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342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视性优异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过利用在液晶单元的两面配置有偏光板的液晶面板来调整自光源出射的光的 透过量能使电视机、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等所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LCD)进行显示。随着 LCD的飞速发展,其功能、用途也进一步多样化,越来越要求LCD能够经受在更加严苛的环 境下使用。例如,对于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用的LCD、车载导航系统等车载用LCD等来说,要 求其具有应对在更加严苛的环境下使用的耐久性。另外,对于电视机等大型LCD来说,随着 大型化、高亮度化,光源的发热量增加,因此存在LCD自身温度较高的倾向,要求其具有更 高温度下的耐久性。因此,也要求LCD所采用的偏光板在高温多湿等严苛的环境下的特性 的变化较小、即耐久性较高。偏光板通常具有由两张保护薄膜夹持偏振片的构造,作为保护薄膜,广泛地采用 三醋酸纤维素(TAC)。另一方面,从上述那样的耐久性的方面考虑,例如提出了采用像聚对 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那样地机械特性、耐药品性、隔水性 优良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由于PET、PEN等聚酯膜被高度地进行了拉伸、晶化处理,因此,如上所述机械特性 等优良。另一方面,由于固有双折射较大,因此,通过被高度地进行拉伸处理,膜在面内及厚 度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双折射。因此,在由采用聚酯膜这样的高双折射材料构成的膜作为配 置在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情况下,受到其双折射的影响,偏振光状 态会在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产生畸变,因此,存在可视性显著降低的倾向。从这个方面考 虑,聚酯膜通常用作偏振片的不与液晶单元相对的一侧的主面的保护薄膜。若将聚酯膜用作偏振片的不与液晶单元相对的一侧的主面的保护薄膜,则不会促 进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的偏振光状态改变,因此,该双折射对液晶面板的显示特性的影 响较小,也不必对光学各向同性(optically isotropic)或者双折射的均勻性有所要求。但 是,在配置于液晶单元与光源之间的光源侧的偏光板中,在采用聚酯膜作为偏振片的不与 液晶单元相对的一侧的主面的保护薄膜、即作为配置在偏振片与光源之间的保护薄膜的情 况下,存在产生彩虹状的光斑而导致可视性变差这样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IXD的高 亮度化及高色纯度化,易于看到这样的彩虹光斑,成为妨碍使用聚酯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薄 膜的一个原因。从这个方面考虑,提出了通过在偏振片保护薄膜、特别是LCD的可视侧的偏光板 的偏振片保护薄膜的表面设置光散射层而使光路混合、即、使光路混色来抑制看到彩虹光 斑的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能够利用在面内的延迟(retardation)为500nm 以上的聚酯膜的表面设有光散射层的偏振片保护薄膜来减少该彩虹光斑。采用该方法,虽 然不易看到彩虹光斑,但并不是抑制产生该彩虹光斑,因此,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可视性的 情况。另外,随着LCD的高亮度化、高色纯度化进一步发展,彩虹光斑的产生会更加显著,因此,利用该混色进行的彩虹光斑的消除方法被认为难以确保充分的可视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27173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8-35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采用像聚酯膜那样机械特性、耐药品性、隔水 性优良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的液晶显示装置。本案发明人着眼于抑制产生彩虹光斑本身,而不是消除产生的彩虹光斑,在对彩 虹光斑的产生原理反复考察后,结果发现,通过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侧使用采用具有规 定光学特性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偏光板,不会损失机械特性、耐药品性、隔水性这样 的膜特性,就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单元、光源、配置在 液晶单元和光源之间的第1偏光板、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第2偏光板,上述第1偏光 板在偏振片的光源侧主面具有第1保护薄膜。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上述第1保护薄膜满足下述(i) (iii)的条件。⑴ Onm ( Re1 ( 3000nm(Ii)Nz1 ^ 5(Iii)Rth1 > 2500nm(其中,在将第1保护薄膜的厚度设为Cl1、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l、 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Iiy1、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Iiz1的情况下,Re1, Rth1, Nz1分 别是由 Re1 = (Iix1-Iiy1) XdpRth1 = (nx「nZl) XdpNz1 = Rth1ZRe1 定义的值。)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第1保护薄膜优选将芳香族聚酯作为主要成分,优 选将其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主要成分。另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使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为大致自然光地入射到 上述第1偏光板中。从该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优选在上述光源与上述第1偏 光板之间不具有反射型偏振薄膜和吸收型偏振薄膜。采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由于采用具有上述规定的光学特性的偏光板作为偏 振片保护薄膜,因此,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从而能够提高可视性。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剖视图。图2A及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所采用的偏光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 略剖视图。图3A 图3D是示意性地表示光相对于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沿其法线方向及倾斜方 向入射到其中时的偏振光状态的图。图3A是示意性表示自然光的图,图;3B是示意性地表 示在纸面内具有振动面的偏振光的图,图3C是示意性地表示在与纸面正交的面内具有振 动面的偏振光的图,图3D是示意性地表示椭圆偏振光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自光源出射的光透过第1保护薄膜而到达偏振片的情形的概念 图。
图5A是示意性地说明自光源出射的光透过第1保护薄膜而到达偏振片的情况下 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的概念图。图5B是示意性地说明将在采用C板作为第1保护薄膜 的情况下、自光源出射的光透过第1保护薄膜而到达偏振片时的光的偏振状态的变化的概 念图。图6是表示从倾斜方向看比较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显示状态的照片。图7是表示从倾斜方向看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时的显示状态的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图IA表示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剖视图。液晶显示装 置100具有光源及液晶面板50,根据需要还组装有驱动电路等(未图示)。液晶面板50在液晶单元5的光源80侧具有第1偏光板10。另外,通常,在液晶单 元5的与光源侧相反的一侧、即可视侧具有第2偏光板20。作为液晶单元5,可采用VA模 式、IPS模式、TN模式、STN模式、弯曲排列(π型)等任意类型的方式。第1偏光板第1偏光板10是配置在液晶单元5与光源80之间的光源侧的偏光板。如图2Α 所示,第1偏光板10在偏振片11的一个主面具有第1保护薄膜12。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 装置中,使该第1保护薄膜12为偏振片11的光源80侧地配置第1偏光板。另外,如图2Β 所示,偏光板10通常在偏振片11的与设有第1保护薄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主面、即在靠 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单元5侧的面具有第2保护薄膜13,在本发明中也可以省略该第2保 护薄膜。偏振片偏振片11为能够从自然光、偏振光变换成任意偏振光的膜。偏振片可采用任意的 适当构件,优选使用将自然光或偏振光转换成直线偏振光的构件。作为这类偏振片,可列举 出例如使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系的部分皂 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吸附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物质后,经单轴拉伸而得的物质;聚乙 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等。此外,也可使用美国专利 5,523,863号等中公开的将含有二色性物质和液晶性化合物的液晶性组合物沿一定方向取 向而成的宾-主型的0型偏振片、美国专利6,049,428号等中公开的使溶致液晶沿一定方 向取向而成的E型偏振片等。从具有较高偏光度的观点以及与偏振片保护薄膜的粘接性的观点考虑,在这些偏 振片中,优选使用利用含碘的聚乙烯醇系膜而获得的偏振片。第1保护薄膜(材料)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设于偏振片11的光源80侧主面的第1保护薄膜12 可使用机械特性优异的膜。作为这类机械特性优异的膜,优选例如以(半)结晶性材料为 主要成分的膜。其中有代表性的膜优选以聚酯为主要成分。可通过加热等促进聚酯结晶化 从而使其结晶度提高,由此能够提高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和耐热性。因此,通过将以聚酯 为主要成分的膜用作偏振片保护薄膜,能够提高偏光板的机械强度、加热耐久性。此外,聚酯与一直以来广泛用作偏振片保护薄膜的三醋酸纤维素(TAC)相比,具有较高的气体阻隔 性,尤其是其水蒸汽透过率低,因此,通过将以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膜用作偏振片保护薄膜, 能够提高偏光板的加湿耐久性。作为上述聚酯,可列举出例如下述的二羧酸和下述的二醇各一种缩聚而成的共聚 物、或一种以上二羧酸与两种以上二醇缩聚而得的共聚物、或两种以上二羧酸与一种以上 二醇缩聚而得的共聚物、以及将2种以上上述均聚物、共聚物共混而成的共混树脂中的任 意一种聚酯树脂;所述二羧酸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_萘二羧酸、2, 6-萘二羧酸、1,4_萘二羧酸、1,5_萘二羧酸、二苯基羧酸、二苯氧基乙烷二羧酸、二苯基磺 羧酸、蒽醌二羧酸、1,3_环戊烷二羧酸、1,3_环己烷二羧酸、1,4_环己烷二羧酸、六氢对苯 二甲酸、六氢间苯二甲酸、丙二酸、二甲基丙二酸、琥珀酸、3,3-二乙基琥珀酸、戊二酸、2, 2-二甲基戊二酸、己二酸、2-甲基己二酸、三甲基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二聚酸、癸二酸、 辛二酸、十二烷基二羧酸等二羧酸,所述二醇为乙二醇、丙二醇、六亚甲基二醇、新戊二醇、 1,2-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甲醇、十亚甲基二醇、1,3-丙二醇、1,4- 丁二醇、1,5-戊 二醇、1,6_己二醇、2,2_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砜等二醇。从聚酯显示 结晶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其中的芳香族聚酯,特别优选使用其中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PET)、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酯膜可通过例如将上述聚酯树脂熔融挤出为膜状并通过浇铸鼓(casting drum)使其冷却固化而成膜的方法等来获得。在本发明中,从对聚酯膜赋予结晶性而获得上 述特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拉伸聚酯膜、尤其是双轴拉伸聚酯膜。此外,当第1保护薄膜 使用以芳香族聚酯为主要成分的膜时,该膜还可以含有芳香族聚酯以外的树脂、添加剂等。 “以芳香族聚酯为主要成分”是指芳香族聚酯占膜总重量的50重量%以上、优选60重量% 以上、更优选70重量%以上、进一步优选80重量%以上。在第1保护薄膜是拉伸膜的情况下,其拉伸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能够采用纵 向单轴拉伸法、横向单轴拉伸法、纵横逐次双轴拉伸法、纵横同时双轴拉伸法等,如上所述, 优选采用双轴拉伸。作为拉伸部件,能够采用辊拉伸机、拉幅机、缩放式或者线性电动机式 的双轴拉伸机等任意适合的拉伸机。相位差特性第1保护薄膜的特征在于,在将其厚度设为Cl1、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 为Iix1、面内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Iiy1、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Iiz1的情况下,分别由Re1 =(M1-Iiy1) Xd1Ath1 = (nx「nZl) Xd1Jz1 = Rth1ZRe1 定义的正面延迟 Re1、厚度方向延迟 Rth1及Nz1分别满足下述(i) (iii)的条件。⑴ Onm ≤Re1 ≤ 3000nm(Ii)Nz1 ≤ 5(Iii)Rth1 > 2500nm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即使在采用像结晶性聚酯膜那样具有较 高的双折射的膜作为配置在光源80与光源侧的第1偏光板10的偏振片11之间的第1保 护薄膜12的情况下,通过具有上述相位差特性,也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由于聚酯膜除 了其机械强度等较为优良的优点之外,也比较廉价,因此,以往提出了将其应用于偏振片保 护薄膜的方案,但是由于聚酯膜的较高的双折射导致产生彩虹光斑而使聚酯膜的使用受到限制,而本发明则是基于通过使聚酯膜的光学特性处于规定范围内能不丧失上述聚酯膜的 优点且能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的新见解而做成的。如上述(i)所示,第1保护薄膜的正面延迟Re1为3000nm以下。正面延迟变高时, 存在显著产生彩虹光斑的倾向,因此,Re1优选较小。具体地讲,Re1优选为2000nm以下,更 优选为IOOO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0nm以下,特别优选为400nm以下,最优选为350nm以 下。通过使正面延迟为更小的值,存在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的倾向,但为了将以像芳香族聚酯 那样固有双折射较大的材料为主要成分的膜的正面延迟控制得较小,需要将拉伸倍率抑制 得较低或者减小膜的厚度,因此,存在难以提高膜的机械强度的倾向。另外,虽然通过高度 地控制拉伸工序来抑制产生正面延迟也不是不可能的,但存在聚酯膜价格昂贵的倾向。从 该观点考虑,作为实际值,Re1通常为IOnm以上,更优选为3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nm以 上。如上述(ii)所示,第1保护薄膜的^fe1、即厚度方向延迟Rth1与正面延迟Re1之比 为5以上。Nz1越大,越能抑制产生彩虹光斑,因此,Nz1优选较大,具体地讲,优选为6以上, 更优选为7以上。另外,Nz1的值是由上述正面延迟Re1和Rth1的值唯一决定的,但其上限 理论上为无限大(Re1 = 0的情况),在能够实现的范围内,上限值并没有特别的限制。如上述(iii)所示,第1保护薄膜的厚度方向延迟Rth1大于2500nm。通过使厚度 方向延迟为比正面延迟大的值能使上述Nz1变大,因此,存在能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的倾向。 另外,厚度方向延迟较大的状况与膜的面内的分子取向度较高的状况相关,在聚酯膜中,通 过提高分子取向能促进结晶化。因此,从膜的机械强度、尺寸稳定性的方面考虑,Rth1也优 选较高。Rth1优选为4000nm以上,更优选为5000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000nm以上,特别 优选为7000nm以上,最优选为SOOOnm以上。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高Rth1,需要增大膜 厚度,因此,存在膜厚度增加而成本增大、偏光板、液晶面板的厚度增大的倾向。从该观点考 虑,Rth1优选为16000nm以下,更优选为150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4000nm以下。MJ^第1保护薄膜只要具有上述(i) (iii)的相位差特性,其厚度就没有特别的限 定,但厚度优选为10 200 μ m,更优选为15 150 μ m,进一步优选为20 100 μ m。膜的 厚度过小时,存在膜的机械特性不足、膜的处理性较差等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的功能不充 分的情况。另外,在膜的厚度过大时,存在难以将正面延迟抑制得较小、成本增大的倾向。其他特性厚度方向延迟Rth1以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M1和膜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Iiz1之差、即厚度方向双折射(nXl-nZl)与厚度Cl1之积来表示,但厚度方向双折射(nXl-nZl) 与分子的薄膜面内的取向度相关。S卩,(nXl-nZl)越大,分子的面内取向度越高,也越加促 进结晶化,因此存在膜强度变高的倾向,相反,在(nXl-nZl)较小时,存在膜强度变小的倾 向。从抑制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产生彩虹光斑、且对第1保护薄膜付与能够用作偏振片保护 薄膜的机械强度、并通过减小膜厚度来抑制成本增加、液晶面板的厚度增加的方面考虑, (HX1-HZ1)优选较大。(HX1-HZ1)优选为0. 04以上,更优选为0. 0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 08 以上。另外,由于(nXl-nZl)不可能大于固有双折射的值,因此,其上限值自然而然地决定, 例如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nXl-nZl)通常为0. 25以下,优选为0. 20以下。从抑制来自光源的入射光的反向散射、将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保持得较高的观点出发,第1保护薄膜的雾度(haze)优选低到例如小于10%。另外,第1保护薄膜也可以采 用设有用于提高其与偏振片的粘接性的易粘接层的膜、在不与偏振片粘接的一侧即作为光 源侧的面设有硬涂(hard coat)层等各种表面处理层的膜。彩虹光斑的消除原理下面,根据其推断原理对通过使第1保护薄膜具有上述光学特性来抑制液晶显示 装置产生彩虹光斑进行说明。彩虹光斑的产牛原理图3A 3D是示意性地表示光相对于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沿其法线方向及倾斜方向 入射到其中时的偏振光状态的图,图3A表示自然光,图:3B表示在纸面内具有振动面的偏振 光,图3C表示在与纸面正交的面内具有振动面的偏振光,图3D表示椭圆偏振光。图4示意 性地表示从光源80出射的光透过第1保护薄膜12而到达偏振片11的情形。另外,在图4 及后述的图5A、5B中,作为反射光rl2及在第1保护薄膜中传播的光rl3,图示了具有一个 偏振分量(polarization component)的情形,但其是用于示意性地说明本案发明的原理的 概念图,并不意味着实际的光仅具有单一的偏振分量。在图4中,从光源80射出而沿第1保护薄膜12的薄膜面法线方向、即液晶显示装 置的显示屏正面方向行进的自然光rl的一部分在第1保护薄膜12的界面处被反射,而作 为自然光rl2向光源方向返回。另一方面,未被界面反射而入射到第1保护薄膜中的光r3 的大部分保持非偏振光的状态地透过第1保护薄膜内到达偏振片11。入射到偏振片11中 的r4的一种直线偏振分量在偏振片内被吸收后,另一种直线偏振分量作为射出光r5到达 液晶单元。另一方面,从光源80射出而以入射角θ沿倾斜方向入射到第1保护薄膜12中的 自然光rll的一部分作为反射光rl2被向光源侧反射,其余部分作为入射光rl3入射到第 1保护薄膜12中。此时,反射光rl2和入射光rl3成为其一部分被分离为ρ偏振光和s偏 振光的部分偏振光。在该情况下,入射光rll中的作为反射光rl2反射的ρ偏振光的反射 率&及s偏振光的反射率民分别由以下的菲涅耳式表示。Rp = {tan( θ -φ)/ Βπ( θ +φ)}2 (式 1)Rs = {sin( θ-φ)/5 η( θ+φ)}2 (式 2)另夕卜,θ为rll的入射角,φ为rl3的折射角,两者相对于入射侧介质(即空气) 的折射率Ii1 ( N 1)及第1保护薄膜12的折射率 ,遵从下述的斯涅尔定律(Snell' s Law) οnpin θ = η^ ηφ(式 3)由上述(式1)及(式2)可知,通常情况下s偏振光的反射率Rs大于ρ偏振光的 反射率艮。因此,在光rll从折射率Ii1 N 1的空气层入射到折射率 的第1保护薄膜中 的情况下,在第1保护薄膜12中传播的光rl3成为ρ偏振光的强度大于s偏振光的强度的 “P偏振光多(rich)”的部分偏振光。其中,聚酯膜的折射率为1.60左右,其折射率大于以 往广泛用作偏振片保护薄膜的TAC膜(折射率N 1. 43)。并且,由于进行了双轴拉伸,因此 双折射较大。因此,在采用像聚酯膜那样折射率、双折射较大的膜作为第1保护薄膜的情况 下,在第1保护薄膜的内部传播的光rl3成为ρ偏振光更多的部分偏振光。该ρ偏振光多的部分偏振光rl3在第1保护薄膜12中传播时,由于保护薄膜的双折射的影响,其偏振光状态发生改变。因此,P偏振光多的部分偏振光rl3在从第1保护薄 膜12射出而入射到偏振片11中时,其一部分改变为不同的偏振光状态(主要是椭圆偏振 光)。但是,不限于聚酯,所有的物质都具有根据波长不同而折射率不同的、所谓的“波长色 散特性(wavelength dispersion property) ”。因此,自然光rll入射到第1保护薄膜12 时的折射角Φ也根据波长不同而不同。例如,如图5Α示意地所示,在自然光rll入射到第 1保护薄膜12时,蓝色的光以折射角ΦΒ作为光!"1 入射,绿色的光以折射角(K作为光 rll入射,红色的光以折射角Φκ作为光!"1 入射,此时的折射角通常为ΦΒ< Φ,< Φκ。 另外,在第1保护薄膜中传播的光rl3所受到的相位差也根据波长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蓝 色的光rl3B、绿色的光rl3e、红色的光!"1 中,到达偏振片时的部分偏振光的状态不同。因此,在偏振片11中传播的光rl4根据波长不同而其吸收量不同,结果,如图5A 中示意地表示为rl\、rl5G, rl5E所示,从偏振片射出的光rl5的强度也根据波长不同而不 同。这样,在采用双折射较大的膜作为保护薄膜的情况下,由于保护薄膜的折射率及双折射 的影响,透过偏振片到达液晶单元的光rl5的光谱形状与入射光rll的光谱形状不同,结 果产生着色。由于该原理产生的着色被称作“显色偏振”。特别是,在表观上的延迟为大致 350nm以上的情况下,存在由该显色偏振导致产生着色的倾向。另外,由显色偏振导致的着 色有根据表观上的延迟值周期性地变化的倾向。由于第1保护薄膜具有三维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因此,其表观上的延迟根据入射 角θ不同而不同。并且,鉴于三维的折射率各向异性及吸光度的各向异性的原因,第1保 护薄膜12的表观上的慢轴方向及偏振片11的表观上的吸收轴方向也根据视角不同而不 同。因此,被偏振片吸收的光的光谱根据视角的不同而不同,结果,由显色偏振导致的显色 根据视角不同而不同。由该角度差异导致的显色差异成为彩虹光斑而能被观看者的视觉观 察到。而且,光的入射角θ越大,第1保护薄膜的表观上的延迟Re( θ)的变化量比单位角 度变化量的绝对值、即|dRe(e)/de I越大,因此,视角θ越大,由角度变化导致的显色变 化越大。因此,视角θ越大,彩虹光斑的产生越显著。彩虹光斑的消除原理从抑制由该显色偏振导致的显色的方面考虑,一般考虑采用双折射较小的材料作 为保护薄膜,另一方面,对于聚酯膜,在双折射较小的无拉伸的状态下,膜的机械强度不充 分,存在无法发挥聚酯膜的材料特性这样的问题。因此,为了使聚酯膜发挥特性,拉伸不可 或缺,对于制作为具有能够起到偏振片保护薄膜的作用的厚度及机械强度的聚酯膜来说, 可以说实质上不可能使全视角的表观上的延迟小于300nm。本发明基于这样的状况做成的鉴于该彩虹光斑的产生原理,若通过像上述(i) 那样减小聚酯保护薄膜的正面延迟Re1而像(ii)那样增大Nz1的值,则即使在像(iii)那 样厚度方向延迟Rth1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由显色偏振导致产生彩虹光斑。正面延迟大致为零、具有某种程度(例如IOOnm左右以上)的厚度方向延迟的膜 通常被称作“C板(C-plate) ”,但是众所周知,在光沿倾斜方向入射到该C板时,其表观上的 慢轴方向与视角方向成方位角90°的角度。由于与视角成方位角90°的方向等同于s偏 振光的振动方向,因此,对于透射过C板的光来说,表观上的慢轴方向包含在s偏振光的振 动面内。同样地,C板的表观上的快轴方向包含在ρ偏振光的振动面内。因此,只要第1保 护薄膜是C板,则像图5B中示意性地所示的在第1保护薄膜12中传播的光rl3B、!"1 及!"1 不受双折射的影响,偏振光状态实质上不会改变,因此,即使厚度方向延迟Rth1是较大 的值,也不会产生由显色偏振导致的显色,不会产生彩虹光斑。从这方面考虑应理解为,为了抑制彩虹光斑,优选第1保护薄膜的正面延迟Re1较 小。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产生彩虹光斑构成很大的问题是在视角θ较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因此,在上述范围内,只要使第1保护薄膜的表观上的慢轴方向显示出与上述C板大致同等 的行为,就能够抑制彩虹光斑。在这样地视角θ较大的情况下,从表观上的慢轴方向显示 出与C板大致同等的行为的方面考虑,优选^fe1较大。另外,如上所述,在视角θ较小的方向、即正面方向附近,由显色偏振导致的彩虹 光斑的产生与视角θ较大的区域相比并不显著。并且,即使第1保护薄膜具有某种程度的 正面延迟Re1,若^fe1较大,则在视角θ的较大范围内,第1保护薄膜的表观上的慢轴方向 显示出与C板大致同等的行为,因此,若RepRth1及在规定范围内,就不能看到彩虹光 斑。并且,表示该可容许的相位差范围的是上述(i)及(iii)的条件。另外,在之后的实施 例中可明确,在该范围内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第2保护薄膜如图2A所示,在第1偏光板10具有第2保护薄膜13的情况下,其材料、光学特性 并没有特别的限制,由于第2保护薄膜13配置在偏振片与液晶单元之间,因此,优选采用实 质上不具有双折射的光学各向同性的材料或者即使具有双折射其延迟值、光轴方向的面内 均勻性也优良的材料。另外,作为该第2保护薄膜,也能够采用相位差膜(光学补偿层)。MM本发明的偏光板中的第2保护薄膜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如前所述,可优选使用 光学特性均勻的透明聚合物。尤其是,从透明性(低雾度)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非晶性聚 合物。从该观点出发,作为第2保护薄膜可举出例如纤维素系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降冰 片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非晶性聚酯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聚砜系 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还可以使用液晶性聚合物的取向层代替这些聚合物膜或将其作为形成在这些聚 合物膜上的层。作为这类液晶性聚合物,可举出例如在聚合物的主链、侧链中导入了用于赋 予液晶取向性的共价性直线状原子团(介晶)的各种主链型、侧链型聚合物等。作为主链型 液晶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具有通过赋予弯曲性的间隔部来键合介晶基的结构的 聚合物,例如向列取向性的聚酯系液晶性聚合物、盘状聚合物、胆留醇液晶性聚合物等。作 为侧链型液晶性聚合物的具体例子,可举出如下的化合物等以聚硅氧烷、聚丙烯酸酯、聚 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丙二酸酯作为主链骨架,作为侧链,隔着由共轭性原子团形成的间隔部 而具有用于赋予向列取向性的对位取代环状化合物单元的介晶部。相位差特性在第2保护薄膜是实质上不具有双折射的光学各向同性的材料的情况下,能够采 用其正面延迟Ite2小于40nm、且厚度方向延迟Rtti2小于80nm的材料。作为光学各向同性 这样优良的保护薄膜,适合采用无拉伸膜。另外,与上述第1保护薄膜的情况相同,第2保 护薄膜的正面延迟彻2及厚度方向延迟Rttl2由厚度d2、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M2、面内 的快轴方向的折射率ny2、厚度方向的折射率M2求出。另一方面,通过采用具有正面延迟为40nm以上及/或厚度方向延迟为SOnm以上的延迟的膜作为第2保护薄膜,也能够兼起到相位差膜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正面延迟、 厚度方向延迟能够适当地调整为作为相位差膜光学补偿所需要的值。作为该相位差膜,能 够适合采用拉伸膜。上述相位差膜满足nx2 = ny2 > nz2、nx2 > ny2 > nz2、nx2 > ny2 = nz2、 nx2 > nz2 > ny2、nz2 = nx2 > ny2、nz2 > nx2 > ny2、nz2 > nx2 = ny2 的关系,但也根据各禾中 用途来选择使用。另外,耶2 =皿2不仅是指Iiy2和皿2完全相同的情况,也包含Iiy2和Iiz2 实质上相同的情况。厚度第2保护薄膜的厚度优选为5 500 μ m,更优选为5 200 μ m,进一步优选为 10 150 μ m。在厚度小于上述范围时,膜易于断裂、应用于偏光板时的强度产生问题,或者 隔水性不充分、偏振片的耐久性较差。在厚度大于上述范围时,膜的弯曲性欠佳,存在处理 性降低或者难以制造膜的情况。第2保护薄膜的雾度优选为2%以下,更优选为1 %以下。在第2保护薄膜的雾度 较高时,存在由于散射导致被偏振片转换为一定的偏振状态的光的偏振状态、指向性不均 勻地变化、液晶显示装置的对比度降低的情况。第1偏光板的形成第1偏光板10通过层叠偏振片11和第1保护薄膜12而形成,根据需要也可以进 一步层叠第2保护薄膜13。偏振片与保护薄膜的层叠方法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作业性、 光的利用效率的方面考虑,期望借助粘接剂层、粘着剂层无空隙地层叠。在采用粘接剂层、 粘着剂层的情况下,其种类并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采用各种方式。其中,从提高偏振片和保护薄膜的密合性的观点出发,将二者层叠时优选使用粘 接剂层。作为用于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适当选择使用例如以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 聚合物、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乙烯基醚、醋酸乙烯酯/氯乙烯共聚物、改性聚烯烃、环氧 系、氟系、天然橡胶系、合成橡胶等橡胶系等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粘接剂。尤其是,偏振片 和光学各向同性膜的层叠优选使用水性粘接剂。使用其中以聚乙烯醇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 粘接剂。作为该粘接剂中使用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可列举出聚乙烯醇树脂、具有乙酰乙酰 基的聚乙烯醇树脂。具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树脂是具有高反应性官能基的聚乙烯醇系 粘接剂,能提高偏光板的耐久性,因此优选。此外,如日本特开2008-1M83号公报所述,从 抑制凹凸缺陷(沼泽形状)的产生的观点出发,粘接剂中含有金属胶体也是优选的结构。此外,为了提高粘接性等,保护薄膜在添加粘接剂、粘着剂之前可进行亲水化等表 面改性处理。作为具体的处理,可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底涂剂处理、皂化处理等。配置角度第1保护薄膜与偏振片的角度关系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从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的 方面考虑,优选为第1保护薄膜12的慢轴方向与偏振片11的吸收轴方向大致平行或大致 正交。通过将两者平行或正交地配置,即使在第1保护薄膜具有300nm以上的正面延迟Re1 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另外,大致平行、大致正交不仅意味着两者所成的角 度正好是0°或者90°的情况,也意味着士 15°、优选为士 10°的范围。另外,在第1保护 薄膜是正面延迟Re1例如小到IOOnm以下、优选为50nm以下的“大致C板”的情况下,上述配置角度对产生彩虹光斑基本上不产生影响。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配置液晶面板50通过在液晶单元5的光源侧配置上述第1偏光板10而形成,如图1所 示,通常在液晶单元5的可视侧配置有第2偏光板20。第2偏光板20并没有特别的限制, 能够适当地采用公知的构件。另外,在液晶单元5的可视侧除了设置第2偏光板之外,还可 以设置例如光学补偿膜等各种光学层。液晶面板的形成作为将偏光板配置于液晶单元的方法,优选通过粘着剂层将二者层叠起来。形成 粘着剂层的粘着剂没有特别限定,可适当选择使用以例如丙烯酸系聚合物、硅酮系聚合物、 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醚、氟系、橡胶系等聚合物为基础聚合物的物质。特别是可优选使 用丙烯酸系粘着剂这类透明性优异且显示出适度的润湿性、凝集性和粘接性的粘着特性并 且抗空气老化性和耐热性等优异的物质。此外,粘着剂层也可以设置为不同的组成或种类 等的层的重叠层形式。从将液晶单元和偏光板层叠时的可操作性观点来看,优选预先在偏光板和液晶单 元中的一方或者两方上铺设粘着剂层。粘着剂层的厚度可根据使用目的、粘接力等适当确 定,通常为1 500 μ m,优选5 200 μ m,尤其优选10 100 μ m。离型膜对于粘着剂层的暴露面而言,为了在实际应用之前防止污染等,优选暂时贴合离 型膜(隔膜)进行覆盖。由此,能够防止在通常的处理状态下与粘着剂层的接触。离型膜 可使用例如对塑料膜、橡胶片、纸、布、无纺布、网、发泡片、金属箔以及这些的层叠体等适当 的薄片体在必要时涂布硅酮系、长链烷基系、氟系、硫化钼等适当的脱模剂而得的产物等现 有的离型膜。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通过组合上述液晶面板50和光源80、根据需要进一步组装入驱动电路等,能够获 得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另外,除此之外,也能够组合形成液晶显示装置所需要的各种构 件,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使从光源80射出的光作为大致自然光地入射到第1 偏光板10中。如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使第1保护薄膜具有规定的相位差特性,对来自光源80的 光在入射到第1保护薄膜12中时产生的部分偏振光进行控制,使该部分偏振光在第1保护 薄膜中传播的过程中其偏振光状态由于双折射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从而抑制由显色偏振导 致的显色。但是,在入射到第1保护薄膜中的光已经具有特定的偏振光状态时,与自然光在 入射的界面的偏振光分离所产生的部分偏振光不同的偏振分量入射到第1保护薄膜中,其 偏振光因第1保护薄膜的双折射而改变。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地控制第1保护薄膜的相位 差特性,由于这样的不同的偏振分量,也会产生彩虹光斑。因此,从抑制产生彩虹光斑的观 点出发,入射到第1偏光板10中的光优选为大致自然光。另外,“大致偏振光”是指特定的偏振分量比其他的偏振分量多的状态,通常是指 一边使设置在受光侧的作为检偏器的偏光板的吸收轴相对于射出光旋转360°,一边测量 相对于偏光板吸收轴方向(Ψ)的光强度Ι(Ψ)(所谓的旋转检偏器法),在Ι(Ψ)的最大 值为Ix、最小值为^ii时的Im/Ix为0. 90以上。Im/Ix优选为0. 95以上,更优选为0. 99以
12上。另外,在自然光的情况下,Im/Ix为最大,其值为1。如上所述,从使从光源80射出的光为大致自然光地入射到第1偏光板10的观点 出发,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将反射型偏振薄膜和吸收型偏振薄膜等偏振光分 离部件不配置在光源80与第1偏光板10之间。例如,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从将从光源射出 的光偏振分离、利用其循环光来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观点出发,广泛采用提高 直线偏振光反射型的亮度的膜,但从抑制彩虹光斑的观点出发,优选不使用这样的提高亮 度的膜。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优选从光源入射到第1偏光板的光的指向较 低。从提高来自光源的光的利用效率的观点出发,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例如广泛进行采用棱 镜片、透镜片将光向正面方向会聚。但是,由于像棱镜片、透镜片这样的会聚元件都是利用 光的折射现象来提高光的指向性的,因此,光入射时及出射时会产生部分偏振光。因此,存 在在提高光的指向的同时自然偏光性损失的倾向。通常,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大致分为直下型和侧灯型,在侧灯型中,需要使来自侧 面的光指向正面方向,需要上述那样的会聚元件。从该观点出发,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 中,优选使用直下型的背光方式。这样获得的液晶显示装置例如能够用于PC监视器、笔记本PC、复印机等OA设备、 移动电话、钟表、数码照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PDA)、便携式游戏机等便携式设备、摄像机、 电视机、微波炉等家庭用电气设备、后部监视器、车辆导航系统用监视器、车辆音频设备等 车载用设备、商业店铺用信息用监视器等展示设备、监视用监视器等警备设备、护理用监视 器、医疗用监视器等护理医疗设备等各种用途。实施例下面,列举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另外, 以下的实施例、参考例及比较例的评价通过下述方法来进行。测定、评价方法SS使用偏振光、相位差测量系统(Axometrics制产品名称“Axc^can”),在23°C的环 境下以测量波长590nm测量正面延迟。另外,同样地测量使膜以慢轴方向及快轴方向为旋 转中心倾斜40°后的延迟。另外,延迟测量值的级数决定为,与预先求得的聚酯膜的延迟的 波长色散一致。由这些测量值计算出正面延迟、厚度方向延迟及Nz。彩虹光斑的评价在23°C的暗室中,使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白色图像,以可视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 为方位角的基准,在方位角约为15°的方向上使极角变为40° 70°地进行观察,从而确 认显示屏是否有彩虹状着色。在下述4级评价彩虹光斑。1 相对于角度变化,色调显著变化2:色调显著变化的角度范围大致为极角40 60°的范围,小于上述13:色调显著变化的角度范围大致为极角40 50°的范围,比上述2还小4 相对于角度变化,几乎无法确认到色调变化比较例1
聚酯膜的制作在将厚度200 μ m的无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非晶质)沿着制造时的机 械方向以拉伸比2.5倍单轴拉伸(纵向拉伸)自由端之后,利用拉幅机沿着宽度方向以拉 伸比4.0倍单轴拉伸(横向拉伸)固定端,制成结晶性聚酯膜。将该聚酯膜作为“保护薄膜 A”。在聚酯膜上铺设易粘接层在对上述保护薄膜A的表面进行电晕处理之后,使用具有网格#200的凹版辊 的涂敷试验机涂敷聚酯系水分散聚氨酯粘接剂(第一工业制药制商品名称“superflex SF210”),以150°C烘干1分钟,在该膜上铺设厚度0. 3 μ m的易粘接层。偏振片的制作将平均聚合度2700、厚度75 μ m的聚乙烯醇膜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之间一边染色 一边拉伸输送。首先,在30°C的水浴中浸渍1分钟而使聚乙烯醇膜膨润,并沿着输送方向拉 伸至1. 2倍之后,在30°C的碘化钾浓度0. 03重量%、碘浓度0. 3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1 分钟,从而一边染色一边沿着输送方向以完全未拉伸的膜(原长)为基准拉伸至3倍。接 着,一边在60°C的硼酸浓度4重量%、碘化钾浓度5重量%的水溶液中浸渍30秒钟,一边沿 着输送方向以原长基准拉伸至6倍。接着,通过将得到的拉伸膜以70°C烘干2分钟而获得 偏振片。另外,偏振片的厚度为30μπι,水分率为14.3重量%。粘接剂的调制在30°C的温度条件下,在纯水中,相对于具有乙酰乙酰基的聚乙烯醇系树脂(平 均聚合度1200、皂化度98. 5mol%、乙酰乙酰基改性度5mol% ) 100重量份来溶解羟甲基三 聚氰胺50重量份,调制出固体成分浓度3. 7重量%的水溶液。添加以固体成分浓度计含有 10重量%的具有正电荷的氧化铝胶体(平均粒径15nm)的水溶液18重量份,调制出含金属 胶体的粘接剂水溶液。粘接剂溶液的粘度为9. 6mPa ·8,ρΗ为4 4. 5的范围,氧化铝胶体 的混合量是相对于聚乙烯醇系树脂100重量份为74重量份。另外,利用粒度分布计(Nikkiso Co.,Ltd.制产品名称“t ) W” UPA150"), 通过动态光散射法(光相关法)来测定氧化铝胶体的平均粒径。偏光板的制作以烘干后的粘接剂层厚度为SOnm的方式分别在上述偏振片的一个主面上和另一 个主面上涂敷上述粘接剂,使用轧机使铺设有上述易粘接层的保护薄膜A粘合在偏振片 的一个主面上,使作为光学补偿层兼偏振片保护薄膜的、由纤维素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 (FUJIFILM Corporation制商品名称“WVBZ”)粘合在偏振片的另一个主面上,以70°C烘干 6分钟而制成偏光板。另外,保护薄膜A与偏振片的粘合以保护薄膜A的易粘接层形成面与 偏振片相对的方式进行。将这样获得的带有光学补偿层的偏光板作为“偏光板A”。可视侧偏光板作为可视侧偏光板,采用在偏振片的单面层叠相位差膜而成的市面上销售的偏光 板(日东电工制商品名称“NPF VEGQ17MDU”)。另外,该市面上销售的偏光板这样制成 在由含有碘的聚乙烯醇系膜构成的偏振片的一个主面(配置在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侧的面) 上,借助粘接剂层层叠由纤维素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商品名 称“WVBZ”),在上述偏振片的另一个主面上,借助粘接剂层层叠三乙酰纤维素膜。将该偏光板作为“偏光板X”。液晶面板的制作自包括VA模式的液晶单元、采用直下型背光的液晶电视机(夏普制商品名称 “LC32-D30”)上取出液晶面板,除去配置在液晶单元上下的偏光板及光学补偿膜,清洗该液 晶单元的玻璃面(正反)。接着,在上述液晶单元的光源侧表面上,以与配置在原来的液晶 面板上的光源侧偏光板的吸收轴方向相同的方向、且偏光板A的光学补偿层侧的面与液晶 单元相对的方式,借助丙烯酸系粘接剂将上述偏光板A配置于液晶单元上。接着,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表面上,以与配置在原来的液晶面板上的可视侧偏光 板的吸收轴方向相同的方向、且偏光板X的光学补偿层侧的面与液晶单元相对的方式,借 助丙烯酸系粘接剂将上述偏光板X配置于液晶单元上。这样,得到在液晶单元的一个主面 上配置有偏光板A、在另一个主面上配置有偏光板X的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将上述液晶面板装入原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在30分 钟之后用目测评价是否产生彩虹光斑。实施例1 5、比较例2 5聚酯膜的制作在上述比较例1的聚酯膜的制造过程中,如表1所示地改变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 的倍率,制成相位差特性各不相同的结晶性聚酯膜。将这些聚酯膜分别作为“保护薄膜B I”。另外,将上述比较例1的聚酯膜的制作过程中的拉伸前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非 晶质)作为“保护薄膜J”。偏光板的制作在上述比较例1中,除了替代采用保护薄膜A而分别采用保护薄膜B J之外,与 比较例1同样地在聚酯膜上铺设易粘接层,用其制作偏光板。将得到的偏光板分别作为“偏 光板B” “偏光板J”。液晶面板的形成在上述比较例1中,除了替代采用偏光板A而分别采用偏光板B J之外,与比较 例1同样地得到在液晶单元的光源侧主面分别配置偏光板B J、在可视侧主面配置偏光板 X而成的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将上述各个液晶面板装入原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点亮液晶显示装置的光源,在 30分钟之后用目测评价是否产生彩虹光斑。比较例6偏光板的制作在上述实施例1的偏光板的制作过程中,替代由纤维素系树脂构成的相位差膜而 采用正面延迟和厚度延迟大致Onm的三乙酰纤维素膜(FUJIFILM Corporation制商品名称 “ZRF80S”)作为一个偏振片保护薄膜,采用保护薄膜B作为另一个保护薄膜而制作偏光板。 将得到的偏光板作为“偏光板K”。液晶面板的形成在上述实施例1中,替代在液晶单元的光源侧配置偏光板B,而以使保护薄膜B侧的面与液晶单元相对的方式借助丙烯酸系粘接剂将偏光板K配置于液晶单元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将上述液晶面板装入原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与实施例1同样地目测评价是否产 生彩虹光斑。参考例1使用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制作成的液晶面板相同的液晶面板,在将该液晶面板装 入原来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时,将各向异性薄膜的交替层叠制成的直线偏振光反射型偏振薄 膜(Sumitomo 3M Limited公司制、商品名称“D-BEF”)以其透过轴方向与光源侧的偏光板 B的透过轴方向平行的方式配置在液晶面板与光源之间而制作液晶显示装置,与上述各实 施例同样地评价是否产生彩虹光斑。表1中一览表示上述实施例及比较例、参考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彩虹光斑的评 价结果和各保护薄膜的相位差特性。另外,图6及图7分别表示从倾斜方向看比较例1及 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情况下的显示状态(照片)。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单元、光源、配置在液晶单元与光源之间的第1偏光板、配置 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第2偏光板,上述第1偏光板在偏振片的光源侧主面具有第1保护薄膜; 上述第1保护薄膜满足下述(i) (iii)的条件, (i)0nm ( Re1 ( 3000nm (Ii)Nz1 ^ 5 (Iii)Rth1 > 2500nm其中,在将第1保护薄膜的厚度设为Cl1、薄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nXl、面内的 快轴方向的折射率设为Iiy1、厚度方向的折射率设为Iiz1的情况下,Re1, Rth1, Nz1分别是由 下述计算式定义的值, Re1 = (M1-Iiy1) X (I1 Rth1 =(叫-叫)Xd1 Nz1 = Rth/Re”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保护薄膜将芳香族聚酯作为主要成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芳香族聚酯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上述光源射出的光为大致自然光地入射到上述第1偏光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光源与上述第1偏光板之间不具有反射型偏振薄膜和吸收型偏振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即使在采用机械特性、耐药品性、隔水性优良的膜作为偏振片保护薄膜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产生彩虹光斑。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单元、光源、配置在液晶单元与光源之间的第1偏光板、配置在液晶单元的可视侧的第2偏光板,上述第1偏光板在偏振片的光源侧主面具有第1保护薄膜,上述保护薄膜满足下述(i)~(iii)的条件,(i)0nm≤Re1≤3000nm;(ii)Nz1≥5;(iii)Rth1>2500nm。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2124398SQ20098013186
公开日2011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31日
发明者伊崎章典, 山本昌司, 梅本清司, 武田健太郎, 铃木畅 申请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