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装置和使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007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印装置和使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印装置和一种使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并且特别涉及一种 用于诸如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的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和使用该转印装置的 成像设备,该转印装置基于电子照相术用墨粉形成图像并且该转印装置通过环形带来转印 在图像载体的周边侧上形成的墨粉图像。
背景技术
通常,已知诸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基于电子照相术的成像设备。在这些 基于电子照相技术的成像设备中,通过以下步骤执行成像在感光鼓(墨粉图像载体)表面 上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装置供应墨粉到感光鼓以显影静电潜像;将已经通过显影而形成 在感光鼓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诸如纸等的片材上;以及,通过定影装置将墨粉图像定影到 片材上。在成像设备的成像方面,存在两种类型的转印方法一种方法是墨粉图像从感光 鼓直接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另一种方法已知为所谓的中间转印方法,其中墨粉图像从感光 鼓转印到中间转印介质,然后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在使用中间转印机构的成像设备 中,经常使用环形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介质。在使用中间转印带的成像设备中,形成在感光鼓的周边侧上的墨粉图像暂时转印 到中间转印带。特别地,在支持单色和彩色打印的成像设备中,用于单个色彩的多个感光鼓 沿着中间转印带布置使得不同色彩的墨粉图像叠加地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然后,如 此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纸上。用于上述成像设备的中间转印带通常通过注射成型并然后通过吹制成型或模具 成型来伸展该模制品,以便具有预定薄度和长度。然而,由于树脂材料和混合在该树脂材料中的导电成分的不均勻分布,所以,如此 形成的中间转印带的各个部分处的膨胀系数不同。结果,沿着带宽度方向,带的周长稍微不 同。因此,由于沿带宽度方向的各点的周长差异并且由于支撑并展开中间转印带的辊 构件(驱动辊、从动辊等)的尺寸精度和附接精度的变化,中间转印带遭受如下问题该带 在循环行进期间歪斜。为了应付这种情况以便防止中间转印带歪斜,存在有防止中间转印带61歪斜的 已知技术,该技术通过在中间转印带61的内周表面上沿着相对于带宽度方向的两边缘设 置一对突起(以下将称为“卷边(bead) ”) 6610作为引导元件来引导中间转印带61的传送, 如图IA和IB所示。这些卷边与支撑并展开中间转印带61的每个辊构件的两个端面滑动 接触以引导所传送的中间转印带61,由此能够防止该带歪斜。当为环形中间转印带61设置卷边6610时,每个条状卷边6610呈环状地形成,使 得卷边6610的以6611和6612表示的两个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这 个间隙用作定位标记。常规卷边6610的定位部通常由与中间转印带的前进方向(移动方向)垂直的简单表面(以下将称为“垂直表面”)6611a和6612a限定。然而,如果卷边6610的定位标记仅由垂直表面6611a和6612a形成,则会发生辊 构件倾向于沿着卷边6610滑移的问题。发生这种情况是因为卷边6610的定位标记中的 间隙与每个辊构件平行布置,使得辊构件容易进入该定位标记中的间隙。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如果卷边6610的定位标记与辊构件的端面碰撞,则该定位标 记的边缘倾向于变形和剥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已经有图2A和2B中所示的公开技术,其中由用于引导中间转 印带61的传送的每个卷边7610a (7610b)的两个端部7611a和7612a (761 Ib和7612b)限 定的定位标记由相对于中间转印带61的前进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7611a和7612al(7611bl 和7612bl)形成(参见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申请特开H04-242280)。然而,专利文献1的这种构造具有如下问题当每一个卷边7610a和7610b处的定 位标记仅由相对于中间转印带61的前进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7611al和7612a(7611bl和 7612bl)形成时,由于卷边7610a和7610b很可能从中间转印带61剥离,因此不可能在倾斜 末端处保持足够高的粘接强度。

发明内容
已经考虑到上述问题设计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印装置以及 提供使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该转印装置使用中间转印带,并且该转印装置能抑制用 于引导中间转印带的传送以便防止该中间转印带歪斜的引导元件损坏和剥离,因此能够实 现高质量的成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转印装置和使用这种装置的成像设备构造如 下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于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该成像设备基于电子照相 术用墨粉来形成图像,该转印装置包括环形带,该环形带具有从感光鼓暂时转印的墨粉图 像;辊构件,该辊构件支撑并展开该环形带;以及条状引导元件,该条状引导元件沿着辊构 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引导该环形带的传送,并且其特征在于该引导元件包括第一和 第二端部;该引导元件形成在该环形带的与辊构件相对的内周表面上;在该内周表面上, 该第一和第二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间隙;该第一端部形成有与环形带的 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一垂直表面以及相对于该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并且第二端部 形成有与该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二垂直表面以及相对于该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表面。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于,第一和第二垂直表面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的 两侧中的至少一侧。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于,第一和第二垂直表面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端部由于第 一和第二倾斜表面而变得渐缩的位置。就是说,第一和第二垂直表面形成为使得第一和第二端部的末端将不是尖的。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于,第二垂直表面形成在第二倾斜表面和引导表面之间,该 引导表面与辊构件的端部相对。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于,第二端部在第二垂直表面和弓I导表面之间包括相对于前 进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表面或者包括弯曲表面(例如,R形表面)。
4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于,当第一和第二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间 隙时,第一端部和相对的第二端部形成为点对称构造。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于一种基于电子照相术使用墨粉来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该 成像设备包括感光鼓,该感光鼓用于在其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用 于使感光鼓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该曝光装置用于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 影装置,该显影装置用于通过将墨粉供应到感光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来形成墨粉图像; 转印装置,该转印装置用于将感光鼓的表面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以及定影装置, 该定影装置用于将转印的墨粉图像定影在该记录介质上,其特征在于,该转印装置使用上 述第一到第六方面的任何一个中描述的转印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能够确保引导元件的强度(例如,当引导元件通过粘接 而被附接时的粘接强度),并且也能够防止引导元件沿辊构件滑移。结果,能够防止引导元 件损坏或剥离,并且通过防止环形带歪斜而实现了高质量的成像。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能够确保引导元件的在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的端部附近 的强度,因此能够抑制引导元件剥离。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第一和第二垂直表面形成为使得第一和第二端部将不具 有尖的末端,因此即使第一和第二端部具有渐缩的构造,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强度。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能够在确保引导元件的强度的同时抑制引导元件沿辊构 件滑移。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能够减少辊构件对第二端部的末端的损害,并且能够抑 制引导元件沿辊构件滑移。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由于当引导元件附接到环形带时不必考虑引导元件的取 向,所以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通过防止转印装置的环形带歪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成 像设备。


图IA是当从带的内侧观察时的正视图,示出了具有引导元件的常规中间转印带 的布置;图IB是当沿图IA中箭头D的方向观察时该带的侧视图;图2A是当从带的内侧观察时的正视图,示出了具有引导元件的另一常规中间转 印带的布置;图2B是当沿图2A中箭头E的方向观察时该带的侧视图;图3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总体构造的说明性视图,在该成像设备中使用了根据本发 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印装置;图4是示出本实施例的转印部的构造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构成转印部的中间转印带和辊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6A是当沿图4中箭头A的方向观察时的正视图,示出了具有引导元件的中间转 印带;图6B是当沿图6A中箭头B的方向观测时该带的侧视图7是示出由图6A中的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C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引导元件的构造的剖面图;图9是示出引导元件的端部的一个示例性构造的说明性视图;图10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变型构造的说明性视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构造的说明性视图;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变型例1的说明性视图;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变型例2的说明性视图;并且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变型例3的说明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实施例)下面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3示出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或者图3是示出成像设备的总体构造的说 明性视图,该成像设备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印装置。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基于电子照相术使用墨粉来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 100包括感光鼓3,在该感光鼓3上形成静电潜像;充电器(充电装置)5,该充电器5用于 使感光鼓3表面带电;曝光单元(曝光系统)1,该曝光单元1用于在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 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该显影装置2用于通过向感光鼓3表面供应墨粉来形成墨粉图像; 转印部(转印装置)6,该转印部6用于将墨粉图像从感光鼓3表面转印到记录纸(记录介 质);和定影单元(定影装置)7,该定影单元7用于将被转印的墨粉图像定影在纸上。首先,将描述成像设备100的总体构造。成像设备100根据外部传输的图像数据在预定片材(例如记录纸)上形成多色或 单色图像,并且如图3所示,成像设备100由主设备本体110和自动原稿处理器120组成。主设备本体110包括曝光单元1、显影单元2、感光鼓3、清洁单元4、充电器5、转印 部6、定影单元7、供纸盒81、出纸盘91等。布置在主设备本体110的上部中的是图像读取部90。在图像读取部90上方布置 有由透明玻璃板形成的压板玻璃(原稿台)92,原稿放置在该压板玻璃92上。自动原稿处 理器120安装在压板玻璃92的顶部上。自动原稿处理器120将原稿自动供给到压板玻璃92上。此原稿处理器120构造成可沿双向箭头M的方向枢转,使得能通过打开压板玻璃 92的顶部来手动放置原稿。在成像设备100中被处理的图像数据是四种颜色的彩色图像的数据,即黑色⑷、 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0因此,设置有四个显影单元2、四个感光鼓3、四个充电器5、四个清洁单元4,以产 生与黑色、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对应的四种静电潜像。也就是说,由此构造出四个成像站。充电器5是用于使感光鼓3表面以预定电势下均勻带电的充电装置。除了图3所 示的电晕放电型充电器之外,也可使用接触辊型或刷型充电器。曝光单元1相当于图像写入装置,该曝光单元1根据外部输入的数据或从原稿读 出的图像数据来照射带电的感光鼓3以便在感光鼓3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并且曝光单元1构造为具有激光发射器、反射镜等的LSU(激光扫描单元)。在此曝光单 元1中,布置有用于扫描激光束的多角镜、用于将该多角镜反射的激光束引导到感光鼓3的 诸如透镜和反射镜的光学元件。至于曝光单元1,例如,使用诸如EL(电致发光)或LED写入头的发光元件阵列的 其它方法可以替代地使用。如此构造的该曝光单元1根据输入图像数据来用光照射每一个带电的感光鼓3, 以在每个感光鼓3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显影单元2分别借助四种颜色(YMCK)的墨粉使形成在感光鼓3表面上的静电潜 像可视。感光鼓3各具有圆柱形形状并且布置在曝光单元1上方。每个感光鼓3的表面由 清洁单元4清洁,使得已清洁的表面通过充电器5均勻带电。在显影和图像转印阶段之后,清洁单元4去除并回收残留在感光鼓3表面上的墨 粉。布置在感光鼓3上方的转印部6由以下部件组成环形中间转印带(环形带)61、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与四种颜色YMCK的墨粉对应的四个中间转印 辊64,以及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和中间转印辊64支撑并展开中间转 印带61以循环驱动该带。中间转印带61由大约ΙΟΟμπι到150 μ m厚的环形薄膜形成并且布置成与每个感 光鼓3接触。形成在感光鼓3上的不同颜色的墨粉图像被分层地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 61,从而在中间转印带61上形成彩色墨粉图像(多色墨粉图像)。墨粉图像从感光鼓3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转印由与该中间转印带61的里侧接触 的中间转印辊64执行。每个中间转印辊64均施加有转印偏压以便将感光鼓3上的墨粉图像转印到中间 转印带61上。详细地,高电压转印偏压(与墨粉上的静电荷的极性㈠相反的极性⑴的 高电压)被施加到中间转印辊64以便转印墨粉图像。中间转印辊64是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的基轴形成的辊,该基轴具有8到 IOmm的直径并且在轴表面上涂覆有导电弹性材料(例如,EPDM,泡沫聚氨酯等)。这种导电 弹性材料使得高电压能够均勻施加到中间转印带61。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了辊形式的 转印电极,但也可使用刷等来代替中间转印辊64。如上所述,不同感光鼓3上的已可视化的彩色墨粉图像先后层积在中间转印带61 上。在中间转印带61移动时,如此层叠的作为图像信息的墨粉图像被传送到正传送的纸与 中间转印带61之间的接触位置(二次转印位置或预定位置),并且通过布置在该接触位置 处的转印辊10被转印到纸上。在这个过程期间,中间转印带61和转印辊10彼此挤压从而形成预定辊隙,同时向 转印辊10施加用于将墨粉转印到纸上的二次转印偏压。此二次偏压是高电压(其极性(+) 与墨粉上的静电荷的极性㈠相反)。此外,为了恒定地获得预定辊隙,在二次转印位置处挤压中间转印带61的转印辊 10或者在二次转印位置处挤压中间转印带61的里侧的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的任一个
7由硬质材料(金属等)形成,而另一个由诸如弹性辊等的软材料(弹性橡胶辊,泡沫树脂辊 等)形成。由于在上述转印阶段在该带与感光鼓3接触时附着到中间转印带61上的墨粉或 者未被转印辊10转印到纸上且残留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墨粉将导致在下一次操作中形成 的墨粉图像中的墨粉混色,所以该残留的墨粉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去除并回收。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布置在如下位置沿着传送中间转印带61的路径,相对于 该中间转印带的移动方向位于转印辊10的下游和感光鼓3的上游。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65包括作为清洁构件的清洁刀片65a,该清洁刀片65a与中 间转印带61接触并且清洁该中间转印带61的表面。在清洁刀片65a与该带接触的部分处, 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从中间转印带61的内侧支撑该中间转印带61。供纸盒81是用于堆叠要用于形成图像的纸的盘,并且布置在主设备本体110的曝 光单元1下方。而且,允许从外部供纸的手动供纸盒82布置在主设备本体110外部。此手动供纸盒82也能保持要用于形成图像的多张片材。布置在主设备本体110 的上部中的是出纸盘91,该出纸盘收集91面向下的已打印片材。主设备本体110还包括供纸路径S,该供纸路径S近似竖直地延伸,以通过转印辊 10和定影单元7将纸从供纸盒81或手动供纸盒82传送到出纸盘91。沿着从供纸盒81或 手动供纸盒82到出纸盘91的供纸路径S布置的是拾取辊Ila和lib、多个进给辊12a到 12d、配准辊13、转印辊10、定影单元7等。进给辊12a到12d是用于促进和支持纸的传送的小型辊并且沿着供纸路径S布 置。这里,由于进给辊12b充当用于将纸排出到出纸盘91的排纸辊,所以该辊被称为排纸棍。拾取辊Ila布置在供纸盒81的端部附近,以便从供纸盒81 —张一张地拾取纸并 将纸递送到供纸路径S。拾取辊lib布置手动供纸盒82的端部附近,以便从手动供纸盒82 —张一张地拾 取纸并将纸递送到供纸路径S。配准辊13使沿着供纸路径S传送的纸暂时停止。该辊具有如下功能在纸的前端 将与中间转印带61上的图像数据区域的前端相遇的时刻向着转印辊10递送纸。就是说, 配准辊13的这个功能使得中间转印带61上的墨粉图像与被传送的纸配准并且使得墨粉图 像能被转印到纸的预定位置。定影单元7包括加热辊71和挤压辊72。加热辊71和挤压辊72布置成在夹住纸 的同时旋转并传送纸。加热辊71和挤压辊72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在它们之间的接触点处形成定影辊隙部。加热辊71的温度通过未示出的控制器被控制并设定为预定温度。这个控制器基 于来自未示出的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热敏电阻)的检测信号来执行温度控制,使得加热 辊71的表面温度落在160到200摄氏度的范围内,所述温度传感器布置在加热辊71表面 附近以检测该加热辊71的温度。此外,加热辊71与挤压辊72协作将墨粉加热并挤压在纸上,以便通过熔化、混合 和挤压墨粉图像将转印到纸上的多色墨粉图像热定影到纸上。此外,如图3所示,外部定影
8带73放置成与加热辊71的外周接触。类似于加热辊71,挤压辊72也由圆柱形金属芯部和形成在该金属芯部的周边表 面上的弹性层组成。这个挤压辊布置成以预定压力紧靠加热辊71。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转印部(转印装置)6的构造。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例的转印部的构造的透视图。图5是示出构成转印部的中间 转印带和辊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性视图。图6A是当沿图4中箭头A的方向观察时 的正视图,示出了具有引导元件的中间转印带。图6B是当沿图6A中箭头B的方向观察时 该带的侧视图。图7是示出由图6A中的双点划线包围的部分C的放大图。图8是示出引 导元件的构造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在转印部6中,包括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中间转印带从动辊63和中 间转印辊64在内的多个辊构件展开并循环地驱动中间转印带61。在该带的与辊构件(62、63和64)邻接的内周侧上,在相对于带宽度方向的两边缘 处粘接有一对条状引导构件610 (610a和610b)。如图5所示,引导元件610布置成从中间转印带61的内周侧向内突出。引导元件 610引导中间转印带61使得每个辊构件(例如,中间转印带驱动辊62)的轴向端部将位于 中间转印带61的宽度内。在该图中,附图标记62b和62a分别表示回转轴和用于辅助传送 引导元件610的轴环。借助这种构造,能够抑制中间转印带61的歪斜。现在,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引导元件610的构造。如图6A所示,引导元件610包括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610a和610b,该第一和第二 引导元件在中间转印带61的内周侧上布置在其沿带宽度方向(关于Y方向)的两边缘处 (在后侧和前侧上)。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610a和610b各由条状件形成。第一引导元件610a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1上使得以611和612表示的第一和第二 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类似地,第二引导元件610b设置在中间转印 带61上使得以613和614表示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 就是说,引导元件610a和610b各沿着环形中间转印带61呈环状地形成。下面,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称为第一定位标记, 而设置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第一和第二端部613和614称为第二定位标记。由于第一引导元件610a的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二引导元件610b的第二定位标记相 对于如下中心线对称布置,该中心线沿着中间转印带61的前进方向延伸,平行于第一和第 二引导元件610a和610b且位于该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610a和610b之间,所以下面将以 第一引导元件610a为例进行描述。第一引导元件610a具有与辊构件(62、63和64)的侧端面相对的引导表面 611s2(图7)、引导表面611s2的相反侧上的外侧表面61 Isl (图7)、与轴环62a相对的相对 表面,以及该相对表面的相反侧上的粘接到中间转印带61的粘接表面。如图6A和图7所示,第一引导元件610a沿着中间转印带61的内周表面设置,使 得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然而,该元件在外 观上连续且呈环状地形成。
第一端部611形成有相对于中间转印带61的前进方向(箭头X的方向或者也称 为“带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611b。第一倾斜表面611b形成为使得当该倾斜表面上的点关于中间转印带61的宽度方 向(箭头Y的方向也称为“带宽度方向”)向外移动时第一端部611变得较窄。此外,第一端部611具有第一和第三垂直表面611al和611a2,该第一和第三垂直 表面611al和611a2形成为垂直于带前进方向X并且与第一倾斜表面611b的端部连续。第一垂直表面611al形成为从第一倾斜表面611b的位于第一端部611的远侧上 的一个端部到第一端部611的外侧表面611sl。第三垂直表面611a2形成为从第一倾斜表面611b的位于第一端部611的近侧上 的一个端部到引导表面(辊构件侧)611s2。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点对称地形成,如图7所示。就是说,类似于第一端部611,第二端部612具有第二倾斜表面612b以及第二和第 四垂直表面612al和612a2,该第二倾斜表面612b相对于带前进方向倾斜,该第二和第四垂 直表面612al和612a2形成为垂直于带前进方向并且形成在第二倾斜表面612b的两侧上。 第二和第四垂直表面612al和612a2形成为与第二倾斜表面612b的端部连续。与第一倾斜表面611b相反,第二倾斜表面612b形成为使得当该倾斜表面上的点 向着引导表面611s2 (辊构件侧)移动时第二端部612变得较窄。第二垂直表面612al形成为从第二倾斜表面612b的位于第二端部612的远侧上 的一个端部到引导表面(辊构件侧)611s2。第四垂直表面612a2形成为从第二倾斜表面612b的位于第二端部612的近侧上 的一个端部到外侧表面612sl。当如此构造的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定位在适当位置时,第一垂直表面61 Ial 和第四垂直表面612a2、第三垂直表面611a2和第二垂直表面612al、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 表面611b和612b彼此相对。作为引导元件610的一个示例性构造,使用了 Ascar C硬度(日本橡胶工业协会 标准(SRIS))为66的酯-聚氨酯作为基材610BS。第一引导元件610a使用专用装置由双 面胶带610TP粘接到中间转印带6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300A型双面胶带(Kyodo Giken Chemical Co. ,Ltd.的产品) 作为该双面胶带610TP。类似于第一引导元件610a,在第二引导元件610b中,在第一和第二端部613和 614中,垂直表面和倾斜表面点对称地形成。类似于第一引导元件610a,第二引导元件610b 形成为使得当第一和第二端部613和614位于适当位置时相应垂直表面和相应倾斜表面彼 此相对。接下来,将通过以第一引导元件610a为例进行描述来具体说明引导元件的构造。 图9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端部的一个示例性构造的说明性视图。如图9所示,优选规定第一引导元件610a的第一端部611的形状满足以下关系表 达式(1)、(2)和(3)1. 5(mm) ^ al < 0. 5t (1)al ^ a2 < 0. 5t(2)
10
0. 8t ^ b(3)其中t是该引导元件的与轴环62a相对的相对表面的沿带宽度方向Y的尺寸,al 是第一垂直表面611al的沿带宽度方向Y的尺寸,a2是第三垂直表面611a2的沿带宽度方 向Y的尺寸,而b是第一倾斜表面611b的沿带前进方向X的尺寸。借助如上规定的第一引导元件610a的第一引导端部611的形状,能够有效抑制引 导元件610沿辊构件滑移和剥离。此外,如图7所示,当第一和第四垂直表面61 Ial和612a2之间的沿带前进方向的 间隙以及第三和第二垂直表面611a2和612al之间的沿带前进方向的间隙表示为dl(dl 第一间隙),而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611b和612b之间的沿着与倾斜表面垂直的方向的间隙 表示为d2(d2 第二间隙)时,优选的是,中间转印带61和引导元件610的周向长度被规定 为满足以下条件Omm < dl 彡 4. Omm 并且 Omm < d2 彡 2. Omm详细地,如果第一间隙dl是0mm,则在端部的对接部分处的中间转印带61凸出到 辊构件的周边侧(弯曲表面)上,使得作用在中间转印带61上的压力变得不均勻。这会造 成严重的影响降低图像质量。如果第一间隙dl大于4. (kim(dl > 4. 0mm)或第二间隙d2大于2. (kim(d2 > 2. 0mm),则第一和第二间隙dl和d2如此宽以致引导元件610滑离适当位置且沿辊构件滑 移的危险变大。根据如上构造的第一实施例,第一引导元件610a的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形 成有第一、第三、第二和第四垂直表面611al、611a2、612al和612a2以及第一和第二倾斜表 面61 Ib和612b,并且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布置成彼此相对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因 此,能够以足够高的强度将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粘接到中间转印带61。能够实现这 个效果是因为该引导元件的远端的粘接面积变得比如下常规引导元件的粘接面积大,该 常规引导元件仅形成有相对于中间转印带的前进方向倾斜的倾斜表面。此外,根据第一实施例,在第一引导元件610a的第一和第二端部611和612中形 成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611b和612b使得能够防止引导元件610沿辊构件滑移。在引导元 件的间隙部分仅形成有与中间转印带的前进方向垂直的垂直表面的常规中间转印带中,平 行于辊构件的间隙部分导致引导元件沿辊构件滑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和第二 倾斜表面611b和612b,使平行于辊构件的间隙部分的那部分变得较小,由此能够使壁部连 续,使得引导元件将不会沿辊构件滑移。这里,第二引导元件610b也具有与第一引导元件610a相同的构造,从而能够获得 与第一引导元件610a的操作效果相同的操作效果。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引导元件610构造成使得第一端部611例如通过在第一和 第三垂直表面61 Ial和611a2之间设置第一倾斜表面611b而形成,但倾斜表面和垂直表面 的数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倾斜表面和垂直表面形成在定位端部。作为变型例,如图10所示,引导元件1610的第一和第二端部1611和1612可形成 有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1611b和1612b,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1611b和1612b的渐 缩部分中可形成第一和第二垂直表面1611al和1612al。这种构造能产生与第一实施例中 引导元件610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二实施例)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附图。图1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构造的说明性视图。由于使用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转印装置和使用这种转印装置的成像设 备除了引导元件的构造之外与第一实施例的转印部6和成像设备100具有相同的构造,所 以省略其描述。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元件610,如图11所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 2610呈环状地设置在环形中间转印带61上,使得以2611和2612表示的第一和第二端部彼 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然而,第一和第二端部2611和2612形成为使得该引导元 件沿环形中间转印带61在外观上连续且呈环状地形成。这里,在引导元件2610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引导元件610(610a)的部件具有相同 构造的部件被分配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省略描述。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与第一实 施例的引导元件610b对应的引导元件的描述被省略。第一端部2611形成有相对于带前进方向(箭头X的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 2611b。第一倾斜表面2611b形成为使得当该倾斜表面上的点向外侧表面2611sl移动时第 一端部2611变得较窄。此外,第一端部2611在第一倾斜表面2611b的两侧上具有垂直于带前进方向形成 的第一和第三垂直表面2611al和2611a2。形成在第一垂直表面2611al和外侧表面2611sl 之间的是相对于带前进方向(箭头X的方向)倾斜的第四倾斜表面2611c。第三垂直表面2611a2形成为从第一倾斜表面2611b的位于第一端部2611的近侧 上的一个端部到引导表面2611s2。第一和第二端部2611和2612点对称地形成,如图11所示。因此,类似于第一端部2611,第二端部2612具有相对于带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二倾 斜表面2612b,以及第二和第四垂直表面2612al和2612a2,该第二和第四垂直表面2612al 和2612a2形成为垂直于带前进方向并且形成在第二倾斜表面2612b的两侧上。形成在第二垂直表面2612al和引导表面2612s2之间的是相对于带前进方向(箭 头X的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表面2612c。与第一倾斜表面2611b相反,第二倾斜表面2612b形成为使得当该倾斜表面上的 点向着引导表面2612s2移动时第二端部2612变得较窄。如此构造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611和2612定位成使得第一和第四垂直表面 261 Ial和2612a2彼此相对,第三和第二垂直表面261 la2和2612al彼此相对,并且第一和 第二倾斜表面2611b和2612b彼此相对。根据如上构造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引导元件2610的第一和第二端部2611和 2612中设置第四和第三倾斜表面2611c和2612c使得能够期待如下进一步的效果防止引 导元件2610沿辊构件滑移。能够获得这个效果是因为设置了第四和第三倾斜表面2611c 和2612c使得能够减少由于与辊构件的端部碰撞而引起的对引导元件2610的第一和第二 端部2611和2612的侧边缘的损坏。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以点对称构造形成引导元件2610的两个端部2611和2612 使得当引导元件2610附接到中间转印带61时不必考虑该引导元件2610的取向,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引导元件2610构造成使得第一和第二端部2611和2612 形成有第四和第三倾斜表面2611c和2612c,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构造,只要至少第二端部 2612 (其位于引导表面侧)形成有倾斜表面或弯曲表面即可。接下来,将详细说明这一点。现在,将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2610的变型例。图12是示出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的变型例1的说明性视图。图13是示出该引 导元件的变型例2的说明性视图。图14是示出该引导元件的变型例3的说明性视图。这里,将仅仅针对在构造和功能上不同的部件来描述这些变型例的引导元件,而 与第二实施例的引导元件2610相同的构造和功能的描述被省略。(变型例1)除了没有形成第四倾斜表面2611c之外,变型例1具有与图11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如图12所示,在变型例1的引导元件3610中,以3611和3612表示的第一和第二 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在外侧表面与第一端部3611的远侧处的垂 直表面之间没有形成倾斜表面,而在引导表面3612s2与第二端部3612的引导表面3612s2 侧上的垂直表面3612al之间形成有相对于带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表面3612c。借助这种构造,能够省略形成图11的第四倾斜表面2611c的步骤,并且能够在不 降低其它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抑制引导元件3610沿辊构件滑移。(变型例2)除了第三倾斜表面3612c被弯曲表面代替之外,变型例2具有与图12的上述变型 例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如图13所示,在变型例2的引导元件4610中,以4611和4612表示的第一和第二 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在外侧表面与第一端部4611的远侧处的垂 直表面之间未形成有倾斜表面或弯曲表面,而在引导表面4612s2与第二端部4612的引导 表面4612s2侧上的垂直表面4612al之间形成有R形弯曲表面4612r。借助这种构造,类似于形成图11和12所示的倾斜表面2612c或3612c的情况,能 够在不降低其它部分的强度的情况下通过弯曲表面4612r来抑制引导元件4610沿辊构件 滑移。(变型例3)除了在外侧表面与第一端部4611的远侧处的垂直表面之间也形成R形弯曲表面 之外,变型例3具有与图13的上述变型例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如图14所示,在变型例3的引导元件5610中,以5611和5612表示的第一和第二 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其间分开预定距离。在外侧表面与第一端部5611的远侧上的垂 直表面5611al之间形成有第二 R形弯曲表面5611r,并且在引导表面5612s2与第二端部 5612的远侧上的垂直表面5612al之间形成有第一 R形弯曲表面5612r。这些第一和第二 端部5611和5612点对称地形成。借助这种构造,能够实现与设置图11的第四和第三倾斜表面2611c和2612c的情 况相同的效果。此外,以点对称构造形成引导元件5610的两个端部5611和5612使得当引 导元件5610附接到中间转印带61时不必考虑该引导元件5610的取向,因此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不应限于上述实施例和例子,并且在所 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就是说,通过上述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手段的组 合而获得的任何实施方式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例如,不必限制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二定位标记相对于如下中心线对称布置,该中 心线沿着中间转印带61的前进方向在第一和第二引导元件之间延伸。就是说,如果上述实 施例所示的构造被选择性用在非对称布置中,也能够获得相同的操作效果。此外,第一定位标记和第二定位标记可关于中间转印带61的前进方向同相位或 异相位地布置。此外,本发明适用于彩色成像设备(多功能机、打印机等),但本发明也可适用于 诸如单色图像形成设备等的其它成像设备,只要它使用环形中间转印带来执行成像。
1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成像设备的转印装置,所述成像设备基于电子照相术用墨粉来形成图像,所述转印装置包括环形带,所述环形带具有从感光鼓暂时转印的墨粉图像;辊构件,所述辊构件支撑并展开所述环形带;以及条状引导元件,所述条状引导元件沿着所述辊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引导所述环形带的传送,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元件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引导元件形成在所述环形带的与所述辊构件相对的内周表面上;在所述内周表面上,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布置成彼此相对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分开预定间隙;所述第一端部形成有与所述环形带的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一垂直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一倾斜表面;并且所述第二端部形成有与所述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二垂直表面以及相对于所述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二倾斜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垂直表面和所述第二垂直表面分别 形成为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垂直表面和所述第二垂直表面分别 形成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由于所述第一倾斜表面和所述第二倾斜表面而变得 渐缩的位置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垂直表面形成在所述第二倾斜表面 和弓I导表面之间,所述引导表面与所述辊构件的端部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端部在所述第二垂直表面和所述引 导表面之间包括相对于所述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三倾斜表面或者包括弯曲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当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布置成彼 此相对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分开预定间隙时,所述第一端部和相对的所 述第二端部形成为点对称构造。
7.一种基于电子照相术使用墨粉来形成图像的成像设备,包括 感光鼓,所述感光鼓用于在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用于使所述感光鼓的表面带电;曝光装置,所述曝光装置用于在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所述静电潜像; 显影装置,所述显影装置用于通过将墨粉供应到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的所述静电潜像 来形成墨粉图像;转印装置,所述转印装置用于将所述感光鼓的表面上的所述墨粉图像转印到记录介 质;以及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于将转印的所述墨粉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其特征 在于,所述转印装置使用权利要求1中限定的转印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转印装置和使用该转印装置的成像设备。用于成像设备的该转印装置包括中间转印带,该中间转印带具有从感光鼓暂时转印的墨粉图像;辊构件,该辊构件支撑并展开中间转印带;和条状引导元件,该条状引导元件引导中间转印带的传送。该引导元件设置在中间转印带的内周表面上,并且第一和第二端部彼此相对且布置成彼此分开预定间隙。第一和第二端部中的每一个形成有与带的前进方向垂直的第一(第二)垂直表面和相对于带前进方向倾斜的第一(第二)倾斜表面。该第一和第二垂直表面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端部由于第一和第二倾斜表面而变得渐缩的位置中。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923310SQ20101019863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中村银河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