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195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便携电话等中使用的具有触摸面板的小型的 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设置有矩阵状地形成有像素电极以及薄膜晶体管(TFT,Thin Film Transistor)等的TFT基板、以及与TFT基板对向并在与TFT基板的像素电极对应的 位置上形成有滤色器等的滤色器基板,并在TFT基板与滤色器基板之间夹持有液晶。于是, 通过针对每个像素控制由液晶分子实现的光的透射率来形成图像。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变得小型且薄型,所以被广泛用于便携电话等各种用途。在便 携电话中近年来增加了多种用途。另外,对于输入装置,除了以往的键按钮的操作以外,人 们还希望能够通过触摸面板来进行手指输入的功能。在该情况下,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滤色 器基板侧安装触摸面板。另一方面,在液晶显示装置中,要求在将画面保持为一定的尺寸的状态下,尽可能 减小组件的外形尺寸,同时还强烈要求使液晶显示面板变薄。为了使液晶显示面板变薄,在 制作出液晶显示面板之后,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外侧进行研磨而使其变薄。形成有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TFT等的TFT基板、形成有滤色器的滤色器 基板的玻璃基板被规格化成例如0. 5mm或者0. 7mm。很难在市场中得到这些规格化的玻璃 基板。另外,非常薄的玻璃基板在制造工序中由于机械性强度、弯曲等而产生问题,使制造 成品率降低。因此,在使用规格化的玻璃基板形成液晶显示面板之后,对液晶显示面板的外 表面进行研磨而使其变薄。如果使液晶显示面板变薄,则机械性强度将成为问题。如果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显 示面施加机械性的压力,则液晶显示面板有破裂的危险。另一方面,由于触摸面板的厚度较 薄,所以在将触摸面板装入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防止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外力而被破坏,在液晶显示面板的画面侧安装由树脂 或者玻璃形成的前置窗口。在这种情况下,在液晶显示面板与触摸面板之间、触摸面板与前 置窗口之间存在空气层,由于来自该部分中的界面的反射而使来自背光源的光的透射率减 少。为了防止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液晶显示面板与触摸面 板之间、或者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之间,形成粘接层或形成抗反射膜。另外,在“专利文献 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在液晶显示面板上,安装有用于连接液晶显示面板与外部电路的主 (main)柔性布线基板,在触摸面板中,安装有用于连接触摸面板与外部电路的触摸面板用 柔性布线基板。“专利文献1”记载的触摸面板是静电电容方式,记载了在触摸面板上即使 存在前置窗口也可以作为触摸面板而动作的内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83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静电电容方式触摸面板虽然能够实现各种动作,但为了进行各种动作,而将搭载 有触摸面板控制用IC与触摸面板用电子部件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连接到触摸面板 的上面端部。前置窗口的尺寸大于触摸面板,所以为了将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连接到 触摸面板,需要增大前置窗口与触摸面板的粘接层的厚度。另外,以往使用粘接片作为粘接层。另一方面,在粘接了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之后,发现了在粘接层中混入气泡等不 良的情况下,需要将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剥离,来进行修复。在修复作业中,一般挽救相对 高价的触摸面板而废弃前置窗口。在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的剥离中,使用在后面说明的切断刃等来进行,但在剥离 后,在触摸面板侧仍残留粘接材料片的一部分。以往,用含有溶剂的布等来去除该残留的粘 接材料。但是,该去除作业由于需要通过手工操作来进行,所以将造成修复成本的上升。另 外,在粘接材料的去除作业中,经常产生划伤触摸面板的表面而使触摸面板变得不良这样 的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将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剥离而修复时,抑制修复的成本,并 且降低修复作业中废弃触摸面板的比率。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具体构成如下所述。(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树脂模中收容有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在上述液晶显 示面板上粘贴有触摸面板,在上述触摸面板上粘贴有前置窗口,其特征在于,上述触摸面板 与上述前置窗口通过在塑料基材中形成有粘接材料的塑料膜以及UV固化树脂而粘接,在 上述塑料膜中,存在在角部没有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接头片(tab)。(2)根据(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膜是PET膜。(3)根据(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接头片的突出量是0.2mm以 上。(4)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树脂模中收容有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在上述液晶显 示面板上粘贴有触摸面板,在上述触摸面板上粘贴有前置窗口,其特征在于,上述触摸面板 与上述前置窗口通过在塑料基材中形成有粘接材料的塑料膜以及UV固化树脂而粘接,在 上述塑料膜的角部中,存在没有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部分。(5)根据(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塑料膜是PET膜。(6)根据(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角部的没有形成上述粘接材 料的部分是角倒角状,角倒角在上述塑料膜的边长上的长度是0. 2mm以上。根据本发明,在带有触摸面板以及前置窗口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降低剥离触 摸面板与前置窗口而再生触摸面板时的工序数,能够降低再生的费用。另外,在再生工序 中,能够减少触摸面板的损伤,能够提高触摸面板在再生工序中的再生成品率。


图1是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安装了触摸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安装了前置窗口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图5是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6是触摸面板的俯视图。图7是示出在触摸面板表面上形成了 PET膜与UV固化树脂的状态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角部剖面图。图9是示出在触摸面板上粘贴了前置窗口的状态的俯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中的在触摸面板上粘贴了前置窗口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11是示出以往例中的在触摸面板上粘贴了前置窗口的状态的部分剖面图。图12是示出修复工序中的分离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的作业的示意图。图13是以往例中的分离前置窗口后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14是本发明中的分离前置窗口后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15是示出在触摸面板表面中形成了 PET膜与UV固化树脂的状态的另一例子中 的俯视图。图16是示出PET膜的形状的另一例子。图17是示出PET膜的形状的又一例子。图18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在触摸面板表面上形成了 PET膜与UV固化树脂的状态 的俯视图。图19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PET膜的形状的俯视图。图20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另一例子的PET膜的形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 :TFT基板;11 下偏振片;20 滤色器基板;21 上偏振片;30 IC驱动器;40 主 柔性布线基板;41 液晶显示装置用电子部件;50 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1 触摸面 板用电子部件;60 树脂模;61 反射片;62 导光板;67 光学片群;70 发光二极管;100 触摸面板;101 触摸面板基板;102 下布线;103 绝缘层;104 上布线;105 保护膜;106 各向异性导电膜;110 粘接材料;200 前置窗口 ;210 =UV固化树脂;220 =PET膜;221 接头 片;222 不存在粘接材料的部分;230 粘接材料片;250 印刷框;300 切断刃;301 金属 丝;302 支撑夹具;2201 :PET膜基材;2202 粘接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说明具体的实施例之前,对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 发明的、在便携电话等中使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在图1中,在TFT基板10上设置 有滤色器基板20。在TFT基板10与滤色器基板20之间夹持有未图示的液晶层。TFT基板 10与滤色器基板20通过形成在框架部中的未图示的片材而粘接。TFT基板10形成为大于 滤色器基板20,在TFT基板10的大过滤色器基板20的部分中,形成有用于对液晶显示面板 供给电源、影像信号、扫描信号等的端子部。在端子部,设置有用于对扫描线、影像信号线等进行驱动的IC驱动器30。在IC驱 动器30,形成有扫描线驱动电路、影像信号线驱动电路。通过与端子部连接的主柔性布线基 板40,向IC驱动器30供给扫描信号、影像信号。在TFT基板10的上侧,粘贴了上偏振片21。上偏振片21的外形与显示区域大致
5相等。即,液晶仅能够控制偏振光,所以在TFT基板10的下侧粘接下偏振面板,使来自背光 源的光变为直线偏振。该直线偏振光受到液晶层的调制,透射率按像素变化,从而形成图 像。于是,由上偏振片21再次偏振(检偏),从而使人类的眼睛视觉辨认出图像。液晶显示面板整体收容在框状的树脂模60内。在树脂模60内的液晶显示面板的 下侧,收容有将在后面说明的背光源。在图1中,与液晶显示面板的端子部连接的主柔性布 线基板40在树脂模60的端部弯曲而向背面延伸。由此,减小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形。图2是对图1中说明的液晶显示面板粘接了触摸面板100的图。触摸面板100形 成为比液晶显示面板的滤色器基板20稍大,还覆盖树脂模60的一部分。在图2中,在触摸 面板100的端部,安装了对触摸面板100供给电源、信号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该 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也在模的端部向背面弯曲,从而减小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外形。触摸面板基板一般由玻璃形成,但只要透明、能够承受IT0(Indium Tin Oxides, 氧化铟锡)的退火等的温度,也可以是塑料基板。作为透明树脂,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聚 碳酸酯等。通过粘接材料110,在配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滤色器基板20中的上偏振片21 上,安装触摸面板100的基板。作为粘接材料110,例如,使用透明的丙烯酸类粘接材料。图3示出对在图2中形成的液晶显示面板上安装有触摸面板100的状态的部件安 装了前置窗口 200的状态。前置窗口 200 —般使用玻璃,厚度是0.5mm左右。对于前置窗 口 200的材料,还可以使用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塑料。 在前置窗口与触摸面板之间,配置有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所以前置窗口与 触摸面板之间的粘接层的厚度厚至100 μ m以上。以往,一直都在使用粘接材料片。但是, 考虑修复的成本以及触摸面板100的再生成品率,而在本发明中,如后面的说明的那样,使 用在单面上附有粘接材料的PET (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膜与UV粘接材料,而增大了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间隔。对于该情况下的UV固 化树脂、PET膜中形成的粘接材料,也考虑再生(修复)而使用热可塑性材料。在图3中,前置窗口 200的外形大于液晶显示面板以及树脂模60,而保护了液晶显 示面板等整体。另外,前置窗口 200还覆盖保护着安装在TFT基板10上的主柔性布线基板 40、安装在触摸面板100上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在滤色器基板20上粘接的上偏振片21上,通过粘接 片110粘接有触摸面板100。在触摸面板100上,通过PET膜220与UV固化树脂210粘接 了前置窗口 200。PET膜220是指,在PET基材2201上形成了粘接材料2202后得到的膜。 考虑修复,而在附到PET膜220上的粘接材料2202、UV固化树脂210中,都使用热可塑性的 材料。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了 PET膜220,但不限于PET膜,而能够使用在塑料基材中 形成有粘接材料的其他结构的塑料膜。在触摸面板100上,连接了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 基板50中,配置了触摸面板100用电子部件51,该触摸面板100用电子部件51配置在柔性 布线基板的下侧。触摸面板100的端部存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所以为了不使触摸面板用 柔性布线基板50与前置窗口 200接触,对于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使用PET膜220 与UV固化粘接材料210这两者,来确保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间隔。作为UV固化树脂210,例如,能够使用包含27%至30%的丙烯酸低聚物、并且包含UV反应性单体、用于光重合的添加材料等的丙烯酸类的树脂。前置窗口 200还有时由聚 碳酸酯、丙烯酸等塑料形成。前置窗口 200的外形较大,还覆盖着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 50以及主柔性布线基板40。在图4中,在液晶单元的TFT基板10的端子部,配置有IC驱动器30。另外,在形 成于TFT基板10的端子上,连接了主柔性布线基板40。主柔性布线基板40弯曲并向液晶 显示面板的背面延伸。在主柔性布线基板40上,安装了 IXD用电子部件41。在图4中,前置窗口 200被 设定成还覆盖安装于主柔性布线基板40中的LCD用电子部件41。另外,也可以如图4所示 在柔性布线基板在背光源的背面延伸的部分处配置电子部件,不一定非要使电子部件朝下 配置,而是可以根据布局使电子部件朝上。在图4中,将电子部件配置在主柔性布线基板40的下侧,并且将发光二极管70也 与其他电子部件同样地配置在主柔性布线基板40的下侧。其中,在主柔性布线基板40向 树脂模60的背面弯曲的部分中配置了发光二极管70。由此,在使主柔性布线基板40向背 面弯曲时,能够在形成于树脂模60的凹部中收容发光二极管70。此外,如图4所示,与导 光板62的端部对向地配置发光二极管70,形成为背光源的一部分。另外,对于发光二极管 70,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白色发光二极管70。在图4中,液晶显示面板载置于树脂模60中。树脂模60是四边的框状。在图4 中,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振片11收容在树脂模60内,在下偏振片11的背面配置有背光源。 背光源是如下的结构。配置有端部与发光二极管70对向的导光板62。导光板62的作用是使从侧面入射 的来自发光二极管70的光朝向液晶显示面板侧。由于发光二极管70的尺寸较大,所以为 了减小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在导光板62中,在与发光二极管70对向的部分,增加了 高度,在与后述的光学片重叠的部分,减小了厚度。在图4中,在导光板62的下侧配置有反射片61。用于反射从导光板62朝向下侧 的光而使其朝向液晶显示面板侧。另一方面,在导光板62的上侧配置有光学片群67。光学 片群67由下漫射片、下棱镜片、上棱镜片、上漫射片等构成。这些光学片群67重叠在导光板62上。在光学片群67的最上层的例如漫射片与 液晶显示面板的下偏振片11之间,隔开50 μ m左右的间隔。用于防止下偏振片11与上漫 射片66摩擦而产生损伤。在图4中,与液晶显示面板连接的主柔性布线基板40、和与触摸面板100连接的触 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弯曲而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中延伸。主柔性布线基板40与触 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在图4中未图示的位置处连接。实施例1在图1 图4中,为了说明应用了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而从液晶显示面板的角 度依次说明了结构。但是,在实际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中,首先,将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 源载置或者收容到树脂模中而形成液晶模块。然后,粘接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之后,通过 PET膜220以及UV固化树脂210来粘接触摸面板与液晶模块。在本发明中,特别成为对象的部分是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粘接部分。 即,需要考虑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的厚度,确保足够的厚度来粘接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另外,在为了修复而剥离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情况下,需要不在 剥离上费工并且高成品率地再生触摸面板100。图5示出静电电容式的触摸面板100的剖面示意图。在图5中,在触摸面板基板 101上形成有下部布线102,在下部布线102上形成有绝缘层103,在绝缘层103上形成有上 部布线104,进而覆盖上部布线104地形成有保护膜105。触摸面板基板101 —般由玻璃形成,但只要是透明、能够承受ITO的退火等的温 度,也可以是塑料基板。作为透明树脂,例如能够使用丙烯酸、聚碳酸酯等。在触摸面板基板101的表面,形成有下部布线102。下部布线102由作为透明导电 膜的ITO形成。ΙΤ0,在通过溅射而进行包覆之后,图形化为条状,在图5的X方向上延伸, 在y方向即纸面垂直方向上排列。通过SiO2膜或者SiN膜,覆盖下部布线102地形成绝缘层103。在绝缘层103上, 形成有上部布线104。上部布线104也由作为透明导电膜的ITO形成。ΙΤ0,在通过溅射进 行包覆之后,图形化为条状,在图5的y方向即纸面垂直方向上延伸,在χ方向上排列。在图5中,在直角方向上排列了下部布线102与上部布线104,在俯视时,由下部布 线102与上部布线104形成正方形的边。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相对于触摸面板100的外形 倾斜的方向上,条状地对下部布线102与上部布线104进行图形化。在该情况下,俯视时, 由下部布线102与上部布线104形成菱形的边。通过由SiO2膜或者SiN膜形成的保护膜105覆盖并保护上部布线104。在本实施 例中,在触摸面板100上,配置有前置窗口 200,但在没有前置窗口 200的情况下是用专用笔 或者手指来触碰触摸面板100,所以利用保护膜105防止布线受到损坏。在图5中,上部布线104经由形成在绝缘层103中的未图示的通孔与触摸面板100 的端子部导通。因此,在触摸面板100的端子处,能够对上部布线104与下部布线102这两 者供给信号以及电流,所以所连接的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有一张即可。触摸面板用 柔性布线基板50在触摸面板100的端子部中,经由各向异性导电膜106连接。图6是触摸面板100的俯视图。在图6中,省略了在图5中说明的触摸面板100 的详细结构。图7示出在触摸面板100的表面中为了将触摸面板100连接到前置窗口 200 而形成有PET膜220与UV固化树脂210的状态。实际上,PET膜220与在图5中说明的触 摸面板100的保护膜105粘接。在图7中,PET膜220的外形是比触摸面板100的外形小 一些的尺寸,形成在PET膜220上的UV固化树脂210的外形大小比PET膜220的外形小一 些。在图7中,在PET膜220的角部,形成有用于在再生时使PET膜220易于从触摸面 板100剥离的接头片(tab) 221。在该接头片221的部分处没有形成粘接材料2202。图7 中的接头片221的宽度、即突出量w是0.2mm以上。图8是图7的A-A剖面。在图8中,在 触摸面板100的表面处,粘贴有由基材2201与粘接材料2202构成的PET膜220,在PET膜 的220上,形成有UV固化树脂210。在PET膜220的左端形成有接头片221,在接头片221 上不存在粘接材料2201。由于在接头片的部分没有形成粘接材料,所以在进行修复时,能够 以接头片221为起点容易地剥离触摸面板100上残留的PET膜220。图9是示出在形成有PET膜220以及UV固化树脂210的触摸面板100上,粘贴了 前置窗口 200的状态的俯视图。如图4等的说明那样,前置窗口 200的外形大于触摸面板
8100的外形。在图9中,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粘接利用了 UV固化树脂210而进 行,但在粘接时,为了防止进入气泡等,而在减压气氛中进行粘接,之后,对UV固化树脂210 照射紫外线(UV)而使其固化,来粘接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图10是图9的B-B剖面图,是示出粘接了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状态的 详细图。在图10中,在端部上连接了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 基板50与前置窗口 200之间,存在由基材2201与粘接材料2202形成的PET膜220和UV 固化树脂210。另外,在前置窗口 200的周边,作为遮光图案,在前置窗口 200的内侧,通过 印刷而框状地形成有印刷框250。在图10中,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的厚度是70 μ m左右。例如,如果将PET 膜220的厚度设为75 μ m(基材2201的厚度是50 μ m、粘接材料2202的厚度是25 μ m),将 UV固化树脂210的厚度设为35 μ m,则合计105 μ m。因此,即使考虑印刷框250的厚度为 10 μ m左右,由于其间存在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从而也能够防止触摸面板100与前 置窗口 200受到剥离的应力。图11是作为以往例,通过粘接材料片230粘接了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 情况。在图11中,触摸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的厚度是70μπι左右。因此,为了防止触摸 面板用柔性布线基板50与前置窗口 200的干扰,粘接材料片230的厚度需要100 μ m左右。在粘接了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之后,发现了气泡等不良的情况下,剥离触 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来再生触摸面板100。考虑修复,而将示出本发明的图10中的 UV固化树脂210以及以往例即图11中的粘接材料片250都设为热可塑性。因此,在修复作业中,首先对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粘接的部件进行加热。 通过切断刃300来切断进行加热而软化后的UV固化树脂210或者粘接材料片250。图12 是示出通过切断刃300使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分离的状态的示意图。在图12中,切断刃300由细的金属丝301与支撑夹具302构成。在图12中,通过 粘接材料片230粘接了前置窗口 200与触摸面板100。通过切断刃300的细的金属丝301 来切断粘接材料片230部分而使前置窗口 200与触摸面板100分离。图13是通过图12那 样的切断刃300来切断示出以往例的图11那样的粘接材料片230之后的、触摸面板100侧 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3中,在触摸面板侧,残留有粘接材料片230。在该状态下,无法再利用触摸 面板100,所以需要去除触摸面板100中残留的粘接材料片230的残渣。利用包含溶剂的布 等,通过人工来擦去粘接材料片230的残渣。因此,用于再利用触摸面板100的成本较高。 另外,在用布来擦拭残渣时,有时会损伤触摸面板100的表面的保护膜105,所以使触摸面 板100的再生成品率降低。图14是在本发明即图10那样的结构中,剥离了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 情况下的剖面示意图。在图10那样的结构中,在分离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时,也 使用图12那样的切断刃300来进行。在该情况下,使切断刃300的细的金属丝301通过UV 固化树脂210的部分来进行分离。由于UV固化树脂210也是热可塑性的树脂,所以能够通 过加热来切断。在图14中,在触摸面板侧,存在PET膜220,并在PET膜220上,存在UV固化树脂 210的切断后的残渣。在图14中,为了再利用触摸面板100,而剥离触摸面板100的表面上残留的PET膜220即可。图14是PET膜220的角部的剖面,在该部分,在基材2201中存在 没有形成粘接材料2202的接头片221。因此,能够以该接头片221为起点而使PET膜220 从触摸面板100剥离。通过剥离PET膜220,还可以同时去除UV固化树脂210的残渣。能够省略通过人工来擦去UV固化树脂210的残渣这样的作业,所以能够抑制用于 再生触摸面板的成本。另外,还可以减少在擦拭残渣时损伤触摸面板100的表面这样的机 会,所以能够提高触摸面板100的再生成品率。图15是在触摸面板100中形成有PET膜220与UV固化树脂210的另一例子。图 15的结构与图7的结构仅在PET膜220的角部中的接头片221的形状上不同。在图7中, 接头片221的形状是长方形,但在图15中是半圆状。图16是仅示出图15中的PET膜220的形状的示意图。在图16中,在PET膜220 的基材2201中,形成有粘接材料2202,但在形成于角部的半圆状的接头片221的部分上没 有形成粘接材料2202。即使在该情况下,接头片221的宽度、即突出量w也是0.2mm以上。 在图15或者图16的例子中,接头片221的形状是半圆,但也可以是椭圆等其他形状。图17是粘贴在触摸面板100上的PET膜220的另一例子,在PET膜220的4个角 处,安装了接头片221。在作业中,能够使用最易于剥离PET膜220的部分的接头片221。 在图17中,接头片221的形状是长方形,但也可以是半圆、椭圆等其他形状。另外,在图17 中,在短边侧角上,形成了接头片221,但也可以形成在长边侧的角部中。另外,在图17中, 在4角形成有接头片221,但也可以是两个角处或者三个角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的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的粘接的状态与图9相同。在本实施 例中,PET膜220的形状与实施例1不同。图18是在本实施例中,在触摸面板100上形成 PET膜220与UV固化树脂210,且没有粘接前置窗口 200的状态的触摸面板100的俯视图。 在图18中,在PET膜220上没有形成接头片221,但在角部存在没有形成粘接材料2202的 部分222。在粘接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之后,发现不良而使触摸面板100与前置 窗口 200分离而再生触摸面板100时,能够以设置在角部中的不存在粘接材料2202的部分 222为起点,使PET膜220从触摸面板100剥离。图19是仅示出图18中的PET膜220的示意图。在图19中,在左下的角部中,倒 角状地存在没有形成粘接材料2202的部分222。对于该部分的大小,在图19中,角倒角在 PET膜220的边上的长度c的尺寸是例如0. 2mm以上。图20是在4个角部处存在没有形成粘接材料2202的部分222的例子。可以将最 容易从触摸面板100剥离PET膜220的位置作为起点。在图10中,在4个角处设置了不存 在粘接材料2202的部分,但也可以是2个角部位、3个角部位。这样,通过本实施例,也可以降低剥离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 200而再生触摸面 板100时的再生费用,并且能够提高再生中的触摸面板100的成品率。
10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树脂模中收容有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在上述液晶显示面 板上粘贴有触摸面板,在上述触摸面板上粘贴有前置窗口,其特征在于,上述触摸面板与上述前置窗口通过在塑料基材中形成有粘接材料的塑料膜以及UV固 化树脂而粘接,在上述塑料膜中,存在在角部没有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接头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塑料膜是PET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接头片的突出量是0. 2mm以上。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在树脂模中收容有液晶显示面板与背光源,在上述液晶显示面 板上粘贴有触摸面板,在上述触摸面板上粘贴有前置窗口,其特征在于,上述触摸面板与上述前置窗口通过在塑料基材中形成有粘接材料的塑料膜以及UV固 化树脂而粘接,在上述塑料膜的角部中,存在没有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塑料膜是PET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角部的没有形成上述粘接材料的部分是角部倒角状,角部倒角在上述塑料膜的边 长上的长度是0. 2mm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在表面中形成有触摸面板与前置窗口的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使再生触摸面板时的再生成本降低,且提高再生中的触摸面板的成品率。触摸面板(100)与前置窗口(200)通过PET膜(220)与UV固化树脂(210)粘接。在前置窗口与触摸面板之间发现了气泡等不良的情况下,剥离前置窗口与触摸面板而再生触摸面板。在再生中使用切断刃来切断UV固化树脂。在剥离了前置窗口与触摸面板之后,通过剥离PET膜,来去除PET膜上残留的UV固化树脂的残渣。通过在PET膜的端部设置没有形成粘接材料(2201)的接头片(221),能够以接头片为起点,容易地从触摸面板上去除PET膜。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2004344SQ201010249410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大平荣治, 松本庄平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