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组件及具有该导光组件的感测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726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组件及具有该导光组件的感测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测模块,尤其涉及该感测模块中导光组件的结构。
背景技术
配合参阅图7,为现有技术的导光组件之剖视图。该导光组件50是贯设于一电子 装置(如显示装置)之壳体,用以将外界光线引导至该电子装置内部之一光感测组件,使 该电子装置对应外部光线之光强度而达到自动地调整参数(如屏幕亮度)的功能。该导光组件50包含有一第一端面52、一第二端面M及一侧壁56,该第一端面52 用以接收一光源,该第二端面M是相对于该第一端面52,且该第二端面M具有复数之锯 齿状凹槽,且该些具锯齿状凹槽布设于整个第二端面54,该侧壁56是连接于该第一端面52 与该第二端面M之边缘。该导光组件50由该第一端面52接收光线,并将该光线引导至该 第二端面54,并由该些锯齿状凹槽将光线折射以出光。然而,由于该导光组件50之第二端面M具有锯齿状凹槽,使得该导光组件50与 该电子装置之壳体邻接处产生视觉暗点,进而影响使用者在外部观看该电子装置之美观 度;并且,由于该些锯齿状凹槽是布设于整个第二端面,使得入射于该导光组件50之光线 分散的由该第二端面出射,该分散之出射光将影响该感测单元之感测效果,进而导致该显 示单元无法有效地调整其屏幕亮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导光组件,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导光组件的感测模块。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 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本实用新型的感测模块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中 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 中介部的底缘;及一光感测单元;所述的光感测单元的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且面对于该 出光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避免视觉暗点的产生以及出 光集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剖视图。图3A-3C为本实用新型之光学微结构之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立体图。
3[001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剖视图。图6a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之感测模块之剖视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之感测模块之剖视图。图7为现有技术中导光组件之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避免视觉暗点产生之导光组件。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组件,该导光组件包含一承载部、一中介 部及一出光部,该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该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圆弧状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 缩地向下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截头圆锥状或截头角锥状之 其中之一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出光部设置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光学微结构为V形沟槽、U弧形沟槽、角 锥结构或圆锥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承载部是为一板体或一圆柱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导光组件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合成 树脂、丙烯、聚碳酸酯、聚酯、聚烯烃、玻璃或其它透光材质制成。另外,本实用新型更提供一种感测模块,该感测模块包含一导光组件及一光感测 单元。该导光组件包含一承载部、一中介部及一出光部,该中介部系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 向下延伸,该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该光感测单元是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且面对 于该出光部。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圆弧状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 缩地向下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中介部是呈截头圆锥状或截头角锥状之 其中之一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出光部设置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光学微结构为V形沟槽、角锥结构、圆锥 结构、圆柱结构、U形沟槽及角柱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承载部是为一板体或一圆柱体。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导光组件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合成 树脂、丙烯、聚碳酸酯、聚酯、聚烯烃、玻璃或其它透光材质制成。根据本实用新型之一具体实施例,其中该光感测单元为电荷耦合组件、互补性氧 化物半导体或其它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组件。本实用新型之导光组件是透过连接于承载部与该出光部之间之该中介部,以有效 地避免如先前技术所述之视觉暗点的产生;此外,该出光部之该些光学微结构有效地避免入射光于接口产生全反射,使大部分入射于该导光组件之入射光得以穿透该出光部,并由 该中介部以将入射于该导光组件之光线集中的由该出光部出光,以改善现有技术所述之导 光组件出光不集中的问题。配合参阅图1与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立体图与剖视 图。该导光组件10包含一承载部12、一中介部14及一出光部16。该承载部12系为一板体,且于本实施例中,该承载部12为一矩形板体。该中介部14是由该承载部12斜向地向下且向内延伸,于本实施例中,该中介部14 是呈圆弧状地由该承载部12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另外,该中介部14是可以呈截头圆锥状 的由该承载部12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或者该中介部14呈截头角锥状的由该承载部12外 径渐缩地向下延伸。该出光部16是位于该中介部14之底缘并邻接于该中介部14,且该出光部16设置 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该光学微结构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入射于该导光组件10之光线于该 出光部16出射时,因接口折射率的所造成之全反射作用,而使得大部分入射于该导光组件 10的光线能穿透该出光部16 ;其中该光学微结构是可以为V形沟槽、角锥结构、圆锥结构、 圆柱结构、U形沟槽及角柱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如图3A-3C所示,分别为圆锥结构、圆柱结 构及U形沟槽之光学微结构。该出光部16之光学微结构可在射出成型时即以形成,又或者 该光学微结构是额外利用模具压制成形。透过该设置于承载部12与出光部16之间之该中介部14,可以有效地避免如现有 技术所述之视觉暗点的产生,并由该出光部16提供一具有较佳的聚光能力之光线出射。该导光组件10是使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合成树脂、丙烯(acryl)、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烯烃(Polyolefines)、玻璃或其它透光材质,并以射出成型、蚀刻、 热压成型或裁切再行加工等方式制作而成。在实际应用时,上述之导光组件10是可与一光感测单元30搭配形成一感测模块, 如图6a所示,供设置于照明、显示等领域之电子装置,以供感测光线。配合参阅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感测模块之剖视图。该光感测单元30 光学耦接(optical coupling)于该导光组件10且该光感测单元30之感测区(图未示) 是面对该出光部16,以接收由该出光部16出射之光线,其中该光感测单元30可以为电荷耦 合组件(Charge Couple Device,CCD)、互补性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或其它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组件。当一光线投射至装设有该感测模块之电子装置时,该承载部12是接收该光线并 将该光线引导至该中介部14与该出光部16,该中介部14是将光线折射至该出光部16,该 出光部16设置之至少一光学微结构系将光线折射并集中出光地传递至该光传感器30,供 该电子装置对应光线之光强度以调整其内部参数。配合参阅图4与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导光组件之立体图与剖视 图。该导光组件20包含包含一承载部22、一中介部M及一出光部26。在本实施例中,该承载部22为一圆形柱体,另外该承载部22亦可以为角柱体。该中介部M是由该承载部22斜向地向下且向内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该中介部M 是呈圆弧状地由该承载部22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并与该出光部沈相邻接。另外,该中介部对是可以呈截头圆锥状的由该承载部22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或者该中介部M可以呈 截头角锥状的由该承载部22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该出光部沈位于该中介部M的底缘,并且该出光部M是设置至少一光学微结 构,该光学微结构可有效地避免入射于该导光组件20之光线于该出光部沈出射时,因接口 折射率的所造成之全反射作用,而使得大部分入射于该导光组件20的光线能穿透该出光 部沈。其中该光学微结构是可以为V形沟槽、角锥结构、圆锥结构、圆柱结构、U形沟槽及角 柱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且该出光部沈之光学微结构可于射出成型时即以形成,又或者该 光学微结构是额外利用模具压制成形。在实际应用时,上述之导光组件20是可与一光感测单元30搭配形成一感测模块, 如图6b所示,供设置于照明、显示等领域之电子装置,以供感测光线。配合参阅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感测模块之剖视图。该光感测单元30 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20且该光感测单元30之感测区(图未示)是面对该出光部26,以 接收由该出光部M出射之光线,其中该光感测单元30可以为电荷耦合组件、互补性氧化物 半导体或其它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组件。当一光线投射至装设有该感测模块之电子装置时,该承载部22是接收该光线并 将该光线引导至该中介部M与该出光部沈,该中介部M是将光线折射至该出光部沈,该 出光部沈设置之至少一光学微结构系将光线折射并集中出光地传递至该光传感器30,供 该电子装置对应光线之光强度以调整其内部参数。综合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之导光组件系透过连接于承载部与该出光部之间之该 中介部,以有效地避免如现有技术所述之视觉暗点的产生;并且,该中介部以具有辅助的将 入射于该导光组件之光线集中的由该出光部出光的功能,以改善现有技术之导光组件出光 不集中的问题。此外,该出光部之该光学微结构有效地避免入射光于接口产生全反射,使大 部分入射于该导光组件之入射光得以穿透该出光部,以改善出光不集中的问题。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 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 利要求的保护范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部;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 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中介部是呈圆弧状的由该承载部 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中介部是呈截头圆锥状或截头角 锥状之其中之一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部设置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为V形沟槽、角锥结 构、圆锥结构、圆柱结构、U形沟槽及角柱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是为一板体或一圆柱体。
7.—种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 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 于该中介部的底缘;及一光感测单元;所述的光感测单元的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且面对 于该出光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中介部是呈圆弧状的由该承载部 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中介部是呈截头圆锥状或截头角 锥状之其中之一的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出光部设置有至少一光学微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学微结构为V形沟槽、角锥结 构、圆锥结构、圆柱结构、U形沟槽及角柱结构之其中一种形态。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承载部是为一板体或一圆柱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光感测单元为具有光电转换特性 的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测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光电转换特性的组件 为电荷耦合组件或者互补性氧化物半导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组件及具有该导光组件的感测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本实用新型的感测模块包括一导光组件;所述的导光组件包括一承载部;一中介部;所述的中介部是由该承载部外径渐缩地向下延伸;一出光部;所述的出光部位于该中介部的底缘;及一光感测单元;所述的光感测单元的光学耦接于该导光组件且面对于该出光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地避免视觉暗点的产生以及出光集中。
文档编号G02B5/04GK201886165SQ20102063154
公开日2011年6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9日
发明者林芳 申请人:苏州向隆塑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