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2947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led灯具的制作方法
导光板及LED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LED灯具。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能源短缺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能源节约迫在眉睫。在照明领域,LED(发光二级管)发光产品的应用正吸引着世人的目光,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光源,成为近年来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照明光源之一。LED灯具以其节能、环保、寿命长、发光均勻、发光效率高、光线柔和等特点,在照明市场占有巨大的优势。传统的LED灯具,主要有直射式和侧入式两种发光模式。直射式LED灯具工艺简单,通常不需要导光板,LED光源在灯具内阵列分布,发出的光经过灯罩射出或直接射出。由于LED光源自身的发光角度,直射式LED灯具容易产生眩光。为了解决眩光的问题,通常需要增大LED灯具底部和散射板之间的距离,以提高光均勻性。但是,上述方法势必增大LED 灯具的厚度,产品较为笨重,光利用率降低。侧入式LED灯具由于采用了导光板的反射原理,使得光在导光板内不断反射,光利用率不高。另外,侧光式LED光源的均勻性主要取决于导光板上的网点设计,导光板尺寸越大,均勻性越难实现,光利用率越低。

发明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利用率较高且光均勻性较好的导光板及LED灯具。一种导光板,包括透明基体;侧面入光面,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侧面,用于传导侧面光源发出的光由所述透明基体的侧面进入透明基体,所述侧面入光面为平面、内凹的弧面、呈锯齿状或者设有凹槽;底面入光面,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底面,用于传导底面光源发出的光由所述透明基体的底面进入透明基体,所述底面入光面设置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所述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为二维印刷网点或三维微结构。及出光面,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出光面为平面或者所述出光面形成有凸起或凹陷。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为弧形凸起或多边形凸起;所述凹陷为倒圆台形,所述倒圆台形的底部形成上凸部,所述上凸部为弧形或多边形。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凸起或凹陷呈阵列排布。一种LED灯具,包括上述所述的导光板;第一 LED光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侧面,作为侧面光源;及第二 LED光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底面,作为底面光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光源为多个并呈阵列排布。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 LED光源为红光LED光源,所述第二 LED光源为白光 LED光源。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的分布密度随着与所述第一 LED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上述导光板及LED灯具,在侧面入光面和底面入光面同时设置多个光源,形成侧入式和直入式并存的发光模式,提高了光利用率和光均勻性,减少了眩光。

图1为实施例一的LED灯具的立体图;图2为图1中出光面为平面的LED灯具的剖视图;图3为图1中出光面具有凸起的LED灯具的剖视图;图4为图1中出光面具有凹陷的LED灯具的剖视图;图5为实施例二的LED灯具的剖视图;图6为实施例三的LED灯具的剖视图;图7为实施例四的LED灯具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眩光,以及光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光利用率较高且光均勻性较好的导光板及LED灯具。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一的LED灯具100,包括导光板110、第一 LED 光源120和第二 LED光源130。第一 LED光源120位于导光板110的侧面,用于作为侧面光源。第二 LED光源位于导光板110的底面,用于作为底面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导光板110包括透明基体112、侧面入光面114、底面入光面116及出光面118。侧面入光面面114形成于透明基体112的侧面,用于传导侧面光源发出的光从透明基体112的侧面进入透明基体112。底面入光面116形成于透明基体112的底面,用于传导底面光源发出的光从透明基体112的底面进入透明基体112。底面入光面116设置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该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为二维印刷网点或三维微结构。出光面118 形成于透明基板112的顶面。透明基体112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 具体根据灯具的设计要求而定。以下以矩形的透明基体为例进行说明。透明基体112可由透明树脂材料制作而成,例如,可以选自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苯乙烯树脂与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实施例中,底面入光面116和侧面入光面114的表面抛光。底面入光面116 设有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二维印刷网点或三维微结构。多个二维印刷网点或三维微结构的分布密度随着与第一 LED光源120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二维印刷网点上涂有光散射材料, 通过控制网点之间的距离及网点半径的大小,实现对第二 LED光源130的光束控制,达到均勻出光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光源130为多个并呈阵列排布。该阵列为环形阵列、矩形阵列或者其他花样阵列。在本实施例中,第一 LED光源120为红光LED光源,第二 LED光源130为白光LED光源。第一 LED光源140发出的红光从侧面入光面114进入透明基体112。第二 LED光源 130发出的白光,经过底面入光面130上的散射网点充分扩散后,均匀的射入透明基体110 内,与红光充分混合。混合后的光从出光面118向外福射。第一LED光源120和第二 LED 光源还可以是其他颜色的LED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出光面118为平面(如图2),或者出光面形成有凸起(如图3)或凹陷(如图4)。凸起为弧形凸起或多边形凸起。凹陷为倒圆台形,该倒圆台形的底部形成上凸部,该上凸部为弧形或多边形。凸起或凹陷呈阵列排布,该阵列为环形阵列、矩形阵列或者其他花样阵列。在本实施例中,侧面入光面114为平面。上述导光板及LED灯具,在侧面入光面114和底面入光面116同时设置多个LED 光源,形成侧入式和直入式并存的发光模式,提高了光利用率和光均匀性,较少了眩光。另外,出光面形成的凸起或凹陷,能够控制光线的扩散,进一步减少了眩光。并且,可在导光板 110上开设卡槽或者设置其他连接件,以方便导光板110的组合连接。第一 LED光源120和第二 LED光源130选择不同颜色的光源,侧入式和直入式并存,以提高显色性和改变色温。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的LED灯具200与实施例一的LED灯具1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侧面入光面214为内凹的弧面。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三的LED灯具300与实施例一的LED灯具1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侧面入光面314呈锯齿状。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四的LED灯具400与实施例一的LED灯具100相似,不同之处在于,侧面入光面414设有凹槽。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基体;侧面入光面,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侧面,用于传导侧面光源发出的光由所述透明基体的侧面进入透明基体,所述侧面入光面为平面、内凹的弧面、呈锯齿状或者设有凹槽;底面入光面,形成于所述透明基体的底面,用于传导底面光源发出的光由所述透明基体的底面进入透明基体,所述底面入光面设置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所述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为二维印刷网点或三维微结构。及出光面,形成于所述透明基板的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为平面或者所述出光面形成有凸起或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弧形凸起或多边形凸起;所述凹陷为倒圆台形,所述倒圆台形的底部形成上凸部,所述上凸部为弧形或多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或凹陷呈阵列排布。
5.一种LED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第一 LED光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侧面,作为侧面光源;及第二 LED光源,设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底面,作为底面光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源为多个并呈阵列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LED光源为红光LED光源, 所述第二 LED光源为白光LED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的分布密度随着与所述第一 LED光源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全文摘要
一种导光板,包括透明基体、侧面入光面面、底面入光面及出光面。侧面入光面面形成于透明基体的侧面,用于传导侧面光源发出的光从透明基体的侧面进入透明基体。底面入光面形成于透明基体的底面,用于传导底面光源发出的光从透明基体的底面进入透明基体,底面入光面设置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反射或散射特征机构为二维印刷网点或三维微结构。出光面形成于透明基板的顶面。上述导光板,在侧面入光面和底面入光面同时设置多个光源,形成侧入式和直入式并存的发光模式,提高了光利用率和光均匀性,较少了眩光。此外,还提供了一种LED灯具。
文档编号G02B5/02GK102540319SQ20121000102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4日
发明者焦丽华, 赵宇波, 郭雅群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