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底部支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472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底部支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诸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本发明诸实施例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能降 低制造成本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各样的平板显示装置能够减小重量和体积,而重量和体积则是与阴极射线管有关的缺点。平板显示器装置可以分为比如液晶显示器(LCD)、场致发射 显示器(FED)、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等等。在各种显示器中,LCD在小型化、轻重量、低功耗等方面是有优势的。LCD 逐渐被视为一种备选方案,以克服阴极射线管的缺点。现在,LCD被提供用在比 如便携式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显示器、电视等上。在LCD中,背光部件可以具有大量的元件。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元 件众多而造成LCD装置的制造成本增加。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诸实施例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它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 限制和缺点所引起的 一 个或多个问题。因此, 一种实施例的特征是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降低制造成本的显示装置。 因此, 一种实施例的又一特征是提供一种具有更少部件的显示装置。 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及优点的至少 一 个可以通过提供 一 种显示装置 来实现,它包括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方的至少一片光学片,在所述至少 一片光学片上方的导光板,以及底部支架(bottom chassis),所述底部支架具有一 个侧表面部分,所述显示面板安装在所述侧表面部分上,还具有一个距离所述侧 表面部分至少一个阶梯的内侧部分,所述至少一片光学片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内 侧部分内。突出部分可从该侧表面部分的外侧延伸出来。该突出部分以大体上直角从所述侧表面部分延伸出去,并且所述突出部分朝向该侧表面部分的外侧弯曲回去。LED可以在LED基板上。LED基板可以在所述内侧部分之内。显示面板可通过 粘合材料固定到侧表面部分。该粘合材料可以是胶带。显示装置可进一步包括在 内侧部分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器。显示装置可进 一 步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顶 部支架,该顶部支架被固定到底部支架上。导光板包括用于容纳发光二极管的第 一孔,以及用于容纳软性印刷电路元件的第二孔。底部支架可以包含越过所述第 一孔和第二孔的开口部分。导光板的外侧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阶状部分,其出自所述导光板的外侧并进发 到所述导光板的内侧。阶状部分可在所述导光板的两侧上相互面对。所述阶状部于所述内侧部分和导光板之间的反射器。


通过参照附图对示范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点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示出图1中的LCD装置被加入反射器和顶部支架后的分解透视图;图3示出组装LCD装置时沿图1中IV- IV'线的LCD装置的剖面图;图4示出从图1所示底部支架延伸出的突起部分的视图;图5示出图4中突起部分被至少弯曲一次的^L图;图6示出了图1的导光板的剖面图;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LCD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8示出了图7中的LCD装置被加入反射器和顶部支架后的分解透视图;图9示出组装LCD装置时沿图7中X-X'线的LCD装置的剖面图;以及图10示出了图7的导光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各实施 例。然而,本发明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并且不应解释为仅限于这里阐述 的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发明公开更彻底和更全面,并充分地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中,为说明清楚起见,可能夸大了各层和各区域的尺寸。此外,应当理 解的是,当一层被称为在另一层或者基板的"之上,,时,该层可以直接在其之上, 也可以存在一些中间层。进一步,应当理解的是,当一层被称为在另一层"之下" 时,该层可以直接在其之下,也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此外,应当理解的 是,当一层被称为在两层"之间,,时,该层可以是在两层之间仅有的一层,又可 以存在一个或多个中间层。本文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根据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具有插入到底部支架中的导光板和光学片,从而可移除模型框,使制造成本能够降低。底部支架可以是铝,而导光板和光学片可 以插入到底部支架中,因而能够提供更高的强度。所形成的导光板可以带有一个 阶状部分,从而能够防止光学片的移动。尽管示范性实施例涉及LCD显示器,但 是,各实施例可用于任何需要来自外部光源的光的无源显示装置。图1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LCD装置100的示意图。参照图1, LCD装置100可以包括LCD面板104,背光部件150,以及底部 支架(或挡板)122。LCD面板104可显示预定图像。LCD面板104可包括第一基板104a、第二 基板104b,以及注入在第一基板104a和第二基板104b之间的液晶(未示出)。第二基板104b可包括多个排列成阵列的TFT。每个TFT的源极电极可连接 到数据线,其栅极电极可连接到扫描线。TFT的漏极电极可连接到透明导电材料 比如ITO、氧化铟锌(IZO)等的象素电极。当提供扫描信号到扫描线时TFT可导通, 从而可把由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提供给象素电极。集成电路106可提供数据信号和扫描信号。集成电路106可插入到第二基板 104b的一个侧表面内。集成电路106的周围可以涂上一层保护层108。第 一基板104a可以和第二基板104b相互对立。透明材料比如ITO、 IZO等 的公用电极可在第一基板104a的前表面上。可为公用电极提供预定电压从而可 在公用电极和象素电极之间形成预定的电场。注入到第一基板104a和第二基板 104b之间的液晶阵列角度可由电场来改变,并且可根据变化的阵列角度来改变光 学透射率,从而显示所需的图像。背光部件150可包含LED112、 LED基板114、导光板118以及光学片110。LED112可通过由LED基板114提供的驱动信号而产生具有预定亮度的光。LED基板114对应于外部提供的控制信号来为LED112提供驱动信号。 导光板118可把由LED112产生的光提供给LCD面板104。导光板118可把由其侧表面提供的光提供给安置在其上部的LCD面板104。光学片110可提高可由导光板118所提供的光的亮度,并可把光提供给LCD面板104。底部支架122可包含平整安置在外侧表面的侧表面部分124,以环绕着底部 支架122外部的四条边缘。底部支架122还可包含内侧部分126,形成该内侧部 分126使之距离侧表面部分124 —个预定阶梯,从而可以插入导光板118和光学 片110。底部支架122可以是锯齿状从而底部支架的内部具有锯齿,足够插入一个或 者多个导光板118、光学片110以及LED基板114。内侧部分126可具有距离侧表面部分124—个预定的阶梯。因此,内侧部分 126可具有预定的高度,以限定一个空间,该空间内可插入导光板118、光学片 110、 LED基板114以及LED112。侧表面部分124可具有预定的宽度,从而可安全地安装LCD面板104。所形 成的侧表面部分124可具有宽于从内侧部分126延伸到侧表面部分124的柱体 (post)即阶梯的宽度。导光板118和光学片10无需使用模型框,即可插入到底部支架的内侧部分 126。在最终的显示结构中省略掉模型框,使得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底部支架122 可以是比如铝等,其可提供强度高于传统的模型框的强度,因此可以省略模型框 16,并使得可以生产非常细(slim)的LCD装置。从导光板118入射到内侧部分126的光可从内侧部分126反射出来,并且可 以被提供回到导光板118。因为底部支架可以是比如铝,能够反射光,所以可以 省略反射器(图2中的120)。底部支架122的强度可以很高(即,高强度可由 安装在四个表面的侧表面部分124提供),从而使得可以省略顶部支架(图2中 的102)。参照图2,可根据显示需要添加或者移除反射器120和顶部支架102。反射 器120可以在导光板118和底部支架122之间,顶部支架102可以在LCD面板 104上。反射器120可通过把由导光板118提供的光反射回导光板118而提高发 光效率。顶部支架102可固定到底部支架122以防止LCD面板104移动,并提供强度。图3示出了组装LCD装置时沿图1中IV- IV'线的LCD装置的剖面图。 参照图3,导光板118以及光学片110可插入到底部支架122的内侧部分126 中。光学片110的顶表面可与侧表面部分124的顶表面大体上齐平。内侧部分 126与导光板118和光学片110配合之后,胶带130可粘到侧表面部分124上。 胶带130可以是双面胶带。LCD面板104可固定在胶带130上从而牢固地固定 LCD面板104和底部支架122。胶带130可用粘合材料比如树脂、丙烯酸脂、环 氣树脂等来代替。可添加不同的元件以提高底部支架122的强度。参照图4,突出部分128可 从底部支架122的侧表面部分124的外侧延伸出去。当底部支架122包含突出部 分128时,底部支架122的强度会增加。当形成的底部支架122带有突出部分 128时,外部施加的沖击可通过突出部分128来减轻从而使其中的LCD面板104 得以牢固地得到保护。突出部分128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比如与侧表面部分124大 体上成直角来形成。如图5所示,突出部分128可以以与侧表面部分124大体上 成直角而延伸,并且其形成以至少一次地向侧表面部分124的外侧弯曲回去,这 使得可以给予底部支架122更高的强度。图6所示的弯曲大体上是直角,但是也 可以使用其它角度。图6示出了图1中导光板118的视图。参照图6,导光板118可具有多种阶梯形式的阶状部分119。阶状部分119 可具有至少一个阶梯,可以是从导光板118的外侧到内侧下降一个阶梯。阶状部 分119可防止安装在导光板118上的光学片110的移动。当光学片110位于阶 状部分119上时,可通过阶状部分119来防止光学片的移动,从而可以防止由于 光学片110的移动而造成的任何劣化。阶状部分119可以在导光板118的两个侧表面上相互对立。当阶状部分119 在导光板118的外部区域的两侧相互对立时,可防止光学片110的移动。阶状部 分119可以以四边形形式位于导光板118的所有侧表面上,可以进一步防止光学 片110的移动。图7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LCD装置200的视图。参照图7, LCD装置200可包含LCD面板204、背光组件250和底部支架222。LCD面板204可显示预定图像。LCD面板204可包含第一基板204a、第二 基板204b以及注入在其间的液晶。第二基板204b可包含多个排列成阵列的TFT (未示出)。每个TFT的源极 电极可连接到数据线,并且TFT的栅极电极可连接到扫描线。TFT的漏极电极可 连接到由透明导电材料组成的象素电极。TFT可以在扫描信号被提供到扫描线时 导通,从而由数据线提供的数据信号可被提供给象素电极。集成电路206可以插入到第二基板204b的侧表面。集成电路206可提供数 据信号和扫描信号。可在集成电路206的周围施加保护层208。保护层208也可 覆盖集成电路206。第一基板204a可与第二基板204b相互对立。由透明材料比如ITO、 IZO 等组成的公用电极可以在第一基板204a的前表面上。可为公用电极提供预定电 压从而在公用电极和象素电极之间形成预定的电场。注入到第一基板204a和第 二基板204b之间的液晶的阵列角度可以由电场来改变,光学透射率可根据变化 的阵列角度来改变,从而显示所要的图像。背光组件250可包含导光板218和光学片210。导光板218可把由LED发射的光提供给LCD面板204。导光板可包括第一 孔251和第二孔260,其中第一孔251和第二孔260可以在导光板218的一个侧 表面的外侧上。LED可插入到第一孔251中。第一孔251中的LED可为导光板 218提供预定量的光。柔性印刷电路(FPC)(未示出)可连接到LED以提供驱 动信号给LED。 FPC可通过第二孔260连接到LED。 FPC的元件可以插入到第 二孔260中。光学片210可提高由导光板218所提供的光的亮度,并把其提供给LCD面 板204。所形成的底部支架222可以用于容纳导光板218和光学片210的插入。底部 支架222可以包含一平整安置的围着底部支架四周的侧表面部分224,和内侧部 分226,内侧部分226与侧表面部分124之间具有一个预定的阶梯,还包括突出 部分228 ,其从侧表面部分224的外侧延伸出来。可形成内侧部分226使其与侧表面部分124之间具有一个预定的阶梯。该内 侧部分226可具有一预定的空间,其中该空间可容纳比如导光板218和光学片 210的插入。可安置侧表面部分224使其环绕内侧部分226四条边的部分或者全部,可增 加底部支架222的强度。突出部分228可从侧表面部分224延伸出来以增加底部 支架222的强度。可在底部支架222中形成开口部分270从而覆盖第一孔251和第二孔260 的部分或全部。当开口部分270位于第一孔251和第二孔260的部分之上时,可 以很容易地插入LED和柔性印刷电路等。导光板218和光学片210可插入到底部支架222的内侧部分226中从而可 省略模型框,从而使得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底部支架222可以是铝等,去可以提 供更高的强度。底部支架222可由比如反射铝组成,从而可以移除导光板218和内侧部分 226之间的反射器220 (参见图8)。由导光板218所提供的光可以从内侧部分 226反射出从而可以省略反射器220。因为可以提供更高的强度给底部支架222, 因此可以省略顶部支架202 (参见图8)。参照图8,可以根据显示特性添加或者省略反射器220和顶部支架202。反 射器220可添加在导光板218和底部支架222之间,顶部支架202可以在LCD 面板104之上。反射器220可通过把光反射回导光板218而提高光效率。顶部支 架202可以固定到底部支架222上以防止LCD面板204移动并提供预定的强度。图9示出了组装图7所示LCD装置时沿图7中X-X'线的LCD装置的剖面图。参照图9,导光板218和光学片210可插入到底部支架222的内侧部分226 中。导光板218和光学片210插入到内侧部分226之后,可把胶带230粘到侧 表面部分224上。胶带230可以是双面胶带。LCD面板204可位于胶带230上 从而牢固地固定LCD面板204和底部支架222。胶带230可用粘合材料比如树 脂、丙烯酸脂、环氧树脂等来代替。突出部分228可以从侧表面部分224以大体上直角延伸出来,并且至少一次 地朝向侧表面部分224的外侧弯曲回去(与图5的配置类似),这使得可以为底 部支架222提供更高的强度。突出部分228可从底部支架222中省略。图10示出了图7所示的导光板218的图。参照图10,所形成的导光板218可以带有阶状部分219。阶状部分219其每 个具有至少一个阶梯,可以从导光板218外侧到内侧以阶梯形式下降。可以使用两个、三个、四个或者多个阶梯。阶状部分219可防止导光板218的光学片210 的移动。当光学片210位于阶状部分219上时,可通过阶状部分219来防止光学 片210的移动,从而防止由于光学片210的移动而造成的任何劣化。阶状部分219可以在导光板218的两个侧表面上相互对立。当形成阶状部分 219使其在导光板218的外部区域的两侧上相互对立时,可以防止光学片210的 移动以形成一个稳定的结构。阶状部分219可以以四边形形式位于导光板218的 所有侧表面上,进一步防止光学片210的移动。导光板218可以被构筑成容纳第 一孔251和第二孔260。这里已经公开了本发明的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采用了特定的术语,但是它 们的使用只是作为一般描述性的解释并且不是限制性的。因此,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偏离由下述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 况下,可以作出形式上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改。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至少一片光学片;在所述至少一片光学片上的导光板;以及底部支架,所述底部支架具有侧表面部分,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侧表面部分上,还具有距离所述侧表面部分至少一个阶梯(step)的内侧部分,所述至少一片光学片和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内侧部分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侧表面部 分的外侧延伸出来的突出部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以大体上呈直 角从所述侧表面部分延伸出去,并且所述突出部分并朝向所述侧表面部分的所述 外侧弯曲回去。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发光二极管基 板(substrate)上的发光二极管,并且所述发光二极管基板在所述内侧部分内。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粘合材料 固定到所述侧表面部分。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材料是胶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处于所述内侧部 分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反射器。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显示面板 上的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架上。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 用于容纳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孔;以及用于容纳柔性印刷电路的元件的第二孔。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包含越过所 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开口部分。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外侧具有至 少一个阶状部分,所述阶状部分自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外侧部分到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内侧部分。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状部分在所述导光 板的两侧上相互对立。
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阶状部分以四边形形 状处于所述导光板的所有的侧表面上。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通过粘合材料固定到所述侧表面部分。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材料是胶带。
16.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从所述侧表面 部分的外侧延伸出来的突出部分。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分以大体上呈 直角从所述侧表面部分延伸出去,并且所述突出部分朝向所述侧表面部分的所述 外侧弯曲回去。
18.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处于所述内侧 部分和所述导光板之间的反射器。
19.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在所述显示面 板上的顶部支架,所述顶部支架^L固定到所述底部支架上。
20.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包括 用于容纳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孔;以及 用于容纳柔性印刷电路的元件的第二孔。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架包含越过所 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开口部分。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位于显示面板上的至少一片光学片,位于至少一片光学片上的导光板,以及底部支架,该底部支架具有一个侧表面部分,显示面板位于该侧表面部分上,还具有一个距离该侧表面部分至少一个阶梯(step)的内侧部分,至少一片光学片和导光板在该内侧部分内。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1226294SQ20081000372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7日
发明者姜盛球, 孙东秀, 李钟洙, 河抒熹, 郑允换, 郑宰相, 青木俊浩 申请人:三星Sd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