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53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透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透镜,尤其涉及用于利用了在便携式计算机、电视电话、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上安装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上,并适合实现小型轻量化的三片透镜构成的摄像透镜。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利用了在便携式计算机、电视电话、移动电话、数码相机等上安装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的相机的需求显著高涨。由于这种相机需要安装在限定的设置空间内,因而要求小型且轻量。
为此,用于这种相机上的摄像透镜也与相机同样要求小型轻量化,作为这种摄像透镜,历来都是采用使用了不起一片透镜的一片结构的透镜系统或使用了二片透镜的二片结构的透镜系统。
然而,这种透镜系统虽然对小型轻量化极为有利,但存在不能充分地应对近年来对摄像透镜所要求的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要求的问题。
为此,一直以来进行了采用使用了三片透镜的三片结构的透镜系统并由此应对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研究。
作为针对这种高画质、高析像度化的三片结构的透镜,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4所示的透镜系统(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447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4571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149545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0-301021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可变光阑配置于第一透镜的物体一侧,因此,矫正畸变困难。
还有,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一透镜做成向物体一侧鼓出的凹凸透镜,因此,在第一透镜上所发生的畸变较大,其结果,整个光学系统所发生的畸变增大。
再有,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一透镜具有负焦度,因此,实现小型轻量化困难。
再有,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可变光阑配置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而且第三透镜做成曲率较大的凹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负焦度的透镜,因此,远心性差。还有,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透镜系统,由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间隔过宽,因此,第三透镜的有效直径变得过大,其结果,实现小型轻量化困难。
于是,在现有的透镜系统中,为了在实现小型轻量化的同时,确保远心性,而且充分地矫正各种像差而得到良好的析像度,尚有未充分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小型轻量且能够确保远心性,并且能够充分地矫正各种像差而得到良好的析像度的摄像透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双凸透镜的第一透镜、可变光阑、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负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做成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三透镜,并满足下面(1)~(3)所示的各个条件式,0.7≤f1/fl≤1 (1)-6≤≤f2/fl≤-2.8 (2)3≤f3/fl≤10(3)其中fl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f3第三透镜的焦距。
而且,根据该第一方案的发明,通过将第一透镜做成双凸透镜;将第二透镜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负焦度的凹凸透镜;将第三透镜做成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配置可变光阑;并满足(1)~(3)的各个条件式,从而可使光学系统小型化,确保远心性,并良好地矫正畸变、球面像差、彗形像差、成像面弯曲及轴上色像差等的各种像差。
还有,本发明第二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案中,进一步满足(4)所示的条件式,-0.3≤r1/r2<0 (4)其中,r1第一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而且,根据该第二方案的发明,通过进一步满足(4)的条件式,可更好地矫正球面像差。
再有,本发明第三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案中,进一步满足(5)所示的条件式,0.7≤r5/fl≤1.2 (5)其中,r5第三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而且,根据该第三方案的发明,通过进一步满足(5)的条件式,可更好地矫正彗形像差及畸变。
再有,本发明第四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三方案的任意一项中,进一步满足下面(6)~(8)所示的条件式,υ1≥50 (6)υ2≤40 (7)υ3≥50 (8)其中υ1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υ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υ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而且,根据该第四方案的发明,通过进一步满足(6)~(8)的条件式,可更好地矫正色像差。
还有,本发明第五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四方案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做成随着朝向周边负焦度减小的非球面形状。
而且,根据该第五方案的发明,通过使第三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做成随着朝向周边负焦度减小的非球面形状,可有效地矫正每一个像高的像差。
还有,本发明第六方案的摄像透镜的特征在于,在第一~第四方案的任意一项中,所述第三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做成随着朝向周边而向成像面一侧鼓出的非球面形状。
而且,根据该第六方案的发明,通过使第三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做成随着朝向周边而向成像面一侧鼓出的非球面形状,可有效地矫正每一个像高的像差。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摄像透镜,能够使光学系统小型化,确保远心性,良好地矫正畸变、球面像差、彗形像差、成像面弯曲及轴上色像差等的各种像差,其结果,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且能够确保远心性,并且能够充分地矫正各种像差而得到良好的析像度的摄像透镜。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摄像透镜,能够更好地矫正球面像差,其结果,除了本发明第一方案的摄像透镜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可得到更好的析像度的摄像透镜。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摄像透镜,能够更好地矫正彗形像差及畸变,其结果,除了本发明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摄像透镜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可进一步提高析像度的摄像透镜。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摄像透镜,能够更好地矫正色像差,其结果,除了本发明第一方案~第三方案中的任意一项的摄像透镜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析像度进一步提高了的摄像透镜。
还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摄像透镜,能够有效地矫正每一个像高的像差,其结果,除了本发明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的任意一项的摄像透镜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析像度更优良的摄像透镜。
再有,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摄像透镜,能够有效地矫正每一个像高的像差,其结果,除了本发明第一方案~第四方案中的任意一项的摄像透镜的效果外,还能够实现析像度更优良的摄像透镜。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的简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3是表示图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二实施例的简图。
图5是表示图4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三实施例的简图。
图7是表示图6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四实施例的简图。
图9是表示图8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五实施例的简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六实施例的简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七实施例的简图。
图15是表示图14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八实施例的简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九实施例的简图。
图19是表示图18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十实施例的简图。
图21是表示图20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十一实施例的简图。
图23是表示图22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第十二实施例的简图。
图25是表示图24的摄像透镜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1-摄像透镜、2-第一透镜、2a-第一透镜的第一面、2b-第一透镜的第二面、3-可变光阑、4-第二透镜、4a-第二透镜的第一面、4b-第二透镜的第二面、5-第三透镜、5a-第三透镜的第一面、5b-第三透镜的第二面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摄像透镜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1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依次具有做成双凸透镜的第一透镜2、可变光阑3、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负焦度(负のパワ-)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4、做成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正のパワ-)的凹凸透镜的第三透镜5。
下面,将第一透镜2、第二透镜4及第三透镜5的物体一侧的各个透镜面2a、4a、5a分别称作各个透镜2、4、5的第一面2a、4a、5a,将各个透镜2、4、5的成像面一侧的透镜面2b、4b、5b分别称作各个透镜2、4、5的第二面2b、4b、5b。
在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一侧,分别配置有盖玻片、IR截止滤光片、低通滤光片等的各种过光片6及CCD或CMOS等的摄像元件的受光面即摄像面7。另外,滤光片6根据需要也可省略。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透镜2做成双凸透镜,能够使第一透镜2具有光学系统的主焦度,与焦度分散在各个透镜2、4、5上的场合相比,可使光学系统有效地小型化。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透镜2和第二透镜4之间配置可变光阑3,能够将可变光阑3配置在与成像面远离的位置,其结果,可确保远心性。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透镜4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负焦度的凹凸透镜,能够更好地矫正轴外的像差(尤其是彗形像差)。
另外,若第二透镜4的第一面4a及第二透镜4的第二面4b均做成非球面,就能更好地矫正像差。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三透镜5做成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可提高远心性。
另外,若将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做成非球面,就能够有效地矫正每一个像高的像差。即,从物体平面上的各物点入射到光学系统的各个光束在通过了可变光阑3后按每个像高分离时,由于第三透镜5是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透镜,因此,通过了可变光阑3后入射到第三透镜5的第一面5a上的各个光束可利用该第一面5a进一步有效地分离。而且,通过做成非球面的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可按每个光束有效地矫正按每个像高分离了的各个光束具有的像差(尤其是像散)。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做成摄像透镜1满足下面的(1)~(3)所示的各个条件式。
0.7≤f1/fl≤1 (1)-6≤f2/fl≤-2.8 (2)3≤f3/fl≤10(3)其中,在(1)~(3)式中,fl是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还有,在(1)式中,f1是第一透镜2的焦距。再有,在(2)式中,f2是第二透镜4的焦距。再有,在(3)式中,f3是第三透镜5的焦距。
这里,若f1/fl的值变得比(1)式所示的值1还大,则由于第一透镜2的焦度变得过小,因此,难于实现小型化。
另一方面,若f1/fl的值变得比(1)式所示的值0.7还小,则由于第一透镜2的焦度变得过大,因此,矫正像差困难。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f1/fl的值满足(1)的条件式,可同时实现小型轻量化和高性能化(高析像度)。
另外,该f1和fl之间的关系优选满足0.8≤f1/fl≤0.9。
还有,若f2/fl的值变得比(2)式所示的值-2.8还大,则由于负焦度变得过强,因此,彗形像差恶化,再有,与成像面弯曲相关的匹兹万和矫正过度。
另一方面,若f2/fl的值变得比(2)式所示的值-6还小,则由于负焦度变得过弱,因此,远心性恶化,再有,色像差的矫正不足。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f2/fl的值满足(2)的条件式,能够良好地矫正彗形像差、色像差及成像面弯曲等的各种像差,再有,可更有效地确保远心性。
另外,该f2和fl之间的关系优选为-5.5≤f2/fl≤-4。
再有,若f3/fl的值变得比(3)式所示的值10还大,则由于正焦度变得过弱,因此,远心性恶化。
另一方面,若f3/fl的值变得比(3)式所示的值3还小,则由于后焦距变得过短,因此,插入盖玻片等的滤光片6变得困难,在实际使用上存在问题。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f3/fl的值满足(3)的条件式,在能可靠地保证后焦距的同时,可提高远心性。
另外,该f3和fl之间的关系优选为3.5≤f3/fl≤7。
除上述结构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4)所示的条件式。
-0.3≤r1/r2<0 (4)在(4)式中,r1是第一透镜2的第一面2a的中心曲率半径。还有,在(4)式中,r2是第一透镜2的第二面2b的中心曲率半径。
这里,若r1/r2的值超过(4)式的值0,则第一透镜2的第二面2b的球面像差变大,实现小型化困难。
另一方面,若r1/r2的值变得比(4)式所示的值-0.3还小,则第一透镜2的第一面2a的球面像差变大。
于是,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r1/r2的值满足(4)的条件式,可更好地矫正球面像差。
另外,该r1和r2之间的关系优选为-0.1≤r1/r2<0。
除上述结构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5)所示的条件式。
0.7≤r5/fl≤1.2 (5)在(5)式中,r5是第三透镜5的第一面5a的中心曲率半径。
这里,若r5/fl的值变得比(5)式所示的值1.2还大,则矫正慧形像差困难。
另一方面,若r5/fl的值变得比(5)式所示的值0.7还小,则负的畸变变大。
于是,通过使r5/fl的值满足(5)的条件式,可更好地矫正彗形像差及畸变。
另外,该r5和fl之间的关系优选为0.9≤r5/fl≤1.1。
除上述结构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进一步做成满足下面的(6)-(8)所示的条件式,υ1≥50 (6)υ2≤40 (7)υ3≥50 (8)其中,(6)式的υ1是第一透镜2的色散系数。而(7)式的υ2是第二透镜4的色散系数。还有,(8)式的υ3是第三透镜5的色散系数。
这里,若υ1的值变得比(6)式的值50还小,或υ2的值变得比(7)式的值40还大,或者,υ3的值变得比(8)式的50还小,则矫正色像差困难。
于是,通过使υ1的值满足(6)的条件式,并且使υ2的值满足(7)的条件式,进一步使υ3的值满足(8)的条件式,可更好地矫正色像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将第三透镜5的第二面5b做成随着从中心一侧(光轴8一侧)朝向周边负焦度减弱的非球面形状,或者做成随着从中心一侧朝向周边向成像面一侧鼓出的非球面形状。
这样一来,可更有效地进行对上述每一个像高的像差的矫正。
实施例下面,参照图2至图25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这里,在本实施例中,Fno表示F序号,ω表示视场角(对角视场角),r表示中心曲率半径。还有,d表示到下一个光学面的距离。还有,nd表示照射了d线(黄色)时的各个光学系统的折射率,υd表示以相同的d线为基准的各个光学系统的色散系数。
k、A、B、C、D表示下面的(9)式的各个系数。即,在设光轴8方向为Z轴,与光轴8正交的方向(高度方向)为X轴,并设光的行进方向为正方向,且设k为圆锥系数,A、B、C、D为非球面系数,r为曲率半径的情况下,透镜的非球面的形状可以由下式表示。
Z(X)=r-1X2/{1+[1-(k+1)r-2X2]1/2}+AX4+BX6+CX8+DX10(9)还有,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用于表示圆锥系数及非球面系数的数值的记号E,紧接其后的数值表示的是以10为底的幂指数,该以10为底的幂指数所表示的数值表示的是与E的前面的数值相乘的值。例如,1.2E-1表示的是1.2×10-1。
第一实施例图2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该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与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1相同。
该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4mm、f1=2.12mm、f2=-12.19mm、f3=14.68mm、Fno=2.8、ω=58.7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176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22.222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6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532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39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81.1E-1-2.7E-1 5.8E-1 -2.12 0 -1.7E-1-5.0E-1-2.7E-11.14 2.8E-1 6.4E-1 4.2 -1.3E+14.5E+15 5.5E-2 4.9E-1 7.6E-1-3.8E-15.6E-16 9.0E-1 7.7E-3-2.6E-2 8.0E-3 -6.2E-47 -6.4 -1.5E-1 1.4E-1-7.2E-21.4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80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5.78,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5,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00,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3表示该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二实施例图4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该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62mm、f1=2.19mm、f2=-7.58mm、f3=8.12mm、Fno=2.8、ω=57.5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198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34.001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587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68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250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4.20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61.1E-1-3.0E-1 6.4E-1 -2.12 0 -1.5E-1-5.1E-1-4.3E-11.14 2.0E-1 6.7E-1 4.2 -1.3E+14.5E+15 5.5E-2 4.7E-1 6.8E-1-5.2E-15.6E-16 9.0E-1 3.2E-3-2.5E-2 7.4E-3 -1.4E-37 -6.4 -1.3E-1 1.4E-1-7.2E-21.4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4,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2.89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3.10,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4,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0.86,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5表示该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三实施例图6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7mm、f1=2.13mm、f2=-8.98mm、f3=10.21mm、Fno=2.8、ω=58.7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176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26.609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595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58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360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75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61.1E-1-2.9E-1 6.1E-1 -2.12 0 -1.6E-1-5.1E-1-3.5E-11.14 2.3E-1 6.5E-1 4.2 -1.3E+14.5E+15 5.5E-2 4.9E-1 7.2E-1-4.6E-15.6E-1
6 9.0E-1 6.3E-3 -2.6E-2 7.6E-3 -9.7E-47 -6.4 -1.4E-11.4E-1 -7.2E-21.4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3.49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3.97,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4,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0.92,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7表示该第三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四实施例图8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该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5mm、f1=2.07mm、f2=-11.65mm、f3=18.20mm、Fno=2.8、ω=58.8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190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12.194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0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0 0.156(第三透镜第一面) 2.800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60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6 1.0E-1 -3.9E-16.0E-1 -2.1
2 0 -1.8E-1-6.8E-1 1.6E-11.14 2.8E-1 7.8E-1 3.3 -9.8E+14.5E+15 5.5E-2 5.5E-1 7.1E-1-3.2E-15.6E-16 9.0E-1 -1.5E-2-1.7E-2 9.1E-3 -2.8E-37 -6.4-1.9E-1 1.5E-1-7.2E-21.4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1,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57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7.14,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10,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10,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9表示该第四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五实施例图10表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该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5mm、f1=2.03mm、f2=-11.65mm、f3=24.92mm、Fno=2.8、ω=58.5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116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25.905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0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0 0.156(第三透镜第一面) 2.960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50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
(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31.2E-1-3.7E-1 6.4E-1-2.12 0 -1.5E-1-8.5E-1 6.8E-1 1.14 3.2E-1 7.8E-1 3.3 -8.94.5E+15 5.5E-2 5.8E-1 7.3E-1-3.5E-1 5.6E-16 9.0E-1-1.4E-2-1.7E-2 8.1E-3-4.4E-37 -6.4 -2.1E-1 1.6E-1-7.9E-2 1.2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0,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57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9.77,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4,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16,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11表示该第五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六实施例图12表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该第六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4mm、f1=2.37mm、f2=-12.19mm、f3=7.69mm、Fno=2.8、ω=59.6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325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22.222 0.053(可变光阑)0.000 0.34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6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036(第三透镜第一面) 2.532 0.70 1.5310 56
7(第三透镜第二面) 6.028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2.09.4E-2-3.0E-1 6.5E-1-2.12 0 -1.8E-1-5.5E-1-4.1E-1 1.14 2.8E-1 6.0E-1 4.1 -1.2E+1 4.5E+15 5.5E-2 4.5E-1 7.3E-1-3.7E-1 5.6E-16 9.0E-1-9.9E-3-2.4E-2 1.2E-2-5.4E-37 -6.4 -1.6E-1 1.4E-1-7.2E-2 1.4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9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80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3.03,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6,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00,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13表示该第六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七实施例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该第七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47mm、f1=2.45mm、f2=-14.64mm、f3=7.46mm、Fno=2.8、ω=60.8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370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22.222 0.053(可变光阑)0.000 0.30
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17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096(第三透镜第一面) 2.000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55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31.1E-1-4.4E-1 1.1 -2.120 -7.1E-2-8.1E-1 2.8E-1 1.144.3E-1 8.7E-1 2.7 -5.64.5E+155.5E-2 4.6E-1 6.1E-1-3.1E-1 5.6E-167.6E-2-3.9E-2 2.2E-2-4.7E-3-5.3E-67 -3.0E+1-7.3E-2 8.9E-2-2.8E-2 4.8E-3在这种条件下,f1/fl=0.99,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5.93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3.02,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6,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0.81,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15表示该第七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八实施例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该第八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1=2.54mm、f1=2.12mm、f2=-12.19mm、f3=14.68mm、Fno=2.8、ω=59.1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
1(第一透镜第一面) 1.275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8.307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6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532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39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98.9E-2-3.8E-1 7.0E-1-2.12 0 -1.7E-1-4.9E-1-2.8E-1 1.14 2.7E-1 7.5E-1 3.7 -1.1E+1 4.5E+15 5.5E-2 5.1E-1 7.4E-1-3.6E-1 5.6E-16 9.0E-1-2.1E-2 2.0E-2 8.2E-3-1.0E-37 -6.4 -1.7E-1 1.4E-1-7.2E-2 1.5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80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5.78,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15,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00,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17表示该第八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九实施例图18表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该第九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
fl=2.54mm、f1=2.12mm、f2=-12.19mm、f3=14.68mm、Fno=2.8、ω=59.1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330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6.374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6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532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390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2.2 7.8E-2 -4.0E-1 6.9E-1-2.12 0-1.8E-1 -4.9E-1-2.6E-1 1.14 2.6E-17.8E-1 3.7 -1.1E+1 4.5E+15 5.5E-25.2E-1 7.4E-1-3.7E-1 5.6E-16 9.0E-1 -2.1E-2 -2.1E-2 7.9E-3-8.8E-47 -6.4 -1.7E-1 1.3E-1-7.2E-2 1.5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80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5.78,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21,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00,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19表示该第九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十实施例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例,该第十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4mm、f1=2.12mm、f2=-12.19mm、f3=15.91mm、Fno=2.8、ω=59.0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400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5.000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06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1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532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268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77.3E-2-6.2E-1 1.1 -2.12 0 -9.7E-2-7.1E-1 8.3E-2 1.14 2.6E-1 1.12.9 -9.34.5E+15 5.5E-2 6.1E-1 8.6E-1-6.5E-1 5.6E-16 9.0E-1-4.2E-2-5.9E-3 8.7E-4-4.6E-37 -6.4 -2.3E-1 1.9E-1-9.3E-2 1.5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8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80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6.26,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28,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1.00,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21表示该第十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十一实施例图22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例,该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60mm、f1=2.06mm、f2=-7.48mm、f3=18.35mm、Fno=2.8、ω=57.5面序号 r d nd v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201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10.351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639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943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1.983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2.184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2.19.1E-2-2.9E-1 4.0E-1-2.02 0 -2.0E-1-4.5E-1-4.6E-1 1.34 3.1E-1 7.1E-1 3.5 -1.2E+1 3.6E+15 4.1E-2 4.8E-1 6.9E-1-5.2E-1 2.3E-16 6.3E-1-2.3E-2-7.0E-3 4.7E-3 1.4E-37 -2.6 -1.4E-1 1.4E-1-7.1E-2 1.7E-2在这种条件下,f1/fl=0.79,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2.88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7.06,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12,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0.76,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23表示该第十一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第十二实施例图24表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例,该第十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设定为以下条件。
(透镜数据)fl=2.55mm、f1=2.12mm、f2=-10.66mm、f3=11.75mm、Fno=2.8、ω=58.8面序号 r d nd υd(物点)1(第一透镜第一面) 1.176 0.50 1.5310 562(第一透镜第二面) -22.222 0.053(可变光阑)0.000 0.404(第二透镜第一面) -0.597 0.45 1.5850 305(第二透镜第二面) -0.844 0.206(第三透镜第一面) 2.532 0.70 1.5310 567(第三透镜第二面) 3.851 0.308(盖玻片第一面)0.000 0.30 1.5168 649(盖玻片第二面)0.000(成像面)面序号 k A B C D1 -1.51.1E-1-3.5E-1 6.7E-1-2.12 0 -1.6E-1-5.7E-1-1.7E-1 1.14 2.7E-1 6.9E-1 3.7 -1.0E+1 4.5E+15 5.5E-2 5.0E-1 7.0E-1-3.4E-1 5.6E-16 9.0E-1-2.3E-3-2.1E-2 8.4E-3-1.0E-37 -6.4 -1.6E-1 1.4E-1-7.1E-2 1.5E-2
在这种条件下,f1/fl=0.83,满足了(1)的条件式。还有,f2/fl=-4.18满足了(2)的条件式。再有,f3/fl=4.61,满足了(3)的条件式。再有,r1/r2=-0.05,满足了(4)的条件式。还有,r5/fl=0.99,满足了(5)的条件式。再有,υ1=56,满足了(6)的条件式。再有,υ2=30,满足了(7)的条件式。还有,υ3=56,满足了(8)的条件式。
图25表示该第十二实施例的摄像透镜1的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
根据该结果可知,球面像差、像散及畸变中的任一个的结果都基本能满足要求,能得到十分优良的光学特性。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根据需要可以进行种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双凸透镜的第一透镜、可变光阑、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负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做成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三透镜,并满足下面(1)~(3)所示的各个条件式,0.7≤f1/f1≤1 (1)-6≤f2/f1≤-2.8(2)3≤f3/f1≤10 (3)其中f1整个透镜系统的焦距;f1第一透镜的焦距;f2第二透镜的焦距;f3第三透镜的焦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4)所示的条件式,-0.3≤r1/r2<0 (4)其中,r1第一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第一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5)所示的条件式,0.7≤r5/f1≤1.2(5)其中,r5第三透镜的物体一侧的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进一步满足下面(6)~(8)所示的条件式,υ1≥50(6)υ2≤40 (7)υ3≥50 (8)其中υ1第一透镜的色散系数;υ2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υ3第三透镜的色散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做成随着朝向周边负焦度减小的非球面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成像面一侧的面做成随着朝向周边而向成像面一侧鼓出的非球面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小型轻量且能够确保远心性,并且能够充分地矫正各种像差而得到良好的析像度的摄像透镜。从物体一侧朝向成像面一侧顺序配置有做成双凸透镜的第一透镜(2)、可变光阑(3)、做成凸面朝向成像面一侧的具有负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二透镜(4)、做成凸面朝向物体一侧的具有正焦度的凹凸透镜的第三透镜(5),并满足0.7≤f
文档编号G02B9/12GK101034200SQ20071008606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9日
发明者齐藤共启, 中村真人, 小仓友则 申请人:恩普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