机1在这些处理盒的下方具有用于供应作为转印材料的片材P的供纸盒16(参见图2)。在打印机主体1M中形成有盒容纳部,在该盒容纳部中容纳有供纸盒16从而可从其拉出供纸盒16。
打印机1具有呈盖状的开/关部分20,该开/关部分在供纸盒16的上方构成在供纸盒16的拉出侧(图1至图4中的前侧)的装置侧壁部分。开/关部分20设置成通过能够围绕设于盒容纳部的下部处的转动支点J转动,而能够打开和关闭装置的侧面。通过打开开/关部分20,可以使处理盒3、4、5、6暴露并可进行更换,并且可在感光鼓11、12、13、14暴露的状态下进行对卡纸等的维修。开/关部分20具有可打开和关闭的手动供纸盘22。可通过该手动供纸盘22从打印机主体1M外部供应所需的片材P。
除了上述结构以外,打印机1还具有定影装置,用于在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P上进行定影处理;用于双面打印的传送通路9,用于在片材P的正面和背面翻转的状态下将一面上已经通过定影装置定影有图像的片材P再次传送至转印部;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打印机的操作;由图像处理电路等组成的控制器,其对图像信号进行图像处理;以及由高压电源电路等形成的电路,等等。应指出的是,在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T表示用于将其上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排出的排纸盘。排纸盘T与打印机主体1M的顶部一体布置。
(开/关部分)下面将详细地描述可以使开/关部分20的转动操作平稳,并且当关闭开/关部分20时可以定位开/关部分20的结构。
如图1至图4所示,开/关部分20可转动地安装在打印机主体1M上。通过转动并打开开/关部分20,可以使容纳在打印机主体1M中的处理盒3、4、5、6暴露。
在开/关部分20的处理盒侧(朝向装置主体的内部)定位有转印带7的带外周面7E(参见图5)。(这里,带外周面7E是指带7的外周面的面向处理盒侧的部分。)在开/关部分20处设置有吸引/保持辊30以与带外周面7E相对。吸引/保持辊30的辊表面压靠带外周面7E。
在打印机主体1M处设置有可滑动地引导吸引/保持辊30的引导部分。当打开和关闭开/关部分20时,吸引/保持辊30滑动。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吸引/保持辊30作为相对部件。然而,可以设置刮刀、刮除器、刷、二次转印辊、清洁器等来代替该吸引/保持辊。
下面将使用图8至图11A-图11C来描述引导部分。在打印机1处设置有作为引导部分32的从下侧引导吸引/保持辊30的导轨(引导部件)34;在两端部处支撑吸引/保持辊30的连接部件36;以及拉伸螺旋弹簧38(参见图11A至图11C),其安装在连接部件36上并朝向带外周面7E推动吸引/保持辊30。导轨34设置在打印机主体1M处(参见图8和图9)。
如图11A至图11C所示,拉伸螺旋弹簧38钩在形成于连接部件36和开/关部分20处的凸起(未示出)上,并布置成朝向抵靠着转印带7的带内周面侧的驱动辊40推动吸引/保持辊30。当开/关部分20打开并且吸引/保持辊30没有抵靠导轨34时(参见图11A),连接部件36被拉伸螺旋弹簧38拉动,另外其运动受到止动件(未示出)的限制,从而使吸引/保持辊30定位在驱动辊40的斜下方。
当打开的开/关部分20沿关闭方向转动时,从吸引/保持辊30的端部伸出的转轴抵靠导轨34的顶面(参见图8、图9和图10A)。应指出的是,在图8至图10A-C中,为简单起见,这些图显示吸引/保持辊30抵靠着导轨34,但实际上吸引/保持辊30的转轴抵靠着导轨34。
当开/关部分20沿关闭方向进一步转动时,吸引/保持辊30由导轨34的顶面引导并在其上滑动,从而吸引/保持辊30的高度方向位置逐渐升高(参见图10B)。
当开/关部分20完全关闭时,吸引/保持辊30到达预定位置(参见图10C)。这样确定拉伸螺旋弹簧38的安装位置,即,在这种状态下使得拉伸螺旋弹簧38向下推动连接部件36。这样,就有其中导轨34仅从下侧引导吸引/保持辊30的简单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吸引/保持辊30布置在盒6附近,在打开和关闭开/关部分20时吸引/保持辊30与盒6也不会彼此干涉,因此装置的高度可以保持得较低。另外,因为无论开/关部分20的转动支点J的位置如何都可避免吸引/保持辊30与盒6之间的干涉,所以增加了选择转动支点J的位置的自由度。
如上所述设置拉伸螺旋弹簧38。这样,朝向驱动辊40推动吸引/保持辊30的推动力根据开/关部分20的打开/关闭状态而改变。在其中开/关部分20打开的状态下,所述推动力被释放,从而可使卡住的片材不会被吸引/保持辊30和驱动辊40夹住。因此,改善了操作性。此外,可以使得吸引/保持辊30的滑动位置与开/关部分20的打开/关闭位置一致,从而可以防止滑动操作等中的问题。因此,提高了可靠性。
另外,因为如上所述那样设置连接部件36,所以可以使吸引/保持辊30的轴接收部分、以及支撑吸引/保持辊30以使吸引/保持辊30滑动的支撑部件构造成一体。这样,可以简化结构并减少成本。
因为吸引/保持辊30设置在开/关部分20处,所以易于维修,例如清洁吸引/保持辊30等。另外,当更换转印带7时,可以同时替换吸引/保持辊30。因此,在更换吸引/保持辊30时的操作性良好,并且易于吸引/保持辊30的终生维护。另外,易于使得吸引/保持辊30的直径较大,从而改善了推进片材时的可引导性。此外,通过打开开/关部分20,可以容易地除去夹在转印带7与吸引/保持辊30之间的片材,从而清除卡纸的性能良好。
在打印机主体1M处设置导轨34,在打开和关闭开/关部分20时,该导轨在引导吸引/保持辊30的同时支撑吸引/保持辊30。这样,当打开开/关部分20时,可以可靠地控制吸引/保持辊30的滑动运动轨迹,从而可以可靠地避免吸引/保持辊30与盒6之间的干涉。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装置高度保持较低的成像装置。
在这样构造的成像装置中,所述相对部件设置在开/关部分处而不是装置主体处。因此,可以高精度地定位开/关部分。
另外,因为当打开和关闭开/关部分时相对部件滑动,所以即使相对部件布置在所述盒附近,该盒与相对部件也不会彼此干涉,从而装置高度可以保持得较低。另外,因为无论开/关部分的转动支点位置如何都可避免相对部件与盒之间的干涉,所以增加了选择转动支点的位置的自由度。
通过使用全色打印机作为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应注意,上述实施例是一示例,并且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主题的范围内通过作出各种修改而实施本发明。另外,本发明的范围当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容纳多个盒的装置主体;开/关部分,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可通过转动使所述多个盒暴露;设置在所述开/关部分处的带,该带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定位在所述开/关部分的盒侧;相对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开/关部分处以与所述带的外周面的所述部分相对;以及引导部分,其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处并引导所述相对部件,从而使该相对部件可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是传送片材的传送带,并且所述相对部件是用于静电吸引片材并使该片材保持抵靠所述带的外周面的吸引/保持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置主体处布置有作为所述引导部分的结构部件的引导部件,该引导部件在打开和关闭所述开/关部分时引导所述吸引/保持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件设置成从下方引导所述吸引/保持辊,并且当所述开/关部分关闭时,所述吸引/保持辊的高度方向位置通过由于所述引导部件引起的滑动而升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朝向抵靠着所述带的内周面侧的辊推动所述吸引/保持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部件的推动力根据所述开/关部分的打开/关闭状态而改变。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保持辊由于其轴向中心运动而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动部件,该推动部件推动所述吸引/保持辊以使得所述吸引/保持辊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部件的轴接收部分、和支撑所述相对部件以使得该相对部件滑动的支撑部件由单个部件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和所述相对部件一体构成从而可更换。
全文摘要
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具有可转动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的开/关部分,并且由于该开/关部分的转动而可以使容纳在装置主体中的多个盒暴露。在该成像装置中,设置在开/关部分处的带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定位在开/关部分的盒侧。在开/关部分处设置有相对部件以与带的外周面的所述部分相对。在装置主体处设置有引导部分,该引导部件引导相对部件从而使相对部件可相对于装置主体滑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904754SQ20061007219
公开日2007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5日
发明者大越竹士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