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63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办公设备有关,尤其涉及一种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办公设备如复印机、扫描机或打印机等影像形成装置进行双面扫描或双面打印作业时,常发生二次进纸时,纸张前端与后端同时重叠于出纸口,造成纸张卡死于出纸口处的情况,而导致作业效率不高。为改善上述缺点,于是有本行业技术人员研发了一种纸张控制装置,其结构如中国台湾第似91574号专利,利用一连杆机构带动出纸口处的惰轮与出纸轮分离,使纸张的两端可重叠在出纸口处而不会有卡死的现象发生,进而顺利完成双面扫描或双面打印的作业。或如美国第5784680号专利所公开的利用一分离爪进行纸张通道的切换,使影像形成装置在二次进纸时,进纸口与出纸口形成于不同通道上,使纸张的两端不会因重叠而卡死,进而顺利完成双面扫描或双面打印的作业。然而,上述装置不仅构件繁多,且内部构造复杂,使其生产成本提高,且增加维修或保养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 该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可以避免产生卡纸,并且构造简单。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包括一机体、一第一输送轮、一被动轮以及一第二输送轮。其中,该机体内部形成有一纸张移动路径; 该纸张移动路径具有一主路径以及一分支路径;该主路径具有一起始端与一末端分别连通该机体的外部;该分支路径一端连接于该主路径上的起始端与末端之间,另一端则连接该主路径的末端。该第一输送轮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上的该起始端与末端间。该被动轮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的末端处。该第二输送轮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的末端处,且其轮面与该被动轮的轮面相接;该第二输送轮的部分轮面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小于其它轮面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使该第二输送轮转动时,该部分轮面与该被动轮的轮面间具有一预定间距。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该被动轮的轮面与该第二输送轮的部分轮面的间距可以使纸张的两端同时重叠该主路径的末端而不会有卡死的情形发生。


图1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上述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3公开第二输送轮的部分轮面为凸面;图4公开第二输送轮的部分轮面为凹面;图5为第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的侧视图6为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的侧视图7为姿态侦测装置的立体图8至图13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动作示
图14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影像形成装置;
1扫描装置S扫描点;
2纸张移动控制装置;
10机体;
11纸张移动通道;
111主通道 Illa起始端 Illb末端;
112分支通道;
12进纸口 ;13出纸口 ;
20取纸机构;
21预取纸辊轮22取纸辊轮;
30第一输送轮
40第二输送轮41轮面;42轮面;
45凸面输送轮46凹面输送轮;
50第三输送轮
60控制装置;
70第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
71光线发射器72光线接收器;
75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
76光线发射器77光线接收器;
80姿态侦测装置;
81圆盘;811 缺口 ;
82光线发射器83光线接收器;
91 --94被动轮
P纸张;
Pl笛一總弟 漸;P2第二端;
L长度;
3纸张移动控制装置;
310第一输送轮
320第二输送轮
330出纸口 ;
331主通道;332分支通道。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现列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影像形成装置100,其包括一扫描装置1 以及一纸张移动控制装置2。该扫描装置1用于扫描纸张内容并据以形成一影像电磁数据。 该纸张移动控制装置2则位于该扫描装置1上,且包括一机体10、一取纸机构20、一第一输送轮30、一第二输送轮40、一第三输送轮50、一控制装置60、一第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0、 一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以及一姿态侦测装置80。其中该机体10内部具有一纸张通道11。该纸张通道11构成纸张在机体内的移动路径,且该纸张通道11具有一构成主路径的主通道111以及一构成分支路径的分支通道112。 该主通道111具有一起始端Illa以及一末端111b。该起始端Illa连通该机体10的外部以形成一进纸口 12 ;该末端Illb连通该机体10的外部形成一出纸口 13。另外,该扫描装置1的扫瞄点S设置于该主通道111上,从而对通过该主通道111的纸张进行扫描。该分支通道112 —端连接于该主通道111上的起始端Illa以及末端Illb间,另一端则与该出纸口 13连接。该取纸机构20设置于该机体10的进纸口 12处,且具有一预取纸辊轮21以及一取纸辊轮22。该预取纸辊轮21用于将进纸口 12处的纸张依次往该主通道111推送。该取纸辊轮22则用于将该预取纸辊轮21推送的纸张送入该主通道111内。该第一输送轮30设置于该机体10上,而位于该主通道111上的起始端Illa与该扫描点S间;另外,该主通道111上在该第一输送轮30设置处的相对一侧具有一被动轮91, 其轮面与该第一输送轮30的轮面相接,从而使主通道111内的纸张往该扫描点S与该出纸口 13推送。该第三输送轮50设置于该机体10上,而同时位于该主通道111上接近末端Illb 处以及该分支通道112上的两端间。另外,该分支通道112上在该第三输送轮50设置处的相对一侧具有一被动轮92,其轮面与该第三输送轮50的轮面相接,用于将该分支通道112 上的纸张推送至该主通道111。再者,该主通道111上在该第三输送轮50设置处的相对一侧具有一被动轮93,其轮面与该第三输送轮50的轮面相接,用于将主通道111上的纸张往该出纸口 13推送。请参照图2,该主通道111上且接近该出纸口 13处设有一被动轮94,并在该被动轮94设置处的相对一侧设有该第二输送轮40,且其轮面与该被动轮94的轮面相接,用于将纸张由该出纸口 13送出,或将纸张由该出纸口 13送至该分支通道112。该第二输送轮40 与上述其它输送轮30、50不同之处在于其部分轮面41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小于其它轮面 42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从而使该第二输送轮40转动时,该轮面41与该被动轮94的轮面间具有一预定间距。在本实施例中,该轮面41为一平面,但不限于此,第二输送轮的部分轮面只要到输送轮中心的距离小于其它轮面,也可以设计为图3所示的凸面输送轮45或是图 4所示的凹面输送轮46,或是其它形状的表面。另外,该第二输送轮40与该被动轮94相贴抵的周缘长度(即该轮面42的周长) 大于该第二输送轮40与被动轮94的贴触点至该第三输送轮50与该被动轮92的贴触点间的分支通道112长度L。此设计的目的在于当该第二输送轮40逆时针转动而将纸张由该出纸口 13处往该分支通道112推送时,该第三输送轮50与该被动轮92可以在该第二输送轮 40与该被动轮94间产生间距前咬住纸张,而不会有纸张松脱的情形发生。该控制装置60设置于该机体10上,且用于控制这些辊轮21、22与这些输送轮30、40、50的转动与转向。该第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0设置于该机体10上,而位于该进纸口 12处。请参照图5,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0具有一光线发射器71与一光线接收器 72,当有纸张放置于该进纸口 12时,将遮蔽该光线发射器71射向该光线接受器72的光线, 使该光线接受器72产生一信号给该控制装置60,以告知该控制装置60该进纸口 12上有纸张需要进行处理,并据此启动该取纸机构20,以将纸张推送到该纸张通道11。该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设置于该机体10上,而位于该主通道111上的预定位置处。请参照图6,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具有一光线发射器76与一光线接收器77,当纸张到达该预定位置时,将遮蔽该光线发射器76射向该光线接受器77 的光线,使该光线接受器77产生一信号给该控制装置60,以告知该控制装置60该主通道 111上的纸张已到达该预定位置,并据此启动该扫描装置1的扫描功能。另外,该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的装设位置,最好是在该主通道111上自该进纸口 12开始而到达第一输送轮30前,且接近该第一输送轮30的位置上。其优点在于该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可以在纸张接近该第一输送轮30时,产生该信号给该控制装置 60,使该控制装置60控制该第一输送轮30顺时针转动一预定时间,以达到纸张歪斜校正 (de-skew)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上,上述的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0、75也可以选用光感开关或是其它装置来达到相同的目的。该姿态侦测装置80设置于该机体10上,且位于该主通道111的末端Illb处,请参照图7,在本实施例中,该姿态侦测装置80具有一圆盘81、一光线发射器82、一光线接收器83。该圆盘81设置于该第二输送轮40的转轴上,且其盘面具有一缺口 811。该光线发射器82与该光线接收器83分别设置于该圆盘81的两侧,当该第二输送轮40的轮面41向该被动轮94时,该缺口 811将位于该光线发射器82与该光线接收器83之间,使该光线接收器83可以接收该光线发射器82发出的光线,并据此产生一信号告知该控制装置60该第二输送轮40当前姿态为轮面41向该被动轮94,以使该第二输送轮40于当前姿态停止运转。当然在设计上,也可以使用磁簧开关或微动开关等已知侦测装置来达到相同的目的,在此不再赘述。因此,请参照图8至图13,为纸张进行双面处理时的各构件动作示意图。图8公开该第一纸张位置侦侧装置70侦测到该进纸口 12有纸张后,通过该取纸机构20将纸张P送入该主通道111,且该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侦测到纸张P的第一端Pl通过,而起动该扫描装置1扫描纸张P的内容。图9公开当纸张P的第二端P2离开该第二纸张位置侦测装置75 —定距离后,该第二输送轮40顺时针转动,且该第三输送轮50逆时针转动,以将该纸张P往该出纸口 13推送。图10公开当纸张P离开该第三输送轮50—定距离后,该第二输送轮40改为逆时针转动,以将纸张P由出纸口 13送至该分支通道112。图11公开当纸张P送至该分支通道112后,该控制装置60依据该姿态侦测装置80的信号停止转动该第二输送轮40,并使该第二输送轮40的轮面向该被动轮94,以使该第二输送轮40轮面41与该被动轮94轮面间形成该预定间距。另外,该第三输送轮50则持续逆时针运转,以将纸张 P送入该主通道111以进行扫描。图12公开当纸张P的第二端P2由出纸口 13处送出时, 此时该第一端Pl仍未进入纸张移动通道11,导致纸张P的两端Pl、P2重叠于该出纸口 13 处,但因为该第二输送轮40与该被动轮94之间具有该预定间距,将可避免纸张P卡死的情形发生。图13公开了完成双面扫描纸张P后,该第二输送轮40则顺时针运转,以将纸张P 由该出纸口 13送出。值得一提的是,在双面扫描完成后,也可以再将纸张P由出纸口 13送至该分支通道112—次,但不进行扫描,从而使扫描后纸张P的排序仍然可以与扫描前相同。另外,当纸张P仅需进行单面处理时,则如图7及图8所示于扫描完成后,直接将该纸张P往出纸口 13处推送即可,而不需将纸张P送入该分支通道112。除上述结构外,请参照图14,为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3,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纸张移动控制装置3的第一输送轮310可以同时将主通道331 内的纸张送往出纸口 330,以及将分支通道332内的纸张送往主通道331,且不会干涉到第二输送轮320转动,从而简化整体结构的复杂度,使成本降低,并可使维修与保养作业变得更为简单。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数个优选可行的实施例,凡是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权利要求所做的等效结构及制作方法变化,都应该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体,其内部形成有一纸张移动路径;该纸张移动路径具有一主路径以及一分支路径;该主路径具有一起始端与一末端分别连通该机体的外部;该分支路径一端连接于该主路径上的起始端与末端之间,另一端则连接该主路径的末端;一第一输送轮,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上的该起始端与末端间;一被动轮,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的末端处;一第二输送轮,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的末端处,且其轮面与该被动轮的轮面相接;该第二输送轮的部分轮面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小于其它轮面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使该第二输送轮转动时,该部分轮面与该被动轮的轮面间具有一预定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三输送轮,设置于该机体上,且同时位于该分支路径上的两端之间以及该主路径上接近末端处;另外,该第二输送轮与该被动轮贴触的周缘长度大于该第二输送轮至该第三输送轮间的分支路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取纸机构,设置于该机体上,而位于该主路径上的接近起始端处,且具有一预取纸辊轮以及一取纸辊轮;该预取纸辊轮用于将起始端处的纸张依次送该主路径送;该取纸辊轮用于将该预取纸辊轮推送的纸张送入该主路径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装置以及一姿态侦测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分别控制该些输送轮的转动与转向;该姿态侦测装置用于产生一信号给该控制装置,以告知该控制装置该第三输送轮的目前姿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装置以及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分别控制该些输送轮的转动与转向;该纸张位置侦测装置用于产生一信号给该控制装置,以告知该控制装置该纸张移动路径内的纸张已到达一预定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装置以及一纸张位置侦测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分别控制该些输送轮的转动与转向;该纸张位置侦测装置用于产生一信号给该控制装置,以告知该控制装置有纸张位于该主路径的起始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路径的起始端构成该机体的进纸口 ;该主路径的末端构成该机体的出纸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轮的该部分轮面为一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轮的该部分轮面为一凸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输送轮的该部分轮面为一凹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影像形成装置的纸张移动控制装置,包括一机体以及设置于该机体上的一第一输送轮、一被动轮与一第二输送轮。其中,机体内部形成有一具有一主路径以及一分支路径的纸张移动路径;主路径具有一起始端与一末端分别连通机体外部;分支路径一端连接于主路径上的起始端与末端之间,另一端连接主路径的末端;第一输送轮位于主路径上的起始端与末端间;被动轮位于主路径的末端处;第二输送轮位于主路径的末端处,且轮面与被动轮轮面相接;第二输送轮部分轮面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小于其它轮面至输送轮中心的距离,使其转动时,部分轮面与被动轮轮面间具有一预定间距,从而避免纸张重叠卡死。
文档编号G03G15/23GK102445872SQ20101051286
公开日2012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8日
发明者林献琪 申请人: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