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920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元件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光入射面、光出射面以及光反射侧面,且对光入射面、光出射面以及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的光学元件以及备有该光学元件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前,具有光源、光调制器件(例如液晶面板)以及投射透镜等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通常是广泛周知的。另外,作为这样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公知的还有,为了让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强度均匀化等目的,而备有光学元件(以下称作柱状积分仪)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作为这种柱状积分仪,可以列举出由筒状的中空柱构成,且在中空柱的内面设有对光源所发出的光进行反射的反射镜的柱状积分仪(例如专利文献1)。
另外,公知的还有一种由玻璃的实心柱构成,且在实心柱的表面实施了镜面处理的柱状积分仪。通过采用该柱状积分仪,由于光源所发出的光被实心柱的侧面全部反射,因此能够抑制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实现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强度的均匀化。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16405号公报(权利要求6,〔0023〕,图3)另外,为了实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低成本化,希望有一种比在中空柱的内面设有反射镜的柱状积分仪或由玻璃的实心柱所构成的柱状积分仪,成本更低的光学元件(柱状积分仪)。
与此相对,本发明人着眼于由透明树脂的实心柱所构成且对实心柱的表面实施了镜面处理的光学元件。
但是,由于该光学元件由透明树脂的实心柱构成,因此在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等中,光学元件的表面很容易受伤。进而,一旦光学元件的表面受伤,光源所发出的光就不会被全反射,从而导致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元件以及备有该光学元件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能够抑制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并实现成本削减。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要旨为,在备置着具有光入射面(光入射面122)、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光出射面123)、以及从上述光入射面的外周延续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外周而设置的光反射侧面(光反射侧面124)的本体部(本体部125)的光学元件(柱状积分仪120)中,对上述光入射面、上述光出射面以及上述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在上述光反射侧面,设有支撑上述本体部的支撑部(支撑部121)。
根据该特征,通过由透明树脂构成光学元件,能够将成本抑制到比由玻璃构成的柱状积分仪等更低。
另外,通过将支撑光学元件的本体部的支撑部设置在光反射侧面,从而在将光学元件放置在平面上时,光反射侧面不会与该平面相接触。也即,通过将处理光学元件时容易受伤的部位恰好限定为支撑部,能够抑制给光反射侧面带来伤害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抑制光利用效率的降低。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要旨为,在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中,从上述光出射面到上述支撑部的长度,为从上述光入射面到上述光出射面的长度的10%以上。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要旨为,在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中,从上述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出射面中面积较小的一方到上述支撑部之间的长度,为从上述光入射面到上述光出射面的长度的10%以上。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要旨为,在本发明的上述特征中,上述本体部以及上述支撑部由相同的透明树脂构成。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要旨为,备有光源、光调制器件、以及对上述光调制器件中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的投射透镜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对上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强度进行均匀化的光学元件。上述光学元件具有透明树脂制本体部以及支撑上述本体部的支撑部,上述本体部具有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以及从上述光入射面的外周延续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外周而设置的光反射侧面,对上述光入射面、上述光出射面以及上述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上述支撑部,设置在上述光反射侧面。
本发明的一特征的要旨为,备有光源、光调制器件、以及对上述光调制器件中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的投射透镜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减小上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发散角的光学元件。上述光学元件具有透明树脂制本体部以及支撑上述本体部的支撑部,上述本体部具有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面对而配置的光出射面、以及从上述光入射面的外周延续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外周而设置的光反射侧面,对上述光入射面、上述光出射面以及上述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上述支撑部设置在上述光反射侧面中,上述光入射面的面积,小于上述光出射面的面积。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同时实现成本削减的光学元件以及具有该光学元件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之构成的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的图(其1)。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的图(其2)。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的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121的位置与光量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支撑部121的位置与光出射面123中的光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中100...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10...光源,111...LED,120...锥形柱,121...支撑部,122...光入射面,123...光出射面,124...光反射侧面,125...本体部,130...导光构件,140...液晶面板,150...三角棱镜,160...分色棱镜,170...投射透镜,200...屏幕。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

中,给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并且应当注意,附图仅仅用来示意性显示。
但应当注意,虽然附图是示意示出的,但各个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中不同。因此具体的尺寸等应当参酌以下的说明进行判断。另外,各个附图之间当然还含有相互的尺寸关系或比率不同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
如图1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投射透镜170,将通过投射透镜170放大了的图像显示在屏幕200上。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作为3片式投影仪进行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对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之构成进行说明。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之构成的图。另外,图2中,只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构成,但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当然也可以具有其他光学元件(例如中继透镜)等。
如图2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多个光源110(光源110r、光源110g、光源110b)、多个锥形柱120(锥形柱120r、锥形柱120g、锥形柱120b)、多个导光构件130(导光构件130r、导光构件130g、导光构件130b)、多个液晶面板140(液晶面板140r、液晶面板140g、液晶面板140b)、三角棱镜150、分色(ダイクロイツク)棱镜160、以及投射透镜170。
光源110r是发红色光的光源,具有红色LED111r。同样,光源110g是发绿色光的光源,具有绿色LED111g,光源110b是发蓝色光的光源,具有蓝色LED111b。
锥形柱120r具有光出射面的面积比光入射面大的锥形形状,是通过锥形柱120r的侧面(以下称作光反射侧面)对光源110r所发出的红色光进行反射的光学构件。另外,在锥形柱120r的光反射侧面,设有对锥形柱120r的本体部125r进行支撑的支撑部121r。
同样,锥形柱120g具有光出射面的面积比光入射面大的锥形形状,是通过锥形柱120g的侧面(以下称作光反射侧面)对光源110g所发出的绿色光进行反射的光学构件。另外,在锥形柱120g的光反射侧面,设有对锥形柱120g的本体部125g进行支撑的支撑部121g。
进而,锥形柱120b具有光出射面的面积比光入射面大的锥形形状,是通过锥形柱120b的侧面(以下称作光反射侧面)对光源110b所发出的蓝色光进行反射的光学构件。另外,在锥形柱120b的光反射侧面中,设有对锥形柱120b的本体部125b进行支撑的支撑部121b。
另外,由于锥形柱120r、锥形柱120g以及锥形柱120b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根据需要将它们称作锥形柱120。同样,支撑部121r、支撑部121g以及支撑部121b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根据需要将其称作支撑部121。进而,本体部125r、本体部125g以及本体部125b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根据需要将其称作本体部125。
另外,关于锥形柱120以及支撑部121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参照图3与图4)。
导光构件130r,是通过导光构件130r的侧面对从锥形柱120r的光出射面所出射的红色光进行反射,并导入到液晶面板140r侧的光学构件。同样,导光构件130g,是通过导光构件130g的侧面对从锥形柱120g的光出射面所出射的绿色光进行反射,并导入到液晶面板140g(三角棱镜150)侧的光学构件。导光构件130b,是通过导光构件130b的侧面对从锥形柱120b的光出射面所出射的蓝色光进行反射,并导入到液晶面板140b侧的光学构件。
液晶面板140r对应于来自驱动电路(未图示)的影像信号,对红色光进行调制,并出射到分色棱镜160。同样,液晶面板140g对应于来自驱动电路(未图示)的影像信号,对绿色光进行调制,并出射到分色棱镜160,液晶面板140b对应于来自驱动电路(未图示)的影像信号,对蓝色光进行调制,并出射给分色棱镜160。
三角棱镜150,是将从导光构件130g的光出射面所出射的绿色的光反射向液晶面板140g侧的光学构件。另外,在导光构件130g的光出射面与三角棱镜150的光入射面之间,为了不妨碍绿色光的全反射,而设有气隙。
另外,三角棱镜150,是为了通过变更光源110g所发出的绿色光的行进方向,来实现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小型化而设置的。
分色棱镜160将来自液晶面板140r的红色光、来自液晶面板140g的绿色光、以及来自液晶面板140b的蓝色光合成起来。具体地说,分色棱镜160将来自液晶面板140r的红色光以及来自液晶面板140b的蓝色光,反射向投射透镜170侧。另外,分色棱镜160让来自液晶面板140g的绿色光透过。
投射透镜170将液晶面板140r、液晶面板140g以及液晶面板140b中所显示的图像放大,并显示在屏幕200上。具体地说,投射透镜170将分色棱镜160所合成的光,投射到屏幕200上。
(光学元件)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光学元件(锥形柱120)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的图。
如图3所示,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具有四棱柱状的锥形形状,是由透明树脂所构成的实心的光学元件。这里,透明树脂是指折射率至少比大气大的透明树脂,有PMMA(Poly Methyl Meth Acrylate)等丙稀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ZEONEX(ゼオネツクス)(注册商标)等。
另外,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具有光入射面122、与光入射面122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123、以及从光入射面122的外周向着光出射面123的外周绵延设置的光反射侧面124(光反射侧面124a~光反射侧面124d)。
对光入射面122实施了镜面处理,光入射面122是入射光的面。另外,对光出射面123实施了镜面处理,光出射面123是出射光的面。进而,光入射面122的面积小于光出射面123的面积。
另外,所谓镜面处理是指形成如下镜面的处理即没有划伤、斑点,且具有确保了微米级的平面度的面精度。具体地说,镜面处理是如下处理即使用表面为镜面的模具,将模具的镜面转印到流入到模具中的树脂表面上,由此使得锥形柱120的表面成为镜面。另外,在锥形柱由玻璃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使用具有细微的粒径的粒子进行研磨的研磨工序,将锥形柱的表面加工成镜面。
这样,如果对光入射面122以及光出射面123实施了镜面处理,便会降低光反射所引起的光量损失,同时抑制了光光在入射面122以及光出射面123中方向发生变更。
对光反射侧面124实施了镜面处理,光反射侧面124对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并导入到光出射面123中。另外,对光反射侧面124,设有上述多个支撑部121。
这样,如果对光反射侧面124实施镜面处理,就抑制了光的方向在光反射侧面124发生变更。
另外,第1实施方式中,各个支撑部121,设有光反射侧面124a与光反射面124b相接的角部、光反射面124b与光反射面124c相接的角部、光反射面124c与光反射面124d相接的角部、以及光反射面124d与光反射侧面124a相接的角部。
支撑部121最好由与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相同的透明树脂构成。另外,支撑部121与本体部125最好通过一体成型来形成。另外,支撑部121,设置在从光入射面122到支撑部121的长度L1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的长度Lt的10%以上的位置。另外,支撑部121,设置在从光出射面123到支撑部121的长度L2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的长度Lt的10%以上的位置。
具有这种构成的锥形柱120,具有如下功能即在强度不均的光从光入面122入射进来的情况下,能够让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的强度在光出射面123中均匀化。另外,如上所述,锥形柱120由于具有光入射面122的面积比光出射面123小的锥形形状,因此还具有减小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的发散角的功能。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光学元件(锥形柱120)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4(a)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从侧面观察的图,图4(b)为从图4(a)所示的A方向观察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所得到的图。
如图4(a)所示,在将锥形柱120放置在平面a上的情况下,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被支撑部121所支撑,光反射侧面124不会与平面a相接触。
这里,支撑部121的形状、位置以及数目,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光反射侧面124不与平面a相接触就可以。具体地说,根据锥形柱120的B方向的长度等而确定支撑部121的形状、位置以及数目。例如,在支撑部121为较小的形状的情况下,支撑部121的数目最好为2以上,且各个支撑部121充分离开而配置。另外,在支撑部121为较大的形状的情况下,支撑部121的数目最好为1个,且配置在B方向中的锥形柱120的略中央部上。
另外,为了不妨碍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的全反射,优选为,B方向中的支撑部121与光反射侧面124相接触部分的面积较小。
如图4(b)所示,在将锥形柱120放置在平面a上的情况下,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被支撑部121所支撑,光反射侧面124与平面a不接触。另外,本体部125以及支撑部121一体成型。
这里,支撑部121的形状、位置以及数目,与图4(a)中所示的情况相同,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光反射侧面124不与平面a相接触就可以。具体地说,根据锥形柱120的C方向的长度等而确定支撑部121的形状、位置以及数目。例如,在支撑部121为较小的形状的情况下,支撑部121的数目最好为2以上,且各个支撑部121充分离开而配置。另外,在支撑部121为较大的形状的情况下,支撑部121的数目最好为1个,且设置在C方向中的锥形柱120的略中央部上。
进而,与图4(a)中所示的情况相同,为了不妨碍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的全反射,优选为,在C方向中,光反射侧面124与支撑部121相接触部分较小。
(作用及效果)通过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锥形柱120由透明树脂构成,与由需要使得表面成为镜面的研磨工序的玻璃所构成的锥形柱等相比,能够将成本抑制得较低。
另外,通过将支撑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的支撑部121设置在光反射侧面124中,在将锥形柱120放置在平面a上时,光反射侧面124不会与平面a相接触。也即,通过将在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制造工序等中,将容易受伤的部位恰好限定为支撑部121,能够抑制给光反射侧面124带来伤害的可能性,还能够抑制光利用效率的降低。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使从光出射面123到支撑部121之间的长度L2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t的10%以上,从而使得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的全反射光,不会在光出射面123的附近被支撑部121所妨碍。因此,能够抑制因在光出射面123的附近设置支撑部121所引起的对光强度的均匀化的阻碍,抑制光利用效率的降低。
具体地说,假设在光出射面123的附近设置支撑部121的情况下,因支撑部121阻碍了均匀化的光,直接从光出射面123出射。
另一方面,如果不在光出射面123的附近设置支撑部121,被支撑部121阻碍了均匀化的光,就会在到达光出射面123之前再次被均匀化。因此,通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能够抑制对光强度的均匀化的阻碍,以及光利用效率的降低。
进而,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让从光入射面122到支撑部121之间的长度L2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t的10%以上,从而使得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的全反射光,不会在光入射面122的附近被支撑部121所妨碍。因此,能够把支撑部121降低光利用效率的影响抑制到较小。
具体地说,从支撑部121中通过的光的量越多,光量损失就越大,因此图4(b)所示的锥形柱120的剖面中,支撑部121所占据的比率越大,光量损失就越大。也即,第1实施方式中,光入射面122的面积小于光出射面123的面积,因此将相同尺寸的支撑部121设置得越接近光入射面122,支撑部121使得光利用效率降低的影响就越大。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没有在光入射面122的附近设置支撑部121,因此能够将支撑部121引起光利用效率降低的影响抑制的较小。
另外,光入射面122的附近,光的发散角较大,但光的发散角随着远离光入射面122而减小。因此,通过不在光入射面122的附近设置支撑部121,能够降低支撑部121对光的低发散角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通过将支撑部121设置在各个光反射侧面124相接触的角部分,与在该角部以外设置支撑部121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设置支撑部121所引起的光利用效率的降低。
进而,按照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通过让光源110由LED构成,与光源由高压水银灯构成的情况相比,光源110所产生的热量较小。因此,即使在将锥形柱120靠近光源110设置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由透明树脂构成的锥形柱120的恶化。
〔第2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相关光学元件(锥形柱120)进行说明。另外以下主要对上述第1实施方式与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具体地说,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具有四棱柱状的锥形形状,而第2实施方式中,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具有圆柱状的锥形形状。
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相关锥形柱120的图。如图5所示,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具有圆柱状的锥形形状,由透明树脂构成。这里,所谓透明树脂是指折射率至少比大气大的透明树脂,有PMMA(PolyMethyl Meth Acrylate)等丙稀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ZEONEX(注册商标)等。
另外,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与第1实施方式一样,具有光入射面122、光出射面123、以及从光入射面122的外周向着光出射面123的外周绵延设置的光反射侧面124。
光反射侧面124中实施了镜面处理,光反射侧面124对从光入射面122所入射的光进行全反射,并导入到光出射面123中。另外,光反射侧面124中,设有多个支撑部121。
支撑部121由与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相同的透明树脂构成。另外,支撑部121设置在从光入射面122到支撑部121的长度L1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的长度Lt的10%以上的位置。另外,支撑部121设置在从光出射面123到支撑部121的长度L2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的长度Lt的10%以上的位置。
另外,支撑部121的形状、位置以及数目,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一样,并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光反射侧面124不与平面a相接触就可以。
〔其他实施方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形成这里所公开的一部分的论述以及附图,并不应当理解成要对本发明进行限定。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各种各样的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具有四棱柱或圆柱的形状,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具有多边棱柱的形状。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锥形柱本体部125具有光入射面122的面积小于光出射面123的面积的锥形形状,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是光出射面123的面积小于光入射面122的面积的倒锥形形状。
进而,上述实施方式中,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导光构件130,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省却导光构件130。
另外,光入射面122与光出射面123,既可以是相似的形状,又可以是不相似的形状。
进而,还可以对支撑部121的表面实施镜面处理。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液晶面板140作为光调制器件,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使用DMD(数字微型反射镜装置Digital Micro MirrorDevice)或反射型液晶面板作为光调制器件。另外,光调制器件也可以是单数的。进而,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可以是背面投射型显示装置。
进而,光源110还可以具有排列了多个LED的LED阵列。
(实施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入射面122侧的支撑部121的位置与光量损失之间的关系的图。另外,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光出射面123侧的支撑部121的位置与光出射面123中的光量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地说,制备如下那样的锥形柱120即如第1实施方式所示,具有四棱柱状的锥形形状的锥形柱120的本体部125,并且变更了从光入射面122到支撑部121的长度L1。另外,在各个光反射侧面124相接触的4个棱线上,分别设有1个支撑部121。
首先对光入射面122侧的支撑部121的位置与光量损失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另外,图6中,横轴表示支撑部121的位置,也即从光入射面122到支撑部121的长度/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的长度(L1/Lt)。另外,纵轴表示锥形柱120全体的光量损失(Lloss)。
另外,由于无法消除因设置支撑部121而引起的光量损失(Lloss),因此本实施例中,允许因设置1个支撑部121所产生的光量损失(Lloss)最大为1%。
如图6所示,在支撑部121的位置(L1/Lt)不足0.1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出因设置了4个支撑部121所产生的光量损失合计为4%以上。另外,在支撑部121的位置为0.1以上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出因设置了4个支撑部121所产生的光量损失合计不足4%。
这样,可以确认出,通过让支撑部121的位置(L1/Lt)为0.1以上,能够将锥形柱120全体的光量损失抑制在允许范围内。
接下来,对光出射面123侧的支撑部121的位置(L1/Lt)与光出射面123中的光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另外,图7中横轴表示光出射面123的左右方向的位置,纵轴表示光出射面123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中的光量。
如图7所示,在从光出射面123的支撑部121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2),小于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t)的10%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出光出射面123的左端与右端中,光量下降。
另一方面,在从光出射面123的支撑部121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2),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t)的10%以上的情况下,可以确认出光出射面123的左端与右端中,光量没有下降。
这样,可以确认出,通过让在从光出射面123的支撑部121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2),为从光入射面122到光出射面123之间的长度(Lt)的10%以上,减轻了光量损失。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学元件,备有透明树脂制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以及从上述光入射面的外周延续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外周而设置的光反射侧面,其特征在于对上述光入射面、上述光出射面以及上述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在上述光反射侧面,设有支撑上述本体部的支撑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光出射面到上述支撑部的长度,为从上述光入射面到上述光出射面的长度的10%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从上述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出射面中面积较小的一方到上述支撑部之间的长度,为从上述光入射面到上述光出射面的长度的10%以上。
4.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备有光源、光调制器件、以及对上述光调制器件中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的投射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对上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强度进行均匀化的光学元件,上述光学元件具有透明树脂制本体部以及支撑上述本体部的支撑部,上述本体部具有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以及从上述光入射面的外周延续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外周所设置的光反射侧面,对上述光入射面、上述光出射面以及上述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上述支撑部,设置在上述光反射侧面。
5.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具有光源、光调制器件、以及对上述光调制器件中所显示的图像进行放大的投射透镜,其特征在于具有减小上述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发散角的光学元件,上述光学元件具有透明树脂制本体部以及支撑上述本体部的支撑部,上述本体部具有光入射面、与上述光入射面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以及从上述光入射面的外周延续到上述光出射面的外周而设置的光反射侧面,对上述光入射面、上述光出射面以及上述光反射侧面,实施了镜面处理,上述支撑部,设置在上述光反射侧面,上述光入射面的面积,小于上述光出射面的面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学元件以及具有该光学元件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中,在具有设置了光入射面(122)、与光入射面(122)相面对而设置的光出射面(123)、以及从光入射面(122)的外周延续到光出射面(123)的外周而设置的光反射侧面(124)的本体部(125)的锥形柱(120)中,对光入射面(122)、光出射面(123)以及光反射侧面(124)实施了镜面处理,在光反射侧面(124),设有支撑本体部(125)的支撑部(121)。从而能够抑制光源所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的降低,并实现成本削减。
文档编号G02B27/10GK101082679SQ20071009179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1日
发明者池田贵司, 横手惠纮, 松本慎也, 佐藤敬悦, 富手一孝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理光办公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