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8166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定影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用于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使用的定影装置在本技术领域中是已知的,例如,通 过JP2008-233886A。该定影装置包括定影膜、加热器、作为用于通过定影膜在压力辊和夹板 之间形成夹压部分的加热板的夹板、用于从加热器朝向夹板反射辐射热的反射板,以及用 于保持加热器、夹板和反射板的保持部件。根据该定影装置,如果夹板的厚度减小,则从加热器发射的辐射热可以被有效地 传递到定影膜。然而,减小夹板的厚度可能导致夹板的刚度降低。此外,在这个传统的定影装置中,反射板被保持于圆柱形保持部件中。然而,根据 该构造,反射板相对于夹板的位置可能被不利地从正确位置移位。因此,理想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能够使用简单的构造固定反 射板并且能够保证夹板的足够刚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热定影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 的定影装置,包括管状定影膜;被置于定影膜内侧的加热元件;夹板,该夹板被放置成与 定影膜的内表面接触并允许定影膜沿着夹板滑动;反射板,该反射板被构造成沿着朝向夹 板的方向反射来自加热元件的辐射热;支持部件,该支持部件被构造成与夹板夹压定影膜, 由此在定影膜和支持部件之间形成用于记录片材的夹压部分;和支架,该支架被构造成支 撑所述夹板的分别位于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的位置中的两个端部,其中该反射 板具有沿着记录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并且该凸缘部分被保持且支撑于夹板和支 架之间。利用定影装置的这种构造,因为反射板具有沿着记录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部 分并且凸缘部分被保持且支撑于夹板和支架之间,所以能够相对于夹板固定反射板的位 置。此外,因为夹板在它的沿着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两个端部处被支架(并且还被反射板) 支撑,所以即便夹板的厚度减小,也能够保证夹板的刚度。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用其中在夹板和支架之间保持反射板的凸缘部分的简单的构 造将反射板固定于预定位置中,并且能够利用支架(并且还利用反射板)保证夹板的刚度。在前述定影装置中,支架可以被成形为沿着反射板的轮廓,并且支架被放置成包 围反射板,且在反射板和支架之间置有薄层空间。利用定影装置的这种构造,因为在反射板和支架之间置有薄层空间,所以在加热 反射板之后否则将流入在反射板和支架之间的空间中的、来自加热器的辐射热能够被抑制 到小量,并且由于对流而来自外侧的大量冷空气引起的热损失也能够得到抑制。此外,存在 于薄层空间中的空气较不可能泄漏出去,从而空气被加热并且用作热保持层以抑制热量从反射板的内侧泄漏到外侧。因为在反射板和支架之间形成的薄层空间能够抑制热损失,所以夹板的加热效率 能够得到改进。这能够导致定影装置的启动时间减少。


为了更好地理解要求保护的本发明并示出可以如何实施本发明,现在将仅仅通过 实例参考附图,其中图1是设有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概略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截面;图3是示出被拆解的卤素灯、夹板、反射板和支架的透视图;图4是如沿着记录片材输送方向观察到的截面视图,示出组装的夹板、反射板和 支架;图5是示出根据修改实施例的卤素灯、夹板、反射板和支架的透视图;图6是根据另一修改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截面,其中热反射层被设于支架的 内表面上;图7是根据又一修改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概略截面,其中热绝缘层被设于支架的 内表面上;并且图8是定影装置的概略图,示意了与本发明一致的挤压机构的一个实例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参考附图给出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在以下说明中,将描述设有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定影装置100的激光打印机1 (成像设备)的总体布置,并且然 后将详细描述定影装置100的特征。<激光打印机的总体布置>如在图1中所示,激光打印机1包括主体外壳2和在主体外壳2内容纳的若干个 构件,该若干个构件主要包括用于馈送作为记录片材的一个实例的(例如,纸张的)片材P 的片材馈送器单元3、曝光装置4、用于将墨粉图像(显影剂图像)转印到片材P上的处理 盒5、和用于热定影被转印到片材P上的墨粉图像的定影装置100。在下文中,在描述激光打印机1中的每一个构件的布置和操作时,方向是根据使 用(操作)激光打印机1的使用者的观察点而指定的。更加具体地,在图1中,图纸的右手 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前侧,图纸的左手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后侧,图纸的前侧对应于打印机的 左侧,并且图纸的后侧对应于打印机的右侧。类似地,从图纸顶部到底部延伸的方向对应于 打印机的竖直或者向上/向下(上/下或者顶部/底部)方向。被设于主体外壳2内的下部空间中的片材馈送器单元3主要包括用于储存片材P 的片材馈送托盘31、用于推起片材P的前侧的片材压力板32、片材馈送辊33、片材馈送垫 片34、纸张粉末去除器辊35、36,和配准辊37。在片材馈送托盘31中的片材P被片材压力 板32朝着片材馈送辊33挤压,并且被片材馈送辊33和片材馈送垫片34相互分离的每一 张片材P通过纸张粉末去除器辊35、36和配准辊37而被输送到处理盒5中。曝光装置4被设于主体外壳2内的上部空间中,并且主要包括激光束发射器(未示出)、被构造为被驱动以旋转的多角镜41、透镜42、43,和反射镜44、45、46。曝光装置4 被构造为通过按照这个次序在多角镜41、透镜42、反射镜44、45、透镜43和反射镜46处反 射或者透射基于图像数据产生的激光束而使激光束沿着由交替的长和短划线示意的路径 行进,从而利用激光束连续地快速扫描和照亮光导鼓61的周边表面。处理盒5在主体外壳2内被置于曝光装置4下方,并且被构造为能够通过当设于 主体外壳2处的前盖21摆动着打开时形成的开口被安设于主体外壳2中并可从主体外壳 2移除。处理盒5包括鼓单元6和显影单元7。鼓单元6主要包括光导鼓61、充电器62和转印辊63。显影单元7被构造为被以 可拆离方式附接到鼓单元6。显影单元7主要包括显影辊71、供应辊72、刮墨刀73和被构 造为在其中储存墨粉(显影剂)的墨粉蓄存器74。在处理盒5中,光导鼓61的周边表面被充电器62均勻地充电,然后被暴露于来自 曝光装置4的快速扫描激光束,从而在光导鼓61上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同时, 墨粉蓄存器74中的墨粉经由供应辊72而被供应到显影辊71,并且在显影辊71和刮墨刀 73之间经过,从而在显影辊71上携带具有预定厚度的墨粉薄层。在显影辊71上携带的墨粉被供应到在光导鼓6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相应地,静 电潜像得以显现并且在光导鼓61上形成墨粉图像。此后,在片材P被输送通过光导鼓61 和转印辊63之间时,光导鼓61上的墨粉图像被转印到片材P上。定影装置100被设置于处理盒5的后方。被转印到片材P上的墨粉图像(墨粉) 在经过定影装置100时在片材P上被热定影。带有在其上热定影的墨粉图像的片材P被输 送器辊23J4排出到片材输出托盘22上。<定影装置的详细结构>如在图2中所示,定影装置100主要包括定影膜110、作为加热元件的一个实例的 卤素灯120、夹板130、反射板140、作为支持部件的一个实例的压力辊150、和支架160。在以下说明中,片材P的输送方向(即,基本前后方向)将被简单地称作“片材输 送方向”,并且沿着被输送的片材P的宽度的方向(即,基本左右方向)将被简单地称作“片 材宽度方向”。另外,压力辊150沿其施加的挤压力的方向(即,基本上下方向)将被简单 地称作“挤压方向”。定影膜110是具有热稳定性和挠性的无端(管状)膜。利用被设于定影膜110的 左右两个端部处(即,在定影膜110的相对于片材宽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处)的引导部件(未 示出)引导定影膜110的旋转。卤素灯120是被配置为加热夹板130和定影膜110以由此加热片材P上的墨粉的 已知的加热元件。卤素灯130被置于定影膜110内侧,并且被从定影膜110和夹板130的 内表面隔开预定的距离。夹板130是被成形为板状的部件,其被构造为接收压力辊150的挤压力并且通过 定影膜110将辐射热从卤素灯120传递到片材P上的墨粉。夹板130被以如此方式置于定 影膜110的内表面上,使得允许定影膜110沿着夹板130滑动。夹板130利用在夹板130 和定影膜110之间施加的润滑剂G(例如,油脂)与定影膜110接触从而使得定影膜110能 够平稳地滑动。夹板130具有大于将在以后描述的钢制支架160的导热率。例如,通过将铝板等弯曲成基本U形截面形式而形成夹板130。更加具体地,如在截面中观察到的,夹板130主 要包括基础部分131和弯曲部分132。基础部分131被置于弯曲部分132之间并且沿着片 材输送方向延伸,并且弯曲部分132在基础部分131的两个端部处向上延伸。夹板130利 用在夹板130和定影膜110之间施加的润滑剂G(例如,油脂)与定影膜110接触从而使得 定影膜110能够平稳地滑动。基础部分131包括中央部分131A和两个端部部分131B( S卩,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 分别位于上游和下游位置中的前部和后部)。中央部分131A朝向压力辊150从两个端部部 分131B向下突出。基础部分131的内表面(上表面)可以被涂成黑色,或者设有热吸收部 件。这使得夹板130的基础部分131在从卤素灯120吸收辐射热方面更加有效率。如在图3中所示,夹板130包括从基础部分131的右端延伸的插入部分133和在 基础部分131的左端上形成的接合部分134。接合部分134具有U形截面,并且在接合部分 134的向上弯曲侧壁部分134A中设置有可接合孔134B。如在图2中所示,反射板140是被构造为朝向夹板130(基础部分131的内表面) 反射来自卤素灯120的热辐射(主要沿着向前、向后和向上方向辐射的辐射热)的部件。在 从卤素灯120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中将反射板140置于定影膜110内侧以包围卤素灯120。反射板140被设计成将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收集到夹板130,并且因此能够有 效率地利用来自卤素灯120的辐射热,从而夹板130和定影膜110能够被快速地加热。通过将铝板弯曲成具有U形截面,反射板140例如由具有高的红外和远红外辐射 反射率的铝板等形成。更加具体地,反射板140主要包括具有弯曲形状(即,基本上U形截 面)的反射部分141和从反射部分141的两端沿着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142。为 了提高辐射热的反射率,反射板140可以由经过镜面精加工的铝板形成。如在图3中所示,在反射板140相对于片材宽度方向的右端部和左端部这两个部 分处形成每一个均被成形为类似凸缘的四个限位器部分143(示出其中的三个)。限位器 部分143位于凸缘部分142上方,并且被如此设计,使得如在图4中所示,当夹板130、反射 板140和支架160被组装到一起时,将在以后描述的支架160的多个接触部分163被夹在 限位器部分143之间(即,限位器部分与沿着纵向方向布置的接触部分163的最外接触部 分163A的外侧形成接触)。利用这种构造,即使当反射板140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在定影装置100的操作期间 产生的振动而趋向于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时,反射板140也在它的沿着片材宽度方向的运动 中受到抑制,因为反射板140的限位器部分143与分别的接触部分163A形成接触。结果, 反射板140沿着片材宽度方向的不理想的位移能够得到有效地抑制。如在图2中所示,压力辊150被构造成使得定影膜110被夹在压力辊150和夹板 130之间以在定影膜110和压力辊150之间形成夹压部分。压力辊150被置于夹板130下 方。更加具体地,压力辊150被构造为通过定影膜110挤压夹板130,由此在定影膜110和 压力辊150之间形成夹压部分。压力辊150被构造为利用从被设于主体外壳2中的马达(未示出)传递的驱动力 驱动以旋转。借助于与定影膜110(或者所输送的片材P)的摩擦力,压力辊150的旋转使 定影膜110跟随压力辊150的旋转运动而旋转。带有在其上转印的墨粉图像的片材P通过压力辊150和被加热的定影膜110之间(通过夹压部分)而被输送,从而墨粉图像(墨粉)被热定影在片材P上。支架160被构造为支撑夹板130 (基础部分131)的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分别位于 上游和下游位置中的两个端部部分131B,由此增强夹板130。支架160被成形为沿着反射 板140(反射部分141)的轮廓以具有基本U形截面并且被设置成包围反射板140。可以例 如通过将具有相对高的刚度的钢板等弯曲成基本U形截面形式而形成这样的支架160。在支架160的内表面和反射板140的外表面(反射部分141)之间形成薄层空间 S。空间S具有如此尺寸,使得在支架160的内表面(除了将在以后描述的支承凸部168) 和反射板140的外表面之间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距离Dl小于在支架160的内表面和反射 板140的外表面之间的沿挤压方向的距离D2(即沿着挤压方向的最小距离)。如在图3中所示,在支架160的前壁部分和后壁部分161、162中的每一个的下端 部分处,设置有被成形为基本上类似梳齿的多个接触部分163。接触部分163的沿片材宽度 方向的长度之和小于凹进部分164的沿片材宽度方向的长度之和,每一个凹进部分164形 成在相邻的接触部分163之间。在支架160的前后壁部分和后壁部分161、162中的每一个的右端部分处,设置有 基本L形的限位器部分165,其从右端部分的下侧向下延伸并且然后向左延伸。进而,在支 架160的左端部分处,设置有保持部分167,保持部分167被弯曲成基本U形截面的形式,具 有从支架160的上壁部分166向左延伸的上壁延伸部分和从上壁延伸部分的两个侧边缘向 下延伸的两个侧壁部分167A。在保持部分167的每一个侧壁部分167A的内表面处,设置有 向内凸出的可接合凸部167B (仅仅示意了其中的一个)。如在图2和图3中所示,在前壁部分161和后壁部分162的内表面上,在支架160 的右端部分和左端部分处以向内凸出的方式设置总共四个支承凸部168。这些支承凸部 168从相对于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侧抵靠在反射板140(其反射部分141)上。利用 这种构造,即使当反射板140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在定影装置100的操作期间产生的振动而 趋向于向前或者向后移动时,反射板140也在它的沿着片材输送方向的运动中受到抑制, 因为支承凸部168与反射部分141形成接触。结果,反射板140沿着片材输送方向的不理 想的位移能够得到有效地抑制。当如上所述将反射板140和夹板130与支架160组装时,首先,在支架160中装配 反射板140。因为支承凸部168被设于支架160的前壁部分161和后壁部分162的内表面 上,所以支承凸部168抵靠在反射板140上从而反射板140被暂时地保持于支架160内侧。此后,如在图4中所示,在支架160的限位器部分165之间插入夹板130的插入部 分133,从而基础部分131(两个端部部分131B)与限位器部分165接合。然后,夹板130的 接合部分134(可接合孔134B)被与支架160的保持部分167(可接合凸部167B)接合。相应地,夹板130被支撑于支架160上,使得基础部分131的两个端部部分131B 由限位器部分165支撑并且使得接合部分134由保持部分167保持。反射板140还被支撑 于支架160上并且被保持于支架160内侧,其中凸缘部分142被保持于夹板130和支架160 之间。虽然在图中未被示意,但是,用于支撑夹板130和反射板140的支架160以及卤素 灯120被适于引导定影膜110的旋转的引导部件保持。在定影装置100的外壳(未示出) 中安装这个引导部件,从而定影膜110、卤素灯120、夹板130、反射板140和支架160被保持于定影装置100的外壳中。在本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所示,反射板140得到支撑,并且凸缘部分142被保持 于夹板130和支架160之间。利用这种构造,即使当反射板140由于某种原因例如在定影 装置100的操作期间产生的振动而趋向于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时,反射板140在它的沿着挤 压方向的运动中也受到抑制,因为凸缘部分142被保持于夹板130和支架160之间。结果, 反射板140沿着挤压方向的不理想的位移能够有效地得到抑制,从而反射板140相对于夹 板130的位置能够被可靠地固定。如从侧面观察到的(见图2),反射板140的凸缘部分142和支架160相互接触的 长度Ll小于反射板140的凸缘部分142和夹板130相互接触的长度L2。此外,如在图4中 所示,支架160在它的接触部分163沿着片材宽度方向的下表面处与凸缘部分142非连续 地接触。换言之,支架160在接触部(即,接触部分16 和非接触部(即,凹进部分164) 处与凸缘部分142非连续地接触。夹板130和凸缘部分142(反射板140)沿着片材宽度方 向连续地相互接触。如上所述,接触部分163的沿片材宽度方向的长度之和小于凹进部分164的沿片 材宽度方向的长度之和。因此,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接触部(即,在接触部分 163处)的面积小于在对应于凹进部分164的表面处支架160不与反射板140接触的非接 触部的面积。此外,虽然夹板130和反射板140沿着片材宽度方向连续地相互接触,但是在反射 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接触部的面积小于非接触部的面积,并且此外,如从片材宽度方向 观察到的,反射板140和支架160相互接触的长度Ll小于反射板140和夹板130相互接触 的距离L2。因此,反射板140和支架160相互接触的面积小于反射板140和夹板130相互 接触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夹板130的体积是V13tl,反射板140的体积是V14(1,并且支架160 的体积是V16Q,则它们满足关系V16Q彡V130彡V14Q。以此方式,通过将支架160的体积V16tl设 置成最大,支架160的刚度能够得以增强并且因此能够为夹板130提供足够的结构刚度。此外,通过减小夹板130的体积V13tl,夹板130能够被设计成具有更小的热容量。 相应地,夹板130(基部部分131)被快速地加热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 间。同时,必要的是,在片材P正被移动通过定影装置100时,将足够量(大于特定量)的 热量施加到片材P上的墨粉。因此,为了防止热量从夹板130朝向反射板140过多地流动, 优选的是,夹板的体积V13tl等于或者大于反射板140的体积V14(l。进而,通过将反射板140的体积V14tl设定成最小,反射板140包含的热量能够降低, 从而被收集到夹板130的热量能够相应地增加。因此,因为能够通过有效地利用热量而快 速地加热夹板130,所以能够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间。在本实施例中,被夹板130和反射板140包围的空间的体积大于被反射板140和 支架160包围的空间(空间S)的体积。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沿着定影膜110的轴向方向观察到的,被夹板130和反射 板140包围的空间的截面面积大于被反射板140和支架160包围的空间(空间S)的截面 面积(见图2)。利用根据本实施例的如上所述的构造,能够实现以下有利的效果。
因为反射板140具有沿着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142并且每一个凸缘部分 142被保持和支撑于夹板130和支架160之间,所以能够使用简单的构造可靠地固定反射板 140相对于夹板130的位置、特别地反射板140沿着挤压方向的位置。因为夹板130(基部部分131)在它的沿着片材输送方向的两个端部131B处被支 架160(并且还被反射板140)支撑,所以即便夹板130的厚度减小,也能够保证夹板130的 刚度。因此,通过减小夹板130的厚度,夹板130能够被快速地加热并且因此能够减少定影 装置100的启动时间。此外,即便夹板130的厚度降低,也能够保证适当的夹压宽度和适当 的夹压力,从而在片材P上的墨粉图像(墨粉)能够被令人满意地定影。因为支架160沿着片材宽度方向与反射板140的凸缘部分142非连续地接触,所 以能够防止传递到反射板140的热量朝向支架160泄漏。这使得能够抑制热损失,从而夹 板130能够被快速地加热并且能够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间。因为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接触面积小于在反射板140和夹板130之间 的接触面积,所以传递到反射板140的热量倾向于传递到夹板130。能够利用其中夹板130 具有大于支架160的导热率的构造或/和其中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接触部的面 积小于非接触部的面积的构造获得相同的有利效果。这使得抑制热损失成为可能,从而夹 板130能够被快速地加热并且能够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间。因为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置有薄层空间S,所以来自外部的大量冷空气引 起的热损失能够得到抑制。此外,存在于薄层空间S中的空气不可能泄漏出去,从而空气被 加热并且用作热保持层以抑制热量从反射板140的内侧泄漏到外侧。这使得改进夹板130 的加热效率成为可能,从而夹板130能够被快速地加热并且能够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 时间。因为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距离Dl小于在反射板140 和支架160之间的沿压力辊150的挤压方向的距离D2,所以能够缩短夹板130的沿着片材 输送方向的长度,同时确保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沿着挤压方向的间隙(空间S)。 因此,夹板130能够被设计成具有更小的热容量,从而夹板130能够被快速地加热并且能够 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间。虽然已经在上面描述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具体实施 例。应该理解,在不偏离如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要求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于任 何具体构造作出修改和改变。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架160沿着片材宽度方向与反射板140的凸缘部分142非连 续地接触,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具体构造。例如,如在图5中所示,可以采用支架沈0,其中 前壁部分161和后壁部分162的整个下表面(接触部分沈幻与反射板140的凸缘部分142 连续地接触。利用支架沈0的这种构造,存在于空间S中的空气更加不可能泄漏出去。此 外,通过大面积的接触部分沈3,夹板130能够稳定地接收从压力辊150施加到夹板130的 力。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夹板130的厚度。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修改实施例,如在图6中所示,将热反射层170设于支架160 上、在其内表面(即,面向反射板140的表面)处。例如,通过在支架160的内表面上附接 铝片而形成热反射层170。利用热反射层170的这种构造,能够朝向反射板140将很可能从 反射板140泄漏到支架160的热量反射回去。这使得抑制从反射板140的热损失并且加热存在于空间S中的空气从而进一步增强热保持效果成为可能。相应地,因为能够整体上抑 制热损失,所以能够减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间。作为替代,可以替代热反射层170地将热绝缘体置于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 (艮P,在空间S内)。更加具体地,如在图7中所示,例如,通过在支架160的内表面上附接 例如由玻璃棉或者防火聚乙烯制成的热绝缘体,将热绝缘层180设于支架160上、在其内表 面(即,面向反射板140的表面)处。这种热绝缘体也能够抑制热损失,并且因此,能够减 少定影装置100的启动时间。如在图7中所示,可以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S卩,在空间S内)填充热绝 缘体。热绝缘体可以被形成为片状部件例如图6的热反射层170,并且被附接到支架160的 内表面。片状热绝缘体可以被保持和支撑于反射板140的凸缘部分142和支架160之间。 此外,热绝缘体可以被设于凸缘部分142和支架160之间以及空间S中。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沿片材输送方向的距离Dl小于 在反射板140和支架160之间的沿挤压方向的距离D2,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具体构造。例 如,在所有位置处在反射板和支架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基本相同的。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卤素灯120(卤素加热器)作为加热元件的一个实例,但是 与本发明一致的加热元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替代地采用红外加热器或者碳加热器。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弯曲成具有从两个端部131B向下延伸的向下凸起而形成 夹板130(基部部分131)的沿着片材输送方向的中央部分131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具体 构造。例如,可以通过弯曲成具有从两个端部向上延伸的向上凸起而形成中央部分。可替 代地,夹板130(基部部分131)可以具有平板状形状。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压力辊150作为支持部件的一个实例,但是与本发明一致 的支持部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替代地采用带状压力部件。进而,在上述实施例中,压力辊150(支持部件)被压靠夹板130以形成用于片材 的夹压部分,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具体构造。替代地,可以利用其中夹板压靠支持部件的可 替代构造形成夹压部分。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在图8中所示,可以借助于机械弹簧S 在定影膜110被夹在夹板130和压力辊150之间的情况下使夹板130(还有用于支撑夹板 130的两个端部的支架)压靠压力辊150。此外,与本发明一致的夹板可以是夹压部(相应于中央部分)和适于由支架支撑 的结构部(相应于两个端部)的组件。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纸张的)片材P被用作记录片材的一个实例,但是与本 发明一致的记录片材不限于此,并且可以采用OHP片材等。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实例将定影装置100描述成被包括于激光打印机1中。然 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个实例。可替代地,可以在其中使用LED执行曝光的LED打印机中使用 或者在任何其它已知的成像设备例如影印机、多功能外围设备等中使用与本发明一致的定 影装置。进而,上述实施例描述了一种单色成像设备,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能够向其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定影装置的成像设备可以是一种彩色成像设备。
权利要求
1.一种定影装置,所述定影装置用于使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热定影,所述 定影装置包括管状定影膜;被设置于所述定影膜的内侧的加热元件;夹板,所述夹板以如下方式设置,所述方式使得所述夹板与所述定影膜的内表面接触 并允许所述定影膜沿着所述夹板滑动;反射板,所述反射板被构造成在朝向所述夹板的方向上反射来自所述加热元件的辐射执.y 、人 支持部件,所述支持部件被构造成与所述夹板一起夹压所述定影膜,由此在所述定影 膜和所述支持部件之间形成用于所述记录片材的夹压部分;和支架,所述支架被构造成支撑所述夹板的分别位于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的 位置中的两个端部,其中所述反射板具有沿着所述记录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并且所述凸缘部分 被保持且支撑在所述夹板和所述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架沿着记录片材宽度方向与所述凸缘 部分非连续地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的接触 面积小于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夹板之间的接触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支架之间设置热 绝缘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夹板的导热率大于所述支架的导热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的接触部的面 积小于非接触部的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支架被成形为沿着所述反射板的轮廓, 并且所述支架被设置成包围所述反射板,且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置有薄层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的沿所述记录 片材输送方向的距离小于在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支架之间的沿挤压方向的距离,所述夹板和 所述支持部件中的一个沿所述挤压方向施加挤压力。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架的与所述反射板面对的表 面处设置热反射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在所述支架的与所述反射板面对的表 面处设置热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将热绝缘体设置于所述空间中。
全文摘要
一种定影装置,用于热定影被转印到记录片材上的显影剂图像,包括管状定影膜;被置于定影膜内侧的加热元件;夹板,该夹板被以放置成与定影膜的内表面接触并允许定影膜沿着夹板滑动;反射板,该反射板被构造成朝向夹板反射来自加热元件的辐射热;支持部件,该支持部件被构造成与夹板夹压定影膜以在定影膜和支持部件之间形成夹压部分;和支架,该支架被构造成支撑夹板的相对于记录片材输送方向的两个端部。该反射板具有沿着记录片材输送方向延伸的凸缘部分,并且该凸缘部分被保持且支撑于夹板和支架之间。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2053546SQ20101053597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30日
发明者宫内义弘, 松野卓士, 石田圭, 藤原靖史, 近藤知广, 铃木登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