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6987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传输光电信号的线缆连接器。背景技术
目前个人计算机运用多种技术来提供数据的输入输出。PC架构USB (通用串联总线)是一种运用于计算机以及电子消费品的传输标准。世界著名的计算器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 USB协会(USB-IF),并且设立了 USB接口规范。USB接口可运用于鼠标、键盘、电子记事本、游戏机、扫描仪、数字相机、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网络组件等等。USB支持三种数据传输速率1)速度为15Mbit/s(187. 5KB/s)的低速模式,其用于人机接口设备模式,例如键盘、鼠标、操纵杆。2)速度为12Mbit/sl. 5MB/s)的全速率模式。在USB2. 0标准之前,全速是最快的传输效率且许多设备数据传输低于全速模式传输效率。全速设备将USB的带宽以先到先传的原则来分割,但在同一时间设备有效使用带宽的情况也并不是常见的。所有的USB端口支持全速模式传输效率。3)高达480Mbit/s(60MB/ s)高速模式传输效率。然而在许多设备上。典型的高速传输只能达到理论数据传输率的一半(60MB/S)。大部分可实现的高速USB设备传输速度相当慢,通常大约3MB/s,有时也可达 10-20MB/S。20MB/S的数据传输率对于一些设备是足够的,但不能满足所有设备要求。然而,在音频和视频信号的传输中,通常需要高达100MB,甚至需要1到2GB。所以目前的USB 传输效率是不够的。因此更快的传输被运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PCI-Express (传输速率可达2. 5GB/s),SATA (传输速率可达1. 5GB/s和3. OGB/s)。从电气运用角度来看,上述非USB协议的传输接口可以得到更广泛的运用。然事实并非如此,许多可携式装置上都安装了 USB连接器,而不是非USB连接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非USB连接器包含更多的信号针脚,并且体积也比较大。例如,当PCI-E被用于提供高速传输数据效率时,一个26个针脚的连接器和更宽的卡式结构限制了快存卡的使用。 另外一个例子,SATA运用了两个连接器,一个7个端子的连接器,用于信号传输。另外一个 15个端子的连接器,用于电源传输。鉴于这些因素,SATA更广泛用于内部存储而不是外部设备。现有的USB连接器拥有小的体积,但是低的传输率。然而其它非USB连接器(PCI-E 接口,SATA接口)拥有高的传输率,但是大的体积。他们都不适用于现代高速、小型电器装置、和外围设备。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使用光学数据传输。若将可实现电子信号和光信号传输结合起来,将满足不同的需求。一种既可以传输电信号也可以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已经逐步得到运用。该连接器包括安装在一个绝缘本体上的若干金属端子,和一些组装于箍件并安装在该箍件上的透镜。一种混合线缆,包含有与金属端子相连的金属芯线以及透镜相连的光纤。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透镜固定在绝缘体上不能够浮动。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有公差的话,它们将不能准确的对接,实现光信号的传输。因此,鉴于前述的缺陷,我们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良,以弥补其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浮动功能的光学模块的线缆连接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及弹性部件,绝缘本体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两引导槽,该引导槽沿横向彼此分离布置;光学模块置于安装槽内,所述光学模块包括透镜以及包裹于透镜外部的包覆体,包覆体内设有一对导引肋,该导引肋收容引导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移;弹性部件位于光学 模块和绝缘本体之间。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也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若干光纤;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前部和一后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前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后部设有两光纤通道,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两引导槽且两引导槽沿横向分开布置;所述光学模块安装于安装槽内,所述光学模块包括包覆体以及透镜,所述包覆体下面形成有两导引肋,所述导引肋收容于引导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若干光纤分成两组且分别经过两个光纤通道并连接至透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光学模块,光纤;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具有在垂直方相对设置的上面和下面;所述若干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并具有对接部且邻近舌部下面的前部,所述舌部下方具有对接端口且舌部下方设有安装;所述光学模块安装于安装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光学模块包括一组透镜,所述透镜邻近舌部之前面; 所述光纤连接至透镜,所述光学模块上设有导引肋,所述安装槽内或者舌部设有导引槽,导引肋收容于引导槽,并在其内可沿前后方向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弹性部件抵靠于光学模块可提供一种前向偏置力,确保光学模块可靠对接。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组合图。图2为图1的分解图。图3为图2另一个角度的视图。图4为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图5为线缆连接器的另一部分组合图。图6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纵长绝缘本体2、 固持于绝缘本体2上的第一端子3和第二端子4、安装于绝缘本体2上的光学模块5以及连接至光学模块5的若干光纤6。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盖板7、金属遮蔽体8以及弹性部件 9。绝缘本体2包括基部21及自基部21向前延伸的舌部22。基部21位于绝缘本体 2的后部,舌部22位于绝缘本体2的前部。舌部22具有在垂直方向相对设置的上面和下面,自基部21底面向上凹进形成槽211。安装槽221是从舌部22上面向下凹进形成的槽。 止挡部2212设于安装槽221前方。定位槽222设于安装槽221后部。凸肋2222设于定位槽222内。凹槽224设置于舌部22后部且和安装槽221相连通。若干端子插槽212设置于基部21后部。两条光纤通道214位于基部21上面,两引导槽2216位于舌部22下面及安装槽221底面且贯穿舌部下面,并沿横向分开排布。第一端子3包括四个端子元件,这些端子元件沿横向排列。第一端子3包括水平固持部32、接触部34及尾部36。固持部32被置于槽211内,并靠近槽211底面,接触部34 从固持部32向上向前延伸且置于舌部22凹陷区226内,尾部36从固持部32向后延伸且置于端子插槽212内。第二端子4包括五个端子元件,这些端子元件沿横向排列并与绝缘体20结合在一起。第二端子4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对40以及位于差分信号端子对40之间的接地端子 41。每个端子元件都包括 安装在绝缘体20的收容槽202内的水平固持部42,自固持部42 向前延伸且置于绝缘体20前面的接触部44,从固持部42向后延伸且置于绝缘体20后面的尾部46。端子定位元件204安装于绝缘体20上,端子定位元件204上设有若干凸肋2024, 其可插入绝缘体20中的收容槽202内,从而定位第二端子4。绝缘体20安装在基部21的槽211内,并抵压第一端子3的固持部32。第二端子 4的接触部44位于第一端子3的接触部34后方。第二端子4的尾部46位于基部21后部下面,而比第一端子3的尾部36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低一些。光学模块5安装于安装槽221内,包括成排排布的四个透镜51以及包覆于透镜51 外面的包覆体52,透镜51及包覆体52收容于安装槽221,透镜51邻近舌部前面。两个导引肋521设于包覆体52底面,沿横向分开布置。导引肋521沿前后方向延伸。柱体523形成于包覆体52后面,且向后伸出,柱体523位于两导引肋521几何中心位置。弹性部件9 是一弹簧,该弹簧有一前部和一后部。柱体523安装在弹性部件9前部。弹性部件9后部收容于定位槽222内,且凸肋2222延伸入弹性部件9后部里面。由此,弹性部件9夹在光学模块5和绝缘本体2之间,从而可快速推动光学模块5在安装槽221内向前移动。两导引肋521收容于引导槽2216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移。导引肋521和引导槽2216位于相邻一对端子之间。由此,光学模块6移动时不会倾斜。四条光纤6分成两组,经过光纤通道213和凹槽224,延伸入安装槽221后部,与四透镜51连接。盖板7包括主体72以及两形成于其底部的凸柱74,盖板7安装于舌部22上, 主体72安装于凹槽224内,用于覆盖和固定光纤6,凸柱74安装于槽224上的孔223内。金属遮蔽体8包括第一遮蔽体81和第二遮蔽体82。第一遮蔽体81包括框体811 以及U型下主体部812。U型下主体部812底部和框体811底面和侧面相连。框体811上面设有两窗口 8110。第二遮蔽体82包括倒置的U型上主体部822以及与上主体部822上面相连的保持部823。绝缘本体2组装于第一遮蔽体81中,舌部22收容于框体811中,盖板7安置在窗口 8112下方,并且基部21安装在下主体部812中。第二遮蔽体82与第一遮蔽体81组合在一起,U型上主体部822部和U型下主体部812结合在一起。线缆连接器100包含一混合线缆,该混合线缆包括光纤6和铜线。铜线连接第一端子3以及第二端子4。保持部823 铆接在线缆上。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及弹性部件;绝缘本体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两引导槽,该引导槽沿横向彼此分离布置;光学模块,置于安装槽内,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模块包括透镜以及包裹于透镜外部的包覆体,所述包覆体下面设有一对导引肋, 该导引肋收容于引导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移;所述弹性部件位于光学模块和绝缘本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光学模块后面形成柱体,该柱体插入弹簧的前部并位于两导引肋之间的几何中心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若干端子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4.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若干光纤;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前部和一后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前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后部设有两光纤通道,所述安装槽内设有两引导槽且两引导槽沿横向分开布置;所述光学模块安装于安装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块包括包覆体以及透镜,所述包覆体底面形成有两导引肋,所述导引肋收容于引导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若干光纤分成两组且分别经过两个光纤通道并连接至透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并覆盖所述光纤。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端子,所述若干端子分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和第二端子的接触部沿前后方向分开布置并与光学模块位于绝缘本体上下侧。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用来遮盖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体,所述金属遮蔽体设有两窗口,盖板位于两窗口的下方。
9.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端子,光学模块,光纤;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舌部,所述舌部具有在垂直方相对设置的上面和下面;所述若干端子固持于绝缘本体并具有对接部且邻近舌部下面的前部,所述舌部下方具有对接端口且舌部下方设有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模块安装于安装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移动,所述光学模块包括一组透镜,所述透镜邻近舌部的前面;所述光纤连接至透镜,所述光学模块上设有导引肋,所述安装槽内或者舌部设有导引槽,导引肋收容于引导槽,并在其内可沿前后方向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肋形成于光学模块上,所述引导槽位于舌部的安装槽内并位于舌部的下面及安装槽底面之间且在垂直方向贯穿舌部的下面,所述导引肋和引导槽位于相邻的一对端子对接部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线缆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2),光学模块(5)及弹性部件(9),所述绝缘本体(2)设有安装槽(221),安装槽内设有两引导槽(2216),该引导槽沿横向彼此分离布置;所述光学模块(5)置于安装槽内,包括透镜(51)以及包裹于透镜外部的包覆体(52),包覆体下面设有一对导引肋(521),该导引肋收容于引导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移;弹性部件(9)位于光学模块和绝缘本体之间。
文档编号G02B6/38GK202145237SQ201120193919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0日
发明者理查德·斯科特·克莱恩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