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249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电子照相术的图像形成设备,尤其涉 及一种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等的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中,为了如希望的那样再现与图 像信号相对应的浓度,通过充电部件使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感 光构件均匀带电。此外,通过曝光部件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 潜像,并且通过显影部件将静电潜像显影成调色剂图像。通过 转印部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上。
为了实施稳定的图像形成,通过显影部件以潜像电位所形 成的调色剂图像始终稳定是很重要的。此外,图像形成中的转 印特性和定影特性根据记录纸张的材质、表面特性或厚度等而 变化。
也就是说,为了稳定图像质量,对于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 控制要在图像承载构件上经过显影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条 件是很重要的。因此,有必要调整每一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
件。为此,已经提出了以下技术用于根据记录纸张的厚度切 换处理速度和显影高压的技术(日本特开(JP-A)2007-121906号 公报);以及用于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通过调整充电部件和显 影部件的高压来减少要经过显影的调色剂的量的技术(日本特 开2001-356536号公报)等。
此外,作为用于在连续运行期间通过抑制浓度波动来稳定 图像质量的技术,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利用预先设置的 定时和预定图案形成调色剂图像,然后检测感光构件或中间转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并且反馈由此得到的检测结果, 从而调整图像形成条件、充电部件的高压、曝光部件的光量、
显影部件的高压以及转印部件(日本特开2007-178928号公报)。
在这种技术中,在第一模式下,以预定间隔测量普通纸的 浓度波动,并且仅在不小于预定值的浓度波动的情况下,调整 第二模式的显影条件,其中在第二模式下,进行为厚纸所设置 的低速图像形成。
顺便提及,非图像部分(白纸部分)处的背景污染(雾化)、调 色剂图像的字符部分或格线部分处的干扰(扩散(scattering))、以 及在记录纸张上定影调色剂图像时的可定影性的差异成为导致 必需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材质)改变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条 件的因素。
在更换显影装置时形成测试图案,并且基于该测试图案, 校正显影装置的显影条件(日本特开2001-27838号公报)。
近年来,许多图像形成设备具有装订打印和骑马装订打印 等的制作打印物的功能,或者可与具有这种功能的设备相连接。 这种设备的打印量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其使用状况基本接 近整日的连续运^f于状态。
在制作装订打印物和小册子等的打印物的情况下,通过图 像形成设备打印由PC(个人计算机)等制作的打印用原稿。在打 印期间,用户在PC上的显影器驱动程序的操作面板上,与各原 稿页相对应地针对封面、章封面和中间封面等各自进行诸如普 通纸或涂布纸之类的纸张类型等的条件设置,以将打印作业(指 令)信息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
图像形成设备在针对每一 页适当切换记录纸张的类型的 同时,通过根据记录纸张信息连续切换图像形成条件来进行图 像形成。将这种图像形成模式称为混合(图像形成)模式。在混合模式下,期望当在普通纸上形成图像时和当在涂布 纸(厚纸)上形成图像时这两种情况下要施加于显影装置的A C 电压不同。
这样,在混合模式下,对于不同类型的记录纸张进行连续 (顺次)的图像形成,但是需要稳定混合模式下输出的图像的浓 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当在包括类型(材质)相互不 同的第一薄片和第二薄片的多个薄片上连续形成图像时能够抑 制图像浓度的波动的图像形成设备。
本发明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会导致连续作业 停工的情况下提高浓度和图像质量的稳定性的图像形成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
形成设备包括 感光构件;
图像形成站,其包括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感光构件进 行充电;曝光装置,用于使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后的所述感光 构件曝光;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调色剂对由所述曝光装置在所 述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偏压施加装置, 用于向所述显影装置施加包括DC电压和AC电压的显影偏压;
转印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感光构件转印至薄片
上;
设置装置,用于当在第一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 AC电压设置为第一AC电压,当在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薄片的 第二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不同于所述 第一AC电压的第二AC电压;执行装置,用于执行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测
试模式;
浓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测试模式下检测所述测试图像 的浓度;以及
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的输出,调整所述 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在包括所述第一薄片和所述 第二薄片的多个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 测试模式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一AC电压来形成第 一测试图像,然后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二AC电压来形 成第二测试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 形成设备包括
感光构件;
图像形成站,其包括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感光构件进 行充电;曝光装置,用于使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后的所述感光 构件曝光;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调色剂对由所述曝光装置在所 述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偏压施加装置, 用于向所述显影装置施加包括DC电压和AC电压的显影偏压;
转印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感光构件转印至薄片
上;
设置装置,用于当在第一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 AC电压设置为第一AC电压,当在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薄片的 第二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不同于所述 第一AC电压的第二AC电压;
执行装置,用于执行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测 试模式;浓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测试模式下检测所述测试图像 的浓度;以及
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的输出,调整所述
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在包括所述第一薄片和所述 第二薄片的多个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 测试模式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与所述第一AC电压相关联 的第三AC电压来形成第一测试图像,然后将所述AC电压设置 为所述第二AC电压来形成第二测试图像。
考虑到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说明,本发 明的这些目的、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 更明显。


图l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图; 图2是图l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感光鼓的层结构图; 图3是从PC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的打印信息的说明图; 图4是用于说明PC、图像形成控制器和引擎控制器之间的 关系的示意图5是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结构图6是示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反射光量(反射率)和调色 剂沉积量之间的关系的图7是示出调色剂浓度传感器的反射光量和记录纸张上的 反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8(A) 8(C)是示出图像形成条件的切换动作的序列的时 序图9是示出显影对比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图;图IO是示出连续图像形成的模型的示意图; 图ll是示出实施例l的流程图; 图12是图像形成条件的说明图13是示出用于获得显影对比度和中间部分或固化部分 处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的模型的示意图14是示出混合(图像形成)模式中的测试图像图案的示意
图15是示出形成单一记录纸张的打印物和两种记录纸张 的混合打印物的情况下的模型的示意图; 图16是示出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实施例3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测试图案的模型的示意图; 图19是示出中间浓度和显影对比度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20是示出两种记录纸张的显影条件和浓度信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考

本发明的实施例。图l是示出作为本发 明实施例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结构图。 实施例1
图l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作为图像承载构件的鼓式电 子照相感光构件l(以下称为感光鼓)。围绕感光鼓l,布置显影 装置3、光放电部件6、充电装置2和图像曝光部件11。此外,作 为转印部件,布置中间转印带12、 一次转印辊4、 二次转印辊8 和支承辊7。该图像形成设备还包括用于测量感光鼓1的表面电 位的表面电位传感器13和用于检测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的调 色剂图像的浓度的调色剂浓度传感器(浓度检测部件)IO。感光鼓l是使用非晶硅(a-Si)感光构件的非晶硅鼓,并且通 过采用抗磨性出色的非晶硅鼓延长感光鼓l的寿命。然而,感光 鼓1的类型不局限于非晶硅鼓,而且通常还可以使用 OPC(organic photoconductor,有才凡光导体)感光构件。
感光鼓1具有如图2所示的层结构,包括导电A1基底21和感 光层23,其中,感光层23布置在A1基底21之上并且主要由非晶 硅形成。在A1基底21和感光层23之间,布置非晶硅类型的电子 注入阻止层22,并且在感光层23上,布置非晶硅类型的表面层 24。
充电部件2将感光鼓1充电成预定电位,并且使用高压艙 (scorotron)型的电暈(corona)充电装置。光》文电部件6相对于感 光鼓1的转动方向布置在充电部件2的上游,并且光力丈电部件6 用作预曝光部件,即LED(发光二极管)阵列等的光放电曝光装 置。在本实施例中,光方文电的曝光量为4.0jiJ/cm2。
图像曝光部件1 l是用于根据图像信息在带电感光鼓1上写 (形成)静电潜像的激光曝光装置,并且采用BAZ(background area exposure,背景区域曝光)潜像形成系统。也就是说,使图 像部分之间的非图像部分(薄片间隔部分)和图像部分中的非图 像形成部分曝光。
通过偏压施加部件向显影装置3提供包括DC电压和AC电 压的叠加显影偏压,并且显影装置3是使用单一成分磁性调色剂 作为显影剂的跳跃显影系统。中间转印带12被设置在感光鼓1 之下,并且保持感光鼓l上所形成的且从感光鼓l顺次转印(一次 转印)至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图像。
布置二次转印辊8以在中间转印带12的调色剂图像承载面 侧与中间转印带12加压接触。将支承辊7布置在中间转印带12 的背面侧,从而4吏得支岸义辊7构成二次转印辊8的相对电极。中间转印带12围绕支承辊7和与驱动源(未示出)连接的支
撑辊14等的其它辊而延伸,并且通过支撑辊14驱动中间转印带 12。支承辊7设置有接触分离机构(未示出),并且在除对于记录 纸张的转印操作以外的期间,支承辊7可缩回到不与中间转印带 12接触的位置。
此外,当通过使用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在测试模式下测量 测试图案的浓度时,为了防止二次转印辊8上的调色剂沉积,使 二次转印辊8处于分离状态,以抑制由于二次转印辊8上不必要 的调色剂沉积所导致的背侧污染。
也就是说,当中间转印带12上的测试图案图像通过二次转 印位置时,进行二次转印辊8的分离操作来控制二次转印辊8 , 以使其不被调色剂污染,从而防止在重新开始打印动作时发生 对于记录纸张(薄片)的背侧污染。中间转印带12设置有用于去 除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2上的残留物的带清洁器 (未示出)。通过在聚酰亚胺、聚酯、聚丙烯或聚对苯二曱酸乙 二酯等树脂材料或各种橡胶中包含适量的碳黑等导电剂,形成 中间转印带12。中间转印带12具有105- 10"Qxcm的体积电阻率 和O.lmm的厚度。
作为支承辊7,使用EPDM(乙烯丙烯二烯(单体)三元共聚物) 橡胶辊,该EPDM橡胶辊具有由在金属芯材料的外周上形成的 内部发泡弹性层和通过涂覆弹性层所形成的外部导电层构成的 两层结构。由包含15~ 35wt.。/o分散其中的碳黑的半导体EPDM 发泡橡胶形成其它导电层。导电层具有0.5 1.5mm的厚度,并 控制导电层以使其具有7 ~ 10Q/口的表面电阻率。
通过在由金属芯材料和围绕金属芯材料固定的分散有碳 黑的发泡EPDM材料构成的芯层上经表层形成5 ~ 20fim厚的含 氟树脂材料的涂覆层,来制备二次转印辊8。金属芯材料和涂覆层之间的体积电阻率为104 ~ 105 Q x c m 。将二次转印之后的记录 纸张输送至定影装置(未示出),然后从定影装置将该记录纸张 排出至图像形成设备的外部。
相对感光鼓l布置表面电位传感器13,并且表面电位传感 器13是用于一企测感光鼓1的表面电位的表面电位;险测部件。相对 中间转印带12的支撑辊14布置调色剂浓度传感器10,并且调色
的浓度,而且还用作用于在浓度调整期间承载测试图像的图像 承载构件。将测试图像称为测试片、片图案、图案图像或片图 像等。
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测试图像,并且通过调色剂浓度传 感器10读取测试图像。基于所获得的浓度数据,相对根据对每 一记录纸张不同的显影高压的Vpp(峰间电压)所设置的目标浓 度值,来调整与浓度相对应的显影高压条件或图像曝光光量等 参数,从而对于每一记录纸张将该参数调整成适当的图像形成 条件。
对于普通纸或涂布纸等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该图像形成 设备采用不同的图像形成条件。例如,在涂布纸的情况下,与 普通纸相比,当出现雾化图像或者将测试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 上时的调色剂量过大时,容易出现字符部分或格线部分处的线 扩散。由于该原因,设置涂布纸的图像形成条件,使得能够抑 制扩散的出现。此外,二次转印辊8设置有控制部件,该控制部 件用于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和厚度可变地控制转印电压,并且 用于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适当地切换转印电压的设置。
接着,将说明该图像形成设备的图像形成处理。首先,当 通过与该图像形成设备连接的PC等接通启动开关时,执行预定 图像形成处理。在图像形成设备构成为打印机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通过PC 30进行各种设置,包括原稿大小、输出薄片的
数量和记录纸张大小的打印条件设置以及与打印用的各页相对
应的记录纸张的类型等的打印设置,并且将PC 30上的打印信息 发送至图像形成设备。
通过图4所示的图像形成控制器40处理从PC 30接收到的打 印信息。引擎控制器50基于来自图像形成控制器40的数据,控 制施加于图像曝光部件11 、充电装置2和显影装置3的高压以及 与原稿相对应的记录纸张的供应。由未示出的CPU(中央处理单 元)、RAM(随才几存取存储器)、R0M(只读存4诸器)和ASIC(专用 集成电路)等构成图像形成控制器40和引擎控制器50。
在图像形成控制器40中,光栅图像处理器(RIP)将从PC 30 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展开成位像。图像形成控制器40将位图 图像转换成由图像曝光部件ll根据图像信号进行光照射的与图 像信号数据相对应的图像曝光数据。此后,通过引擎控制器50 将图像曝光数据发送至图像曝光部件11的控制部,从而控制从 图像曝光部件ll输出的曝光光量。然后,图像曝光部件ll在感 光鼓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引擎控制器50的主控制部对与用作设置装置和执行装置 的引擎控制器50连接的各单元进行集中控制。与引擎控制器50 连接的单元的例子可以包括曝光控制部61、高压控制部62、调 色剂浓度传感器IO、表面电位传感器13以及薄片进给输送控制 部63。
高压控制部62包括充电高压控制部62a、显影高压控制部 62b和转印高压控制部62c。薄片进给输送控制部63对容纳在盒 中的多张记录纸张的进给和输送进行控制。
引擎控制器50的调整部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调整与要形 成的图像的浓度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参数。例如,调整部根据普通纸或涂布纸等记录纸张的类型,调整显影高压的AC电压等。 也就是说,通过按照期望适当地调整显影装置3的显影高压和图 像曝光部件ll的光量,从而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控制适合的调 色剂量,以使得不会发生由于记录纸张的类型不同而引起的字 符等的图像的雾化和扩散。
引擎控制器50的存储部是用于存储控制程序和各种数据 的RPM(remote print manager,远程打印管理器)或RAM,并且 该存储部存储图像形成期间所输出的记录纸张的类型、输出薄 片的数量以及与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相对应的测试图像 的浓度。
将LED(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10A和光电二极管等的 光接收元件10B安装到调色剂浓度传感器IO。来自发光元件10A 的照射光以角度e入射在要测量的对象B上,并且通过要测量的 对象B反射该照射光。光接收元件10 B以角度cp与要测量的对象B 相对,并且检测来自要测量的对象B的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 两者。在本实施例中,e和q^皮此相等,并且为30度。通过作为
接收元件10B来检测该光束。当在中间转印带12上形成有测试 图像时,隐藏调色剂图像所处的背景部分,以减少反射光量。
因此,随着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沉积量的增大,如图6所 示,反射光量逐渐下降。基于调色剂沉积量和反射光量之间的 这一关系,可以获得测试图像的浓度。
对于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中间转印带12上的调色剂沉积 量与转印和定影之后所获得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基本恒
定。通过如图7所示将调色剂沉积量和记录纸张上的调色剂浓度 之间的关系存储在引擎控制器50的存储部中,可以根据通过使 用测试图像测量出的调色剂沉积量来^^测各记录纸张的浓度的变化。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显影高压的AC电压 成分在普通纸的显影高压的AC电压成分和涂布纸的显影高压
的AC电压成分之间切换。此外,切换显影对比度电位(充电电 位VD和显影DC电压之间的电位差)和非图像部分电位(显影DC 电压和曝光部分电位VL之间的电位差)。
作为图像形成条件切换动作的例子,图8(A) 8(C)中示出 了序列模型。图8(A) 8(C)各自示出下面的状态在混合模式 下,按照普通纸、涂布纸和普通纸的顺序,对于每一页连续切 换图像形成条件。混合模式是指这样一种模式,在该模式下, 在一系列打印动作(图像形成作业)期间,在切换记录纸张的类 型的同时进行图像形成。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改 变图像形成条件,具体地为图像曝光装置的光量、显影高压DC 电压和Vpp(峰间电压)这三类4直。
如图8(A)所示,通过基于各打印页的纸张类型信息切换图 像曝光装置ll的曝光量来进行图像形成条件的切换。然后,如 图8(B)和8(C)所示,利用以薄片间隔切换的感光鼓l的电位位置 到达显影位置的时刻,切换显影D C电压和A C电压的V p p 。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张上时 的可转印性的差异,导致存在于中间转印带12上的非图像部分 区域中的雾化调色剂易于转印。此外,为了防止转印期间的调 色剂图像扩散,图像形成条件在普通纸的图像形成条件和涂布 纸的图像形成条件之间切换。在本实施例中,在与普通纸相比 具有较大厚度的厚纸的情况下,采用与针对涂布纸的图像形成 条件相同的图像形成条件。
顺便提及,通过切换针对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对调色剂量和调色剂浓度的控制不局限于普通纸和涂布纸的情况, 而且还可应用于包括针对各种类型的记录纸张的多个图像形成
条件的其它情况,其中,各种类型的记录纸张包括OHP(overhead projector,高射投影仪)薄片等的专用记录材料等。
图9示出这样一种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普通纸(P.P.)和涂 布纸(C.P.)各自的图像形成条件下所获得的固化部分(在固化部 分中,目标图像浓度处于最大水平)处的浓度以及半色调部分 (在半色调部分中,目标图像浓度处于中间水平)处的浓度,相 对于显影对比度(感光构件的非曝光部分电位和显影DC电压之 间的电位差)而改变。
在普通纸的情况下,要施加于显影装置的显影偏压,具体 地是显影高压的AC成分(AC电压)为Vpp=l.5kV。另一方面,在 涂布纸的情况下,显影高压的AC成分(AC电压)为Vpp=l .3kV。 在显影偏压AC电压的Vpp值不同的情况下,在固化部分和半色 调(中间浓度)部分处浓度相对于显影对比度的变化表现出不同 趋势。
因此,应该理解,即使在基于下面的测量结果校正图像形 成条件时,也不能进行高精度的调整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等, 通过在一种类型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像, 来测量普通纸或涂布纸的固化部分或半色调部分处的浓度变 化。
由于该原因,浓度变化相对于显影对比度的斜率在普通纸 和涂布纸之间不同,因此应该理解,不能通过根据一种类型的 记录纸张的浓度变化进行估计来校正另 一类型的记录纸张的图 像形成条件。
如图IO所示,在普通纸或涂布纸等单一记录纸张的连续图 像形成期间,在针对所输出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下,以预定间隔形成测试图像。基于测试图像的浓度的测量结果,进 行用于基于存储在引擎控制器50的存储部中的如图9所示的关 系信息来校正显影条件的控制。
在检测到在预定数量的输出薄片上形成测试图案期间对 于多种类型的记录纸张存在打印历史的情况下,如图IO所示, 采用用于在多个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像的控制部件。
通过使用这种控制部件,检测随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 件而改变的浓度波动的差,并且调整多个图像形成条件,从而 稳定混合模式下连续图像形成时的浓度和图像质量。
将参考图1 1所示的流程图具体说明测试图案的形成期间 的上述图像形成模式和图像形成条件切换控制。
在图ll中,首先,开始打印(步骤S1),紧挨在对第一图像
的打印之前(步骤S2),判断记录纸张的类型(步骤S3)。结果,根 据记录纸张的类型选择普通纸或涂布纸的图像形成条件(步骤 S4和S6)。
作为图像形成条件,通过切换曝光条件,根据记录纸张的 类型改变曝光部分电位VL、显影DC高压以及显影AC电压(第一 AC电压和第二AC电压)的Vpp值这三类值。此外,图ll的流程 图中所表示的针对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的附图标记与图 12中所表示的相同。
逐页进行图像形成条件的切换(步骤S5),并且在按照记录 纸张的类型切换图像形成条件的同时进行打印,直到输出薄片 的数量达到2000张为止,作为形成测试图案的定时(步骤S7)。 在继续打印直到连续输出2000张薄片的情况下,根据该定时形 成测试图案。
对于测试图案形成,基于2000张薄片的输出历史(步骤S8), 参考该输出历史判断输出是普通纸输出(步骤S9)还是涂布纸输出(步骤S16)。此外,还参考该输出历史判断是否以普通纸(第 一薄片)和涂布纸(第二薄片)的混合模式进行打印。基于这些判 断的结果,确定测试图案形成条件。
通过该控制,基于在之前2000张薄片的输出期间记录纸张 的输出历史,形成测试图案。也就是说,在4又为普通纸输出的 情况下,在针对普通纸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案(第 一 测 试图案)(步骤SIO)。在仅为涂布纸输出的情况下,在针对涂布 纸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案(第二测试图案)(步骤S17)。 在普通纸和涂布纸的混合模式输出的情况下,在针对普通纸和 涂布纸的两个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案。以图IO所示的方 式进行测试图案形成。
此后,基于测试图案的浓度检测结果(步骤S11和S18),计 算显影对比度的校正量(步骤S12和S19), /人而改变针对各记录 纸张的显影对比度条件。因此,执行图像形成条件的校正(步骤 S13和S20)。此后,复位计数器(步骤S14),并且重新开始打印(步 骤S15)。
在步骤S21,当存在混合模式下的输出历史时,在针对普 通纸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案(步骤S22)。基于测试图案 的浓度检测结果(步骤S 2 3),计算显影对比度的校正量(步骤 S24),并且改变针对各记录纸张的显影对比度条件。因此,执 行图像形成条件的校正(步骤S25)。
在针对涂布纸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案(步骤S 2 6)。 基于测试图案的浓度检测结果(步骤S 2 7),计算显影对比度的校 正量(步骤S28),并且改变针对各记录纸张的显影对比度条件。 因此,执行图像形成条件的校正(步骤S29)。此后,复位计数器 (步骤S14),并且重新开始打印(步骤S15)。
如上所述,以普通纸(模式)、涂布纸(模式)和混合模式切换的方式执行按预定数量的输出薄片所进行的针对测试图案的图像形成条件校正,不仅在单 一 记录纸张的输出条件下而且在混合模式下,都能够以稳定条件进行图像形成。
顺便提及,关于进行测试图案的图像形成的各个时间,用
于接触和分离支承辊7的各动作进行约250ms。 二次转印高压施加(未示出)的ON和OFF动作各自需要100ms。
因此,测试图案的图像形成和浓度检测动作不仅需要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而且还需要二次转印辊的接触和分离动作以及记录纸张在从盒起的进给路径和输送路径中的停止动作所需的时间。
特别地,为了在临时停止薄片间隔时间时进行测试图案图像形成和浓度测量控制,还需要图像形成和浓度测量控制前后的停止处理动作,从而调整动作的频繁增加成为导致生产率降低的因素。
需要考虑该测试图案形成时间、图像形成前后的打印停止动作以及重新开始动作来确保生产率。例如,当在连续图像形
成期间基于打印信息对于记录纸张的类型的每一改变不定期地进行测试图案形成时,还需要测试图案形成前后所进行的装置的动作,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动作的数量。
在本实施例中,每2000张薄片周期性地进行测试图案形成,以降低测试图案形成的频率,从而最小化在测试图案形成前后装置的停止和重新开始处理所需的时间。
如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那样,通过与可输出的记录纸张的类型相对应地考虑必要的测试图案形成时间,确保了混合模式下的生产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基于测试图像浓度的测量结果,将如图9所示的显影对比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存储在引擎控制器50中,然后与浓度变化相对应地适时计算显影对比度的校正量。顺便提及,测试图像浓度是指固化部分浓度和中间浓度(半色调部分浓度),其中,固化部分浓度和中间浓度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而变化,并且在改变显影对比度电位的情况下获得固化部分浓度和中间浓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显影DC电压和曝光量,进行显影
条件的调整,从而执行校正控制,以获得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所确定的浓度。
对于混合模式下在多个图像形成条件下所进行的测试图
案形成,如图14所示,可变地控制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所设置的显影AC电压,并且在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所设置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像。
在使多种类型的记录纸张经过交替连续图像形成的打印期间,在多个不同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条件的顺序可影响并减少向测试图像形成转变时的控制所需的时间。因此,期望从紧挨在测试图像形成之前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开始,形成测试图像。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提供这样一种控制部件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适时确定在连续图像形成期间基于经过打印的记录纸张的历史以预定间隔形成测试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条件。结果,即使在采用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的不同图像形成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
以上具体说明了实施例l,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实施例l。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还可以适当修改本实施例。
实施例2
在实施例l中,在形成测试图像的预定期间内的输出状态下,基于存储在引擎控制器50的存储部中的与记录纸张的类型有关的信息,以预定间隔选择用于形成测试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
由于该原因,仅基于预定期间内的打印信息确定测试图案形成条件,从而打印物的记录纸张信息影响测试图像形成。因此,在紧挨在普通纸测试图像形成之后形成涂布纸测试图 <象的情况下,涂布纸上的浓度可能偏离目标值。
例如,存在这样的情况在直到形成2000张测试图像为止的期间内,在普通纸上打印打印物A,随后在混合模式下继续打印打印物B。
在本实施例中,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在使用这两种类型的记录纸张之前,稳定多个图像形成条件,从而可以进行更加稳定的图像形成。
在本发明中,在下面的情况下,首先进行针对混合模式的控制基于包含在从图3所示的PC 30发出的打印信息中的记录纸张的类型信息,预先已知在输出薄片的数量达到2000张时,即使当不存在多种类型的记录纸张的输出历史时,也要继续执行混合模式。
下面,将参考示出流程图的图16说明本实施例。该流程图的内容与实施例l中所述的相似,因此<又-说明不同的部分。
首先,根据来自PC 30的打印指令,开始图像形成(步骤S1和S2)。此后,在连续输出期间,确认作为随后的打印指令,图像形成控制器40从PC 30是否接收到带有混合模式的打印信息(步骤S3)。通过添加步骤S3,可以判断在开始图像形成之后所接收到的打印信息中是否存在混合模式的预定。
此后,进行2000张薄片的输出(步骤S5),并且在步骤S6,在直到输出了 2000张薄片的时刻为止的输出期间不存在混合模式历史的情况下,确认是否存在混合模式的预定(步骤S4)。在步骤S4,在预定了混合模式的情况下,如图14所示,在
针对记录纸张的类型的多个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像(步
骤S9)。然后,通过检测浓度变化(步骤SIO),可以预先校正输出的多种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和其它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的浓度波动(步骤S11和S12)。因此,即使当进行随后预定混合模式下的打印物的打印时,也可以进行稳定的图像形成。此后,复位计数器(步骤S13),并且重新开始打印(步骤S14)。在没有预定混合模式的情况下,维持输出历史的图像形成条件(步骤S7),并且形成测试图像(步骤S8)。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预先包含在来自PC 30的打印信息中的记录纸张信息,可以始终稳定在混合模式下的图像形成条件。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中,当基于从PC 30接收到的打印信息的记录纸张信息在2000张薄片上形成测试图像时,如图14所示,在与记录纸张的类型相对应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测试图案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包含在打印信息中的记录纸张的类型以及打印数量信息进行判断和控制,还考虑针对每 一 类型的记录纸张的输出薄片数量的比。此外,优先稳定具有较大输出比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并且对于具有较小输出薄片数量的记录纸张,减少测试图案的数量以实现调色剂消耗量的降低和生产率的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下面的结构可以在图像形成设备的操作部上,或者在提供打印指令的PC 30的打印机驱动程序画面上,选择生产率优先模式和图像质量稳定优先模式。此外,仅在选择了生产率优先模式的情况下,操作图像形成设备。该控制流程大体类似于图16所示的控制流程,因此图17示出与本实施例相关联的控制流程的 一 部分。在本实施例中,在确认有混合模式的预定的情况下,通过基于打印信息计算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的输出薄片比,降低混合模式下对于具有较小输出比的记录纸张的测试图案的数量。
在图17的步骤S4,在确认有混合模式的预定的情况下,计算针对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的输出薄片比(步骤S41 ~ S45)。在步骤S46,在较小输出薄片数量的比小于10%的情况下,切换要在图16的步骤S9形成的每2000张薄片的测试图案。
也就是说,图18示出预定了普通纸和涂布纸的混合模式且涂布纸的输出比小于10%的情况下的测试图案。通过减少具有较小输出比的记录纸张的测试图案的数量(步骤S 4 7),可以缩短测试图像形成所需的时间,并且可以降低调色剂消耗量。
此外,对于在具有较大输出比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下所形成的测试图案,测量高浓度和中间浓度两者,从而高精度地进行浓度校正(步骤S48)。此外,对于具有较小输出比的记录纸张,测量具有中间浓度的测试图案的浓度变化,并且通过使用图19所示的中间浓度和显影对比度之间的关系,校正并稳定图像形成条件。
减少测试图案的数量的输出比的设置值不局限于10% ,还可以根据引擎的结构和稳定性适当改变该设置值。
实施例4
在实施例4中,选择实施例3中的生产率优先模式。基于如图18所示的中间浓度的浓度测量结果,对于具有较小输出薄片数量的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控制测试图^f象图案。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当具有较小输出比的记录纸张的浓度波动被判断为大时,也提供能够将控制切换成用于形成具有图14所示的高浓度
和中间浓度两者的测试图案的控制的控制部件。此外,即使在生产率优先模式下,在检测到不小于预定浓度值的浓度波动的 情况下,通过将生产率优先模式切换成图像质量稳定优先模式, 也不会导致出现大的浓度波动。
在实施例3中,进行控制,使得对于具有较小输出薄片数 量的记录纸张的测试图像,仅测量中间浓度,并且对于具有较 大输出薄片数量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测量高浓度部分 和中间浓度部分两者处的浓度波动。
即使当如图19所示显影高压的Vpp值不同时,实施例3的控
制结构相对于固化部分浓度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特性,因此实
施例3的控制结构在中间浓度特性变化的情况下是有效的部件。
然而,在下面的状况下,可能降低浓度控制的精度由于 显影装置3的连续输出薄片数量的增加和环境波动,导致如图9 所示,在固化部分和中间浓度部分处的浓度变化产生大的差异。
在本实施例中,在启动图像形成设备时,将与针对每一类 型的记录纸张的图像形成条件相对应地设置显影对比度的条件 下的每一图像形成条件的中间浓度值存储为初始值。此外,将 各图像形成条件之间的中间浓度的浓度差存储在引擎控制器50 的存储部中,作为普通纸和涂布纸之间的中间浓度的差。
在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中,在启动引擎时所进行的各 图像形成条件的调整控制中,将如图20所示的数据存储在引擎 控制器50的存储部中。也就是说,对于每一类型的记录纸张, 将显影对比度的值(CONTRAST)、固化部分浓度(S.D.)、中间浓 度(I.D.)以及普通纸和涂布纸的中间浓度之间的浓度差(D.D.)存 储在该存储部中。
作为图IO中的中间浓度测量(步骤S10)的结果,对于浓度的 初始差,导致出现不小于预定值的浓度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继续进行测试图像形成,并且使如图14所示在启动引擎时所测量出的显影对比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再次经过针对每 一 类型的 记录纸张的测量。
此后,通过下面的控制执行以预定间隔进行的测试图案形
成在该控制中,将图案切换成图14所示的图案,以停止生产
率优先模式而转移到稳定优先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通过调
色剂浓度传感器10检测到相对于初始中间浓度的差而言反射浓 度的浓度差为0.1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浓度波动大,因此执行 图13所示的浓度控制。
如上所述,即^f吏在生产率优先才莫式下,也可以通过在确i人 中间浓度(半色调浓度)的浓度波动之后适当地重新测量测试图 案浓度和显影对比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将生产率优先模式自动 切换成稳定优先模式,从而始终进行混合模式下的连续图像形 成。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公开的结构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 明不局限于所述的细节,并且本申请旨在覆盖在改良的目的或 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能出现的这类修改或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图像形成站,其包括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感光构件进行充电;曝光装置,用于使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后的所述感光构件曝光;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调色剂对由所述曝光装置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偏压施加装置,用于向所述显影装置施加包括DC电压和AC电压的显影偏压;转印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感光构件转印至薄片上;设置装置,用于当在第一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第一AC电压,当在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薄片的第二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不同于所述第一AC电压的第二AC电压;执行装置,用于执行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测试模式;浓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测试模式下检测所述测试图像的浓度;以及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的输出,调整所述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在包括所述第一薄片和所述第二薄片的多个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一AC电压来形成第一测试图像,然后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二AC电压来形成第二测试图像。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AC电压和所述第二AC电压的峰间电压不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作业期间,所述第 一 薄片上的图像形成速度和所述第二 薄片上的图像形成速度彼此相等。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迷第一薄片是普通纸,所述第二薄片是涂布纸。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 紧挨在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之前进行所述第 一 薄片上的图像形成 时,所述执行装置在所述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从而首 先在保持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一AC电压的情况下形成 所述第 一 测试图像,然后通过将所述A C电压改变成所述第二 AC电压形成所述第二测试图像。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 紧挨在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之前进行所述第二薄片上的图像形成 时,所述执行装置在所述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从而首 先在保持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二AC电压的情况下形成 所述第二测试图像,然后通过将所述A C电压改变成所述第一 AC电压形成所述第一测试图像。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 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仅在多个所述第一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形 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时,形成所述第 一 测试图像, 而不形成所述第二测试图像,以及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仅在多个所述第二薄片上连续进行 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时,形成所述第二测试 图像,而不形成所述第一测试图像。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构件,其中,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 述感光构件一次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并且将一次转印 后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二次转印至所述薄片上,以及其中,设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以检测被转印至所述中间转 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9.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感光构件;图像形成站,其包括充电装置,用于对所述感光构件进 行充电;曝光装置,用于使由所述充电装置充电后的所述感光 构件曝光;显影装置,用于利用调色剂对由所述曝光装置在所 述感光构件上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及偏压施加装置, 用于向所述显影装置施加包括DC电压和AC电压的显影偏压;转印装置,用于将调色剂图像从所述感光构件转印至薄片上;设置装置,用于当在第一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 AC电压设置为第一AC电压,当在类型不同于所述第一薄片的 第二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所述A C电压设置为不同于所述 第一AC电压的第二AC电压;执行装置,用于执行在所述感光构件上形成测试图像的测 试模式;浓度检测装置,用于在所述测试模式下检测所述测试图像 的浓度;以及调整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的输出,调整所述 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在包括所述第一薄片和所述 第二薄片的多个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 测试模式时,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与所述第一AC电压相关联 的第三AC电压来形成第一测试图像,然后将所述AC电压设置 为所述第二AC电压来形成第二测试图像。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AC电压和所述第二AC电压的峰间电压不同。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 于,在所述作业期间,所述第一薄片上的图像形成速度和所述 第二薄片上的图像形成速度彼此相等。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薄片是普通纸,所述第二薄片是涂布纸。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紧挨在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之前进行所述第 一 薄片上的图像形 成时,所述执行装置在所述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从而 首先在保持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一AC电压的情况下形 成所述第一测试图像,然后通过将所述AC电压改变成所述第二 AC电压形成所述第二测试图像。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紧挨在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之前进行所述第二薄片上的图像形 成时,所述执行装置在所述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从而 首先在保持将所述AC电压设置为所述第二AC电压的情况下形 成所述第二测试图像,然后通过将所述AC电压改变成所述第一 AC电压形成所述第一测试图像。
15.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仅在多个所述第一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 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时,形成所述第 一 测试图像, 而不形成所述第二测试图像,以及当所述执行装置在用于仅在多个所述第二薄片上连续进行 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所述测试模式时,形成所述第二观'J试 图像,而不形成所述第一测试图像。
16.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构件,其中,将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 述感光构件一次转印至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上,并且将一次转印 后的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构件二次转印至所述薄片上, 以及其中,设置所述浓度检测装置以检测被转印至所述中间转 印构件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
全文摘要
一种图像形成设备包括感光构件;图像形成站,包括充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及施加包括AC电压的显影偏压的偏压施加装置;转印装置;设置装置,当在第一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AC电压设置为第一AC电压,当在类型不同于第一薄片的第二薄片上进行图像形成时将AC电压设置为不同于第一AC电压的第二AC电压;执行装置,执行测试模式;浓度检测装置,检测测试图像的浓度;及调整装置,根据浓度检测装置的输出调整图像形成站的图像形成条件。当执行装置在用于在包括第一和第二薄片的多个薄片上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的作业期间执行测试模式时,将AC电压设置为第一AC电压形成第一测试图像,然后将AC电压设置为第二AC电压形成第二测试图像。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676811SQ20091017391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北岛健一郎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