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80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膜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膜片,尤指可利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学膜片。 龍駄随着液晶显示器的发展,背光模块已成为产业中重要的光学元件。以一 般30吋液晶显示器所用背光模块为例,关键零组件的成本结构为扮演增亮层角色的菱镜片约占37.9%、扩散层约占3.8%、反射膜片约占4.4%、灯 管约占18.4%、导光板约占20.8%。由该等关键零组件的成本结构来看,若是可以简化或减少这些光学膜片 中的零组件的话,将可以直接的降低制造液晶显示器的成本,特别是对菱镜 片加以节省的话,能得到更佳的效益。此外,公知的菱镜片功能是将通过的光束聚集而增亮,对于均匀分散光 线的功效并不十分理想, 一般来说,业界会有人于菱镜片的下方再设计一扩 散膜。然而,除了增加组件成本外,其效果也尚称有限。为改善此效果,请参阅图1,图1是公知技术光学膜片的示意图。图1 是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第M293442号专利的实施图例(该专利中的图3),其 是关于一种聚光片10,其具有增亮效果的聚光层12,聚光层12下方为一基 材11,基材11的另一侧包含一个具有凹或凸粗糙结构的扩散膜13,以用于 液晶显示器中作为聚光片10。由图中的教示了解,内文所述凹或凸粗糙结构 为扩散膜13表层,是由不同大小的颗粒1302横向排列于其中,颗粒1302 突出于扩散膜13表层而使扩散膜B表层凹凸粗糙。然而此公知技术的制造 工艺较为烦琐,并且所需的元件较多,因此制作成本较高,且其以单层排列 的颗粒1302来辅助扩散,虽增加了一些光学介面但其效果仍属有限。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 学膜片,能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达到更佳的均匀化光线、增加亮度、以及滤 光抗眩的目的,以改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于背光模块中、能增 亮并使光线均匀扩散的光学膜片,其能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达成更佳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进 一步包含—透明基板,其为透光的板体;一增亮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以及一扩散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相对于该增亮层的另一表面,该扩散层包含一透明介质,该透明介质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相对于该增亮层的另一 表面,其中该透明介质的表面为凹凸粗糙结构,多个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是以不规则形状散布于该透明介质中。优选,该透明基板邻近该增亮层的表面为出光面,该透明基板邻近该扩 散层为入光面。优选,该透明基板邻近该增亮层的表面为入光面,该透明基板邻近该扩 散层为出光面。优选,该增亮层是由多个微结构所组成,该微结构选自于由菱镜、菲涅 尔透镜以及圆柱透镜所组成族群中的微结构。优选,该增亮层、该透明基板、该扩散层为同一材质。 优选,该增亮层、该透明基板、该扩散层是以一体制成。优选,该光学膜片更包含一扩散聚光微结构,该扩散聚光微结构设置于 该增亮层异于该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
优选,该扩散聚光微结构具有波浪状的表面,该波浪状表面的曲率半径是在5ym至100iim的范围间。优选,该增亮层具有波浪状的表面,该波浪状表面的曲率半径是在 0.05mm至30mm的范围间。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膜片具有下述特点及优点 其利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学膜片,能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达到均匀化光 线、增加亮度、以及滤光抗眩的目的。进一步,利用透明介质表面的凹凸粗 糙结构,以及于透明介质中以不规则形状散布的散射粒子,能达成更佳均匀 化光线的效果。


图1是公知技术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扩散层的俯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示意光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其中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图9是图8实施例的光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聚光片10 聚光层12基材ll 扩散膜13 颗粒1302光学膜片30 透明基板32增亮层34 扩散层36
透明介质3602 散射粒子3604凹凸粗糙结构3602A 光学介面3604A 入光面40 出光面42 扩散聚光微结构38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光学膜片30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是关 于一种光学膜片30,光学膜片30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基板32、 一增亮层34 以及一扩散层36。扩散层36进一步还包含一透明介质3602和多个散射粒子 3604。透明基板32为透光的板体。增亮层34设置于透明基板32的一表面, 其中增亮层34可以由多个微结构所组成,该微结构可以是菱镜、菲涅尔透 镜(Fresnellens)、或是圆柱透镜等微结构。扩散层36设置于透明基板32相对于增亮层34的另一表面。其中,将 透明介质3602直接设置于透明基板32相对于增亮层34的另一表面,透明 介质3602的表面为凹凸粗糙结构3602A,该等散射粒子3604是以不规则形 状散布于透明介质3602中,由透明介质3602以及其中的散射粒子3604组 成所述的扩散层36。相对于公知技术的不同,本实用新型扩散层36的粗糙表面是因为透明 介质3602表面的成型,非因散射粒子3604凸起之故,因而可以造成较多的 光学介面。进一步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扩散层36的俯视图。从图3的俯 视图中可见散布于透明介质3602中不规则形状的许多散射粒子3604,如此 散乱分布的散射粒子3604造成许多不规则的光学介面3604A,并且远小于 透明介质3602厚度的散射粒子3604,容易上下(于光径上)重叠出更多的 光学介面3604A,这些光学介面3604A会造成光线折射,因此较公知技术更
具良好的扩散效果。此外,增亮层34、透明基板32以及扩散层36可为同一材质。并且,增 亮层34、透明基板32以及扩散层36可一体制成一个模块化的光学膜片30 元件,进一步,当增亮层34、透明基板32以及扩散层36为同一材质时,更 有利于简化制造工艺与节省元件,而更便于以一体制成一个模块化的光学膜 片30元件。前述图2为以透明基板32邻近增亮层34的表面为出光面42,邻近扩散 层36的表面为入光面40的实例,本实用新型也可如图4,图4是本实用新 型光学膜片30示意光径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透明基板 32邻近增亮层34的表面为入光面40,透明基板32邻近扩散层36的表面为 出光面42,同样也可作为产业中的利用。补充说明的是,将透明介质3602设置于透明基板32表面的方法,可利 用涂布、移印、热压、转印、喷涂、雾化以及射出等各式方式来完成。而将 散射粒子3604分布于透明介质3602中的方法,可以用光学镊子加以固定、 移动,或是采用其它可以调控微粒的方法。进一步说明,透明介质3602、散射粒子3604的材质,可采用PET、 PC、 PMMA、或是PE等材质,甚至可以釆用同一材质,只要散射粒子3604与透 明介质3602间具有使光折射的光学介面3604A即可。此外,增亮层34、透明基板32的材质,也可采用PET、 PC、 PMMA、 或是PE等材质,如前述,甚至透明基板32、增亮层34以及扩散层36皆可 采用同一材质,以利于一体制作并节省元件。如前述的光学膜片30,本实用新型尚可提供多种相同技术精神的实施 例,请参阅图5至图7,图中皆如前述的光学膜片30,具有相同技术特征, 但形状些许不同的透明基板32、增亮层34、扩散层36组合结构,所形成的 功效与优点同前述。请参阅图8以及图9,图8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9是此实 施例的光径示意图。此实施例除了如前述相同技术特征的精神外,另外进一步于增亮层34表面加上一层扩散聚光微结构38,扩散聚光微结构38具有波 浪状的外表,其曲面的曲率半径范围于5um 100um间,与下层的增亮层 34又属不同的介质,所以除了加强其扩散效果之外,本身也具聚光效果。而 底下的增亮层34具有较大曲率半径的曲面(0.05 mm 30mm),通过此曲面, 除了原本的聚光效果外,也有扩散的效果。同样的,此扩散聚光微结构38也可与其它前述元件一体制成为本实用 新型的光学膜片30,不论与其它前述元件相同材质或相异材质皆可。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利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学膜片30,结合增亮层 34、透明基板32、扩散层36—体制成光学膜片30,能以较低的制造成本, 达到均匀化光线、增加亮度、以及滤光抗眩的目的。进一步,利用透明介质 3602表面的凹凸粗糙结构3602A,以及于透明介质3602中以不规则形状散 布的散射粒子3604,能达成更佳均匀化光线的效果。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是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 与精神,而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加以 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实用新 型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光学膜片进一步包含一透明基板,其为透光的板体;一增亮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的一表面;以及一扩散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相对于该增亮层的另一表面,该扩散层包含一透明介质,该透明介质设置于该透明基板相对于该增亮层的另一表面,其中该透明介质的表面为凹凸粗糙结构,多个散射粒子,所述散射粒子是以不规则形状散布于该透明介质中。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透明基板邻近该增亮层 的表面为出光面,该透明基板邻近该扩散层为入光面。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透明基板邻近该增亮层 的表面为入光面,该透明基板邻近该扩散层为出光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增亮层是由多个微结构 所组成,该微结构选自于由菱镜、菲涅尔透镜以及圆柱透镜所组成族群中的微 结构。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增亮层、该透明基板、 该扩散层为同一材质。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增亮层、该透明基板、该扩散层是以一体制成。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光学膜片更包含一扩散 聚光微结构,该扩散聚光微结构设置于该增亮层异于该透明基板一侧的表面。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扩散聚光微结构具有波 浪状的表面,该波浪状表面的曲率半径是在5 u m至100 u m的范围间。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膜片,其特征是,该增亮层具有波浪状的表 面,该波浪状表面的曲率半径是在0.05mm至30mm的范围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进一步由增亮层、透明基板、以及扩散层依序叠合而成,增亮层可位于透明基板的出光面或是入光面,扩散层包含表面凹凸粗糙的透明介质,以及以不规则形状分布于透明介质中的散射粒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利用于背光模块中的光学膜片,能以较低的制造成本,达到均匀化光线、增加亮度、以及滤光抗眩的目的。进一步,利用透明介质表面的凹凸粗糙结构,以及于透明介质中以不规则形状散布的散射粒子,能达成更佳均匀化光线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B5/02GK201041589SQ20072014254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1日
发明者曾冠桦, 陈智彦, 陈柏村 申请人:致和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