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8717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成像装置中,当通过诸如转印辊的转印装置将形成在感光体或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诸如记录纸的记录介质上之后,通过用定影装置进行加热加压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如果转印后的记录纸歪斜或记录介质至定影装置的入口位置偏离预定位置,则当定影装置的定影辊或定影带运送记录纸时,记录纸可能起皱。
在日本特许第3430782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使用三个可单独调节速度的转印辊的结构,用于通过检测记录纸的倾斜供给并使转印辊在两端的周向速度产生差异来校正倾斜供给。
然而,该方法需要三个具有独立驱动部的转印辊,这导致机构复杂化。因此,成像装置的尺寸增大从而导致成本增加。另外,需要用于检测倾斜供给的检测传感器。
作为共享各种传感器以降低成本的一个示例,日本特开第3559224号公报中已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进行图像浓度控制的浓度传感器和卡纸传感器的结构。
然而,因为该结构不能同时用作检测倾斜供给的检测传感器,所以不能应用于使用转印辊校正记录纸的倾斜供给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其用于在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之后,通过检测转印后的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校正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其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检测器,其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控制器,其设在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其通过与图像载体一起夹持记录介质而输送记录介质,并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夹持压力调节部,其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提供不同的转印辊夹持压力,所述宽度方向为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检测器,其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夹持压力调节部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夹持压力。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分离机构的正视图;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分离机构的正视图;图4A至4C示意性地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除电金属板,其中图4A是表示其中除电金属板处于水平状态的视图,图4B是表示其中除电金属板的IN侧(输入侧)位于记录纸附近的状态的视图,而图4C是表示其中除电金属板的OUT侧(输出侧)位于记录纸附近的状态的视图;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夹持压力调节机构的视图;
图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局部侧视图;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电晕器(电晕放电器)的视图;图8是示意性表示用阻塞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记录纸的歪斜度的状态的视图;以及图9是一图表,表示在记录纸的歪斜度与施加在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分离机构的IN侧和OUT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上的电压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
如图1所示,成像装置10根据电子照相方法在诸如记录纸P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整个成像装置10由包括CPU、存储器等的控制部12(见图2)控制。
成像装置10包括在多个辊33(图1中仅示出其中一个)和支承辊40之上拉伸的环形带状中间转印带14。中间转印带14由驱动辊(未示出)驱动。另外,成像装置10包括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的成像部20。
在成像部20中,可转动地支承鼓状电子照相曝光件,即,感光鼓22。转动的感光鼓22的表面由充电装置24充上负电。使带电的感光鼓22的表面暴露于由曝光装置26发射的与图像信息对应的光L,从而在感光鼓2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该静电潜像由显影装置28显影,从而在感光鼓22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接着,通过一次转印辊30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未转印并留在感光鼓22的表面上的剩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32清洁。应注意调色剂的极性为负。
尽管未示出,对应于黄、品红、青和黑四种颜色的每一种设置成像部20,并且各成像部20将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以使得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4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
在与缠绕有中间转印带14的支承辊40相对的位置处设置二次转印辊42。如图2所示,通过高压电源HV3向二次转印辊42施加预定电压。
记录纸P在被运送后由如图1所示的滑槽件(shoot member)34引导,并在合适的定时被运送至由二次转印辊42和中间转印带14形成的夹持部。
当记录纸P通过二次转印辊42和中间转印带14之间时,从上述感光鼓22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的全色图像进一步被转印到记录纸P上。在全色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后,记录纸P被运送至由引导件50和70引导的定影装置72。
如图2所示,作为分离部的放电分离机构60设在引导件50和二次转印辊42之间。在放电分离机构60中,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其垂直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成直线设置具有尖端的锯形针状放电元件62、64。应注意针状放电元件62、64彼此电绝缘。尖端部通过施加有来自高压电源HV1、HV2的预定电压而放电。尽管在图2中锯形端看起来面向成像装置10的向下方向,但实际上所述端指向基本垂直于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的方向。
在各图中的箭头Y表示输送记录纸P的方向。另外,假设相对于记录纸P的输送方向,图2的右侧是IN侧而图2的左侧是OUT侧。
引导件50由多个沿着记录纸输送方向的肋51构成,并且在引导件50的背侧上(在与运送记录纸P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布置有沿其宽度方向伸长的除电金属板52。除电金属板52接地。除电金属板52可以通过电阻或电容接地。可选地,可以向除电金属板52施加预定电压而不使其接地。
调色剂图像转印之后的记录纸P由于其牢固性以及由HV1、HV2施加预定电压的针状放电元件62、64的放电,因此记录纸P与中间转印带14分离。另外,在除电金属板52与记录纸P之间发生放电,从而记录纸P被中和。接着,记录纸P被引导件50和引导件70引导并运送至定影装置72。
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72包括内部具有诸如卤素灯的热源74的热辊76、以及与热辊76配对的加压辊78。当记录纸P被夹在热辊76和加压辊78之间运送时,全色调色剂图像在热和压力作用下定影到记录纸P上。同时,热辊76和加压辊78中的任一个或两者可以由带而不是辊构成。
定影装置72运送记录纸P的输送速度略低于二次转印辊42和中间转印带14的夹持部运送记录纸P的输送速度。
在滑槽件34和二次转印辊42之间设置有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80,其能够测量中间转印带14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控制部12根据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结果控制显影装置28和曝光装置26,从而控制图像的浓度。
在引导件50的背部(与运送记录纸P的一侧相对)上设置有阻塞检测传感器54、55,用于检测记录纸P的前缘位置。如图2所示,阻塞检测传感器54、55布置在对应于所运送记录纸的宽度两端的位置(IN侧和OUT侧)。如果在到达预定定时之后阻塞检测传感器54、55未检测到记录纸P的前缘,则控制部12就确定发生阻塞。
下面将描述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操作。
在成像过程中,当记录纸P通过二次转印辊42和中间转印带14之间的夹持部并且将全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P上时(以下称为“在图像转印后”),在记录纸P倾斜供给的情况下,可能发生诸如阻塞的输送故障。另外,当通过定影装置72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该记录纸被倾斜供给或者其在送入定影装置72中的方向上的前缘不是水平的)上时,记录纸P可能起皱。
在图像转印后,记录纸P被倾斜供给或者记录纸P至定影装置72的入口位置不水平,这是因为记录纸P在运送中相对于引导件50在IN侧和OUT侧之间受到不同的摩擦阻力,或者是因为记录纸P在运送中由于记录纸P的种类、厚度、牢固性等而未与引导件50接触(参照图1中的虚线)。因此,记录纸P可能不稳定地进入定影装置72。
如果记录纸P如图8所示被倾斜供给,则在IN侧上的阻塞检测传感器54与OUT侧上的阻塞检测传感器55之间检测记录纸P的定时略微不同。在图8的情况下,OUT侧上的速度高而IN侧上的速度低(夸大表示记录纸P的歪斜度以便于理解)。这样,控制部12从检测定时差获取记录纸P的歪斜量。
通过控制施加在IN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2和OUT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4上的电压,在IN侧和OUT侧之间对于记录纸P施加不同的分离力,从而修正记录纸P的歪斜度。
图9表示试验结果,进行该试验以查看在施加于IN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2和OUT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4上的电压与记录纸P的歪斜长度之间的关系。应注意,“-”表示其中针状放电元件62或64漂浮(未连接到任何施加有确定的受控电压的物体)的状态。
图表中很明显的是,如果在IN侧和OUT侧上施加相同电压,则歪斜长度较小。相反,如果在OUT侧保持漂浮的同时施加在IN侧上的电压变化,则在IN侧的记录纸P领先量以-3kV,0kV和+3kV的顺序增加。相反,如果在IN侧保持漂浮的同时施加在OUT侧上的电压变化,则在IN侧的记录纸P以-3kV,0kV和+3kV的顺序落后(在OUT侧的记录纸P领先量增加)。
这样,控制部12根据如上所述在IN侧上的阻塞检测传感器54与OUT侧上的阻塞检测传感器55之间的检测定时差,控制HV1和HV2以设置施加在针状放电元件62、64上的电压,从而修正在图像转印后的记录纸P的歪斜量。因此,抑制了定影装置72中在记录纸P上产生的诸如阻塞或起皱的输送故障。另外,因为在二次转印辊42的下游侧校正了记录纸P的歪斜度,所以可控制歪斜度而不影响由转印辊42和中间转印带14进行的调色剂图像转印。
另外,因为阻塞检测传感器54、55用作歪斜量检测传感器,所以不需设置单独的歪斜量检测传感器。即,传感器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减小尺寸并降低装置成本。
可以使用用于测量相对于记录纸P的距离的距离传感器来用作歪斜量检测传感器,而不使用阻塞检测传感器54、55。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确定沿记录纸P的宽度方向与距离传感器的距离较小的一侧领先记录纸P的另一侧。如果在到达预定定时的时候相对于记录纸的距离无限远或者距离长于预定量,则可以确定不存在记录纸P,即,发生了阻塞。
另外,可以沿记录纸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用于检测图像浓度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80,并将它们用作歪斜量检测传感器。可选地,可以在与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80相同的位置处布置两个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上的位置(利用该位置控制曝光装置26的曝光定时)的图像位置检测传感器,并将它们用作歪斜量检测传感器。可以将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或图像位置检测传感器布置在二次转印辊42的下游侧,以检测在图像转印后记录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即使通过这种结构,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或图像位置检测传感器也可用作歪斜量检测传感器。另外,布置在二次转印辊42上游侧的阻塞检测传感器(未示出)可用作歪斜量检测传感器。可以单独设置独立的歪斜量检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还可以通过获取记录纸P中电压电平的变化而检测记录纸P的通过高度。
因为能直接检测在图像转印后记录纸P的歪斜度,所以歪斜量检测传感器可设在二次转印辊42的下游侧。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重复部件的描述。
如图3所示,通过共用的高压电源HV3向IN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2施加高电压,HV3还是二次转印辊42的电源。控制部12通过控制由HV1施加在OUT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4上的电压而修正歪斜度。通过该结构,可去掉其中一个高压电源(见图2、图3)。
如果施加在二次转印辊42上的HV3的电压由于环境条件或辊42的老化而发生变化,则将由HV1施加在OUT侧上的针状放电元件64上的电压调整为与HV3的电压变化相对应。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名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如图4所示,除电金属板152的IN侧和OUT侧固定在致动器154、156的伸缩杆155、157上。致动器154、156由控制部12控制。如图4B、图4C所示,可以通过移动伸缩杆155、157来改变除电金属板152与记录纸P之间在IN侧和OUT侧的各个距离。记录纸P的与除电金属板152距离较小的一侧被提前运送。
控制部12通过根据记录纸P的歪斜量控制致动器154、156,而改变除电金属板152与记录纸P之间在IN侧和OUT侧的相应距离,从而校正在图像转印后记录纸P的歪斜度。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名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如图5所示,二次转印辊142能够通过夹持压力调节机构200使在IN侧和OUT侧之间的夹持压力产生差异。
夹持压力调节机构200具有用于推压设在二次转印辊142各端处的支承部102的偏心凸轮。可以通过用调节电机106使偏心凸轮104转动来调节将二次转印辊142压向中间转印带14(支承辊40)的力(夹持压力)。可以通过利用偏心凸轮104改变IN侧和OUT侧之间的推压力而调节沿二次转印辊142宽度方向的压力平衡,即,可使在二次转印辊142的IN侧和OUT侧上的夹持压力产生差异。虽然图5仅示出OUT侧上的端部,但IN侧上的端部也具有相同的结构。调节电机106也由控制部12控制。
可以通过沿二次转印辊142的宽度方向调节夹持压力的压力平衡来校正记录纸P在其输送方向上的歪斜度。例如,如果IN侧上的夹持压力增加而OUT侧上的夹持压力减小,则记录纸P的IN侧被提前供给。
控制部12根据记录纸P的歪斜量控制夹持压力调节机构200,从而校正在图像转印后记录纸P的歪斜度。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名称,并省略对其的重复描述。
如图6所示,在引导件50与二次转印辊42之间设置有作为分离部的电晕器160(电晕放电器,以下相同)。
如图7所示,通过弯曲金属板形成的电晕器160具有槽状(具有U形截面)保护电极162,在该电极162中其面向记录纸P的输送路径的部分开口。保护电极162接地。设置由绝缘体构成的板件164、166以密封保护电极162的两端。另外,在保护电极162的中央设置由绝缘体构成的板件170。
由钨或不锈钢细线构成的线172、174沿着垂直于记录纸P输送方向的宽度方向延伸。线172设在OUT侧上的板件164与中央的板件170之间,而线174设在IN侧上的板件166与中央的板件170之间。线172、174彼此电绝缘。
分别由高压电源HV4和HV5向线172和174施加高电压。
控制部12从通过IN侧上的阻塞检测传感器54与OUT侧上的阻塞检测传感器55获取的检测定时来计算记录纸P的歪斜量,并根据该歪斜量来控制HV4和HV5,从而调节施加在线172、174上的电压。因此,在电晕器160的IN侧和OUT侧提供针对记录纸P的不同的分离力,从而校正在图像转印后记录纸P的歪斜度。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几个示例性实施例,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载体是带状中间转印带14,然而其也可以是构成为柱形结构的中间转印鼓。可选地,可以采用不通过中间转印带14或中间转印鼓将图像从带状或鼓状感光部件转印到记录纸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图像载体是感光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检测器,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控制器,设在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这样,在校正了歪斜度或通过高度之后,输送在图像转印后的记录介质。即,能够控制在图像转印后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不影响图像转印,从而防止产生诸如阻塞的输送故障。
如果记录介质被倾斜供给或者记录介质至定影装置的入口位置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存在差异(记录介质的通过高度不同),则当通过定影装置定影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时,会发生诸如在记录介质中起皱的故障。然而,因为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在调色剂图像转印后得到校正,所以在定影装置中不会发生诸如起皱的故障。
在上述方面中,控制器可以是将记录介质与图像载体分开的分离部,并且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该分离部通过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在分离部的分离力中产生差异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宽度方向为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
因此,能够控制在图像转印后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不影响图像转印。
在上述方面中,控制器可以是从记录介质除去电荷的除电金属板,并且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该除电金属板通过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在除电金属板与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中产生差异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宽度方向为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
通过在除电金属板与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中产生差异而对记录介质施加不同的分离力,从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校正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不影响图像转印。
在上述方面中,分离部可以是具有大致针状元件(向其施加电压)的放电器,该放电器通过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在放电器的施加电压中产生差异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在施加给针状放电元件的电压中产生差异而对记录介质施加不同的分离力,从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校正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不影响图像转印。
在上述方面中,均具有大致针状元件的多个放电器可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向所述多个放电器中的任一个施加电压的电源与向转印部施加电压的电源共用。
根据以上描述,去掉了其中一个电源从而以紧凑的方式构造成像装置。
在上述方面中,分离部可以是包括线和保护电极的电晕放电器,该电晕放电器通过在线的施加电压中产生差异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通过在施加给线的电压中产生差异而对记录介质施加不同的分离力,从而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校正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不影响图像转印。
在上述方面中,检测器可以布置在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
根据以上描述,可精确地检测在图像转印后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这样,可精确地进行对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的校正。
在上述方面中,检测器可包括多个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检测传感器,所述宽度方向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并且该检测器通过获取记录介质的前缘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通过定时和记录介质的电压电平变化中的至少一个,而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
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可用作图像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形成在图像载体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
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可用作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形成在图像载体或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在上述方面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可用作检测记录介质阻塞的阻塞检测传感器。
这样,不需要用于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的单独检测传感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通过检测在图像转印后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而校正记录介质的歪斜度或通过高度。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控制器,其设在所述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是将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图像载体分开的分离部,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所述分离部通过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在所述分离部的分离力中产生差异而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宽度方向为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是从所述记录介质除去电荷的除电金属板,并且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所述除电金属板通过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在所述除电金属板与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中产生差异而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所述宽度方向为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分离部是具有已被施加电压的大致针状元件的放电器,该放电器通过沿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在所述放电器的施加电压中产生差异而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沿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设置均具有大致针状元件的多个放电器,并且向所述多个放电器中的任一个施加电压的电源与向所述转印部施加电压的电源共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分离部是包括线和保护电极的电晕放电器,该电晕放电器通过在所述线的施加电压中产生差异而控制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布置在所述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多个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设置的检测传感器,所述宽度方向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并且该检测器通过获取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通过定时和所述记录介质的电压电平变化中的至少一个,而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用作图像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用作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用作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阻塞的阻塞检测传感器。
12.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其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辊,其通过与所述图像载体一起夹持记录介质而输送记录介质,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夹持压力调节部,其沿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提供不同的转印辊夹持压力,所述宽度方向为基本垂直于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方向;检测器,其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夹持压力调节部根据所述检测器的检测结果调节夹持压力。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布置在所述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检测器包括多个沿记录介质的所述宽度方向设置的检测传感器,该检测器通过获取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通过定时和所述记录介质的电压电平变化中的至少一个,而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用作图像位置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用作图像浓度检测传感器,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或所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检测传感器还用作检测所述记录介质的阻塞的阻塞检测传感器。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部,在图像载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部,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检测器,检测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以及控制器,设在转印部的沿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并根据检测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记录介质的歪斜度和通过高度中的至少一个。
文档编号G03G15/00GK1963680SQ200610095779
公开日2007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7日
发明者荻原敦, 后藤博文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