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92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其底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总体发明构思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底架,且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的显示装 置及其底架,其中可分离支撑件具有小于常规中间框(middle bezel)的尺寸以减少生产成 本,且与使用单独的中间框的情况相比,光学构件容易与底架装配。
背景技术
通常,广泛使用的显示装置分为发射型(emissive-type)和非发射型(或被动 型)。发射型显示装置是指自身能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等离子体显示面板(PDP),非发射 型显示装置是指自身不能发光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器(LCD)。上述显示装置的每个包括形成该装置的外观的前盖和后盖,以及包含在前盖和后 盖中并形成图像的显示模块。显示模块包括容纳光源的底架,用于提高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的光学构件 通过中间框连接到底架的开口。底架通常由金属制成,且反射板设置在底架中。由高反射材料制成的反射板设置 在底架上,因此从光源向后发射的光被反射板反射并朝底架的前表面的开口行进。光学构件提高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由于光源通常是线光源,光源的上部 分亮且光源的其他部分暗。光学构件利用光的漫射减小亮与暗的差异,因此提高亮度均勻 性。中间框是矩形框,其与底架或光学构件分离地设置。工人将发挥不同作用的多个 光学构件设置在底架的开口处,然后将中间框连接到底架。由于具有矩形框形状的中间框 连接到底架,中间框按压光学构件的矩形边缘,然后光学构件通过该压力被固定到正确位置。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然而,在常规显示装置及其底架中,连接到底架的中间框具有矩形框的形状,因此 增加了显示装置及其底架的生产成本。此外,由于在将光学构件设置到底架的连接部分之 后,使用中间框来固定光学构件,因此装配常规的显示装置及其底架是不容易的。技术方案总体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应用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显示装置来实 现,该显示装置具有底架和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该底架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的开口,并且光源 容纳在该底架中,该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连接到开口以提高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该 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该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整体支撑件和可分离支撑件, 该整体支撑件与底架整体形成,该可分离支撑件连接到底架以防止连接到整体支撑件的至 少一个光学构件的移动。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还可以包括从底架突出的位置引导件以将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引导到正确位置。 每个位置引导件可以包括底部和延伸部,该底部在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已经连接到 底架的条件下接触该至少一个光学构件的边缘,该延伸部从底部延伸并在该至少一个光学 构件连接到底架的过程中接触该至少一个光学构件的该边缘。位置引导件可以设置在每个整体支撑件的两端。整体支撑件可以设置在底架的至少一个边缘上,且每个整体支撑件可以包括第一 肋和第二肋,第一肋沿该至少一个边缘突出至至少一个光学构件的总厚度或更大的高度, 第二肋从第一肋朝底架的内侧弯曲。可分离支撑件可以连接到底架,使得可分离支撑件不能妨碍整体支撑件,且每个 可分离支撑件可以包括连接到底架的第三肋和从第三肋的端部弯曲以按压至少一个光学 构件的第四肋。至少一个连接突起设置在底架上,且连接孔形成在第三肋上,该至少一个连接突 起插入该连接孔。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具有反射抑制结构,以防止由于光的反射而在至少一个光学构 件上产生的亮与暗的差异。反射抑制结构可以是反射角变化部,以改变光的折射方向,从而将朝向光学构件 固定单元入射的光反射朝向光学构件固定单元的内侧。反射抑制结构可以是光吸收构件,以吸收朝向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内侧入射的光。反射抑制结构可以是反射突起以反射光,使得光不能朝向光学构件固定单元的内 侧入射。总体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应用也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显示装置来 实现,该显示装置包括底架,具有在其一侧形成的开口以在底架中容纳光源,并且底架由 光反射材料制成以将从光源发射的光朝开口引导;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连接到开口以提高 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和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整体支撑件和可分离支撑件,该整 体支撑件与底架整体形成,该可分离支撑件连接到底架以防止连接到整体支撑件的至少一 个光学构件的移动。光反射材料是含10% 30%玻璃纤维的聚碳酸酯(PC)。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还可以包括位置引导件,从底架突出以将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引 导到正确位置。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具有反射抑制结构,以防止由于光的反射而在至少一个光学构 件上产生的亮与暗的差异。总体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应用也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显示装置来 实现,该显示装置包括底架,该底架包括设置在其顶部和底部处的整体支撑件以在其中容 纳光学构件;和可分离支撑件,可连接到底架的相对侧以支撑光学构件从而使光学构件固 定到底架。光学构件可以包括聚光片和漫射板。可分离支撑件可以包括第一组肋和从所述第一组肋沿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组 肋。整体支撑件可以包括位置引导件,以引导光学构件;和肋,在肋之间具有间距,其中光学构件的宽度和肋之间的间距不同。总体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应用也可以通过提供这样的显示装置来 实现,该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连接突起的光学构件以及具有可分离支撑件的底架,该可分离 支撑件具有连接孔以接合光学构件的相应连接突起,并具有肋以防止光学构件的移动。有益效果本总体发明构思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底架,该显示装置包括可分离支撑件, 该可分离支撑件具有小于常规中间框的尺寸以减少生产成本并容易地将光学构件装配到 底架。本总体发明构思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底架,该显示装置防止由于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反射的光仅照亮光学构件的特定区域而导致在光学构件上的亮与暗的差异。本总体发明构思还提供一种底架,该底架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例如热膨胀率、强 度和注射成型性质。


结合附图,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使本总体发明构思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应用 将变得明显且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沿线I-I所取的图1的底架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1的可分离支撑件的部分“A”的放大视图;图4是示出图1的光学构件与底架的连接的透视图;图5至7是示出图1的光学构件与底架的连接的侧视图;图8是示出可分离支撑件与底架的连接的透视图;图9和10分别是示出从光源发射的光的路线的视图;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发射的光的 路线的视图;且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发射的光的 路线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最佳模式现在将详细参考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相同的附图标 记始终指代相同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以解释本总体发明构思。图1是示出根据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 沿线I-I所取的图1的底架的透视图,且图3是图1的可分离支撑件的部分“A”的放大视 图。如图1至3所示,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包括前盖12和后盖14、显 示面板17、顶架18、底架20、连接到底架20的开口 21的光学构件S、以及光学构件固定单 元30。前盖12和后盖14形成显示装置10的外观。前盖12和后盖14由塑料树脂制成。向使用者提供美学外观的各种装饰物(未示出)添加到前盖12,且发射从显示装置10产生 的热的散热孔(未示出)穿过后盖14形成。显示面板17使用液晶显示图像。显示面板17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基板15、对 应于TFT基板15设置的滤色器基板16、以及设置在TFT基板15与滤色器基板16之间的液 晶层(未示出)。显示面板17固定到顶架18。 顶架18将显示面板17连接到底架20。即,当装配显示装置10时,显示面板17位 于底架20的上表面上,且顶架18连接到底架20。当顶架18连接到底架20时,顶架18将 显示面板的边缘压到底架20上,由此固定显示面板17的位置。底架20容纳安装在其中的光源L。这里,多个光源L彼此平行地以固定间距设置 在底架20的主体22上。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发光二极管(LED)可以用作光源L。此 夕卜,光源L可以是边缘光型和直接光型,如图中所示。光源L被灯支撑件26支撑,该灯支撑 件26与底架20整体形成。常规的底架通常由金属制成。由金属制成的底架具有优异的物 理特性,例如强度,但是重且昂贵。为了解决这些缺点,通过使用聚碳酸酯(PC)进行模制 (molding)来获得底架20。PC轻而且不贵,但是具有低强度。因此,通过使用包含玻璃纤 维的PC进行模制来获得底架20。当底架20包含玻璃纤维时,底架20的强度提高。具体 而言,当5Kg的重量施加到底架20的中心时,在底架20仅使用PC模制获得的情况下,底架 20的下陷量为12.43mm。可替代的,在底架20通过使用包含10%玻璃纤维的PC模制而获 得的情况下,底架20的下陷量为9. 12mm,且在底架20通过使用包含15%玻璃纤维的PC模 制而获得的情况下,底架20的下陷量为7. 5mm。此外,在底架20通过使用包含20%或以上 的玻璃纤维的PC模制而获得的情况下,底架20具有高强度以减少下陷的产生,但是具有高 脆性从而即使小的变形也容易将其损坏。因此,在底架20通过使用包含10 20%的玻璃 纤维的PC模制而获得的情况下,底架20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此外,通过使用包含15%的 玻璃纤维的PC模制而获得的底架20的热膨胀率大于通过仅使用PC模制而获得的底架20 的热膨胀率2. 5倍或更多。因此,可能减小在灯支撑件26热变形时由于灯支撑件26与光 源L的摩擦而引起的噪声的产生。在本实施例中,灯支撑件26与底架20整体形成,PC是 具有优异的反射性质的光反射材料。主要使用PC模制而获得的底架20将从光源L发射沿 开口 21的相反方向朝主体22行进的一部分光反射至开口 21,且因此用作反射板。因此,底 架20不需要任何附接到其上的单独的反射板,且通过简化制造工艺减少了生产成本。光学 构件S设置在开口 21中。光学构件S提高从光源L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使得光均勻地照射到显示面板17 上。光学构件S能够包括起不同作用的多个光学构件Sl和S2。即,光学构件S包括漫射板 Sl和聚光片S2,漫射板Sl漫射从光源L发射的光以减小亮度差异,聚光片S2改变光路使 得从光源L发射的光垂直于显示面板17。虽然附图为了图示的方便示出了包括漫射板Sl 和聚光片S2的光学构件S,但光学构件S的类型或数量不限于此。光学构件S通过光学构 件固定单元30连接到底架20。光学构件固定单元30与底架20整体形成或与底架20分离地形成,且因此起到将 光学构件S连接到底架20的作用。这里,由于光学构件固定单元30的一些结构与底架20 整体形成,生产成本能够减少。光学构件固定单元30的与底架20分离地形成的其他结构 具有比常规中间框小的尺寸,且因此生产成本能够减少。通过将光学构件S的边缘(图4的S3和S4)插入光学构件固定单元30中,光学构件S容易地连接到底架20。此外,光学构 件固定单元30将光学构件S引导到正确位置,使得光学构件S能够容易地固定到底架20。 将在后面详细描述的反射抑制结构(图10的70)能够设置在光学构件安装单元30上,以 防止由于从光源L发射的光被光学构件固定单元30反射导致仅照亮光学构件S的特定区 域。光学构件固定单元30包括整体支撑件40、可分离支撑件50和位置引导件60。整体支撑件40形成在底架边缘部分24上,使得光学构件S插入到整体支撑件40 内。即,具有相应形状的整体支撑件40形成在矩形底架20的两个纵向侧上,使得整体支撑 件40能够与主体22整体形成。由于整体支撑件40能够与底架20整体形成,与支撑件与与 其分离形成的底架相比,底架20具有低生产成品。通过将第一光学构件边缘(图4的S3) 插入到任何一个整体支撑件40中然后将与第一光学构件边缘(图4的S3)相反的第二光 学构件边缘(图4的S4)插入到另一整体支撑件40中,光学构件S容纳在整体支撑件40 内侧。与常规底架不同,光学构件S通过分别将光学构件S的两个边缘插入到整体支撑件 40中而连接到底架20,且因此光学构件S能够容易地与底架20装配。每个整体支撑件40 包括设置在底架边缘部分24上的第一肋42和从第一肋42弯曲的第二肋46。第一肋42从底架边缘部分24突出至光学构件S的总厚度或更大的高度。第一肋 42的高度根据光学构件S的连接方法而改变。即,在通过从整体支撑件40的侧表面滑动光 学构件S来将光学构件S连接到整体支撑件40的情况下,整体支撑件40的第一肋42突出 至与光学构件S的总厚度相似的高度。可替代地,在通过将第一光学构件边缘和第二光学 构件边缘(图4的S3和S4)之一插入到任何一个整体支撑件40然后将第一光学构件边缘 和第二光学构件边缘(图4的S3和S4)中的另一个插入整体支撑件40的另一个从而将光 学构件S连接到整体支撑件40的情况下,需要用于插入工艺的指定空间,因此整体支撑件 40的第一肋42突出至大于光学构件S的总厚度的高度。整体支撑件20的第二肋46分别从第一肋42朝主体22的内侧弯曲。虽然在光学 构件S与第二肋46之间形成小的间隙,光学构件S实质上被第二肋46支撑。可分离支撑件50连接到底架20的主体22以防止光学构件S的移动。由于整体 支撑件40成对制备以对应于底架20的两个纵向侧,即使当光学构件S被插入到整体支撑 件40中时,光学构件S的两横向侧未被支撑。此外,如上所述,由于在光学构件S与整体支 撑件40的第二肋46之间形成小的间隙,光学构件46仅通过整体支撑件40不能被完全支 撑。可分离支撑件50连接到底架20的两侧,因此允许光学构件S固定到底架20。可分离 支撑件50以一定量连接到底架20的纵向侧的一部分和横向侧,使得可分离支撑件50不妨 碍设置在底架20的纵向侧上的整体支撑件40,因此可分离支撑件50具有比矩形框形状的 常规中间框小的尺寸,从而减少底架20的生产成本。每个可分离支撑件50包括连接到主 体22的第三肋52和从第三肋52的末端弯曲以按压光学构件S的第四肋56。第三肋52是每个可分离支撑件50的纵向部分。第三肋52连接到底架20的主体 22的侧表面。连接孔58穿过每个第三肋52形成。连接突起28对应于第三肋52的相应连 接孔58形成在主体22的外表面上。可分离支撑件50和底架20之间的连接通过将连接突 起28插入连接孔58内而实现。第四肋56 是每个可分离支撑件50的一部分,其从第三肋52沿水平方向弯曲。当 整体支撑件40的第二肋46实质上支撑光学构件S时,可分离支撑件50的第四肋56按压光学构件S以防止光学构件S的移动。然而,第二肋46与光学构件S具有小的间隙,但是 第四肋56与光学构件S没有间隙,因此按压光学构件S。 位置引导件60分别设置在每个整体支撑件40的两侧。在将光学构件S连接到底 架20的工艺中,位置引导件60将光学构件S引导到正确位置。每个位置引导件60包括延 伸部分64和底部62,延伸部分64在将光学构件S连接到底架20的工艺中接触第一或第 二光学构件边缘(图4的S3或S4),底部62从主体22突出并在光学构件S已经连接到底 架20的条件下接触第一或第二光学构件边缘(图4的S3或S4)。延伸部分64具有圆柱形 状,且底部62被配置为使得底部62的接触第一或第二光学构件边缘(图4的S3或S4)的 部分垂直于底架边缘部分24的表面。参考图4、图5-7和图8,将描述根据图1所示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光学构件连接 到上述底架的工艺如下。图4是示出图1的光学构件与底架的连接的透视图,图5-7是示出图1的光学构 件与底架的连接的侧视图,且图8是示出可分离支撑件与底架的连接的透视图。如图4和5所示,将光学构件S连接到底架20的工艺开始于将光学构件S倾斜地 推入任何一个整体支撑件40中,直到第一光学构件边缘S3接触位置引导件60的延伸部分 64。光学构件S的宽度(Li)对应于第二肋46之间的距离(L2)。因此,当第一光学构件边 缘S3接触位置引导件60的延伸部分64时,第二光学构件边缘S4不接触设置在底架20的 纵向侧上的与其中插入有第一光学构件边缘S3的整体支撑件40相对的另一个整体支撑件 40。如图6所示,当光学构件S在第一光学构件边缘S3接触延伸部分64的条件下逆 时针旋转时,第二光学构件边缘S4接触底架边缘部分24。当第二光学构件边缘S4接触底 架边缘部分24时,光学构件S在从第一光学构件边缘S3到第二光学构件边缘S4的方向上 被推动。如图7所示,当指定的力施加到光学构件S时,接触延伸部分64的第一光学构件 边缘S3被降低到底部62。相对的底部62之间的距离(L3)等于光学构件S的宽度(Li)。 因此,第一光学构件边缘S3和第二光学构件边缘S4接触设置在底架20的两个纵向侧上的 底部62,因此光学构件S被引导到正确位置。如图8所示,当光学构件S位于正确位置时,使用可分离支撑件50将光学构件S 固定到底架20。相应的可分离支撑件50向下连接到底架20。具体地,通过将形成在底架 20上的连接突起28插入到设置在可分离支撑件50上的连接孔58中来将可分离支撑件50 连接到底架20。可分离支撑件50的第四肋56按压光学构件S的上表面以防止光学构件S 的移动。此后,将参考图9到10描述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反射抑制结构。图9和10分别示出从光源发射的光的路线。如图9所示,在没有反射抑制结构形成的情况下,从光源L发射的光被第二肋46 的倾斜尖端反射。如上所述,底架20主要由具有优异的光反射性质的PC制成,且与底架20 整体形成的整体支撑件40也具有优异的光反射性质。由于光源L位于第二肋46的右侧下 方的位置,从光源L发射的光被具有优异的光反射性质的第二肋46的倾斜尖端朝光学构件 S反射。被反射的光在光学构件S的指定位置上会聚,因此产生亮部B。亮部B比光学构件S的其他部分亮,且因此在光学构件S的表面上产生亮与暗之间的差异。光学构件S的亮部B引起显示面板17上显示的图像的指定部分比图像的其他部分亮,且因此恶化了显示产品 的质量。如图10所示,在形成反射抑制结构70的情况下,第二肋46的垂直尖端用作反射 抑制结构70。当第二肋46具有垂直尖端时,被第二肋46反射的光朝整体支撑件40的内侧 行进。然后,光在整体支撑件40中被重复反射几次。在重复反射几次的过程中,光被整体 支撑件40的内部结构吸收并减弱。因此,没有亮部(图9的B)形成在光学构件S的指定 位置处,且在光学构件S的表面上不产生亮与暗的差异。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中,从光源发射的光的路线的视图。 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一些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即使相应的部 分绘示在不同的附图中,且此实施例中由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些部分改进而来的部分通过 对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增加后缀“a”所得到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如图11所示,该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之处在于第二肋46具有垂直尖 端。然而,在本实施例中,光吸收构件72a设置在底架边缘部分24上。光吸收构件72a通 过附着黑色带到底架边缘部分24或用黑色涂覆底架边缘部分24而获得。当被第二肋46 反射的光到达光吸收构件72a时,光被光吸收构件72a吸收且从而不再被反射。因此,被反 射的光被重复反射并行进到整体支撑件40的外部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图12是示出在根据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从光源发射的光的路 线的视图。在此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的一些部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即使 相应的部分绘示在不同的附图中,且此实施中由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些部分改进而来的部 分通过对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附图标记增加后缀“b”所得到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如图12所示,反射突起70b设置在底架20的内侧上。反射突起70b设置在光的入 射路线上,使得从光源L发射的光不入射到整体支撑件40上。光被反射突起70b反射,并 朝光学构件S行进。由于反射突起70b的反射表面73b相对靠近光源L并具有纵向长度, 被反射突起70b反射的光Rl和R2不会聚在指定部分上,而是被广泛地分散。因此,没有亮 部(图9的B)形成在光学构件S的指定位置处。此外,光吸收构件(未示出)可以附着到 反射表面73b使得入射光不被反射而是被光吸收构件吸收。虽然上述实施例主要描述了通过将光学构件倾斜地推入整体支撑件从而将光学 构件连接到底架的工艺,但可以通过将光学构件从底架的侧表面滑动到整体支撑件内侧来 将光学构件连接到底架。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描述了设置在整体支撑件上的反射抑制结构,但反射抑制 结构可以设置在可分离支撑件和整体支撑件上。从上述描述明显的是,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底 架,该显示装置包括尺寸小于常规的中间框的可分离支撑件,以减少生产成本并容易地将 光学构件装配到底架。本总体发明构思的显示装置及其底架防止由于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反射的光仅照 亮光学构件的特定部分导致光学构件上的亮与暗的差异。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实施例的底架具有优异的物理特性,例如热膨胀率、强度和注 射成型性质。
虽然示出并描述了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各种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可 以在不脱离本总体发明构思的原则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 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底架和至少一个光学构件,所述底架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的开口 并在该底架中容纳光源,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连接到所述开口以提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 光的光学特性,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该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整体支撑件,与所述底架整体形成;和可分离支撑件,连接到所述底架以防止连接到所述整体支撑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 件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还包括 位置引导件,从所述底架突出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引导至正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每个所述位置引导件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已经连接到所述底架的条件下接触所述至少 一个光学构件的边缘;和延伸部,从所述底部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位置引导件设置在每个所述整体支撑件 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整体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底架的至少一个边缘上;及每个所述整体支撑件包括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沿至少一个边缘突出至所述 至少一个光学构件的总厚度或更大的高度,所述第二肋从所述第一肋朝所述底架的内侧弯曲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可分离支撑件连接到所述底架,使得所述可分离支撑件不能妨碍所述整体支撑 件;且每个所述可分离支撑件包括连接到所述底架的第三肋和从所述第三肋的端部弯曲以 按压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的第四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 至少一个连接突起设置在所述底架上;及连接孔形成在所述第三肋上,所述至少一个连接突起插入所述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反射抑制结构,以防止由于光的反射而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上产生的亮与暗的差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抑制结构包括反射角变化部,改变光的折射方向,从而将朝向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入射的光反射 朝向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抑制结构包括 光吸收构件,以吸收朝向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的内侧入射的光。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反射抑制结构包括反射突起,以反射所述光,使得所述光不能朝向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的内侧入射。
12.—种显示装置,包括底架,具有在其一侧形成的开口以在所述底架中容纳光源,并且所述底架由光反射材料制成以将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朝所述开口引导;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连接到所述开口以提高从所述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和 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整体支撑件和可分离支撑件,所述整体支撑件与所述底架整 体形成,所述可分离支撑件连接到所述底架以防止连接到所述整体支撑件的所述至少一个 光学构件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反射材料是含10% 30%玻璃纤维 的聚碳酸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还包括 位置引导件,从所述底架突出以将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引导到正确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反射抑制结构,以防止由于光的反射而在所述至少一个光学构件上产生的亮与暗的差已
1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包括设置在其边缘部分处的整体支撑件以在所述底架中容纳光学构 件;和可分离支撑件,可连接到所述底架的相对侧以支撑所述光学构件从而使所述光学构件 固定到所述底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学构件包括聚光片和漫射板。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可分离支撑件包括第一组肋和从所述 第一组肋沿向外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组肋。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整体支撑件包括 位置引导件,以引导所述光学构件;和肋,在所述肋之间具有间距,其中所述光学构件的宽度和所述肋之间的间距不同。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具有底架和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该底架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的开口,且在所述底架中容纳光源,该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连接到开口以提高从光源发射的光的光学特性,该显示装置包括光学构件固定单元,该光学构件固定单元包括整体支撑件,与底架整体形成;和可分离支撑件,连接到底架以防止连接到整体支撑件的至少一个光学构件的移动。该显示装置允许可分离支撑件具有比常规中间框小的尺寸,因此减少生产成本并容易地将至少一个光学构件装配到底架。
文档编号G02F1/1333GK102037397SQ200980118304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1日
发明者卞大贤, 安埈奭, 金承范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