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7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显示装置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其中,平面显示装置以其轻薄的体积、较低的耗电量等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产品上,近年来更已取代传统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此外,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装置因具有更高便利性而大受欢迎。目前,显示装置的触控功能大都是以外挂一触控片的方式来达成。已知外挂式触控液晶显示装置中,触控片的周边电路区较宽,导致触控片的整体面积大于液晶模块的面积。因此,必须设计较大的外观前框来支撑触控片。在组装已知外挂式触控液晶显示装置时,必须分别将液晶模块与触控片组装至外观前框,再完成外观前框与外观背盖的组装。另外,液晶模块本身也必须使用胶框与前铁框才能完成整体的组装。 这样一来,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重量与体积都嫌过大,且零件数量与组装步骤也很繁复。此夕卜,在未与外观前框组合前,触控片的周边电路无保护,容易受外力破坏而影响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有触控功能且尺寸精简。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触控片。框架具有一第一承载凹陷区与一第二承载凹陷区。显示面板配置于第一承载凹陷区,且具有一显示面。显示面板的形状与第一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触控片配置于第二承载凹陷区且位于显示面上。 触控片的形状与第二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触控片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的面积。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一背光单元。框架更具有一第三承载凹陷区。背光单元配置于第三承载凹陷区。显示面板位于背光单元与触控片之间。背光单元的形状与第三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此外,显示面板例如为液晶面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更包括一外观背盖,组装至框架。触控片与外观背盖分别位于框架的相对两侧。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框架的材质为金属或塑胶。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触控片的边缘具有一软排线。框架更具有一排线口。排线口位于第二承载凹陷区,且排线口的位置对应软排线的位置。软排线穿过排线口。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框架为一体成形。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框架包括一第一次框架与一第二次框架,第一次框架卡合于第二次框架。此外,第一次框架例如具有第一承载凹陷区,第二次框架具有第二承载凹陷区。另外,第二次框架的一部分例如位于显示面板与触控片之间。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以单一框架承载显示面板与触控片,可获得精简的尺寸并简化组装步骤。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图1与图2分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不同位置的局部剖示图。图3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图4说明显示面板、触控片与两个承载凹陷区的相对关系。图5是图1的显示装置去除外观背盖后的后视图。图6与图7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不同位置的局部剖示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200、300 显示装置210、310:框架212 第一次框架214 第二次框架214A 第二次框架的一部分220 显示面板222 显示面230 触控片232 软排线240 双面胶250 背光单元252:导光板254 光学膜片260 外观背盖R12、R22 第一承载凹陷区R14、R24 第二承载凹陷区R16:第三承载凹陷区P10、P20:排线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与图2分别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不同位置的局部剖示图,而图3 是图1的显示装置的爆炸图。请参照图1与图3,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包括一框架210、 一显示面板220以及一触控片230。框架210具有一第一承载凹陷区R12与一第二承载凹陷区R14。显示面板220配置于第一承载凹陷区R12,且具有一显示面222。触控片230配置于第二承载凹陷区R14且位于显示面222上。图4说明显示面板、触控片与两个承载凹陷区的相对关系。请参照图4,显示面板 220的形状尺寸与第一承载凹陷区R12的轮廓相符,因此显示面板220会被限制在第一承载凹陷区R12内。触控片230的形状尺寸与第二承载凹陷区R14的轮廓相符,因此触控片23 会被限制在第二承载凹陷区R14内。触控片230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220的面积。本实施例中,触控片230完全覆盖显示面板220。
请再参照图1与图4,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仅利用框架210即可固定触控片 230与显示面板220。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并不需要使用前铁框,可节省材料成本与组装工时,并减少整体的重量。另外,框架210的面积仅略大于触控片230, 可极为精简显示装置200的尺寸。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框架210包括一第一次框架212与一第二次框架214。第一次框架212卡合于第二次框架214,但第一次框架212与第二次框架214也可采用别种方式而固定在一起。此外,第一次框架212例如具有第一承载凹陷区R12,而第二次框架214 具有第二承载凹陷区R14。另外,第二次框架214的一部分214A例如位于显示面板220与触控片230之间。举例而言,在组装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时,是先将显示面板220配置于第一次框架212的第一承载凹陷区R12。接着,将第二次框架214卡合于第一次框架212。 此时,即可借由第二次框架214的一部分214A与第一次框架212而共同夹置显示面板220。 之后,将触控片230配置于第二次框架214的第二承载凹陷区R14。另外,触控片230与第二次框架214之间可利用双面胶240进行固定,获得全平面的前方外观。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更包括一背光单元250,背光单元250 —般包括发光元件 (未画出)、导光板252以及导光板252上面的光学膜片254。当显示面板220为液晶面板或其他非自发光的显示面板时,背光单元250可提供显示面板220所需的面光源。当然,显示面板220也可以是等离子显示面板、有机电激发光显示面板或其他自发光的显示面板。 框架210更具有一第三承载凹陷区R16,本实施例中第三承载凹陷区R16是位于第一次框架 212上。背光单元250配置于第三承载凹陷区R16,而显示面板220位于背光单元250与触控片230之间。背光单元250的形状与第三承载凹陷区R16的轮廓相符,因此背光单元250 会被限制在第三承载凹陷区R16内。背光单元250例如是由发光二极管、导光板、反射片与光学膜片等元件组成。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0更包括一外观背盖沈0,组装至框架210。触控片230与外观背盖260分别位于框架210的相对两侧。采用本实施例的设计,仅需外观背盖260而不需已知技术所采用的外观前框。本实施例的框架210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胶或其他材质。 框架210由第一次框架212与第二次框架214组成时,两个次框架的材质可以不同。形成框架210的技术例如是塑胶射出成形、铝镁合金射出成形、铝挤形或其他技术。图5是图1的显示装置去除外观背盖后的后视图。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触控片230的边缘具有两个软排线232,但触控片230也可能有更多或仅有一个软排线。请参照图2与图3,框架210更具有一排线口 P10。排线口 PlO位于第二承载凹陷区R14,且排线口 PlO的位置对应软排线232的位置。软排线232穿过排线口 P10,可避免软排线折弯部分外露而刮伤,因为软排线在折弯的部分是最脆弱容易磨伤的部分。软排线232穿过排线口 Pio后的后视图可参考图5。借由排线口 PlO的设计,可将软排线232隐藏在显示面板220 后方,并以外观背盖260覆盖。图6与图7分别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在不同位置的局部剖示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与图1的显示装置200相似,差异在于框架310为一体成形。框架310也具有一第一承载凹陷区R22与一第二承载凹陷区R24,分别用以承载显示面板220及一触控片230。由于框架310采用一体成形的设计,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00具有零件数量更少及组装更为方便的优点。另外,本实施例中直接利用触控片230与框架310夹置显示面板220,以省略图1的第二次框架214的一部分214A,进而获得更薄的显示装置 300。双面胶240不仅用于将触控片230固定在框架310上,也可避免触控片230与显示面板220之间产生摩擦。另外,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框架310也具有排线口 P20,以供触控片230的软排线232通过。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以单一框架承载显示面板与触控片,可减少显示装置的元件数量,以节省材料成本与组装工时,并减少整体的重量。另外,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可极为精简显示装置的尺寸,并获得全平面的前方外观。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具有一第一承载凹陷区与一第二承载凹陷区;一显示面板,配置于该第一承载凹陷区,且具有一显示面,其中该显示面板的形状与该第一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以及一触控片,配置于该第二承载凹陷区且位于该显示面上,其中该触控片的形状与该第二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该触控片的面积大于该显示面板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背光单元,其中该框架更具有一第三承载凹陷区,该背光单元配置于该第三承载凹陷区,该显示面板位于该背光单元与该触控片之间,该背光单元的形状与该第三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显示面板为液晶面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外观背盖,组装至该框架,其中该触控片与该外观背盖分别位于该框架的相对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材质为金属或塑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触控片的边缘具有一软排线,该框架更具有一排线口,该排线口位于该第二承载凹陷区,且该排线口的位置对应该软排线的位置,该软排线穿过该排线口。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为一体成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一第一次框架与一第二次框架,该第一次框架卡合于该第二次框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次框架具有该第一承载凹陷区, 该第二次框架具有该第二承载凹陷区。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次框架的一部分位于该显示面板与该触控片之间。
全文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一框架、一显示面板以及一触控片。框架具有一第一承载凹陷区与一第二承载凹陷区。显示面板配置于第一承载凹陷区,且具有一显示面。显示面板的形状与第一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触控片配置于第二承载凹陷区且位于显示面上。触控片的形状与第二承载凹陷区的轮廓相符。触控片的面积大于显示面板的面积。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以单一框架承载显示面板与触控片,可获得精简的尺寸并简化组装步骤。
文档编号G02F1/13GK102455531SQ20101051777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4日
发明者刘杏玲, 张正昂, 黄大晋 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