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序号:2816210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在作业现场容易进行向现场的光纤安装光纤连接器
的作业、并可以縮短作业时间的光纤连接器,开发了图6所示的光纤 连接器。
这里示出的光纤连接器100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进行了公开, 使现场的光纤104以带有外皮的状态与内置于插芯101中的短光纤 102的端部对接,通过与插芯101的后端连结并且覆盖对接部的周围 的定位机构105,夹持并固定现场的光纤104。
定位机构105是所谓的拼接(splice)部件,具有基体部件111, 其形成有V形槽llla、 lllb,它们用于对光纤102、 104分别进行定 位,以使带外皮的光纤104的中心与短光纤102的中心一致;盖部件 112,其重叠在基体部件111上,将各光纤102、104向各V形槽llla、 lllb中按压;以及夹紧部件114,其将基体部件111和盖部件112 向使彼此紧贴的方向预紧。
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基体部件111和盖部件112可以通过在 两者的对接面之间插入楔子,由此抵抗夹紧部件114的预紧力而分 开,在将光纤104插入至V形槽lllb中后,通过拔出楔子而利用夹 紧部件114的预紧力,由基体部件111和盖部件112夹持光纤104 并进行定位。
在定位机构105上覆盖安装插头壳体121。
插头壳体121由前部壳体125和后部壳体127构成,该前部壳 体125具有台阶状的定位部123,该定位部123与构成定位机构105 的基体部件111以及盖部件112的前端部分抵接而对它们进行定位,该后部壳体127对定位机构105从其后端侧进行收容,并与前部壳体 125的后端结合。
后部壳体127通过使向前方延伸的卡合部127a的卡合凸起127b 与前部壳体125上的卡合部125a卡合,由此与前部壳体125结合而 一体化。
在后部壳体127内安装有弹簧材料129,其将定位机构105向前 方预紧,将基体部件111以及盖部件112的前端部分以与前部壳体 125的定位部123抵接的状态弹性地进行定位。
在后部壳体127的后部覆盖安装保护罩131,其保护从定位机构 105延伸出的光纤104。另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在插头壳体121 的外周覆盖安装提供外观的连接器把手部。
在上述光纤连接器100中,由于通过收容在后部壳体127中的 弹簧材料129弹性支撑定位机构105及插芯101,所以在向对方侧光 纤连接器连接时,与对方侧光纤连接器抵接的插芯101通过弹力而后 退,从而可以缓和冲击。
另外,在上述光纤连接器100中,由于现场的光纤104不剥去 外皮,仅通过在定位机构105内与短光纤102的端部对接而完成连接 器组装作业,所以在现场的组装作业时,不需要将现场的光纤104 的外皮剥去而露出芯线,更不需要洗净露出的芯线等的时间,从而可 以简化现场的处理而提高作业性。
专利文献l:日本公开专利特开2005 — 345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光纤连接器100的情况下,由于在定位机构105 内,内置于插芯101中的短光纤102的端面和现场的光纤104的端面 直接抵接,所以可能产生下述问题,即,例如因将现场的光纤104 插入至定位机构105内时的抵接状态,使短光纤102的端面产生损伤等。
本发明的目的与解决上述课题相关,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器 及其组装方法,在安装现场的光纤时不会产生短光纤的端面的损伤等问题,可以安全且容易地执行现场的光纤的连接,可以提高作业性。
(1)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的光纤连接器具有插芯, 其内置有短光纤;以及定位机构,其设置在该插芯的后方,将与所述 短光纤连接的光纤定位固定在规定位置上,该光纤连接器的特征在 于,所述短光纤的端面和所述光纤的端面经由以规定的折射率使光透 射的保护状部件而对接,并且,将所述光纤以具有朝向所述短光纤侧 的弹力的方式进行定位。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安装现场的光纤时,光纤的前端面经由 保护状部件与内置于插芯中的短光纤的端面对接,所以不会使光纤的 端面和短光纤的端面直接发生碰撞,并通过保护状部件缓和了对接时 的冲击,因此,不会产生对短光纤的端面造成损伤等问题。
因此,可以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现场光纤的向内置于插芯中的短 光纤的连接,可以提髙现场的组装作业性。
(2) 另外,上述光纤连接器也可以具有下述特征,g卩,所述保 护状部件具有与所述光纤的纤芯相同的折射率。
由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光透射损失,并且,可以得到较高的 反射波损耗。
(3) 另外,上述光纤连接器也可以具有下述特征,即,所述保
护状部件是厚度为5 30pm的板状。
如上述所示,通过将保护状部件的膜厚设定为较薄,可以尽可 能地减少光透射损失。
(4) 另外,上述光纤连接器也可以具有下述特征,即,在所述 定位机构的固定所述光纤的部位和所述短光纤的后端的所述保护状 部件之间配置有挠曲空间,其用于以使所述光纤挠曲的状态收容所述 光纤。
由此,仅通过以在挠曲空间内产生挠曲的方式插入现场的光纤, 就可以得到通过规定的弹力使该光纤的前端与保护状部件抵接的状 态,由此,即使与光纤的线膨胀系数不同的光纤连接器由于周围环境 而沿轴向伸长,也可以维持光纤的前端面持续地与保护状部件抵接的 稳定的连接状态。(5) 另外,上述光纤连接器也可以具有下述特征,S卩,所述插
芯和所述定位机构是通过一体成型制作的。
由此,可以削减构成光纤连接器的部件个数,可以提高组装性B很;井成太的路^ —
(6) 另外,本发明中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用于组装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光纤的端部进行切断处理,将切断处理后的该光纤插入至与所述插芯的后端连结的定位机构中,在使所述光纤的前端与贴合于所述短光纤的端面上的保护状部件弹性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定位机构固定所述光纤。
由此,无需剥去外皮而仅切断端部后就可以将现场的光纤插入至插芯中,从而可以节省剥去外皮的时间,可以容易地进行现场的连接器组装作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中的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由于在安装现场的光纤时,现场的光纤的前端面经由保护状部件与内置于插芯中的短光纤的端面对接,所以不会使光纤的端面和短光纤的端面直接发生碰撞,并通过保护状部件缓和了对接时的冲击,因此,不会产生由于对接时的冲击等对短光纤的端面造成损伤等问题。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分解斜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横剖面图,(a)是表示将定位机构打开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将定位机构关闭的状态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连接器插头组装体的纵剖面图。
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的顺序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现有的光纤连接器的结构的纵剖面图。符号的说明
1…光纤连接器、3…插芯、5…定位机构、7…插头壳体、9…连接器把手部、11…保护罩、14…光纤、15…光纤插入孔、17…保护状部件、17a…外表面、21…基休部件、2la…V形槽、22…盖部件、24…夹紧部件、33…前部壳体、33a…卡止部、35…后部壳体、35a…卡合部、35b…卡合凸起、37…弹簧材料、41…挠曲空间、43…挠曲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的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构成的分解斜视图,图2是表示通过楔子的插入使图1所示的光纤连接器的定位机构打开/关闭的动作的横剖面图,图3是表示图l所示的连接器插头组装体的纵剖面图,图4是图3的A部的放大图,图5是向图1所示的光纤连接器上安装现场的光纤的组装方法的顺序的说明图。
该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光纤连接器1是安装在现场的光纤上的SC连接器,如图1 图3所示,由以下部分构成,艮P:插头壳体7,其收容插芯3和与该插芯3的后端连结的定位机构5,形成连接器插头组装体;连接器把手部9,其从前方覆盖安装在该插头壳体7上;以及保护罩ll,其覆盖安装在插头壳体7的后端部。
插芯3也如图4所示在其中心轴上内置短光纤12。该短光纤12向插芯3的后方以一定长度凸出,该凸出的部分12a插入至定位机构5内。
在插入至定位机构5内的短光纤12的后端面上,粘贴有以规定的折射率使光透射的大致板状的保护状部件n。该保护状部件17具
有与连接的现场的光纤14的纤芯相同的折射率。
另外,保护状部件17是厚度为5 3CHim的板状,在短光纤12侧以及光纤14侧的两面上适当涂布粘接材料,而施加用于与各光纤的端面粘接的粘接性。定位机构5是所谓的拼接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基体部件
21,其形成有以使带外皮的光纤14的中心与短光纤12的中心一致的方式对光纤14进行定位的V形槽21a;盖部件22,其重叠在该基体部件21上,将光纤14向V形槽2.la中按压;夹紧部件24,其将基体部件21和盖部件22向使彼此紧贴的方向预紧;以及插芯嵌合部件29,其将插芯3的后端定位在基体部件21的前端。
基体部件21上的V形槽21a在基体部件21的靠近后端处以规定的长度L而形成。该长度L的范围成为通过与盖部件22的协同动作而夹持并固定光纤14的部位23。
在基体部件21的与固定光纤14的部位23相比更靠前端侧处,形成用于将短光纤12以中心轴与V形槽21a上的光纤14 一致的方式插入的内置光纤插入槽21b (参照图3)。而且,在内置光纤插入槽21b的终端形成定位槽18,其对与短光纤12的后端贴合的保护状部件17进行定位。
定位机构5的基体部件21和盖部件22,如图2 (a)所示,通过向形成于两者的对接面上的楔子插入部25中插入楔子26,可以抵抗夹紧部件24的预紧力而分开,在将短光纤12以及光纤14插入V形槽21a以及内置光纤插入槽21b中后,如图2 (b)所示,通过拔出楔子26而利用夹紧部件24的预紧力,由基体部件21和盖部件22夹持光纤14而进行定位。
如图3所示,在定位机构5的固定光纤14的部位23和短光纤12的后端的保护状部件17之间配置挠曲空间41,其通过以使光纤14挠曲的状态收容光纤14,使光纤14具有向保护状部件17侧的弹力。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挠曲空间41是通过将形成定位机构5的基体部件21以及盖部件22的中间部设为中空状而形成的。
通过使插入定位机构5的V形槽21a中的光纤14,在对插入至定位机构5中的光纤14的插入量进行调整,以使光纤14在上述挠曲空间41内产生挠曲部43后,成为由定位机构5夹持并固定的状态,由此维持利用弹力使已定位的光纤14的前端面与短光纤12的后端的保持状部件17抵接的状态。
插头壳体7由前部壳体33和后部壳体35构成,该前部壳体33具有台阶状的定位部31,该定位部31与构成定位机构5的基体部件21以及盖部件22的前端的插芯嵌合部件29抵接而进行定位,该后部壳体35对定位机构5从其后端侧进行收容,并与前部壳体33的后
端结合。
后部壳体35如图3所示,通过使向前方延伸的卡合部35a的卡合凸起35b与前部壳体33上的卡止部33a卡合,由此与前部壳体33结合而一体化。
在后部壳体35内配置有弹簧部件37,其将定位机构5向前方预紧,将基体部件21以及盖部件22的前端部分以经由插芯嵌合部件29与前部壳体33的定位部31抵接的状态弹性地进行定位。
覆盖安装在后部壳体35的后部的保护罩11,覆盖从定位机构5延伸出的光纤14的周围,对光纤14进行保护以使得不会向该光纤14施加急剧的弯折。
以上说明的光纤连接器1,由于通过收容在后部壳体35内的弹簧部件37可向后方移动地弹性支撑定位机构5以及插芯3,所以在向对方侧光纤连接器连接时,与对方侧光纤连接器抵接的插芯3通过弹力而后退,从而可以缓和冲击。
下面,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以上的光纤连接器1以图5 (a) (d)所示的顺序进行组装。首先,如图5 (a)所示,进行准备以使与插芯3的后端连结的定位机构5处于通过楔子26的插入而打开的状态,并对现场的光纤14的端部进行切断处理。然后,如图5 (b)所示,将切断处理后的光纤14插入定位机构5的V形槽21a中,使光纤14的前端与保护状部件17抵接。然后,如图5 (c)所示,在调整光纤14的插入量以使前端与保护状部件17抵接的光纤14在挠曲空间41内产生适量的挠曲部43后,从定位机构5中拔出楔子26。由此,插入至插芯3中的光纤14在其前端与保护状部件17弹性接触的状态下,被定位机构5固定。然后,如图5 (d)所示,在定位机构5上覆盖安装插头壳体7的前部壳体33以及后部壳体35。另外,虽然没有进行图示,但只要在插头壳体7的后端安装保护罩11,并且在插头壳体7的外周安装连接器把手部9,则光纤连接器1的组装完成。
在以上说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中,只要将现场的光纤14在进行端面处理后,插入至定位机构5中,并在挠曲空间41内使光纤14挠曲,直至使其端面以具有弹力的状态与保护状部件17抵接后,通过定位机构5进行定位固定,则组装完成。
艮口,由于现场的光纤14的前端面经由保护状部件17与内置于插芯3中的短光纤12的端面对接,所以不会使光纤14的端面和短光纤12的端面直接发生碰撞,并通过保护状部件17缓和了对接时的冲击,因此,不会产生由于对接时的冲击等对短光纤12的端面造成损伤等问题。
因此,可以安全且容易地进行现场光纤14的向内置于插芯3中的短光纤12的连接,可以提高现场的组装作业性。
另外,保护状部件17如上述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在其两面上施加粘接性,可以实现防止对接后的光纤彼此轴错位的效果,并可以长期地维持不产生轴错位的高精度的连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中,保护状部件17具有与现场的光纤14的纤芯相同的折射率。
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光透射损失,并且,可以得到较高的反射波损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中,保护状部件17是厚度为5 30|im的板状,如上述所示,通过将保护状部件17的膜厚设定为较薄,可以尽可能地减小光透射损失。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中,在定位机构5的固定光纤14的部位23和短光纤12的后端的保护状部件17之间配置有挠曲空间41,其通过以使光纤14挠曲的状态收容光纤14,从而使光纤
14具有向保护状部件n侧的弹力。
因此,仅通过以在挠曲空间41内产生挠曲的方式插入现场的光纤14,就可以得到通过规定的弹力使插入的光纤14的前端与保护状部件17抵接的状态,可以维持光纤14的前端面持续地与保护状部件17抵接的稳定的连接状态。
另外,如图5所示,通过对现场的光纤14的端部进行切断处理,将切断处理后的光纤14不剥去外皮而直接插入至与插芯3的后端连结的定位机构5中,在使光纤14的前端与贴合于短光纤12的端面上的保护状部件17弹性接触的状态下,由定位机构5将光纤14固定,由此可以成为将光纤连接器1安装在光纤14上的状态。
艮P,在本实施方式的组装方法中,现场的光纤14不剥去外皮而仅在切断端部后插入至插芯3中,由此可以节省剥去外皮的时间,可以容易地进行现场的连接器组装作业。
此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纤连接器1也适用于剥去现场的光纤14的外皮而使芯线露出的情况。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器1中,插芯3与定位机构5分体地形成。
但是,也可以采用通过一体成型制作插芯3和定位机构5的结构。
如上述所示,如果采用一体构造,则可以削减构成光纤连接器1的部件个数,可以提高组装性及促进成本的降低。
详细且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主旨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或修改,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申请基于2007年5月23日申请的曰本专利申请(特愿2007—137199),在此引用其内容作为参照。
权利要求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具有插芯,其内置有短光纤;以及定位机构,其设置在该插芯的后方,将与所述短光纤连接的光纤定位固定在规定位置上,该光纤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短光纤的端面和所述光纤的端面经由以规定的折射率使光透射的保护状部件而对接,并且,将所述光纤以具有朝向所述短光纤侧的弹力的方式进行定位。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状部件具有与所述光纤的纤芯相同的折射率。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状部件是厚度为5 30|im的板状。
4. 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机构的固定所述光纤的部位和所述短光纤的后端的所述保护状部件之间配置有挠曲空间,其用于以使所述光纤挠曲的状 态收容所述光纤。
5. 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芯和所述定位机构是通过一体成型制作的。
6. —种光纤连接器的组装方法,其用于组装所述权利要求1至 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对光纤的端部进行切断处理,将切断处理后的该光纤插入至与 所述插芯的后端连结的定位机构中,在使所述光纤的前端与贴合于所 述短光纤的端面上的保护状部件弹性接触的状态下,通过所述定位机构固定所述光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得到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在安装现场的光纤时,不会产生对内置于插芯中的短光纤的端面造成损伤等的问题,可以安全且容易地进行安装。该光纤连接器具有插芯(3),其内置有短光纤(12);以及定位机构(5),其将与所述短光纤(12)连接的光纤(14)定位固定在规定位置上,在该光纤连接器中,所述短光纤(12)的端面和所述光纤(14)的端面经由以规定的折射率使光透射的大致板状的保护状部件(17)而对接,并且,将所述光纤(14)以向所述短光纤(12)侧施加弹力的方式进行定位。
文档编号G02B6/38GK101681001SQ20088001711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23日
发明者大塚健一郎, 大村真树, 均 孙, 木原满, 滨田真弘 申请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