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70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技术领域,主要涉及把条形码记录在被 记录介质上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印刷条形码的机会增加,而且伴随 着条(bar)越来越细,要求提高条形码印刷精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例 如日本专利公报第3370711号公开了一种以提高条形码印刷精度为目的 的技术,在用黑粗线、黑细线、白粗线、白细线构成条形码的情况下, 考虑到墨水的洇渗来确定形成各线的点数,用比原来的条形码的各线 (条)所要求的粗细程度细的线宽来印刷各线,以使墨水洇渗后的线宽 达到最合适的粗细程度。
如上所述,日本专利公报第3370711号中公开的技术仅着眼于条的 粗细程度,其目的是以合适的粗细程度来印刷所述的黑粗线、黑细线、 白粗线、白细线。
可是决定条形码印刷精度的参数不仅仅是条的粗细程度,还包括条 的浓度、白线部分是否确实是白色、条是否未产生缺损部分等。在日本 专利公报第3370711号中,没有考虑到这些条的粗细程度以外的参数, 所以还有提高条形码印刷精度的余地。
此外,在除印刷条形码以外还进行其他印刷的通用的图像形成装置 中,如果为了提高条形码的图像质量而使线宽变细来进行图像处理,则 有可能降低除条形码以外的通常的图像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不降低除条形码以外的通常的图像的 质量、并且可以提高条形码的图像质量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采用电子照相 方法,在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记录介质的被记录面上形成图像, 所述电子照相方法是,利用调色剂使表示图像的静电潜影显影,获得调 色剂像,并把该调色剂像进行转印来形成图像的方法;图像数据获取部, 获取图像数据;图像形成条件存储部,预先存储作为所述电子照相方法 条件的、相互不同的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图像形成 条件设定部,进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当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 取的图像数据中不包含表示条形码的数据时,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 设定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当由所述 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把所 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
形成条件;以及图像形成控制部,使所述图像形成部按照由所述图像形 成条件设定部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来执行基于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 取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动作。
按照这样的结构,当由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不包含表 示条形码的数据时,即,要对不包含条形码的通常图像进行图像形成时, 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把适合通常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方法的第一图像形 成条件设定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由 此,图像形成部可以按照适合通常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条件,根据由图 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所以可以减少除条形码以 外的通常图像的质量降低。
另一方面,当由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 的图像数据时,即,要对条形码进行图像形成时,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 把与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不同的、适合条形码的图像形成的电子照相方法 的第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 形成条件。因此,图像形成部按照适合形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由此可以提高条形 码的图像质量。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可以使电子照相方法的条件适合条 形码的图像形成,所以对条的粗细程度以外的要素也可以提高条形码的 图像质量。其结果,可以减少条形码以外的通常图像的质量降低,并且提高条形码的图像质量。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 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把所 述被记录面划分成存在条形码的第一范围和除此以外的第二范围,把所 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一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数
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设 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二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如果采用适当调整条形码的条的粗细程度或浓度、确保白线部分完 全白、防止条上产生缺损部分等提高条形码图像质量的图像形成条件来 进行图像形成,则当在图像数据中既有条形码图像数据又有条形码以外 的图像数据时,条形码以外部分的图像形成条件与适合形成条形码图像 的条件不匹配,有可能导致条形码以外部分的图像质量降低。
不过,采用所述结构,当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 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把所述被记录面划分 成存在条形码的第一范围和除此以外的第二范围,把与所述第一图像形 成条件(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不包含表示条形码的 图像数据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不同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述第二图像形成 条件)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一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 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所以可以用适合形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 条件来形成包含条形码部分的图像,并用适合形成通常图像的图像形成 条件来形成不包含条形码部分的图像。
此外,当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 的图像数据时,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二范围形 成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所以例
如在被记录介质是纸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张原稿的图像中用适合条形码 以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其结果,在既有条形码图像又有除条形码图像以外的图像的情况下, 可以确保形成高画质的条形码图像,并且可以减少条形码以外图像的画 质的降低。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交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值不同。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不同。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值不同。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调色剂显影;以及转印辊,当与所述感光鼓一起夹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通过把与构成显影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赋予所述被记录介质,把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提供给所述转印辊的转印电流的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提供给所述转印辊的转印电流的值不同。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被记录介质是片状的薄片体;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原稿读取部,资取原稿的图像;引导部,引导用户将按照所述图像形成控制部的指示形成了图像的薄片体提供给所述原稿读取部进行读取动作;以及评价部,对由所述引导部进行引导后通过所述原稿读取部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画质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没有从所述评价部得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以提高所述评价部的评价。
采用所述结构,当所述评价部没有得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以提高所述评价部的评价,所以可以设定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的多个图像形成条件中最适合形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
12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交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交流电压的频率为互不相同的值;所述评价部对调色剂喷溅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调色剂喷溅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多,没有从所述评价部得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把所述交流电压的频率增大。
如果增大使调色剂从显影辊移动到感光鼓上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则调色剂喷溅减少,所以在调色剂喷溅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使调色剂从显影辊移动到感光鼓上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可以减少调色剂喷溅,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交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交流电压的频率为互不相同的值;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交流电压的频率。
用于使调色剂移动到感光鼓进行显影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与图像的对比度之间存在有相关关系,所以在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交流电压的频率提高对比度,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条的缺损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条的缺损状态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严重,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降低。
如果使感光鼓的表面电位降低,则静电潜影显影时的调色剂量增大,所以在浓度浓的条(例如黑条)的缺损状态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严重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使调色剂浓度变浓,来减少条的缺损,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为互不相同的值;所述评价部对构成所述条形码的条的光反射率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光反射率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增大。
如果提高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则静电潜影显影时的调色剂量减少,所以在浓度淡的条(例如白条)的光反射率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浓度浓)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使调色剂浓度变淡,提高条的光反射率,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
由于在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和图像的对比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在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低)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以提高对比度,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直流电压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条的缺损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在因所述条的缺损状态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严重,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直流电压增大。
如果提高向显影辊提供的直流电压,则静电潜影显影时的调色剂量增大,所以在浓度浓的条(例如黑条)的缺损状态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严重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向显影辊提供的直流电压,使调色剂浓度变浓,减少条的缺损,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直流电压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构成所述条形码的条的光反射率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光反射率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直流电压降低。
如果降低向显影辊提供的直流电压,则静电潜影显影时的调色剂量减少,所以在浓度淡的条(例如白条)的光反射率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浓度浓)的情况下,通过降低该直流电压,使调色剂浓度变淡,来提高条的光反射率,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直流电压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的所述直流电压。
由于向显影辊提供的直流电压与图像的对比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所以在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低)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向显影辊提供的直流电压,使对比度提高,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在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调色剂显影;以及转印辊,当与所述感光鼓一起夹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通过把与构成显影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赋予所述被记录介质,产生转印电流,把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转印电流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调色剂喷溅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调色剂喷溅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多,没有得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转印电流,使所述转印电流增大。
如果增大转印电流,则调色剂喷溅减少,所以在调色剂喷溅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多的情况下,通过增大转印电流,使调色剂喷溅减少,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在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调色剂显影;以及转印辊,当与所述感光鼓一起夹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通过把与构成显影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赋予所述被记录介质,产生转印电流,把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转印电流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转印电流增大。
如果增大转印电流,则图像的对比度增大(提高),所以在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的情况下,通过增加转印电流,使对比度增大(提高),可以提高评价部的评价。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多页图像数据;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对每1页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
按照该构成,不包含条形码的页用适合通常图像形成的第一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形成,包含条形码的页用适合条形码图像形成的第二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形成,所以可以防止不包含条形码的页的图像质量降低,并且可以提高条形码的图像质量。
此外优选的是还包括指示接受部,接受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示;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在由所述指示接受部接受了所述执行指示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而在未由所述指示接受部接受所述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不管在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表示条形码的数据,都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
16条件设定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按照该结构,用户要提高条形码的图像质量时,通过指示接受部发 出执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示,这样就可以利用适合条形码的第 二图像形成条件来进行图像形成,所以可以提高形成在被记录介质上的 条形码的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当用户与条形码相比优先考虑通常图像 的图像质量时,只要指示接受部没收到执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 示,则不管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条形码,都利用适合通常图像形成的第 一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形成,所以可以防止在被记录介质上形成的通 常图像的质量降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正剖视说明图。 图2是详细表示图l所示的图像形成部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l所示的打印机电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存储在表存储部中的图像形成条件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图。
图6是表示引导画面的图,该引导画面用于引导用户让原稿读取部 读取纸上的图像。
图7A、图7B是用于说明评价读取的条形码图像画质的方法的图。
图8是表示图l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控制部进行条形码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带有相 同附图标记的组成部分表示相同的组成部分,故省略说明。图1是表示 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图。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原稿读取部802,设置在该装
置的上部;以及原稿供给部803,配置在原稿读取部802的上方。原稿读取部802包括扫描部811,其具有CCD (电荷耦合器件) 传感器和曝光灯等;原稿台812,由玻璃等透明构件构成;以及原稿读取
狭缝813。
扫描部811通过图中省略的驱动部可以沿原稿面在图1的左右方向 上移动,所述CCD传感器的像素列排在与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图 1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
当读取放置于原稿台812上的原稿时,扫描部811在与原稿台812 相对的位置,沿原稿面在图1的左右方向上移动,边对原稿图像进行扫 描边把获取的图像数据向控制部100 (图3)输出。此外在读取由原稿供 给部803提供的原稿时,扫描部811移动到与原稿读取狭缝813相对的 位置,与原稿供给部803输送原稿的动作同步,通过原稿读取狭缝813 获取原稿的图像,并把该图像数据向控制部IOO输出。
原稿供给部803包括原稿放置部814,用于放置原稿;原稿排出 部815,用于把读取图像后的原稿排出;原稿输送机构816,具有供纸辊 和输送辊(图中没有表示)等,用于把放置在原稿放置部814上的原稿 一张张抽出,向与原稿读取狭缝813相对的位置输送,并向原稿排出部 815排出。原稿输送机构816还具有纸翻转机构(图中没有表示),用于 把原稿正反翻转,重新向与原稿读取狭缝813相对的位置输送,从而可 以通过原稿读取狭缝813,由扫描部811读取原稿双面的图像。
此外,原稿供给部803相对于装置主体可以自如转动,其前面一侧 可以向上方移动。通过使原稿供给部803的前面一侧向上方移动露出原 稿台812的上面,操作者可以把例如打开状态的书籍等要读取的原稿放 置在原稿台812的上面。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前部设置有操作部804。该操作部804具有 条形码键801 (指示接受部),用于指示设定条形码模式;开始键805, 用于用户输入执行印刷指示;数码键806,用于输入印刷份数等;显示部 807,由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液晶显示器等构成,显示各种复印动作的操 作引导信息等,并用于输入各种设定;复位键808,使在显示部807设定 的设定内容等复位;停止键809,用于停止执行中的印刷(图像形成)动作;以及功能切换键810,用于对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的各种功能进行切 换。
. 图像形成装置l包括纸贮存部12, jt存供印刷处理的纸P (被记
录介质);图像形成部13,对从贮存在纸贮存部12中的纸摞P1中被一
张张抽出的纸P实施图像转印处理;定影装置14,对在图像形成部13 中被实施了转印处理的纸P实施定影处理;以及出纸部15,用于把在定 影装置14中被实施了定影处理的纸P排出。
在纸贮存部12中设置有规定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个)的纸盒 121,所述纸盒121可以相对于装置主体11自如地插入或拉出。在纸盒 121的上游端(图1的右侧)设置有搓纸辊122,所述搓纸辊122把一张 张的纸P从纸摞Pl中抽出。利用该搓纸辊122的驱动从纸盒121中被抽 出的纸P,通过供纸通道123和设置在该供纸通道123下游端的对准辊 对124,向图像形成部13供纸。
图像形成部13根据通过后述的传送通道110从计算机等发送给外部 通信I/F(接口)部lll的图像信息,实施把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P上的 处理,该图像形成装置13中,沿感光鼓20的圆周面,从该感光鼓20的 正上方的位置向顺时针方向配置有带电辊30 (带电部)、曝光装置40、 显影装置50 (显影部)、转印辊60 (转印部)和清洁装置70,所述感光 鼓20可以绕沿前后方向(与图1中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鼓轴进行 转动。
感光鼓20甩于在其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后,形成对应该静电潜影 的调色剂像,在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上层叠非晶态硅层,由此适于形成所 述像。该感光鼓20与在装置主体11的大体中央部位沿前后方向(与图1 的纸面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鼓轴同心,并一体地支撑在该鼓轴上,伴随 鼓轴通过图中省略的驱动装置的驱动而向顺时针方向驱动转动,感光鼓 20可以与该鼓轴一体转动。
带电辊30在绕鼓芯向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上,形 成均匀的电荷,带电辊30的圆周面与感光鼓20的圆周面抵接,边从动 转动边把电荷赋予该感光鼓20。此外也可以采用通过从金属丝的电晕放
19电把电荷赋予感光鼓20的圆周面的电晕放电的方式,来替代带电辊30。
曝光装置40向转动着的感光鼓20的圆周面照射根据从计算机等外 部设备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赋予了强弱的激光,使照射到激光的部分的电 荷消失,由此在该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50通过向感光鼓20的圆周面提供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 使调色剂附着在圆周面的形成有静电潜影的部分上,由此在感光鼓20的 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仅由调色剂构成的所谓 单组分显影剂。不过,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不限于显影剂为仅由调色 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也可以是包括调色剂和载体的所谓双组分显影剂。
转印辊60用于把在该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上形成的带正电的调色剂 像转印到送入到感光鼓20正下方位置的纸P上,为此把与调色剂像的电 荷极性相反的负电荷赋予纸P。
因此,越过感光鼓20正下方位置的纸P被转印辊60和感光鼓20按 压夹持,并且带正电的感光鼓20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向带负电的纸P 表面剥离,由此对纸P实施转印处理。
清洁装置70用于去除转印处理后残留在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上的调 色剂,使其清洁。用该清洁装置70清洁后的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为了 下次图像形成处理重新向带电辊30转动。
定影装置14通过加热对由图像形成部13实施了转印处理的纸P上 的调色剂像实施定影处理,其内部包括加热辊141,在其内部装有卤素 灯等通电发热体;以及加压辊142,其圆周面与加热辊141的下部相对。 转印处理后的纸P通过绕辊芯向顺时针方向驱动转动的加热辊141与辊 芯向逆时针方向从动转动的加压辊142之间的夹缝部,从加热辊141获 得热量,被实施定影处理。被实施定影处理后的纸P经过出纸通道143, 排出到出纸部15。
通过使装置主体11的顶部凹陷而形成出纸部15,在该凹陷的凹部 底部形成出纸盘151,用于接受排出的纸P。
图2是详细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3结构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2中夸张表示了感光鼓20的构成要素和纸P的厚度尺寸。如图 2所示,感光鼓20例如包括鼓轴21;铝合金制的铝管胚22,可以绕鼓 轴21同心转动;以及非晶态硅层23,利用蒸镀处理等在铝管胚22的圆 周面上均匀地层叠形成。该感光鼓20利用图中省略的鼓电动机的驱动, 向顺时针方向转动。
非晶态硅层23是硅(Si)或硅的化合物(SiC、 SiO、 SiON等)以 固溶体状固化的层, 一般采用溅射处理等物理蒸镀处理形成。该非晶态 硅层23 (特别是SiC制的层)因高电阻具有优良的带电能力,并且耐磨 性能和适应环境性能也好,适合用作形成静电潜影和调色剂像的材料。
带电辊用电源33与带电辊30连接。带电辊用电源33对带电辊30 施加根据来自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设定了电压值的直流带电电压 Vdc3。
带电辊30以其圆周面抵接在感光鼓20的圆周面(即非晶态硅层23) 上的状态,把来自带电辊用电源33的带电电压Vdc3施加到非晶态硅层 23上,带电辊30包括金属制的带电辊轴31以及用弹性材料等绝缘材料 制成的带电辊主体32,带电辊主体32外嵌在带电辊轴31上,与带电辊 轴31同心并成为一体。
在来自带电辊用电源33的正电压施加到带电辊轴31上,带电辊主 体32的圆周面上形成正电荷的状态下,伴随感光鼓20绕鼓轴21向顺时 针方向转动,带电辊30绕自己的轴心向逆时针方向从动转动,使感光鼓 20的表面电位例如带400V的电,在非晶态硅层23上形成均匀的正电荷。
曝光装置40对由带电辊30在非晶态硅层23上形成的均匀电荷的表 面,照射具有对应于发送来的图像信息的强弱的激光光线,由此在绕鼓 轴21转动着的感光鼓20的圆周面(非晶态硅层23)上形成正电荷消失 或变得非常少的静电潜影。因此在图2中,由曝光装置40照射的感光鼓 20的圆周面,去掉表示正电荷的"+ "记号。
显影装置50向由曝光装置40形成了静电潜影的感光鼓20的非晶态 硅层23上提供调色剂T,形成对应该静电潜影的调色剂像S,显影装置 50具有内部填充有调色剂的箱形的显影装置主体51;以及安装在显影装置主体51内的显影辊52,显影辊52的一部分圆周面从显影装置主体 51露出。显影装置50通过把填充在显影装置主体51内的调色剂T (在 图2中为圆内带"+ "号,表示调色剂T),从绕与感光鼓20的鼓轴21 平行的轴心转动着的显影辊52的圆周面,提供给绕鼓轴21转动着的非 晶态硅层23,由此在非晶态硅层23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S。
在显影装置主体51中与感光鼓20的圆周面相对的壁面上,设置提 供调色剂开口 511,用于把显影装置主体51内的调色剂T转送到感光鼓 20的圆周面上,显影装置主体51内的调色剂T通过该提供调色剂开口 511,随着显影辊52的转动提供给感光鼓20的圆周面。
显影辊52包括不转动的显影辊轴521,与鼓轴21平行配置;固 定磁铁523,外嵌在显影辊轴521上,与显影辊轴521同心且成为一体; 以及显影套筒522,外嵌在固定磁铁523上,绕显影辊轴521驱动转动。 显影套筒522由SUS (不锈钢)或铝等金属、导电性树脂等制成。
在所述显影辊52上串联有显影用交流电源531和显影用直流电源 532。显影用交流电源531和显影用直流电源532分别输出根据来自控制 部100的控制信号设定了电压值的交流电压Vacl和直流电压Vdcl。并 且,把从显影用直流电源532输出的直流电压Vdcl和从显影用交流电源 531输出的交流电压Vacl叠加后得到的显影电压VI,向显影辊52上施 加。例如把交流电压Vacl设定为AC1.5kV、 3.5kHz,把直流电压Vdcl 设定为DC300V。
而且,通过把直流电压Vdcl和交流电压Vacl叠加后的显影电压 Vl向显影辊52上施加,使显影套筒522的圆周面带正电,并通过图中 省略的显影辊用电动机的驱动,显影套筒522绕显影辊轴521向逆时针 方向转动,由此使显影装置主体51内的调色剂T带正电,提供给感光鼓 20的非晶态硅层23。
在显影装置主体51的提供调色剂开口 511上边缘部,设置有调色剂 层限制刮板54,用于随着显影套筒522的转动,使从显影套筒522的圆 周面向感光鼓20提供的调色剂T的厚度尺寸均匀且为规定的水平,通过 使调色剂T钻过该调色剂层限制刮板54,可以防止调色剂T对感光鼓20
22的过剩供给。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该调色剂层限制刮板54与显影套筒522 的间隙尺寸(间隔)设定为100Mm。
转印辊60赋予与形成在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像S的电荷 极性相反的极性(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负极性),由此把调色剂像S从非 晶态硅层23上剥离,并把该剥离的调色剂像S转印到输送到转印辊60 的圆周面与非晶态硅层23之间的纸P上。
转印用直流电源632与转印辊60连接。转印用直流电源632输出根 据来自控制部100的控制信号设定了电压值的直流电压Vdc2。并且把从 转印用直流电源632输出的直流电压Vdc2亦即转印电压V2向转印辊60 上施加。例如把直流电压Vdc2设定为DC—3kV,转印电压V2为负极性。
转印辊60包括转印辊轴61,与感光鼓20的鼓轴21平行;以及 转印辊主体62,外嵌在转印辊轴61上,可以与转印辊轴61同心且一体 地转动。转印辊60被施加来自转印用直流电源632的负转印电压V2。 因此通过把纸P以贴紧转印辊主体62的圆周面的状态,在该转印辊主体 62与感光鼓20的非晶态硅层23之间输送,由带正电的调色剂T构成的 调色剂像S被静电吸附到带负电的纸P的表面一侧,由此把在感光鼓20 的圆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像S转印到纸P上。
清洁装置70用于去除把感光鼓20的非晶态硅层23表面上的调色剂 像S转印到纸P上后残留在非晶态硅层23上的残留调色剂Tl。该清洁 装置70包括清洁辊72,安装在箱形的清洁装置主体71内的下部,清 洁辊72的圆周面抵接在感光鼓20的圆周面(非晶态硅层23)上;以及 清洁刮板73,安装在清洁装置主体71内的上部,清洁刮板73的前端抵 接在感光鼓20的圆周面上。
清洁辊72围绕与鼓轴21平行的辊轴同心地一体形成。该清洁辊72 可以产生弹性变形,并且由具有优良的强韧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
该清洁辊72以比感光鼓20的圆周速度快的圆周速度,绕辊轴向与 感光鼓20相反的方向(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为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 与非晶态硅层23表面摩擦,去除电晕生成物等附着物,使其清洁。
清洁刮板73是完成对感光鼓20的圆周面清洁的构件,是由橡胶等
23弹性材料制成的板状构件。该清洁刮板73安装在清洁装置主体71内的
上部位置,其前端朝向感光鼓20的圆周面的非晶态硅层23向下倾斜, 前端的刮板刃731以有一些弹性变形的状态抵接在非晶态硅层23上。因 此随着感光鼓20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通过清洁辊72到达刮板刃731 的非晶态硅层23上,刮掉用清洁辊72没能去除的残留调色剂Tl。
用清洁辊72和清洁刮板73去除的非晶态硅层23上的残留调色剂 Tl,被导入清洁装置主体71内临时贮存,然后通过规定的输送装置的驱 动,回收到设置在装置主体ll (图l)内的图中省略的回收瓶中。
此外,感光鼓20、曝光装置40、显影装置50、清洁装置70例如可 以分别作为能够装拆的单元,作成整体插入式的处理插件(process cartridge)。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电结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在构成感光鼓20、曝光装置40、显影装置50、清洁装置70的各处理插 件中,分别设置有EEPROM (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例如是具有I2C (内部集成电路,Inter Integrated Circuit)方式的串行通 信接口的EEPROM,分别存储各处理插件的制造序列号、该处理插件的 种类或利用该处理插件进行图像形成的次数等有关各处理插件的各种信 息。
外部通信I/F部lll例如通过LAN (局域网)或USB (通用串行总 线,Universal Serial Bus)等传送通道110,与个人计算机等外部设备连 接,是用于与外部设备之间接收或发送通信信号的接口电路。外部通信 1/F部111把来自控制部100的数据转换成用外部设备可以接收的通信信 号,并且把例如图像数据等来自外部设备的通信信号转换成控制部100 可以处理的形式的数据。纸输送部120是输送纸机构,其包括搓纸辊122、 供纸通道123、对准辊对124以及出纸通道143等。
控制部100是控制电路,根据通过传送通道110从所连接的个人计 算机等外部设备向外部通信I/F部111发送的图像数据,控制纸输送部 120、带电辊30、带电辊用电源33、曝光装置40、显影装置50、显影用 交流电源531、显影用直流电源532、转印辊60、转印用直流电源632、清洁装置70和定影装置14的动作,进行图像形成。
控制部100例如包括CPU(中央处理器),执行规定的运算处理; 非易失性的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规定的控制程序;RAM (随机存 储器),临时存储数据;以及其外围电路等。控制部IOO例如通过执行 存储在ROM中的控制程序,控制纸输送部120、带电辊30、带电辊用电 源33、曝光装置40、显影装置50、显影用交流电源531、显影用直流电 源532、转印辊60、转印用直流电源632、清洁装置70和定影装置14 的动作。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控制部100例如通过执行存储在ROM中的 控制程序,具有作为图像数据获取部101、条形码检测部102、图像形成 条件设定部103、表存储部104、图像形成控制部105、引导部106以及 评价部107的功能。
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得通过原稿读取部802的读取动作得到的图 像数据以及由外部通信I/F部lll接收的来自外部设备的图像数据。
条形码检测部102检测在由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取的图像数据中 是否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检测是否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 是通过检测在该图像数据中有无表示条形码存在的指令来进行。在本实 施方式中,采取由白条和黑条构成的条形码,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 以适用于由不同的多种颜色的条构成的条形码。
当对纸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根据由图像 数据获取部101获取的图像数据,设定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应该注意的点是为了提高条形码的图像形成精度,预先设定 根据条形码的图像数据对纸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该图 像形成条件不同于根据条形码以外的图像数据对纸执行图像形成动作 (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了提高ANSI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的评价 结果,设定以下参数作为决定所述图像形成条件的参数(决定图像质量 的参数),即从所述显影用直流电源532输出的直流电压Vdcl (下面 称为显影偏压)、从所述显影用交流电源531输出的交流电压Vacl的频率(下面称为显影频率)以及按照从所述转印用直流电源632输出的直
流电压Vdc2从转印辊60流出的电流(下面称为转印电流)。
这些参数例如根据ANSI规定的条形码的印刷规格予以设定。艮卩, 该ANSI的评价项目例如包括调色剂喷溅(在不应该附着调色剂的部 分(白部分)也附着了调色剂的状态)、条的脱落(缺损)、条的光反 射率(与调色剂浓度成反比的参数)等。调色剂喷溅状况根据显影频率 或转印电流值而改变,通过增大显影频率或转印电流,可以抑制产生调 色剂喷溅。此外,条的脱落是因调色剂量少而造成的,所以通过增大显 影偏压(直流电压)或降低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可以抑制产生条的脱 落。此外,在白条的光反射率低(调色剂浓度高),产生覆盖(对应于 白纸部分的部位也附着上调色剂的现象)的情况下,通过减小显影偏压 或提高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来减小调色剂量,可以使光反射率变高(调 色剂浓度变低),相反,在黑条的光反射率高(调色剂浓度低)的情况 下,通过增加显影偏压或降低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来增加调色剂量,可 以使光反射率变低(调色剂浓度变高)。
此外,除了这些评价项目以外,例如还有对比度(黑条和白条的边 界部分(后述的图7B所示的箭头D、 E)的图像数据变化的大小)。通 过增大转印电流或增大显影频率、或者使显影偏压和感光鼓20的表面电 位的组合最佳化,可以提高对比度。
表存储部104 (图像形成条件存储部)以表形式预先存储所述图像 形成条件。图4是表示在表存储部104中存储的图像形成条件表的一个 例子的图。图4表示从所述图像形成条件的所述各参数中把显影频率和 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作为参数来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表。
在图4所示的表中,设定了三种图像形成条件,g口显影频率为Q!
(kHz)、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为^ (V)的图像形成条件(下面称为 图像形成条件l);显影频率为(a—3) kHz、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为
()6 +10) V的图像形成条件(下面称为图像形成条件2);以及显影频 率为(a —6) kHz、感光鼓20的表面电位为(/3 +20) V的图像形成条 件(下面称为图像形成条件3)。不过,图像形成条件不限于所述图像形 成条件1 3。其中对于根据条形码以外的通常的图像数据进行的图像形
26成动作,适合采用图像形成条件l。
当条形码键801被按下并接受了执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示
时,则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转移到条形码模式,开始执行后述的图
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条形码键801未被按下,即未接受执行图像形成条件 设定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则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在通常模式下把 适合通常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1设定为图像形成条件。
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在条形码模式中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 为当由条形码检测部102判断出在由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取的图像 数据中未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而且该图像数据是条形码以外的 图像数据(例如文本图像数据或照片图像数据)时,图像形成条件设定 部103读出存储在表存储部104中的图像形成条件表中的例如图像形成 条件l,把该图像形成条件1设定为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另一方面,当由条形码检测部102判断出由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 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 把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如下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把所述纸的被记录面划 分成存在条形码的第一范围和除此以外的第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图 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2或3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 一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 件,并且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1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二范围形成图像的 第二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艮P,如图5所示,当向箭头X的方向输送作为被记录介质的纸,在 该纸上从位置Ll的端部向位置L4的端部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 条件设定部103对于在从该纸上的位置Ll到位置L2的区域(用箭头A 表示的区域;相当于所述第二范围)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设定所 述图像形成条件l;对于在从位置L2到位置L3的区域(用箭头C表示 的区域;相当于所述第一范围)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设定所述图 像形成条件2或3;对于在从位置L3到位置L4的区域(用箭头B表示的区域;相当于所述第二范围)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数据,设定所述图 像形成条件l。
图像形成控制部105使图像形成部13按照由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 103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来执行图像形成动作。即,当由图像数据获取部 101获取的图像数据中不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图像形成控制部 105使图像形成部13按照所述图像形成条件1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此外,当由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 的图像数据时,图像形成控制部105使所述图像形成部13进行图5所示 的图像形成动作。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图像形成控制部105使所述图像形成部13 按照所述图像形成条件1来对向箭头X方向输送的纸上从位置Ll到位 置L2的区域(用箭头A表示的区域)进行图像形成动作,之后把所述 图像形成部13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从所述图像形成条 件1切换到图像形成条件2或3,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13按照所述图像 形成条件2或3来对从位置L2到位置L3的区域(用箭头C表示的区域) 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此后,把所述图像形成部13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 图像形成条件,再一次从所述图像形成条件2或3切换到图像形成条件1, 并使所述图像形成部13按照所述图像形成条件1来对从位置L3到位置 L4的区域(用箭头B表示的区域)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如果在由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 图像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图像形成控制部105的指示在纸上进行了图像 形成动作,则如图6所示,引导部106显示引导画面,引导用户让原稿 读取部802读取该纸的图像。
评价部107在显示所述引导画面后,对通过原稿读取部802的读取 动作获得的条形码的图像数据进行画质评价。图7A是在显示所述引导画 面后通过原稿读取部802的读取动作获得的条形码中的一部分条的放大 图。
如果在显示所述引导画面后由原稿读取部802进行读取动作,则对 于例如图7A所示的条形码能得到例如图7B所示的图像数据的曲线。评价部107根据图7B所示的曲线,对图7A所示的条形码的图像数据进行
画质评价(例如用得分表示)。
评价部107对于所述条形码的图像数据,进行有关所述调色剂喷溅、 条的脱落、黑条(黑带部分)的光反射率以及黑条和白条(白带部分) 的对比度评价。当分别表示所述各参数(调色剂喷溅、黑条的脱落、光 反射率和对比度)的评价值比预先规定的阈值大时,即,在调色剂喷溅 少于规定量、黑条的脱落少于规定状态、黑条的光反射率在适当范围内 以及在黑条和白条的边界部分的图像数据的变化大于规定值的状态下, 评价部107评价为形成了具有规定画质的条形码图像,另一方面,在不 是这种情况下,则评价为没有形成具有规定画质的条形码图像。
具体地说,评价部107例如把在条形码图像中的白带部分包含的黑 点状的图像图案数作为调色剂喷溅数进行统计,设定表示调色剂喷溅的 评价值,使所述统计值越大评价值越低。此外,评价部107例如把在条 形码图像中黑带部分包含的白点状的图像图案数作为黑条的脱落(缺损) 数进行统计,设定表示黑条的脱落的评价值,使所述统计值越大评价值 越低。
此外,评价部107例如设定条形码图像中的黑条光反射率的评价值, 或者设定表示黑条和白条的边界部分图像数据的浓度值之差(变化的大 小)的对比度值的评价值,使所述光反射率或对比度的值越接近预先设 定的适当范围的中心值,评价值越高,或越远离该适当范围的中心值, 评价值越低。
并且,评价部107根据这些评价值是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判断 是否形成了所述的具有规定画质的条形码图像。
如果由评价部107评价为没能够形成具有规定画质的条形码图像, 则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改变根据条形码区域的图像数据进行图 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如果由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改 变了图像形成条件,则图像形成控制部105使图像形成部13根据该改变 后的图像形成条件执行图像形成动作,引导部106显示引导画面,引导 用户让原稿读取部802读取通过所述图像形成动作得到的纸上的图像,评价部107在显示所述引导画面后对通过原稿读取部802的读取动作获
得的条形码图像数据,再一次进行画质评价。
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图像形成控制部105、引导部106及评价 部107反复执行所述处理, 一直到由评价部107评价为形成了具有规定 画质的条形码为止。由此从存储在表存储部104中的多个图像形成条件 中,设定最适合形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
图8是表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控制部100进行条形码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其中,关于图像形成条件,预先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l设定为初始设定。
首先,在条形码键801被按下(在步骤#101中为"是"),即通过 条形码键801接受执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若开始 键805被按下(在步骤#102中为"是"),则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 转移到条形码模式,由原稿读取部802开始读取原稿图像(步骤#103), 并转移到步骤#1,开始执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
另一方面,在条形码键801未被按下(在步骤#101中为"否"), 即条形码键801未接受执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示的情况下,若 开始键805被按下(在步骤#104中为"是"),则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 103作为通常模式,由原稿读取部802开始读取原稿图像(步骤#105), 并转移到的步骤#3,以适合通常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1执行图像形成。
其次,在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中,如果控制部100(图 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取到由原稿读取部802读取的图像数据(在步骤#1 中为"是"),则条形码检测部102判断在该图像数据中是否包含表示 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步骤#2),在不包含的情况下(在步骤#2中为"否"), 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103设定图像形成条件1,图像形成控制部105使图 像形成部13根据该图像形成条件1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3)。
另一方面,在步骤#2中,如果在图像数据获取部101获取的图像数 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在步骤#2中为"是"),则如图5中 所说明的那样,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把所述纸的被记录面划分成存在条形 码的第一范围(相当于图5的箭头C所示的区域)及除此以外的第二范
30围(相当于图5的箭头A、 B所示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
条件设定部103例如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2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一范围
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并且 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1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二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二图像
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步骤#4)。接着,图像形 成控制部105使所述图像形成部13按照在步骤#4中设定的图像形成条 件,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步骤#5)。
接着,控制部100 (引导部106)例如利用图6所示的引导画面引导 用户,使原稿读取部802读取由步骤#5的图像形成动作形成了图像的纸 上的图像(步骤#6)。此后,控制部100 (引导部106)例如对用户是否 按下开始键805等输入了复印指示进行判断(步骤#7),在判断出用户 未输入复印指示的情况下(在步骤#7中为"否"),再判断从开始引导 起是否经过了规定的时间(步骤#8)。
控制部100 (引导部106)在判断出从开始引导起经过了规定的时间 的情况下(在步骤#8中为"是"),终止一系列的处理,另一方面,在 判断出从开始引导起未经过规定的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8中为"否"), 返回到步骤#6的处理。
控制部100 (图像形成控制部105)如果判断出在经过所述规定的时 间之前由用户输入了复印指示(在步骤#7中为"是"),则使原稿读取 部802和图像形成部13按照最近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执行复印动作(步 骤#9)。
并且,控制部100 (评价部107)对于通过步骤#9的复印动作得到 的图像数据进行画质评价,并判断其评价值是否比所述阈值大(步骤 #10)。控制部100 (评价部107)如果判断出所述评价值在所述阈值以 下(在步骤#10中为"否"),则改变对条形码区域的图像形成条件(步 骤#11),并返回到步骤#6的处理,再一次执行步骤#6 步骤#10。控制 部100 (评价部107)如果判断出所述评价值比所述阈值大(在步骤#10 中为"是"),则结束一系列的处理。
评价部107在步骤#10中也可以例如把表示调色剂喷溅、条的脱落、光反射率以及对比度的各评价值分别与在每个评价项目中设置的阈值进
行比较,在所有的评价值都比各阈值大的情况下(在步骤#10中为"是"), 终止一系列的处理,或者可以在各评价值合计比预先设定的阈值大的情 况下(在步骤#10中为"是"),终止一系列的处理。
如上所述,设定了根据条形码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 像形成条件,使该图像形成条件与根据除了条形码以外的图像数据对纸 执行图像形成动作(通常的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不同,并 且当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在所述输送方 向上把所述纸的被记录面划分成存在条形码的第一范围和除此以外的第 二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2设定为根据在所述 第一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 件,把所述图像形成条件1设定为根据在所述第二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二 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所以可以进行适合形 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动作,并且在根据条形码以外的图像数据进行 图像形成动作的情况下,与采用根据条形码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 时的图像形成条件时相比,可以执行更适合形成条形码以外区域的图像 的图像形成动作。其结果,可以分别以适合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 以及适合条形码以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所以 可以形成优质的图像。
本发明也可以替代以上所述实施方式,或者在上述实施方式基础上 采用下述的变形方式。未必需要执行图9所示流程图中的步骤#6 步骤#11的处理,本
发明也包括仅执行一次设定适合形成条形码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及适合 形成条形码以外的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方 式,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得到提高条形码及条形码以外的图像的图像
形成精度的效果。但是进行所述步骤#6 步骤#11的处理,与仅执行一次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方式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条形码等的图 像形成精度。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纸作为被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但被记 录介质不限于纸,例如也包括基板等电子零件的表面、布、罐等。
32[3]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未必需要把1页划分成第一范围和除此以 外的第二范围,也可以对每1页图像数据判断是否包含条形码,对于不 包含条形码的页,把第一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图像形成条件,对于包含 条形码的页,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图像形成条件。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部,采用电子照相方法,在向规定的输送方向输送的被记录介质的被记录面上形成图像,所述电子照相方法是,利用调色剂使表示图像的静电潜影显影,获得调色剂像,并把该调色剂像进行转印来形成图像的方法;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图像数据;图像形成条件存储部,预先存储作为所述电子照相方法条件的、相互不同的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进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当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不包含表示条形码的数据时,设定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作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当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设定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作为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图像形成控制部,使所述图像形成部按照由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来执行基于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动作。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把所述被记录面划分 成存在条形码的第一范围和除此以外的第二范围,设定所述第二图像形 成条件作为根据在所述第一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一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 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设定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作为根据在所述 第二范围形成图像的第二图像数据来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 件。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交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交流电压的频率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交流电压的 频率值不同。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不同。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对所述显影辊施加的直流电压的值不 同。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调色剂显影;以及 转印辊,当与所述感光鼓一起夹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通过把与构 成显影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赋予 所述被记录介质,把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被记录介质上,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提供给所述转印辊的转印电流的值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提供给所述转印辊的转印电流的值不 同。
7.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记录介质是片状的薄片体,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原稿读取部,读取原稿的图像;引导部,引导用户将按照所述图像形成控制部的指示形成了图像的 薄片体提供给所述原稿读取部进行读取动作;以及评价部,对由所述引导部进行引导后通过所述原稿读取部的读取动 作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画质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没有从所述评价部得到规定的评价时, 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以提高所述评价部的评价。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交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交流电压的频率为互不相同的值,所述评价部对调色剂喷溅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调色剂喷溅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多,没 有从所述评价部得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把所 述交流电压的频率增大。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交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交流 电压的频率为互不相同的值,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 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 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交 流电压的频率。
10.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条的缺损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条的缺损状态比预先规定的状态 严重,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 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降低。
11.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为互不相同的值,所述评价部对构成所述条形码的条的光反射率进行评价,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光反射率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增大。
12.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鼓,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 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 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 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感光鼓的表面电位。
13.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直流电压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条的缺损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在因所述条的缺损状态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严重,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 述直流电压增大。
14.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直流电压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构成所述条形码的条的光反射率进行评价,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光反射率比预先规定的状态低,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直流电压降低。
15.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具有显影辊,该显影辊用于接受被提供的直流电压,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使在该感光鼓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显影,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直流电压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的所述直流电压。
16.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在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调色剂显影;以及 转印辊,当与所述感光鼓一起夹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通过把与构 成显影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赋予 所述被记录介质,产生转印电流,把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被记录介质 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转印 电流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对调色剂喷溅状态进行评价,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调色剂喷溅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多,没 有得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设定的所述转印电 流,使所述转印电流增大。
17.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部包括感光鼓,在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影通过调色剂显影;以及 转印辊,当与所述感光鼓一起夹持所述被记录介质时,通过把与构 成显影在所述感光鼓表面上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赋予 所述被记录介质,产生转印电流,把所述调色剂转印到所述被记录介质 上,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中分别设定的所述转印 电流的值互不相同,所述评价部评价对比度,该对比度表示相邻的不同颜色的两个条边 界部分的图像数据变化大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因所述对比度比预先规定的状态小,没 有得到所述规定的评价时,改变所述第二图像形成条件,使所述转印电 流增大。
1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多页图像数据,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对每1页所述图像数据,进行所述图像形 成条件设定处理。
1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指示接受部,接受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的指示, 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在由所述指示接受部接受了所述执行指示 的情况下,执行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设定处理,而在未由所述指示接受部接受所述执行指示的情况下,不管在由所述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 数据中是否包含表示条形码的数据,都设定所述第一图像形成条件作为 根据该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图像形成条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利用调色剂使表示图像的静电潜影显影,把获得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记录介质的被记录面上,形成图像;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图像数据;图像形成条件存储部,预先存储互不相同的第一图像形成条件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当由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中不包含表示条形码的数据时,把第一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当包含表示条形码的图像数据时,把第二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进行图像形成动作时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图像形成控制部,使图像形成部按照由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部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来执行基于由图像数据获取部获取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形成动作。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487995SQ20091000512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17日
发明者中野一成, 植村聪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