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透明反射镜以及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51348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半透明反射镜以及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透明反射镜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涉及翘曲小且具有优越的基板选择 性及造型设计性的半透明反射镜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关于具有金属格调外观且具有高级感的半透明反射镜,由于其造型设计性的提高 而广泛用作各种设备的显示盘、显示面板以及标签等。该类半透明反射镜在发挥对入射光 进行反射的反射镜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能够从正面侧透视背面侧的光透性,因此具有能够 显示任意文字或图案的特性。在半透明反射镜的制作上,一般采用以下的方法(专利文献1)通过溅射法或蒸 镀法等在底膜上形成金属膜,其后通过热压印向基板转印该底膜,由此在期望的基板上形 成金属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国专利申请公开公报“特开2004-351722号公报”,2004年12月 16日公开。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制作方法中,由于对基板施加热能等,因此当使用树脂基板来 作为基板时,基板会发生翘曲。此外,在向基板转印金属膜时,由于金属膜无法完全且干净 地从底膜上剥离,因此在转印后的金属膜表面上会出现微小孔(以下也称“针孔”)。另外, 在使用辊子对基板和金属膜进行热压印时,因辊子的倾斜等原因而有时会导致金属膜表面 上产生平行于辊子旋转方向的条纹,从而损坏形成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另外,对于使用辊子在基板上压印金属膜的热转印法来说,毫无疑问,即使是直接 向基板形成金属膜,也因难以对曲面施以溅射法或蒸镀法而只能形成平坦的金属膜。因此 会产生所能制作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形状及造型设计性受到限制的问题。此外,若使用上述现有的制作方法,当要在形成后的半透明反射镜表面施加造型 设计时,需要进行纹样的印刷。然而印刷的印纹(印墨)会因手指的接触摩擦等而发生剥 离,从而导致破坏外观。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在任意的基板上具有任意 形状,且具有优异的外观、造型设计性的半透明反射镜及其制造方法。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在任意基板上具有任意形状且具备优异的外 观、造型设计性的半透明反射镜、该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 通过运用化学反应来制造半透明反射镜时,基板上发生的翘曲量较小,还能够制造出在任 意基板上具有任意形状及造型设计的半透明反射镜,由此完成了本发明。S卩,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有机膜形成工序,将基底 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板或透明底片上,并进行聚合以形成有机膜,其中,上述基底组合物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 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金属盐生成工序,用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上述有机 膜,以此使上述酸性基团成为金属(Ml)盐;金属固定工序,用含有金属(M2)离子的金属 (M2)离子水溶液,对被含有上述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进行处理,从而使 源自上述酸性基团的金属(Ml)盐成为金属(M2)盐,其中,上述金属(M2)离子的离子化倾 向低于上述金属(Ml)离子;还原工序,使上述金属(M2)离子还原,以在上述有机膜表面上 形成金属膜。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的有机膜形成工序所生成的有机膜能够具备三维的巅 峰结构,该三维的巅峰结构(以下称“蓬松结构”)起自于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 化合物。上述有机膜通过具备上述蓬松结构,而能够将较多的金属(M2)离子固定于膜内的 空间。此外,在结构上,能够使还原剂到达有机膜的内部,因此能够使金属(M2)离子的还原 反应达到有机膜的内部。由此,通过调整所要固定的金属(M2)离子的浓度,便能够容易地 制造出具有期望透射率的半透明反射镜。另外,具有上述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能够提高上述有机膜的亲水性,因 此能够使各处理液,即,能够使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含有金属(Μ》离子的金属 (M2)离子水溶液、还原剂水溶液作用到上述有机膜的内部。因此,能够使上述各处理液更有 效地对上述有机膜发挥作用。另外,上述有机膜能够通过紫外线来硬化。因此能够抑制因施加热等能量而导致 的基板翘曲,所以上述有机膜能够适用于耐热性低的基板或膜片等。另外,由于基板的选择 性得以拓广,所以无需使用高耐热性的昂贵基板,从而能够制造更廉价的半透明反射镜。此外,在金属盐生成工序中,上述有机膜的酸性基团转化为金属(Ml)盐;在金属 固定工序中,上述有机膜被含有离子化倾向低于金属(Ml)离子的金属(M2)离子的金属离 子水溶液所处理,从而能够通过金属(Ml)与金属(Μ》间的离子化倾向差异,高效地固定金 属(M》离子。由此,能够形成出在任意基板上具有任意形状的半透明反射镜,例如在曲面 基板上也能形成半透明反射镜。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也可以通过印刷法或刻印法来进行上述 的涂敷,以此对上述有机膜赋予凹凸形状。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运用喷墨或筛网印刷等印刷法以及刻印法等简便的方 法,在任意的基板上以任意形状涂敷上述基底组合物,并进行硬化,由此能够简单地向上述 有机膜赋予凹凸形状。通过上述有机膜上的平坦部和凹凸部的组合,能够在半透明反射镜 上形成造型设计(例如图案或文字等)。也就是说,在所制作的半透明反射镜中,有机膜上 的凹凸部分便是用以表现任意造型的部分。在对半透明反射镜表面进行印字的现有技术 中,存在因手指等的摩擦而导致印墨剥落的缺陷。而用本发明的方法所赋予的造型设计是 通过有机膜上的凹凸而得到的,且有机膜表面上形成有金属膜,所以不会因摩擦而剥落。因 此能够较容易地向半透明反射镜赋予任意的造型设计,且能够长期维持造型设计。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酸性基团包括选自由羧基、磺 酸基、苯酚基、苯甲酸基、邻苯二甲酸基、水杨酸基、乙酰水杨酸基以及苯磺酸基构成的群体 中的官能团。该些官能团具有强酸性且具备电子吸引基,因此包括该些官能团的酸性基团转化为能够使金属(Ml)离子与金属(M2)离子容易进行离子交换,且容易进行金属(M2)的固定 化的基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制造半透明反射镜。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 性化合物中的反应基团包括丙烯酰基及/或甲基丙烯酰基。上述丙烯酰基及/或甲基丙烯酰基是容易构成蓬松结构的官能团,因此能够使有 机膜形成为可固定更多的金属离子,且还原剂容易到达内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金属(M2) 离子的还原深入到有机膜的内部。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亲水性官能团包括环氧乙基及
/或环氧丙基。在亲水性官能团当中,环氧乙基、环氧丙基尤其具有提高上述有机膜的亲水性的 优越功能,从而能够使上述各处理液作用到上述有机膜的更内部。因此,对于上述有机膜, 能够进一步有效发挥上述各处理液的作用。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金属(Ml)是钾或钠。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钾或钠的离子化倾向非常强,其与金属(M2)之间的离子化倾 向差较大,因此上述金属固定工序中能容易地进行金属(M》的固定化。因此能够更有效地 制造半透明反射镜。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金属(IC)是选自由锡、镍、铟、 金、钯以及银构成的的群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制造充分呈现出各金属的特有颜色、各种外观的半透明反射 镜。另外,通过组合2种以上的金属,能够简单地制造出呈现单种金属所无法表现的金属色 的半透明反射镜。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作为优选,在上述还原工序中,使用选自 由⑴ ⑶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以上的还原剂及/或使用选自由紫外线、热、等离子以及 氢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以上的还原方法来进行上述金属(M2)离子的还原,其中,(1)抗坏 血酸、抗坏血酸钠、硼酸氢化钠、硼酸氢化钾、二甲胺硼、三甲胺硼、柠檬酸、柠檬酸钠、单宁 酸、二硼甲烷、胼、甲醛;( 上述(1)所示化合物的衍生物;C3)亚硫酸盐、次亚磷酸盐。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上述还原剂及/或紫外线等来还原金属(M2)离子,从而 能够将金属(M2)离子的金属原子析出到有机膜表面上。因此能够形成预定的半透明反射镜。另外,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特征在于在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上述形成有有 机膜,该有机膜上形成有由粒径为IOnm IOOnm的金属颗粒构成的金属膜。根据上述结构,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中,在被形成于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的 有机膜上,形成有排列整齐均勻的细小金属颗粒的膜,因此不会如使用现有的热转印法时 那样在表面上出现细小凹凸、起伏、针孔等。因此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能够呈现出优越的 外观。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中,优选上述金属颗粒是选自由锡、镍、铟、金、钯以及银 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的颗粒。通过上述结构,能够使半透明反射镜具有各金属特有的颜色或单种金属所无法表 现的金属色。因此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能够呈现多样的金属色。
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中,作为优选,制造半透明反射镜之前的透明基板或透 明膜片的x-z截面中的、从连接上述透明基板的两端部或透明膜片的两端部的直线起至上 述透镜基板或透明膜片为止的最大距离与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x-z截面中的、从连接上述 半透明反射镜的两端部的直线起至上述半透明反射镜为止的最大距离之间的差在20 μ m 以下。通过上述结构,制造工序中发生的基板翘曲少,因此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能够 呈现优越的外观。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特征在于是通过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而 制造的。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非常简单地用任意的金属在任意的基板上进行成膜。因此能 够提供廉价的半透明反射镜。另外,即使使用树脂基板作为半透明反射镜的基板,也能够提 供基板翘曲得以抑制的半透明反射镜。优选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全透射率为10% 80%。由于上述全透射率为10%以上,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能够有效地使一部分的入 射光透过,因此,能够发挥半透明反射镜作为显示部时的功能。另外,由于上述全透射率为 80%以下,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能够有效地反射一部分的入射光,因此,能够发挥其作为 反射镜的功能。因此能够充分发挥半透明反射镜的功能。本发明的电子部件以及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 上述半透明反射镜具有优越的外观以及造型设计性。因此本发明的电子部件能够 呈现优越的外观及造型设计性。(发明效果)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膜形成工序,将基底组合物涂敷于 透明基板或透明底片上,并进行聚合以形成有机膜,其中,上述基底组合物含有具有3个以 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 性化合物;金属盐生成工序,用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上述有机膜,以此使上 述酸性基团成为金属(Ml)盐;金属固定工序,用含有金属(M2)离子的金属(M2)离子水溶 液,对被含有上述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进行处理,从而使源自上述酸性 基团的金属(Ml)盐成为金属(M2)盐,其中,上述金属(M2)离子的离子化倾向低于上述金 属(Ml)离子;还原工序,使上述金属(M2)离子还原,以在上述有机膜表面上形成金属膜。因此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的效果在于能够高效率地在基板上形成 具有优越的外观及造型设计性的半透明反射镜。另外,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中,在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上形成有有机膜,该有 机膜上形成有由粒径为IOnm IOOnm的金属颗粒构成的金属膜。因此,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表面不存在凹凸或起伏的,均勻且具有优 越外观的半透明反射镜。


图1是半透明反射镜翘曲量的定义的概念图。图2是表示在比较例中以热转印法制作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的数码照片。
图3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的数码照片。图4是表示在比较例中以热转印法形成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的金属显微照片。图5是表示在实施例1中制作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的金属显微照片。图6是实施例2中使用的印模的概图。图7是表示拥有实施例2中制作的纹样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的数码照片。(附图标号说明)1半透明反射镜2最大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表示范围的“A B”是指“A以上且B以下”。〔1.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的工序有机膜形成工 序,将基底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板或透明底片上,并进行聚合以形成有机膜,其中,上述基 底组合物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 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金属盐生成工序,用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 理上述有机膜,以此使上述酸性基团成为金属(Ml)盐;金属固定工序,用含有金属(M2)离 子的金属(M》离子水溶液,对被含有上述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进行处 理,从而使源自上述酸性基团的金属(Ml)盐成为金属(IC)盐,其中,上述金属(Μ》离子的 离子化倾向低于上述金属(Ml)离子;还原工序,使上述金属(M2)离子还原,以在上述有机 膜表面上形成金属膜。以下对上述的各工序进行说明。(1-1.有机膜形成工序)有机膜形成工序是指以下的工序,即将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 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基底组合物 涂敷于透明基板或透明底片上,并进行聚合以形成有机膜。上述基底组合物用以形成基底(树脂膜),该基底用以在其表面析出在后述的金 属固定工序中将被导入的金属(M2)离子,从而形成预定的金属膜。关于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 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它们的每一分子具有1个以上的聚合不饱和键, 尤其具有1个以上的聚合双键。在本说明书中,“加聚性化合物”是指能够通过UV、等离子、 EB等活化能量来施以加聚的化合物,其也可以是单体,也可以是低聚体或多聚体等。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用以给上述基底组合物赋予蓬松 结构(bulky structure)。通过使上述基底组合物具有蓬松结构,有机膜便因该化合物而具 有三维的巅峰结构(蓬松结构),因此能够在后述的金属固定工序中将较多的金属(M2)离 子固定于有机膜,且能够使膜中的该金属(M2)离子较容易与还原剂及/或紫外线等发生接 触。上述“反应基团”是指能够施以游离基聚合或阳离子聚合等加聚的加聚性反应基 团。上述反应基团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基、乙烯基、芳基等。其中,尤其优选使用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它们是较容易构成蓬松结构的官 能团。优选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中的反应基团包括是丙烯酰基及/ 或甲基丙烯酰基。另外,由于是通过上述加聚性化合物中多个反应基团的枝化结构来向上述加聚性 化合物赋予蓬松结构的,因此上述反应基团的数量只要是3以上,便没有特别限定。只要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单个分子中具有3个以上的上 述加聚性反应基团,便不对该加聚性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特别限定,其例如可以是以下的通 式⑴所表示的化合物。(Rl-R2)n_R3... (1)在通式(1)中,η为3以上,Rl代表从包括了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 基、乙烯基、芳基的群体中选出的加聚性反应基团,R2代表了含有例如酯基、烷基、胺基、环 氧乙基、环氧丙基等的任意结构,R3代表了 C、烷基或C-0H。例如,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体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 酸酯(市售品例如有日本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ΤΜΡ-Α”)、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市 售品例如有日本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ΡΕ-3Α”)、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市售品例如 有日本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ΡΕ-4Α”)、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市售品例如有日本 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DPE-6A”)、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聚 氨酯预聚物(市售品例如有日本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UA-306I”)、二季戊四醇五丙 烯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尿烷预聚物(市售品例如有日本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 造的 “UA-510H,,)等。另外,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 两种以上来使用。对于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在基底组合物中的含有量并 不作限定,例如,相对于该基底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60重量%以下,尤其优 选为5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若增加上述加聚性化合物的含有量,由于上述加聚性化合物具有蓬松结构,因此 可以提高基底组合物对金属(Μ2)离子的固定效果,以及对金属(Μ2)离子的还原效果等。但 同时,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在基底组合物 中所占的比例就会降低,从而使得这些化合物的效果减弱。因此,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 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在基底组合物中的含有量处于上述的范围内为优选。关于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中的酸性基团,只要其能够以盐的形态 负载金属离子即可,无特别限定。该酸性基团例如可以是羧基、磺酸基、苯酚基、苯甲酸基、 苯磺酸基、羟基、邻苯二甲酸基、水杨酸基、乙酰水杨酸基等。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强酸性的酸性基团尤其适合金属离子的负载,其在金属膜 的制造上很有效。因此,上述酸性基团优选为强酸性的酸性基团。作为这样的强酸性的酸 性基团,考虑到对金属离子负载性,优选使用的是选自由羧基、磺酸基、苯酚基、苯甲酸基、 邻苯二甲酸基、水杨酸基、乙酰水杨酸基、苯磺酸基所构成的群体中的1个以上的官能团。在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酸性基团之中,至少一个酸性基团需要 位于分子末端。“分子末端”既可以指主链的末端,也可以指支链的末端。在本发明的金属盐生成工序中,金属(Ml)离子需要被位于上述化合物的分子末端的游离酸性基团捕获,因 此上述酸性基团中的至少一个需要位于分子末端。位于分子末端的酸性基团在加聚后仍作 为酸性基团而存在于分子中,因此在后述的金属盐生成工序中,可通过含有金属(Ml)的水 溶液来进行处理,来形成金属(Ml)盐。位于分子末端以外位置的酸性基团可以具有酯的形态。即,在“具有酸性基团的加 聚性化合物”中,只要在分子末端之外,就可以具有源自上述酸性基团的酯基。作为构成该 酯基的基团,只要酯键能被水解便可,对其不作特别限定。构成上述酯基的基团例如可以是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 丁基、叔丁基等这些直链状或分支状的烷基;苯基等芳香族烃基;异冰片基、金刚烷基等这 些脂环烃基;全氟甲基、全氟乙基、全氟正丙基、全氟异丙基、全氟正丁基、全氟异丁基、全氟 仲丁基、全氟叔丁基等这些直链状或分支状的全氟烷基;环氧乙基、环氧丙基等这些醚基。 此外,“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分子中的上述酸性基团的数量或源自该酸性基团 的酯基的数量并不作特别限定。作为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例如可以列举以下通式(2)或(3)所 表示的化合物。R1-R2-R3-C00H ... (2)R1-R2-R3-S03H …(3)在通式(2)及(3)中,Rl代表选自由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基、乙烯 基、芳基构成的群体中的加聚性反应基团;R2代表了含有如酯基、烷基、胺基、环氧乙基、环 氧丙基等的任意结构;R3是具有例如苯基或环己基等环结构的官能团,或是具有烷基等直 链结构或亚烷基等分支结构的官能团。更具体地说,“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例如是乙烯苯磺酸或乙烯苯磺酸 的酯,乙烯苯磺酸的酯例如有2-丙烯酰氧乙基-苯甲酸Q-acryloyloxyethyl phthalic acid)等具有苯甲酸基的丙烯酯;具有水杨酸基的丙烯酸酯;具有乙酰水杨酸基的丙烯酸 酯;乙烯基苯酚。另外,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以上 来使用。对于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在基底组合物中的含有量并不作限定, 相对该基底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10重量%以上90重量%以下,尤其优选为20重量%以 上80重量%以下。若增加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含有量,虽然能提高基底组合物对 金属离子的负载性,但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 聚性化合物在基底组合物中所占的比例就会减少,从而这些化合物的效果就会降低。因此, 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含有量处于上述的范围内为选。“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是指,1个分子中具有1个以上亲水性官能 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上述“亲水性官能团”是指易与水溶液亲和的官能团。上述“亲水性官 能团”可以是环氧乙基、环氧丙基、缩醛基、羟基、醚基。其中,由于环氧乙基、环氧丙基适于 提高有机膜的亲水性,因此为优选,此外,上述亲水性官能团包括环氧乙基和/或环氧丙基 也为优选。
上述“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例如可以是以下通式(4)所表示的化 合物。R1-R2-R1 …在通式中,Rl代表了从包括了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酰基、丙烯酰胺基、乙烯基、 芳基的群体中选出的加聚性反应基团,R2代表了从包括了例如环氧乙烷基、环氧丙烷基、缩 醛基、羟基、醚基的群体中选出的亲水性官能团。作为“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体的例如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
聚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三醇二丙烯酸酯、聚四亚甲醇二丙烯酸酯、2-羟丙基丙烯酸酯、二 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等。另外,上述“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两种 以上来使用。对于上述“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在基底组合物中的含有量并不作 限定,例如,相对于该基底组合物的总量,优选为1重量%以上80重量%以下,尤其优选为 5重量%以上50重量%以下。若增加上述“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含有量,虽然可以提高有机膜 的亲水性,但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 含有量就会降低,从而这些化合物的效果就会降低。因此,上述“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 合物”在上述基底组合物中的含有量处于上述的范围内为优选。由此,上述基底组合物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 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因此上述基底组合物对金属(M2) 离子具有优越的负载性。上述基底组合物只要是至少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 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便可。通过运用现有周知的方法 来适当地混合该些化合物,便能够调制出基底组合物。上述基底组合物除了含有上述的化合物,优选还含有聚合引发剂。聚合引发剂只 要是能够使基底组合物进行聚合便可,对此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光聚合引发剂及热 聚合引发剂等游离基聚合引发剂,或是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及阴离子聚合引发剂等离子聚合 引发剂。其中,优选使用游离基聚合引发剂,从为了适用于低耐热性基板而不用热的观点来 看,尤其优选使用光聚合引发剂。对于光聚合引发剂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2-羟基-2-甲基-1-苯丙酮、 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丙酮、2,4,6_三甲基苯甲酰-二苯基-氧化膦、
三苯基磺酰三氟等。热聚合引发剂也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异丙苯氢过氧化物、叔丁基氢过氧化 物、过氧苯甲酰、DBU、乙二胺、N,N-二甲苯乙二胺等。该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 以适当组合使用。相对基底组合物的总量,优选聚合引发剂的含有量为0.05重量% 10重量%,更
优选为0. 1重量% 8重量%。除了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 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上述基底组合物还可以含有其他的加聚性化合物(以下称“其他加聚性化合物”)。上述“其他加聚性化合物”不具有酸性基团或源自该酸性基团 的酯基,且该“其他加聚性化合物”的单个分子中具有1个不饱和聚合键,尤其是具有1个 聚合双键。上述“其他加聚性化合物”例如可以是苯乙烯、乙烯基环己烷等。相对基底组合 物的总量,上述“其他加聚性化合物”的含有量优选为5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 以下。上述基底组合物还可以进一步含有有机溶剂。通过使其含有有机溶剂,能够提高 对基板或膜片的涂敷性。至于有机溶剂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丙二醇单甲醚乙酸、 丙二醇单甲醚、环己酮、乙酸丁酯等。相对基底组合物的总量,有机溶剂的含有量优选为80 重量%以下,更优选为30重量%以下。用于涂敷上述基底组合物的基板或膜片需要呈透明,以充分发挥半透明反射镜的 透光性。只要是透明的基材,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任意的基板或膜片。上述基底组合 物能够通过紫外线等进行硬化,且在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制造方法中,所有工序能够实 施低温工艺(摄氏40 50度),因而无需像溅射法或热转印法等那样向基板施加热或能 量,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适用于低耐热性基板或膜片。作为上述透明基板或透镜膜片,例如可以使用由丙烯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盐树 脂、聚乙烯对苯二甲酯或环氧树脂所制成的基板或膜片,或者使用玻璃基板、石英基板、硼 酸硅玻璃基板等。另外,上述“透明”是指全透射率为20%以上。对于将上述基底组合物涂敷于基板或膜片上时的所用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可以 使用任意的涂敷方法。例如,印刷法、刻印法、旋镀法、喷镀法、浸渍法等。特别是欲进行对上述有机膜赋予凹凸结构的造型设计时,优选在本发明的有机膜 型成工序中通过印刷法或刻印法,将上述基底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上。以印 刷法或刻印法将基底组合物涂敷后,使基底组合物进行聚合,从而能够自由地向有机膜赋 予以凹凸来表现的文字或图案等造型设计。另外,通过后述的金属盐生成工序、金属固定工 序、还原工序,能够在该有机膜表面形成金属膜,因此其不同于在半透明反射镜表面进行印 刷的方法(专利文献1),造型设计不会因摩擦而剥落。另外,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还能够在曲面上容易地形成上述金属膜。因此,不仅是 平面状的基板,而且在任意形状的基板上也能进行任意的造型设计,且形成出该造型设计 不会剥落的半透明反射镜。通过涂敷上述基底组合物,便能够容易地附加期望的图案或文字等造型设计。在此,对于印刷并不进行限定,可优选使用喷墨印刷、筛网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喷 墨印刷是指,通过电信号控制而从细小喷嘴喷出微小墨滴,从而印刷文字·图形等的方法。 其不同于其他印刷,无需预先制作印版,因此印刷较为容易。筛网印刷是孔版印刷的一种,它是通过在张贴于印版框架内的由合成纤维·不锈 钢线等所形成的纱面印版上开出微细的孔,并从该些孔压出印墨而进行印刷的方法。筛网 印刷能够实现厚膜印刷(10 30 μ m),并能够使印刷物呈现出立体感。另外,其不易受被印 刷物的材料或形状的限制,从而能够对应较广的印刷物。照相凹版印刷是凹版印刷的一种,它是一种通过版面中的网格状凹坑的深度来形 成印墨厚薄膜层的,然后将该膜层转印至被印刷物,以再现照片、图画等的层次的印刷方法。照相凹版印刷能够表现细微的浓淡,因此适于照片图像的印刷。另外,还适于以辊卷方 式进行的高速 大量印刷。刻印法是指,将刻在模具(以下称“印模”)上的尺寸为数十nm 数百μ m的凹凸 部分压印至涂敷于基板上的树脂材料,以转印出凹凸形状的方法。当然,也可以获得根据光刻法而形成有规定图案的半透明反射镜。例如,使用掩膜 并照射紫外线来使上述基底组合物发生聚合,其后除去未反应单体区域,从而能够形成具 有与掩膜相对应的图案形状的有机膜。然后,将得到的有机膜提供给后述的各工序,由此能 够形成具有三维图案形状的半透明反射镜。关于未反应单体区域,可以通过盐酸、硝酸、硫 酸等强酸来除去。上述的涂敷方法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例如,也能够在使基底组合物聚合而得到的有机膜上,将硬质树脂涂敷成文字或 图绘等期望的形状,然后将有机膜提供给后述的金属盐生成工序、金属固定工序、还原工 序,从而向半透明反射镜赋予文字及/或图形,且使半透明反射镜的造型设计不会因摩擦 而剥落。基底组合物的涂敷厚度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涂敷的厚度范围只要是能够使聚 合后而得的有机膜的厚度落在后述的范围内便可。进行聚合时,例如可以使用聚合引发剂,或运用放射线及电子射线、紫外线、电磁 射线等活化能量射线等。例如,若使用的是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从基板或膜片的涂敷面侧, 照射该光聚合引发剂可吸收并由此产生游离基的波长的光,例如紫外线。另外,若使用的是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将温度加热至该热聚合引发剂能够得以分 解并生成游离基的温度,例如摄氏50 150度。通过上述聚合,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上会形成出有机膜。所得到的有机膜的厚度 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即可,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优选为0. 1 ΙΟΟΟμπι,尤其优选 为 10 500 μ m。〔1-2.金属盐生成工序〕金属盐生成工序是使用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上述有机膜,从而将 上述酸性基团转化为金属(Ml)盐的工序。关于上述处理,例如能够通过将形成有有机膜的 基板或膜片浸渍至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中来实施,或能够通过将含有金属(Ml)离 子的水溶液涂敷于形成有有机膜的基板或膜片来实施。金属(Ml)离子是能够与金属(M2)离子进行阳离子交换的金属离子,其中,金属 (M2)离子用以在后述的金属固定工序中形成金属膜。也就是说,金属(Ml)离子是离子化倾 向高于金属(M2)离子的金属离子。金属(Ml)离子只要能够与金属(M2)离子进行阳离子 交换便可,对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碱金属离子或碱土类金属离子等。其中,从容易 进行上述阳离子交换的观点来看,优选的金属(Ml)离子是碱金属离子,更优选是钾离子或 钠离子。在本说明书中,“离子化倾向”指的是,金属与水接触时成为金属离子(阳离子)的 倾向,金属离子的离子化倾向程度取决于从金属变成其金属离子的倾向的大小。作为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例如可以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等水溶液。此 类水溶液中的金属(Ml)离子的浓度只要能够使酸性基团的金属盐得以生成便可,对其不作特别限定。在本发明中,即使在浓度是0. 1 5M,优选是0. 5 2. 5M的这样较低的情况 下,也能够高效率地生成酸性基团的金属盐。另外,使用2种以上的金属(Ml)离子也不会 妨碍本发明的实现,在使用2种以上金属(Ml)离子时,金属(Ml)离子的合计浓度优选为 0. 1 5M,更优选为0. 5 2. 5M。通过使用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上述有机膜,有机膜所具有的酸性 基团的氢离子便被置换成金属(Ml)离子。具体为,有机膜所具有的如-SO3H等酸性基团的 氢离子被直接置换成金属(Ml)离子,从而生成如-SO3Ml等酸性基团金属盐。其中,Ml代表 金属(Ml)离子的金属原子(以下相同)。另外,处理条件只要能够实现酸性基团的金属盐生成便可,对此不作特别限定。处 理温度一般为摄氏0 80度,优选为摄氏20 50度。处理时间(浸渍时间)一般为1 30分钟,优选为5 15分钟。即使具有上述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备酯基,也能够与上述情况同样地使用 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有机膜,从而使上述酸性基团转化为金属(Ml)盐。另 外,也能够用酸性水溶液来处理有机膜,以使酯键水解而生成酸性基团,其后用含有金属 (Ml)的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该酸性基团,从而将该酸性基团转化为金属(Ml)盐。上述“酸性水溶液”例如可以是盐酸、硫酸、硝酸、乙酸等的水溶液。使用酸性水溶 液的处理可以容易地实施,例如,通过将形成有有机膜的基板或膜片浸渍于酸性水溶液中 来实施。酸的浓度例如是0. 1 10M,优选是0. 5 5M。处理温度例如是摄氏0 80度, 优选是摄氏20 50度。在酸性水溶液中的处理时间(浸渍时间)例如为1 30分钟,优 选为5 15分钟。〔1-3.金属固定工序〕金属固定工序,是用含有离子化倾向低于上述金属(Ml)离子的金属(M2)离子的 金属(IC)水溶液,对被上述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进行处理,由此将 上述酸性基团的金属(Ml)盐转换成金属(Μ》盐的工序。例如,可以在含有金属(M2)离子的水溶液中浸渍形成有被上述含有金属(Ml)离 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的基板或膜片,或将含有金属(M》离子的水溶液涂敷至形成 有被上述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的基板或膜片上,由此能够容易地 实施金属固定工序。金属(M2)离子的离子化倾向低于金属(Ml)离子,因此有机膜所具有的酸性基团 的金属(Ml)盐较容易与金属(M2)离子进行阳离子交换,以使金属(M2)离子得以导入 固 定至有机膜。金属(M2)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阳离子交换的金属便可,对其不作特别限定,优选 的是锡、镍、铟、金、钯、银。该些金属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所使用的基底组合物包含具有3个以上拥有上述蓬松结构 的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适于金属离子载持的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 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化合物,因此能够使各种金属良好地成膜。由此能够提供具有各金属 特有的颜色且呈现多种外观的半透明反射镜。另外,能够不使用介媒而直接制造出金属膜。作为金属(M2)离子的水溶液,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氯化锡(II)、氯化锡(IV)、硫化锡(II)、乙酸锡(II及IV)、氯化镍、硝酸镍、硫酸镍、乙酸镍、氯化铟、硝酸铟、乙 酸铟、硫酸铟、氯化金(III)、氯化金(I)、氯化金酸、乙酸金、氯化钯(II)、溴化钯(II)、硝酸 钯(II)、硫酸钯(II)、乙酸钯(II)、硝酸银、乙酸银、碳酸银、氯化银等的水溶液。金属(M2)离子在上述水溶液中的浓度,只要能够实现阳离子交换便可,没有特别 的限定,例如,优选是5 500mM,更优选是30 250mM。另外,使用2种以上的金属(M2) 离子也不会妨碍本发明的实现,在使用2种以上金属(M2)离子时,金属(M2)离子的合计浓 度优选为5 500mM,更优选为30 250mM。处理温度只要能够实现阳离子交换便可,对此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摄氏 0 80度,优选是摄氏20 50度。处理时间(浸渍时间)只要能够实现阳离子交换便可, 对此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为1 30分钟,优选为5 15分钟。(1-4.还原工序〕还原工序,是将上述金属(M2)离子还原,从而在上述有机膜表面上形成金属膜的 工序。即,使金属固定工序中被导入至有机膜的金属(M2)离子还原,从而将该金属离子的 金属原子析出到有机膜表面,以此形成出预定的金属膜。关于还原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还原剂及/或选自由紫外线、热能、等离子、氢所构 成的群体中的1种以上的还原方法来进行还原,其中,所述还原剂是选自由以下(1) (3) 所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以上的还原剂,(1)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硼酸氢化钠、硼酸氢化 钾、二甲胺硼、三甲胺硼、柠檬酸、柠檬酸钠、单宁酸、二硼甲烷、胼、甲醛;( 上述(1)所示 化合物的衍生物;C3)亚硫酸盐、次亚磷酸盐。作为上述衍生物,并无特别限定。另外,关于上述(3)的亚硫酸盐、次亚磷酸盐,也 并无特别限定。关于还原剂的使用方法,例如可以使有机膜表面与还原剂接触,从而还原上述金 属(Μ》离子。还原剂通常以水溶液的形态使用,因此可以将具有有机膜的基板或膜片浸渍 于还原剂的水溶液中,以此能够简单地实现还原。对于还原剂水溶液中的还原剂浓度并不作特别限定,但若还原剂的浓度过低,会 出现还原反应速度下降的倾向,而还原剂的浓度过高,所析出的金属有时会发生剥落,因此 过低或过高都不为优选。还原剂的浓度优选为1 500mM,更优选为5 100mM。还原时的处理温度无特别 限定,例如,还原剂水溶液的温度优选为摄氏O 80度,更优选为摄氏20 50度。另外, 处理时间(浸渍时间)无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1 30分钟,更优选为5 15分钟。另外,在使用紫外线进行还原的方法中,对有机膜表面照射紫外线便可。例如,若 使用日本SEN特殊光源株式会社制造的UV照射装置PL16-110,则照射时间优选为10 150 分钟,尤其优选为60 90分钟。以该类方法进行还原时,通过使用掩膜进行紫外线照射, 能够形成具有与掩膜相对应的图案形状的金属膜。因此,即使是较复杂的金属图案,也能够 简易地形成。除图案部分以外的区域例如可以通过浸渍于的硝酸水溶液等中来去除。在利用热能(加温)的还原方法中,可以使用加热板、烘炉等能够施以加热的装置 来还原金属(M2)离子。优选地,加温温度为摄氏150 300度,加温时间为5 60分钟。在上述还原工序中,也可以并用从包括上述(1) (3)的群体中选出的1种以上 的还原剂以及从包括紫外线、热能、等离子、氢的群体中中选出的1种以上的还原方法。
还原结束后,对基板或膜片进行通常的洗净、干燥。洗净可以利用水洗,但在使用 了还原剂时,为了着实地除去多余的金属离子,优选使用硫酸水溶液来进行洗净。干燥可以 通过在室温下放置来实现,但从防止所得到的金属膜被氧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氮气氛围 中进行干燥。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上述各工序以及各处理之间,优选对基板或膜片进行水 洗。经过以上所述的工序,根据本发明的制造方法所制造的金属膜,其厚度没有特别 限定,例如可以控制在10 500nm的范围内,尤其在20 200nm范围内。在此,金属膜的 厚度除了可以通过例如改变KOH浓度、温度、时间的方式得以控制外,还可以通过改变金属 离子浓度、温度、时间,以及改变还原剂浓度、温度、时间等来得以控制。金属膜的厚度可以 通过截面观察,例如使用TEM(株式会社日本高科技公司制造)来进行测定。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中,基底组合物具有蓬松结构及优越的金属离子负载性,且 金属(Ml)离子及金属(M2)离子之间具有优越的阳离子交换性,还能够防止被固定的金属 (M2)离子的溶解,由此,对于锡、镍、铟、金、钯、银等各种金属来说,能够将金属离子充分地 固定于有机膜上,其结果是能够制造出显现种种外观的半透明反射镜。〔2.半透明反射镜〕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特征在于在形成于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的有机膜上, 包含粒径为10 IOOnm的金属颗粒规则排列而成的金属颗粒膜。上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优 选为10 lOOnm,尤其优选为20 80nm。只要金属颗粒的粒径在10 IOOnm的范围内, 便能够提供表面不存在凹凸或起伏的,均勻且具有优越的外观性的半透明反射镜。上述“有机膜”是指,通过上述〔1.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中详述的方法,在透 明基板或透明膜片上涂敷包含了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 加聚行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基底组合物,并进行聚合而得到的 有机膜。上述金属颗粒的粒径例如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scarmingelectron microscope)或透身寸电子显微镜(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microscope)等来石角认。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上述金属颗粒时,能够得到颗粒的三维立体图像。另 一方面,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上述金属颗粒时,能够得到颗粒的二维平面图像。因此,对于本说明书中记述的上述“粒径”来说,例如,在根据上述以扫描电子显微 镜而获得的三维图像来进行测定时,可以定义为该颗粒的假定外接球的直径长度,此外,在 根据上述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而获得的二维图像来进行测定时,可以定义为该颗粒的假定外 接圆的直径长度。在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来确认上述金属颗粒时,上述“外接球的直径长度”能够通 过与显微镜内部的刻度尺之间的比较来测定。另外,在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来确认上述金 属颗粒时,上述“外接圆的直径长度”也能够同样通过与显微镜内部的刻度尺之间的比较来 测定。另外,作为上述金属颗粒,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优选使用锡、镍、铟、金、钯、银。该些 金属可以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此外,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无特别限定,但在20μπι以下为优选。只要半 透明反射镜的翘曲在20 μ m以下,便能够使半透明反射镜的外观更优越。
16
在此,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是指在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工序之间发生的基 板翘曲,其能够通过以下的计算式(1)求取。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ym)=制造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量-制造前的基板的 翘曲量…⑴也就是说,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量”是指以下两个最大距离之间的差,该两 个最大距离为在制造半透明反射镜前的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的x-z截面中,从连接上述 透明基板的两端部或透明膜片的两端部的直线起至上述透镜基板或透明膜片为止的最大 距离;以及,在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X-Z截面中,从连接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两端部的直线 起至上述半透明反射镜为止的最大距离。以下,参照图1来说明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图1是表示半透明反射镜的 翘曲量的定义的图。在图1中,1表示半透明反射镜,2表示从连接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两 端部的直线起至上述半透明反射镜为止的最大距离。即,上述“距离”是指,从连接上述透 明基板的两端部或透明膜片的两端部的直线起,在ζ轴方向上引至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的 垂线的长度,或者,从连接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两端部的直线起,在ζ方向上引至半透明反 射镜的垂线的长度。如图1所示,计算式(1)所示的“制造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量”例如可以通过 以下方式求得,即设定一个在x-z截面上连接半透明反射镜两端部的直线(ab)的长度为 50mm的测定区域,并根据以下的计算式O),计算该测定区域中的从直线(ab)起至上述半 透明反射镜为止的最大距离。制造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量(μπι) = ζ坐标的最大值(d)-z坐标的最小值 (c)-(2)制造前的半透明反射镜的翘曲量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求得。在此,上述“制造后的半透明反射镜”是指,将金属(IC)离子还原,从而在有机膜 表面形成出金属膜的这一还原工序之后的半透明反射镜。上述“制造前的基板”是指,在涂 敷用以形成有机膜的基底组合物之前的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优选全透射率为10 80%,尤其优选为30 70%。在此,半透明反射镜的全透射率是指,透射光的强度相对于全入射光的强度的比 例。全透射率可以使用透程仪(hazemeter)来测定。通过本发明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半透明反射镜能够运用于以液晶等的各种显示 面板为典型的各种电子部件以及便携式电话、钟表、相机、游戏机、音响设备、视频播放机、 DVD播放机、HDD播放机、车载导航仪、个人电脑、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健身器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进行各种的变 更,适当地组合不同实施方式中记述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 范围之内。〔实施例〕以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该些实施例。〔制造比较例的半透明反射镜〕使用周知的热转印法制作了作为比较例的半透明反射镜。首先,通过蒸镀法在聚酯膜片上形成厚为50nm的Sn膜,并将其作为金属转印用膜片。其后,将上述金属转印用 膜片贴合于厚为2m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基板上,并在摄氏130度下进行热转印, 由此将Sn膜转印至PMMA基板上。之后,进一步在摄氏85度下进行10分钟的老化,以此在 PMMA基板上形成了 Sn膜。<实施例1 制造外观性优越的半透明反射镜>〔制造实施例1的半透明反射镜〕通过以下的工序1及2制造了作为实施例1的半透明反射镜。(工序1基底组合物的调制以及UV硬化树脂的形成)[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膜形成工序,将基底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板或透明底片上,并进行聚合以形成有 机膜,其中,上述基底组合物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 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金属盐生成工序,用含有金属(Ml)离子的水溶液来处理上述有机膜,以此使上述酸性 基团成为金属(Ml)盐;金属固定工序,用含有金属(M2)离子的金属(M2)离子水溶液,对被含有上述金属(Ml) 离子的水溶液处理过的有机膜进行处理,从而使源自上述酸性基团的金属(Ml)盐成为金 属(M2)盐,其中,上述金属(M2)离子的离子化倾向低于上述金属(Ml)离子; 还原工序,使上述金属(M2)离子还原,以在上述有机膜表面上形成金属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印刷法或刻印法来进行上述的涂敷,以此对上述有机膜赋予凹凸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酸性基包括选自由羧基、磺酸基、苯酚基、苯甲酸基、邻苯二甲酸基、水杨酸基、乙 酰水杨酸基以及苯磺酸基构成的群体中的官能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中的反应基团包括丙烯酰基和/或甲基丙 烯酰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亲水性官能团包括环氧乙基和/或环氧丙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金属(Ml)是钾或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M2)是选自由锡、镍、铟、金、钯以及银构成的的群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还原工序中,使用选自由(1) (3)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以上的还原剂及/或 使用选自由紫外线、热、等离子以及氢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以上的还原方法来进行上述金 属(M2)离子的还原,其中,(1)抗坏血酸、抗坏血酸钠、硼酸氢化钠、硼酸氢化钾、二甲胺硼、三甲胺硼、柠檬酸、柠 檬酸钠、单宁酸、二硼甲烷、胼、甲醛;(2)上述⑴所示化合物的衍生物;(3)亚硫酸盐、次亚磷酸盐。
9.一种半透明反射镜,其特征在于 在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上形成有有机膜,该有机膜上形成有由粒径为IOnm IOOnm的金属颗粒构成的金属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其特征在于上述金属颗粒是选自由锡、镍、铟、金、钯以及银构成的群体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金属 的颗粒。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其特征在于制造半透明反射镜之前的透明基板或透明膜片的x-z截面中的、从连接上述透明基板 的两端部或透明膜片的两端部的直线起至上述透镜基板或透明膜片为止的最大距离与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x-z截面中的、从连接上述半透明反射镜的两端部的直线起至上 述半透明反射镜为止的最大距离之间的差在20 μ m以下。
12.一种半透明反射镜,其特征在于是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而制造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其特征在于 该半透明反射镜的全透射率为10% 80%。
14.一种电子部件或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9或12所述的半透明反射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任意基板上具有任意形状且具有优越的外观、造型设计性的半透明反射镜以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半透明反射镜的制造方法包括有机膜形成工序,将含有具有3个以上反应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具有酸性基团的加聚性化合物以及具有亲水性官能团的加聚性化合物的基底组合物涂敷于透明基板或透明底片,并进行聚合以形成有机膜;金属盐生成工序,使上述酸性基团成为金属(M1)盐;金属固定工序,用含有离子化倾向低于上述金属(M1)离子的金属(M2)离子的金属(M2)离子水溶液来进行处理,使源自上述酸性基团的金属(M1)盐成为金属(M2)盐;还原工序,使上述金属(M2)离子还原,以在上述有机膜表面上形成金属膜。
文档编号G02B5/08GK102124141SQ20098013204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6日
发明者中岛诚二, 大前庆佑, 早瀬哲生, 森哲也 申请人:欧姆龙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