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52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光装置、其制造方法、布线基板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光装置、布线基板、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和电子设备,本发明特别是涉及使分别排列有多个端子之间的端子组之间实现导电连接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作为装载于便携电话机、笔记本型计算机装置、电视接收机等的电子设备中的电光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结构,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等的电光面板;和安装于该电光面板的柔性布线基板。在这里,在驱动电光面板的驱动电路设置于面板侧的场合,柔性布线基板将从电子设备的显示控制系统送出的显示数据、控制信号供给电光面板。另外,在电光面板侧未设置驱动电路的场合,驱动电路安装于柔性布线基板上,或安装于连接有柔性布线基板的其他电路基板上。在此场合,柔性布线基板将驱动电路所输出的驱动信号供给电光面板。
在上述方案中,在电光面板的端缘部,多个输入端子按照一列排列,另外,在柔性布线基板的端缘部,多个连接端子对应于输入端子而按照一列排列。另外,在对电光面板安装柔性布线基板的场合,输入端子列和连接端子列按照夹持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等而对向的方式设置,通过工具,加热和施加压力,由此,所对应的输入端子和连接端子分别处于导电连接的状态。
上述柔性布线基板的连接端子列按照与电光面板的输入端子列正确地相对应的方式形成,但是,由于柔性布线基板以聚酰亚胺树脂为基体而构成,故温度变化、吸湿等造成的膨胀、收缩大,由此,连接端子列的端子间距变化。于是,在其与形成于难以受到温度变化、吸湿造成的影响的玻璃基板上的输入端子列之间,产生排列间距的偏移,由此,连接端子和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的端子位置不匹配,这样,具有导致安装不良的问题。
于是,人们提出有下述的端子结构和安装方法,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上述多个输入端子和多个连接端子呈沿多条线的带状,该多条线通过从输入端子列和连接端子列、分别沿与端子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的公共点,由此,即使在由于柔性布线基板的膨胀、收缩,连接端子列的排列间距稍稍变化的情况下,输入端子列和连接端子列沿距上述公共点的距离变化的方向相对地偏移,由此,可使排列间距匹配(比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作为具有电光面板的电光装置,人们知道有下述的类型,其中,其包括与电光面板连接的柔性布线基板;和还与该柔性布线基板连接的电路基板。在这种电光装置中,通常,在电路基板上装载构成驱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和其它的电子部件,为了将该电路基板与电光面板导电连接,采用柔性布线基板。
另外,人们还知道具有2个以上的电光面板的电光装置。比如,人们提出有下述的类型,其中,在其中一方的电光面板本身或与其连接的布线基板上安装驱动电路,并且该一方的电光面板和另一方的电光面板通过柔性布线基板导电连接(比如,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2和3)。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3-258027号文献专利文献2JP特开平9-269498号文献专利文献3JP特开2003-177684号文献但是,在像上述那样,采用柔性布线基板将电光面板和电路基板连接的场合、采用柔性布线基板将2个电光面板连接的场合,连接结构复杂,端子的排列间距也变小,由此,必须要求确保电光装置整体的电可靠性,另外,必须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尺寸不均的减少,装配时的作业性的提高等。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下述的结构,其中,可确保相对1个电子部件、连接多个其它的电子部件的装置的电可靠性。另外,不但如此,而且实现下述的结构,其中,可谋求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尺寸不均的降低,装配时的作业性的提高等。
针对上述的实际情况,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包括第1基板,该第1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的第1端子组和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的第2端子组;第2基板,该第2基板具有排列有分别对应地与上述多个第1端子实现导电连接的多个第3端子的第3端子组;以及第3基板,该第3基板具有排列有分别对应地与上述多个第2端子实现导电连接的多个第4端子的第4端子组,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按照分别沿多条线延伸、相对通过第1公共点的轴线处于线对称的方式设置,该多条线通过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1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从上述第1端子组离开的上述第1公共点,上述多个第2端子按照分别沿多条线延伸、相对通过第2公共点的轴线处于线对称的方式设置,该多条线通过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2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从上述第2端子组离开的上述第2公共点。
按照本发明,在第1基板设置第1端子组和第2端子组,属于第1端子组的多个第1端子和属于第2端子组的多个第2端子沿分别通过第1公共点和第2公共点的多条线延伸,另外在第2基板设置与这些第1端子组相对应的第3端子组,在第3基板设置与第2端子组相对应的第4端子组,由此,由于即使在包括具有狭窄间距的端子排列的安装结构的情况下,仍可相对第1基板,分别避免端子之间的不匹配地,可靠地安装第2基板和第3基板,故可提高包括具有高密度的端子排列的复杂的安装结构的装置的电可靠性。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分别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的相反侧的外缘。按照该方式,由于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的安装时的位置调整的方向,与第1基板和第3基板之间的安装时的位置调整的方向为同一方向,故可提高安装时的作业性。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第1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1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与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2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为相同侧。按照该方式,在因第1基板的膨胀或收缩,端子的排列间距增加或减少时,第1端子组和第3端子组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与第2端子组和第4端子组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处于相反的关系,由此,从第2基板,经过第1基板,到第3基板的范围的长度难以变化,这样,可抑制伴随安装的位置调整的尺寸变化。于是,可抑制电光装置的尺寸不均,可容易并且可靠地装载于电子设备等。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第1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1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与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2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为相反侧。按照该方式,第1端子组和第2端子组呈对称形状,由此,具有可以与第1基板的姿势无关地(即使在相反地采用第1端子组和第2端子组的情况下),进行安装的优点。
在此场合,最好,上述第1公共点相对上述第1端子组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组侧,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上述第2端子组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组侧。按照该方式,由于第1基板的膨胀或收缩造成的第1端子组和第2端子组的距离的增减,与第1端子组和第3端子组的安装区域及第2端子组和第4端子组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处于相对应的关系,故从第2基板,经过第1基板,到第3基板的范围的长度难以变化,这样,可抑制伴随安装的位置调整的尺寸变化,其结果是,容易将电光装置装载于电子设备等。
另外,最好,上述第1公共点和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都设置于从上述第1基板离开的侧。按照该方式,在第1基板相对第2基板、第3基板膨胀的场合,由于第1端子组和第3端子组的安装区域及第2端子组和第4端子组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变窄,故如果第1基板为容易膨胀的材料,则具有可将第2基板、第3基板的安装区域设定在较窄范围,特别是可减小电光装置的驱动区域的外侧的周缘部的宽度的优点。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第1基板为柔性布线基板。按照该方式,由于柔性布线基板的由温度变化、吸湿造成的尺寸变化剧烈,故在电光面板、第3电子部件之间,容易发生端子的排列间距的不匹配,这样,可通过采用本发明,获得极大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最好,上述第1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上述第2基板和第3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按照该方式,由于在相对第1基板安装第2基板和第3基板时,产生热膨胀系数的差造成的尺寸变化,故通过采用本发明谋求安装不良的减少的方式是有效的。
另外,本发明的布线基板的特征在于,该布线基板包括第1端子组,在该第1端子组中,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上述多个第1端子分别沿多条线延伸,该多条线实质上通过沿与端子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的第1公共点;和第2端子组,在该第2端子组中,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上述多个第2端子分别沿多条线延伸,该多条线实质上通过沿与端子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的第2公共点。
此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涉及下述的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光装置包括第1基板,该第1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的第1端子组和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的第2端子组;第2基板,该第2基板具有排列有分别对应地与上述多个第1端子实现导电连接的多个第3端子的第3端子组;以及第3基板,该第3基板具有排列有分别对应地与上述多个第2端子实现导电连接的多个第4端子的第4端子组,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分别沿多条线延伸,该多条线通过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1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的方向、从上述第1端子组离开的第1公共点,上述多个第2端子分别沿多条线延伸,该多条线通过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2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的方向、从上述第2端子组离开的第2公共点,上述第1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第2基板和第3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通过热压粘接方式将上述第1基板安装于上述第2基板时,相应于由热膨胀系数的差造成的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尺寸变化的差,使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3端子组的位置对准;在通过热压粘接方式将上述第1基板安装于上述第3基板时,相应于由热膨胀系数的差造成的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3基板的尺寸变化的差,使上述第2端子组和上述第4端子组的位置对准。
还有,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其装载有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作为电子设备,列举有便携电话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装置、电视接收机、电子手表、液晶投影机等。


图1为表示第1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图2为表示第2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图3为第1实施例的连接基板的平面图和剖视图;图4为不同的连接基板的平面图和剖视图;图5为又一不同的连接基板的平面图;图6为表示第1端子组和第3端子组的端子排列的形态的说明图;图7为第3实施例的连接基板的平面图;图8为第4实施例的连接基板的平面图;图9为表示电子设备的一个实例的概略透视图。
标号的说明标号100,200表示电光装置(安装结构体);标号110,210表示连接基板;标号120,220,230表示电光面板;标号111,211表示基体;标号115,215表示布线;标号115t,215t表示第1端子;标号115G,215G表示第1端子组;标号115u,215u表示第2端子;标号115H,215H表示第2端子组;标号121,122表示基板;
标号123表示密封件;标号124表示液晶;标号125表示布线;标号125t表示第3端子;标号125G表示第3端子组;标号130表示电路基板;标号131表示基体;标号135,235表示布线;标号135u,235u表示第4端子;标号135H,235H表示第4端子组;标号P1,Q1,R1,S1表示第1公共点;标号P2,Q2,R2,S2表示第2公共点。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具体描述。图1为以示意方式表示第1实施例的电光装置(安装结构体)100的整体结构的概略平面图。本实施例的电光装置100包括连接基板(第1基板)110;与该连接基板110连接的电光面板(包括第2基板的电子部件)120;以及与连接基板110连接的电路基板(第3基板)。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按照通过连接基板110的基体,透视布线、端子的方式绘制,但是,实际上,该基体也可以是不透明的。
最好,连接基板110为基体111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柔性布线基板。通过形成为柔性布线基板,可不对电光面板120的配置、姿势造成较大影响,容易将连接基板110连接于适合的场所。也可在连接基板110上,比如,安装构成驱动电路的集成电路芯片(半导体芯片)等的各种电子部件。
在连接基板110中的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形成的基体111上,通过由铝、铜等形成的导体,呈条带状形成多根布线115。在这些布线115中的一方的前端部,分别在布线图形上进行镀金等的处理而形成的第1端子115t处于在内面露出的状态,该多个第1端子115t基本按照既定的周期等间距地排列,构成沿图示横向排列的第1端子组115G。该第1端子组115G沿连接基板110中的一方的外缘(图示上部边缘)设置。
上述第1端子115t呈带状,其沿通过按下述方向离开的第1公共点P1的多条线分别延伸,该方向与该排列方向(图示的左右方向)相交叉。更具体地说,在图示实例的场合,公共点P1设置于与排列方向相垂直、并且通过排列范围的中点的中心线上,多个第1端子115t按照相对上述中心线对称的方式设置。
图6为表示第1端子115t和后述的第3端子125t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另外,在该图中,仅仅示出属于第1端子组115G的端子中的、设置于排列方向两端的一对第1端子115t,其它的端子省略。第1公共点P1配置于与沿第1端子组115G的排列方向延伸、通过第1端子115t的延长方向的中点的排列轴X1相垂直的,通过第1端子组115G的排列方向的中点的中心轴Y1上的,从第1端子组115G离开的位置。另外,多个第1端子115t按照全部沿通过第1公共点P1的多条线,分别延伸的方式呈带状地构成。在这里,W1表示第1端子组115G的排列宽度(第1端子的排列方向的全宽),D1表示排列轴X1和第1公共点P1之间的沿中心轴Y1的距离。
再次返回到图1进行说明。在连接基板110的另一方的外缘(与第1端子组115G相反一侧的外缘,图示的下部边缘),排列有设置于上述布线115的另一方的前端部的多个第2端子115u。该第2端子115u按照与上述第1端子115t相同的方式构成,构成沿图示横向排列的第2端子组115H。该第2端子组115H与上述相同,其沿通过按照与排列方向相交叉(相垂直)的方向离开的第2公共点P2的多条线呈带状地延伸。在这里,由于图6中的第1端子组115G的说明可通过将第1端子115t替换为第2端子115u、将第1端子组115G替换为第2端子组115H、将第1公共点P1替换为第2公共点P2的方式,变为第2端子组115H的说明,故对相同的说明部分省略。
在本实施例中,第1公共点P1相对第1端子组115G,设置于连接基板110的相反的外缘侧(形成有第2端子组115H的一侧),第2公共点P2相对第2端子组115H,设置于从连接基板110离开的一侧(与第1端子组115G相反的一侧)。即,相对第1端子组115G的、设置第1公共点P1的一侧,与相对第2端子组115H的、设置第2公共点P2的一侧设定在相同侧(均在图示的下侧)。
另一方面,电光面板120可通过对电光物质施加电场的方式,实施预期的显示形态,在图示的实例中,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在电光面板120中,由玻璃、塑料等形成的基板121和122通过密封材料123贴合,在这些基板之间密封液晶124。在基板121和122的对向的内面上,分别排列有由ITO等的透明导电体形成的多个电极,相互对向的电极在平面上重合的区域构成像素。该像素沿纵横向呈矩阵状排列。
在这里,形成于基板121上的电极(像素电极)为与有源元件(比如,TFT;薄膜晶体管)连接的像素电极,该有源元件与后述的选择布线125g和数据布线125s连接,形成于基板122上的电极(共用电极)为与后述的共用布线125c连接的共用电极。另外,有源元件不仅可采用上述的TFT那样的三端子型非线性元件,还可采用TFD(薄膜二极管)这样的二端子型非线性元件。在此场合,共用电极由多个带状的对向电极构成。
在基板121上,设置从基板122的外形向外侧伸出的基板伸出部121T,在该基板伸出部121T的表面上,引出有直接或间接地与上述电极连接的布线125。在这里,布线125包括用于向上述各像素的有源元件(TFT)供给选择信号(扫描信号或栅信号)的多根选择布线125a、用于向上述各像素的有源元件(TFT)供给数据信号(源信号)的多根数据布线125s与用于向上述共用电极供给共用电位的1根或多根共用布线125c。在该多根布线125的前端部,分别具有按照既定的周期、按照等间距排列的第3端子125t。该多个第3端子125t构成第3端子组125G。
该第3端子组125G按照具有与上述第1端子组115G相对应的排列形态和端子形状的方式构成。即,在呈预定的温度、湿度的环境下,多个第3端子125t,其沿通过公共点P3的多条线呈带状地延伸,公共点P3按照在其位于使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重合、各第1端子115t和第3端子125t匹配的位置时,设置于与第1公共点P1重合的位置的方式构成。
再次参照图6,对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的关系进行描述。在这里,同样对于第3端子组125G,仅仅示出位于排列方向两端的一对第3端子125t,对其它的第3端子125t的图示省略。多个第3端子125t沿设置于各第3端子125t的中点的连线上的排列轴X3排列,在与该排列轴X3相垂直、且通过第3端子组125G的排列方向的中点的中心轴Y3上的、从第3端子组125G离开的位置,设置有公共点P3。在这里,W3表示第3端子组的排列宽度,D3表示排列轴X3和公共点P3之间的沿中心轴Y3的距离。
像上述那样,在呈预定的温度、湿度的环境下,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按照完全匹配的方式构成。即,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排列宽度W1=W3,距离D1=D3,规定各第1端子115t的延伸位置和方向的通过第1公共点P1的线,与相对应的规定各第3端子125t的延伸位置和方向的通过第3公共点P3的线,具有相同的倾斜角。
在这里,由于相对上述环境(设计时的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第1端子组115G的排列宽度W1大于第3端子组125G的排列宽度W3。该状况相当于比如,连接基板110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基板121,温度高于上述环境的场合。在该状况下,像图6所示的那样,即使在连接基板110的排列轴X1和电光面板120的排列轴X3重合、连接基板110的中心轴Y1和电光面板120的中心轴Y3重合时(这样的位置对合可容易通过采用已知的对准标记等的方式而实施。),第1端子115t和与其相对应的第3端子125t不匹配,除了设置于中心轴Y1和Y3上的端子以外,第1端子115t设置于相对应的第3端子125t的外侧(沿排列方向从中心轴Y1和Y3离开的一侧)。此时,由于通常,距离D1>D3,故第1公共点P1设置于相对公共点P3、从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离开的位置。
于是,沿第1公共点P1朝向公共点P3的方向,使连接基板110相对电光面板120,沿中心轴Y1和Y3移动。如果像这样构成,排列轴X1相对排列轴X3,沿上述方向偏移,不久,像图中的虚线所示的那样,全部的第1端子115t分别与相对应的第3端子125t重合。图6表示沿中心轴Y1和Y3的方向,连接基板110相对电光面板120,仅移动距离Δy,由此,第1端子组115G处于完全与第3端子组125G匹配的状态。
再次返回到图1,继续进行说明。在电路基板130中,在由玻璃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的硬质材料形成的基体131上,按照铜等的图形,形成布线135,并且在该基体131上,安装构成驱动电路的半导体芯片以及其它的电子部件132。另外,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对多个输入端子136,输入预定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由此,可输出相对电光面板120的驱动信号。
在电路基板130的外缘的一部分,设置与上述第2端子组115H相对应的第4端子组135H。在第4端子组135H,按照成为分别与属于第2端子组115H的多个第2端子115u相对应的位置、形状和排列形态的方式,设置有形成于上述布线135的端部的多个第4端子135u。该多个第4端子135u,其沿多条线呈带状地延伸,该多条线通过沿与第4端子组135H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离开的公共点P4。
另外,第2端子组115H和第4端子组135H的关系与上述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的关系完全相同。此外,在图6中,将第1端子组115G作为第2端子组115H,将第1端子115t作为第2端子115u,将第3端子组125G作为第4端子组135H,将第3端子125t作为第4端子135t,由此,可按照与上述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的关系相同的方式描述,这样,对第2端子组115H和第4端子组135H的关系的描述省略。
图3表示上述连接基板110的平面图和剖视图。连接基板110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在由聚酰亚胺树脂等形成的基体111上,形成由铜、铝等制成的布线115,将该布线115中的、除了形成有上述第1端子115t和第2端子115u的两端部以外的部分通过由绝缘抗蚀剂等形成的绝缘覆盖膜117覆盖。在这里,最好,第1端子115t和第2端子115u,是在布线115上形成镀金等的导电接触性良好的表面覆盖层的端子。
图4表示可用于代替上述连接基板110的另一连接基板110’的平面图和剖视图。在该连接基板110’中,第1端子组115G形成于基体111中的一方的面上,并且第2端子组115H形成于基体111的另一方的面上。这样的结构与下述的场合相对应,在该场合,在图1所示的电光装置(安装结构体)100中,连接基板110的端部的内面以与电光面板120的基板121的表面对向的姿势安装,连接基板110的端部的表面以与电路基板130的内面对向的姿势安装等,电光面板120相对连接基板110的安装面和电路基板130相对连接基板110的安装面的表面内面关系相反。
在该连接基板110’中,布线115’具有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其由布线部115a和布线部115b构成,在该布线部115a的前端,具有上述第1端子115t,该布线部115a形成于基体111的一方的面上,在该布线部115b的前端,具有上述第2端子115u,该布线部115b形成于基体111的另一方的面上,布线部115a和115b通过形成于设置在基体111的通孔内的表面内面导通部115x而实现导通连接。另外,布线部115a中的除第1端子115t以外的部分通过形成于基体111中的一方的面上的绝缘覆盖膜117a覆盖,布线部115b中的除第2端子115u以外的部分通过形成于基体111的另一方的面上的绝缘覆盖膜117b覆盖。另外,最好,在该场合,在第1端子115t和第2端子115u的端子间距小、布线115的间距按照与端子间距相同的方式设定时,表面内面导通部115x之间的绝缘困难的场合,像图示那样,通过扩宽多个布线部115a、115b的平面图形,使表面背面导通部115x的排列间距大于端子间距。
图5为表示又一不同的连接基板110”的结构的平面图。在该连接基板110”中,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第1端子组115G内的第1端子115t的排列间距,与第2端子组115H”内的第2端子115u”的排列间距基本相同。另外,为了像这样构成,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布线115”的平面图形,从第1端子组115G的基端部,朝向第2端子组115H的基端部,排列间距慢慢地扩宽。另外,也可为第1端子组115G和第2端子组115H为完全相同的排列形态和形状。在该场合,第1端子组115G和第1公共点P1的位置关系,与第2端子组115H和第2公共点P2的位置关系完全相同(等同)。如果像这样构成,由于可相对装置100的尺寸、形状,对第1端子组115G和第2端子组115H的端子排列的间距都进行最佳处理,故能以较高程度同时实现电可靠性的确保和装置的小型化(端子排列的窄间距化)。
在像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基板110中,设置用于与电光面板120连接的第1端子组115G,并且设置用于与电路基板130连接的第2端子组115H,在第1端子组115G和第2端子组115H中的任意一个中,排列沿通过第1公共点P1和第2公共点P2的多条线分别延伸的带状的第1端子115t和第2端子115u,由此,即使在各自的安装区域、端子按照狭窄间距排列的场合,可防止因由于基于温度、湿度等的尺寸变化而产生的端子之间的不匹配所造成的安装不良,这样,可提高装置的电可靠性。
另外,第1端子组115G形成于连接基板110中的一方的外缘,第2端子组115H形成于相反侧的外缘,由此,可沿基本同一方向设定而实施第1端子组115G与第3端子组125G的安装区域的位置调整(排列轴X1和X3的重合及中心轴Y1和Y3的重合,以及沿中心轴Y1、Y3的位置调整),和第2端子组115H与第4端子组135H的安装区域的位置调整(与上述相同的调整),这样,可提高安装时的作业性。
在此场合,通过将第1公共点P1相对第1端子组115G所设置的一侧,与第2公共点P2相对第2端子组115H所设置的一侧设定在相同侧(均在图示下侧),如果考虑与设计时相比较环境变化,这样,连接基板110相对电光装置120和电路基板130比设计时相对地膨胀的情况,则为了使第1端子组115G与第3端子组125G匹配,必须按照使连接基板110相对电光装置120、在沿中心轴Y1和Y3的方向的重合的范围增加的方式调整,相反,为了使第2端子组115H与第4端子组135H匹配,必须按照使连接基板110相对电路基板130、在沿中心轴的方向的重合范围减少的方式调整。
像这样,在调整由环境变化造成的端子间距的不匹配的场合,由于第1端子组115G和第3端子组125G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与第2端子组115H和第4端子组135H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处于相反的关系,故从电光面板120经过连接基板110直至电路基板130的范围的长度的变化受到抑制。于是,由于可抑制电光装置100整体的尺寸变化,故可减小电光装置100的尺寸不均,可防止因将电光装置100装载于电子设备等时的尺寸不均造成的不佳情况的发生。
(第2实施例)下面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描述。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下述的结构,其中,在作为第1基板的连接基板210上,连接具有第2基板的电光面板220和具有第3基板的电光面板23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基板210,在其基体211上设置与上述第1实施例相同的多根布线215;具有形成于这些布线215的一端部的多个第1端子215t的第1端子组215G;和具有形成于上述布线215的另一端部的多个第2端子215u的第2端子组215H,与第1实施例的连接基板110相同,第1端子组215G和第2端子组215H分别具有通过第1公共点Q1和第2公共点Q2规定的端子排列。
但是,本实施例的连接基板210与第1实施例的连接基板110的不同之处在于下述的方面。即,在第1实施例中,第1公共点P1相对第1端子组115G所设置的一侧和第2公共点P2相对第2端子组115H所设置的一侧均为与电光面板120相反的一侧,相对该情况,在本实施例中,确定第1端子组215G的端子排列和端子形状的第1公共点Q1以及确定第2端子组215H的端子排列和端子形状的第2公共点Q2,按照在具有第2基板的电光面板220侧离开的方式设置。但是,第1实施例既可像本实施例那样构成,反之,本实施例也可像第1实施例那样构成。
在本实施例的电光面板220中,基板221和222通过密封件223贴合,在基板之间,密封液晶224,在基板伸出部221T上,引出有布线225。这些布线225分别与安装于基板伸出部221T上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26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8、228导电连接。在该数据线驱动电路226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8中,通过安装于基板伸出部221T上的连接基板240,导入输入信号。在连接基板240中,在基体241上形成多根布线242,这些布线242与设置于布线225的端部的输入端子导电连接。
作为上述布线225,设置有与数据线驱动电路226导电连接的数据布线225s;与扫描线驱动电路228导电连接的选择布线225g;相同的、与扫描线驱动电路228导电连接的选择布线225e;以及与输入端子直接连接的共用布线225c。在这里,选择布线225g和数据布线225s导入电光面板220的驱动区域的内部,沿相互垂直的方向延伸,分别与按在该驱动区域内呈矩阵状排列的各像素的每一个所设置的有源元件(TFT等的三端子型非线性元件)的行和列连接。另外,共用布线225c连接于与连接于上述有源元件的像素电极对向的共用电极。
在电光面板220上,在与上述基板伸出部221T相反一侧的外缘设置基板伸出部221U,在该基板伸出部221U,引出有上述选择布线225e、数据布线225s和共用布线225c。选择布线225e独立于导入电光面板220的驱动区域内部的选择布线225g,通过周边区域,引出到基板伸出部221U。另外,数据布线225s导入该驱动区域内部,照原样向驱动区域的相反侧延伸,引出到基板伸出部221U。另外,共用布线225c与上述驱动区域内的共用电极导电连接,并且通过基板周缘部,引出到基板伸出部221U上。
在基板伸出部221U上,设置有形成于上述选择布线225e、数据布线225s和共用布线225c的各自端部的多个第3端子225t排列而成的第3端子组225G。另外,该第3端子组225G的各第3端子225t,沿通过公共点Q3的多条线呈带状地延伸,按照与上述第1端子组215G的各第1端子215t相对应的排列形态和形状构成,分别与相应的各第1端子215t导电连接。
另一方面,在具有第3基板的电光面板230中,基板231和232通过密封件233贴合,在基板之间密封液晶234,在其基板伸出部231T上引出有布线235,在这些布线235的前端,设置有第4端子235u。多个第4端子235u沿基板伸出部231T的外缘而排列,构成第4端子组235H。
作为上述布线235,包括分别导入电光面板230的驱动区域内部的,选择布线235g、数据布线235s和共用布线235c。选择布线235g和数据布线235s均与有源元件连接,该有源元件按呈矩阵状排列于驱动区域内部的各像素的每一个形成。另外,共用布线235c和与连接于上述有源元件的像素电极对向的共用电极导电连接。多个第4端子235u,沿通过公共点Q4的多条线呈带状地延伸,按照与上述第2端子组215H相对应的排列和形状构成,分别与相应的各第2端子215u导电连接。
通过像上述那样构成的第2端子组215H和第4端子组235H的安装结构,选择布线225e与选择布线235g导电连接,数据布线225s与数据布线235s导电连接,共用布线225c与共用布线235c导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从数据线驱动电路226输出的数据信号通过数据布线225s,供给电光面板220的驱动区域内的各像素,并且经过连接基板210,也向与数据布线235s连接的电光面板230的驱动区域内的各像素供给。另外,从扫描线驱动电路228输出的选择信号的一部分经过选择布线225e和连接基板210,向与选择布线235g连接的电光面板230的驱动区域内的各像素供给。于是,虽然分别的扫描信号供给电光面板220和230,但是所供给的数据信号是相同的,根据相同的数据信号而驱动。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共用的数据线驱动电路226和扫描线驱动电路228,驱动电光面板220和230。另外,在图示实例的场合,用于将数据信号供给电光面板220的驱动区域的多根数据布线225s的全部,照原样与用于将数据信号供给电光面板230的驱动区域的多根数据布线235s导电连接,但是,在电光面板230的显示像素数量少于电光面板220的像素数量的场合,也可以按照仅仅数据布线225s的一部分与数据布线235s导电连接的方式构成。
(第3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连接基板310进行描述。图7为连接基板310的平面图。该连接基板310可用于代替上述第1实施例的连接基板110,还可用于代替第2实施例的连接基板210。
连接基板310在基体311上具有多根布线315,并且包括第1端子组315G,在该第1端子组315G中,排列有设置于这些布线315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多个第1端子315t;和第2端子组315H,在该第2端子组315H中,排列有设置于另一方的端部的多个第2端子315u。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的各自的结构基本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场合,规定属于第1端子组315G的多个第1端子315t的延伸方向的第1公共点R1相对第1端子315G,设置于连接基板310的相反的外缘侧(第2端子组315H侧),同样规定属于第2端子组315H的多个第2端子315u的延伸方向的第2公共点R2相对第2端子组315H,设置于连接基板310的相反的外缘侧(第1端子组315G侧)。即,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均具有按照前端侧开放的方式构成的端子的排列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为沿上下方向对称的排列形态(按照相同的排列间距,形成对称的排列姿势),由此,采用分别形成于连接基板310的上下两侧外缘的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中的任意一个,仍能获得相同的安装形态,由此,可提高安装作业时的作业性。
另外,在通过位置调整,消除因连接基板310的尺寸变化而在其与安装对象部件上的端子组的不匹配时,连接基板310的图示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的距离)的增减,与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相对应。由于比如,在连接基板310的图示上下方向的长度增加时,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的端子的排列间距也扩宽,故与图6所示的场合相同,如果对连接基板310按照其相对安装对象部件在更宽的范围内重合的方式进行位置调整,则端子排列匹配。于是,由于采用通过设置于上下两端的第1端子组315G和第2端子组315H的各自的安装区域的重合范围的增减,对连接基板31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增减进行补偿的方式,故可抑制由与连接基板310的上下两侧连接的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对象部件(第2基板和第3基板)形成的装置整体的上下方向的长度的变化。
(第4实施例)下面参照图8,对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连接基板410进行描述。图8为连接基板410的平面图。该连接基板410可用于代替上述第1实施例的连接基板110,也可用于代替第2实施例的连接基板210。
连接基板410在基体411上具有多根布线415,并且包括第1端子组415G,在该第1端子组415G中,排列有设置于这些布线415中的一方的端部的多个第1端子415t;和第2端子组415H,在该第2端子组415H中,排列有设置于另一方的端部的多个第2端子415u。第1端子组415G和第2端子组415H的各自的结构基本与上述各实施例的结构相同,但是,在本实施例的场合,规定属于第1端子组415G的多个第1端子415t的延伸方向的第1公共点S1相对第1端子组415G,设置于从连接基板410离开的一侧,同样规定属于第2端子组415H的多个第2端子415u的延伸方向的第2公共点S2相对第2端子组415H,设置于从连接基板410离开的一侧。即,第1端子组415G和第2端子组415H均具有按照前端侧闭合的方式构成的端子的排列形态。
在本实施例中,第1端子组415G和第2端子组415H为沿上下方向对称的排列形态(按照相同的排列间距,形成对称的排列姿势),由此,采用分别形成于连接基板410的上下两侧外缘的第1端子组415G和第2端子组415H中的任意一个,仍能获得相同的安装形态,由此,可提高安装作业时的作业性。
另外,在通过位置调整,消除因连接基板410的尺寸变化而在其与安装对象部件上的端子组的不匹配时,连接基板410的第1端子组415G和第2端子组415H的端子的排列间距大于安装对象的端子组的间距的场合,与第3实施例相反,如果按照使连接基板410相对安装对象部件的重合范围变窄的方式进行位置调整,则端子排列匹配。于是,由于可减少连接基板410和安装对象部件(第2基板、第3基板)的安装区域的范围,故可减小这些基板的整体尺寸,减小电光面板的周边区域的宽度。
(电子设备)图9表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便携电话机。在这里所示的便携电话机1000包括具有多个操作按钮1001a、1001b和送话口等的操作部1001;和具有显示画面1002A和1002B和受话口等的显示部1002,在显示部1002的内部,组装有上述电光装置200。该操作部1001和显示部1002按照可打开闭合的方式构成。在这里,图9(a)表示开放状态,图9(b)表示闭合状态。
对于电光装置200,通过形成为连接基板210弯曲的状态,形成为电光面板220和电光面板230的背靠背的姿势,组装于显示部1002的内部。另外,根据需要,在电光面板220和230之间,设置有背光源等。另外,可构成为在设置于显示部1002的内面上的显示画面1002A中,可辨认通过上述电光面板220形成的显示图像,另外,在设置于显示部1002的外表面上的显示画面1002B中,可辨认通过上述电光面板230形成的显示图像。
另外,本发明的电光装置、安装结构体、连接基板、以及电子设备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图示的实例,显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内容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比如,上述各实施例的电光装置是作为包括构成液晶显示体的电光面板的形态而描述的,但是按照本发明,并不限于液晶显示体,可采用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电泳显示体、等离子显示面板等的各种的电光面板。另外,本发明不限于具有电光面板的电光装置,比如,可用于将连接基板和电路基板连接的安装结构体等的、具有将一块基板与2个以上的基板连接的结构的各种安装结构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光装置,该电光装置具有第1基板,该第1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的第1端子组和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的第2端子组;第2基板,该第2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3端子的第3端子组,该多个第3端子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地与其导电连接;以及第3基板,该第3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4端子的第4端子组,该多个第4端子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第2端子地与其导电连接,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按照沿多条线分别延伸、相对通过第1公共点的轴线处于线对称的方式设置,该多条线通过上述第1公共点,该第1公共点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1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上述第1端子组;上述多个第2端子按照沿多条线分别延伸、相对通过第2公共点的轴线处于线对称的方式设置,该多条线通过上述第2公共点,该第2公共点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2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上述第2端子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分别设置于上述第1基板的相反侧的外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1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与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2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为相同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1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与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2端子组离开的一侧为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1端子组设置于上述第2端子组侧;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2端子组设置于上述第1端子组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公共点和上述第2公共点相对于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2端子组,都设置于从上述第1基板离开的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为柔性布线基板。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第2基板和第3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
9.一种布线基板,其特征在于,该布线基板具备第1端子组,在该第1端子组中,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上述多个第1端子沿多条线分别延伸,该多条线实质上通过第1公共点,该第1公共点沿与端子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上述多个第1端子;和第2端子组,在该第2端子组中,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上述多个第2端子沿多条线分别延伸,该多条线实质上通过第2公共点,该第2公共点沿与端子的排列方向相交叉的既定方向离开上述多个第2端子。
10.一种电光装置的制造方法,该电光装置具有第1基板,该第1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的第1端子组和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的第2端子组;第2基板,该第2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3端子的第3端子组,该多个第3端子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地与其导电连接;以及第3基板,该第3基板具有排列有多个第4端子的第4端子组,该多个第4端子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第2端子地与其导电连接,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1端子沿多条线分别延伸,该多条线通过第1公共点,该第1公共点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1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的方向离开上述第1端子组;上述多个第2端子沿多条线分别延伸,该多条线通过第2公共点,该第2公共点沿与排列有多个该第2端子的方向相交叉的既定的方向离开上述第2端子组;上述第1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与第2基板和第3基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通过热压粘接方式将上述第1基板安装于上述第2基板时,相应于由热膨胀系数的差造成的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2基板的尺寸变化的差,使上述第1端子组和上述第3端子组的位置对准;和在通过热压粘接方式将上述第1基板安装于上述第3基板时,相应于由热膨胀系数的差造成的上述第1基板和上述第3基板的尺寸变化的差,使上述第2端子组和上述第4端子组的位置对准。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装载有权利要求1~8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光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为确保电光装置和安装结构体的电可靠性。电光装置(100)包括第1基板(110),具有排列有多个第1端子的第1端子组(115G)和排列有多个第2端子的第2端子组(115H);第2基板(120),具有排列有分别对应地与多个第1端子导电连接的多个第3端子的第3端子组(125G);和第3基板(130),具有排列有分别对应地与多个第2端子导电连接的多个第4端子的第4端子组(135H),第1端子分别沿多条线延伸,该多条线通过沿与第1端子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既定方向从第1端子组离开的第1公共点,第2端子分别沿多条线延伸,该多条线通过沿与第2端子的排列方向交叉的既定方向从第2端子组离开的第2公共点。
文档编号G02F1/1345GK101034213SQ20071008605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8日
发明者中泽政彦 申请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