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21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
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
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IF),初
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先后发布了1.0,1. 1,2.0及3.0等版本,而
USB的传输速率也在逐渐地得到提高。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人们仍然在不断
努力地提高USB的传输速率,目前已经有一种可传输光信号以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的USB
连接器,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1月14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345358A
号所揭示的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
的导电端子以及设在绝缘本体上并用以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装置。光纤装置包括嵌入式
透镜以及与透镜光耦合的光纤,该连接器的光纤装置在绝缘本体上固定不动,当该连接器
与同样带有光纤装置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光纤装置可提供光信号传输功能。然而,由于
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在制造时难免会使得两光纤装置存在尺寸配合公差,且当该配合公差
较大时将会严重影响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光信号的传输功能。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改良结构的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光纤装置对接可靠的连接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
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用以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
有收容槽以及向前突伸的定位柱,所述光纤装置包括在收容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基座以
及设在基座上的光纤,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夹持在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
前端抵持在基座的后方,所述弹簧的后端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定位柱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该连接器与带有光纤装置的
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该连接器的光纤装置可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沿前后方向滑动,从而调
整光纤装置的前后距离以确保与对接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对接可靠,另外,由于弹簧的后
端固定在定位柱上,弹簧的前端可在上下方向摆动,因此该基座可根据对接连接器光纤装
置的位置上下调整从而进一步确保与对接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对接可靠。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0009]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最佳实施方式为一插头连接器, 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设在绝缘本体1上的光纤装置 3、夹持在绝缘本体1与光纤装置3之间的弹簧4、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座体5、与座体5 相配合的定位块6、包覆绝缘本体1的外壳7及上壳8、围绕在外壳7及上壳8外围的外绝 缘层9以及与导电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10。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自主体部11的前端向前 延伸的舌板12。绝缘本体1主体部11的上方后端设有固持槽112,主体部11的下方设有 收容腔113,座体5固定在收容腔113内。舌板12的上方向下凹设有一收容槽121以及一 位于收容槽121后方并与收容槽121相贯通的开槽122,绝缘本体1在开槽122内设有向前 凸伸的定位柱1221,弹簧4收容在开槽122内,并且弹簧4的后端固定在定位柱1221上。 舌板12在收容槽121内设有一对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滑块123,舌板12在收容槽121的后端 向下凹设形成一与收容槽121相贯通的凹槽129,该凹槽129正好位于弹簧4的前端下方 从而为弹簧4的前端提供一上下摆动的空间,舌板12的前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形成一前宽 后窄大致呈V形的挡止块124,舌板12在挡止块124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向上凸伸的凸块 126。舌板12的下方设有一排第一端子槽127以及一排位于第一端子槽127后方的第二端 子槽128。 导电端子2的排布符合USB3. 0传输标准,其包括第一端子21以及第二端子22,第 一端子21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211、与线缆10电性连接的第一尾部213以及连接第一 接触部211与第一尾部213的第一固持部212。第二端子22包括弹性第二接触部221、与 线缆10电性连接的第二尾部223以及连接第二接触部221与第二尾部223的第二固持部 222。该第一接触部211收容在第一端子槽127内,第二接触部221收容在第二端子槽128 内,从而使得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共同位于舌板12的下方并形成前后排布的 两排,该第一固持部212固持在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1内,第二固持部222固持在座体5 内,定位块6与座体5相配合从而可将第二端子22更好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内。在其它实 施方式中,该第一端子21可镶埋成型在绝缘本体1内,该第二端子22可先镶埋成型在座体 5上后再与座体5 —同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 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光纤装置3可在绝缘本体1上沿前后方向滑动,其包括在 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21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基座30以及安装在基座30上的光纤35,光 纤35固定在绝缘本体1的固持槽112内,基座30的下方设有与滑块123相配合的滑槽31, 从而使基座30更好地在收容槽121内滑动,基座3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与档止块124相 配合且前宽后窄的V形槽32。基座30在V形槽3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透镜33,光纤35 安装在透镜33后端以与透镜33光耦合,从而提供高速光学信号传输。虽然在图中只显示 出了两个透镜33,但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基座30也可以在V形槽3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对透镜33或者更多的透镜33。基座30在两透镜33的两侧设有定位孔34以与对接连接 器(未图示)上的柱体相对接,从而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中心线完全对齐,确保光 信号传输的品质。基座30的后端设有一向后突伸的凸柱36,弹簧4的前端固定在凸柱36 上,因此,该弹簧4夹持在绝缘本体1与基座30之间以向前抵持基座30。 外壳7及上壳8共同包覆绝缘本体1以起到很好地屏蔽效果。外壳7包括包覆舌 板12上方且抵压在舌板12上表面的顶壁71、与顶壁71相对的底壁73以及连接顶壁71与 底壁73的两侧壁72。顶壁71的前端向下一体冲压形成一抵持在光纤装置3上方的凸起 75。 当插头连接器插入带有相应光纤装置的对接插座连接器时,插头连接器的光纤装 置3上的定位孔34与对应的对接插座连接器的光纤装置上的柱体相配合,当定位孔34的 长短尺寸与柱体不一致时,该插头连接器的光纤装置3可在弹簧4的作用力下沿前后方向 滑动来调整,从而使插头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3与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配合可 靠。另外,该光纤装置3向后滑动时,基座30向后压縮弹簧4的前端,由于弹簧4的后端固 定在绝缘本体1的定位柱1221上,弹簧4的前端可在凹槽129的上方上下摆动,从而使基座 30向后滑动时可上下摆动,因此,当插头连接器的光纤装置3上的定位孔34与对应的对接 插座连接器的光纤装置上的柱体在初始位置未对准时,可通过基座30向后滑动时上下摆 动来调整。当插头连接器拔出后,基座30在弹簧4的作用力下向前滑动,此时,档止块124 抵持在基座30前端的V形槽32内, 一方面该挡止块124位于光纤装置3前端可防止光纤 装置3向前滑出收容槽121,另一方面,该挡止块124与光纤装置3上的V形槽32相配合 从而可防止光纤装置3在左右方向上的晃动。基座30的前端上方抵持在外壳7前端所设 的凸起75上,基座30的前端下方抵持在舌板12前端所设的凸块126上,因此,抵持在基座 30上的凸块126与凸起75均可防止基座30在上下方向的晃动,综上所述,挡止块124、凸 块126及凸起75均可形成抵持在光纤装置3的抵持构件从而可防止光纤装置3在垂直于 前后方向的方向上晃动,将光纤装置3更好地恢复到原始状态,从而方便插头连接器再次 插入插座连接器。 另外,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绝缘本体1的舌板12也可在收容槽121的左右两侧上 方形成向收容槽121内突伸并抵持在基座30上方的抵压块,从而防止光纤装置3在上下方 向的晃动。 以上附图所揭示的连接器100均为插头连接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 中,该连接器100也可为插座连接器。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 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用以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槽以及向前突伸的定位柱,所述光纤装置包括在收容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基座以及设在基座上的光纤,所述基座上设有与光纤光耦合的透镜,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夹持在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抵持在基座的后方,所述弹簧的后端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定位柱上。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 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收容槽自舌板的上方向下凹陷形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排布符合USB3.0传输标准,其包括第一端子以及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包括位于舌板下方的平板状第一接触部, 所述第二端子包括位于舌板下方且位于第一接触部后方的弹性第二接触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后端向后突伸有凸柱,所述弹 簧的前端固定在基座的凸柱上。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收容槽内设有沿前后方 向延伸的滑块,所述基座设有可在滑块上滑动的滑槽。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弹簧的前端下方凹设有 可供弹簧上下摆动的凹槽。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在收容槽的后方设有与收 容槽相贯通的开槽,所述弹簧收容在开槽内,所述定位柱向前突伸入开槽内。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前宽后窄的V形槽, 所述绝缘本体的前端向上延伸有前宽后窄的V形挡止块,所述挡止块向后并沿左右方向抵 持在V形槽内。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还设有位于透镜一侧的定位孔。
10.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为插头连接器, 其还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的外壳,包覆外壳后端的绝缘层以及与导电端子电性连接的线缆。
专利摘要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用以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装置,其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收容槽以及向前突伸的定位柱,所述光纤装置包括在收容槽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基座以及设在基座上的光纤,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夹持在基座与绝缘本体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前端抵持在基座的后方,所述弹簧的后端固定在绝缘本体的定位柱上。
文档编号G02B6/38GK201438225SQ20092030327
公开日2010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8日
发明者何家勇, 廖启男, 郑启升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