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72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内窥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内窥镜,该弯曲操作装置设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内。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和工业用领域中广泛利用内窥镜。在医疗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到作为被检体的体腔内,能够观察体腔内的脏器,或者根据需要,使用插入到内窥镜所具有的处置器械的贯穿插入通道内的处置器械进行各种处置。并且,在工业用领域中使用的内窥镜通过将内窥镜的细长的插入部插入喷气式发动机内或工厂的配管等被检体内,能够进行被检体内的被检部位的损伤和腐蚀等的观察或各种处置等的检查。这里,公知有在内窥镜的插入部中设有在多个方向上弯曲自如的弯曲部的结构。弯曲部除了提高插入部在管路内的屈曲部中的行进性以外,在插入部中,还可以改变设于比弯曲部更靠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前端部中的观察光学系统的观察方向。通常,设于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构成为,通过沿着插入部的插入方向连结多个弯曲块,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弯曲自如,通过设于操作部中的弯曲操作装置对前端固定在弯曲块中的最靠近插入方向的前端侧的弯曲块上的、贯穿插入到插入部内的4条线中的任意一条线进行牵引操作,由此,在上下左右的任意一个方向上弯曲自如。具体而言,弯曲部具有如下结构:通过对设于操作部中的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转动操作,设于操作部中的上下弯曲用的链轮转动,卷绕在该链轮上的上下弯曲用链条的上侧链条部位和下侧链条部位中的任意一方被牵引,由此,向上方向或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并且,弯曲部具有如下结构:通过对设于操作部中的左右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进行转动操作,设于操作部中的左右弯曲用的链轮转动,卷绕在该链轮上的左右弯曲用链条的左侧链条部位和右侧链条部位中的任意一方被牵引,由此,向左方向或右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并且,公知有如下结构:在操作部中设有上下用锁定杆和左右用锁定旋钮,该上下用锁定杆固定通过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操作而向上方向或下方向弯曲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即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该左右用锁定旋钮固定通过左右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操作而向左方向或右方向弯曲的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即左右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例如在日本国第特开平10-286220号公报中有所公开。
在日本国第特开平10-286220号公报中公开了如下结构:在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内的空间中设有与该旋钮的内周面抵接的摩擦部件、以及自由夹持该摩擦部件的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另外,可动部件固定在上下用锁定杆上。在使用日本国第特开平10-286220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固定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使上下用锁定杆向一个方向旋转而使可动部件与该锁定杆一起向一个方向旋转,使用螺钉机构使可动部件相对于固定部件移动,在固定部件与可动部件之间夹持摩擦部件并使其弹性变形,使摩擦部件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内周面抵接,由此,通过该摩擦力来固定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另外,在日本国第特开平10-286220号公报中,固定左右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的结构采用与固定上下弯曲用的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是,在日本国第特开平10-286220号公报所公开的结构中,由于采用通过可动部件和固定部件夹持摩擦部件而使其弹性变形的结构,所以,摩擦部件容易伴随多次弹性变形而劣化,其结果,存在如下问题:在多次使用后,摩擦部件相对于弯曲操作旋钮的内周面的摩擦力降低、即摩擦部件的摩擦力产生偏差。并且,为了使摩擦部件弹性变形,必须利用较大的力通过固定部件和可动部件夹持摩擦部件,所以,存在必须利用较大的力转动使可动部件转动的锁定杆或锁定旋钮的问题。本发明是鉴于以上的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内窥镜:在每次使用时,能够利用比以往小的操作力以没有偏差的方式可靠地固定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设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内,使设于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 弯曲部弯曲,其中,该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具有:转动轴部件;弯曲操作旋钮,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部件上,与该转动轴部件一起在转动方向的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旋转自如;转动停止部件,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件在该转动轴部件的径向上分开设置,不会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件转动;两个板状紧固部件,其固定在所述转动停止部件的外周,在所述转动轴部件的轴向上,在分开第I间隔的第I位置和分开比所述第I间隔短的第2间隔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摩擦板,其在所述轴向上与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同轴设置,并且,与所述弯曲操作旋钮的内周面抵接,在所述第2位置处由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夹持;切槽,其以在所述轴向上贯通的方式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的从所述轴向的任意一侧平面观察的状态下的规定重叠位置,该切槽在所述转动方向上具有部分圆弧状;环状部件,其在所述轴向上与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同轴设置,具有在所述轴向上贯通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的各所述切槽并在各所述切槽内沿所述转动方向移动自如的突出部,该环状部件与所述转动轴部件的转动分开地在所述一个方向和所述另一个方向上旋转自如;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上,伴随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使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从所述第I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以及弯曲操作机构工作杆,其进行所述环状部件的转动操作。并且,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内窥镜在所述操作部中具有权利要求1 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


图1是示出在操作部中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操作装置的内窥镜的外观的图。图2是示出在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摩擦板、环状部件、支持板、固定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从图3中的IV的方向平面观察在设于图3的环状部件的突出部上的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内以具有第I间隔的方式嵌入2个板状紧固部件的一部分而组装的状态的图。图5是平面观察并概略地示出通过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使图4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伴随环状部件的旋转而移动到第2间隔的状态的图。图6是从图3中的VI的方向平面观察图3的环状部件的突出部的图。图7是平面观察并概略地示出图6的环状部件的突出部中的横行部位通过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的切槽的状态的图。图8是平面观察并概略地示出图7的突出部的横行部位通过2个板状紧固部件的切槽、突出部的阶梯部与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的切槽的开口端抵接、横行部位的一部分与另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的上表面抵接的防脱状态的图。图9是示出图2的转动轴部件和板状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概略地示出在图9的转动轴部件的切槽中嵌入板状固定部件而使板状固定部件固定在上下用弯曲操作旋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附图是示意性的,应该留意到各部件的厚度与宽度的关系、各个部件的厚度的比率等与现实不同,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也包含彼此的尺寸关系和比率不同的部分。图1是示出在操作部中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弯曲操作装置的内窥镜的外观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I具有被插入被检体内的插入部2、在该插入部2的插入方向S的基端侧连接设置的操作部3、从该操作部3延伸出的通用缆线8、在该通用缆线8的延伸端设置的连接器9,构成主要部分。另外,内窥镜I经由连接器9与控制装置、照明装置等外部装置电连接。在操作部3中设有使插入部2的后述的弯曲部2w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上下用弯曲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弯曲操作旋钮)4、以及使弯曲部2w在左右方向上弯曲的左右用弯曲操作旋钮(以下简称为弯曲操作旋钮)6。进而,在操作部3中设有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位置的作为弯曲操作机构工作杆的固定杆5、以及固定弯曲操作旋钮6的转动位置的固定旋钮7。另外,弯曲操作旋钮4、固定杆5、弯曲操作旋钮6、固定旋钮7与设于操作部3内的其他部件一起构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后述的弯曲操作装置100 (参照图2)。插入部2由前端部2s、弯曲部2w、挠性管部2k构成,沿着插入方向S而形成为细长。
在前端部2s内设有对被检体内进行观察的未图示的摄像单元、对被检体内进行照明的照明单元等。并且,通过弯曲操作旋钮4或弯曲操作旋钮6的转动操作,弯曲部2w例如在上下左右的4个方向上弯曲,由此,改变设于前端部2s中的摄像单元的观察方向,并提高前端部2s在被检体内的插入性。进而,在弯曲部2w的基端侧连接设置有挠性管部2k。接着,使用图2 图10对设于操作部3中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10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在图1的内窥镜的操作部中设置的弯曲操作装置的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示出图2中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摩擦板、环状部件、支持板、固定杆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4是从图3中的IV的方向平面观察在设于图3的环状部件的突出部上的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内以具有第I间隔的方式嵌入2个板状紧固部件的一部分而组装的状态的图,图5是平面观察并概略地示出通过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使图4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伴随环状部件的旋转而移动到第2间隔的状态的图。进而,图6是从图3中的VI的方向平面观察图3的环状部件的突出部的图,图7是平面观察并概略地示出图6的环状部件的突出部中的横行部位通过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的切槽的状态的图。并且,图8是平面观察并概略地示出图7的突出部的横行部位通过2个板状紧固部件的切槽、突出部的阶梯部与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的切槽的开口端抵接、横行部位的一部分与另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的上表面抵接的防脱状态的图。并且,图9是示 出图2的转动轴部件和板状固定部件的立体图,图10是概略地示出在图9的转动轴部件的切槽中嵌入板状固定部件而使板状固定部件固定在上下用弯曲操作旋钮上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以与弯曲操作旋钮4和固定杆5有关的结构为例,示出以下所示的弯曲操作装置100的结构。如图2所示,弯曲操作旋钮4固定在作为转动轴部件的圆筒驱动部件18上,该圆筒驱动部件18从操作部3的内部沿着与插入方向S大致垂直的方向即轴向A延伸设置,该弯曲操作旋钮4与圆筒驱动部件18 —起在转动方向R中的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上旋转自如。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弯曲操作旋钮4在内部具有空间4i,并且,在图2中的弯曲操作旋钮6侧的上表面4 j的靠空间4i侧的内表面上,在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中心位置具有有底的孔4h,在该孔4h中嵌入有贯穿插入空间4i中的圆筒驱动部件18的延伸端18t。另外,通过将延伸端18t的直径形成为与孔4h的直径大致相同,由此,通过孔4h,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中心与圆筒驱动部件18的转动中心高精度地一致。并且,通过在孔4h中嵌入圆筒驱动部件18的延伸端18t,能够防止圆筒驱动部件18相对于弯曲操作旋钮4在径向上移动。进而,如图9所示,在比圆筒驱动部件18的延伸端18t更靠轴向A的操作部3侧形成有切槽18s,在该切槽18s中,如图10所示,形成为C字状的板状固定部件20的切口20k嵌入自如。
如图2所示,板状固定部件20通过螺钉21而固定在弯曲操作旋钮4的上表面4j上,该螺钉21经由形成为在轴向A上贯通该板状固定部件20的多个贯通孔20h而贯穿插入该板状固定部件20中。由此,圆筒驱动部件18经由板状固定部件20而固定在弯曲操作旋钮4上,并且,通过板状固定部件20的切口 20k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向转动方向R的转动。即,圆筒驱动部件18不是与弯曲操作旋钮4分开转动,而是一体转动。另外,板状固定部件20能够由通用的廉价的板状部件而廉价地制造,例如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并且,圆筒驱动部件18也由通用的廉价的圆筒部件形成,通过仅形成容易加工的切槽18s和后述突起部18q (参照图9)而廉价地形成。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孔4h中嵌入有从圆筒驱动部件18的切槽18s延伸的延伸端18t,仅使用螺钉21在弯曲操作旋钮4的上表面4j上固定被嵌入廉价的圆筒驱动部件18的切槽18s中的廉价的板状固定部件20,根据这种简单且廉价的结构,在弯曲操作旋钮4上固定圆筒驱动部件18时,能够使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中心和圆筒驱动部件18的转动中心高精度地一致。这是因为,以往构成为在圆筒驱动部件18的延伸端形成凸缘部并将凸缘部固定在上表面4j上,所以,很难使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中心和圆筒驱动部件18的转动中心高精度地一致,必须通过加工精度较高的切削加工来形成凸缘部和上表面4j,所以,存在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如上所述,能够廉价地使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中心和圆筒驱动部件18的转动中心高精度地一致。并且,如图9、图10所示, 在圆筒驱动部件18的位于操作部3内部的端部形成有突起部18q,该突起部18q与设于操作部3内部的链轮19嵌合。另外,在链轮19上卷绕有使弯曲部2w弯曲的未图示的链条。由此,当弯曲操作旋钮4向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进行旋转操作时,固定在弯曲操作旋钮4上的圆筒驱动部件18也向与弯曲操作旋钮4相同的方向旋转,并且,链轮19也向相同方向旋转,所以,链条的任意一侧被牵引,由此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另外,不限于链轮19和链条的组合,也可以构成为,突起部18q与滑轮嵌合,伴随滑轮的旋转对卷绕在滑轮上的线进行牵引。返回图2,在圆筒驱动部件18的外周,以延伸部位贯穿插入到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的方式,设有从操作部3的内部沿着轴向A延伸的圆筒状的转动停止部件10。另外,转动停止部件10隔着O型环等固定在操作部3的外装部件3g上,并且,位于在径向上与圆筒驱动部件18具有规定间隔的位置,由此,不会相对于圆筒驱动部件18转动。并且,位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的、例如由树脂形成的固定杆5隔着O型环等以在转动方向R上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转动停止部件10的外周抵接。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由把持部5r和环状部5b构成的固定杆5的环状部5b隔着O型环等以在转动方向R上转动自如的方式与转动停止部件10的外周抵接。位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的支持板23的内周面隔着O型环等与固定杆5的环状部5b的外周抵接。另外,支持板23的外周面隔着O型环24等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进而,在转动停止部件10的外周,在比固定杆5的环状部5b更靠上表面4j侧,位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的例如由金属形成的环状部件15与固定杆5在轴向A上位于同轴位置。如图3所示,环状部件15具有环状的基部15b、以及从该基部15b以分别相对的方式在轴向A上向上表面4j侧突出的2个突出部15t,构成主要部分。并且,通过使从基部15b向内周方向突出的多个凸部15p分别与形成在固定杆5的环状部5b的靠环状部件15侧的面上的多个凹部5m嵌合,管状部件15固定在固定杆5上。S卩,通过凸部15p与凹部5m的嵌合,环状部件15与固定杆5 —起在转动方向R的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上旋转自如。换言之,固定杆5进行环状部件15的转动操作。另外,由于转动停止部件10,环状部件15和固定杆5不会与圆筒驱动部件18 —起转动。如图3所示,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沿着转动方向R具有部分圆弧状,如图6所示,具有在轴向A上向上表面4 j侧突出的起立部位15t 1、从该起立部位15t I的突出端向另一个方向R2延伸的横行部位15t2、以及阶梯部15t3,构成主要部分。并且,在突出部15t中,在轴向A上的基部15b与横行部位15t2之间,沿着转动方向R形成有作为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的凸轮槽15c。另外,凸轮槽15c的详细结构在后面叙述。返回图2,在转动停 止部件10的外周,在比环状部件15的基部15b更靠上表面4j侧分别固定有例如由金属形成的一个板状紧固部件11和另一个板状紧固部件12,该一个板状紧固部件11和另一个板状紧固部件12在轴向A上与环状部件15位于同轴位置,并且位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另外,由于各板状紧固部件11、12固定在转动停止部件10上,所以,与转动停止部件10 —起,成为不会相对于圆筒驱动部件18转动的结构。并且,在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的轴向A之间设有例如由树脂形成的摩擦板14,该摩擦板14与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位于同轴位置,并且位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关于摩擦板14,以预先对弯曲操作旋钮4表现出适当的弯曲保持力的方式设定形状和按压量,设于外周面的作为弹性体的O型环17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并且,摩擦板14具有在后述的第2位置(参照图5)处由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夹持的凸缘部Hf。另外,O型环17也可以以不连续的方式与内周面4n抵接。并且,摩擦板14在后述的第I位置(参照图4)处与弯曲操作旋钮4 一起转动。并且,如图3所示,在板状紧固部件11、12中,在轴向A上例如从上表面4j侧平面观察的状态下的规定重叠位置处分别形成有切槽11s、12s,该切槽11s、12s在轴向A上贯通,并且在转动方向R上具有部分圆弧状。另外,如图8所示,切槽lls、12s的转动方向R的宽度vl形成为,与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中的横行部位15t2的转动方向R的宽度v2大致相同或比宽度v2稍大的宽度。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以在转动方向R中的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上移动自如的方式贯通各切槽lls、12s。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在使横行部位15t2从轴向A的基部15b侧通过板状紧固部件12的切槽12s后,进一步使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倾斜,使横行部位15t2通过板状紧固部件11的切槽Hs时,如图8所示,板状紧固部件12与环状部件15的基部15b抵接,并且,突出部15t的阶梯部15t3与切槽12s的开口端部12sk抵接,并且,横行部位15t2的前端15t2h与板状紧固部件11的上表面Ilj抵接。即,在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贯通各切槽lls、12s的状态下,2个板状紧固部件
11、12的一部分嵌入凸轮槽15c内。另外,突出部15t在切槽11s、12s内沿转动方向自由移动到阶梯部15t3与开口端部12sk抵接的位置、以及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的后述的端部llsw、12sw (参照图8)与后述的凸轮槽15c的端部15ct抵接的位置。并且,在阶梯部15t3与开口端部12sk抵接时,通过设于图2所示的板状紧固部件11与12之间的作为固定解除部件的弹簧60,如图4、图8所示,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分开第I间隔dl。另外,下面,将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分开第I间隔dl的位置称为第I位置。并且,在该第I位置,如上述图8所示,由于环状部件15中的突出部15t的横行部位15t2的前端15t2h与板状紧固部件11的上表面Ilj抵接,所以,突出部15t不会从各切槽11s、12s向操作部3侧脱落。S卩,突出部15t的横行部位15t2和阶梯部15t3构成防止突出部15t从各切槽11s、12s中脱落的防脱部。进而,在图4所示的第I位置,在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的阶梯部15t3与开口端部12sk抵接时,如图8所示,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相对于切槽12s被限制向一个方向Rl旋转。这里,如上所述,示出在突出部15t中在转动方向R上形成凸轮槽15c的情况。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凸轮槽15c形成为具有随着朝向一个方向R1、轴向A的槽间隔从m2变成比该m2小的ml (m2>ml)的倾斜面或圆弧状的面。由此,当环状部件15从第I位置向另一个方向R2旋转时,突出部15t在切槽11s、12s内向另一个方向R2移动,直到板状紧固部件11、12的切槽lls、12s的端部llsw、12sw与凸轮槽15c的转动方向R的端部15ct抵接为止。由于该移动,旋转力被形成在凸轮槽15c上的倾斜面或圆弧状的面引导而转换为朝向轴向A的力,由此,如图5所示,板状紧固部件11相对于板状紧固部件12,在轴向A上克服弹簧60的施力而向分开比第I间隔dl短的第2间隔d2 (d2〈dl)的第2位置移动。S卩,凸轮槽15c具有伴随环状部件15向另一个方向R2的旋转而使板状紧固部件11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的形状,具有如下功能:伴随环状部件15向另一个方向R2的旋转,将旋转力转换为朝向轴向A的力,使板状紧固部件11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另外,凸轮槽15c也可以形成为如下形状:不仅使板状紧固部件11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还使板状紧固部件11、12的双方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并且,在该图5所示的第2位置,摩擦板14的凸缘部14f由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由此,与弯曲操作旋钮4 一起转动的摩擦板14的转动被固定,O型环17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η抵接。通过该摩擦力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位置。另外,此时,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凸缘部Hf的力大于弯曲操作旋钮4与O型环17之间的摩擦力。另外,在O型环17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内周面4n抵接的状态下,在利用比O型环17相对于该内周面4n的摩擦力大的力使弯曲操作旋钮4向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旋转的情况下,即使凸缘部14f被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弯曲操作旋钮4也能够转动。

并且,在图5所示的第2位置,当环状部件15向与另一个方向R2相反的一个方向Rl旋转时,突出部15t在切槽11s、12s内移动,直到图8所示的阶梯部15t3与切槽12s的开口端部12sk抵接为止,该情况下,不是通过凸轮槽15c的形状,而是通过上述弹簧60,板状紧固部件11向图4所示的第I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下,由于凸缘部14f未被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所以,弯曲操作旋钮4和摩擦板14转动自如。以上,板状紧固部件11、12伴随固定杆5的转动,在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空间4i中,在轴向A上,在分开第I间隔dl的第I位置和分开第2间隔d2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另外,在弯曲操作装置100中,关于与弯曲操作旋钮6和固定旋钮7有关的结构,除了固定杆5被固定旋钮7代替、弯曲操作旋钮4被弯曲操作旋钮6代替以外,是相同的结构,所以省略其说明。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简单说明。首先,在使插入部2的弯曲部2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时,操作者使弯曲操作旋钮4在转动方向R中的一个方向Rl和另一个方向R2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旋转。另外,此时,由于弯曲操作旋钮4内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11位于不隔着摩擦板14的凸缘部Hf的图4所示的第I位置,所以,设于摩擦板14的外周面的O型环17仅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由此,摩擦板14与弯曲操作旋钮4 一起转动,所以,能够顺畅地使弯曲操作旋钮4在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上旋转。其结果,固定在弯曲操作旋钮4上的圆筒驱动部件18和链轮19也在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上旋转,卷绕在链轮19上的链条的任意一侧被牵引,由此,弯曲部2w向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弯曲。另外,此时,由于转动停止部件10不会相对于圆筒驱动部件18转动,所以,转动停止部件10不会转动。接着,在希望固定基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操作的弯曲部2w的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一个方向的弯曲角度的情况下,即在希望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位置的情况下,操作者使固定杆5相对于转动停止部件10向另一个方向R2旋转。其结果,环状部件15也向另一个方向R2旋转。另外,此时,转动停止部件10和固定在该转动停止部件10上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不会向另一个方向R2旋转。其结果,在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的切槽11 s、12s内,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1在切槽I Is、12s内向另一个方向R2移动,直到板状紧固部件11、12的切槽11s、12s的端部llsw、12sw与凸轮槽15c的端部15ct抵接为止。由此,旋转力被形成在凸轮槽15c上的倾斜面或圆弧状的面引导而转换为朝向轴向A的力,如图5所示,板状紧固部件11相对于板状紧固部件12,在轴向A上克服弹簧60的施力而向分开比第I间隔dl短的第2间隔d2的第2位置移动。然后,在第2位置处,由于摩擦板14的凸缘部14f被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所以,O型环17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通过该摩擦力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位置。另外,在O型环17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的状态下,在利用比O型环17相对于该内周面4n的摩擦力大的力使弯曲操作旋钮4在一个方向Rl或另一个方向R2上旋转的情况下,弯曲操作旋钮4能够转动。接着,在希望解除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位置的固定的情况下,操作者使固定杆5相对于转动停止部件10向一个方向Rl旋转。由此,环状部件15也向一个方向Rl旋转。其结果,在图5所示的第2位置,突出部15t在切槽lls、12s内移动,直到图8所示的阶梯部15t3与切槽12s的开口端部12sk抵接为止,通过上述弹簧60,板状紧固部件11向图4所示的第I位置移动。在该状态下,由于凸缘部Hf未被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所以,弯曲操作旋钮4与摩擦板14 一起转动自如,所以,解除了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位置的固定。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使用凸轮槽15c使设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部的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该凸轮槽15c设置在伴随固定杆5向另一个方向R2的旋转而向另一个方向R2旋转的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上,在该第2位置处由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摩擦板14的凸缘部14f,通过使设于摩擦板14的外周面上的O型环17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由此,即使以较小的力对固定杆5进行旋转操作,也能够利用凸轮槽15c通过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以较大的力夹持摩擦板14的凸缘部4f,所以,能够增大弯曲操作旋钮4中的转动位置的固定力。并且,通过利用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凸缘部4f的简单结构,就能够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进而,由于仅通过规定O型环17的直径、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径、摩擦板14的外径这3个结构要素,就能够规定从O型环17向弯曲操作旋钮4赋予的摩擦力,即,产生摩擦力的结构部件数量较少,所以,摩擦力产生偏差的情况减少。并且,由于不需要如以往那样使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而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的部件多次弹性变形,所以,O型环17不会由于多次弹性变形而劣化。因此,每次使用时,都能够以没有偏差的方式可靠地固定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进而,由于仅针对现有的弯曲操作装置100的结构追加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和环状部件15,就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的结构,所以,能够实现部件数量削减、组装工序数削减、成本削减。以上,能够提供具有如下结构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100:在每次使用时,能够利用比以往小的操作力以没有偏差的方式可靠地固定弯曲操作旋钮4的转动。另外,在本实 施方式中示出:使用设置在环状部件15的突出部15t上的凸轮槽15c,伴随固定杆5的旋转,使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但是,不限于凸轮槽,当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螺钉机构等,伴随固定杆5的旋转,使2个板状紧固部件11、12在轴向A上从第I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本申请以2010年11月2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0-262756号为优先权主张的基础进行申请,上 述内容被引用到本申请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设于内窥镜的操作部内,使设于所述内窥镜的插入部中的弯曲部弯曲,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具有: 转动轴部件; 弯曲操作旋钮,其固定在所述转动轴部件上,与该转动轴部件一起在转动方向的一个方向或另一个方向上旋转自如; 转动停止部件,其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件在该转动轴部件的径向上分开设置,不会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件转动; 两个板状紧固部件,其固定在所述转动停止部件的外周,在所述转动轴部件的轴向上,在分开第I间隔的第I位置和分开比所述第I间隔短的第2间隔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摩擦板,其在所述轴向上与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同轴设置,并且,与所述弯曲操作旋钮的内周面抵接,在所述第2位置处由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夹持; 切槽,其以在所述轴向上贯通的方式分别形成在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的从所述轴向的任意一侧平面观察的状态下的规定重叠位置,该切槽在所述转动方向上具有部分圆弧状; 环状部件,其在所述轴向上与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同轴设置,具有在所述轴向上贯通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的各所述切槽并在各所述切槽内沿所述转动方向移动自如的突出部,该环状部件与所述转动轴部件的转动分开地在所述一个方向和所述另一个方向上旋转自如; 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上,伴随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使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从所述第I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以及 弯曲操作机构工作杆,其进行所述环状部件的转动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构成为:一个板状紧固部件相对于另一个板状紧固部件在轴向上在所述第I位置和所述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板具有在所述第2位置处被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夹持的凸缘部,并且,具有设置在所述摩擦板的外周且与所述弯曲操作旋钮的所述内周面抵接的弹性体, 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通过在所述第2位置处夹持所述凸缘部,所述弹性体以具有摩擦力的方式与所述弯曲操作旋钮的内周面抵接,从而固定所述弯曲操作旋钮的转动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向上的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之间设有固定解除部件,该固定解除部件伴随所述环状部件向所述一个方向的旋转,使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到所述第I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 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紧固部件移动部是如下的凸轮槽:供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以具有所述第I间隔 所述第2间隔的方式嵌入,并且,使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在所述转动方向上移动自如,所述凸轮槽具有伴随所述环状部件向所述另一个方向的旋转而使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从所述第I位置移动到所述第2位置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槽具有随着朝向所述另一个方向而使所述轴向上的槽间隔沿着所述转动方向变窄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 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状部件的所述突出部上设有防脱部,该防脱部防止该突出部从两个所述板状紧固部件的各所述切槽中脱落。
8.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在操作部中具有权利要求1 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 置。
全文摘要
内窥镜的弯曲操作装置具有圆筒驱动部件(18);与圆筒驱动部件(18)一起转动自如的弯曲操作旋钮(4);不会相对于圆筒驱动部件(18)转动的转动停止部件(10);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移动自如的板状紧固部件(11、12);与弯曲操作旋钮(4)的内周面(4n)抵接且在第2位置处由板状紧固部件(11、12)夹持的摩擦板(14);切槽(11s、12s);具有贯通各切槽(11s、12s)且在各切槽(11s、12s)内移动自如的突出部(15t)的转动自如的环状部件(15);凸轮槽,其设置在突出部(15t)上,伴随环状部件(15)的旋转而使板状紧固部件(11、12)从第1位置移动到第2位置;以及进行环状部件(15)的转动操作的固定杆(5)。
文档编号G02B23/24GK103153156SQ20118004861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5日
发明者星野勇气 申请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