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16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防止
由于调色剂熔化(toner fusion)引起的排出的记录薄片的堆叠 故障和在装订记录薄片时的对齐故障,并且用于抑制生产率降 低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到记录薄片上的传统的图像形成设 备中,当在记录薄片上进行后处理时,由于记录薄片的温度在 热定影时升高,在堆叠的记录薄片之间有时会发生调色剂熔化。 调色剂熔化的结果是,调色剂图像从记录薄片上剥落并且引起 记录薄片的堆叠故障,这成为问题。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已经提出借助于布置在薄片排出口附 近的冷却风扇来冷却转印导引构件,从而在记录薄片被后处理 之前将其冷却(例如,可参见日本特开2006-349755号公报)。
此外,在使用其间容易出现调色剂熔化的诸如OHP薄片等 的记录薄片的情况下,已经提出一种冷却系统,其中暂时地延 迟将记录薄片排出到堆束盘上,从而冷却记录薄片(例如,可参 见日本特开2003-248349号/>才艮)。然而,当这种冷却系统应用 于担心甚至在普通薄片之间也发生调色剂熔化的图像形成设备 时,在对普通薄片进行后处理时必须加大薄片的排出时间间隔, 结果很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提高生产率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建议检测在每个记录薄片上的调 色剂浓度,并且如果检测出的浓度大于临界浓度,就改变薄片 排出间隔,其中当处于或超过该临界浓度时调色剂熔化会发生
(例如,可参见日本特开2006-243498号公报)。
然而,在需要压缩尺寸和降低成本的小型机器中,不能积 极地采用用于冷却记录薄片的诸如冷却风扇等的传统的冷却部 件。特别是在办公室使用的小型机器中,热定影机构布置在薄 片排出部的附近,因此,难以为冷却风扇找到安装空间。由于 薄片排出盘的尺寸较小,冷却风扇也难以安装在薄片排出盘上。
在根据基于判定的调色剂浓度估计的调色剂熔化发生的可 能性对排出的记录薄片的输送间隔的控制中,有时调色剂熔化 仅在整个调色剂图像的局部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基于在 整个调色图像上的调色剂浓度来判定调色剂熔化,则记录薄片 的输送间隔会被过分地加宽,导致生产率降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利用不使该设备的成本 和大小实质上增加并且不过度地降低生产率的构造,能够防止 在记录薄片之间的调色剂熔化,从而提供高的可用性。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转印 部件,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薄片上;检测部件,其 用于检测由转印部件转印到记录薄片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局部区 域的调色剂使用量;以及控制部件,其用于根据由检测部件检 测出的用于调色剂图像的局部区域的调色剂使用量来控制记录 薄片输送间隔。
本发明利用不使图像形成设备的成本和尺寸增加并且不过 度地降低生产率的构造,使得能够防止在记录薄片之间的调色 剂熔化,从而提供高的可用性。
从以下参照附图对典型实施例的说明中,本发明的进一步 特征将显而易见。


图l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 一 个实施例的作为图像形成设
备的全色打印才几的构造的图2是示出了图l中的后处理装置的构造的图3是从后处理装置的薄片排出口侧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后处理装置和打印单元之间的通信 的图5是示出了图l中的后处理装置的整理动作的图6是示出了图l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块的图7 A是从薄片排出方向的下游侧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示 意图,其中图3中的整理构件远离记录薄片布置;
图7B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整理 构件远离记录薄片布置;
图8 A是从薄片排出方向的下游侧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示 意图,其中,整理构件和记录薄片接触;
图8B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整理 构件与记录薄片接触;
图9 A是从薄片排出方向的下游侧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示 意图,其中,整理构件沿整理方向移动;
图9B是从斜上方观察的后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其中,整理 构件沿整理方向移动;
图10是示出了形成在图l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调色剂图 像的示意图ll是示出了形成在图l中的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调色剂图 像的示意图;图12是示出了用于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记录薄片上的调色 剂分布的图13是示出了在图像形成设备中各色中的调色剂图像的 制备时间的图14是示出了在图像形成设备中的记录薄片输送间隔的 图;以及
图15是示出了由图像形成设备执行的记录薄片输送间隔 设定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照示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了作为根据本发明的 一 个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 的全色打印机的构造。
全色打印机包括四个图像形成单元。该四个图像形成单元 是分别用于形成黄色图像、品红色图像、青色图像和黑色图像 的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和lBk。这些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Bk以彼此之间形成预定距离的方式布置在一条线 上。
调色剂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Bk分别包括作为图 像承载体的鼓型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下简称为"感光鼓 ")2a-2d。
在感光鼓2a、 2b、 2c、 2d周围,布置有一次充电装置3a、 3b、 3c、 3d,显影装置4a、 4b、 4c、 4d,作为转印单元的转 印辊5a、 5b、 5c、 5d和鼓清洁器6a、 6b、 6c、 6d。
激光曝光单元7布置在一次充电装置3a-3d和显影装置 4a—4d的下方。
显影装置4a-4d分别包含黄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品红 色调色剂和黑色调色剂。
感光鼓2a-2d的每一个都包括负充电型OPC感光构件,并 且由驱动单元(未示出)以预定处理速度沿图l中的顺时针方向
转动驱动,其中,在该负充电型OPC感光构件的铝鼓构件上形
成有光导电层。
作为一次充电单元的一次充电装置3a-3d用来自充电偏压 电源(未示出)的充电偏压给感光鼓2a-2d的表面均匀充电至 预定负电位。
显影装置4a-4d使各色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鼓2a-2d 上的静电潜像,从而将静电潜像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
作为 一 次转印单元的转印辊5a-5d被布置成经由用作转印 单元的中间转印带8与感光鼓2a-2d在 一 次转印部32a-32d处接触。
鼓清洁器6a-6d具有清洁刮板,这些清洁刮板用于去除在 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鼓2a-2d上的残余调色剂。
中间转印带8布置在感光鼓2a-2d的上表面侧,并在二次转 印对向辊10和张紧辊11之间张紧。二次转印对向辊(opposed roller ) IO被布置成经由中间转印带8与二次转印辊12在二次转 印部34处接触。中间转印带8由例如聚碳酸酯、聚对苯二曱酸 乙二酯(poly (ethylene terephthalate ))树脂薄膜或聚偏 二氟乙烯(poly (vinylidene difluoride ))树脂薄膜等绝缘体 树脂组成。
中间转印带8倾斜布置,使得其面对感光鼓2a-2d的一次转 印面8a在二次转印辊12侧的高度低于其在另 一侧的高度。
具体地,中间转印带8相对于感光鼓2a-2d可移动,并且倾 斜使得一次转印面8a在二次转印部34侧的高度低于其在另一
侧的高度。
更具体地,倾角设定为大约15。。中间转印带8在二次转 印对向辊10和张紧辊ll之间张紧,二次转印对向辊10布置在二 次转印部34侧用于对中间转印带8施加驱动力,张紧辊ll用于 对中间转印带8施加张力,并且张紧辊ll相对于布置在张紧辊 1 l和二次转印对向辊10之间的 一 次转印部32a-32d布置在与二 次转印对向辊10相反的 一 侧。
二次转印对向辊10被布置成经由中间转印带8与二次转印 辊12在二次转印部3 4处接触。在环状中间转印带8的外侧且在 张紧辊ll附近,布置有用于去除和收集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表 面上的残余调色剂的净带器(未示出)。
在二次转印部3 4的沿记录薄片P被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 纵向路径结构布置包括定影辊16a和力。压辊16b的定影单元16。
激光曝光单元7包括用于根据给定图像信息的电数字图像 信号的时序发光的激光发射单元,并且包括多角透镜、反射镜 等。激光曝光单元7使感光鼓2a-2d曝光,从而在由一次充电装 置3a-3d充电的感光鼓2a-2d的表面上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各 色静电潜像。
接下来,将说明图像形成设备(全色打印机)的图像形成动作。
当发出图像形成开始信号时,以预定处理速度被转动驱动 的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Bk的感光鼓2a-2d由一次充电 装置3a-3d均匀地充电为负极性。
接下来,激光曝光单元7根据外部输入的颜色分解的图像 信号从激光发射单元照射激光。激光经由多角透镜、反射镜等 照射到感光鼓2 a - 2 d上,由此各色的静电潜像形成在感光鼓 2a—2d上。
然后,借助于施加有与感光鼓2a的带电极性(负极性)相同 极性的显影偏压的显影装置4a,将黄色调色剂附着到形成在感 光鼓2a上的静电潜像,从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
在感光鼓2a和转印辊5a之间的一次转印部32a处,借助于 施加有一次转印偏压(其极性(正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 转印辊5a,黄色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被驱动的中间转印带 8上。
已经转印有黄色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8朝向调色剂图 像形成设备1M移动。然后,形成在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1M中 的感光鼓2b上的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类似地在一次转印部32b 处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这样就叠加在中间转印带8的黄色 调色剂图像上。
此时,借助于设置在鼓清洁器6a-6d上的清洁刮板等,残 留在感光鼓2a-2d上的残余调色剂被刮掉以便回收。
类似地,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C、 1Bk的感光鼓2c、 2d上 的青色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部32c、 32d处依次叠加 在分层形成于中间转印带8上的黄色和品红色调色剂图像上。 结果,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的顶端移动到二次转 印部3 4的定时,记录薄片P通过定位辊19被输送到在二次转印 对向辊10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的二次转印部34。 从薄片进给 盒17或手动进给盘20经由输送路径18来进给记录薄片P。
借助于施加有二次转印偏压(其极性(正极性)与调色剂的 极性相反)的二次转印辊12,全色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输送 到二次转印部34处的记录薄片P上。
已经形成有全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薄片P被输送到定影单 元16。在定影辊16a和加压辊16b之间的定影夹持部31处,全色
调色剂图像被加热和加压。结果,全色调色剂图像被热定影在 记录薄片P的表面上。随后,由薄片排出辊21使记录薄片P进入 后述的后处理装置,然后排出到布置在图像形成设备的主体上
表面上的薄片排出盘22上。于是,完成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动作。 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调色剂被净带器 除去以便回收。在上文中,已经说明了单侧图像形成时的图像 形成动作。
图2示出了图1中后处理装置33的构造,图3示出了从后处 理装置33的薄片排出口侧观察的后处理装置33。
用于对排出的记录薄片P执行后处理的后处理装置33具有 形成在后处理装置33中的薄片进入口 55,使得由薄片排出辊21 输送的记录薄片P进入后处理装置33的内部。后处理装置33具 有通信连接器6 3 ,该通信连接器6 3具有分别连接到打印单元 (由图4中的附图标记l示出)的接收数据终端RXD和发送数据终 端TXD的发送数据终端TXD和接收数据终端RXD。在从打印单 元l进给记录薄片的过程中,后处理装置33执行如图4所示的同 步通信。由传感器61检测记录薄片通过薄片进入口 55的进入。
通过薄片进入口 55接连进入的记录薄片P堆叠在束盘 (bundle tray) 60上。堆叠在束盘60的记录薄片P均由整理构 件62 (用作加压构件)在垂直于薄片排出方向的方向上水平地 移动(整理处理)。
如图5所示,从打印单元l输出的记录薄片P均被沿整理方 向移动,以彼此对准。在堆叠预定数量的记录薄片之后(由附图 标记82示出的堆叠状态),如果需要的话这些记录薄片由订书机 (未示出)装订,然后借助于束排出滑板(slider) 58排出。
用于驱动束排出滑板58的束排出滑板推动构件59经由联 接构件(未示出)驱动地联接到薄片抑制爪驱动齿轮5 4,由此驱
动薄片约束构件51。薄片约束构件51可操作以抑止排出的记录
薄片,从而抑制记录薄片在经受热定影之后发生巻曲。
与薄片约束构件51相互连接的薄片满载检测指示器52适 合于开启/关闭薄片满载检测传感器53,并且基于排出的记录薄 片P的厚度检测薄片排出盘22是否装满了薄片。当挡板56进行 切换操作时,记录薄片P被输送到后述的双面输送中用于翻转 薄片的输送路径57。
接下来,将说明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双面图像形成 动作。
双面图像形成动作的一直到全色调色剂图像被定影单元 16热定影到记录薄片P上的部分与单面图像形成动作的相应部 分是相同的。在热定影完成之后,在记录薄片P的大部分通过 薄片排出辊21排出到薄片排出盘22上的状态下,薄片排出辊21 的转动停止。
此时,记录薄片P停止在它的后端到达反转位置的状态。 后处理装置33的挡板56如上所述地进行切换操作,后处理装置 33中的记录薄片P位于输送路径57之内。
接下来,通过停止薄片排出辊21的转动而被停止输送的记 录薄片P被进给到具有双面辊40、 41(图l)的双面路径中。为此, 薄片排出辊21在与正常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反转。通过薄片 排出辊21的反向转动,位于反转位置的记录薄片P被输送以至ij 达双面辊40,此时记录薄片P的后端向前。
此后,记录薄片P由双面辊40朝着双面辊41输送。记录薄 片P通过双面辊40、 41被接连地朝向定位辊19输送。在此期间, 图像形成开始信号产生。
与单面图像形成的情形一样,在中间转印带8上的全色调 色剂图像的顶端被朝向二次转印部34移动的定时,每一记录薄
片P被定位辊19朝向在二次转印对向辊IO和二次转印辊12之间 的二次转印部34移动。
在调色剂图像的顶端与记录薄片P的顶端在二次转印部34 处一致的状态下,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薄片P上。随后, 和单面图像形成操作的情形一样,记录薄片P上的图像被定影 单元16定影。然后,记录薄片P再次由薄片排出辊21输送,使 该记录薄片P进入后处理装置33中,最后将该记录薄片P排出到 薄片排出盘22上。于是,完成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动作。 图6示出了图l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控制块。 参照图6,执行图像形成设备的基本控制的CPU 171经由 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连接到存储控制程序的R O M17 4 、用于暂 时地存储计算结果等的RAM (工作RAM) 175、以及输入/输出 端口 (1/0)173。
CPU 171用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调色剂图像的部分区域 由转印单元转印到记录薄片P上的调色剂使用量。CPU 171也 用作用于控制记录薄片P的输送间隔的控制单元,以便当判定 由检测单元检出的用于调色剂图像的部分区域的调色剂使用量 等于或大于预定量时,加大该输送间隔。
用于驱动图像形成设备的诸如电动机和离合器等的各种负 载(未示出)以及用于检测记录薄片P的位置的传感器(未示出), 被连接到输入/输出端口 173。
CPU 171通过根据存储在ROM 174中的内容控制经由输入 /输出端口 173输入和输出来执行图像形成动作。CPU 171还控 制连接到CPU 171的操作单元172的显示单元和键入单元。
操作者操作键入单元以指示CPU 171切换图像形成操作 模式并且显示。响应该指示,CPU 171显示图像形成设备的状 态以及由键入设定的操作模式。
外部I/F处理单元400、图像存储单元300和图像处理单元 200连接到CPU 171,其中外部I/F处理单元400用于向诸如PC 等的外部设备发送、或者从该诸如PC等的外部设备接收图像数 据、处理数据等,图像存储单元300用于解压缩和暂时地存储 图像,图像处理单元200用于基于从图像存储单元300传送的行 式映像(line image)数据执行图像处理。
接下来,将说明记录薄片之间的调色剂熔化的判定。
由于记录薄片由整理构件62彼此压在一起,可能在记录薄 片之间发生调色剂熔化。
图7A至图9B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中的整理构件62的动作。 图7A、 8A和9A示意性地示出了从整理构件62的在薄片排出方 向上的下游侧观察的图3中的后处理装置。图7B、 8B和9B示意 性的示出了从斜上方观察的后处理装置33。
附图标记124表示排出的记录薄片,并且附图标记125表示 等待被装订的记录薄片。当记录薄片124已经从打印单元1排出 到后处理装置3 3时,整理构件6 2从图7 A所示的位置向下移动到 图8A所示的位置,从而与记录薄片接触。
如图9A所示,与记录薄片124接触的整理构件62沿整理方 向移动,同时保持与记录薄片124接触,由此整理记录薄片124。 接连地沿整理方向移动的记录薄片124堆叠在等待被装订的记 录薄片125上,直到堆叠的薄片的数量达到薄片的装订数量。
当达到薄片的装订数量时,堆叠的记录薄片124被装订然 后被排出。当整理构件62从图7A向下移动到图8A并且使记录 薄片124与等待被装订的记录薄片125压力接触时,有时会发生 调色剂熔化。
在该状态下,如果调色剂熔化发生在记录薄片之间,则排 出的记录薄片124不能充分地被移动到整理位置。结果,在整
理时可能发生记录薄片的对齐故障,从而在装订时可能发生缺页。
也就是,如果在记录薄片124的与整理构件62接触的区域 涂覆大量的调色剂,则图8A中的记录薄片124、 125由于彼此 之间的调色剂熔化而^皮粘着在一起。如果在记录薄片被粘着在 一起的情况下进行整理,就会导致对齐故障、装订时的缺页或 卡纸(sheet jam )。
接下来,将说明调色剂浓度的检测。
如之前参照图l所说明的,激光曝光单元7才艮据外部输入的 颜色分解的图像信号从激光发射单元照射激光,并且激光经由 多角透镜、反射镜等照射到感光鼓2a-2d上,从而在感光鼓 2a-2d上形成各色的静电潜像。
图IO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在图l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调色 剂图像。
如图IO所示,在每页上的调色剂图像100是激光扫描线101 的集合,其中每一条线101是根据激光信号的波形形成的点102
的集合。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具有默认地(in default)形成600每 英寸点数的性能。在调色剂图像100的每 一 个点102的电位 103(调色剂转印率)被控制成从0到15的16级中的所需的 一 级, 由此确定静电潜像的各个部分的浓度。
在激光照射时,通过累积(integrate)在一页图像中各个 点的电位获得的值被存储入存储区域104,由此可以获得在一 页图像上的调色剂浓度信息。
参照图12,转印到记录薄片的调色剂图像95、 96包括与整 理构件62接触的预定区域97。在预定区域97中,担心由于由整 理构件62的接触而导致在记录薄片之间发生调色剂熔化。为了
避免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测量在每个记录薄片的后端侧 的调色剂图像96的区域中的调色剂使用量,然后根据测量结果 控制记录薄片输送间隔,由此抑制调色剂熔化的发生。预定调
色剂图像区域97对应于记录薄片的与整理构件62接触的区域。 例如,在使用A3(297mmx420mm)大小的记录薄片的情况
下,测量在从记录薄片的后端延伸达50mm的记录薄片区域中
的调色剂使用量。
图ll示意性地示出了形成在图l中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调色
剂图像。
如图ll所示,在表示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性能的打印密度 是600每英寸(25.4mm)点数的情况下,在 一 页图像中的点数等 于(297/25.4)x600x(420/25.4)x600。获得在每一页图像中的全 部点的电位,然后计算电位的累计值。如果累计值等于或大于 预定值,则判定用于一页图像的调色剂使用量较大,因此由于 整理构件62的压力接触而很可能在记录薄片之间发生调色剂 熔化。
图13示出了用于形成YMCK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时间段 (形成开始和终止定时)。
从图10中的存储区域104获得从颜色调色剂图像形成开始 时点90—1 ~ 90—4至日t点91—1 ~ 91—4的调色剂4吏用量。时点
91— 1 91—4的各对应于距记录薄片后端50mm的位置。另外, 获得从图像形成起始时点90—1 ~ 90—4至图像形成终止时点
92— 1 ~ 92—4的调色剂使用量。通过确定这些调色剂使用量之间 的差,可以获得用于后端侧调色剂图像区域的调色剂使用量, 后端侧调色剂图像区域对应于从记录薄片的后端延伸到距记录 薄片后端50mm位置的后端侧记录薄片区域。
如果在后端侧调色剂图像区域的调色剂使用量等于或大于
预定值,则判定施加到记录薄片的调色剂量较大,由于通过整 理构件62的接触而在记录薄片之间很可能发生调色剂熔化。
图14示出了记录薄片的输送间P鬲95—1 ~ 95—3。
在第一正常输送间隔96—l的输送期间,如果后端侧图像区 域中的各个点的电位的累计数据等于或大于预定值,则施加到 后端侧图像区域的调色剂量较大,并且由于通过整理构件62的 接触而在记录薄片之间很可能发生调色剂熔化。因而,作为控 制单元的CPU 171将第二输送间隔96—2设定为宽于第一输送 间隔96—1,作为记录薄片的输送间隔。
如果在预定调色剂图像区域97中的调色剂使用量等于或 大于预定量,则CPU 171判定当以第一输送间隔96—l输送时可 能在记录薄片之间发生调色剂熔化,并且将薄片输送间隔改变 为第二输送间隔96_2,从而防止调色剂熔化发生。
通常,紧接在进入图2中的后处理装置33的薄片进入口 55 的记录薄片P在记录薄片P的后端部装载到束盘60上之后,使整 理构件6 2和记录薄片P接触,并且借助于整理构件6 2使记录薄 片P沿整理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如果判定很可能发生调色剂 熔化,则如图4所示,从打印单元1发送信号到后处理装置33, 由此整理构件62推迟与记录薄片P接触。
通过上述操作,可以防止涂覆了大量调色剂的记录薄片P 被堆叠在束盘60上的记录薄片P之间的调色剂熔化。在本实施 例中,冷却记录薄片所需的等待时间大约为4秒。
图15以流程图的方式示出了由图6中的图像形成设备执行 的记录薄片输送间隔设定处理的程序。该设定处理由图6中的 CPU 171执行。
如图15所示,当检测出任务(图像信息)(步骤S101)时, CPU 171判定当前操作模式是否为在薄片排出时可能发生调
色剂熔化的后处理模式。具体地,CPU 171判断当前操作模式 是否为装订模式或整理模式(步骤S102)。
如果当前操作模式是装订模式或整理模式中的任一 方,则 CPU 171获得图12所示的预定调色剂图像区域97中的调色剂 使用量(步骤S103)。 CPU 171判定获得的在预定区域97中的调 色剂使用量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量(步骤S104)。如果判定调色 剂使用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量,则CPU 171设定输送间隔使得记 录薄片输送间隔加宽以避免调色剂熔化的发生(步骤S105)。于 是,完成本设定处理。
另 一方面,如果当前方式既不是装订模式也不是整理模式, 调色剂熔化发生的可能性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处理 以当前操作模式进行,直到基于每一页上的图像形成的任务完 成为止。另外,在预定调色剂图像区域97中的调色剂使用量小 于预定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处理基于在每一页上的图像形成 照常进行,直到任务完成为止。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没必要提供用于防止记录薄片 之间调色剂熔化的冷却风扇,由此可以避免设备的成本和尺寸 的增加。不涉及整个图像的调色剂使用量,而是涉及预定调色 剂图像区域97(对应于与整理构件62接触的记录薄片后端区域) 中的调色剂使用量。因此,可以利用不过度地降低生产率的构 造来防止记录薄片之间的调色剂熔化。
虽然参照典型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然而应理解本发明不 限于所公开的典型实施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范围符合最宽泛 的解释以包含所有的变型、等同结构和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印部件(8),其用于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薄片上;检测部件(171),其用于检测由所述转印部件转印到所述记录薄片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的局部区域的调色剂使用量;以及控制部件,其用于根据由所述检测部件检测出的用于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局部区域(96)的调色剂使用量来控制记录薄片输送间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该 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加压构件(62),其用于对已经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的记 录薄片施压。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加压构件(62)被布置成朝着和远离已经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 像的所述记录薄片滑动,并且在与已经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图像 的所述记录薄片保持接触的同时进行所述滑动,从而使所述记 录薄片滑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局部区域(96)对应于所述记录薄片的与所 述加压构件(62)接触的区域。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记录薄片输送间隔至少包括第一输送间隔和宽于所述第一输 送间隔的第二输送间隔,并且在记录薄片以第一输送间隔被输送的情况下,如果判定为 所述调色剂图像的所述局部区域中的所述调色剂使用量等于或 大于预定量,则所述控制部件将所述记录薄片输送间隔从所述 第一输送间隔改变为所述第二输送间隔。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其能够利用不导致该设备的成本和尺寸增加并且不过度地降低生产率的构造,来防止在记录薄片之间的调色剂熔化,从而提供高的可用性。在该图像形成设备中,检测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薄片的调色剂图像的局部区域中的调色剂使用量(S103)。当判定检测出的用于局部区域中的调色剂使用量等于或大于预定量时,加宽记录薄片输送间隔(S104、S105)。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1359198SQ200810135109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0日
发明者富安裕昭, 小本真广, 端无亮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