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12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蓝相液晶的液晶显
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由于具有低电压操作、无辐射线散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近 年来被视为显示装置发展的主流。已知液晶显示装置一般使用向列(nematic)液晶变化穿 透光的偏光方向或偏光状态,并利用偏光板等将此变化转换成明暗对比以进行显示,因此 所需的应答时间较长。 另一方面,蓝相(blue phase)液晶材料的应答时间短,其存在开始受到重视。蓝 相是一种介于等向状态(isotropic)以及胆固醇(cholesteric)相之间的液晶相。蓝相本 身又可分为三种不同相,分别为第一蓝相(BPI)、第二蓝相(BPII)与第三蓝相(BPIII),其 中存在的温度最高的第三蓝相是无定型(amorphous)结构,而第一蓝相液晶与第二蓝相液 晶为立方体(cubic)结构。请参考图la至图ld,图la与图lb分别为第一蓝相液晶的晶格 结构示意图与向错线(disclination line)示意图,而图lc与图Id分别为第二蓝相液晶 的晶格结构示意图与向错线示意图。 如图la与图lb所示,第一蓝相液晶与第二蓝相液晶所构成结构的基本单元为 双扭转圆柱状结构(double twist cylinder, DTC) 10,即双扭转圆柱管在空间中会互相 垂直排列。相较之下,第一蓝相液晶是体心立方结构(body-centered cubic, BCC),而第 二蓝相液晶则是简单立方结构(simplecubic, SC)。第一蓝相液晶与第二蓝相液晶的向 错线12如图lc与图ld所示。不同于向列型液晶、层列型(smectic)液晶与等向型液 晶等其它液晶相,第一蓝相液晶与第二蓝相液晶通常在偏光显微镜下会显示许多小板状 (platelettexture)的彩色图形。 但是,蓝相液晶的结构相当不稳定,导致其存在的温度范围非常狭窄,大约只有 rc左右的温度区间,因此蓝相液晶不易应用于一般装置之中。为了使蓝相液晶的操作温度 范围扩大,已知方法会添加反应型单体(reactivemonomer)或利用配方的改变而形成光硬 化的高分子稳定化蓝相液晶(polymerstabilized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使蓝相状 态趋于稳定。 请参考图2,图2为已知形成高分子稳定化蓝相液晶的方法示意图。如图2所示, 首先将蓝相液晶30设置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2与彩色滤光片基板24之间。相对于一 般的向列型液晶与层列型具有光学异向(optically anisotropic)的特性,在形成高分子 稳定化蓝相液晶之前,蓝相液晶30可具有光学等向(optically isotropic)的性质,也就 是说蓝相液晶30几乎不具有双折射(birefringence)特性。但此时,蓝相液晶30仅能存 在于很窄小的温度范围内,不利于实际的产品应用。为了扩大蓝相液晶的温度范围,已知方 法在蓝相液晶30中加入少量的反应型单体28与光起始剂26,并在蓝相液晶30的温度范围 内照射紫外光进行聚合反应,使高分子32聚合在向错在线,产生如凝胶结构的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34。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34的蓝相状态可以存在于6(TC的温度范 围中。 理想情况下,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34在未施加电场时,应该要呈现出光学 等向性。然而实际上,已知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34在未加电压时无法呈现完美的 光学等向性,即双折射率大于零(An = n//-ru> 0),所以往往造成暗态漏光(dark state light leakage)的问题,导致显示装置的对比度(contrast ratio)下降。请参考图3,图3 为已知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操作电压与穿透率的关系示意图。如图3所示,已知 蓝相液晶显示器均利用横向电场方式驱动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当施加的操作电压 为零时,即并未在液晶上施加任何电压差时,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仍具有约0. 6%的 穿透率,导致暗态漏光的问题,并且使得对比度仅能达到2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可以有效改善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 相液晶的暗态漏光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垂直电极、第二垂 直电极、第一像素电极、第一对向电极与液晶层。第二基板相对位于第一基板设置,液晶层 则位于第一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液晶层包括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第一垂直电极 位于第一基板的内侧而面对第二基板。第二垂直电极位于第二基板的内侧而面对第一垂直 电极,其中第二垂直电极与第一垂直电极具有不同电位形成垂直电场,垂直于第一基板与 第二基板。第一像素电极位于第一基板的内侧而面对第二基板。第一对向电极位于第一基 板的内侧,其中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对向电极具有不同电位。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对向电 极提供横向电场,平行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垂直电极、第二
垂直电极、第一像素电极、第一对向电极、第二像素电极、第二对向电极与液晶层。第二基板
相对位于第一基板设置,液晶层则位于第一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液晶层包括高分子稳定
化正型蓝相液晶。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对向电极均位于第一基板的内侧而面对第二基板,
其中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对向电极具有不同电位。第一像素电极与第一对向电极提供横向
电场,平行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表面。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二对向电极均位于第二基板
的内侧而面对第一基板。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二对向电极具有不同电位,且横向电场包括由
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二对向电极所形成的电场。其中第二像素电极对应于第一对向电极而设
置,第二对向电极对应于第一像素电极而设置,第二像素电极与第一对向电极,以及第二对
向电极与第一像素电极分别形成垂直电场,垂直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 据此,本发明可以利用至少一对电极提供横向电场,用以驱动高分子稳定化正型
蓝相液晶而增加光线穿透率,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并且利用至少一对电极提供垂直
电场,用以补偿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光学等向性,使得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
晶在未施加横向电场时可以具有极佳的光学等向性,有效减少暗态漏光现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la与图lb分别为第一蓝相液晶的晶格结构示意图与向错线示意图。 图lc与图ld分别为第二蓝相液晶的晶格结构示意图与向错线示意图。 图2为已知形成高分子稳定化蓝相液晶的方式示意图。 图3为已知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操作电压与穿透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驱动方式。 图5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穿透率分布与电力线分布示意图。 图6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暗态下的垂直电压差与穿透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7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横向电压差与穿透率的关系示意图。 图8至图10分别为本发明第二至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及其驱动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双扭转圆柱状结构 12:向错线 22、 122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24、124 :彩色滤光片基板 26 :光起始剂 28 :反应型单体 30 :蓝相液晶 32 :高分子 34 :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 100、200、300、400 :液晶显示装置 102 :第一透明基板 104 :第一垂直电极 106、206、306、406 :第一像素电极 108、208、308、408 :第一对向电极 IIO:液晶层 112:第二透明基板 114:第二垂直电极 130 :彩色滤光层 216、316、416 :第二像素电极 218、318、418 :第二对向电极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利用双边电极的设计,使液晶胞内可产生横向电场及垂直电场。其中,横向 电场用于使液晶胞显示良好的亮态,垂直电场用于使液晶胞显示良好的暗态。下文依本发 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特举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 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而结构运作的描述非用以限制其执行的顺序,任何由元件重新 组合的结构,所产生具有均等功效的装置,均为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其中附图仅以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其 驱动方式,但实际结构与驱动方式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 置100,例如可包括第一透明基板102、第二透明基板112、彩色滤光层130、第一垂直电极 104、第二垂直电极114、第一像素电极106、第一对向电极108与液晶层110。第二透明基 板112相对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02设置,而液晶层110位于第一与第二透明基板112之 间。在本发明中,液晶层IIO例如可包括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更具体地说,液晶 层110的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在未施加横向电场时倾向于呈现接近光学等向性, 而在施加横向电场后则倾向于呈现光学异向性。再者,本发明所述的各电极可视产品需 求而包括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等透明导电材料,或聚二氧乙基塞吩(poly(3, 4-ethylenedioxythiophene) , PED0T)等导电高分子,但不限于此,本发明的电极实际上可 以包含任何具有良好导电性的材料。 第一垂直电极104、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均可位于第一透明基板 102的内侧而面对第二透明基板112。此外,第一透明基板102上可另包括扫描线、栅极绝 缘层、沟道层、数据线、漏极电极与保护层等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与相 关电路结构(图未示)。据此,第一透明基板102、第一垂直电极104、第一像素电极106、第 一对向电极108与位于第一透明基板102上的TFT及相关电路可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 122。 第二垂直电极114位于第二透明基板112的内侧而面对第一垂直电极104,例如可 包括面状导电层而跨越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第二透明基板112上可另 包括黑色矩阵(black matrix, BM,图未示),以定义出相对应于像素区域的面积,并且遮蔽 位于显示区域以外的部分,避免侧边漏光。据此,第二透明基板112、彩色滤光层130、第二 垂直电极114与位于第二透明基板112上的BM可形成彩色滤光片基板124。在变化实施例 中,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彩色滤光层130与黑色矩阵也可形成在第一透明基板102, 同样可达到滤光的效果。在液晶显示装置IOO运作时,第二垂直电极114上也可持续提供 固定的电位,例如可提供正值的电位,而不需利用薄膜晶体管针对个别像素区域而进行信 号的切换,例如第二垂直电极114可为共同电极。因此,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彩色滤光片基 板124中可不需设置薄膜晶体管阵列,具有较轻便的结构、较简易的工艺与较简单的操作 方式。此外,第一对向电极108,具有跟第二垂直电极不同的电位,例如可提供负值的电位, 但不限于此。 由于第二垂直电极114与第一垂直电极104具有不同电位,第二垂直电极114与 第一垂直电极104之间可以形成垂直电场,本发明所谓的垂直电场则是垂直于第一透明基 板102与第二透明基板112,用以补偿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光学等向性,使得高分 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在未施加横向电场时可以具有极佳的光学等向性,有效减少暗态漏 光现象。 在液晶显示装置100运作时,第一对向电极108不需利用薄膜晶体管针对个别像 素区域而进行信号的切换,例如第一对向电极108可为共同电极,但不限于此。更具体地 说,第一垂直电极104可包括面状导电层,位于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的外 侧而跨越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例如可提供负值的电位,但不限于此。第
7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可位于第二垂直电极114与第一垂直电极104之间, 且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较佳是与液晶层110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间距, 例如由同一层导电层经图案化工艺所形成。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可分别 包括指状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其中,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具有不同电 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分别提供负值的电位与正值的电位。 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可以提供横向电场,故液晶显示装置100 可具有共同平面切换(in-plane switch, IPS)模式的横向电场。请一并参考图4与图5,图 5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穿透率分布与电力线分布示意图。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 一对向电极108形成的横向电场可平行于第一透明基板102与第二透明基板112,用以驱动 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而增加光线穿透率,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其中,液晶显示 装置100可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122的TFT来控制第一像素电极106的导通与否,并 控制第一像素电极106所需的电压大小,进而控制各像素区域显示出所需的亮度与色彩。
根据图4的电极位置与施加电压可知,本发明的横向电场事实上不限于仅包括第 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之间的电场作用。例如,在变化实施例中,当第一像素 电极106的电位与第一垂直电极104的电位不同时,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垂直电极104 之间也可以贡献部分的横向电场。另外,本发明的垂直电场也不限于仅包括第一垂直电极 104与第二垂直电极114之间的电场作用。例如,当第一像素电极106或第一对向电极108 的电位与第二垂直电极114的电位不同时,第一像素电极106或第一对向电极108与第二 垂直电极114之间也可以贡献部分的垂直电场。因此整体而言,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IOO 实可提供更佳的显示效果。 如图5所示,在电力线越平缓的部分,即主要由横向电场作用的部分,高分子稳定 化正型蓝相液晶倾向于呈现光学异向性,因此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具有越高的光线 穿透率,显示出亮态。相对地,当无横向电场作用时,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倾向于呈 现光学等向性,因此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具有越低的光线穿透率,而显示出暗态。
请参阅图6,图6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在暗态下的垂直电压差与穿透率的关 系示意图,其中横坐标显示的是第一垂直电极104与第二垂直电极114之间的垂直电压差, 而纵坐标显示的是液晶层110的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对应穿透率。在不提供横向 电场时,液晶显示装置IOO理想上应该呈现暗态,即光线穿透率趋近于零。实际上如图6所 示,若第一垂直电极104与第二垂直电极114之间不具有垂直电压差,则高分子稳定化正型 蓝相液晶仍会具有约0. 65%的光线穿透率,导致漏光现象。当第一垂直电极104与第二垂 直电极114间的垂直电压差越大,垂直电场即随之增加,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会具 有更好的光学等向性,而光线穿透率则随之降低,减少漏光现象。当第一垂直电极104与第 二垂直电极114间的垂直电压差接近80伏特(voltage)左右时,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 晶的光线穿透率甚至可以降至0. 05%以下,呈现出极佳的光学等向性,同时将对比度由23 提升至302。 图7为图4的液晶显示装置100的横向电压差与穿透率的关系示意图,其中横坐 标显示的是第一像素电极106与第一对向电极108之间的横向电压差,纵坐标显示的是液 晶层110的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对应穿透率。图7中包括4条曲线,分别显示的 是第一垂直电极104与第二垂直电极114之间的垂直电压差为0伏特、4Q伏特、6Q伏特与80伏特时的状况。根据实际操作情况的量测数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IOO在横向电压 差为0伏特至80伏特的范围内均可呈现出理想的对应穿透率。尤其如图7所示,在横向电 压差趋近于O伏特时,垂直电场可以有效地减少暗态漏光的问题,使得对比度可以提升约 27%。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与驱动方式,本发明主要利用双边电极的设计,使液 晶胞内可产生横向电场及垂直电场,有效控制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穿透率,因此 不需局限于前述结构。请参照图8至图10,图8至图10分别为本发明第二至第四较佳实施 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及其驱动方式。附图中相同的元件或部位沿用相同的符号 来表示。其中,第二至第四较佳实施例均可具有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第一透明基板102、第 二透明基板112、彩色滤光层130、与液晶层IIO,其相似处不再赘述。 如图8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本实施例 具有双层平面切换(in-plane switching, IPS)模式的横向电场,即第二实施例可不具有前 述的第一垂直电极104与第二垂直电极114,而是在彩色滤光片基板224中另包括第二像 素电极216与第二对向电极218。第二像素电极216与第二对向电极218均位于第二基板 112的内侧而面对第一基板102。第二像素电极216与第二对向电极218较佳是与液晶层 110间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间距,例如第二像素电极216与第二对向电极218可分别包括指状 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此外,第二像素电极216相对于第一对向电极208设置,而第二对 向电极218相对于第一像素电极206设置,可分别提供相对地垂直电场。
在液晶显示装置200运作时,第一对向电极208与第二对向电极218可分别持续 提供固定的电位,例如在本实施例的第一对向电极208与第二对向电极218均可提供正值 的电位,而不需利用薄膜晶体管针对个别像素区域而进行信号的切换,但不限于此。液晶显 示装置200可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22的TFT来控制第一像素电极206的导通与否,且 彩色滤光片基板224中也可另包括TFT来控制第二像素电极216的导通与否。当导通时, 第一像素电极206与第二像素电极216例如均可提供负值的电位。 第二对向电极218对应于第一像素电极206而设置,且第二像素电极216对应于 第一对向电极208而设置。由于第二对向电极218与第一像素电极206具有不同电位,且 第一对向电极208与第二像素电极216具有不同电位,第二像素电极216与第一对向电极 208之间,以及第二对向电极218与第一像素电极206之间可分别形成垂直电场。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像素电极206与第一对向电极208可具有不同电位,且第二像 素电极216与第二对向电极218也可具有不同电位,第一像素电极206与第一对向电极208 之间,以及第二像素电极216与第二对向电极218之间可分别形成横向电场。因此,双边电 极的设计也可同时增加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穿透率。 如图9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本实施例 具有边缘场切换(fringe field switch, FFS)模式的横向电场,即第三实施例的彩色滤光 片基板324中另包括第二像素电极316与第二对向电极318。第二像素电极316与第二对 向电极318均位于第二基板112的内侧而面对第一基板102,且第二像素电极316与第二对 向电极318可位于第二垂直电极314与第一垂直电极304之间。第二像素电极316与第二 对向电极318例如可分别包括指状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第一垂直电极304、第一对向电 极308与第二对向电极318例如均可提供正值的电位,第二垂直电极314例如可提供负值的电位,而不需利用薄膜晶体管针对个别像素区域而进行信号的切换。液晶显示装置300 可通过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322的TFT来控制第一像素电极306的导通与否,且彩色滤光 片基板324中也可另包括TFT来控制第二像素电极316的导通与否。 第一垂直电极304与第二垂直电极314之间,第二像素电极316与第一对向电极 308之间,以及第二对向电极318与第一像素电极306之间可分别形成垂直电场,而第一垂 直电极304与第一对向电极308之间,第二垂直电极314与第二对向电极318之间,第一像 素电极306与第一对向电极308之间,以及第二像素电极316与第二对向电极318之间可 分别形成横向电场。 如图IO所示,第四较佳实施例与第三较佳实施例同样可具有FFS模式的横向电 场,两实施例的主要差别之一在于第一垂直电极404、第二垂直电极414、第一像素电极 406、第一对向电极408、第二像素电极416与第二对向电极418的电压。液晶显示装置400 的第一对向电极408与第二对向电极418的电位例如均为零。第一垂直电极404与第一像 素电极406的电位可以均为正值,且第一垂直电极404的电位小于第一像素电极406的电 位,例如第一垂直电极404的电位与第一像素电极406的电位分别为5伏特与IO伏特。第 二垂直电极414与第二像素电极416的电位可以均为负值,且第二垂直电极414的电位大 于第二像素电极416的电位,例如第二垂直电极414的电位与第二像素电极416的电位分 别为-5伏特与-10伏特。 如此一来,第一垂直电极404与第二垂直电极414之间,第二像素电极416与第一 对向电极408之间,以及第二对向电极418与第一像素电极406之间同样可分别形成垂直 电场,而第一垂直电极404与第一对向电极408之间,第二垂直电极414与第二对向电极 418之间,第一像素电极406与第一对向电极408之间,以及第二像素电极416与第二对向 电极418之间同样可分别形成横向电场。 再者,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结构与驱动方式均不需受前述实施例所局限,例如在其 它实施例中,第一垂直电极、第二垂直电极、第一像素电极、第一对向电极、第二像素电极与 第二对向电极的电压、形状或位置均可视产品需求而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利用电极结构的设计可造成垂直电场及横向电场,以补偿高分 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光学等向性。随着垂直电场的增加,暗态漏光的情况减少,同时提 升对比度。据此,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既可具有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高速应答 性与较广应用温度的优点,且可以减少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的暗态漏光问题,提供 良好的对比度,因此可以有效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 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10
权利要求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对位于该第一基板设置;一第一垂直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二基板;一第二垂直电极,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一垂直电极,其中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垂直电极具有不同电位形成一垂直电场,垂直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一第一像素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二基板;一第一对向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内侧,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具有不同电位,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提供一横向电场,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以及一液晶层,位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液晶层包括一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位于 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垂直电极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分别 包括一指状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垂直电极与该第二垂直电极分别 包括一面状导电层。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电 位均为负值,而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的电位均为正值。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包括 一第二像素电极,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一基板;以及 一第二对向电极,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一基板,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具有不同电位,且该横向电场包括由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所 形成的电场。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位于 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垂直电极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分别 包括一指状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对向电极对应于该第一像素电极 而设置,且该第二对向电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具有不同电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对向电极对应于该第二像素电 极而设置,且该第一对向电极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具有不同电位。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垂直电极、该第一对向电极与 该第二对向电极的电位均为正值,而该第二垂直电极、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像素电极 的电位均为负值。
12.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与该第二对向电极的电位均为零。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电位均为正值,且该第一垂直电极的电位小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电位。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 电位均为负值,且该第二垂直电极的电位大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电位。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对向电极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内 侧而面对该第一基板。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垂直电极、该第一垂直电极、该 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分别包括一指状电极。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彼 此相邻交错,而该第一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彼此相邻交错。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横向电场包括由该第一垂直电极与 该第一像素电极所形成的电场,以及由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所形成的电场。
19. 根据权利要求18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 的电位均为正值,而该第二垂直电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的电位均为负值。
20. —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一第一基板;一第二基板,相对位于该第一基板设置;一第一像素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二基板;一第一对向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的内侧,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具 有不同电位,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提供一横向电场,平行于该第一基板与该 第二基板的表面;一第二像素电极,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一基板;一第二对向电极,位于该第二基板的内侧而面对该第一基板,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 二对向电极具有不同电位,且该横向电场包括由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所形成 的电场,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对应于该第一对向电极而设置,该第二对向电极对应于该第一像 素电极而设置,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以及该第二对向电极与该第一像素电极分别形成一垂直电场,垂直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 基板;以及一液晶层,位于该第一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液晶层包括一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曰曰曰o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一对向电极分 别包括一指状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二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分 别包括一指状电极,且彼此相邻交错。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与该第二像素电极的 电位均为负值,而该第一对向电极与该第二对向电极的电位均为正值。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蓝相液晶的液晶显示装置。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复数个电极,本发明可以利用至少一对电极设置在蓝相液晶的一侧来提供横向电场,用以驱动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而增加光线穿透率,控制液晶显示装置的亮态,并且利用至少一对电极分别设置在蓝相液晶的相对两侧来提供垂直电场,使得高分子稳定化正型蓝相液晶在暗态时可以具有极佳的光学等向性,有效减少暗态漏光现象。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726953SQ20091026191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1日
发明者蔡正晔, 陈伯纶, 黄泰翔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