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843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如打印机或彩色复印机等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成像速度的提高增加了串联式(tandem)彩色成像设备的类型。串联式彩色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鼓和显影装置,并将不同颜色的图像顺次转印在记录介质或图像输送带上。显影装置的数量与着色材料(coloringmaterial)的数量相同。已知串联式彩色成像设备具有多个引起套色不准(misregistration)的因素。因而,提出了各种方法来对付这些因素。
一个因素涉及偏转扫描器中的镜头的不均匀性和安装位移、以及当将偏转扫描器安装到彩色成像设备主体时偏转扫描器的位移。在这种情况下,扫描线倾斜并弯曲。该倾斜和弯曲取决于颜色,从而导致套色不准。
日本特开2002-116394号公报(专利文献1)讨论了克服套色不准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装配偏转扫描器的步骤中,利用光学传感器测量扫描线的弯曲量,机械地转动镜头以调整扫描线的弯曲度,然后利用粘合剂将偏转扫描器固定到成像设备主体。
日本特开2003-241131号公报(专利文献2)讨论了另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将偏转扫描器安装到彩色成像设备主体的步骤中,利用光学传感器测量扫描线的倾斜度,机械地倾斜偏转扫描器以调整扫描线的倾斜度,然后将偏转扫描器安装到彩色成像设备主体。
日本特开2004-170755号公报(专利文献3)讨论了另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利用光学传感器测量扫描线的倾斜和弯曲量,并对位像数据进行校正以消除该倾斜和弯曲,从而基于校正后的数据形成图像。由于该方法允许通过处理图像数据来电子校正套色不准,因而该方法在装配过程中不需要机械调整器或调整步骤。从这两点来看,该方法与专利文献1和2中所讨论的方法相比,可以以较低成本校正套色不准。存在两种用于电子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其中一种方法以一个像素为单位进行,而另一种方法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进行。在以一个像素为单位的校正中,根据校正倾斜和弯曲的量,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在副扫描方向上对像素进行移位。在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的校正中,在副扫描方向上对前后像素调整位图像数据的灰度值。通过该校正,可以消除由以一个像素为单位的校正产生的移位边界处的不自然台阶,从而可以使图像平滑。
然而,通过专利文献3中所讨论的方法校正套色不准可能引起精细图像(fine image)中的浓度变化。将参照图14说明精细图像的浓度变化。输入图像601是一个点的细线。当实际形成通过对输入图像601进行套色不准校正而产生的图像602时,尽管输入图像601是具有恒定浓度的细线图像,而由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输出图像变成具有不均匀浓度的细线图像。这是由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通常不善于形成图像灰度值和实际图像浓度值相互保持比例关系的孤立像素。因此,该缺点使得在由细线形成的精细图像中发生明显的浓度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使得可以克服当电子校正套色不准时发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图像倾斜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倾斜以至少一个灰度值来定义。该成像设备包括第一转换器,其通过计算灰度值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对至少一个图像倾斜进行校正;成像装置,其基于由第一转换器校正后的图像信息,将至少一个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控制器,用于使用成像装置形成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调色剂图像;检测器,其检测由成像装置形成的测试调色剂图像的光反射特性;以及调整器,其根据检测器的输出调整第一转换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以下步骤来防止由电子校正图像位置所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的方法(1)根据检测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检测调色剂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浓度的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或(2)根据通过用户从视觉上估计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测试图案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图案而进行的估计的结果,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或(3)由成像装置在转印材料上形成测试图案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基于由原稿读取器所读取的测试图案图像信息,调整灰度值转换器。
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结构和优点显而易见。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截面图。
图2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浓度传感器的结构。
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浓度传感器的特性图。
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用于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5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片(toner patch)的排列。
图6A和6B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调色剂片的图案。
图7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套色不准的校正。
图8A~8G详细示出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用于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1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测试图案。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的框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用于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4示出精细图像的浓度变化。
图15示出彩色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
图16示出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基本结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如下方法根据检测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检测调色剂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浓度的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防止由电子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
图15示出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彩色成像设备的基本结构。彩色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装置120和打印机控制器等图像处理装置110。
图16示出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基本结构。
在图16中,附图标记111表示根据位图对打印数据进行显影的位图显影单元。附图标记112表示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在副扫描方向上校正图像位置的坐标转换器。附图标记113表示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在副扫描方向上校正图像位置的灰度值转换器。位图显影单元111、坐标转换器112和灰度值转换器113形成在图像处理装置110中。附图标记121表示进行显影操作、转印操作和定影操作等用于形成图像的操作的图像输出单元。附图标记122表示包括后面说明的浓度传感器和浓度转换处理单元的光反射特性检测器。图像输出单元121和光反射特性检测器122形成在成像装置120中。使用光反射特性检测器122的检测结果来调整灰度值转换器113。
上述结构对应于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基本结构。后面将详细说明校正套色不准。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彩色成像设备的成像装置的截面图。彩色成像设备包括成像装置(图1所示)和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图像处理装置生成位像信息,成像装置(图1所示)基于所生成的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根据该实施例的成像设备是电子照相彩色成像设备和使用中间转印构件28的串联式彩色成像设备。以下将说明成像装置的操作。
成像装置根据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操作的曝光时间驱动曝光光,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静电潜像形成单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叠加单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将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1上,并将多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介质11。
充电器包括用于根据黄色(Y)站、品红色(M)站、青色(C)站和黑色(K)站对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进行充电的四个充电部23Y、23M、23C和23K。充电部23Y、23M、23C和23K设有各自的套筒23YS、23MS、23CS和23KS。
通过将有机光导层涂于铝制圆柱体的外周形成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并且通过将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功率传送到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而使其转动。驱动电动机根据成像操作逆时针转动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
曝光单元通过扫描器24Y、24M、24C和24K用曝光光照射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并对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的表面选择性地进行曝光,以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包括用于根据黄色(Y)站、品红色(M)站、青色(C)站和黑色(K)站对图像进行显影以使静电潜像可见的四个显影部26Y、26M、26C和26K。显影部26Y、26M、26C和26K设有各自的套筒26YS、26MS、26CS和26KS,并且显影部26Y、26M、26C和26K是可移除的。
在转印单元,作为顺时针转动中间转印构件28、转动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以及转动与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相对的一次转印辊27Y、27M、27C和27K的结果,将单色调色剂图像从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28上。通过对一次转印辊27Y、27M、27C和27K施加一次转印电压并使得感光构件22Y、22M、22C和22K的转动速度不同于中间转印构件28的转动速度,将单色调色剂图像有效地转印到中间转印构件28上。
另外,在转印单元,根据各站在中间转印构件28上叠加单色调色剂图像,并且通过中间转印构件28的转动,将通过叠加单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辊29。然后,将记录介质11从薄片给送托盘21夹持输送到二次转印辊29,从而将中间转印构件28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1上。对二次转印辊29施加二次转印电压以静电转印调色剂图像。这被称为“二次转印”。在将多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1时,二次转印辊29在位置29a处与记录介质11接触,打印后在位置29b处与记录介质11分离。
定影单元包括用于将转印到记录介质11上的多色调色剂图像熔化定影到记录介质11上的定影辊32和压力辊33。定影辊32加热记录介质11。压力辊33使得记录介质11与定影辊32压力接触。定影辊32和压力辊33是中空辊,并在其内部分别包括加热器34和加热器35。定影部31通过定影辊32和压力辊33输送保持多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11,并对记录介质11加热加压以将调色剂定影到记录介质11。
然后,通过薄片排出辊(未示出)将调色剂定影后的记录介质11排出到薄片排出托盘(未示出)上,并完成成像操作。
清洁器30清除中间转印构件28上的残留调色剂。将形成在中间转印构件28上的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11上之后残留的废调色剂被累积在清洁器容器中。
浓度传感器41布置成与中间转印构件28相对,并且检测形成在中间转印构件28上的检测调色剂片64的浓度。
图2示出浓度传感器41的结构。浓度传感器41包括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等红外发光元件51、光电二极管等光接收元件52、用于处理光接收数据的集成电路(IC)(未示出)等、以及容纳它们的保持器(未示出)。光接收元件52检测来自调色剂片64的反射光的强度。尽管根据本实施例的浓度传感器41形成为用来检测镜面反射光,但是检测浓度的方法不局限于此。例如,浓度传感器41可以形成为用来检测漫反射光。可以使用透镜等光学元件(未示出)来结合发光元件51和光接收元件52。
在该实施例中,中间转印构件28是由聚酰亚胺形成的周长为880mm的单层树脂带(resin belt)。为了调整该带的阻力,在树脂中分散适量的精细碳粒。中间转印构件28的表面为黑色、光滑、并具有约100%(当用Horiba Ltd.制造的光泽计IG-320测量时)的高光泽度。
当暴露中间转印构件28的表面(调色剂的量为0)时,浓度传感器41的光接收元件52检测反射光。这是因为,如上所述,中间转印构件28的表面有光泽。当在中间转印构件28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根据调色剂片的浓度(调色剂的量)的增加,镜面反射输出逐渐减少。这是因为,当中间转印构件28的表面覆盖有调色剂时,减少了来自该带表面的镜面反射光。图3是示出调色剂的量与浓度传感器的检测值之间的关系的图。在图3中,垂直轴代表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水平轴代表图像浓度(对应于调色剂的量)。根据图3中所示的关系,浓度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值被转换成浓度值,以检测调色剂片的浓度。
接着,参照图4中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校正灰度值转换值(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
首先,在步骤S301,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作为检测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片。图5示出形成在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片。对应于浓度传感器41的位置并根据Y、M、C和K,以2mm的间隔形成总共32个片,其中每个片都是边长为8mm的正方形片。Y、M、C和K各设置八种类型。通过控制器控制这些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参照图6A和6B说明各片的图案。Y1、M1、C1和K1均为一个点的水平线(以2个点为间隔形成)的重复图案,并且各线的点图像数据(曝光量)为100%(参照图6A)。随后,100%全曝光点用1表示,具有0%~100%曝光量的中间灰度点用0~1范围内的数字表示。
Y2~Y7、M2~M7、C2~C7和K2~K7均为如图6B所示那样的图案。通过两个中间灰度点形成一条线。与图6A中所示的图案(图案Y1、M1、C1和K1)相比,线的中心坐标向下移动了0.5个点。每一中间灰度点的曝光量均为0.5×γ。例如,如果γ=1,则通过将具有曝光量0.5的两个点加起来形成一条线,使得该线具有与图6A中所示的图案(Y1、M1、C1和K1)的曝光量相等的曝光量。Y2、M2、C2和K2的γ值为0.9。Y3、M3、C3和K3的γ值为1.0。Y4、M4、C4和K4的γ值为1.1。Y5、M5、C5和K5的γ值为1.2。Y6、M6、C6和K6的γ值为1.3。Y7、M7、C7和K7的γ值为1.4。Y8、M8、C8和K8的γ值为1.5。
接着,在步骤S302,通过浓度传感器41检测各调色剂片的浓度。如上所述计算该浓度。
接着,在步骤S303,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通过计算使其线浓度变成等于一个全曝光点线的线浓度的中间灰度线的γ值,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图7示出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的方法。在图7中,水平轴代表γ值,垂直轴代表由浓度传感器计算出的片浓度。另外,实线A表示中间灰度点线图案的浓度,虚线T表示全曝光线图案的浓度。实线A和虚线T相交处的值γ等于1.35,从而将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计算为具有值1.35。也就是说,由进行0.5×1.35=0.675曝光的两个点形成的线的浓度等于全曝光线图案的浓度。根据每种颜色进行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的计算。在以下所述的电子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中使用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因此,如上所述计算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将参照图8A~8G详细说明根据该实施例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首先,在设备制造过程中,对成像设备预先测量套色不准量,从而预先确定用于消除该套色不准量的套色不准校正量Δy。用于获得套色不准校正量Δy的方法不局限于该方法。例如,可以从形成在例如中间转印构件上的配准检测图案的检测结果获得套色不准校正量Δy。这里,通过配准检测传感器提供该检测结果。可选地,由成像设备输出套色不准测量图,可以从(例如由商用图像扫描仪)将图像转换成电子数据而获得的电子信息来计算套色不准校正量Δy。
图8A是具有向右向上上升的倾斜的扫描线的图像。在该实施例中,在曝光单元的主扫描方向上,每隔5个点产生一个点的倾斜。图8B示出转换灰度值前的水平直线位像的例子和两个点的线。图8C示出用于消除由图8A中所示的扫描线的倾斜所导致的套色不准的图8B的校正后的图像。为了获得图8C中所示的校正后的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对前后像素进行图像数据调整。图8D是示出套色不准校正量Δy与灰度值转换参数之间的关系的表。k代表套色不准校正量Δy的整数部分(省略了小数部分)。整数部分表示以一个像素为单位的副扫描方向的校正量。在以一个像素为单位的校正中,第一转换器根据该校正量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在副扫描方向上对像素进行移位。
α和β代表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校正的图像数据调整分配系数。根据关于套色不准校正量Δy小数点后的值的信息,如下表示并计算副扫描方向上前后像素的像素灰度值的分配系数β=Δy-kα=1-β其中,α表示前一像素的分配系数,β表示后一像素的分配系数。
接着,使用如上所述计算出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校正图像分配系数。通过以下表达式校正图像分配系数。校正后的图像分配系数为α′和β′。当0≤α≤0.5时,α′=G×α。当0.5<α≤1.0时,α′=(2-G)×α+G-1。当0≤β≤0.5时,β′=G×β。当0.5<β≤1.0时,β′=(2-G)×β+G-1。
图9示出当G=1.35时校正前图像分配系数α和β与校正后图像分配系数α′和β′之间的关系。
图8E示出使用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校正后的灰度值转换参数。
例如,当α和β为0.25时,α′和β′为0.338。
图8F是第二转换器根据图8E中所示的图像校正参数转换副扫描方向上的前后像素的灰度值后的位像。图8G示出由校正灰度值产生的位像在图像承载构件处的曝光图像。消除了主扫描线的倾斜,从而形成水平直线。通过校正灰度值转换参数,可以防止在电子校正套色不准时发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
说明该实施例以举例说明如下方法根据检测在图像承载构件上形成的检测调色剂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浓度的光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通过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防止由电子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
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涉及如下方法根据通过用户从视觉上估计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测试图案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图案而进行的估计的结果,通过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防止由电子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以下不对其进行说明。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仅在于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的方法。以下将参照图10的流程图说明该方法。
首先,在步骤S401,将测试图案打印到转印材料(纸张)上。图11示出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测试图案。根据Y、M、C和K以2mm的间隔形成总共32个片,其中每个片都是边长为30mm的正方形片。Y、M、C和K各设置八种类型。各片的图案与示出第一实施例的图6A和6B中所示的相同。Y1、M1、C1和K1均为一个点的水平线(以2个点的间隔形成)的重复图案,并且各线的点图像数据为100%。Y2~Y7、M2~M7、C2~C7、以及K2~K7均为通过两个中间灰度点形成一条线的图案。
在步骤S402,用户从Y2~Y7、M2~M7、C2~C7、以及K2~K7中选择浓度最接近片图案Y1、M1、C1和K1的浓度的图案,并使用设备主体上的操作面板(未示出)输入所选择图案(均为从Y2~Y7、M2~M7、C2~C7、以及K2~K7中选择的一种颜色)的编号。
接着,在步骤S403,设备主体上的控制CPU(未示出)计算与所输入的图案编号相对应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上述步骤用于计算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使用计算出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校正套色不准。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说明该实施例以举例说明如下方法根据通过用户从视觉上估计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测试图案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图案而进行的估计的结果,通过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防止由电子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
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涉及如下方法基于通过原稿读取器读取图像浓度而读取的浓度信息,通过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防止由电子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其中该图像浓度是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测试图案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图案的图像信息。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整体结构和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以下不对其进行说明。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用于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的方法。使用原稿读取器和PC来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图12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控制PC 200与成像设备主体100连接。平头扫描仪(原稿读取器)300与控制PC 200连接。
参照图13所示的流程图来说明用于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的方法。
首先,在步骤S501,将测试图案打印到转印材料(纸张)上。测试图案图像与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图11中所示的相同。
接着,在步骤S502,平头扫描仪300读取测试图的图像信息(RGB图像数据)。该图像信息被发送给控制PC 200。
在步骤S503,控制PC 200根据从平头扫描仪300发送来的图像信息判断测试图的片位置,并计算各片的平均输出值(RGB数据)。将该平均输出值转换成各片的浓度数据。
接着,在步骤S504,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计算方法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上述步骤用于计算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在校正套色不准时使用计算出的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方法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相同。
说明该实施例以举例说明如下方法基于通过原稿读取器读取图像浓度而读取的浓度信息,通过调整用于校正套色不准的灰度值转换参数,防止由电子校正套色不准产生的精细图像中的浓度变化,其中该图像浓度是在转印材料上形成的测试图案图像(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图案的图像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使用外部连接的平头扫描仪作为原稿读取器,但是当成像设备象复印机一样具有原稿读取器时,可以使用该原稿读取器。
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希望根据图像浓度变化在最佳定时进行该计算。例如每隔一定数量的打印、或当更换感光构件等消耗品时、或当工作环境(如温度或湿度)发生大的改变时,适合计算灰度值转换校正系数G。
在第一到第三实施例中,尽管使用校正套色不准作为例子,但是本发明还可适用于其它图像位置校正。例如,某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校正图像弯曲或放大。换句话说,电子校正图像位置的任何方法都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典型实施例。显而易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调整图像倾斜的成像设备,其中该倾斜以至少一个灰度值来定义,该成像设备包括第一转换器,其通过计算所述灰度值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对至少一个图像倾斜进行校正;成像装置,其基于由所述第一转换器校正后的图像信息,将至少一个调色剂图像形成在图像承载构件上;控制器,用于使用所述成像装置形成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调色剂图像;检测器,其检测由所述成像装置形成的所述测试调色剂图像的光反射特性;以及调整器,其根据所述检测器的输出调整所述第一转换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图像倾斜包括多个图像倾斜,所述至少一个调色剂图像包括不同颜色的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所述成像装置包括形成所述单色调色剂图像的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形成部件,所述成像装置通过叠加由所述多个单色调色剂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单色调色剂图像来形成多色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第一转换器基于关于所述单色调色剂图像之间的套色不准的信息,校正所述图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转换器,该第二转换器通过转换所述图像的至少一个坐标,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对至少一个图像倾斜进行校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器和所述第二转换器以单个转换器来实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调色剂图像是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测试图案图像,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用于输入所述测试图案图像的估计结果的输入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器是读取由所述成像装置形成的所述测试图案图像的原稿读取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坐标转换器,其通过转换坐标以一个像素为单位对图像位置进行校正;灰度值转换器,其通过转换灰度值以小于一个像素为单位对图像位置进行校正;图像输出单元,其将包括中间灰度像素的检测调色剂图像形成到可以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承载构件上;以及光反射特性检测器,其检测所述检测调色剂图像的光反射特性。根据光反射特性检测器的检测输出来调整灰度值转换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51201SQ200710090819
公开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7日
发明者前桥洋一郎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