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513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装置及具备该液晶装置的电子设备,尤其涉及在液 晶面板的内面侧形成有相位差层的液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广视场角化为目的,所谓的边缘场开关(以下,
称为FFS ( 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方式、面内开关(以下, 称为IPS (In—Plane Switching,面内开关))方式等的,通过横向电场对 液晶进行驱动的类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正在实用化。并且,在这种类型的液
晶显示装置中,提出多个像素的各个具备有透射显示区域;s^射显示区域
的构成。进而,以使相位差板的视场角相关性的影响为最小限原样不变的 状态、在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中消除起因于光行进的路径的长度差异的延 迟(retardation)之差为目的,提出在基板中、在液晶层所处之侧的面, 设置由液晶高分子构成的相位差层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8256号/>才艮
可是,相位差层,与片状的相位差板不同,因为以将液晶高分子涂敷 于M面等的方法所形成,所以在端部产生宽度较宽的锥部,且对该锥部 进行透射所出射的光得不到适当调制。例如,如将参考例中的FFS方式的 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及俯视图分别示于图6(a)、 (b)地,在多个像素100a 的各自具备透射显示区域100t与反射显示区域100r、反射显示区域100r 设定为像素100a的基本中央区域的情况下,在对向基板20,在液晶层50 所处之侧的面,在像素100a的中央区域形成相位差层27 (在图6 (b)中 附有朝向右上的斜线的区域)。其结果为,在相位差层27中,在数据线5a延伸的方向的两端部分别产生宽度较宽的锥部27a。在锥部27a中,因为 在液晶层的厚度变得不均匀的基础上,相位差层27的相位差也不一定,所 以该锥部27a不利于显示,并且成为使对比度降低的原因。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具备透射显示区域、 与具备相位差层的反射显示区域的像素中,能够将起因于相位差层的锥部 的显示质量的降低抑制为较小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中的第l液晶装置中,在一对基板间保 持有液晶层,特征为具备分别包括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多个 像素,和在前述一对基板的内面侧、且在至少与前述反射显示区域相重叠 的位置所配置的相位差层;前勤目位差层,跨前述多个像素之中至少相邻 的2个像素的前述反射显示区域所形成,并且第1端部位于前勤目邻的2 个像素之中的一方的像素内、与前述第l端部相对向的第2端部位于另一 方的像素内。前一目位差层,端部呈锥形状。并且,前述相邻的2个像素, 夹着延伸于笫1方向的像素边界区域而各自的反射显示区域相向所配置。 并且,前述多个像素,包括沿前述第l方向并行排列的多个像素,前勤目 位差层,跨该多个像素。并且,前述像素,包括像素电极、连接于前述像 素电极的开关元件、与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共用电极;前述开关元件连 接于扫描线及信号线;前述扫描线及前述信号线之中的一方形成于延伸于 前述第1方向的前述像素边界区域。
在上述第l液晶装置中,因为相位差层,跨多个像素之中至少相邻的 2个像素的反射显示区域所形成,并且第1端部位于相邻的2个像素之中 的一方的像素内、与第l端部相对向的第2端部位于另一方的像素内,所 以相位差层的端部之中1边位于1个像素。从而,即使在相位差层的端部 成为使显示质量降低的那种锥部的情况下,也因为该锥部在像素内占据的 面积非常窄,所以能够将起因于相位差层的锥部的显示质量的降低抑制为
较小。即4吏在作为并不存在相位差层的锥部的台阶差的情况下,因为在该台阶差部分中产生显示不良,所以本发明也有效。
在上述第l液晶装置中,也可以为前W目位差层的与前述第l端部 或前述第2端部相交叉的第3端部,位于前述多个像素的外侧。此时,更 优选多个〗象素,包括配置于图像显示区域的显示像素、与配置于前述图 像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无效像素,使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成为无效像素的更 夕卜侧。
若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位于像素内,则相位差层的第1或第2端部、 与第3端部位于该^^素。其结果为,在该像素中,锥部占据较宽的面积, 但是在本发明中,相位差层中的第3端部,位于多个像素的外侧。因此, 若依照于本发明,则即使是多个像素之中的配置于最外侧的像素,也因为 锥部在像素内占据的面积窄,所以能够将起因于相位差层的锥部的显示质
量的降低抑制为较小。
该效果,虽然只要将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配置于在图像显示区域所配 置的显示# 素的外侧、即可得到,但是通过在显示区域的外侧配置无效l象 素,并将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配置于该无效^^素的更外侧,则更加显著。 因为存在锥部的第3端部与最外位置的显示像素的距离更加远离,所以连 锥部周边的取向不良的影响也能够一并排除。不用说,当然也可以采用在 显示像素的外侧配置无效像素、使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位于该无效像素内 的构成。
在上述第1液晶装置中,优选具有重叠于前述第3端部的遮光区域。 作为 一例,存在将框缘状地包围图4象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遮光区域设置于观 看者侧的141、将相位差层的端部配置于遮光区域内的构成;以光吸收率 高的黑色的树脂等覆盖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的构成。当然,若是使这2种 构成相组合,在使相位差层的第3端部与框缘状的遮光区域平面重合地进 行配置的基础上,以黑色的树脂等覆盖该第3端部地进行构成,则更有效 果。此时,覆盖第3端部的树脂位于框缘状的遮光区域的内侧,且不超出 到遮光区域的外侧地进行构成。这是为了防止在图像显示区域的框缘产生 失真。上述第1液晶装置的构成,能够合适地利用于在一对141之中的一方 的M形成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双方、通过形成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 之间的横向或者倾斜电场对液晶进行驱动的所谓的边缘场开关(以下,称
为FFS (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方式、面内开关(以下, 称为IPS (In—Plane Switching,面内开关))方式等的液晶装置中,也可 以用于TN (扭曲向列)方式、垂直取向方式、OCB方式等其他方式的液 晶装置中。
在本发明的第2液晶装置中,在一对基板间保持有液晶层,特征为 具备多个#>素,和在前述一对M的内面侧、且在至少与前述4象素相重叠 的位置所配置的相位差层;前述相位差层,跨前述多个像素所配置,且其 端部位于前述多个像素的外侧。在前述相位差层的端部呈锥形状的情况下, 本发明的构成更加有效。
在上述第2液晶装置中,更优选前述多个像素,包括配置于图像显 示区域的显示像素、与配置于前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无效像素,前述 端部位于前述无效像素的外侧。若相位差层的端部位于l象素内,则产生起 因于相位差层的端部成为锥状的显示质量的降低,但是在上述的第2液晶 装置中,相位差层的端部位于多个像素的外侧。因此,即使是多个像素之 中的位于图像显示区域内的端部的像素,也能够将起因于该相位差层的端 部的显示质量的降低抑制为较小。该效果,虽然只要将相位差层的端部配 置于在图像显示区域所配置的显示像素的外侧即可得到,但是通过在显示 区域的外侧配置无效^f象素、并将相位差层的端部配置于该无效^f象素的更外 侧,则更加显著。因为存在锥部的端部与最外位置的显示像素的距离更加 远离,所以连锥部周边的取向不良的影响也能够一并排除。不用说,当然 也可以采用在显示^^素的外侧配置无效^^素、4吏相位差层的端部位于该无 效像素内的构成。即使在相位差层的端部为并不存在锥部的台阶差的情况 下,因为在该台阶差部分中产生显示不良,所以本发明也有效。
在上述笫2液晶装置中,优选具有重叠于相位差层的端部的遮光区 域。作为一例,存在将框缘状地包围图像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遮光区域设置于观看者侧的基板,将相位差层的端部配置于遮光区域内的构成;以光吸 收率高的黑色的树脂等覆盖相位差层的端部的构成。不用说,若为使这2种构成相组合,在使相位差层的端部与框缘状的遮光区域平面重合地进行 配置的基础上,以由黑色的树脂等构成的遮光层覆盖该端部地进行构成, 则更加有效。并且,如果超出相位差层的端部、 一部分到达平坦部地形成 由黑色树脂等构成的遮光层,则能够完全以遮光层覆盖锥部分。使覆盖相 位差层的端部的树脂位于框缘状的遮光区域的内侧,且不超出到遮光区域 的外侧地构成。这是为了防止在图像显示区域的框缘产生失真。
并且,特征为前述像素,包括像素电极、连接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开 关元件、和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共用电极;在前述一对J4l之中的一方 的基板,形成前述像素电极及前述共用电极的双方。
在上述第2液晶装置中,能够合适地利用于在一对M之中的一方的 M形成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双方、通过形成于像素电极与共用电极之 间的横向或者倾斜电场对液晶进行驱动的所谓的边缘场开关(以下,称为 FFS (Fringe Field Switching,边缘场开关))方式、面内开关(以下,称 为IPS (In—Plane Switching,面内开关))方式等的液晶装置中,也可以 用于TN (扭曲向列)方式、垂直取向方式、OCB方式等其他方式的液晶 装置中。
并且,本发明的构成,只要是在基板间的内面形成相位差层的液晶装 置,不管透射型、反射型、半透射半反射型,都能够应用。在半透射半反 射型的情况下,因为在反射显示区域与透射显示区域,进行不同的光学设 计,所以需要有选择地将相位差层形成于反射显示区域、或透射显示区域。 因此,在内面形成相位差层的必要性变高,从而,适于本发明的应用。
上述的第1及第2液晶装置,可用作便携电话机或者便携计算机等的 电子设备的显示部等。


图1 (a)、 (b)分别是从对向M侧看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形成于其上的各构成要件的俯视图、及其的H—H,剖面图。图2是表示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元件J4l的图像显示区域的电构成的等效电路图。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排列区域的扫描线驱动电路侧的端部的俯视构成的说明图。图4 (a)、 (b)分别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l像素的量的剖面图、及在元件基板中相邻的像素的俯视图。图5是采用了本发明中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说明图。图6 (a)、 (b)分别是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的l像素的量的剖面图,及在元件J41中相邻的像素的俯视图。 符号说明la…半导体膜,3a…扫描线,6…作为感光性树脂层的层间绝缘膜,5a… 数据线,7a…像素电极,7b…缝隙状的开口部,8…电极间绝缘膜,9a… 共用电极,10…元件基板,10a…图像显示区域,10b…像素排列区域,10x… 无效像素区域,11a…光反射层,20…对向基敗,27…相位差层,27a…相 位差层的锥部,27c、 27d…相位差层的端部,50…液晶层,30…作为像素 开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100…液晶显示装置,100a…像素,100r…反射显 示区域,100t…透射显示区域,100x…无效像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还有,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 使与示于图6的构成的对应容易理解,关于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分附加同 一符号而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的说明中进行参照的图中,为了使各层、 各构件在附图中成为可以辨认的程度的大小,按各层、各构件使比例尺不 同。(整体构成)图1 (a)、 (b)分别是从对向基板侧看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 与形成于其上的各构成要件的俯视图、及其的H—H,剖面图。在图1 (a)、图1 (b)中,本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是半透射半反射型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元件^4110之上,密封材料107 沿对向基板20的边缘地设置。在元件基板IO,在密封材料107的外侧的 区域,沿元件基板10的一边设置数据线驱动电路101及安装端子102,沿 相邻于排列有安装端子102的边的2边,形成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对向 20,具备与密封材料107基本相同的轮廓,通过该密封材料107将对 向基板20粘接固定于元件基板10。而且,在元件I41 10与对向員20 之间保持有液晶层50。详情后述,在元件基板IO,像素电极7a形成为矩阵状。相对于此, 在对向J4120,在密封材料107的内侧区域形成由遮光性材料构成的框缘 状的遮光区域23a,其内侧成为图像显示区域10a。在对向^20中,在 与元件14110的像素电极7a的纵向横向的像素边界区域相对向的区域形 成被称为黑矩阵、或者黑条带等的遮光层23b。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对液晶层50以FFS模式进行驱动。 因此,在元件基板10之上,除了像素电极7a,还形成后述的共用电极(未 图示于图1 (b)),在对向M20并不形成对向电极。还有,在液晶显示 装置100中,分别在元件基板10侧及对向基板20侧配置偏#4良(未图示), 而且在元件^ 10侧配置背光源装置(未图示)。 (液晶显示装置100的详细的构成)图2,是表示用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元件J4110的 图像显示区域10a的电构成的等效电路图。如示于图2地,在液晶显示装 置10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矩阵状地形成多个像素100a。在多个像素100a 的各自,形成像素电极7a、及用于对像素电极7a进行控制的作为像素开 关元件的薄膜晶体管30,将数据信号(图像信号)以线顺序进行供给的数 据线5a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30的源。在薄膜晶体管30的栅电连接扫描线 3a,以预定的定时,对扫描线3a以线顺序施加扫描信号地构成。像素电极 7a,电连接于薄膜晶体管30的漏,通过使薄膜晶体管30仅一定期间成为 其导通状态,将从数据线5a所供给的数据信号以预定的定时写入各像素 100a。如此一来通过^f象素电极7a、写入示于图1 (b)的液晶层50的预定 电平的像素信号,在4象素电极与形成于元件1^110的共用电极9a之间被保持一定期间。在此,在像素电极7a与共用电极9a之间形成保持电容60, 像素电极7a的电压,例如,仅保持比施加源电压的时间长3位的时间。由 此,电荷的保持特性得到改善,能够实现能够进行高对比度比的显示的液 晶显示装置100。在图2中,共用电极9a被表示成从扫描线驱动电路104延伸的布线那 样,形成于元件基敗10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基本整面,被保持为预定的 电位。(像素排列区域的构成)图3,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像素排列区域的扫 描线驱动电路104侧的端部的俯视构成的说明图。如示于图3地,在液晶 显示装置100中,矩阵状地配置多个像素100a,这些像素100a所排列的 区域是像素排列区域10b。在像素排列区域10b中,端部的像素100a成为 不用于显示的无效的像素100x,无效的像素100x,处于由参照图l(a)、 图1 (b)而进行了说明的遮光区域23a (框缘)所覆盖的状态。从而,像 素排列区域10b之中,除了无效的像素100x之外的区域作为图像显示区 域10a所利用,形成有无效的像素100x的区域(无效像素区域10x)并不 直接参与显示。(各像素的构成)图4 (a)、图4 (b),分别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1 像素的量的剖面图、及在元件MlO中相邻的像素的俯视图;图4(a), 相当于在相当于图4 (b)的A—A,线的位置剖切了液晶显示装置100时 的剖面图。并且,在图4 (b)中,像素电极7a以长的虚线表示,数据线 5a及与其同时形成的薄膜以单点划线表示,扫描线3a以双点划线表示, 在共用电极9a中部分去除的部分以实线表示。如示于图4(a)、图4(b)地,在元件基板10上,多个透明的4象素 电极7a矩阵状地^个像素100a形成,沿像素电极7a的纵向横向的像素 边界区域10e、 10f而形成数据线5a、及扫描线3a。并且,在元件14110 的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基本整面形成由ITO膜构成的共用电极9a。在本 方式中,整面状地形成共用电极9a;另一方面在像素电极7a,形成多个缝隙状的开口部7b (以长的虚线表示)。在本方式中,多个缝隙状的开口部 7b,倾斜地形成于扫描线3a的延伸设置方向,多个缝隙状的开口部7b彼 此平行地延伸。还有,缝隙状的开口部7b,也存在形成为在中途弯曲的形 状的情况、由斜向的倾斜方向相反的缝隙组构成的情况。示于图4(a)的元件基板10的基体,由石英基板、耐热性的玻璃基 板等的透光性基H 10c构成;对向^4120的基体,由石英基敗、耐热性的 玻璃M等的透光性基板20b构成。在本方式中,关于透光性aiOc、 20b的任一方都采用玻璃基板。再在图4(a)、图4(b)中,在元件基板IO,在透光性14ll0c的表 面形成由氧化硅膜等构成的基底保护膜(未图示),并在其表面侧,在与各 像素电极7a相邻的位置形成顶栅结构的薄膜晶体管30。薄膜晶体管30, 具备相对于岛状的半导体膜la而形成有沟道形成区域lb、源区域lc、漏 区域ld的结构,有时也具有在沟道形成区域lb的两侧具备低浓度区域的 LDD (Lightly Doped Drain,轻掺杂漏)结构地形成。在本方式中,半导 体膜la,是在相对于元件基板10形成有非晶硅膜之后,通过激光退火、 灯退火等所多晶化了的多晶硅膜。在半导体膜la的上层,形成由氧化硅膜、氮化硅膜、或者它们的叠层 膜构成的栅绝缘膜2,在栅绝缘膜2的上层,扫描线3a的一部分作为栅电 极而重叠。在本方式中,半导体膜la弯曲为3形状,栅电极具有形成于沟 道方向的2处的双栅结构。在栅电极(扫描线3a)的上层形成由氧化珪膜、氮化硅膜、或者它们 的叠层膜构成的层间绝缘膜4。在层间绝缘膜4的表面形成数据线5a,该 数据线5a,通过形成于层间绝缘膜4的接触孔4a电连接于位于最靠近数 据线5a侧的源区域。并且,在层间绝缘膜4的表面形成漏电极5b,漏电 极5b,是与数据线5a同时形成的导电膜。漏电极5b,通过形成于层间绝 缘膜4的接触孔4b电连接于漏区域ld。在数据线5a及漏电极5b的上层侧,形成作为感光性树脂层的层间绝 缘膜6。在本方式中,层间绝缘膜6,由厚度为1.5jim 2.0nm的厚的感 光性树脂构成。在层间绝缘膜6的表面,在其整面的范围内通过整面状的ITO膜形成 作为下层侧电极层的共用电极9a。在共用电极9a的表面形成电极间绝缘 膜8。在本方式中,电极间绝缘膜8,由膜厚为400nm以下的氧化硅膜或 者氮化硅膜构成。在电极间绝缘膜8的上层,通过ITO膜形成作为上层侧 电极层的像素电极7a。在像素电极7a的表面侧形成取向膜16。在像素电 极7a,形成前述的缝隙状的开口部7b。在如此地进行了构成的状态下, 共用电极9a与像素电极7a通过电极间绝缘膜8而相对向,形成以电极间 绝缘膜8作为电介质膜的保持电容60。在本方式中,像素电极7a,通过形 成于层间绝缘膜6的接触孔6a电连接于漏电极5b。因此,在共用电极9a, 在要形成接触孔6a的部分形成矩形的缺口 9d。还有,在像素电极7a的表 面侧形成取向膜16。在如此地进行了构成的元件基板10中,通过形成于 像素电极7a与共用电极9a之间的横向电场,在缝隙状的开口部7b及其 周边对液晶层50进行驱动。在对向基板20中,在透光性基板20b的内面(液晶层50所处之侧的 面),对向于像素边界区域10e、 10f地形成遮光层23b,在由遮光层23b 所包围的区域内形成各色的滤色器22。遮光层23b及滤色器22以绝缘保 护膜24所覆盖。在绝缘保护膜24的表面侧形成取向膜26。 (各像素的详细构成)本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为半透射半反射型,多个4象素100a,分别 具备以透射模式对图像进行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域100t,和以反射模式对 图像进行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域100r。因此,层间绝缘膜6,由在相当于反 射显示区域100r的区域具备有凹凸6c的感光性树脂构成,相对于透射显 示区域100t、薄膜晶体管30的形成区域等而起作为平坦化膜的作用。层 间绝缘膜6的凹凸6c,例如,能够在对感光性树脂进行半曝光、显影之后, 进行烘焙之时,通过使感光性树脂进行流动而形成。并且,通过在对应于 凹凸地所啄光、显影的感光性树脂的上层侧进一步涂敷感光性树脂层,也 能够形成具备有凹凸6c的感光性树脂层(层间绝缘膜6 )。层间绝缘膜6的上层之中,在反射显示区域100r,形成由铝、银、或 者它们的合金等构成的光反射层lla,在其上层侧形成共用电极9a、电极间绝缘膜8、及像素电极7a。在此,在光反射层lla,反映层间绝缘膜6 的凹凸6c,由此,使之具有光散射性。在如此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从背光源装置(未图示)所出 射的背光源光,在对透射显示区域100t进行透射而从对向M 20之侧作 为显示光所出射的期间通过液晶层50进行光调制,作为显示光所出射。并 且,从对向基板20之侧入射于反射显示区域100r的外光,在以光反射层 11a进行反射而从对向基板20之侧作为显示光所出射的期间通过液晶层50 进行光调制,作为显示光所出射。从而,在透射模式与反射模式中光经过 的路径的长度不同。因此,在本方式中,在对向Jj板20的内面(液晶层50)所处之侧的 面,在反射显示区域100r,在绝缘保护膜24的表面形成由液晶高分子构 成的相位差层27,取向膜26,形成于相位差层27的表面侧。因此,即使 在因透射模式与>^射模式而光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使 双方的延迟相一致。在此,相位差层27,为以涂敷液晶高分子等的方法而 形成的层,端部27c,成为宽度尺寸为8pm程度的宽度较宽的锥部27a。 因为对该锥部27a进行了透射的光,未受恰当调制地出射,所以j吏显示的 质量下降。因此,在本方式中,当设置反射显示区域100r (相位差层27)时,如 以朝向右上的斜线区域示于图3及图4 ( b )地,反射显示区域100r (相位 差层27),跨夹着延伸于一方方向(扫描线3a延伸的方向)的像素边界区 域10f之中的、在交叉于一方方向的另一方方向(数据线5a延伸的方向) 位于每隔1个的位置的像素边界区域10f的两侧的像素100a而朝向一方方 向设定为带状。即,反射显示区域100r (相位差层27),跨夹着多条扫描 线3a之中的位于每隔1条的位置的扫描线3a的两侧的像素100a地形成, 沿扫描线3a而延伸为带状。从而,在l个像素100a,相位差层27的宽度 方向的端部27c (锥部27a)只有1处。相位差层27的宽度方向的端部27c,与以图l进行了说明的遮光区域 23a平面重叠。并且,虽然图示进行省略,但是沿相位差层27的宽度方向 的端部27c,膏糊状地形成黑色的树脂。黑色的树脂,形成为通过黑色树脂完全覆盖锥部27a地,超出锥部27a,其一部分到W目位差层27的平 坦部。并且,黑色的树脂,形成为在俯视的情况下,并不从遮光区域23a 超出。并且,相位差层27的较长方向(一方方向/扫描线3a延伸的方向) 的端部27d (锥部27a),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侧,进而通过无效像 素区域10x位于像素排列区域10b的外侧区域。从而,因为相位差层27 的较长方向的端部27d并不处在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端部的像素100a 中,所以即使在该像素100a中,也与其他的像素100a同样,相位差层27 的宽度方向的端部27c (锥部27a)仅存在1处。 (本方式的主要效果)如以上说明地,在本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关于反射显示区域 100r的相位差层27,跨夹着延伸于一方方向(扫描线3a的延伸设置方向) 的像素边界区域10f之中的、在交叉于一方方向的另一方方向(数据线5a 的延伸设置方向)位于每隔1个的位置的像素边界区域10f的两侧的像素 100a而朝向一方方向形成为带状。从而,在1个像素100a,相位差层27 的宽度方向的端部27c (锥部27a)只存在1处。并且,因为相位差层27 的较长方向(一方方向/扫描线3a延伸的方向)的端部27d (锥部27a), 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侧,进而通过无效像素区域10x而位于像素排 列区域10b的外侧区域,所以即使在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端部的像素 100a中,相位差层27的宽度方向的端部27c (锥部27a)也仅存在1处。 因此,因为在任何像素100a中,相位差层27的端部27c、 27d(锥部27a) 都仅最d 、 P艮度地存在,所以即使在以反射模式对图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 也能够以充足的显示光量对图像进行显示,并能够显示高对比度的图像等, 能够提高所显示的图像的质量。 (其他的实施方式)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作为利用横向电场的类型而采用FFS方式 的液晶显示装置IOO应用本发明的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在内面形成 相位差层的液晶装置,本发明就可以进行应用。例如,也可以在元件141 上梳齿状地形成像素电极及共用电极的IPS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应用本发明,并且在其他的TN方式、垂直取向方式、OCB方式等的液晶装置中也 能够进行应用。进而,也可以在将相位差层27形成于元件基板10之侧的 液晶显示装置应用本发明。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作为半导体膜而采用了多晶硅膜的 例,但是也可以在采用了非晶硅膜、单晶硅层的元件基板10应用本发明。 并且,也可以在作为像素开关元件采用了薄膜二极管元件(非线性元件) 的液晶显示装置应用本发明。并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相位差层的较长方向的端部位于无 效像素区域的外侧,但是也能够采用不设置无效l象素而使相位差层端部位 于图像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构成、使相位差层端部位于无效像素上的构成。 (向电子设备的搭载例)接下来,关于应用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电子设 备而进行说明。在图5 (a),表示具备有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便携型的个 人计算机的构成。个人计算机2000,具备作为显示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与主体部2010。在主体部2010,设置电源开关2001及键盘2002。在图5 (b),表示具备有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便携电话机的构成。便携电话机 3000,具备多个操作^M 3001及滚动键3002、以及作为显示单元的液晶 显示装置100。通过对滚动键3002进行操作,由液晶显示装置100所显示 的画面滚动。在图5 (c),表示应用了液晶显示装置100的信息4更携终端 (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个人数字助理)的构成。信息i更携终 端4000,具备多个操作掩建4001及电源开关4002、以及作为显示单元的 液晶显示装置IOO。若对电源开关4002进行操作,则住址簿、日程表等各 种信息显示于液晶显示装置100。还有,作为应用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电子i殳备,除了示于图5的设备 之外,还可举出数字静止相机,液晶电视机,取景器型、监视器直视型的 磁带录^^L,汽车导航装置,呼机,电子笔记本,计算器,文字处理机, 工作站,电视电话机,POS终端,具有触摸面板的设备等。而且,作为这 些各种电子设备的显示部,可以应用前述的液晶显示装置100。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装置,其在一对基板间保持有液晶层,其特征在于,具备分别包括透射显示区域与反射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和在前述一对基板的内面侧、且至少在与前述反射显示区域相重叠的位置配置的相位差层;前述相位差层,跨前述多个像素之中的至少相邻的2个像素的前述反射显示区域所形成,并且第1端部位于前述相邻的2个像素之中的一方的像素内、与前述第1端部相对向的第2端部位于另一方的像素内。
2.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相位差层,端部呈锥形状。
3.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i^目邻的2个像素,夹着延伸于第1方向的像素边界区域而各自的 反射显示区域相向地配置。
4.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像素,包括沿前述第l方向并行排列的多个像素,前勤目位差层,跨该多个像素。
5. 按照权利要求l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勤目位差层的与前述第1端部或前述第2端部相交叉的第3端部,位于前述多个像素的外侧。
6. 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像素,包括配置于图像显示区域的显示像素、与配置于前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无效像素,前述第3端部位于前述无效4象素的外侧。
7. 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重叠于前述第3端部的遮光区域。
8. 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像素,包括4象素电极、连接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以及对向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共用电极;前述开关元件连接于扫描线及信号线;前述扫描线及前述信号线之中的一方形成于延伸于前述第l方向的前述像素边界区域。
9. 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前述一对M之中的一方的基板,形成有前述像素电极及前述共用电极的双方。
10. —种液晶装置,其在一对基板间保持有液晶层,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象素,和在前述一对a的内面侧、且至少在与前述^f象素相重叠的位置配置的 相位差层;前述相位差层,跨前述多个像素配置,且其端部位于前述多个像素的 夕卜侧。
11. 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相位差层,端部呈锥形状。
12. 按照权利要求ll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多个像素,包括配置于图像显示区域的显示像素、与配置于前述图像显示区域的外侧的无效像素,前述端部位于前述无效像素的外侧。
13. 按照权利要求ll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重叠于前述端部的遮光层。
14. 按照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相位差层,具有与锥形状的前述端部相连的平坦部,前述遮光层的至少一部分^L置于前述平坦部。
15. 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像素,包括像素电极、连接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开关元件以及对向 于前述像素电极的共用电极;在前述一对M之中的一方的基板,形成有前述像素电极及前述共用电极的双方。
16.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内面具备相位差层的液晶装置中能够将起因于相位差层的锥部的显示质量的降低抑制为较小。在液晶显示装置(100)中,关于反射显示区域(100r)的相位差层(27),跨夹着位于每隔一个的位置的像素边界区域(10f)的两侧的像素(100a)而形成为带状。并且,因为相位差层(27)的较长方向的端部(27d)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外侧,所以即使在位于图像显示区域(10a)的端部的像素(100a)中,相位差层(27)的宽度方向的端部(27c)也仅存在1处。因此,在任何像素(100a)中,都能够将起因于端部(27c、27d)(锥部(27a))的显示质量的降低抑制为较小。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01276090SQ20081008851
公开日2008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藤田伸 申请人: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