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166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具有充电辊,和清洁该充电辊的清洁辊。
现有技术由于对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的充电辊直接与感光体接触,因此残留在感光体的表面上的异物趋于附着在充电辊的表面上。如果异物附着到充电辊的表面上,就会引起充电缺陷(charge defect)。
因此,通过使由刷子或海绵构成的清洁件与充电辊的表面接触而去除该充电辊表面上的污物(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4-4749号公报)。
在特开2004-4749号公报中,充电辊和清洁该充电辊的清洁件布置在其中感光体和显影件被一体构成的单元内。因此,在更换感光体时必须一起更换感光体和所述单元,这样不需要更换的充电辊和清洁件都被更换。但是,由于充电辊和清洁件的使用寿命都比感光体的使用寿命长,因此每次更换感光体时更换充电辊和清洁件是一种资源浪费。
考虑到上述问题作出本发明,从而本发明的目的是使用充电辊和/或清洁件直到它们的使用寿命结束为止。
此外,与充电辊旋转接触以对充电辊进行清洁的充电辊清洁件被包括在处理盒内,且在还没有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体处的备用盒中,充电辊和充电辊清洁件始终接触,结果,在充电辊上可能会残留咬合压痕,从而在形成的图像中产生不规则性。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形设备包括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构造成与所述充电辊接触以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清洁件;可拆卸地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用于保持所述图像载体的第一保持部分;和独立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用于保持所述清洁件的第二保持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图像载体通过所述第一保持部分被可拆卸地保持在所述设备主体上。此外,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所述清洁件、或对所述图像载体充电的所述充电辊以及所述清洁件二者由独立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内的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保持。
换句话说,所述结构被制造成使得所述清洁件、或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二者没有被保持在具有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第一保持部分上。因此,具有所述图像载体的所述第一保持部分的尺寸和成本得以减少。
此外,即使在更换所述图像载体时从所述设备主体中取出所述第一保持部分,所述清洁件也不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一起从所述设备主体中被取出,而是保留在所述设备主体内。因此,所述清洁件并不与使用寿命短于所述清洁件的使用寿命的图像载体一起被更换。因此,可以使用所述清洁件直到该清洁件的使用寿命结束为止。
通过相同的方式,在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二者都由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保持的情况下,即使在更换所述图像载体时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所述第一保持部分,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也会保留在所述设备主体内,而不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一起被从所述设备主体取出。因此,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并不与使用寿命短于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的使用寿命的所述图像载体一起被更换。因此,可以使用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直到它们的使用寿命结束为止。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可以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上和从所述设备主体上拆下。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二方面,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可以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上和从所述设备主体上拆下。换句话说,被保持在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上的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可以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上和从所述设备主体上拆下。因此,由于可以在所述设备主体外更换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因此容易在短时间内执行所述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可以包括所述清洁件容纳在其中的外壳。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三方面,所述清洁件、或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二者容纳在所述外壳中。因此,由于所述充电辊表面上被所述清洁件去除的污物被接收在所述外壳内,因此没有成像设备的内侧被弄脏的危险。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可以基于使用状况而进行更换。
根据本发明的所述第四方面,所述清洁件、或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二者基于所述成像设备的运行状况而进行更换。换句话说,可以通过基于运行状况计算所述清洁件、或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二者的更换定时,而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更换所述清洁件、或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
由于本发明被如上所述构造,从而可以使用所述充电辊和/或所述清洁件直到使用寿命结束。此外,由于所述充电辊清洁件并不包括在所述处理盒中,因此所述充电辊和所述充电辊清洁件在所述处理盒的存储过程中并不相互接触,因此能防止在所述充电辊上产生咬合压痕从而能抑止在所形成的图像中产生不规则性。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其中包括感光鼓的成像单元从成像设备中取出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是表示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辊的结构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辊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辊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6A是表示充电辊和清洁辊的安装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B是表示充电辊和清洁辊的安装结构的局部侧视图;图7A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状态;图7B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从成像设备中取出的状态;图7C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从成像单元拆下感光鼓的状态;图8A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从轴向方向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状态;图8B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从轴向方向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从成像设备中取出的状态;图9是表示安装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上的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辊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感光鼓、充电辊和清洁辊的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图11A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状态;图11B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从成像设备中取出的状态;图11C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从成像单元拆下感光鼓的状态;图12A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从轴向方向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安装在成像设备中的状态;图12B是表示成像单元,和充电辊以及清洁辊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从轴向方向的侧视图,并示出了其中成像单元从成像设备中取出的状态;图13是表示清洁辊和在成像设备主体处的引导槽附近的部分的结构的示意图;图14是表示其中处理盒的充电辊的轴沿着成像设备主体处的引导槽而插入的状态的示意图;图15是表示图14中示出的清洁辊和引导槽附近的部分的结构的变型的示意图;图16是表示图14中示出的清洁辊和引导槽附近的部分的结构的另一变型的示意图;图17是表示图16中示出的清洁辊和引导槽附近的部分的结构的立体图;图18是表示在第四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处理盒的示意图;图19是表示将图8中示出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操作并表示其中充电辊与清洁辊分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0是表示将图8中示出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操作并表示其中充电辊与清洁辊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1是表示将在第五实施例的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操作并表示其中充电辊与清洁辊分开的状态的示意图;和图22是表示将图21中示出的处理盒安装到成像设备主体上的操作并表示其中充电辊与清洁辊接触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成像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中示出的根据本实施例的成像设备10对应于四循环型全色激光打印机,并如图所示构成为使得感光鼓12(图像载体)可旋转地布置在距设备内的中心稍微右上方的部分中。采用例如由直径约为47mm的导电筒体构成的结构作为感光鼓12,其表面覆盖有由OPC等制成的感光层,且感光鼓12被马达(未示出)沿着箭头方向可旋转地驱动,运行速度大约为150mm/秒。
在感光鼓12的表面被大致布置在感光鼓12正下方的充电辊14以预定的电势充电之后,通过布置在充电辊14下方的曝光设备16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进行通过激光束LB的图像曝光,从而与图像信息对应地形成静电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静电潜像被旋转式显影装置18显影,在该旋转式显影装置中,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18Y、18M、18C和18K沿着周向方向布置,从而形成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这时,对应于待形成的图像的颜色以预定的频率重复充电、曝光和显影的各步骤。在显影步骤中,旋转式显影装置18旋转,从而相应色彩的显影装置18Y、18M、18C和18K移动到面对感光鼓12的显影位置。
例如,在形成全色图像的情况下,对应于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重复四次充电,曝光和显影的各步骤,从而对应于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形成于感光鼓12的表面上。在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感光鼓12的旋转频率随着该图像的大小而不同。例如,在A4大小的情况下,通过感光鼓12的三次旋转形成一个图像。换句话说,对应于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在感光鼓12每旋转三次时形成于感光鼓12的表面上。
在中间转印带20卷绕在感光鼓12外周上的一次转印位置处,顺序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辊22转印成被叠加在中间转印带20上的状态。
以多重的方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黄色(Y)、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辊26一次性地转印到在预定定时供给的记录纸24上。
另一方面,记录纸24被拾取辊30从布置在成像设备10下部中的供纸盒28中送出,在被供给辊32与延迟辊34一张一张分开的状态下被供给,且在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同步的状态下被阻挡辊36供给到中间转印带20的二次转印位置。
中间转印带20通过下列部件以预定的张力被张紧,指定中间转印带20沿感光鼓12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的叠接位置的入叠辊(lap-in roll)38,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0上的一次转印辊22,指定中间转印带20在所述叠接位置下游侧的叠接位置的出叠辊40,通过中间转印带20与二次转印辊26接触的支承辊42,面对中间转印带20的清洁设备44的第一清洁支承辊46,和第二清洁支承辊48,且该中间转印带20以这样的方式被驱动,即,随着感光鼓12的旋转而例如以预定的运行速度(约150mm/秒)循环运动。
为了缩小成像设备10的尺寸,中间转印带20被构造成使该中间转印带20被张紧的截面形状为近似平坦的窄梯形。
中间转印带20设置在成像单元52中。成像单元52由感光鼓12、中间转印带20、使中间转印带20张紧的多个辊22、38、40、42、46和48(一次转印辊)、用于中间转印带20的清洁设备44、以及下面将要描述的用于感光鼓12的清洁设备78构成。此外,如图2所示,可以通过打开成像设备10的上盖54并用手握住设置在成像单元52上部中的手柄(未示出),而从成像设备10上拆下整个成像单元52,如图2所示。
此外,感光鼓12被构造成,在成像单元52从成像设备10主体上拆下的状态中可以被安装到该成像单元52上和从该成像单元52上拆下。因此,可以根据感光体单元98和中间转印带20各自的使用寿命而独立地对它们进行更换。下面将描述感光鼓12的安装结构。
另一方面,中间转印带20的清洁设备44具有刮片58,该刮片被布置成与由第一清洁支承辊46张紧的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接触;和清洁刷60,该清洁刷布置成与由第二清洁支承辊48张紧的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压力接触,且被刮片58和清洁刷60去除的残余调色剂、纸屑等被回收在清洁设备44的内部。
清洁设备44被布置成沿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绕振动轴62自由地振动,并构造成退回到远离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的位置处直到最后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完成为止,且在最后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完成后与中间转印带20的表面接触。
此外,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20被转印到其上的记录纸24被供给至定影设备64,并被定影设备64加热并加压,从而使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24上。之后,在单面打印的情况下,调色剂图像定影于其上的记录纸24通过排出辊66被直接地排放到设置在成像设备10的上部中的排放盘68。
另一方面,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排放辊66被反转,从而将记录纸24的供给路径切换为用于双面打印的纸张供给路径70,同时夹紧记录纸24的后端部,而不是将其中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设备64被定影于第一表面(正面)上的记录纸24直接排出到排放盘68上。此外,在记录纸24的正面和背面通过布置在用于双面打印的纸张供给路径70中的供给辊72反转的状态下,记录纸被供给到中间转印带20的二次转印位置,且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纸24的第二表面(背面)上。此外,记录纸24的第二表面(背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定影设备64被定影,并且记录纸24被排出到排放盘68上。
另外,可选的是,将手动盘74安装在成像设备10的其中一个侧表面上从而可打开和关闭。安装在手动盘74上的可选大小和种类的记录纸24通过供纸辊76供给,并通过供给辊73和阻挡辊36被供给到中间转印带20的二次转印位置,从而可以在可选尺寸和种类的记录纸24上形成图像。
在转印调色剂图像步骤完成之后,感光鼓12每转一圈,就通过布置在感光鼓12的斜下侧处的清洁设备78的清洁刮片80从感光鼓12的表面上去除残留的调色剂、纸屑等,从而感光鼓12的表面就准备好用于下一次成像步骤。
如图3所示,充电辊14以与感光鼓12接触的方式布置在感光鼓12的下部中。充电辊14被构造成使得围绕导电轴14A形成充电层14B,且轴14A被可旋转地支撑在下面将要描述的外壳118上。
与充电辊14的表面接触的辊状清洁辊102设置在与充电辊14的感光鼓12相对侧的下侧。清洁辊102被构造成使得海绵层102B围绕轴102A形成,且轴102A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壳118上。
清洁辊102以预定负载被按压到充电辊14上,且海绵层102B沿着充电辊14的周面弹性变形,从而形成咬合区N。
感光鼓12通过马达(未示出)沿图3中的顺时针方向(箭头2的方向)被旋转驱动,且充电辊14由于感光鼓12的旋转而沿箭头4的方向旋转。另外,辊状清洁辊102由于充电辊14的旋转而旋转。下面将描述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安装结构。
由于清洁辊102由于感光鼓12的旋转而旋转,因此可以通过清洁辊102清除粘附到充电辊14表面上的污物(或异物),诸如调色剂、外部添加剂等。此外,考虑到如果异物进入海绵层102B的泡室中,从而收集在泡室中的异物聚集成达到一定大小,则异物会借助于充电辊14从清洁辊102返回到感光鼓12,并被清洁感光鼓12的清洁设备78收集,从而保持清洁性能。
关于充电辊102,采用快削钢、不锈钢等用作轴102A的材料,且根据预期用途(诸如滑动性能等)适当选择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此外,不具导电性的材料可以用常用加工处理(诸如电镀工艺等)进行处理,从而实施导电处理,或当然可以原样使用。此外,由于清洁辊102通过海绵层102B在合适的咬合压力的作用下与充电辊14接触,清洁辊102选择具有在咬合时减小偏转的强度的材料,或选择相对于轴长度具有足够刚性的轴直径。
海绵层102B形成为圆筒形,并由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泡沫材料构成。从诸如聚氨酯、聚乙烯、聚酰胺、聚丙烯等泡沫树脂或橡胶材料中选择海绵层102B。为了防止充电辊14的表面被海绵层102B的摩擦刮伤,或防止经过很长时间而发生撕裂或破裂,同时基于与充电辊14的被动滑动摩擦而有效地清洁诸如外部添加剂等的异物,海绵层102B特别优选采用具有良好的撕裂强度、抗拉强度等的聚氨酯。清洁辊102的清洁件除了海绵之外,还可以由刮片、刷子、废棉纱等构成。
此外,充电辊14被构造成使导电弹性层和表面层作为充电层14B而顺序地形成在导电轴14A上。
采用快削钢、不锈钢等作为轴14A的材料,根据诸如滑动性能等的预期用途适当选择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可以通过诸如电镀工艺等的常规处理对非导电性材料进行处理,从而可以实施导电处理。
在构成充电辊14的充电层14B的导电弹性层中,必要时,可以添加通常添加到橡胶中的材料,例如,诸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弹性材料,诸如碳黑和离子导电材料等调节导电弹性层的电阻的导电材料,诸如软化剂、增塑材料、硬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氧化剂的填充物,诸如硅石和碳酸钙等的填充物。它是通过在导电轴14A的周面上涂覆通过添加通常被添加到橡胶中的材料而获得的混合物而形成的。可以采用其中散布有利用电子和/或离子作为电荷载体的导电材料的材料作为用来调节电阻值的导电剂,诸如混合在基体材料中的碳黑或离子导电剂。此外,所述弹性材料可以由泡沫体构成。
构成充电层14B的表面层形成为用于防止被诸如调色剂等的异物污染,且所述表面层的材料可以采用树脂,橡胶等中的任意一种,而没有具体限制。它们的示例包括聚酯、聚酰亚胺、共聚物尼龙、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含氟橡胶、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纤维素、聚偏二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可以在表面层中含有导电材料,以调节电阻值。就该导电材料而言,理想的是颗粒直径等于或小于3μm。
此外,可以采用其中散布有利用电子和/或离子作为电荷载体的导电材料的材料作为用于调节电阻值的导电剂,诸如混合在基体材料中的碳黑、导电金属氧化物微粒或离子导电剂。
对应于用来调节电阻值的导电微粒的导电金属氧化微粒可以采用任何导电剂,只要其是诸如氧化锡、掺有锑的氧化锡、氧化锌、锐钛型二氧化钛、ITO等的导电微粒并且具有作为电荷载体的电子就可以,并没有具体限制。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两种或更多种结合使用。虽然微粒可以具有任何颗粒直径,只要不妨碍本发明即可,但是鉴于电阻值调节和强度,优选采用氧化锡、掺有锑的氧化锡或锐钛型二氧化钛,且更优选是采用氧化锡或掺有锑的氧化锡。
由于通过上述导电材料实施电阻控制,因此表面层的电阻值并不随着环境条件而变化,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特性。
此外,在表面层中采用包含树脂的氟或包含树脂的硅。具体地说,优选是所述表面层由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构成。此外,还可以在表面层中添加细微粒。因此,该表面层变为疏水的并用于防止异物粘附到充电辊14上。另外,通过添加诸如氧化铝或硅石的绝缘微粒,在充电辊14的表面形成凹凸,并减少靠着感光鼓12滑动时的负载,可以提高充电辊14与感光鼓12之间的耐磨性。
下面,将详细描述感光鼓12安装到成像单元52上的安装结构。
如图4和图5所示,轨道124安装在成像单元52的框架53上(参见图1)并与感光鼓12的轴平行。该结构被制造成使布置在感光鼓12的两端部中的支撑件112的接合部分(未示出)与轨道124接合。因此,感光鼓12沿着轨道124在图中的左右方向上可滑动。
支撑件112由大致U形的接收部分114和盖子部分116构成,接收部分114支撑设置在感光鼓12的两端部中的轴承106的外周表面,而盖子部分116关闭接收部分114的开口并相对于接收部分114夹紧轴承106。因此,感光鼓12在两端部处通过轴承106被可旋转地支撑到支撑件112上。
电源设备110安装在感光鼓12的一个端部(图中的右侧)上。电源设备110对充电辊14施加电压从而充电辊14被充电。此外,在感光鼓12的另一端部(图中的左侧)中设置齿轮108。齿轮108与设置在驱动马达(未示出)的轴中的齿轮啮合,该马达布置在成像设备10主体(参见图1)中。因此,该结构被制造成使驱动马达的旋转力通过齿轮108被传送给感光鼓12。
另一方面,在支撑件112的接收部分114的下表面中一体地设置有板状的板件119。在板件119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大致为U形的槽121。在下面将要描述的外壳118中设置的凸件128与槽121接合。
根据上述结构,当更换感光鼓12时,如图2所示打开成像设备10的上盖54,且如图2和图7B所示从成像设备10的主体中取出成像单元52。而且,如图5和图7C所示,感光鼓12沿图中的向右方向被取出,从而从成像单元52上被拆下。
下面,将描述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安装结构。
如图6A和图6B所示,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容纳在大致为矩形的盒状外壳118中。外壳118由大容纳部分120和小容纳部分122被构造成两段结构,该小容纳部分122设置在大容纳部分120的下侧且尺寸小于该大容纳部分120。大容纳部分120和小容纳部分122装配到形成在主体框架中的台阶部分123上,从而被定位。
所述结构被制造成使充电辊14被容纳在大容纳部分120中。在大容纳部分120的突起部分120A的纵向方向的两侧上以上升方式设置有板状支撑件127。在支撑件127中形成有圆弧状凹口125,且充电辊14的轴14A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圆弧状凹口125上。
此外,小容纳部分122的底面122A形成为圆弧形,且清洁辊102容纳在其中。在底面122A的纵向方向的两侧上以上升方式设置有板状支撑件126。在支撑件126中以与支撑件127同样的方式形成有圆弧状凹口,且清洁辊102的轴102A被可旋转地支撑于凹口上。
矩形凸件128以突出方式设置在大容纳部分120的两侧壁120B中。凸件128被构造成与形成在感光鼓12的支撑件112中的U形槽121(参见图5)接合。感光鼓12和充电辊14基于凸件128与支撑件112的槽121的接合而定位。
换句话说,当成像单元52安装到成像设备10内时,形成在支撑件112中的槽121与设置在外壳118中的凸件128接合。因此,成像单元52可以在感光鼓12相对于充电辊14被定位的状态下安装在成像设备10内。
根据上述结构,当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时,成像设备10的上盖54首先被打开,从而从成像设备10主体拆下成像单元52,如图2所示。另外,所述结构被制造成通过拉出外壳118脱离成像设备10的内侧,而使得可在设备外侧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
因此,如图7A至图7C,图8A和图8B所示,即使在更换感光鼓12的同时从成像设备10主体拆下成像单元52,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仍保留在成像设备10主体内,而没有与成像单元52一起被从成像设备10主体中取出。因此,可以防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与使用寿命比充电辊和清洁辊102短的感光鼓12一起被更换。因此,可以使用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直到它们的使用寿命结束为止。
另外,由于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被支撑在外壳118内,该外壳118与感光鼓12支撑在其中的成像单元52的框架53分开设置,所以所述结构被制造成使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并不包括在成像单元52中。因此,可以减少成像单元52的尺寸和成本。
此外,由于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容纳在盒状的外壳118中,因此充电辊14的表面上的被清洁辊102去除的污物由外壳118接收。因此,没有成像设备10的内侧被弄脏的危险。
根据不同的加工条件确定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时间。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下面列出的运行条件确定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时刻。另外,所述结构被制造成在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更换时刻,通过显示面板11提示用户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
例如,所述结构被制造成根据图像信息计算图像密度,并由结合在成像设备10主体中的控制部分(未示出)累积该图像密度。然后,如果图像密度的积累超出预定值,则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
可选择的是,由控制部分来计算其中从电源设备110向充电辊14施加电压的时间。然后,如果电源设备110的电压施加时间的累积超出预定值,则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
可选择的是,控制部分对感光鼓12的旋转数、显影装置18的旋转数、曝光设备16的曝光时间以及其上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纸24的张数进行计数,且如果累积的值超出预定值,则更换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
可选择的是,通过利用温度和相对湿度计检测成像设备10安装在其中的环境等(温度和湿度),或根据形成图像速度,确定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更换时间。
在当前实施例中,所述结构被制造成通过打开成像设备10的上盖54,从成像设备10主体中取出容纳有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的外壳118。但是,该结构可以制造成通过打开成像设备10的侧表面盖子,并将外壳118拉出到成像设备10的侧表面侧(朝向图1中的近侧方向),从而从成像设备10主体中取出充电辊14和清洁辊102。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部分的描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在支撑感光鼓12的支撑件112中一体地设置有板状板件151,而且充电辊154可旋转地支撑在板件151上。另外,在板件151的下端附近形成有大致U形的槽152。设置在下面将要描述的外壳158中的凸件160与槽152接合。
清洁辊156以可旋转的状态容纳在大致矩形的盒状外壳158中。
矩形凸件160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外壳158的两个侧壁158A中。凸件160被构造成与形成在板件151中的槽152接合,且清洁辊156基于凸件160与槽152的接合而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当清洁辊156被更换时,成像设备10的上盖54(参见图2)被打开,从而成像单元162从成像设备10主体的内侧中被取出,如图11B和图12B所示。另外,如图10和图11C所示,感光鼓12沿图中向右的方向被取出,从而从成像单元162中被取出。此时,充电辊154也与感光鼓12一起被取出,从而从成像单元162拆下。
另外,所述结构被制造成,通过拉出外壳158从而脱离成像设备10的内侧,使得可在设备的外侧更换清洁辊156。
因此,如图12B所示,即使成像单元162在更换感光鼓12时从成像设备10主体中被取出,清洁辊156仍保留在成像设备10主体内,而没有与成像单元162一起从成像设备10主体中被取出。因此,可以防止清洁辊156与使用寿命比该清洁辊156短的感光鼓12一起被更换。因此,可以使用清洁辊156直到其使用寿命结束为止。
另外,由于清洁辊156被支撑在外壳158内,该外壳与感光鼓12和充电辊154支撑于其上的成像单元162的框架53分开设置,从而所述结构制造成使清洁辊156并不包括在成像单元162中。因此,成像单元52的尺寸可以减小,从而被便宜地制造。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成像设备。将省略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部分的描述。
图13示出了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上的清洁装置1090的结构。图14示出了充电辊1014和清洁装置1090在处理盒1052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上时的结构。
如图14所示,沿纵向方向对充电辊1014的一部分周面进行曝光的曝光部分1052A形成在处理盒1052上。另外,设置在清洁装置1090中的清洁辊1100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的内侧并处于与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处的处理盒1052的曝光部分1052A相对的位置处。
如图13所示,清洁辊1100具有围绕轴1101形成的海绵层1100A。轴1101由引导槽1106可旋转地支撑,该引导槽为形成在轴接收件1104中的大致U形开口。在引导槽1106的上部形成有锥形表面1106A,从而使该引导槽1106的宽度逐渐增大。
另外,支撑板1108设置在与轴接收件1104的下部相对的位置处,而且在支撑板1108的两个端部处形成有向上伸出的突起1110。固定于轴接收件1104的支撑轴1112由突起1110可旋转地支撑,且轴接收件1104能绕支撑轴1112向着图的左手和右手侧振动。在支撑板1108的下部处在支撑板1108和基部1114之间设置有多个螺旋弹簧1116,基部1114固定于成像设备1011。例如,设置四个螺旋弹簧1116,在支撑板1108的四个角部处各一个。
另外,在轴接收件1104与成像设备1011的框架之间,在轴接收件1104的沿旋转方向的两侧处设置有螺旋弹簧1118。该结构使得当轴接收件1104旋转时,该轴接收件在螺旋弹簧1118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其原始位置。
如图14所示,充电辊1014具有围绕轴1015形成的充电层1014A,且轴1015由处理盒1052的框架(未示出)可旋转地支撑。
这里,将详细描述清洁辊1100。
采用快削钢、不锈钢等用作清洁辊1100的轴1101的材料,且鉴于滑动性等的用途适当选择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非导电材料可以用常用的处理(诸如电镀处理)进行处理,从而具有导电性,或当然可以照原样使用。此外,为了使清洁辊1100通过海绵层1100A以合适量的咬合力接触充电辊1014,选择具有足够强度从而在咬合时不弯曲的材料,或选择相对于轴长度具有足够刚性的轴直径。
海绵层1100A由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的泡沫形成,该泡沫在其内部和表面上形成有空腔和不规则结构(在下面称之为“泡室”),从而海绵层1100A具有弹性。从诸如聚氨酯、聚乙烯、聚酰胺、石蜡、三聚氰胺或聚丙烯、NBR、EPDM、天然橡胶和丁苯橡胶、氯丁二烯、硅树脂或腈的泡沫树脂或橡胶中选择海绵层1100A的材料。结果,具有多个泡室的海绵层1100A可以以低成本制造。为了使海绵层1100A通过与充电辊1014接触而被驱动从而有效地清洁诸如外部添加剂的异物,以及同时为了充电辊1014的表面不被海绵层1100A的摩擦而刮伤并且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导致腐蚀和损坏,特别优选地采用具有强的撕裂强度和抗拉强度等的聚氨酯。
聚氨酯并不是特别限制的,只要其包括在诸如聚酯型多元醇、聚醚聚酯和丙烯酸多元醇的多元醇、诸如2,4-甲苯基二异氰酸酯、2,6-甲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联甲苯胺二异氰酸酯、1,6-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酸酯之间的反应即可,且优选地与诸如1,4-丁二醇或三羟甲基丙烷的增链剂混合。此外,通常通过利用诸如水或偶氮化合物(如偶氮二羧酸酰胺或偶氮双异丁腈(azobisisobutylonitryl))的发泡剂来形成泡沫。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可以添加诸如发泡辅助剂、泡沫调节剂、或催化剂的助剂。
清洁辊1100中的泡室的数量优选为40-80/25mm,且更优选为45-75/25mm。当泡室的数量设置在这些范围内时,调色剂或诸如外部添加剂的异物变得更容易被吸收在泡室中,而且被吸收的诸如外部添加剂的异物也变得更容易被传送给充电辊1014和感光鼓1012(下面将描述这个现象)。当泡室的数量大于80/25mm时,外部添加剂的吸收由于小的泡室直径而降低,另一方面,当泡室的数量少于40/25mm时,泡室直径变得太大,从而难于聚积足够量的外部添加剂来被传送给充电辊1014。
此外,清洁辊的直径优选为φ7mm至φ14mm,且更优选为φ8mm至φ13mm,且海绵层的径向厚度优选为从2mm至4mm。当直径大于14mm时,由于清洁辊1100周面处的一个部位接触外部添加剂的次数减少,从而清洁次数也减少,因此从相对于清洁性能的优良长期稳定性的小型化的观点来看这是不利的。当直径小于7mm时,虽然这对于使成像设备小型化而言是优良的,但是由于周面处的一个部位接触外部添加剂的次数增加,从而清洁次数也增加,因此这对于长期稳定性是不利的。
下面,将详细描述充电辊1014。
充电辊1014具有按照次序形成在导电轴1015上的导电弹性层(作为充电层1014A)和表面层。
充电辊1014的直径为从φ7mm至φ15mm,且更优选地为从φ8mm至φ14mm。当直径大于15mm时,由于周面处的一个部位接触外部添加剂的次数减少,从而放电次数也减少,因此从相对于污染和充电性能的优良长期稳定性的小型化的观点来看这是不利的。当直径小于7mm时,虽然这对于使成像设备1010小型化而言是优良的,但是由于周面处的一个部位接触外部添加剂的次数增加,从而放电次数也增加,因此这对于长期稳定性是不利的。
充电辊1014的结构并不特别限于以下所述,而是只要其具有特定充电性能即可。
采用快削钢、不锈钢等用作轴1015的材料,且根据考虑滑动性等的用途适当选择材料和表面处理方法。非导电材料由常用的处理(诸如电镀处理)进行处理,从而具有导电性。
构成充电辊1014的充电层1014A的上述导电弹性层可以添加有通常被添加到橡胶中的材料,例如诸如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弹性材料,诸如碳黑或离子导电材料等用来调节导电弹性层的电阻的导电材料,以及在需要时的软化剂、增塑剂、硬化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老化剂、诸如硅石或碳酸钙的填充剂。通过绕导电轴1015的周面涂覆而形成其中添加有通常被添加到橡胶中的材料的组合物。可以采用电传导作为电荷载体的电子和/或离子的分散材料(诸如布置在基体中的碳黑或离子导电剂)作为调节电阻值的导电剂。此外,上述弹性材料可以为泡沫体。
构成上述导电弹性层的弹性材料例如通过将导电剂分散在橡胶材料内部而形成。橡胶材料的示例包括异戊二烯橡胶、氯丁二烯橡胶、表氯醇橡胶、丁基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氟橡胶、丁苯橡胶、聚丁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共聚氯醇乙烯化氧橡胶、共聚氯醇乙烯氧缩水甘油醚橡胶、三元乙丙橡胶(EPDM)、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天然橡胶或它们的混合橡胶。其中,优选采用硅橡胶、乙丙橡胶、共聚氯醇乙烯化氧橡胶、共聚氯醇乙烯氧缩水甘油醚橡胶、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橡胶,或它们的混合橡胶用作橡胶材料。这些橡胶可以为泡沫材料或无泡沫材料。
可以采用电子导电剂或离子导电剂作为导电剂。电子导电剂的示例包括下列材料的细粉诸如科琴黑或乙炔黑的碳黑;热解碳或石墨;诸如铝、铜、镍或不锈钢的导电金属或合金;诸如氧化锡、氧化铟、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固溶体或氧化锡—氧化铟固溶体的导电金属氧化物;和表面已经进行了导电处理的绝缘材料。另外,离子导电剂的示例包括氯酸盐或诸如四乙铵或月桂醇三甲基铵(lauryltrimethylammonium)的高氯酸盐;和碱土金属或诸如锂或镁的碱金属的氯酸盐或高氯酸盐。
形成构成部分充电层1014A的表面层以防止被诸如调色剂的异物污染,且任何树脂或橡胶等都可以用作表面层的材料,而没有特别限制。其示例包括聚酯、聚酰亚胺、共聚物尼龙、硅树脂、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含氟橡胶、环氧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醇、纤维素、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等。从外部添加剂的污染而言,优选使用聚偏二氟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聚酯、聚酰亚胺和共聚物尼龙。
导电材料可以包括在表面层中且电阻值可以被调节。建议导电材料的微粒直径为3μm或以下。另外,可以采用电传导作为电荷载体的电子和/或离子的分散材料(诸如布置在基体中的离子导电剂、导电金属氧化物微粒或碳黑)用作调节电阻值的导电剂。
氟树脂或硅树脂可以用在表面层中。具体的说,优选的是,该表面层由氟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构成。此外,还可以在表面层中添加细微粒。因此,该表面层变为疏水的并用于防止异物粘附到充电辊1014上。另外,还可添加诸如氧化铝或硅石的绝缘微粒,在充电辊1014的表面形成不规则性,减少在与感光鼓1012磨损过程中的负载,并提高充电辊1014与感光鼓1012相互之间的耐磨性。
下面,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成像装置1010的机理。
如图14所示,当处理盒1052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处时,充电辊1014的轴1015沿着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处的轴接收件1104的引导槽1106插入。在引导槽1106的上部形成锥形表面1106A,以使引导槽1106的宽度增加,从而轴1015可以通过靠着锥形表面1106A滑动而被插入。这里,由于轴接收件可以绕支撑轴1112朝向图的左手侧和右手侧振动,因此引导槽1106朝向轴1015的插入方向振动。结果,轴1015可以被容易地插入。此外,即使轴接收件1104振动,轴接收件1104也会由于螺旋弹簧1118的弹性回复力而返回其原始位置。
当轴1015插入到引导槽1106中时,充电辊1014的充电层1014A与清洁辊1100的海绵层1100A接触。这里,清洁辊1100以预定压力与充电辊1014接触并形成咬合区。
在这种成像设备1010中,由于清洁辊1100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上,因此清洁辊1100并不与处理盒1052一起更换,从而可以防止成本增加和浪费材料,使得处理盒1052的简化以及小型化成为可能。另外,由于清洁辊1100并不包括在处理盒1052中,因此充电辊1014和清洁辊1100在处理盒1052的存储过程中并不接触,从而可以防止在充电辊1014上形成咬合压痕。结果,能抑止图像不规则性的产生。
此外,通过沿着引导槽1106插入充电辊1014的轴1015,轴1015与清洁辊1100的轴1101相互定位,从而可以防止充电辊1014与清洁辊1100在处理盒1052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中时位置关系的变化,且能防止这两个辊的咬合区变得不均匀。因此,即使存在公差变化,也能实现对充电辊1014的稳定清洁。
由于轴接收件1104下方的支撑板1108由螺旋弹簧1116支撑,因此由于当插入充电辊1014的轴1015时的接触而产生的冲击被吸收。而且,由于充电辊1014和清洁辊1100之间的接触压力通过充电辊1014的重量和螺旋弹簧1116被调节,因此公差波动被吸收,从而在充电辊1014与清洁辊1100之间保持近似恒定的接触压力(恒定负载系统)。因此,可以在充电辊1014被稳定在恒定压力的情况下进行清洁。
另外,如图15所示,可以在轴接收件1104和支撑板1108之间设置多个螺旋弹簧1120。例如,螺旋弹簧1120可以设置在轴接收件1104的底面的四个角部处。因此,即使轴接收件1104在充电辊1014的轴1015插入到引导槽1106内时振动,轴接收件1104也能通过螺旋弹簧1120的弹性回复力而容易地返回到其初始位置。
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可以在充电辊1014的任一端部设置具有与充电辊1014近似相同直径的间隙调节辊1130,而且可以在清洁辊1100的轴1101的任一端部设置直径稍小于清洁辊1100的直径的(例如,直径小2mm)间隙调节辊1132。当处理盒1052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011上时,即当充电辊1014的轴1015插入轴接收件1104的引导槽1106时,在充电辊1014和清洁辊1100之间保持恒定的咬合量(固定位移系统)。因此,可以使清洁辊1100相对于充电辊1014的清洁性能稳定。另外,公差波动可以由支撑轴接收部分1104的对支撑板1108进行支撑的螺旋弹簧1116吸收。
另外,与图16和图17的结构不同,间隙调节辊1130的直径可以制造成小于充电辊1014的直径(例如,小2mm)或间隙调节辊1130和间隙调节辊1132的直径可以制造成小于充电辊1014和清洁辊1100的直径(例如,均小1mm)。结果,在充电辊1014与清洁辊1100之间保持恒定的咬合量(固定位移系统)。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四实施例。另外,与第一实施例中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不再重复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18所示,在该成像设备中,可拆卸的处理盒1150设置在成像设备1156中。感光鼓1012和与感光鼓1012接触的充电辊1014设置在处理盒1150的壳体1151内。曝光部分1151A形成在壳体1151处,该壳体在纵向方向上使充电辊1014的周面的一部分被暴露。另外,清洁感光鼓1012表面的清洁装置1152设置在壳体1151的内侧,且清洁装置1152的清洁刮片1154接触感光鼓1012的表面。
清洁充电辊1014表面的清洁辊1100并不设置在处理盒1150处;相反,清洁辊1100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清洁辊1100设置在当处理盒1150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时与处理盒1150的曝光部分1151A相对的位置处,并构成为使清洁辊1100接触充电辊1014在曝光部分1151A处暴露的周面。
如图19所示,主体侧单元1160作为支撑件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且清洁辊1100由主体侧单元1160支撑。处理盒1150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侧单元1160的上方。通过打开成像设备主体1156的盖子1158并使处理盒沿引导部分(未示出)从图中的左手侧滑动到成像设备主体1156内,可将处理盒1150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
滑动件1162设置在主体侧单元1160的下方作为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可沿着轨道(未示出)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内侧沿左右方向(图19中箭头A的方向)滑动。传动部分(齿条)1164、1166形成在从滑动件1162的上部延伸的板件1162A的下部处。
齿轮1168可旋转地支撑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并在盖子1158侧与传动部分1164啮合,且手柄1170安装在齿轮1168上作为可运动部分。齿轮1172可旋转地支撑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上,并与内侧传动部分1166啮合。臂部1174安装到齿轮1172的旋转轴上作为升降单元,且臂部1174与齿轮1172的旋转一体地旋转。突起1174A在臂部1174的远端处折叠形成为L形,且突起1174A插入在主体侧单元1160处沿左右方向形成的长孔1176中,且在该长孔1176内可运动。
传动部分(齿条)1178形成在从滑动件1162的下部延伸的板件1162B的上部。齿轮1180可旋转地支撑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上并与传动部分1178啮合。臂部1182安装到齿轮1180的旋转轴上作为升降单元,且臂部1182与齿轮1180的旋转一体地旋转。突起1182A在臂部1182的远端处折叠成L形,且突起1182A插入在主体侧单元1160处沿左右方向形成的长孔1184中,且在该长孔1184内可运动。
磁体1186设置在滑动件1162的内侧(与手柄1170相对的侧)位于端部处,磁体1187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而与磁体1186相对。当滑动件1162移动到其内侧(与手柄1170相对的侧)时,磁体1186和磁体1187被吸引在一起,从而限制滑动件1162的移动。
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在盖子1158被打开且处理盒1150沿着引导部分(未示出)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之后,向上旋转(沿箭头B的方向)手柄1170,于是连接到手柄1170上的齿轮1168沿箭头C的方向旋转,且设置有与齿轮1168啮合的传动部分1164的滑动件1162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当滑动件1162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时,与传动部分1166啮合的齿轮1172沿箭头D的方向旋转且与传动部分1178啮合的齿轮1180沿箭头E的方向旋转。然后,如图20所示,臂部1174随着齿轮1172沿箭头D方向的旋转而旋转,臂部1182随着齿轮1180沿着箭头E方向的旋转而旋转,且臂部1174的突起1174A使长孔1176移动,而臂部1182的突起1182A使长孔1184移动从而向上推动主体侧单元1160。结果,主体侧单元1160与处理盒1150邻接且清洁辊1100接触充电辊1014。之后,通过关闭盖子1158完成将处理盒1150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
另一方面,为了使处理盒1150与主体侧单元1160分开,只要打开盖子1158并降低升高的手柄1170即可。这使得齿轮1168沿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旋转,滑动件1162朝向图中的左手侧(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移动,且齿轮1172、1180沿与图20相反的方向旋转。所述两个臂部1174、1182随着齿轮1172、1180的旋转而旋转以向下推动主体侧单元1160。因此,处理盒1150的充电辊1014与主体侧单元1160的清洁辊1100分开,因此能容易地更换处理盒1150。
另外,在当前实施例中,滑动件1162通过手柄1170的旋转操作而移动;但是,只要结构使得滑动件1162响应于可运动部分的运动而运动,则可运动部分的运动并不限于旋转操作,而是能被适当确定。
(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成像设备的第五实施例。另外,与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且不再重复对它们的描述。
如图21所示,在成像设备中,销1191沿垂直方向设置在连接到齿轮1168上的手柄1190的远端处。另外,突起件1194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的盖子1192的内侧,滑动孔1196沿竖直方向形成在突起件1194中。位于手柄1190的远端处的销1191与滑动孔1196可滑动地接合,且结构使得销1191能随着盖子1192的打开和关闭而在滑动孔1196中滑动。另外,在盖子1192关闭时锁定盖子1192的止动件1198设置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的上部。
在这种成像设备中,在处理盒1150安装在成像设备主体1156处之后,盖子1192沿箭头F的方向关闭。这使得手柄1190远端处的销1191移动到滑动孔1196的顶部,手柄1190向上旋转,且齿轮1168随着手柄1190的旋转而沿着箭头C的方向旋转。滑动件由于齿轮1168的旋转而沿箭头A的方向移动,齿轮1172沿箭头D的方向旋转且齿轮1180沿箭头E的方向旋转。结果,如图22所示,臂部1174、1182直立并向上推主体侧单元1160,且处理盒1150的充电辊1014与清洁辊1100接触。
另外,当盖子1192打开时,手柄1190远端处的销1191移动到滑动孔1196的底部,手柄1190向下旋转,且齿轮1168随着手柄1190的旋转而沿与箭头C相反的方向旋转。滑动件1162由于齿轮1168的旋转而沿与箭头A相反的方向移动,且齿轮1172、1180沿与图12相反的方向旋转。因此,臂部1174、1182旋转并向下推主体侧单元1160,且处理盒1150的充电辊与清洁辊1100分开。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容易更换处理盒1150。
在这种成像设备中,由于主体侧单元响应于盖子1192的打开或关闭操作而向下或向上移动,从而充电辊1014和清洁辊1100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接触和分开。
另外,图19和图20中示出的成像设备的结构使得主体侧单元1160移动到处理盒1150侧;但是,该结构并不限于此。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例如其中处理盒1150利用诸如凸轮的移动装置移动到主体侧单元1160,以使得处理盒1150的充电辊1014与主体侧单元1160的清洁辊1100接触。
另外,图1中示出的成像设备1010被构成为利用旋转显影装置在四次重复循环中在感光鼓上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种结构。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这样的结构,其中例如,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成像单元沿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成排设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构造成与所述充电辊接触以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清洁件;可拆卸地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用于保持所述图像载体的第一保持部分;和独立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用于保持所述清洁件的第二保持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可安装到所述设备主体上并可从所述设备主体上拆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辊被所述第一保持部分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辊被所述第二保持部分保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包括外壳,所述清洁件容纳在该外壳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包括外壳,所述清洁件容纳在该外壳中。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第二保持部分包括外壳,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容纳在该外壳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基于使用状况进行更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充电辊和所述清洁件基于使用状况进行更换。
10.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第一保持部分,该第一保持部分保持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和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和第二保持部分,该第二保持部分保持构造成与所述充电辊接触并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清洁件,该第二保持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可拆卸。
11.一种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包括第一保持部分,该第一保持部分保持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和第二保持部分,该第二保持部分保持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和与所述充电辊接触并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清洁件,该第二保持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可拆卸。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载体包括感光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载体包括感光鼓。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图像载体包括感光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件包括可旋转的清洁辊,且该清洁辊以所述清洁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充电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式与所述充电辊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件包括可旋转的清洁辊,且该清洁辊以所述清洁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充电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式与所述充电辊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中所述清洁件包括可旋转的清洁辊,且该清洁辊以所述清洁辊的旋转轴线与所述充电辊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式与所述充电辊接触。
18.一种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清洁处理盒的充电辊,所述处理盒设置有被可旋转驱动的图像载体和充电辊,该充电辊与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旋转或在该图像载体附近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所述充电辊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设置在成像设备的主体的内侧并具有充电辊清洁件,该充电辊清洁件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的主体处时接触所述充电辊的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辊和所述充电辊清洁件均具有轴,且所述清洁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能相对于所述充电辊清洁件的轴定位所述充电辊的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为引导槽,该引导槽朝向所述充电辊清洁件的轴引导所述充电辊的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还包括负载调节机构,该负载调节机构保持所述充电辊和所述充电辊清洁件之间的恒定接触压力。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还包括咬合调节机构,该咬合调节机构保持所述充电辊和所述充电辊清洁件之间的恒定咬合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支撑轴接收件的弹性件,所述轴接收件接收所述充电辊清洁件的轴。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咬合调节机构为间隔调节件,该间隔调节件保持所述充电辊的轴与所述充电辊清洁件的轴之间的恒定距离。
25.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该清洁装置还包括接触机构,在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之后,所述接触机构响应于设置在所述成像设备的主体中的可运动件的运动而使所述充电辊接触抵靠所述充电辊清洁件。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接触机构包括移动单元和升降单元,该移动单元使保持所述充电辊清洁件的保持件朝向充电辊侧运动,所述升降单元将所述可运动件的运动转换为所述移动单元的运动操作。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可运动件随着所述成像设备的主体的盖子的打开和关闭而旋转。
28.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其中所述充电辊清洁件在该充电辊清洁件的表面上采用海绵件。
29.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被可旋转驱动的图像载体;充电辊,该充电辊与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接触旋转或在该图像载体附近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所述充电辊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处理盒,该处理盒能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成像设备的主体上;以及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清洁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包括承载图像的图像载体;对所述图像载体进行充电的充电辊;构造成与所述充电辊接触以清洁所述充电辊的清洁件;可拆卸地设置在设备主体中用于保持所述图像载体的第一保持部分;和独立于所述第一保持部分设置在所述设备主体中用于保持所述清洁件的第二保持部分。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075109SQ20071009639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6日
发明者栗田知一, 小沢顺一, 久保良太, 松本充博, 大野茂雄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