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60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记录动态图像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方案的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根据到被拍摄体的距离 自动确定摄影倍率,根据与该确定的摄影倍率对应的焦距,计算出变倍系统透镜的驱动量, 根据计算结果在视频录像中驱动变倍系统透镜。并且还有以下方案的相机(例如参照专利 文献2、曝光时通过自动移动变焦透镜,可拍摄伴随着曝光间变焦产生的特殊摄影效果的 静止图像。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2-13 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平2-464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在上述专利文献1及2中,未公开以下技术通过自动移动聚焦透镜和变焦透 镜,对聚焦状态和变焦状态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进行摄影。在拍摄动态图像时,希望有如下技术组合变焦效果和聚焦效果,可简单地获得例 如从放大的非对焦状态开始一边缩小一边逐渐变化为与目标被拍摄体对焦的状态的动态 图像等、具有印象深刻的影像效果的动态图像。但对上述具有印象深刻的影像效果的动态 图像,使用者手动操作摄影机等拍摄时,需要高超的操作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影装置,其可容易地制作包括具有印象深刻的影像 效果的动态图像在内的动态图像数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拍摄经由了摄影光学系统的被拍 摄体光,该摄影光学系统具有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显示部,显示取景图像,该取景图像基 于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信号;预定区域设定部,在通过驱动上述变焦透镜而设定为第 1视角或与上述第1视角不同的第2视角的状态下,在显示到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中的上述 取景图像上,设定预定区域;移动控制部,通过控制上述变焦透镜及上述聚焦透镜的驱动, 而以预定时间从第1状态移动到第2状态或从上述第2状态移动到上述第1状态,上述第 1状态是设定为上述第1视角且与由上述预定区域设定部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对焦的对焦 状态,上述第2状态是设定为上述第2视角且与上述预定区域非对焦的非对焦状态;以及动 态图像数据制作部,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信号制作动态图像数据,该动态图像数 据包括通过上述移动控制部而以上述预定时间从上述第1状态到上述第2状态或从上述第 2状态到上述第1状态移动的动态图像。
根据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可容易地制作包括具有印象深刻的影像效果的动态图像 在内的动态图像数据。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的系统构成的框图。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中拍摄动态图像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中进行用于拍摄动态图像的设定时的 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在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中拍摄动态图像时的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开始动态图像记录到结束的时间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显示部的显示例的图。图12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中进行用于拍摄动态图像的设定时 的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作为摄像装置的电子相机。图1是表 示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的系统构成的框图。如图1所示,电子相机2上安装有摄影 透镜4,其具有聚焦透镜5,变焦透镜6,使聚焦透镜5在光轴方向驱动的聚焦透镜驱动部 7,使变焦透镜6在光轴方向驱动的变焦透镜驱动部8等。聚焦透镜驱动部7及变焦透镜驱 动部8按照来自电子相机2 (下述控制部10)的控制,驱动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此外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摄影透镜4相对电子相机2可拆装的透镜更换式电子相机为例进行说 明,但也可是透镜一体式的电子相机。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可拍摄静止图像及动态图 像的电子相机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是仅可拍摄动态图像的电子相机。电子相机2由微处理器等构成,具有统一控制电子相机2的各部件的控制部10。 在控制部10上连接有摄像元件12,放大器A/D变换部14,记录介质18,显示部20,扬声器 22,操作部M及存储部26。摄像元件12由CXD或CMOS等构成,拍摄经由摄影透镜4的被拍摄体光,将摄像信 号输出到控制部10。控制部10将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像信号从模拟信号变换为数字信 号,由数字信号制作图像数据。CMOS型摄像元件中,有时也直接输出数字信号。并且,控制 部10检测出已制作的图像数据的对比度值,根据检测出的对比度值,进行对比度方式的自 动聚焦。具体而言,借助聚焦透镜驱动部7使聚焦透镜5向光轴方向移动,从而调节聚焦位 置。放大器A/D变换部14将通过麦克16收集的电子相机2周边的声音的模拟信号变 换为数字信号,将变换后的声音的数字信号输出到控制部10。控制部10由从放大器A/D变换部14输出的声音的数字信号,制作声音数据。记录介质18是具有移动性的记录介质, 可拆装地安装到电子相机2上设置的卡槽(未图示)中,例如使用CF卡、SD卡、智能媒体 (SM)等。在记录介质18中记录在控制部10中制作的图像数据、声音数据等。显示部20由包括配置在电子相机2的背面部的IXD等的监视器或EVF等构成,显 示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像信号的取景图像、基于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静 止图像及动态图像、按照下述各情景动画摄影模式作为样本动画数据存储到电子相机2内 的未图示的存储器的样本动画、及与摄影相关的信息等。扬声器22输出基于以下声音数据 的声音记录介质18中记录的声音数据;附随于上述相机内的未图示的存储器中存储的样 本动画数据而记录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的声音数据。操作部M包括接通/断开电子相机2的电源的电源开关;开始动态图像及声音 记录时操作的开始录像按钮(例如REC按钮、快门按钮等);结束动态图像及声音记录时操 作的结束录像按钮(例如REC按钮、快门按钮等);在显示部20上显示菜单等的菜单按钮; 在菜单项目等的选择或各种设定时操作的十字键;用于对菜单项目等的选择或各种设定进 行确定操作的确定按钮(0K按钮)等。存储部沈存储对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显示的取景 图像设定的聚焦点等(后述)相对于显示面的位置等。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中,通过在控制部10中控制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 的驱动,可自动拍摄从放大的非对焦状态一边缩小一边逐渐变化为与目标被拍摄体对焦的 状态的动态图像。以下参照图2所示的流程图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中拍摄上 述动态图像时的处理。首先,控制部10在用户指示显示动画摄影菜单(例如按下菜单按钮)时,在显示 部20上例如显示图3所示的动画摄影菜单画面27 (步骤S10)。在动画摄影菜单画面27中, 显示可选择各种动画摄影模式的项目(图3中是情景动画摄影模式A、B、C、D、E)。用户使 用十字键等选择一个动画摄影模式(在图3中是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并按下OK按钮时, 控制部10在显示部20上显示例如图4所示的画面28。画面28上显示“是否显示样本动 画? ”等消息、及用于选择对消息的回答的项目(图4中“是”及“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是如下模式拍摄聚焦状态和变焦状 态连续变化的同时重放的动态图像。并且,样本动画是,为了使各情景动画摄影模式的特征 性的影像效果切实展示给用户,而按照各情景动画摄影模式预先制作并在电子相机2内的 未图示的存储器内存储的动态图像。用户通过观看样本动画,易于理解所选择的情景动画 摄影模式下拍摄的动态图像是怎样的形态(方式)。用户使用十字键等选择“是”并按下OK按钮时(步骤Sll为“是”),控制部10在 显示部20上显示用于进行例如图5所示的样本动画的显示的画面29 (显示从图4切换到 图5)。在画面四上分别显示用于显示样本动画的样本动画显示区域^a ;显示对选择的 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进行说明的简单的说明文字(在图5中是“拍摄聚焦状态和变焦状态 连续变化的同时重放的动画”)的消息显示区域^b ;用于选择样本动画的再次显示或转换 到动画摄影的图标(图5中是“再次显示”及“摄影”)。并且,控制部10在样本动画显示 区域^a中显示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的样本动画(步骤S12)。此外,在情景动画摄影模式中,除了图5的说明文字中所示的拍摄动画的模式以 外,例如还设置在画面内对摄影距离不同的被拍摄体依次切换焦点的同时拍摄动画的模式、拍摄运动的被拍摄体靠近时进行慢镜头重放这样的动画的模式等,对各个模式在彼此 不同的情景下重放显示而获得各种影像效果的动画摄影模式(其他情景动画摄影模式A、 C E)。用户使用十字键等选择“再次显示”,病按下OK按钮时(步骤S13为“是”),控制 部10在图5所示的画面四中,在样本动画显示区域中再次显示与情景动画摄影模式 B对应的样本动画(步骤S12)。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画面洲中用户选择“否”时(步 骤Sll为“否”),或者在图5所示的画面四中用户选择“摄影”时(步骤S13为“否”),控 制部10转换到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 (步骤S14),即进行设定以拍摄在聚焦状态和变焦状态 连续变化的同时重放的动态图像。图6是说明进行用于拍摄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的动态图像的设定时的处理的流程 图。首先,控制部10如图7所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显示取景图像30 ;用于设 定聚焦移动后的(最后聚焦的目标的)聚焦点的标记(在图7中为十字标记)32 ;在显示面 上部提示用户设定移动后的视角(缩小的状态,以下称为第1视角)的消息(图7中是“变 焦对准”)34a ;及在显示面右下部提示用户在结束第1视角设定后按下OK按钮的消息34b 等(步骤S20)。控制部10通过用户借助操作部M的操作指示,经由变焦透镜驱动部8驱 动变焦透镜6,从而改变视角。并且,用户确定第1视角(缩小的状态)并按下OK按钮后, 控制部10根据变焦透镜6的位置设定第1视角,存储到存储部沈中(步骤S21)。接着,控制部10如图8所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显示取景图像30 ;标记32 ; 在显示面上部提示用户设定聚焦点的消息(图8中是“请用十字键将聚焦点移动到目标位 置”)34c ;及在显示面右下部提示用户在结束聚焦点设定后按下OK按钮的消息34d等。在 本实施方式中,用户使用十字键等,将图7及图8所示的标记32的位置(人物的脸部)设 定为移动后的聚焦点。此外,也可取代标记32,而使用指定框等设定聚焦点区域。并且,由 用户确定聚焦点(标记3 并按下OK按钮后,控制部10将标记32的位置作为移动后的聚 焦点设定,并存储到存储部26中(步骤S2》。此时,例如可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部等显 示“存储了变焦和聚焦位置”等信息。此外,用户使用十字键移动标记32时,控制部10以总是对标记32指示的被拍摄 体对焦的方式,随着标记32的移动,通过聚焦透镜驱动部7驱动聚焦透镜5,而移动聚焦位 置。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用户移动标记32的期间不移动聚焦透镜4,而在由用户确定标记 32并按下OK按钮后,以对标记32指示的被拍摄体对焦的方式移动聚焦透镜5。结束用于进行动态图像摄影的设定后,控制部10转换到动态图像的摄影(图2的 步骤S15)。图9是用于说明拍摄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的动态图像的处理的流程图。首先,控制部10判断用户是否按下了开始录像按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REC按 钮)(步骤S30)。此时,也可以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右下部等显示以下的消息等提示用 户在开始动态图像的记录时按下开始录像按钮(在本实施方式中是REC按钮)。在步骤S30中判断为按下了开始录像按钮时(步骤S30为“是”),控制部10在开 始动态图像及声音的记录前,移动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以从对焦状态(以下称为第1 状态)变为非对焦状态(以下称为第2状态)(步骤S31),对焦状态是指,设定为在图6的 步骤S21中存储的第1视角且与在步骤S22中存储的聚焦点(标记3 指示的被拍摄体对焦,非对焦状态是指,设定为移动前的视角(放大的状态,以下称为第2视角)且与在步骤 S22中存储的聚焦点(标记3 指示的被拍摄体不对焦。例如图10所示,在时间tl按下开始录像按钮时,移动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以 使显示部20上显示的取景图像从设定为第1状态时的图像36变成设定为第2状态时的图 像38。通过移动聚焦透镜5,标记32指示的被拍摄体从对焦状态变为非对焦状态,通过移 动变焦透镜6,从步骤S21中存储的第1视角设定为第2视角(放大状态)。此外,第2状态下的标记32指示的被拍摄体的非对焦程度、即模糊程度的大小被 预先设定,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控制部10移动聚焦透镜5,以使第2状态下的标 记32指示的被拍摄体的模糊程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模糊程度。并且,相对于第1视角的第2视角被预先设定,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在 本实施方式中,第1视角是大于第2视角的视角,被设定为第2视角的2倍的视角。控制部 10在安装摄影透镜4时,从摄影透镜4取得摄影透镜4的透镜信息,并根据该透镜信息中包 含的焦距范围,判断设定的第2视角是否包含在摄影透镜4中可设定的视角范围内。当包 含在视角范围内时,控制部10移动变焦透镜6,以使第2状态下的视角成为预先设定的第2 视角。而当不包含在视角范围内时,控制部10移动变焦透镜6,以成为可在摄影透镜4中设 定的最大视角。此外,也可根据在图6的步骤S21中设定的第1视角、及基于摄影透镜4的焦距范 围的视角允许范围,决定第2视角。并且,也可根据基于摄影透镜4的焦距范围的视角允许 范围,限制在图6的步骤S21中可设定的第1视角范围。通过在步骤S31中移动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而设定为第2状态后(图10中的 时间t2),控制部10开始动态图像及声音的记录(步骤S3》。并且,以预定时间移动聚焦 透镜5及变焦透镜6,以从第2状态变为第1状态。即,如图10所示,以预定时间(t3-t2) 来移动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以从设定为第2状态时的图像38逐渐变成设定为第1状 态时的图像36。此外,图像40是正在移动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的阶段的图像。预定时间在不超过下述可录像时间的范围内被预先设定,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 器等中。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定时间被设定为6秒。并且,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在预定 时间内可线性移动,也可如S字特性那样非线性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的图表所 示,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被设定为描绘S字曲线地移动。接着,控制部10判断是否经过了可录像时间(步骤S34)。可录像时间是记录一个 动态图像及声音的最大时间,根据记录介质18的容量等预先设定,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 器等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录像时间被设定为15秒。在步骤S34中判断为没有经过可录 像的时间、即自时间t2起未经过15秒时(步骤S34为“否”),控制部10判断用户是否按 下了结束录像按钮(本实施方式中是REC按钮)(步骤S3。。在步骤S35中判断为未按下 结束录像按钮时(步骤S35为“否”),控制部10返回到步骤S34的处理,重复步骤S34及 S35的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34中判断为经过了可录像时间时(步骤S34为“是”),或者在 步骤S35中判断为按下了结束录像按钮时(步骤S35为“是”),控制部10结束动态图像及 声音的记录(步骤S36)。S卩,如图10所示,当时间t4是经过可录像时间的时间时,或者时 间t4是用户按下结束录像按钮的定时(timing)时,使从时间t3起持续的第1状态下的动态图像的记录、及声音的记录在时间t4下结束。接着,控制部10根据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像信号制作基于在时间t2到时间t4 之间记录的动态图像(包括从第2状态逐渐变化为第1状态的动态图像在内的动态图像) 的动态图像数据,且根据从麦克16经由了放大器A/D变换部14的声音的数字信号,制作基 于时间t2到时间t4之间的声音的声音数据(步骤S37)。并且,将制作的动态图像数据及 声音数据记录到记录介质18(步骤S37)。此时,记录到记录介质18前,也可显示“可以记 录吗? ”等确认是否记录到记录介质18的消息、及“是/否”等选择向记录介质18记录的 有无的图标。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易于制作聚焦状态和变焦状态连续变化的动态 图像。即,现有技术中,手动拍摄上述动态图像时,需要同时移动聚焦透镜和变焦透镜,需要 高超的操作技术。但在本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中,由于可自动地同时移动聚焦透镜和变 焦透镜,因此即使不具有较高的操作技术,也可容易地制作聚焦状态和变焦状态连续变化 的动态图像、即具有印象深刻的影像效果的动态图像。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状态的模糊程度的大小(聚焦透镜5的位置) 及第2视角(变焦透镜6的位置)被预先设定,但也可以构成为将预先设定的作为第2状 态的模糊程度的大小及第2视角作为默认值,并可变更作为第2状态的模糊程度的大小及 第2视角。这种情况下,例如进行了图6所示的步骤S22的处理后,进行作为第2状态的模 糊程度大小及第2视角的设定。具体而言,在显示部20上显示例如图11所示的画面(在设定为第1视角的状态 下显示的取景图像)42、及用于设定第2视角的指定框44。用户使用十字键等改变指定框 44的大小,从而设定第2视角、即移动前的画面的大小。指定框44的形状和显示部20的显 示面的形状相似,且指定框44的中心需要与显示部20的显示面的中心一致。并且,指定框 44的大小范围、即可设定的第2视角的范围还基于摄影透镜4的焦距范围来决定。此外,也 可替代在画面(设定为第1视角的状态下显示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的取景图像)42上使 用指定框44设定第2视角,而通过实际移动变焦透镜6来设定第2视角。设定了第2视角后(例如由用户设定指定框44的大小并按下OK按钮后),设定 作为第2状态的模糊程度。具体而言,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显示设定为第2视角的画 面。控制部10根据用户通过十字键等进行的操作指示,驱动聚焦透镜5,逐渐使在图6的步 骤S21中设定的聚焦点指示的被拍摄体散焦。用户在确认显示部20上显示的图像的同时 确定模糊程度,在确定后按下OK按钮。控制部10判断用户按下了 OK按钮时,将此时的模 糊程度、即聚焦透镜5的位置作为第2状态下的非对焦程度。设定完第2视角及第2状态 下的模糊程度后,即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保持第2状态位置的情况下,控制部10判断 用户是否按下开始录像按钮。并且,当判断为按下了开始录像按钮时,因聚焦透镜5及变焦 透镜6已经位于第2状态的位置,所以直接开始动态图像及声音的记录,并开始聚焦透镜5 及变焦透镜6的移动。此外,在可设定第1及第2视角、聚焦点及非对焦程度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可以在 设定了第1视角及聚焦点后,设定第2视角及非对焦的程度,但也可在设定了第2视角及非 对焦的程度后,设定第1视角及聚焦点。接着参照

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中,因具有和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的结构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并对相同 的结构用相同的标记来进行说明。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控制部10当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显示的取景图像(设 定为第1视角的状态的图像)上作为被拍摄体存在人物时,进行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 像信号的图像内的人物的脸部区域的检测。脸部区域的检测利用颜色(肤色)检测、眼鼻 口等形成脸部的特征部的检测、脸部的轮廓部的检测等公知的技术进行。控制部10根据图 像内的脸部区域的检测结果来设定第2视角。并且,控制部10进行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像信号的图像(设定为第1状态 的图像)的高频成分的提取。高频成分的提取通过利用了设置在控制部10内的未图示的 图像处理部上的高通滤波器等的公知的技术来进行。控制部10根据图像内的高频成分的 提取结果,设定第2状态下的非对焦的程度。S卩,控制部10在结束了图2所示的步骤SlO S13的处理后,转换到用于拍摄第 2实施方式的动态图像的设定(步骤S14)。图12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 中,进行用于拍摄情景动画摄影模式B的动态图像的设定时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步骤 S40 S42的处理和图6所示的步骤S20 S32的处理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接着,控制部10检测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像信号的图像(设定为第1状态 的图像)的脸部区域(步骤S4!3)。即,检测出脸部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显示部20的显示 面上显示的取景图像的尺寸)的尺寸,根据检测结果设定移动前的视角(第2视角)(步骤 S44)。具体而言,设定第2视角以使脸部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的尺寸为预定尺寸。S卩,设定 变焦透镜6的移动量,变焦透镜6的移动量根据在步骤S43中检测出的脸部区域的尺寸和 预定尺寸的差分来决定(例如与差分成比例地确定)。此外,预定尺寸被预先设定,并存储 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接着,控制部10提取基于来自摄像元件12的摄像信号的图像(设定为第1状态 的图像)的高频成分(步骤S45)。此外,也可不提取图像整体的高频成分,而提取移动后 的聚焦点区域的高频成分。并且,根据在步骤S45中提取的高频成分,设定第2状态下的非 对焦程度(模糊程度)(步骤S46)。具体而言,设定第2状态下的非对焦的程度(模糊程 度),以使图像的高频成分在预定量以下。即,设定聚焦透镜5的移动量,聚焦透镜5的移 动量根据在步骤S45中检测出的高频成分和预定量的差分来决定(例如和差分成比例地确 定)。此外,预定量被预先设定,并存储到未图示的存储器等中。结束了用于动态图像摄影的设定后,控制部10转换到动态图像的摄影(图2的步 骤S15)。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中,用于拍摄动态图像的处理与在第1实施方式 涉及的电子相机2中用于拍摄动态图像的处理(参照图9)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电子相机2的效果外,可根据 脸部区域的检测结果及高频成分的提取结果自动设定第2视角及非对焦的程度。因此,可 精度更好且更轻松地制作聚焦状态和变焦状态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即具有印象深刻的影 像效果的动态图像。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根据设定为第1状态的图像的脸部区域的检测结果,仅 设定第2视角,但也可根据脸部区域的检测结果设定第1视角及第2视角。第1视角也和 第2视角一样被设定成,脸部区域相对于摄影画面的尺寸为用于第1视角设定而被预先设定的尺寸(和上述预定尺寸不同的尺寸)。这种情况下,由于电子相机2自动设定第1及第 2视角,所以用户无需设定第1及第2视角,可更轻松地进行本发明的动态图像的拍摄。并 且,其构成也可是,根据脸部区域的检测结果仅设定第1视角。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拍摄从放大的非对焦状态开始缩小的同时向与目标 被拍摄体对焦的状态变化的动态图像,而使用本发明的技术还可拍摄以下动态图像从缩 小的非对焦状态开始放大的同时向与目标被拍摄体对焦的状态变化的动态图像;从与放大 的预定被拍摄体对焦的状态开始缩小的同时向与预定被拍摄体非对焦的状态变化的动态 图像;或者从与缩小的预定被拍摄体对焦的状态开始放大的同时向与预定被拍摄体非对焦 的状态变化的动态图像。并且,也可拍摄维持与目标被拍摄体对焦的状态的同时从放大到 缩小、或者从缩小到放大进行变化的动态图像。这些情况下,移动前后的视角、聚焦点及非 对焦程度的设定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设定同样地进行。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从第1状态到第2状态(或从第2状态到第1状态) 移动的时间即预定时间被预先设定,但也可构成为,将预先设定的预定时间作为默认值,并 可变更预定时间。这种情况下,在菜单中的菜单项目添加预定时间设定的项目,为了拍摄动 态图像,而将菜单画面显示到显示部20,使用十字键等进行操作,以进行预定时间的设定。 或者也可以是,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上,当用户设定第1或第2视角时、设定聚焦点或非对 焦程度时,在显示部20的显示面右下部等显示预定时间(例如“5seC”等),由用户使用十 字键等进行操作,从而进行预定时间的设定。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0的图表所示,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预先设 定为非线性移动,但也可是如下构成以其为默认,并可选择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是线 性变化还是非线性变化。这种情况下,在菜单中的菜单项目添加选择线性还是非线性的项 目,在记录动态图像前,将菜单画面显示到显示部20,使用十字键等进行操作,从而进行线 性还是非线性的选择。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如图10的图表所示,使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描绘 相同的S字曲线进行移动,但例如也可使聚焦透镜5线性移动、使变焦透镜6非线性移动 等,使聚焦透镜5及变焦透镜6分别描绘不同的曲线或直线进行移动。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可录像时间被预先设定,禁止比可录像时间长的录 像,但也可是如下构成直到结束录像按钮被用户按下为止,持续进行录像及录音。并且也 可如下构成以预先设定的可录像时间为默认值,并可变更可录像时间。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视角、聚焦点等通过十字键、OK按钮等来设定,但也可 构成为,在电子相机2上设有触摸面板I/F、及与触摸面板I/F连接并设置在显示部20的 显示画面上的触摸面板,使用该触摸面板设定视角、聚焦点等。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0在触 摸面板(显示部20的显示画面)上例如通过用户的手指、笔等触摸,从而通过触摸面板I/ F识别,进行基于识别结果的处理。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聚焦位置的检测方法(自动聚焦功能),以具有 对比度检测方法下的自动聚焦功能的电子相机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 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如JP特开2009-89144号公报所公开的下述电子相机使用在摄像元件 12的一部分上嵌入了用于进行光瞳分割相位差检测方式的AF用像素的摄像元件,实现自 动聚焦功能。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具有变焦透镜6的摄影透镜4安装到电子相机2的 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在将单焦点摄影透镜安装到电子相机2时,无法进行本发明中的聚焦 状态和变焦状态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的摄影。此时,在图2所示的步骤SlO S13的任意 处理中,显示通知以下信息的消息即可因安装了单焦点摄影透镜,而无法进行聚焦状态和 变焦状态连续变化的动态图像的摄影。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用于便于理解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因此,上述实施方式 公开的各要素包括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的所有设计变更、同等物。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元件,拍摄经由了摄影光学系统的被拍摄体光,该摄影光学系统具有变焦透镜和 聚焦透镜;显示部,显示取景图像,该取景图像基于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信号; 预定区域设定部,在通过驱动上述变焦透镜而设定为第1视角或与上述第1视角不同 的第2视角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中显示的上述取景图像上,设定预定区域;移动控制部,通过控制上述变焦透镜及上述聚焦透镜的驱动,而以预定时间从第1状 态移动到第2状态或从上述第2状态移动到上述第1状态,上述第1状态是设定为上述第1 视角且与由上述预定区域设定部设定的上述预定区域对焦的对焦状态,上述第2状态是设 定为上述第2视角且与上述预定区域非对焦的非对焦状态;以及动态图像数据制作部,根据来自上述摄像元件的摄像信号制作动态图像数据,该动态 图像数据包括通过上述移动控制部而以上述预定时间从上述第1状态到上述第2状态或从 上述第2状态到上述第1状态移动的动态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1视角是大于上述第2视角的视角,且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制作部制作包括从 上述第2状态以上述预定时间移动到上述第1状态的动态图像的动态图像数据的情况下, 上述摄像装置还具有指示部,用于指示通过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制作部进行上述动态图 像数据的制作,上述预定区域设定部,在设定为上述第1状态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上显 示的上述取景图像上设定上述预定区域,上述移动控制部在上述指示部发出指示时,从上述第1状态移动到上述第2状态, 上述动态图像数据制作部,在根据上述指示部的指示而通过上述移动控制部从上述第 1状态移动到上述第2状态的期间,不开始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的制作,在上述移动控制部的 移动结束后,开始上述动态图像数据的制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1视角是大于上述第2视角的视角,上述摄像装置具有视角设定部,以在设定为上述第1视角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部的 显示面中显示的上述取景图像上设定上述第2视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视角是大于上述第1视角的视角,上述摄像装置具有视角设定部,以在设定为上述第2视角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部的 显示面中显示的上述取景图像上设定上述第1视角。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摄影光学系统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摄影装置拆装,上述视角设定部在基于上述摄影光学系统的焦距范围的视角允许范围内,设定上述第 1视角及上述第2视角。
6.根据权利要求2 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检测部,在设定为上述第1视角及上述第2视角中的至少一个的状态下,在上述显 示部的显示面中显示的上述取景图像上作为被拍摄体存在人物时,检测上述人物的脸部区域相对于上述取景图像尺寸的尺寸,上述视角设定部根据由上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上述脸部区域的尺寸,设定上述第1视角 及上述第2视角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预定时间能够变更。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非对焦程度设定 部,在设定为上述第2视角的状态下,在上述显示部的显示面中显示的上述取景图像上,通 过控制上述聚焦透镜的驱动,来设定上述非对焦状态的非对焦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高频成分提取部,提取上述预定区域内的图像的高频成分;以及非对焦程度设定部,根据由上述高频成分提取部提取出的上述图像的高频成分,来设 定上述非对焦状态的非对焦程度。
全文摘要
一种摄像装置包括摄像元件,拍摄经由了具有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的摄影光学系统的被拍摄体光;显示部,显示基于来自摄像元件的摄像信号的取景图像;预定区域设定部,在由驱动变焦透镜设定为第1视角或与之不同的第2视角的状态下,在显示部的显示面中显示的取景图像上设定预定区域;移动控制部,通过控制变焦透镜及聚焦透镜的驱动,而以预定时间从设定为第1视角且与预定区域对焦的第1状态移动到设定为第2视角且与预定区域非对焦的第2状态或从第2状态移动到第1状态;和动态图像数据制作部,根据摄像信号制作动态图像数据,该动态图像数据包括通过移动控制部而以预定时间从第1状态到第2状态或从第2状态到第1状态移动的动态图像。
文档编号G02B7/36GK102043306SQ20101051068
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13日
发明者栗山孝司 申请人:株式会社尼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