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82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拍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接收操作输入的预定操作部件的图 像拍摄设备。
背景技术
一些图像拍摄设备(例如,数码相机)能够对特定的操作部件 分配功能来提高可操作性。
例如,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266991号公开了 一种 图像拍摄设备,其通过使操作部件(例如,特定按钮)分配有用户 频繁〗吏用的预定功能以及4吏用户才喿作该操作部件来容易地实现期 望的功能。

发明内容
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266991号中公开的图像拍 摄设备只能将一种功能分配给这种操作部件。因此,不能在每种场 合都适当且有效地利用该构造部件。具体地,对于数码相才几,功能的种类趋向于增加,然而,能够设置在相机上的操作部件的数量是 有限的。因而,有效利用这种操作部件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数字单镜反光(SLR)相机能够在电子取景器(EVF) 和光学取景器(OVF)之间进行切换,其中,电子取景器具有在例 如背侧监控器上显示实时取景(live view)的实时取景选项。对于 这种数字单镜反光(SLR)相机,如果相同的操作部件可设置有在 使用EVF的情况下与使用OVF的情况下不同的功能,就可以适当 且有效地4吏用该才乘作部件。
期望提供一种可有效利用操作部件的图像拍摄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具有用于接收操作输入的 特定操作部件,该图像拍摄设备包括图像拍摄单元,被配置为接 收对象的光图像并生成图像信号;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图像信 号显示图像;电子取景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图像拍摄单元顺序生 成的图像信号,使显示装置显示执行主摄影处理之前的、与对象的 光图像相关的图像;光学取景单元,被配置为将对象的光图像引导 到取景窗;以及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将图像拍摄设备的功能分配给 特定操作部件。在该图像拍摄设备中,可以选择性地使用电子取景 器和光学取景器中的一个。分配单元包括分配控制部,其^皮配置为 在使用光学取景单元的情况下对特定操作部件分配第一功能,以及 在使用电子取景单元的情况下对特定操作部件分配第二功能。在该 图像拍摄设备中,第一功能是在使用电子取景单元的情况下不被使 用的功能,第二功能是在使用光学取景单元的情况下不被使用的功 能。
才艮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使用OVF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 对象的光图像被引导到取景器)将第一功能分配给特定部件的同 时,在使用EVF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在执行主摄影处理之前,^吏显示单元基于由图像拍摄单元顺序生成的图 <象信号显示对象的
光图像)将第二功能分配给特定部件。在使用EVF的情况下不使用 第一功能,而在^f吏用OVF的情况下不〗吏用第二功能。因此,有效 利用了操作部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的外观的正 视图2是示出图像拍摄设备的外观的后视图3是示出图像拍摄设备的功能结构的框图4是示出4吏用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才喿作的截面图5是示出^f吏用E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冲喿作的截面图6是示出图像拍摄设备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7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中执行对 预览键的功能定制分配的操作的流程图8是示出显示在背侧监控器上的用户界面的示图9是示出显示在背侧监控器上的另一个用户界面的示图;以

图IO是示出显示在背侧监控器上的另一个用户界面的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和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1A 的外部结构的示图。这里,图1是示出图像拍才聂设备1A的外部结 构的正视图。图2是示出图像拍摄设备1A的外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像拍摄设备1A是具有可互换透镜的数字SLR相机。
如图1所示,图像拍摄设备1A包括相机主体(相机体)2。可 互换透4竟单元(可互换透4竟)3可以乂人相才几主体2拆离。
可互换透镜单元3主要包括镜筒36和设置在镜筒36内的摄影 光学系统。摄影光学系统包括例如透4竟37 (参见图3~图5)和光 圈16 (参见图3)。例如,透4竟37包括通过沿光轴方向移动来改 变焦点位置的聚焦透镜。
相机主体2包括圆形安装单元Mt,可互换透4竟单元3附接 至其;以及安装/拆卸按钮89,用于安装或拆卸可互换透镜单元3。 圓形安装单元Mt基本设置在相才几主体2前侧的中心,安装/拆卸按 钮89设置在圆形安装单元Mt附近。
相机主体2还包括模式设定拨盘82和控制参数设定拨盘86。 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模式设定拨盘82设置在相机主体2的左上 部,以及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控制参数设定拨盘86设置在相机 主体2的右上部。模式设定拨盘82的操作可以执行对相机的各种 模式(各种摄影模式(例如,人像摄影模式、风景摄影模式和全自 动摄影模式)、用于再生所拍摄图像的再生模式、用于向/从外部设 备发送/接收数据的通信模式等)的设定操作(切换操作)。控制参 数设定拨盘86的操作可以设定各种摄影模式下的控制参数。相机主体2还包括用于被拍摄者把持的夹持单元14。从观察者 的视点来看,夹持单元14设置在相机主体2前侧的左端部。从^见 察者的视点来看,用于使曝光开始的快门释放按钮11设置在夹持 单元14的上表面。电池室和卡室^皮i殳置在夹持单元14内。例^口, 在电池室中容纳用作相机电源的4节AA电池。在卡室中可拆卸地 容纳用于记录所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的存储卡90 (参见图3)。
快门释放按钮11是两状态检测按钮,其能够检测半按压状态 (Sl状态)和完全按压状态(S2状态)的两种状态。当快门矛爭》文 按4丑一皮半按压并处于Sl状态时,执行准备纟喿作(例如,包括自动 聚焦(AF)控制操作和自动曝光(AE)控制操作的准备操作)。 执行准备操作是为了获得将被记录的对象的静止图像(在主摄影处 理中拍摄的图像)。当快门释放按钮ll被完全按下并处于S2状态 时,执行将在主摄影处理中被拍摄的图像的拍摄操作。该拍摄操作 是一系列操作,包括利用图像拍摄装置5 (稍后描述)对对象图像 (对象的光图像)执行的曝光处理和对经过曝光操作的图像信号执 行的预定图像处理操作。
如图2所示,取景窗10 (眼睛接近的窗)基本设置在相机主体 2背侧的中上部。如图4所示,拍才聂者可以)現察通过可互换透4竟单 元3而光学引导的对象的光图4象,并通过查看耳又景窗10来确定构 图。即,可以在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情况下确定构图。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可互换透4竟单元3将对象的光图#>引导至取景窗10。
当在使用光学取景器的情况下确定构图时,如果按下预览键 15,则可以在取景窗10中显示将在主摄影处理中被拍摄的图像(下 面将进行具体描述)。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预览键15靠近设置 在相4几主体2前侧的左下部的夹持单元14的底端。在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1A中,还可以通过 使用实时取景功能来确定构图,其中,在背侧监控器12上显示4丸 行主摄影处理之前的对象的实时取景图像(预览图像)(下面具体 进行描述)。实时取景功能是通过其在背侧监控器12上顺序显示 由图像拍摄装置7 (参见图3)所获得的对象的时序图像数据的功 能。换句话说,实时取景功能是通过其以视频方式在背侧监控器12 上显示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功能。通过拍摄者执行的切换拨盘87的 旋转在使用实时取景功能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4喿作和在使用光学 取景器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之间进行切换。
如图2所示,显示屏亮度可被调节的背侧监控器12基本设置 在相机主体2背侧的中心。例如,背侧监控器12是彩色液晶显示 器(LCD),并且能够在ON状态(显示状态)和OFF (非显示状 态)之间进行切换。背侧监控器12可显示用于i殳定例如摄影条件 的菜单界面,或在再生模式下显示记录在存储卡90上的拍摄图^f象。
主开关81设置在背侧监控器12的左上角,主开关81是两位 置滑动开关。如果将该滑动开关设定为左侧位置"OFF",则关闭 电源。如果将该滑动开关设定为右侧位置"ON",则4妄通电源。
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方向选择键84设置在背侧监控器12的 右侧。方向选择键84是圆形操作按钮。可通过方向选择键84分别 才企测在右、左、上、下、右上、左上、右下和左下的/\个方向上的 按压操作。除八个方向上的按压操作之外,还可以通过方向选择4建 84检测设置在方向选择键84中心的按钮的按压操作。
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例如用于通过菜单界面执行设定操作或 删除图像数据的设定按钮83设置在背侧监控器12的左侧。将参照图3描述图像拍摄设备1A的功能概述。图3是图像拍 摄设备1A的功能结构的框图。
如图3所示,图像拍摄设备1A包括例如操作单元80、总体控 制单元101A、聚焦控制单元121、反射控制单元122、快门控制单 元123、光圏驱动控制单元124、定时控制电3各125以及lt字信号 处J里电3各50。
例如,操作控制单元80包括含有快门释放按钮ll (参见图1) 的多个按钮以及开关。总体控制单元101A响应于通过拍才聂者对才喿 作单元80执行的操作输入实现各种操作。
总体控制单元101A是樣i型计算纟几,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单元 (CPU)、随才几存耳又存储器(RAM)、只读存^f渚器(ROM)等。 总体4空制单元101A读取存卡者在ROM中的禾呈序,并通过利用CPU 执行该程序来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总体控制单元101A与AF模 块20、聚焦控制单元121等协作执行用于控制聚焦透镜的位置的聚 焦控制操作。AF模块20可通过焦点对准(in-focus )状态检测方法 (例如,使用通过反射系统6从对象引导的光的相位差的方法)来 才企测》于象的焦点对准a犬态。
聚焦控制单元121通过基于从总体控制单元101A输入的信号 生成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M1来移动包括在可互换透镜单元3的透 镜37中的聚焦透镜。通过可互换透镜单元3的透镜位置检测单元 39检测聚焦透镜的位置,并将聚焦透镜的位置数据发送至总体控制 单元101A。以这种方式,聚焦控制单元121、总体控制单元101A 等控制聚焦透镜沿光轴的运动。
反射控制单元122控制在反射系统6远离光径设置的状态(反 射镜上升状态)和设置反射系统6以阻断光径的状态(反射镜下降状态)之间的切换。反射控制单元122通过基于从总体控制单元 101A输入的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M2来在反射镜上升状 态和反射镜下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快门控制单元123通过基于从总体控制单元101A输入的信号 生成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才几M3来控制快门4的关闭和打开。
光圈驱动控制单元124通过基于^v总体控制单元101A输入的 信号生成控制信号并驱动电机M4来控制设置在可互换透镜单元3 中的光圈16的光圈直径。
光圈驱动控制单元124 (和总体控制单元101A )在主摄影处理 中将光圈16的大小(开度)减小到由AE控制操作确定的大小,因 此,可以获得在适当的曝光状态(焦点对准状态)下拍摄的图《象。 当在执行主摄影处理之前使用光学取景器,则在光圈16(参见图3) 基本上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获得的对象的光图像(下文称作"对象光 图像")被引导至取景窗10;然而,如果拍摄者按下预览键15, 则在光圈控制单元124 (和总体控制单元101A)将光圈16的大小 调节为将在主摄影处理中设定的大小的状态下所获得的对象感光 图像被引导至取景窗IO。即,将在主摄影处理中拍摄的图像可通过 按下预览键15利用光学取景器提前进行检查。
定时控制电路125控制例如图像拍摄装置5的定时。
图像拍摄装置5 (例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传 感器)通过光/电转换的作用将经由透镜37接收的对象光信号转换 为电信号,并生成在主摄影处理中拍摄的图像的图像信号(将被记 录的图像信号)。换句话说,图像拍摄装置5用于获得将被记录的 图像数据。图像拍摄装置5响应于从定时控制电路125输入的驱动控制信 号(包括电荷存储开始信号和电荷存储结束信号)对形成在光接收 面上的对象光图像执行曝光(通过光/电转换执行的电荷存储操作), 并生成对象光图像的图像信号。图像拍摄装置5还响应于从定时控 制电路125输入的读取控制信号将图像信号输出至信号处理器51。 由定时控制电路125提供的定时信号(同步信号)还被输入至信号 处理器51和模数(A/D )转换器52。
信号处理器51对通过图像拍摄装置5获得的图像信号执行诸 如自动增益控制(AGC)的模拟信号处理。通过A/D转换器52将 所得到的图像信号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 被输入至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
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对从A/D转换器52输入的图像数据执行 数字信号处理,并生成在主摄影处理中拍摄的图像的图像数据。凝: 字信号处理电路50包括黑电平(black level)校正电路53、白平4軒 校正电路54、 Y校正电路55和图像存储器56。
黑电平校正电路53将组成从A/D转换器52输出的数据图像的 每个像素数据的黑电平校正为标准黑电平。WB校正电路54调节由 黑电平4交正电^各53提供的图^f象数据的白平4軒。Y才交正电^各55对由 WB校正电路54提供的图像数据执行灰阶转换。图像存储器56是 用于临时存储由Y校正电路55提供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存储器,并且 能够以高速进行访问。图像存储器56具有可以存储多个图像数据 帧的容量。
在主摄影处理中,在总体控制单元101A对临时存储在图像存 储器56中的图像数据执行适当的图像处理(例如,压缩处理)之 后,经由卡接口 (I/F) 132将得到的图像数据存储在存储卡90中。另外,临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图像数据通过总体控制 单元101A适当地被传送至—见频随机存取存储器(VRAM) 131,并 且基于图像数据的图像被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上。这能够实现刚 刚拍摄的图像的检查显示(后浏览)、所存储图像的再生等。
除图像拍摄装置5之外,图像拍才聂设备1A还包括图像拍4聂装 置7 (参见图3 )。图像拍摄装置7进行作用以获得所谓的实时取景 图l象(用于EVF)。
图像拍摄装置7的结构与图像拍摄装置5相似。对于图像拍掘^ 装置7,需要足够用于生成实时取景的图像信号(视频信号)的分 辨率。因此,总的来说,图像拍摄装置7具有少于图像拍摄图像5 的<象素#:。
与通过图像拍摄装置5获得的图像信号类似地处理通过图像拍 摄装置7获得的图像信号。即,信号处理器51对由图像拍摄装置7 获得的图像信号执行预定处理,A/D转换器52将得到的图像信号 转换为数字数据,数字信号处理电路50对数字数据执行预定的图 像处理,然后将得到的数字数据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
通过图像拍摄装置7获得并存储在图像存储器56中的时序图 <象凄欠据顺序通过总体控制单元101A适当地传送至VRAM 131,并 且基于时序图像数据的图像^C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上。这使得能 够显示用于确定构图的视频(实时取景显示)。
此外,图像拍摄设备1A包括通信I/F133,并且可执行与连接 至通信I/F 133的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的数据通信。
图像拍摄设备1A包括闪光灯41、闪光控制电路42和AF辅助 光单元43。闪光灯41是当例如对象亮度不足时所利用的光源。通过闪光控制电^各42、总体4空制单元101A等4空制闪光灯41的 ON/OFF操作、闪光曝光时间等。AF辅助光单元43是用于AF的 辅助光源。例如,通过总体控制单元101A控制AF辅助光单元43 的ON/OFF操作、AF辅助光曝光时间等。
接下来,将描述在图像拍摄设备1A中执行的、包括确定构图 的摄影操作。如上所述,图像拍摄设备1A可执行在使用光学取景 器(还被称为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成帧操作)和在使 用电子取景器(还被称为E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在使用 电子取景器的情况下,在背侧监控器12上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在图像拍摄设备1A中,通过操作切换拨盘87,拍摄者可选摔, 在使用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或在使用EVF的情况下确定 构图的才喿作。
图4和图5是图像拍摄设备1A的截面图。图4示出了在4吏用 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才喿作,以及图5示出了在4吏用EVF的情 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
如图4等所示,反射系统6设置在从可互换透镜单元3延伸到 图像拍摄装置5的光径(摄影光径)中。反射系统6包括主反射镜 61(主反射面),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其将光相对于摄影光学系 统向上反射。主反射镜61的一部分或整体是例如半反射镜,允许 从摄影光学系统发送的部分光穿过其中。反射系统6还包括子反射 镜62 (子反射面),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其将穿过主反射镜61的 光向下反射。引导被子反射镜62向下反射的光以进入AF模块20, 并在使用相位差方法AF操作中被利用。
在摄影模式下,直到完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11处于S2状态时 (换句话说,当确定构图时),反射系统6才#:配置为反射4竟下降状态(参见图4和图5)。这里,由可互换透镜单元3提供的对象 光图像被主反射镜61向上反射并进入五面镜65作为将被观察的光 束。五面镜65具有多个反射镜(反射面),并调节对象光图像的 定向。在进入五面镜65之后光束传播的路径依赖于用于确定构图 所选择的模式(即,使用OVF的情况或使用EVF的情况)。这将 在稍后进行描述。操作者可通过进行选择来以期望方式确定构图。
如果完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11以处于S2状态,则以反射镜上 升状态来驱动反射系统6,并且曝光操作开始。用于获得将被记录 的对象静止图像(换句话说,在主摄影处理中拍摄的图像)的操作 是曝光操作,并对于在两种情况(即,使用OVF的情况和使用EVF 的情况)下执行的构图确定是共同的。
4妄下来,将描述每一种情况下的确定构图的4喿作。
首先,描述在使用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
如图4所示,如果反射系统6的主反射镜61和子反射镜62被 设置在用于由可互换透镜单元3提供的对象光图像的光径中,则对 象光图像经由主反射镜61、五面镜65和相机目镜67被引导到取景 窗10。以这种方式,包括主反射镜61、五面镜65和相机目镜67 的取景光学系统可以将观察到的光束(由摄影光学系统提供并被主 反射镜61反射的光束)引导至取景窗IO。
更具体地,由可互换透镜单元3提供的光被主反射镜61反射, 其传纟番if各径在向上的方向上发生改变,在焦点^反(recticle ) 63上形 成图像,然后穿过焦点板63。穿过焦点板63的光的传播路径进一 步被五面镜65改变,并经由相机目镜67到达取景窗10 (参见图4 示出的光径PA)。以这种方式,穿过取景窗10的对象光图l象到达拍才聂者的眼睛并且^皮7见察。即,拍^聂者可通过》见看取景窗10来才企
查对象光图^f象。
五面镜65包括形成为三角屋顶状的两个反射镜(达赫(Dach) 反射镜)65a和65b、相对于达赫反射镜(达赫面)65a和65b固定 的表面65c以及反射镜(反射面)65e。形成为三角屋顶状的两个反 射镜65a和65b通过塑性成形被整体形成为集成件65d。被主反射 镜61反射并且传播路径向上改变的光被达赫反射镜65a和65b反 射,因此发生水平反转。水平反转的光进一步被反射镜65e反射并 垂直反转,然后到达拍4聂者的眼睛。以这种方式,在可互换透4竟单 元3中水平和垂直反转的光进一步纟皮五面镜65水平和垂直地反转。 因此,拍才聂者可以以与实际只于象相同的水平和垂直定向通过OVF 观察对象图^f象。
穿过主反射4竟61的光^皮子反射4竟62反射,其传播^各径向下改 变,然后进入AF模块20。 AF模块20、聚焦控制单元121等通过 使用经由主反射镜61和子反射镜62进入的光实现这种AF操作。
接下来,描述在使用E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才喿作。
类似于上述情况,如图5所示,反射系统6的主反射镜61和 子反射镜62 i殳置在由可互换透镜单元3提供的对象光图像的光径 中。由可互换透镜单元3提供的光被主反射镜61反射,其传播路 径向上改变,在焦点纟反63上形成图^f象,然后穿过焦点纟反63。
在使用E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这种操作中,在已经穿过焦 点板63的光的传播路径进一步被五面镜65改变之后,光穿过成像 透4竟69 (成^f象光学系统)并在图4象拍4聂装置7的成^f象区上再次形成 图像(参见图5所示的光径PB )。被主反射镜61反射并且其传播 路径向上改变的光被达赫反射镜65a和65b反射,因此发生水平反转。水平反转的光进一步被反射镜65e反射,因此发生垂直反转。 水平和竖直反转的图像又进一步被成像透镜69水平和垂直地反转。 然后,所得到的光到达图像拍摄装置7。
更具体地,与图4所示情况相比,在图5所示的情况下,改变 反射4竟65e的角度(相才几主体2中的安装角)。更具体地,相对于 图4所示的状态,反射镜65e在由箭头AR1表示的方向上相对于位 于其下端处的轴AX1旋转预定角度a。可以驱动反射镜65e,以与 切换拨盘87的旋转操作同步地相对于轴AX1旋转。总体控制单元 101A响应于由用于^r测反射镜65e相对于轴AX1的角度的角度才企 测器(未示出)所4是供的4企测结果,确定应该导丸行在4吏用OVF的 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还是在使用E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 更具体地,在图4所示反射镜65的角度的情况下,总体控制单元 IOIA确定应该执行在使用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操作,并执行 特定处理(例如,停止图像拍摄装置7的电源供给,并且在背侧监 控器12上不进行显示)。另一方面,在图5所示反射镜65的角度 的情况下,总体控制单元101A确定应该扭^亍在^f吏用EVF的情况下 确定构图的操作,并执行实时取景模式处理,即,将电源提供给图 像拍摄装置7并在背侧监控器12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如上所述,通过改变反射镜65e的姿势,被反射镜65e反射的 光(将^皮观察的光束)的反射角发生改变,并且一皮反射镜65e反射 的光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更具体地,与图4所示的状态相比,反 射镜65e的入射角ei相对变小,反射角02也相对变小(参见图5)。 结果,被反射镜65e反射的光的光径从朝向相机目镜67的光径向 接近达赫反射镜65a和65b的光径在向上的方向上进行改变,然后 穿过成像透镜69以到达图像拍摄装置7 。成像透镜69和图像拍摄 装置7设置在相机目镜67之上,并处于特定位置,从而不会遮挡 在使用OVF的情况下从反射镜65e传播向相机目镜67的光束。响应于反射镜65e的角度变化oc,被反射镜65e反射的光束的 传播路径被改变角度P (=2 x ot),其是角度a的两倍。相反,为了 将反射光的光径的角度改变角度P,需要反射镜65e仅旋转角度a, 其是角度P的一半。即,反射镜65e相对较小的旋转角度可以相对 较大地改变被反射镜65e反射的光的传播路径。此外,尽管反射镜 65e和图i象拍才聂装置7 ^皮此分离地进^f亍设置,但J又通过稍微改变反 射镜65e的旋转角度,就可以确定地将被反射镜65e反射的光导向 彼此分离设置的相机目镜67或图像拍摄装置7。即,反射镜65e旋 转角度的较小变化可以引起被反射镜65e反射的光束选择性地沿两 个光径中的一个良好地进行传播。因此,可以使由于反射镜65e的 旋转而导致的空间增加最小化。
图像拍摄装置7基于被反射镜65e反射的对象光图像生成实时 取景图像,穿过成相透镜69,然后到达图像拍摄装置7。更具体地, 图4象拍4聂装置7以非常短的时间间隔(例如,1/60秒)顺序生成多 个实时取景图像。所得到的时序图像被顺序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 上。这使得拍摄者观察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上的视频(实时取景 图像)并通过使用视频来决定构图。
在这种情况下,同样类似于在4吏用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 操作(参见图4 ),通过使用经由主反射镜61和子反射镜62进入 AF模块20的光来实现AF操作。
在图^象拍才聂i殳备1A中,在冲丸4亍主4聂影处理之前,可以在确定 构图的操作之间切换OVF和EVF。以下,对于4吏用OVF的情况和 使用EVF的情况的每种情况来描述分配给预览键15的功能。
在使用OVF的情况下,响应于上述预览键15的按压,光圏16 的大小减小到对主摄影处理所设定的大小。这使得对象光图像处于 在主摄影处理中被图像拍摄装置5拍摄的对象光图像的状态,并且在主摄影处理中被图像拍摄装置5拍摄的对象光图像被引导至取景 窗10;因此,拍摄者可以观察到在主摄影处理拍摄的图像。
在使用EVF的情况下(实时取景模式),尽管光圈16的大小 减小到对主摄影处理所设定的大小,但与使用OVF的情况相比没 有发生显著效果。这是因为即使光圏16大小的减小改变了由用于 实时取景的图像拍摄装置7所接收的光量,但这种改变被由例如信 号处理器51执行的图像校正功能(例如,基于由图像拍摄装置7 生成的图像信号所获得的光的检测值来增加增益)所吸收;因此, 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上的实时取景图像稍稍发生变化。在实时取 景模式下,虽然光圏16被设定为完全打开,但当从图像拍摄装置7 输出的图像(几乎)被过度感光时,信号处理器51等减小增益, 因此,在背侧监控器12上适当地显示实时取景。
如上所述,在使用EVF的情况下,没有将减少光圈16大小的 的功能分配给预览键15 (其原始功能是减小光圈16的大小)。取 而代之,将在4吏用OVF的情况下确定构图的才乘作中不需要的自动 亮度监控功能分配给预览键15。该自动亮度监控功能能够在较低的 环境光的情况下使背侧监控器12的亮度自动增加,以提亮实时取 景图像并改善背侧监控器12的可视性。
如上所述,在使用OVF的情况下,图像拍摄设备1A对预览键 15分配减小光圈16大小的功能(该功能是图像拍摄设备1A的功 能,并且在使用EVF的情况下不被使用)。在使用EVF的情况下, 图像拍摄设备1A对预览键15分配自动亮度监控功能(该功能是图 〗象拍l聂设备1A的功能,并且在4吏用OVF的情况下不祐 使用)。因 此,有效地利用了预览键15。
如图1所示,从观察者的视点来看,预览键15设置在图像拍 摄设备1A前侧的左下部。在当拍摄者用他/她的右手把持夹持单元14时通过设定为标准姿势(水平设定)的图像拍摄设备1A执行摄 影处理的情况下,预览键15设置在充分保持通过除小指(或无名 指)之外的右手手指把持图像拍摄设备1A的状态的同时右手小指 (或右手无名指)可通过移动右手小指(或右手无名指)的关节(第 一、第二和第三关节中的至少一个)来操作预览键15的范围内。
如上所述,在图像拍摄设备1A中,以高可操作性对预览键15 设定两个功能(减少光圏16大小的功能和自动亮度监控功能), 并且预览键15被设置在把持图像拍摄设备1A的一个右手手指可到 达的范围内。这实现了对于用户的高可才喿作性。
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图像拍摄设备1A的具体操作。
图6是示出图像拍摄设备1A的基本操作的流程图,通过图像 拍摄设备1A的总体控制单元101A来执行基本操作。
首先,当用户操作主开关81来打开图像拍摄设备1A时,执行 用于开启图像拍摄设备1A的处理(初始化处理)(步骤SP1 )。
在步骤SP2中,确定是否按下了用于接收拍摄者的操作输入的 预览键15。如果确定按下了预览4建15,则流程前进到步骤SP3。 否则重复执行步骤SP2。
在步骤SP3中,确定是否选择了使用EVF的实时取景模式。 更具体地,确定是否由于切换拨盘87的操作而使反射镜65e处于 图5所示的状态(姿势)。如果确定选择了实时取景才莫式,则流程 前进到步骤SP4。如果没有选4奪实时取景才莫式并且使用OVF,则流 ,呈前进到步艰纟SP5。在步骤SP4中,上述自动亮度监控功能运行。即,通过传感器 (未示出)等检测环绕背侧监控器12的显示屏的周围环境光(光 环境),并响应于所检测的周围环境光来调节显示屏的亮度。在较 低的周围环境光的情况下,可通过加亮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上的 实时取景图像来提高可视性。
在步骤SP5中,上述减小光圈16大小的功能运行。这^f吏得能 够预先观察在主摄影处理中通过OVF所拍摄的图像。
在图像拍摄设备1A中执行的上述操作使得在使用OVF的情况 下将减小光圈16大小的功能分配给预览4建15,以及在〗吏用EVF的 情况下将自动亮度监控功能分配给预览键15;因此,有效利用了预 览键15 (操作部件)。
第二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1B的结构与如图1~ 图3、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图像拍摄设备1A的结构类似。然 而,总体控制单元101B的结构不同于总体控制单元IOIA。
更具体地,不同于第一实施例,图像拍摄设备1B可以对在使 用EVF的情况下所使用的预览键15执行定制分配功能的操作,并 且用于执行定制分配的该操作的程序存储在总体控制单元101B的 ROM中。下面,将^I十对对预览4建1S的功能的定制分配来详细描述 图像拍摄设备1B。
图7是示出对预览键15定制分配功能的操作的流程图。图8~ 图10是示出分别显示在背侧监控器12上的界面Gil ~ G13的示图。
将参照这些附图描述定制分配的操作。首先,诸如拍摄者的用户操作设定按钮83,这使得将在背侧监 控器12上显示菜单界面Gll (图8)(步骤SPll)。
之后,如果用户从多个选项(菜单项)中选择期望的选项"预 览键定制设定"(步骤SP12 ),则图像拍摄设备1B确定已经输入 了用于执行"预览键定制设定"的指示并在背侧监控器12上显示 界面G12 (图9)。
接下来,用户通过使用方向选择键84从显示在界面G12上的 多个选项(例如,"自动亮度"和"面部识別")中选择将被分配 给预览键15的功能(步骤SP13)。这里,图9所示的"自动亮度" 表示上述自动亮度监控功能。图9所示的"面部识别"表示通过在 背侧监控器12的实时取景图像上叠加并显示标记(mark)(例如, 对应于面部部分的帧标记)而聚焦在面部部分的面部识别功能。该 标记表示通过分析由图像拍摄装置7获得的图像数据所检测的人 脸。
响应于在步骤SP13中执行的选择操作,图像拍摄设备1B指定 用作分配对象并:f皮用户选择的功能,并显示用于确认选4奪的界面 G13 (图10)(步骤SP14)。在图10所示的界面G13中,显示特 定消息"将面部识別分配给预览键",以确认是否应该执行这种操 作。
如果用户输入表示不应该执行该操作的指示,则流程回到步骤 SP13,然后再次执行用于选择将被分配给预览4建15的功能的操作。 如果用户输入表示应该^丸行该操作的指示,则流程前进到步骤 SP15。
在步骤SP15中,图像拍摄设备1B存储新的设定,使得将在步 骤SP13中选择的功能分配给预览键15。更具体地,存储在总体控制单元101B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闪存ROM )中的设定^^皮新 设定重写,从而被更新。之后,图像拍摄设备1B完成"预览4建定 制设定"的操作,并且背侧监控器12返回到在显示菜单界面之前 所显示的状态(步驶《SP16)。
通过执行上述操作,在图像拍摄设备1B中执行对于预览键15 的功能的定制分配。图像拍摄设备1B执行类似于图6的流程图所 示在图像拍摄设备1A中执行的操作;然而,与在实时取景模式下 按压预览键15时执行的操作相对应的步骤SP4 (图6 )不被图像拍 摄设备1B所执行。即,在步骤SP4中执行的操作固定为图像拍摄 设备1A中的自动亮度监控功能,但图像拍摄设备IB可以执行与"预 览键定制设定"中由用户选择的功能相对应的操作。例如,如果将 上述面部识别功能设定为分配给预览键15的功能,则响应于预览 键15的按压操作开始实时取景模式下的面部识别功能的操作。这 使得通过面部识别操作检测的面部部分被清楚地显示在背侧监控
器12上,并且将|丸4于对于面部部分的焦点对准#:作。
上述图像拍摄设备1B具有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图像拍摄 设备1A相似的优点。另外,由于图像拍摄设备1B可以在实时取景 模式(使用EVF的情况)下执行对预览键15的功能的定制分配, 所以进一步有效利用了预览键15 (操作部件)。因而,改善了用户 的操作便利性。
注意,图像拍摄i殳备1B不仅能够在使用EVF的情况而且能够 在使用OVF的情况下执行对预览键15的功能的定制分配的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使用EVF的情况下分配给操作部件的特 定功能不同于在4吏用OVF的情况下分配给才喿作部件的特定功能, 并且预览键15被用作操作部件。然而,预览键15不是在每种情况下都作为操作部件,设置在图像拍摄设备1A外壳上的另一个#:作 部件也可^皮用作上述才喿作部件。
本领域的才支术人员应该理解,纟艮据-没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 有多种修改、组合、再组合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 或等同物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拍摄设备,具有用于接收操作输入的特定操作部件,所述图像拍摄设备包括图像拍摄装置,用于接收对象的光图像并生成图像信号;显示装置,用于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电子取景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图像拍摄装置顺序生成的图像信号,使所述显示装置显示执行主摄影处理之前与所述对象的光图像相关的图像;光学取景装置,用于将所述对象的光图像引导到取景窗;以及分配装置,用于将所述图像拍摄设备的功能分配给所述特定操作部件;其中,选择性地使用所述电子取景装置和所述光学取景装置中的一个;以及其中,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分配控制装置,用于在使用所述光学取景装置的情况下,将第一功能分配给所述特定操作部件,而在使用所述电子取景装置的情况下,将第二功能分配给所述特定操作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功能是在使用所述电子取景装置的情况下不被使用的功能,而所述第二功能是在使用所述光学取景装置的情况下不被使用的功能。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设备,进一步包括;摄影光学系统,包括光圏;光圏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光图的大小;亮度调节装置,用于调节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屏亮度,其中,所述第一功能是用于通过使用所述光圈调节装置 来将所述光圏的大小调节为在所述主:f聂影处理中设定的光圈 大小的功能,以及其中,所述第二功能是用于通过使用所述亮度调节装置, 响应于显示屏周围的环境光来调节所述显示屏亮度的功能。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特定操作部件设置在把持所述图像拍摄设备 的右手的预定手指能够到达的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特定操作部件设置在所述图像拍摄设备的前 侧的下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拍摄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功能是用于将所述对象的光图像改变为 将在所述主摄影处理中被所述图像拍摄装置接收的对象光图 像,并将所述对象光图像引导到所述取景窗的功能。
6. —种图像拍摄设备,包括用于接收操作输入的特定操作部件, 所述图像拍摄设备包括图像拍摄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对象的光图像并生成图像 信号;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电子取景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所述图像拍摄单元顺序 生成的图像信号,使所述显示单元显示执行主摄影处理之前 的、与所述对象的光图像相关的图像;光学取景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对象的光图像引导到取 景窗;以及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将所述图像拍摄设备的功能分配给 所述特定操作部件,其中,选择性地使用所述电子取景单元和所述光学取景 单元中的一个;以及其中,所述分配单元包4舌分配控制部,^皮配置为在^f吏用所述光学耳又景单元的 情况下,将第一功能分配给所述特定操作部件,而在使 用所述电子取景单元的情况下,将第二功能分配给所述 特定操作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功能是在使用所述电子取景单元的 情况下不^皮使用的功能,而所述第二功能是在使用所述 光学取景单元的情况下不被使用的功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拍摄设备,具有用于接收操作输入的特定操作部件,包括图像拍摄单元,被配置为接收对象的光图像,并生成图像信号;显示单元,被配置为基于图像信号显示图像;电子取景单元,被配置为基于由图像拍摄单元顺序生成的图像信号,使显示单元显示执行主摄影之前的、关于光图像的图像;光学取景单元,被配置为将光图像引导到取景窗;以及分配单元,被配置为在使用光学取景单元的情况下将一个功能分配给特定操作部件,以及在使用电子取景单元的情况下将另一个功能分配给特定操作部件。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利用操作部件。
文档编号G03B17/02GK101296319SQ200810094080
公开日2008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冈崎崇 申请人:索尼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